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裝置藝術中的材料選取與表達

裝置藝術中的材料選取與表達

裝置藝術中的材料選取與表達

摘要

作爲裝置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材料的運用對於裝置藝術而言就是骨架與血肉,是裝置藝術是否具有生命力的評價標準之一。藝術家們通過對材料的運用,表達出作者的思想以及感情,並且通過作品來表現其社會意義、人文意義。因此,如何巧妙精確的運用具有不同屬性的材料來完成與精確的表達作品的核心思想便是作者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裝置藝術能夠給人們帶來心靈的震撼以及別樣的審美體驗,還能夠在不同的角度給人們帶來一種思維啓發。裝置藝術也不僅僅作爲一種小衆的東西出現,它開始被更多的普通人所接受與理解,因此,對於裝置藝術的材料應用研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給裝置藝術的建設提出一些具有價值的方向。

關鍵詞:裝置藝術材料節能環保表達方式

引言

人類對於藝術的追求自文明建立以來便已經開始,隨着時代的進步與發展,藝術也在不斷的昇華與進步,從最初的形式單一、技法簡單,再到後來的多元化發展與新型創作理念的誕生,藝術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着融合與突破,最後形成了新型的藝術風格與發展方向。在這個過程中,由於藝術家們並不滿足於基礎的、單一的繪畫材料,因此裝置藝術,這一新型藝術表現方式便得以興起與發展,藝術家對於材料的運用及普及都使得裝置藝術獲得了新的突破與發展,而裝置藝術本身,作爲一種立體的、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區別於傳統藝術。而裝置藝術這種新式的藝術表現形式具有新的角度、新的想法,對於人們的審美無疑又是一次新的衝擊與解放。

一、裝置藝術的藝術發展

20世紀八十年代,隨着西方藝術體系的成熟與日益精進,裝置藝術這一在美術行業新興的藝術體系也在被大衆所接受的同時開始向着中國藝術圈開始蔓延,作爲一種較爲前衛的藝術種類,裝置藝術藉助着這股“海外風”也順利的刮進了中國,中國的藝術創作者們也開始慢慢的接觸並且嘗試使用這種具有着機槍表現力與包容性的藝術當中。在這個時期,不僅僅是簡單的材料被運用在了裝置藝術方面,其也成功的席捲了國內的雕塑屆,裝置藝術的興起使雕塑也衍生出了許多新型的藝術作品,三維空間的雕塑作品也開始逐漸“裝置化”。

(一)裝置藝術的定義

裝置藝術,作爲一種新型的藝術體系,是指藝術家在一些特定的場所空間中,將一些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通過藝術的二次創作進行表現,並且賦予作品其個人情感的一種藝術手法的表現形式,在創作裝飾藝術的過程中,通常創作者會使用有效的方式方法來將一些看似沒有用途或關聯的事物結合起來,並且在適當的環境中進行展示與表現,從而表達作者的中心思想以及情感文化。通俗來講,可以將裝置藝術理解爲將空間、材料與情感結合的藝術作品,而這三者缺一不可,需要將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梳理清晰,並且使三者能夠有效的進行互動,從而產生良性的化學反應,最終達到表現作者內心思想,完成情感的傳遞的任務。

裝置藝術應將材料和工具等有效的運用在適合的場地中,使材料組合在一起產生的裝置能夠在特定的環境內產生應有的效果,每一個不同的裝置藝術對於空間以及材料之間的互動都有着相對獨立的要求,空間裝置只有在特定的空間環境條件下才能夠得到發揮,從而產生價值。不同的空間藝術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場合進行展覽。例如同一件空間藝術品,在不同的場合進行放置與展出,也會有着不同的情感表達,在環境變化的過程中,觀賞者的心境與思想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例如有一位評論家認爲,空間藝術在展廳裏面的時候就是藝術品,而這個藝術品放在停車場,它就變成了一堆垃圾。這段風趣幽默的話恰恰印證了空間裝置的特質,在不同的環境下,相同的材料會反映出不同的意義與價值。

(二)裝置藝術的特徵

首先,從裝置藝術的藝術特點進行分析,裝飾藝術不同於其他藝術種類的特點便是裝置藝術具有獨特的包容性,其涵蓋面之廣,類型之獨特都使其具備了更強的表現力與創造力。裝置藝術對材料的應用並沒有特定的物體或是時間,任何材料都可以成爲創造裝置藝術的工具,任何藝術手法都可以作爲裝置藝術的變現手法,其涵蓋了繪畫、裝置、雕塑等大多數美術手法,這使裝置藝術具備了更加廣義的範圍以及靈活性。其次,裝置藝術是一種作爲展覽用途的藝術表現,這就對於裝置藝術在空間上的要求,裝置藝術需要在空間上獲得一定程度的支持,它是一種能夠與觀衆互動的、立體的三維空間,這種空間大多數是在室內,通過場景的渲染使裝置藝術與觀衆產生心裏共鳴,這就表明了裝置藝術是一種由藝術家選定的、特定的藝術表現場所所,並應用材料將其互動,最後形成的相對完整的藝術整體,它需要同時具備材料、空間與地點三者互相關聯的藝術整體。在另一方面,空間藝術需要獨立的空間來支持作品的完整性與獨立性,這就要求空間藝術在實施過程中不能被其他作品干擾,需要在視覺與聽覺等方面做到獨一性。

另外,空間藝術作爲一種觀賞性藝術表現手法,觀衆與其的關係也是不可忽視的,觀衆在欣賞空間藝術的過程中,需要有參與感與介入感,這可以理解爲空間裝置藝術作爲一種藝術品,不可脫離生活,作爲人們的生活世界,裝置藝術是對於生活的一種延申,通過作品的表達與觀衆產生共鳴,並且能夠通過五感的接觸來與觀衆形成一種較爲完善的藝術循環,並且裝置藝術需要做到通過空間來進行感情傳遞,從而促使觀衆產生情感上的變化,完成情感交流。而爲了實現這種感情觀上的交流互動,裝置藝術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往往更加的誇張,在能夠刺激觀衆感官方面,往往會將這種因素誇張化與異性化。

最後,裝置藝術作爲一種當代藝術,本質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裝置藝術的初始理念是用於短期展覽的、並不具備收藏價值的展覽類藝術品,因爲裝置藝術對於空間場所同樣有着相對的要求,但隨着裝置藝術被大衆接受的程度日益加深,裝置藝術從最初的對博物掛你的抵抗與反對,便成了現如今博物館展覽的寵兒,深受各大博物館的喜愛與追捧。

(三)裝置藝術的發展

追溯裝置藝術發展的過程,其實早在十九世紀末的法國,這一藝術表現形式就已經開始萌芽了,一個法國郵遞員利用石頭、水泥跟貝殼,花費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搭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裝飾空間,這個裝飾空間就已經具備了裝置藝術的特徵,就是他在自己特定的環境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具備個人情感的裝置,並且使用這個裝置來向外界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情感理念。但裝置藝術真正成爲一門藝術種類並且開始普及是從20世紀初,當時德國著名藝術家康特將一些表現主義的雕塑與建築的內部空間進行了結合,最終創造出了在視覺方面極具表現力與衝擊力的作品,但是當時並沒有明確的將其定義爲裝置藝術,但是作爲一個能夠利用空間以及材料來與觀衆互動的藝術作品而言,它的確爲裝置藝術的發展於萌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到了1942年,法國巴黎舉辦了一場名爲《國際超現實主義展》的展覽活動,展覽作品是由一堆類似蜘蛛網一樣的絲線凌亂的佈置在天花板上,從而營造出了一種恐怖的氣氛,並且通過音樂有與燈光的渲染,使觀衆在感情上產生共鳴,而這個展覽在定義上便已經是一個完整的裝置藝術了。這些裝置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開始將生活的氣息與人們對於生活的態度等觀念帶入進了藝術創作當中。

到了上世紀60年代,裝置藝術的開始由着生活的方面向更爲廣闊的方面所拓展,西方的藝術家們將政治當中的反叛精神帶入到了藝術創作當中,藝術家們通過將美術、音樂甚至詩歌等等藝術體系進行拆分並重組之後創建了新的藝術表達體系,這一現象迅速的席捲了整個西方藝術界,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將其大膽的具有突破性的嘗試運用在材料以及空間的表達上,裝置藝術開始逐漸成形並且作爲一種藝術變現手法由此開始進入大衆的視野當中,藝術家們並不滿足於將藝術拘禁在某種固有的載體上,而是將空間與材料進行結合,藝術家們運用顏色、物體、光線等感官材料將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出場面更加真切、渲染更加真實的效果。展覽場地不再是用來歸納與安置藝術品的固有場所,而是轉變成爲了藝術品當中的一部分,整個場所都充滿了藝術家的創作,變成了藝術家傳遞思想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

直至21世紀初期,隨着當代藝術的發展突飛猛進,裝置藝術這種原本就充滿了前衛與思想的藝術也得到了全所未有的解放,其所涉及的方面更加廣泛,從而衍生了許多的變體,人們較爲關心的方面也都能夠從裝置藝術中得到體現,例如環境保護、種族歧視、人權信仰、科技信息等等元素。裝置藝術也變得更爲系統與專業,並且逐漸代替了架上藝術在傳統藝術界的主導地位,越來越多的學院也開始開設裝置藝術的課程,對於裝置藝術的研究也開始變得專業詳細。

二、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影響與作用

(一)材料的應用

從宏觀意義上來講,材料屬於一種物質,通過對於這種物質的應用,並且輔助一些工具來達到人類的某些目的與意願的物質都可以稱之爲材料。材料能夠經過人們的客觀思想,從而客觀的放映出人類的物質世界。

在藝術界材料被賦予了傳遞藝術家們思想與間接觀衆與作者之間的橋樑的作用。作爲一種傳播思想的實際載體,早在20世紀初期,材料的功能性就開始慢慢地向着材料藝術的方向所轉變與靠攏,作爲一種載體,材料需要能夠清晰且完整的傳奇藝術家們的思想,即色彩語言以及形態語言,這就要求材料的選取以及運用能夠恰到好處的展現出作者的內心思想,通常,雕塑與繪畫材料都能夠清晰且完整的通過塑造來將作者的情緒表達出來,但當藝術家並不希望被顏色以及形態所拘束,開始向着更爲意向的方向探索。裝置藝術作爲一種利用空間以及材料來向人們傳遞情感思想的藝術體系,其對於材料的要求更爲精細苛刻,材料的運用承載着裝置藝術靈活豐富的藝術語言,通過選取擺放這些材料,從而達到藝術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材料作爲裝置藝術的基礎,往往能夠表現出作品的藝術價值,從而反映出作者的創造能力以及對於某種事物的認知與觀點。

在裝置藝術中,材料所所涉及的方面十分之廣泛,大到一個街區、一個城市,小到一粒沙子、一隻螞蟻,都可以作爲裝置藝術的材料而被藝術創作者所運用。如果將裝置藝術比喻成一棟房子而言,那麼材料便是奠定這棟房子的磚石與泥瓦,如何運用這些磚石來將一棟房子完整的建造出來,便成爲了藝術家們的首要任務。然後藝術家再通過自己的藝術修養以及審美觀點來對這些材料進行塑造與分析,賦予材料獨特的藝術語言,從而達到所以要的藝術形象,最終實現其藝術價值。

在思想嫉妒開放的當代生活,藝術同樣不滿足於被拘束,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對於材料的使用也開始變得十公廣泛與前衛,材料所涵蓋的方面也變得極爲全面,任何東西都可以作爲裝置藝術的材料而被應用,其最顯著的特徵便是自由度極高,限制少。通過不同材料之間的物理屬性與化學屬性的不同,將觀衆的情感認知考慮在內,並且通過這一現象來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從而激發人們在感官上的區別。

(二)材料的分類與特性


通過對裝置藝術的統計,可大體的將裝置藝術的材料規分爲天然材料、現成品、工業材料以及多媒體材料這四大類,通過對這四類材料的研究與分析,可以更加準確地對裝置藝術的材料進行系統化的分類,每一種材料都有着不同的特性,在使用過程中能夠變現出不同的藝術語言。恰當的運用這些材料的特性,能夠將作者想要表達思想準確的傳遞給觀賞者,從而產生裝置藝術應表達的藝術思想。

圖一Jaakko·Pernu裝置藝術《雨傘》

天然材料在字面上理解的含義就是自然形成的東西,這一類材料在特性上有着與人工材料不同的特點,其生成方式是自然形成的,例如沙粒、水、樹木等,這些屬於天然生成的物品,是大自然當中的。這類材料具備着強烈的個性與唯一性,不同材料與材料之間的功能性以及密度都有着較大的差距。藝術家通過這些具有強烈個性的材料進行重組,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品,作爲裝置藝術中的一個種類。如圖一,《雨傘》是由芬蘭雕塑家與環境藝術家Jaakko·Pernu利用天然材料木頭製作的一系列大型裝置藝術其中之一,藝術家通過利用自然材料製作的裝置藝術來展現作者對於自然的熱愛與讚美之情,並通過這種表現形式爲人們帶來不一樣的裝置藝術,並且這種裝置藝術並不受產出場地的約束,能夠使觀衆走在大街小巷的時候便能夠欣賞到自然的藝術,並且感受到大自然賦予的奇妙美感。


工業材料,通常是指天然材料經過人爲的加工後形成的一種材料,這種材料的主要特徵是具備着人類智慧的結晶,並且蘊含着科技感以及人類思想的產物,例如玻璃、金屬、塑料等等。它們都有屬於自己的特徵,帶給人們的感受也想對不同,例如金屬質感的材料就會有一種精密生硬、冷淡的感覺,機械零件則會有

圖二Charles·Petillon《心跳》

一種科技的意味而陶瓷材料則會有一種厚重踏實的感覺。因此,在使用這些工業材料來進行搭配的同時還要考慮其固有的特性。如圖二,法國藝術家Charles·Petillon在2015年科文特花園中製作的裝置藝術《心跳》,其應用了10萬隻人造氦氣球,從而形成了一個類似人造雲層的裝置藝術,並利用燈光的渲染,從而增加了氦氣球的體積感,由於氦氣球本身較爲輕盈,加之白色象徵着純潔,所以這件裝置藝術能夠給觀賞者帶來一種乾淨、輕鬆歡愉的感覺。

現成品在更多的時候指的是一些通過人類精加工以後,已經具備一定實際意義與價值的物品,例如一個水瓶、一個桌子等等,這一類工藝產品與加工產品,都能夠稱之爲現成品,在裝置藝術當中,利用現成品來營造與渲染氣氛的情況也是相當多見的,其中最終名的還要數杜尚的裝置藝術作品《泉》,其作品的材料就是一個男性小便池,通過藝術加工與環境渲染後組成的裝置藝術。現成品材料區別於其他材料,其本身更加具備着實際價值,更貼近於生活。藝術家通過對現成品的二次創作賦予了現成品新的使命以及價值,這需要觀衆通過其他角度來重新審視這一材料,從而獲得新的體驗與感受,從而理解作品的真諦,完成裝置藝術的價值。

多媒體材料,通常指的是那些具有動態的、音效與視聽結合的材料,例如照片、視頻等等形態的多媒體形態的材料,多媒體材料在90年代開始興起,由於多媒體本身的特質是視聽結合的產物,具有着強烈的視聽效果與衝擊力,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引發人們的感官體驗的情緒波動,這種材料的運用方式通常是將一組或多組多媒體材料進行穿插與組合,從多個角度形成大量的信息片段來組成一個完整的形態,這種材料的好處是互動性較強。

三、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運用體現

材料作爲裝置藝術當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其主要的作用爲裝置藝術的組成部分,藝術家通過將材料與環境的結合創造出裝置藝術,從感官與心理刺激觀衆的心理,從而纏上共鳴。因此,材料的選取與運用成功與否,是作爲一個裝置藝術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依據之一。

由於不同的材材料在不同的形態特徵、地貌環境、人爲因素等等條件的影響下會產生出不同的特質,作爲一種溝通與傳遞思想的工具,材料一直有着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任務,隨着人們的精神世界日益豐富,材料所能代表與傳達的精神也變得複雜與特殊起來,並且逐漸形成了一種具有抽象意義的訊息符號,在經過藝術家的加工與創作後,材料所體現出的價值不僅僅在審美方面,更是能夠作爲一種具有其獨特語言符號的視聽工具。

(一)材料的本身體現

材料的特性決定了其在裝置藝術中能夠產生的價值,每一種材料因爲有着與衆不同的特質,因此如何運用這些特質來表現出作者的內心相仿尤爲關鍵,從材料的顏色、功能性、溫度、肌理以及大小方面對其進行選擇使用,表現作者的中心思想,從而給觀衆帶來不同的觀賞體驗。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材料有着在顏色、形狀、質感等等的區別,使其在語言的表達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這就是材料自身的語言體現,例如同樣最爲材料,玻璃給人直觀的感受就是堅硬且充滿棱角,同樣作爲透明材質的塑料則給人柔軟且充滿張力。這種材料自身的區別決定着它們在不同的環境下有着不同的用途,要給人不同的視覺體驗。


圖三裝置藝術《數字之森》

如圖三,這個裝置藝術爲來自法國設計師Emmanuelle Moureaux在2017年創作的裝置藝術《數字之森》。這是一個由60,000張剪紙製成的交互式和身臨其境的作品。爲了代表即將到來的十年,剪影以0至9號爲特徵,並以四人一組的方式從天花板上懸浮下來,最終以10層或“幾年”達到高潮。因此,當參觀者在展覽中走來走去時,他們在概念上時間旅行。作品的主要材料是剪紙,通過剪紙重疊與交錯的佈局營造出一種森林的感覺與氛圍,而紙張原本就是一種以樹木爲主要原料的加工產品,所以當觀賞者進入這片森林的過程中,紙張從味道、質感以及思想都能夠讓其輕鬆聯想到森林這一環境中來,具有較強的代入感。而數字作爲一種計量單位,用來表達時間更是十分的巧妙,通過數字之間的轉換,能夠清晰地反映出時間或是空間的變化與差異,並且在顏色方面選取了漸變的顏色,這種漸變感通過不經意間有一種顏色向着另一種顏色之間轉變,象徵意義更爲突出與明顯,表明了時間隨着空間的轉換而慢慢流逝,但是卻是在人們不經意間就已經完成的轉換,讓人更爲親切的感受到一種時刻在變、積少成多的寓言感受,當人們沉浸在時光流逝的緩慢抱怨時間過得太慢的同時,回首望去,早已物是人非,時間並不會因爲人們的主觀意願的改變而改變,正如這《數字之森》0到9不斷的切換,看似很漫長,其實轉眼間已經變成了另一個顏色。

(二)材料的內涵體現


在很多裝置藝術的語言表達下,通過材料本身自帶的形態以及固有語言可以很好的表現出作品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然而,這往往是不夠的,有一些更爲深層次的理解與藝術內涵並不僅僅侷限於材料的本身特質,這就需要藝術家們通過更易深層次的挖掘與探索,從而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做出藝術加工,最後實現其藝術作用。這就需要藝術家能夠恰到好處的從材料的藝術形態以及藝術語言的角度出發,利用藝術的各種表現手法來像觀衆揭示作者內心的想法,從而達到最終的藝術效果。

圖四《虹膜》

同樣一種材料,在不同的運用以及藝術手法的表現下,就會有着截然不同的情感語言的表達,藝術家們會通過對材料造型的塑造來改變一個材料本身所自帶的藝術形態,從而賦予其特殊的藝術語言,也會將材料本身的特質出發,通過自身的變化而獲得多種藝術表現,再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來使這些形態表現出來,從而達到藝術家需要的藝術層面。如圖四,該作品是由倫敦藝術家麗貝卡所創作的《虹膜》採用了真正的鮮花來探索和擁抱環境的短暫性。該作品爲NOW畫廊創建,特定場地的節目以10,000只新鮮摘取的鳶尾花爲特色。用銅線懸掛在天花板上,顛倒的植物浮在畫廊的地板上方,將空間轉化爲互動的藝術作品。一開始,花朵保持其形狀,顏色和氣味逐漸消散,不久就會死亡作者通過展示花朵凋謝的過程,將美從無到有又逐漸消散的這一過程進行了藝術性的處理,從而表達了對於美的理解與追求,通常人們對於花朵的認知是美麗的和諧的,但當花朵凋零以後,它的藝術形態是否還具備着美的功效與價值,這就需要觀衆對其自我的解讀,通過對同一材料“花朵”進行藝術加工與研究,作者成功的將同一種材料在不同的時間段演繹出了不同的視覺語言,並且向觀衆傳遞出了完整的藝術思想。

(三)材料的空間體現

裝置藝術作爲一種空間與材料相互依託所完成的藝術作品,場景的氣氛對於材料的渲染也是尤爲重要,同樣,一個材料能否恰當的出現的出現在合適的場合從而與空間產生呼應也是一個好的裝置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空間的影響對於材料來說也是巨大的,同樣的材料出現在不同的環境當中時,其語義就會隨着空間的變化而變化。

圖五墨西哥邊境牆

如圖五,這是來自法國著名街頭藝術家的最新作品《法國邊境牆》在墨西哥和美國邊界放置了一個小孩的海報。這幅畫安裝在牆的南側,描繪着那個年輕的孩子,他好奇地在障礙物上同行。無辜男孩的形象強調了美國移民政策的情感影響,並將受其影響的人們人性化。材料本身爲一張黑白照片,但經過藝術家的處理與刻意的放大之後,整個照片充滿了震撼力,而黑白的色調也爲整幅畫面增加了許多的衝擊力與黑暗的格調,不僅如此,藝術家通過場所的選擇,將政治因素巧妙地融合在作品當中,讓觀衆在欣賞這個作品的同時能夠精準的領悟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材料在這個過程中與空間進行巧妙地呼應,從而形成了一件具有現實意義的裝置藝術。

結論

藝術家在長期的社會觀察和人生感悟其作品常常對社會有着深刻的影響,通過對材料的所代表符號的運用,將人們的視覺感受轉化成精神思維空間,帶到藝術家構建的思維世界,藝術家真正的目的是將文化思考和藝術創作的結合帶入到現代生活,讓人們能參與其中,原本固態的視覺變成思維的海洋,觀衆在不知不覺中關注自己,關注社會,同時藝術家通過藝術語言和藝術符號會向觀衆提問,每個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這同時社會的多樣化、多元化也同時出現。材料語言在裝置藝術創作中的表達方式,貼近生活,反映當下,關注人文情懷。它有別於其他藝術形式,更加直觀的去闡述它的語義。

標籤:裝置 藝術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