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行政管理學畢業論文

目錄

行政管理學畢業論文
第一篇:行政管理學畢業論文範文第二篇:行政管理學畢業論文第三篇:行政管理學畢業論文格式第四篇:行政管理學畢業論文提綱第五篇:行政管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參考)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行政管理學畢業論文範文

【愛文庫】核心用戶上傳

行政管理學畢業論文範文

論文摘 要 本文是從利益法學的理念出發來研究法的利益基礎的。從利益法學角度出發,法律的任務是維護特定利益的。歷史上公法在利益選擇方面是維護公共利益。但伴隨着時代的呼喚,現代公法也必須維護好私人利益,其利益基礎應當是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的並立與整合。

一、傳統理論認爲公法的利益基礎是公共利益

一般認爲,公法的概念是由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首創的,本文是從利益說出發的。利益說認爲,凡是以維護國家或社會公共利益爲目的的法屬於公法,而以維護私人利益爲目的的法屬於私法。最早進行公法與私法劃分的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就是這一觀點的代表。烏爾比安指出:公法“有關羅馬國家的穩定”,私法“涉及個人福利”,“公法見之於宗教事務、宗教機構和國家管理機構之中”。

(一)公法的產生。

公法是如何產生的?筆者認爲公法是在與私法的分立後才成爲一個獨立的法律概念、法律學科,這就要追溯到公私法劃分之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社會產生之初是以公權力的出現爲標誌的。國家產生之初,屬於自然經濟佔主導的時代,公權力主要表現爲國家權力,它無所不管,各種社會關係混同在一起並表現出強烈的國家權力性,反映到法律上自然是“諸法合一”並體現國家法的性質, 它必然是以維護國家利益爲己任的。後來,商品經濟逐步發展起來,開始出現了公權力少干預或不干預、私人自主進行商品交換活動的“私域”,即開始產生了商品交換的“私域”與政治管理的“公域”的分野。伴隨“私域”與“公域”的分野,分別以調整二者所處領域糾紛爲己任的公法與私法也從“諸法合一”中分立出來。而“私域”裏充斥着私人利益,“公域”裏充斥着公共利益,進而可以推出公法產生之初的利益基礎是公共利益。

(二)公共利益的界定。

朝陽【wlsh0908】整理

何爲公共利益?歷史上龐德曾對利益分類做過細緻的研究,構築起了一個社會利益體系。龐德將利益分爲三大類:個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個人利益是直接從個人生活本身出發,以個人生活名義所提出的主張、要求和願望;它包括人格利益、家庭關係利益和物質利益三類。公共利益是從政治組織社會生活角度出發,以政治組織社會名義提出的主張、要求和願望;它包括國家作爲法人的利益和國家作爲社會利益扞衛者的利益兩類。所以,這一體系基本上是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二元劃分,但同時突出了國家自身的利益主體地位,不將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等同。據此我們認爲,公共利益是指從政治組織生活或社會生活角度出發,以政治組織或社會的名義提出的主張、要求與願望,它是與個人利益相對的,包括國家利益與社會利益。在傳統公法學說中,權力主體爲了維護公共利益,可以採取一切措施甚至包括可能侵害個人利益的措施來實現,爲公的利益永遠優先於爲私的利益。這時期的公法較之私法發達,公權力較之私權利更強。例如在我國《物權法》等民事私法立法之前,國家公權力機關爲了所謂的“公共利益”,可以採取任何措施來限制甚至是剝奪個****利的行使以達到所謂的維護公共利益之目的,私人利益在公共利益面前始終是第二位的。當前我們正在建設公平合理的和諧社會,故上述傳統公法學說越來越難以與時代發展相適應。

二、現代公法的利益基礎是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的統一

隨着當前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完善,“對私益的保護”越來越成爲時代的呼聲,因爲只有更好地維護個人利益,市場參與主體才能更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市場活動,市場經濟纔能有活力與繼續發展,社會才能更好地發展與進步,所以我們要維護好私人利益。

爲什麼公法要對私益進行維護?其一,私益是公益的淵源之水。公益,即公共利益,主要是由社會利益與國家利益組成的,其所強調的是一個整體範疇。然而我們可以仔細思考下:這個整體是怎麼組成的?可以肯定的是,它天生不是個空洞的整體,它是由衆多個體組合而成的,其有着實實在在的內容。這個個體就是私人利益,當然公共

利益不是私人利益的簡單組合。此處所闡述的本意是指在維護所謂公共利益的同時不能忽視私人利益,應當對二者都進行維護,雖然有輕重之分。不能不顧及私人利益而以維護公共利益的名義進行任意活動,這樣最後的結果往往是維護了少數個別團體或個人的利益;在這個過程中維護了少數人的利益必然會侵害大多數人的利益,因爲資源(利益表現形式)的有限性。

其二,公法能更有力地維護私益。因爲,“法的產生、內容、本質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於對利益的配置和固化的結果。”同理,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公法的制定、實施和救濟。利益轉化爲法律利益、進而實現法律利益的過程,主要就是國家對社會利益關係和利益衝突實行調節和處理的過程。國家掌握着公權力,其可以運用公法中手段對私益進行保護,而且公法較之私法對私益的保護更有力。

第二篇:行政管理學畢業論文

政務公開應堅持基本原則探討論文

1.充分考慮中國特色,有所爲有所不爲

充分考慮中國特色,從根本上說就是一切從中國具體的國情出發。我國的經濟和政治建設,既要適應世界的發展趨勢,也要有自己的立場,要充分考慮到中國獨有的個性。在設計和實施政務公開時,一方面要敢於學習和借鑑西方發達國家政務公開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要切合我國實際,走民族國家特色之路。

中國具有自己特殊的國情。首先,從歷史發展來看,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發展過程中,政治活動都呈現出封閉、神祕的狀態,國家權力體現爲絕對私有,一切政治決策控制在君主和少數權貴手中。相當長的時間裏,大衆被排斥於政治過程之外,只能被動地接受國家的統治,而無權參與國家的政務。再者,從現狀來看,我國還未建立起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原有計劃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矛盾與衝突在政務公開過程當中在所難免。在這種情況下,政務公開的內容、政務公開的程序、政務公開的責任很難達到協調、統一、和諧一致。

2.我國的政務公開應堅持辯證發展的原則

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決定了我國的政務公開不可能一步到位,它只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國政務公開的設計與實施既要考慮到階段性,又要考慮到整體性,即要考慮到可行性,又要考慮到持續性,還要考慮到抽象的理論正義與具體的實踐原則。將共性與個性、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際、當前與未來統一起來,有步驟地穩步推進,漸次提高開放的內容和範圍,才能使其順利進行。 資料來源於公務員之家http:///

我國的政務公開是從村務公開開始的,然後由村到鄉鎮,由鄉鎮到縣市以及更高級的一些政府部門。在內容和做法上看,政務公開從最初的直接爲民服務的辦事部門的辦事制度、辦事結果公開,逐步擴展到政府部門的工作目標及政績公開和部門的內部財務狀況公開,內容逐步在豐富,層次逐漸在提高。先試點,再推廣,點面結合,由點到面,應該說是比較成功的。

3.我國的政務公開應堅持統籌兼顧的原則

“發展是集科技、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即社會生活一切方面的因素於一體的完整現象。”1政務公開的發展也要在一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基礎之上進行,是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推行政務公開轉自:http://必須充分重視這些因素。對於我國來說,首先,在政治上要緊緊依靠中國共產黨,堅持不懈樹立黨的威信,使人民對黨的信賴不斷提高。這樣更有利於我們黨所倡導的政務公開植根於民衆心目當中,使人民對政務公開有正確而深入的理解,確保政務公開與國家政權的統一,爲政務公開創造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其次,在經濟上必須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始終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綜合國力大大加強,中國已進入小康社會,得到了國際輿論的肯定,這爲我國的政務公開打下了一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再次,追求持續的社會政治穩定。社會穩定是國家政治、經濟得以發展創新的前提基礎。目前的中國社會正是因爲有了二十多年的社會穩定局面,才能夠扶持起廣大羣衆強烈的改革創新意識。在政務公開方面,大多數的公民已經具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和適應力,這爲政務公開的實施提供了很好的社會保障。

4.我國的政務公開應堅持多樣性統一的原則

關於政務公開的典型國家——美國,它的行政體制、運作模式決定了它的政務公開沒有統一模式,各個地方政府都不一樣,每個地方都擁有自己的高度自治權,有權根據自己的地方特點選擇自己的政務公開,國家只是提供指導性的原則。我國可以大膽借鑑美國的這種模式。關於政務公開,中央政府在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政務公開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的同時,可以賦予政府相對的自由裁量權,讓地方政府根據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結合當地公衆對信息的資料來源於公務員之家http:///靈活偏好和本地區特殊的利益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地選擇公開的內容、公開的方式和救濟方法。現在,不少

地區對政務公開的信息反應冷淡,不是公衆參政議政的意識薄弱,而是當地政府政務公開的信息不符合當地老百姓的願望和要求。中國幅員廣闊,存在着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文化、習慣風俗的巨大差別,這種差異,在政務公開的時候應該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我們在政務公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到共性和個性的東西,既要有中央政府的統一號令,又要有地方政府的各具特色。這樣,政務公開纔不會抽象化、原則化,纔會具備操作上的靈活性、機動性,才能激發起當地羣衆參政議政的極大熱情。

第三篇:行政管理學畢業論文格式

一、傳統理論認爲公法的利益基礎是公共利益

一般認爲,公法的概念是由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首創的,本文是從利益說出發的。利益說認爲,凡是以維護國家或社會公共利益爲目的的法屬於公法,而以維護私人利益爲目的的法屬於私法。最早進行公法與私法劃分的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就是這一觀點的代表。烏爾比安指出:公法“有關羅馬國家的穩定”,私法“涉及個人福利”,“公法見之於宗教事務、宗教機構和國家管理機構之中”。

(一)公法的產生。

公法是如何產生的?筆者認爲公法是在與私法的分立後才成爲一個獨立的法律概念、法律學科,這就要追溯到公私法劃分之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社會產生之初是以公權力的出現爲標誌的。國家產生之初,屬於自然經濟佔主導的時代,公權力主要表現爲國家權力,它無所不管,各種社會關係混同在一起並表現出強烈的國家權力性,反映到法律上自然是“諸法合一”並體現國家法的性質, 它必然是以維護國家利益爲己任的。後來,商品經濟逐步發展起來,開始出現了公權力少干預或不干預、私人自主進行商品交換活動的“私域”,即開始產生了商品交換的“私域”與政治管理的“公域”的分野。伴隨“私域”與“公域”的分野,分別以調整二者所處領域糾紛爲己任的公法與私法也從“諸法合一”中分立出來。而“私域”裏充斥着私人利益,“公域”裏充斥着公共利益,進而可以推出公法產生之初的利益基礎是公共利益。

(二)公共利益的界定。

何爲公共利益?歷史上龐德曾對利益分類做過細緻的研究,構築起了一個社會利益體系。龐德將利益分爲三大類:個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個人利益是直接從個人生活本身出發,以個人生活名義所提出的主張、要求和願望;它包括人格利益、家庭關係利益和物質利益三類。公共利益是從政治組織社會生活角度出發,以政治組織社會名義提出的主張、要求和願望;它包括國家作爲法人的利益和國家作爲社會利益扞衛者的利益兩類。所以,這一體系基本上是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二元劃分,但同時突出了國家自身的利益主體地位,不將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等同。據此我們認爲,公共利益是指從政治組織生活或社會生活角度出發,以政治組織或社會的名義提出的主張、要求與願望,它是與個人利益相對的,包括國家利益與社會利益。在傳統公法學說中,權力主體爲了維護公共利益,可以採取一切措施甚至包括可能侵害個人利益的措施來實現,爲公的利益永遠優先於爲私的利益。這時期的公法較之私法發達,公權力較之私權利更強。例如在我國《物權法》等民事私法立法之前,國家公權力機關爲了所謂的“公共利益”,可以採取任何措施來限制甚至是剝奪個****利的行使以達到所謂的維護公共利益之目的,私人利益在公共利益面前始終是第二位的。當前我們正在建設公平合理的和諧社會,故上述傳統公法學說越來越難以與時代發展相適應。

二、現代公法的利益基礎是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的統一

隨着當前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完善,“對私益的保護”越來越成爲時代的呼聲,因爲只有更好地維護個人利益,市場參與主體才能更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市場活動,市場經濟纔能有活力與繼續發展,社會才能更好地發展與進步,所以我們要維護好私人利益。

爲什麼公法要對私益進行維護?其一,私益是公益的淵源之水。公益,即公共利益,主要是由社會利益與國家利益組成的,其所強調的是一個整體範疇。然而我們可以仔細思考下:這個整體是怎麼組成的?可以肯定的是,它天生不是個空洞的整體,它是由衆多個體組合而成的,其有着實實在在的內容。這個個體就是私人利益,當然公共利益不是私人利益的簡單組合。此處所闡述的本意是指在維護所謂公共利益的同時不能忽視私人利益,應當對二者都進行維護,雖然有輕重之分。不能不顧及私人利益而以維護公共利益的名義進行任意活動,這樣最後的結果往往是維護了少數個別團體或個人的利益;在這個過程中維護了少數人的利益必然會侵害大多數人的利益,因爲資源(利益表現形式)的有限性。

其二,公法能更有力地維護私益。因爲,“法的產生、內容、本質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於對利益的配置和固化的結果。”同理,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公法的制定、實施和救濟。利益轉化爲法律利益、進而實現法律利益的過程,主要就是國家對社會利益關係和利益衝突實行調節和處理的過程。國家掌握着公權力,其可以運用公法中手段對私益進行保護,而且公法較之私法對私益的保護更有力。

第四篇:行政管理學畢業論文提綱

標題: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完善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副標題:淺談我國公務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解決對和諧社

會構建的促進

論文綱目:制度建設本身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特點,作爲新時期制度建設中最爲關鍵的公務員制度的建設,任重而道遠!公務員制度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成果,有其較之完備的法律體系,管理體制,高效、穩妥的運行機制等優勢,但是由於其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中國當前社會所給予她運行和發展的客觀環境等諸多的因素制約,使得她並沒有達到較高水平的績效目標,影響了政府整體的效能提升。所以完善公務員制度,解決現有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勢必能夠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強化政府的服務性能,促進政治文明,從而推動和諧社會構建。

本論文主要着重提出公務員制度中在分類管理、錄用、意識、活力四個方面存在的問題,並給予相應的完善方案,簡說其改制後的重大意義,對於“和諧”兩字的詮釋!

基本論點和論據:

一、公務員的分類管理的不科學,比重失衡,造成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綜合類人員過多,影響行政效率,不利於政府職能的全面、專業、合理實施。

我國的《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職位類別按照公務員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爲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然而根據江蘇省公務員調查[3],調查樣本中黨政機關職位分佈

主要以科級居多,其中黨政機關和綜合管理類佔比例爲76%,而技術人員僅佔24%,職位分類以單一編制爲主,兩種編制所佔比例較少。

二、公務員錄用的存在多“入口”的問題,有失公平和平等性,降低了人員的整體素質。

對於公務員錄用的方法,世界通行的做法是,政務官有選舉或委任產生,事務官由考試錄用。而我國缺乏正式的分類,公務員系統有選任,委任、考任、調任等多個入口,這種多口並存的局面爲德才缺失的人進入公務員隊伍打開方便之門,同時也爲政治腐敗提供了溫牀,而考試這一入口只是應用於級別較低的普通職位,造成了一種不公平性,人制的成分大於法制,是種社會制度的落後,與新時代的和諧之聲背道而馳。

三、現階段我國公務員的公僕意識淡薄,“官本位”、“享樂主義”等不正思想成風,對廉潔服務型政府構建造成重大威脅。

中央紀委有關負責人指出:僅2014年的前11月,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案115420件,結案101893件,處分106626人,這些實在的數據足以說明我國當前的公務員作風問題,由此造成的國家財產和人民利益的損失可想而知,腐敗現狀令人擔憂。

四、公務員職業的穩定性是其他任何行業所不能比擬的,使得公務員環境缺乏活力,是對人才的浪費和束縛,導致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中的結構缺陷。

自1996年實施公務員辭職辭退制度以來,據人事部統計,從2014年到2014年,共有1.9374萬名不合格公務員被辭退。按照全國近

500萬公務員計算,年辭退僅約0.05%。過於穩定的職業,容易扼殺個性,使人銳氣消磨,創造力減退。尤其我國公務員制度中,青壯年所佔比重很大,作爲社會最具活力的年輕人,過早的喪失這些寶貴的品質,對國家,對社會都是絕對的弊端,是政治經濟結構中的缺陷。 簡述解決問題的對策:1.細化分類,統一標準,保持機構、人員的平衡。2.凡進必考,統一門檻,完善考覈制度,有針對性和科學合理性。3.把公務員培訓作爲長遠計劃。4.在內部建立競爭機制,嚴格考覈,限制錄入的年齡。

結論:完善公務員制度,解決存在的主要問題。勢必形成良好的政府管理體制,提升政府辦事效率,增強政府的可信度和親和力。符合和諧社會內在的要求,也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全社會共同進步的最好貢獻。

論證方法:從上述的基本論點和其後緊隨的論據,可以看出本論文主要採用直接論證方法,通過具體的數據、科學原理、定理或者一般性真實的判斷來證明論點。同時也會引用有關個別或特殊事物判斷來證明論點。具體的方法詳細見論文本身。

第五篇:行政管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參考)

序號論文範圍

1勞工政策與勞動關係

2公共政策制定過程

3社會政策與社會保障

4範圍:區域公共管理問題

5範圍:區域經濟管理問題

6範圍:中國人口問題

7範圍:政府規模討論

8城市公共管理具體問題探討(如:**市交通管理問題、**市垃圾管理問題)

9城市形象與經營

10城市化問題

11城市綜合執法體制問題

12大部制與城市管理體制改革

13網絡條件下的公民參與

14大學城的城中村問題

15 環境政策與環境倫理

16 社會福利服務:國際比較與中國實踐

17 我國的財政體制改革與政府間關係的協調

18 非盈利組織管理研究

19 非盈利組織的地位與作用研究

20 政府管制的邊界、方式研究

21 我國高等教育投資體制改革及其社會承受力分析

22 公共產品的供給體制改革研究

23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研究

24 政府的教育供給職能及其實現途徑

25 我國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26 教育均衡公平發展與政府責任研究

27我國民辦教育發展與政府作用研究

28 中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29 城市治理專題研究

30 地方政府專題研究

31 非營利組織研究

32 行政學理論前沿與方法

33中國古代行政實踐與行政思想研究

34改革開放30年腐敗趨勢研究: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總體的或者某個領域的)腐敗案件的數量、類型、涉及的領域、處理的結果,等等

35改革開放30年腐敗治理研究: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治理腐敗出臺的各種制度、規範性文件,解讀其治理思路及其變化,分析其原因

36政治優先、經濟優先、社會優先——中國60年發展路徑分析:認識中國從政治掛帥到改革開放再到和諧社會轉變的原因、歷程和影響。

37新公共管理對我國公共部門領導的影響研究

38 政府、非盈利組織和企業合作中的文化問題

39當代中國的(省級、縣級)幹部升遷模式:當前關於幹部升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經濟學領域,公共行政領域對此視而不見或者缺乏方法基礎,但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可以分析一下經濟學對這方面研究的成果,也可以拓展公共行政學的研究視野。

40 公共組織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研究

41 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問題

42 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問題研究

43 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多元主體提供、生產模式

44 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合理利用

45 非盈利組織架構的設計問題

46 組織中人際衝突的根源分析及其處理方式

47公共組織中的上下級等領導關係分析

48 公共組織中的羣衆決策模式

49 公共組織文化分析

50 決策過程中的公衆參與

51 領導決策的理性問題

52公共組織的目標選擇

53 政策制定方法與中國問題研究

54 政策執行方法與中國問題研究

55政策評估方法與中國問題研究

56中國公共問題與政策工具選擇研究

57政策過程與公衆參與研究

58 技術創新與政策工具選擇研究

59食品安全問題與政策工具選擇研究

60政策模型與中國問題應用研究(多源流模型、倡導聯盟模型、創新擴散模型、政策網絡模型、政策企業家模型,等等)

61 城中村、失地農民有關問題的研究;

62強鎮擴權與簡政放權——小城鎮發展研究: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小城鎮的發展思路和模式,總體研究或案例研究

63 範圍:有關城市房價調控問題(請同學選擇其中的具體題目)

64 打算對某一層級政府的決策行爲進行解釋的研究(要求要用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收集數據資料)

65地方政府會計管理-案例研究

66地方政府績效預算改革-案例研究

67 公共預算

68突發事件與政府應對問題研究

69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激勵模式研究

70中國85後羣體的激勵需求研究

71基層公務員的激勵現狀研究

72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績效管理比較研究

73公共企業績效管理研究

74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戰略管理比較研究

75 中國電子化政府推進的障礙分析

76政府在非充分競爭市場中的角色研究

77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公共品供給模式的比較研究

78突發事件與政府應對問題研究

79新聞監督與行政執法問題研究

80地方政府管理

81 公共政策(教育、衛生、社會保險)

82政府監管

83財政管理體制

84政府在地區發展差異中所扮演的角色

85政府間競爭

86產權界定與政府效率

87共用品的私人供給

88中國的知識產權保障

89 中國質量管理體制

90中國扶貧問題研究

91政府政策與吸引外商投資

92中國經濟發展與農民工問題

93 教育政策研究領域

94文化政策研究領域

95 地方政府專業管理的績效評估

96 社會福利服務的制度創新研究

97 慈善組織與制度研究

98 非政府組織發展研究

99 人力資源的戰略規劃與管理

100公共治理視角下的城市社區管理分析

101市場化取向下的城市公共汽車服務外包研究

102市場化取向下的城市垃圾處理外包研究

103市場化取向下的環境污染治理研究

104論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之間的協調與適度分離

105論工作分析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

106論公務員績效評估在公務員制度中的地位與作用

107我國實行法治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164“志願服務問題研究”

165現代中國政治思想研究

166媒體與政策議程的設定

167街頭官僚與政策執行

168環境領域中的政策問題與政策爭議

169全球化進程中的治理與公共政策

170互聯網與決策中的信息與知識

171關於行政法制監督的研究(自擬其中一個問題研究)

172黨政關係(中國、外國或中外比較研究)

173香港、澳門與臺灣的地方政府體制(任選一個地區或及進行比較分析)

174封建監察制度的現代啓示

175科舉制度與現代公務員制度

176地方政府管理創新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177地方治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178人大制度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179政府間及政府部門間關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180公民性與公共性

181個人自由、公民美德與政治認同

182國家理由與國家自主性

183非盈利組織的地位與作用研究

184政府管制的邊界、方式研究

185公職人員職業倦怠問題研究

186公務員考覈制度比較研究

187新公共管理運動述評

188行業協會與政府關係(制度或案例)研究

189公共利益界定與實現

190美國政府與媒體關係研究

191有關食品安全或者生產安全方面的問題研究

192(中國或者外國)非政府組織的發展狀況、作用與運作

193xx新《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執法與司法過程研究

194行業協會與監管國家

195國家政權建設與基層治理

196社會抗爭與公共治理

197制度變遷的中國案例分析

198當代中國的利益表達研究

199 範圍:有關城市房價調控問題(請同學選擇其中的具體題目)

200 範圍:中國人口問題(請同學選擇其中的具體題目)

201城市公共管理具體問題探討(如:**市交通管理問題、**市垃圾管理問題)

202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激勵模式研究

2(感謝訪問本站:)03基層公務員的激勵現狀研究

204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戰略管理比較研究

205地方政府與基層治理

206 城市公共物品多元供給機制研究

207 中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208街頭官僚與政策執行

209當代中國民間維權(案例)研究

210(我國)私營經濟發展環境問題研究

211流動人口與戶籍政策

212中國非營利組織專題研究

213城市公共物品多元供給機制研究

214民主決策規則研究

215教育政策研究領域

216文化政策研究領域

217我國公務員管理的制度創新

218廣東文化產業政策研究

219人力資源的戰略規劃與管理

220我國的財政體制改革與政府間關係的協調

221非盈利組織管理研究

222公共產品的供給體制改革研究

223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研究

224我國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225我國民辦教育發展與政府作用研究

226政府績效評估價值取向研究

227公職人員職業倦怠問題研究

228政府績效評估方法研究

229公務員考覈制度比較研究

230政府績效評估案例研究

231公務員薪酬制度改革

232西方國家政府再造運動的緣起、發展和效果

233政策過程與公衆參與研究

234食品安全問題與政策工具選擇研究

235政策模型與中國問題應用研究(多源流模型、倡導聯盟模型、創新擴散模型、政策網絡模型、政策企業家模型,

236地方政府管理創新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237地方治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238鄉村治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239人大制度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240政府間及政府部門間關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241政府機構規模的影響因素研究

242居住小區模式與社區管理

243中國省級行政區劃改革研究

244設市體制改革和完善

245美國進步時代與市政體制改革

246媒體與政策議程的設定

247國際組織對國內政策的影響

248知識界、思想庫與公共政策

249村民委員會的決策權力與政策問題

250街頭官僚與政策執行

251環境領域中的政策問題與政策爭議

252全球化進程中的治理與公共政策

253互聯網與決策中的信息與知識

254我國民主憲政建設的傳統制約

255“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動因分析

256傳統監察制度的現代啓示

257科舉制度與中國傳統社會

258科舉制度的現代啓示

259清末改革的啓示和借鑑

260勞工政策與勞動關係

261高等教育政策與改革

262社會政策與福利

263香港政治與政策

264 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265 大學貧困生與高校學生資助體系

266 失業問題與失業保障體系

267政府間財政關係

268地方政府管理

269臺灣“修憲”的過程分析

270現代中國政治思想研究

271公共治理視角下的城市社區管理分析

272市場化取向下的城市公共汽車服務外包研究

273市場化取向下的城市垃圾處理外包研究

274市場化取向下的環境污染治理研究

275論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之間的協調與適度分離

276論工作分析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

277論公務員績效評估在公務員制度中的地位與作用

278我國實行法治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279論電子政務對服務型政府建設的作用

280中國“強縣擴權”改革研究

281地方政府與市場化改革

282 公共政策(教育、衛生、社會保險)

向您推薦更多精彩範文:

行政管理學專業(函授)畢業論文參考題目

中山大學自學考試行政管理學專業畢業論文選題範圍與例題

行政管理學本科(030302)專業畢業論文參考題目

行政管理學專業自考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參考

2014年上半年行政管理學專業自考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