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黨建論文

淺談“德不配位”的現象及對策

淺談“德不配位”的現象及對策

淺談“德不配位”的現象及對策
淺談“德不配位”的現象及對策

“德”字形從“彳”(從行),從直。以示遵行正道之意,其意指道德、品德。。《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後爲德。”就是說一個要做到“學”、“問”、“讓”,才能算是有“德”。《易·乾卦》曰:“君子進德行業。”唐孔穎達注:德,德行;業,功業。由此可知,“德”的本意就是恪守品行,建功立業。引申義有美好的品行,良好的志向及有道德而賢明等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是一種以鄉村振興戰略爲方向,以聚焦“三農”問題爲導向,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爲總要求的現代化鄉村治理體系,這種“三治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既體現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價值取向,也回答了社會主義治理重心下移進程中“鄉村治理什麼,如何治理”的問題。由此可見,中央頂層設計,既是對新時代“三農”發展方向的指引,更是爲“三農”發展目的所在的期待。

從“三治”內容看,“自治”是目的,“法治”和“德治”是方法、是手段。“法治”和“德治”在新時代農村“自治”的過程中,猶如鳥的兩隻翅膀,缺一不可。但在鄉村治理過程中,使用範圍廣、頻率高的是“德治”使用成本低、易推行的是“德治”;使用效果好、鞏固久的還是“德治”。因此“德治”重要性對我們農村基層幹部而言是顯而易見的。

然而,在農村治理的現實過程中,我們有部分幹部由於政治學習不夠,理論水平不高,服務宗旨不明,奉獻意識不強,在推進“德治”的過程中,降低品行要求,淡薄價值取向,目無法紀規範,出現了“德不配位”的現象:政治沒底子,胸中沒點子,做事沒腦子,工作沒着子,找人沒路子,說話沒刮子,處事沒譜子。結果是工作做不好,經濟上不去,人緣修不到,領導不認可,羣衆不買賬,位子坐不長。更有甚者,辛苦幾十年,一個跟頭“回到解放前”。

“德不配位”的表現,大致可分爲四類:

第一、工作熱情高,整治覺悟低。這種人只知道埋頭拉車,不注意行路方向。只去做事,不學政治,不講正氣。不注重加強自己的政治修養,不研究國家的政策法規,造成政治免疫力低下,稍不留神,就容易觸碰“紅線,甚至稀裏糊塗踩上了“地雷”。

第二、自信認知高,辨別能力低。由於政治敏感性降低,加上平時不深入羣衆調查研究,遇到矛盾和問題,偏聽偏信,主觀臆斷,不去研判孰是孰非,孰優孰劣,失去了公平和原則,失去了民心和信任。

第三、私利慾望高,服務水平低。這部分人認爲做幹部就是有地位,有權力,凡事得有好處。不是想方設法爲羣衆多做事,做好事,辦成事,而是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深刻謀劃權益大小,千方百計去爭名奪利。

第四、忍辱能限高,進取意願低。這種人不但工作不思進取,自甘落後,尤其是面對領導批評臉不紅,針對羣衆指責心不驚。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你好歸你好,我差由我差,只要年底工作拿回家。

誠然,“德不配位”的現象不限於上述幾種,但正是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程中,黨的一些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使得部分基層組織的戰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使得相關中心工作的開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有的地方甚至出現幹羣關係緊張,矛盾出現頻繁,經濟發展受挫,羣衆上訪不斷。

毛澤東主席曾說過:政治路線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那麼如何能讓這決定因素起到決定作用,改變“德不配位”的現狀更顯得迫在眉睫。

一、致力學習教育,在提升黨性修養上鎖定一個“高”字。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強調:“我們黨對幹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選拔任用幹部,首先要看幹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堅定不堅定。”我們黨歷來強調德才兼備,並強調以德爲先。因此在新時代,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廣大人民實現“兩個一羣”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造就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但是這個“高素質”從哪裏來?一是自身的嚴謹治學,學思結合、學做結合。學文化、學技術、學黨性、學法規,纔能有高水平高素養。二是集體組織參觀學習,觀摩教育、培訓實踐,打造磨鍊。只有黨性修養高了,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二、抓好示範引領、在強化思維意識上注重一個“新”字。

在打造一支高素質農村幹部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運用優秀的先進的典型人物來教育引導農村幹部,讓他們從思想深處去掉“做官”的思維,立足服務的理念。用人民的好乾部焦裕祿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帶病戰風沙的勇氣,教育我們的農村幹部如何去“俯首甘爲孺子牛”;用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張雲泉的爲黨分憂,爲民解難,當好黨和人民羣衆的“連心橋”上的一塊磚的奉獻精神,教育我們的基層黨員幹部來增強爲民辦實事的信念。用江蘇省優秀黨組織書記沈嚮明帶領羣衆致富的先進事蹟,教育引導農村基層幹部樹立“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理念。

思維觀念新了,纔不至於“穿新鞋,走老路”,更不會固步自封,墨守成規。

三、堅持問題導向,在立足乾淨擔當上突出一個“真”字。

近年來,隨着巡查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們市內外查出了不少違反“八項規定”、不少侵佔集體財產,侵害羣衆利益,以及一些無視黨紀國法的違法違紀案例。

如果仔細分析這些案由,絕大多數處於:放鬆學習提升,淡化黨紀國法,造成思想不乾淨、心靈不乾淨、手腳不乾淨。因此不能做好工作履好職責,輕者收到法律處分,重者收到法律制裁。

因此我們要用巡查組對各村檢視的問題或用周邊身邊人和事,來教育身邊的人。一是教育部分人懸崖勒馬;二是教育部分人亡羊補牢;三是教育大家前車可鑑遵紀守法。做個真幹部,當個好公民。陶行知曾經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通過現實案例,來教育廣大基層黨員幹部,樹正氣、做真人,幹實事。

四、謀求良好效果,在提高工作能力上着力一個“強”字。

農村基層幹部是黨的方針政策施行的最後“一公里”,是上級千條線落地生根都要穿過的“一根針”,是各級黨組織與人民羣衆聯繫的最低層“一搭橋”。這些都是說明農村基層幹部位置特殊,作用關鍵,功能重要。因此對於提高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的素養和整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更是十分必要的。

常言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黨的建設作出重大部署,明確提出以提升組織力爲重點,突出整治功能,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第一條指出:“農村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提升能力、謀求效果,是農村基層幹部改變“德不配位”現象,達到強本領、補短板、促善治效果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是補鈣質強筋骨,促使能作爲。不斷的學習培訓,使廣大農村基層幹部學政治樹正氣,學技術提本領,一改軟弱無能的表現,主動去爲羣衆有所作爲。

二是抓考覈強責任,促使多作爲。開展月曬、季評、年考活動,讓羣衆評判,由上級考覈,與報酬掛鉤,讓廣大基層幹部催生多作爲的動力。

三是重激勵強擔當,促使敢作爲。在羣衆評議和上級組織考覈的前提下,設立多個獎項,如進步獎、滿勤獎、經濟提升獎、羣衆滿意獎、集聚提升獎等等,作爲評優評先的依據,作爲招聘選用的條件,促使人人想作爲,個個勇擔當蔚然成風。

只有這樣,農村基層組織才能更牢固,才能最大程度發揮主體功能,才能不斷提升人民羣衆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才能堅定不移地帶給廣大人民羣衆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道上從勝利走向勝利。

標籤:淺談 配位 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