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檢討書

音樂課亂打節拍的檢討書

檢討書3.16W

第一篇:音樂課亂(好範 文站推薦:)打節拍的檢討書

音樂課亂打節拍的檢討書

尊敬的音樂老師:

在此我懷着深刻自責的心情遞交這份檢討書給您,以反省我在音樂課亂打節拍、擾亂課堂秩序的錯誤行爲。我的錯誤真的非常不對,在此就向您做細緻檢討:

首先是對於我錯誤的回顧:一陣悠揚的樂笛聲響起,您輕舞翩翩得飄進了教室,用您那纖細的小手輕打動作告訴我們開始上課了。隨即您打開廣播收音機,放入磁帶,示意我們細心聆聽。並且指示我們打開音樂課本翻到《梁祝》音樂章節,按照課本要求學生要在上課時候一邊聆聽一邊細打拍子。我們就在您的帶領下,慢慢得打着拍子...噔噔噔 噔噔噔...音樂響起,我見您沉浸在音樂聲中非常陶醉,不知不覺就有了睏意,漸漸得就忘記了自己已經打錯了節拍,打成了噔噔噔 噔...噔噔噔噔...與《命運交響曲》有些相似了,這《梁祝》的背景節拍跟我單獨的《命運交響曲》節拍形成了混搭,極大得破壞了教室裏的音樂藝術氛圍,頓時間我見您從陶醉狀態中甦醒,一臉的愁容與憔悴,猶如一個遭丈夫拋棄的四十多歲大齡女性,看到我還是裝着無辜表情,我慢慢得從您的眼中感受到了怒氣,心情開始變得恐慌。可是您沒有像平常那樣取下拖鞋來抽我,而是採取了用音樂書本敲腦袋的溫柔方式,叫我着實感到有些受寵若驚。

這次錯誤我在諸多方面都犯有過責,通過諮詢檢討書100分的建議,我對於錯誤有了深刻的總結與分析。總結錯誤如下:1,我錯打節拍影響了音樂的藝術感,影響了您的藝術發揮,破壞了您追求的藝術完美感。2,我亂打節拍屬於不注意認真聽講的行爲,是違反課堂紀律的。3,我亂打節拍也讓教室內部的音樂藝術氛圍遭到破壞,我的所作所爲損壞了班級同學的整體利益。

現在我的錯誤發生了,那就不能輕易放過,應該嚴肅對待認真處置。要對我的錯誤行爲進行徹底得分析,這次錯誤暴露我本人許多問題,最重要的還是缺少一種音樂的藝術審美力。再有就是我身上存在一個不入羣的缺點,我應該多多向南郭先生學習,學會那種“濫竽充數”的本領。這樣的話,即便我在音樂藝術上沒有造詣,但我至少不會破壞掉整個音樂藝術欣賞氛圍,也不會損害到其他同學的課堂利益。在今後的音樂課堂當中,我要不斷加強自身對於音樂的高度鑑賞能力,通過親身投入音樂意境當中,從而能夠在音樂藝術上跟音樂老師產生共鳴以配合老師上課。

最後,我懇求音樂老師原諒我這次錯誤,請同學們原來我。

此致!

第二篇:音樂課

音樂課―創建美好心境

李靜

從學生中調查發現,他們最討厭老師“給學生臉色看”,有更多的學生期待老師面帶微笑地出現在自己的面前,變相的“體罰”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逆反心理,而音樂教育是美育,是一種美感享受,能給人帶來愉悅情緒,因此更需要給學生創設一個舒適、愉快、自由、和諧的環境,同時它又是培養學生具有優良的品質,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學科,而作爲一名國中音樂教師,接觸的幾乎是全校的學生,他們學業壓力重,又處於青春期,其生理心理髮生了很大的變化與發展,此時,自尊、獨立、好奇、好動,逆反情緒等心理特點比較明顯,老師要在每堂課面帶笑容,和風細雨般地上好音樂課,真的很不容易,經過這麼些年的思考、實驗、探索,我總結出了以下幾條經驗:

首先:體現在管理上音樂教師所任音樂課是每週每班一課時,由於接觸的面廣,時間少,每個班級的學生認識瞭解的只是一部分,而且是教了一段時間後。音樂教室像一輛公交車,一班接一班輪流進出,學生有時候換座位,講空話,做小動作,不帶音樂書等現象時有發生,經常爲這些不良的行爲而煩心,針對這些情況,我在思考了很久後,出臺了以下幾條細則:

一、在七年級的第一節上課時,就發下一張座位表,請班長填寫好姓名,老師依次報讀名字,初步認識每一位學生,然後強調一下,每次音樂課必須按座位表就座,老師在上課期間對照座位表觀察學生上課的表現打分,並與期末的考覈相結合,學生很重視這一細則,另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上課時你能準確無誤地喊出他們的名字,無論是提問、表揚、批評,他會覺得老師很重視很在乎他(她)。

二、針對各個班級到音樂教室的表現評分。針對上音樂課會出現遲到,課間嬉戲打鬧,上下課起立應快靜齊等情況進行評分,老師在做這麼細緻的工作,本來三五成羣拖拖拉拉遲到的,換座位的,不帶書與人拼書講空話的現象就少有發生了。畢竟他們很有榮譽感。

三、期中期末在音樂教室公佈各班的集體成績,每學期結束,作爲先進班級評比的依據之一,班與班之間有了橫向的對比,最具有公平、公正的性質。

四、其它如參加第二課堂訓練積極與否,參與校藝術節演出及各級各類比賽活動,都與音樂課和音樂成績相結合等,因此學生都很重視。

五、保持音樂教室環境整潔、乾淨,空氣清新,在這一點上,我是採用了按座位表每四人爲一小組,輪流做值日,每次下課把教室打掃乾淨,椅子排整齊,黑板擦乾淨,方能離開教室,這樣,非常有利於上課,試想一下,下一班級進入音樂教室,如果教室是亂糟糟的想必上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創設美好的環境是相當重要的。

音樂課堂教學管理因班級多,人數多,情況複雜,因此是一項非常細緻的工作,只有在管理上下功夫,纔有利於教學的順利進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在良好的行爲習慣下,老師才能做到面帶微笑,師生都沉浸在愉悅的心境中,擁有一份好心情,在教與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其次,除了有以上的管理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師生之間的感情。

在十幾年的教學中,我幾乎接觸了歷屆的全校調皮搗蛋的學生,比如這麼一位學生逆反心理表現的特別明顯,自尊又自卑,自我感覺良好,且在班上的差生中具有統領的本事,總想指揮別人,他做的什麼事都對,錯了也不許別人說,更對別人的批評意見不予理解,還要惡語中傷他人,一副玩世不恭的態度,上課經常我行我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有一次被我留下來狠批了一次,並責令他寫一份檢討書,不看則已,一看氣得我臉色發青,他簡短寫道:“班主任拿我沒轍,你能奈何我也!”根本沒有對自己錯誤的認識,且還具挑釁的口吻對待老師。

針對這一情況,當時覺得真沒面子,一些差生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他們覺得音樂課並非

主課,不用考試,認爲有機可乘,好不容易一週輪到一次,機會難得,因此,就放縱了自己,如果任由差生搗亂,嚴重影響課堂紀律,長此以往,整個班級的風氣會越來越差,使課堂教學無法順利進行。

但純粹的批評並不能解決問題啊!

我發現他們並非與音樂老師故意作對,而是出於各種原因控制不了自己。針對這種情況,每次我都非常注意場合,總在課下叫了幾個差生與他們進行對話,聊天,溝通。對話可是一門藝術,它即要嚴肅又不失沉悶,要把握一個度,特別要注意交流中的眼神,表情,語氣,聲調,音量及運用肢體語言,每次不能用同一種方式同樣一句話進行教育,機械地重複糾錯,會使他們感到焦躁,不耐煩。

同時每次與他們聊天,溝通,並適當在下課期間學一些力所能及的音樂知識及技能,及時加以鼓勵,表揚,讚賞,慢慢地他們在上課時經常會用眼睛看我,有沒有注意他,如果他有所改正我就當着全班的同學及時地表揚他。有時又有違紀現象,只要用一個眼神,手勢或輕聲提醒,他們都會有所收斂。每位差生我都列了一份表格,按他們表現進行評比,從長時間講話,到偶爾講話至一節課不講,有時將要經過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對他們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如想經過一次交流就改正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同樣的差生,情況也截然不相同:有學習成績差的,有成績還可以但品質差的,也有極個別好學生也會違紀的,也有品質惡劣的,有智障的等等,所以作爲音樂老師還得學一些心理學,研究探索各種學生的心理,針對不同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這樣纔有利於工作進行。

但有一點,作爲教師愛那些聽話,成績好的學生很容易,而真的愛那些成績差,愛調皮搗蛋的破壞課堂紀律的學生很難,可他們也是最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最渴望老師的信任,理解和尊重的一個小羣體。

而且我發現正因爲我沒有對差生一味粗暴地批評、指責、輕視他,平時這些差生在路上總是主動熱情地跟我打招呼,且每次我都叫得上他們的名字,在以後的音樂課後他們總會有事沒事地主動跟我來聊幾句,我感動很欣慰,覺得平時那麼多的付出得到了回報。

總之,音樂教師除了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認真備課,鑽研教材外,同時應具備同情心、責任心,細緻心,並富於熱情,懂得尊重,誠信,友好待人的良好品質。管理也是一門藝術,需要不斷地探索,管理與教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只有老師在管理與教學上下足功夫,在美好的環境及心境中,才能面帶微笑,和風細雨般地面對學生,促進學生全面、自由、和諧、健康的發展,使師生共同愉悅,達到音樂的美育享受。

第三篇:對音樂課的認識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音樂能用最強烈的力量深入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它們就會用美來浸潤心靈,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沒有這種適合的教育,心靈也就因此醜化。”通過這句話我深刻地體會到得當、正確的音樂教育可使學生的心靈得到美的薰陶與淨化。

音樂可以豐富孩子的頭腦,擴大想象的空間。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 的源泉。”如一段歡快的樂曲,學生聽後會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內涵。有的說是一羣孩子在操場上愉快的做遊戲;有的說是媽媽給買了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心裏特別高興;有的說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心裏異常興奮……不同的經歷,不同的理解,引起孩子的主觀聯想和想象。在自己的頭腦中構想出有聲有色,有形有神的形象和情景。音樂能夠體現延長的,變化的,起伏的,跌蕩着的東西。也正如貝多芬所說:“音樂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學還崇高的一種啓示。”想象力是創造的源泉和前提,我們應讓孩子乘着歌聲的翅膀,在想象的空間自由翱翔。

音樂可規範學生的行爲,增強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長智慧、增進健康,音樂可影響學生形成正確對待客觀現實的態度,可強化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五年級有一首歌曲《吹草哨》,表現了春天的朝氣蓬勃。在本課教學的練習演唱時,女同學演唱的優美動聽,而男同學竟唱的死氣沉沉,還有部分同學 在下面搞小動作。這時我沒有批評孩子們,而是讓他們聽幾個音樂片段。有小鳥歌唱,花兒在開放,小河水丁冬響……聽完後我問學生,你們感到了什麼?很多學生說春天來了。我對同學們說:“聽女同學唱歌,我感到春姑娘邁者輕盈的腳步向我走來,聽男同學演唱,我感到冬天還沒有走,小草都藏在冰雪中呢。男同學們,你們的春天向我們走近了嗎?”聽了我的話,男同學哈哈大笑,再演唱歌曲的時候,同學們把對春天的熱愛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藉助音樂教育對學生思想的影響遠遠超過一般的說教,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音樂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藝術活動直觀具體,易於被學生接受,藝術活動又有非常大的自由,能通過活動的過程把想象現實化,可以爲其他創造性的活動建立起模式。在學習《閃閃的紅星》這課時,讓學生觀看潘冬子爲前方送鹽一段錄象後,讓學生共同獻計獻策,幫助潘冬子躲過敵人的搜索。同學們異常興奮,積極思考。在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把想出的方法表演出來時,學生的熱情空前高漲,當他們扮演的潘冬子躲過敵人的搜查,順利把鹽帶給前方的時候,伴隨着閃閃紅星的樂曲,邁着堅定的步伐,好象他們就是潘冬子,幾許自豪,幾許自信,演示不住勝利的喜悅。在音樂活動中,學生的音樂聽覺感受力、音樂控制力、音樂情感、音樂記憶和想象力纔得到鍛鍊和發展,良好的素質轉化爲創造能力。所以說,音樂活動是培植音樂能力的土壤,是環境教育同先天素質發生交互作用的“槓桿”,而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主動性,又是創造能力的主觀因素。

童年就如同不可缺少遊戲和童話一樣,也不可缺少音樂,音樂教育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所需,也是學生音樂才能發展和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一、對音樂“雙基”的認識和反思

新課改吸納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使音樂走向社會、走向大衆生活,走出學科本位,實現了教與學的變革,成績是顯著的,但教改中出現的過於淡化“雙基”的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不少教師指出:新課標對“雙基”應該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對教材單元必須達到的能力和成就目標應有明確的規定。下一步的課改實踐中,我們要對“雙基”予以一定的關注,

並在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過程中踏實地落實。

衆所周知,紮實的學科基礎一直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勢,也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顯著特點。在吸納國際先進理念和方法的同時,中國的基礎教育還應該保持自身的特色。筆者認爲,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雙基”不應該被淡化,而應該與時俱進,由基本知識、基本能

力生成基本情感、基本態度和價值觀,並且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重視和體現。 在日常的聽課和評課活動中,存在着相當數量的“夾生”課。部分教師過於淡化基本知識和能力要求,將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意境、活動氛圍的創設上,學生們或編創、或律動、或探究,人浮於課,結果連教材中的歌曲最終也沒有正確掌握。教師有教改的意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沒有“學會”的過程,是不可能達到“學好”的境界的。音樂課改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這種過於淡化“雙基”的現象,說明我們對於新課改中“雙基”的地位的認識存在着

矯枉過正的問題,這一點應該引起同仁們的深刻反思。

二、對音樂學科本體功能的認識和反思

音樂的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只能通過音樂的手段來實現,而音樂學科本體又有其自身的語言特點和功能範圍。在中國小課改中,出現了忽略和淡化音樂本體的價值和功能的現象,

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筆者看到,在一些音樂課上,教師和學生或吟誦詩歌、朗讀散文,或藉助線條、色彩詮釋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有的即興表演故事情節??顯然,教師意在通過一種學科和領域的綜合,給學生廣闊的體驗和表現音樂的空間,從而培養其廣博的人文素養,這無疑體現了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實施這種“綜合”教學時,卻出現了以下操作中的偏差。①綜合表現活動的展示和延伸佔據音樂學習的時間過多,有喧賓奪主之嫌。②學生在綜合活動中並未真正注意音樂並使用音樂,只是在營造一種積極踊躍的氣氛,活動的目的不明確。③學生的描述、表達和表現並沒有圍繞着音樂的要素,他們的語言不是音樂的,而更多的是文學的或德育的。④課堂活動沒有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幫助他們學會和表現好作品,活動沒有實效性。這樣的音樂課並沒有很好地體現出音樂的本體功能和學科特性,到了最後學生們也沒有準確、熟練地學會一首歌曲和學會使用音樂。筆者參加全國及省市級研討課、公開課的觀摩活動時就看到了不少這種課例。在對本地區中國小音樂的隨堂聽課時,這種現象也是屢見不鮮的。這種狀況說明,我們的音樂課程改革存在着對音樂本體價值和教育功能認識模糊和體現不平衡的現象。新課改今後是否應對音樂本體的重視和把握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

對學科綜合要把握的“度”做出明確的規範呢?

我們的音樂教學還是應該回歸到音樂本體上來,畢竟一切聯想、樂感的產生還是由音樂本身瀰漫而生,最終必將落實到音樂的語言、要素和形式上來,不能把走出學科本位理解爲淡化音樂的本體。筆者認爲,教學中對音樂的體驗和把握應貫穿在活動的始終,課堂活動

的設計要直指音樂本身,不能捨本求末。特別是綜合課,只能是以音樂爲中心的綜合。在音樂教學中,實現音樂本體的價值和功能是第一位的,否則,音樂課就會“忘本”和“越權”。在今後的新課標實施過程中,希望有關專家或課改評價部門對這種權重做出必要的限定。

三、對音樂課程評價的認識和反思

第一,教師要深入認識評價的多重價值,正確把握其診斷、激勵和改進的作用。 多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注重了評價的檢查和督促作用,這種評價的核心是以教師爲主導的評價,因而是片面的。要設計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案,我們首先應該知道評價的功能與目的,全面認識和掌握評價的多元價值並均衡發揮評價的功能,諸如判斷與甄別、導向與激勵、診斷與改進等。在評價過程中一定要體現出對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重視。而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只看到了廉價的表揚和變着法的檢測和督促,這只是單一的淺層次的評價,顯然

沒有實現評價的多元價值。

第二,在課堂上全方位地運用和體現評價的功能,使之有機地滲透結合,服務於教學。評價是門藝術,好的教師應該是運用評價的專家。在教學計劃或方案開始前,運用診斷性評價對教學對象進行預測,我們會知道學生的能力基礎、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可以幫助我們對教學狀況和進程進行了解,在即時評價中發現存在的問題並及時予以調整和解決,以追求最佳的效率和效果。課堂上的評價必須是及時的、多次的和動態的,必

須貫穿教學全過程。

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們還是喜歡按照一定的預定目標來評價,因爲這樣更有利於自己教學流程的順暢。因而評價更多的還是結果性的,不是形成性和表現性的。所以,音樂教學的評價方案必須包含對學生學習音樂的態度、努力程度的評價,教師應該制定出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的即時表現、情感投入和階段性進步的評價標準和尺度,並根據課堂狀況不斷地進行修訂和改善。目前,大多數教師只是把評價作爲檢查督促的有效手段而已,很少關注過

評價的多重價值和功能的體現。

教師們在課堂上採用了許多辦法,像評價卡、檔案袋、發小圖片、激勵性的小圖標等,但效果不一定理想,甚至年級越高效果越差。有的是因爲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認爲自己達不到老師的要求,更多的是學生希望老師能對他們付出的努力、態度和階段性的進步

做出肯定。

因此,教師只有全方位地體現和運用評價的價值和功能,纔會有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課堂上讓學生得到更寬鬆的表現自我的空間,行使自評和互評的權

利,這樣才能構成真實、民主的課堂,促進學生個性的成長。

第四篇:自由節拍

自由節拍

一、活動目的

通過孩子自由地爲樂曲伴奏這一活動,讓孩子參與到活動中,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緩解緊張的心理壓力,調整情緒。

二、活動場地

音樂教室。

三、活動用具

三角鐵、沙球、小鼓、串鈴、小鈴。

四、活動過程

師:今天我們要組成一支小樂隊。大家分別用不同的樂器來演奏,我先介紹一下這幾種樂器。

三角鐵:三角鐵是一個由三角形的不封閉的鐵棒製成的、經敲擊後能發聲的擊樂器。它音色清脆、悅耳,有回聲。

五、教師示範:

××│×—│××│×—

沙球:沙球是一種伴奏樂器。伴奏時由兩個單個的沙球組成一對,上下輕輕搖動。

六、教師示範:

×.×│××│×.×│××

小鼓:小鼓是一種打擊樂器。演奏時節奏感很強。

七、教師示範:

×××│×××│×××│×××

串鈴:串鈴的演奏方法是:左手握住手柄,右手用手腕部輕敲串鈴。

八、教師示範:

××××│×××│××××│×××

小鈴:小鈴由兩個小銅鈴組成,它的聲音悅耳、動聽。

九、教師示範:

×—│××│×—│××

1、老師請孩子們各自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樂器,先試着用一用。

讓孩子自由上臺挑選樂器,各自試着使用一下,教師在教室裏巡視輔導。

2、老師出示剛纔幾種樂器的節奏音型譜,請孩子們照着樣自由演奏,教師在旁邊輔導。

3、師:“現在,老師彈奏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樂曲,請大家用黑板上的節奏音型爲我伴奏。好嗎?”教師彈奏《嘀哩嘀哩》。孩子們一起爲老師伴奏。

4、學生用手中的樂器自由打擊節奏音型。每個孩子都充分發揮想象,隨意地用手中的樂器敲擊任何一條節奏音型。教師也可以隨意打出一條節奏音型,讓孩子模仿演奏。

5、教師再彈奏《嘀哩嘀哩》請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節奏音型爲老師伴奏。

孩子根據聽到的樂曲,用手中的樂器和着節拍演奏。

試一試:

自編一段節奏,可以用多種樂器演奏。

第五篇:作文:幸福,感動的節拍

幸福,感動的節拍

劉文慧

幸福,一個多麼溫馨的名字,人人都渴望得到它,有的人傾其一生去尋找,有的人傾其所有去交換,有的人羨慕別人的幸福而抱怨自己沒有幸福,孰不知,幸福就在他們身邊。

母愛如歌,母愛的溫情就是我們所擁有的最長久的幸福。幸福,感動的節拍。 家在醫院的我,從小在醫院裏成長,生老病死的場面自然就見怪不怪了。於是、有一個問題便在我的頭腦裏生根發芽……爲什麼哭倒的往往都是母親?是他們不夠堅強嗎?當我把問題告訴媽媽後,她對我說了這樣一段話:孩子,你要知道不是母親不夠堅強,是她們看着自己最親最近的人離她們遠去的不捨,是她們與自己骨肉難分難離的痛。只記得當時的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沒有做出太多的回覆。終究是個孩子,那些太深奧的話語無法理解,但是現在我懂了。不是年輕的爲年老的流淚,而是年老的爲年輕的放聲哭泣。母愛,令人感動的並不全是奉獻,是平凡中涌動的偉大。

海子在自己的詩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寫道:從現在起,我要做一個幸福的人。但,現實與理想的巨大落差,使得這位浪漫的詩人臥軌自盡。有誰想過,他坦然的離開了卻留下了山村之中日夜念着他的老母親;他坦然的走了,卻留下了家鄉故里的貧窮與溫暖。他的老母親,該有多麼心痛?海子不是一個孝子。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失去了唯一在外拼搏的頂樑柱,這讓他的母親該怎樣生活下去呢?他的老母親,懷裏抱着海子落在軌邊的一雙鞋子,就像是抱着小時候的孩子。她柔情滿目,彷彿是在回憶海子小時候的可愛模樣,回憶那個蹦蹦跳跳的小男孩……一眨眼的功夫,海子長大了,上了大學,在北京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每個月都會受到他寄來的生活費。突然間,老母親淚流滿面,因爲她意識到,她的兒子,她可愛的海子早已不在了……她哭腫了雙眼,雙手微微顫抖,撫摸着鞋子,不知所措。母愛,是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河,潺潺的流水聲,吟誦着對子女的詩篇,敲打出動人的節拍。

有一種幸福,離我們很近,只不過我們沒有發現;有一種幸福,離我們很遠,

可我們卻把它越推越遠。母愛亦是如此。母愛,是一種溫暖的幸福,是一種感動的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