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黨建論文

如何深入挖掘六安紅色資源發揮傳統教育作用

大別山地區的革命羣衆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帶領下,艱苦奮鬥,頑強抗爭,不僅爲中國革命最終走向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也給人們留下了大別山的革命精神。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立了全國第二大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是新四軍第四支隊、第五師重要活動地區,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則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六安市地處大別山腹地,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對加強黨員幹部的黨性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重要的教育意義。藉助六安市紅色資源對黨員幹部進行傳統教育,要深度挖掘六安獨特的紅色文化內涵,構建多渠道的紅色文化傳統教育模式,爲紅色文化增添具有時代感的內容。

如何深入挖掘六安紅色資源發揮傳統教育作用

在當今時代,如何利用紅色資源發揮傳統教育作用,切實有效地加強黨員幹部的黨性,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課題。紅色文化蘊含着豐富的教育價值。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革命者感天動地的豐功偉績,革命舊址、遺物展現的震撼心魄的場景,永遠都是感動和教育後來人的最佳題材。實踐證明,藉助紅色文化資源對黨員進行傳統教育是可行而有效的。紅色文化資源對幹部傳統教育的意義主要體現在:1、有利於促進黨員幹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2、有利於促使黨員幹部樹立艱苦奮鬥的作風。3、有利於促使黨員幹部養成無私奉獻的精神。4、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5、有利於黨員幹部健康情感的陶冶。自新中國建立以來,我黨一直非常重視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教育價值。而目前從相關材料看,利用六安紅色資源對幹部進行傳統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四:一是歷史與現實脫節。多重歷史的回顧和講述,缺乏與現實的對接以及對現實問題的思考。二是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挖掘不夠。教學內容空翻,缺乏震撼力和吸引力,觸及不到幹部存在的黨性不存的問題。三是針對性不強。沒有根據對象的變化更換主題,致使不同層次、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年齡的幹部黨性教育區別不大。四是現場教學點較少。沒有形成多點佈局,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圓圓不夠,無法滿足幹部黨性教育的需要。上述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未能深度挖掘六安紅色資源,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認識不足。要解決紅色文化教學資源不足的難題,應切實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挖掘的力度,尤其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中有益於解決當前黨員幹部在黨性修養存在的突出問題的內容。爲此,須努力做到“三要”,(1)要搶救與保護紅色文化資源,夯實教育平臺的底座。目前六安市境內有 200 餘處革命紀念物 , 其中有皖西烈士陵園、皖西金寨縣、霍山縣、霍邱縣、小甸集烈士陵園 6 個 ; 有霍山、金寨、小甸集、皖西、西鎮、蘇家埠、丁埠、斑竹園、土門店紀念館 9 個 ; 有金寨、霍邱、皖西、小甸集、張家店、獨山、諸佛庵、三尖鋪、龍門衝紀念塔 11 個 ; 有石婆店、維子山、磨子潭、方家河、上土市、順河店、揮手店、大化坪、平田、安萊山紀念碑 13 處 ;不少紅色文化遺產處於閒置的狀態,這既不利於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價值的發揮,有不利於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應以加大對紅色經典的改造爲切入點,加大對革命舊址、紅色遺蹟以及相關紀念性建築物等的搶修和保護的力度。(2)要打造紅色經典品牌,豐富教育平臺的內容。六安市作爲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中心城市,掀起“六霍起義”、“獨山暴動”、“西鎮暴動”等起義高潮,也有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的雄偉行動,應加大對紅色文化史料的挖掘,組織出版相關的書籍,拍攝以革命鬥爭爲題材的電影、電視劇。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方籌措資金,建設紅色主題文化紀念區,圍繞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展開對紅色經典品牌的鍛造。(3)要傳承紅色精神,鑄就教育平臺的靈魂。大別山精神用16個字概括就是“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一心、勇當前鋒”。六安市金寨縣人民犧牲三個十萬鑄就這看似簡短卻又深刻的紅色精神。要建立多層次的紅色文化研究機構,加大對紅色文化研究的力度,培養與儲備相關的研究人才,只有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理論課教學的深度纔有可能提升,利用紅色資源對幹部進行傳統教育的目標才能實現。

六安市市委書記孫雲飛在市第四次黨代會上《弘揚紅色精神,致力綠色振興,爲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鬥》的工作報告中提到全力打好“五大戰役”,努力構建“五大高地”,首項就是全力打好老區精神接力戰,努力構建紅色基因傳承高地。因此要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發揮傳統教育的作用,使廣大黨員幹部在學習、傳承、踐行紅色文化中,提升精神境界,培養良好作風,永葆先進性。

標籤:六安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