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德育論文

德育教育對新時代學生管理的重要性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和統帥,是學生個性的主導因素,對德、智、體、美、勞登諸多方面的發展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我國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着新的形勢。時代在發展,學生在變化,當然要求學生管理工作要積極探索新路子、新經驗。正確認識德育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發揮德育的有效性,是提高學生管理效果,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方面。

德育教育對新時代學生管理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對新時代學生管理的重要性

一、德育的重要內容

(一)基本道德和行爲規範的教育

基本道德是個體生活的基礎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是歷史上傳承下來爲人類社會廣泛接受的道德規範。美國教育學者阿迪斯·瓦特曼說,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我們總將有着和我們祖先同樣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過我們的一生,和周圍的人友好相處,保持那些指導我們更好成長的品質。這些品質是歡樂、愛、誠實、勇敢、信心等等。

德育的基礎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所以諸如公平、正直、誠實、勇敢、仁愛、熱愛勞動、艱苦樸素等應當成爲中國小德育的奠基性內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們曾經有過極左的思維,用道德時代性、階級性、民族性等否定道德的歷史繼承性和全人類的共性。其結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碼的道德規範的喪失。極端的例子是"文革"時期,打、砸、搶等犯罪行爲反而成爲合乎道德的“正義”行動。這一歷史教訓在今天的德育實際中決不可以輕易忘記。

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爲教育,培養學生文明行爲習慣,也是學校德育經常性的重要的內容之一。學生無論在學校、家庭和公共場所,都應當遵守文明行爲規則。文明行爲的內容廣泛,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看起來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卻是一個有教養的人的文化修養和精神內通的標誌或表現。當然,文明行爲不只是一個人的行爲的外部表現,重要的是這些外部行爲應反映出一個人的內部心靈或性格的特徵。否則,一些人學會了“彬彬有禮”、衣着講究,給人一種很有“教養”的印象,但實際上他仍可能是虛僞、狹隘、自私和粗魯的人。所以文明行爲教育應當同個體的精神培育結合起來。

學生的“學生守則”以及“學生日常行爲規範”是學生必須遵守的行爲準則。它是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爲及其他道德品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學校要教育學生堅持不懈地嚴格地切實地遵照執行。對學生進行基本道德和行爲規範的教育是德育內容的重中之重。

(二)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的教育

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民主法制觀念和其他政治常識的教育等項內容。集體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教育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集體主義教育必須要養成學生善於在集體中生活的習慣,使學生能夠關心集體,關心同學,願爲集體和同學服務;學生對集體要有責任感與榮譽感;發展同學間的友誼,促進同學間的團結。我國現在的學生許多人是獨生子女,對他們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是他們健康和幸福成長的重要途徑。

愛國主義是人類一種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鞏固起來的、人們對祖國一種最深厚的情感,是對祖國在歷史上所起的進步作用的正確理解,也是力圖使祖國更富強、更強大,爲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做出更大貢獻的一種堅定的志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應當注意的問題主要有:第一,愛國主義教育既有一般的對於祖國的嚮往、愛戀之情,也有對於具體的祖國的熱愛與奉獻的衝動。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是倡導民族奮發精神,煥發兒童和青少年的鬥志,爲把祖國建設成一個社會主義強國而不懈努力。其中要特別注意實現愛國主義教育對國小生學習動機的增強作用。第二,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制度是一致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所以真正的愛國主義者必然熱愛社會主義制度,擁護改革開放政策。應當努力實現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教育的內在統一。第三,愛國主義應與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緊密結合。由於科技、經濟的發展,今天的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中國的發展進步是世界發展進步的一部分。當今世界的許多問題也只有從全球的大局出發纔有可能解決。加強各民族之間的理解與合作是世界進步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條件。所以,今天的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將愛國主義同國際主義、國際合作和對世界和平事業的理解和支持等等緊密地結合起來。

愛國主義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表現是自覺維護民主與法制。所以法制意識的培養也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國小階段應當努力對國小生進行民主與法制的啓蒙教育,使學生對民主的政治與社會生活及其條件有較爲感性和直接的瞭解,從小樹立民主與法制的觀念。同時還應當採取適合學生髮展實際的形式進行其他有關國家政治生活常識的教育。

(三)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基礎教育

世界觀、人生觀、理想是人的精神內核。對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標,同時也是德育的基礎性工作。只有確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美好理想,學生纔可能有健康、自覺的價值生活,纔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爲,形成真正的文明行爲習慣。兒童、少年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基礎教育應當成爲德育的重要內容和根本任務。

國小德育在處理這一方面內容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兩個方面。第一,國小生年齡和發展的實際決定着國小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是努力探索適應我國國小生品德發展實際的教育方式,生動活潑地完成啓蒙和奠基性質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教育的任務。第二,採用適當形式開展這一教育不等於完全否定這方面的教育。適當地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能和可行的。

二、新時期學生思想觀念及行爲方式的特點

現代學生,出生於改革開放年代,成長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時期,所以根植於這一階段的道德也帶有了明顯的階段性特徵。

(一)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

隨着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學生對各種思想道德文化的接受和選擇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價值觀念的多樣性使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呈現多元性。

(二)成長環境優越,吃苦精神、自理自立能力、自控能力較差。隨時社會發展和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現在的在校學生大部分除了讀書學習之外,很少參與社會實踐和勞動鍛鍊,過得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就導致他們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在學習上吃苦精神差,在學習生活中自控能力較差。

(三)人生觀價值觀淡薄

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自己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事漠然,學習成績能及格就可以,不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只要和自己無關的事從來不想不問,也不關注,抱着有家長操心照顧的思想去爲人處事。

(四)思維十分活躍,接受信息能力較強。新的信息、新的文化在形式上呈現出多樣性,在內容上具有獨特的魅力,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愛從網絡上獲得新信息。同時他們還喜愛追求快節奏、強刺激的文化娛樂節目。

(五)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生理、心理髮展不平衡。現在的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多,心理成熟早,但心理、思想發展卻不平衡。很多學生自我中心意識強,團結協作能力較弱。由於缺少磨練,造成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渴望理解的意識很強,但又不願主動去理解別人。

三、新時期學生德育現狀

千百年來,我們的民族沉積出了許多傳統美德,這些傳統美德經過道德教育,在學生身上延續了下來。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商品產者和經營者都是在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下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這容易強化人們的金錢和財富意識,產生只講金錢、不講道德的錯誤傾向;也容易引發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道德觀的盛行和以權謀私,爲人民服務精神、集體主義原則受到削弱。當一個社會處於轉型之中,其道德結構出現調整期的動盪是正常的。而學生正處於一個特殊的心理、生理形成階段,缺乏正確的道德評價標準,如果哪一種道德對他們的刺激更強烈,他們就會朝哪個方向發展。據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一份統計資料表明: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佔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佔其中很大的比例,在校學生的犯罪率也呈上升趨勢。這是不是透露出我們的教育,尤其是擔負着"扶植社會良知"重任的德育教育還存在某些缺失呢?如今的學校德育的確有些不足。我們的德育曾經有非常好的經驗和優勢,但是現在,一方面是社會上屢禁不絕的造假、販假、腐敗等等問題衝擊着學校德育的實際效果,一方面是學校德育教學本身流於"高大全"、流於形式,往往是說得太多、拔得太高,但落實到具體的行爲習慣的培養上,就出現明顯落差。

另外,網絡技術和網絡的迅速發展,正以特有的魅力影響着人們的社會生活,衝擊和改變着人類幾千年來逐步凝結而成的道德體系,爲道德進步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許多事實告訴我們,每當一種新的技術出現後,它就可能成爲一把雙刃劍,當代信息社會技術也不例外,它在促進道德進步的同時,也造成了某些方面消極的影響,甚至導致了嚴重的網絡道德失範。在網絡社會中,青少年面對的是一張上天入地的網絡,正義、美德、邪惡與醜陋充斥其間,吸納什麼、認同什麼全都有賴於青少年的自主選擇,否則,在魚龍混雜的網絡道德情境中,青少年難免會陷入道德的迷茫。然而青少年的自主選擇並非是天生的本能,它主要源自於教育引導和青少年的生活選擇。

長期以來,學生管理的基本模式是統一化、標準化、同步化管理,學生管理不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積極性,並且忽視學生在道德品德方面的培養,其具體表現在:(1)停留於傳統式管理。傳統管理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缺少在德、體、美方面的教育,語文數學佔用德育教育課現象嚴重,學生的成績直接與考試成績掛鉤,缺少德育方面的考覈。(2)滿足於脅迫式管教,缺少對學生人格的尊重。目前,學校大多實行日常行爲規範分數量化措施,並且和學生操行評定、先進班體的評比掛鉤,這對促進學生良好品行的形式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就只是被動消極地接受,即使是一些不合情理的做法也只得忍氣就範。學生提出的新點子,也常被拒之門外。(3)採取家長式看管,但缺乏與孩子的交流。教師每天從早到晚寸步不離,在這種嚴格的看管之下,學校風平浪靜,學生安然無恙,但有得必有失,學生在缺乏交流時,容易缺少集體觀念,形成自私自利的思想。

四、德育教育對新時代學生管理作用的再認識

正是由於新時代學生所呈現出的個性與特點,爲了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準,提高集體和社會觀念,德育教育在學生管理中顯得尤爲重要。

(一)通過德育教育學生明是非,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理性思維

道德判斷的發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爲發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礎。德育往往是旗幟鮮明地提倡或反對某種觀念或行爲。學生生活環境包括學校社會和家庭。學生的思想和行爲是否符合道德規範,學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預想和控制,支配學生行爲的是其道德的判斷能力。因此,德育教育要把發展學生的道德判斷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作爲首要任務。

(二)促進自我的德育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參與的教育活動,是教育者的活動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活動相統一的過程,任何外在的教育都必須經過受教育者的內化才能發生作用。學生教師所提出的德育要求,並不是機械地、全部予以接受,而是根據自己已有的思想水平、知識水平以及各種需要有選擇地接受,接受的部分會逐步轉化爲品德意識,並指導自己的道德判斷。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學生的自我教育過程。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就是要發展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識,激發其自我教育的要求。如果沒有做好這一點,學生就會出現我們通常說的“左耳進右耳出”,根本沒有得到真正的教育,沒有達到教育的目的。

(三)培養學生道德教育的快樂功能

在傳統的觀念中,道德教育是使做好事的學生得到表揚和獎勵,這固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環,但僅僅是這樣,會使學生產生功利觀念,就好像有學生將自己的錢當成撿到的錢交給警察一樣,目的是爲了得到表揚和獎勵,這就有悖德育教育的目的。

因此我覺得要培養學生道德育的快樂功能。要使學生從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現實中獲得一種崇高感,體驗到一種幸福,感受到一種快樂,才能使學生對各種道德規範的遵從逐漸從他律變成自律,使他們不是把各種道德規範視爲約束與限制,而是作爲自我肯定、自我發展的需要,成爲自身的主動要求,只有這樣,道德教育才能成爲一種人們樂於接受的教育。如果學生不斷深化提高對道德享用價值的內心體驗,在接受教育時就會更具主動性。

(四)使德育教育在學生的成長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在德育工作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爲德育工作中一個重要的、與老師同等地位的特殊的主體。

當今學生的越來越有個性,尊重他們的個性也就越來越重要。在我們傳統的德育教育中,過分強調了課本的重要性、老師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其實堅持個性是主體與客體相互轉化的正確關係的體現。堅持德育工作的個性又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邏輯起點與內在要求。堅持德育工作的個性,要求發揮人的主動性,正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起點。

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會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來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夠充分發揮他們各自個性的同時又使他們能得到教育。讓學生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而向自己提出要求和任務,進行自覺的思想轉化和行爲控制的方法。只有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育才能在學生的成長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五、如何在班級管理中貫穿德育

德育過程作爲一個動態系統來考察,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是教育者用社會所要求的品德規範影響受教育者,啓發他們自覺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過程,德育過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統一才能收到預期的德育效果。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學生管理中,應努力讓德育在學生的心靈感動中進行,學生才容易產生積極的、健康的、熱烈的心理體驗,最終促進學生德育素質不斷提高。學生管理中的德育滲透就是在學生管理中貫穿德育,把管理和育人結合起來。那麼在實際學生管理工作中如何將德育教育貫穿其中?以下談談我的幾點認識:

(一)應加強對學生的疏通引導

新世紀的德育強調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精神的文匯、思想的碰撞和意義的分享。如此德育,師生雙方必須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交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分享。作爲教師去發現或者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讚賞,予以放大,多加表揚。因爲對於教師來說,表揚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有效的形成動機的方法;儘可能地多一些和學生呆在一起的時間,與他們聊聊天,談談心,一起開展活動,一同玩些遊戲,成爲學生中的一員,分擔他們成長中的煙惱。分享他們成功後的喜悅,等等。惟其如此,教師與學生之間纔可能相互吸引、接近、碰撞、吸納、融合,到達詩意的理想境地,共同享受詩意的生活,共同開創美好的人生。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主要可通過談話方式來進行,這是平時德育滲透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班主任談話的時候,要選擇在對象心平氣和時進行,當學生的思想比較固執,一時難以說服時,班主任可以暫緩談話,採取冷處理的方式,等學生情緒穩定下來後,再繼續談;或者當學生對班主任或任課老師有某種偏見或成見時,採取“暫移接觸法”,即改由一位最受他尊重或者平時和他關係最好的人,先進行輔助性的談話。等時機成熟了,再由班主任出面談話。通過對學生的疏通引導,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這比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更爲重要。

(二)讓學生自我體驗

德育的過程,離不開在實踐中的體驗,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在實踐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規範、自我超越。

1、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引導他們樂於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體驗,讓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活動中,不斷體會,不斷感悟,不斷積澱,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轉化爲內在品質,將德育目標內化成基本素質。

2、拓寬體驗途徑,可以從課內到課外,從學習到生活,從學校到家庭到社會到大自然等各個方面,誘導啓發學生“尋找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形成一種品質,養成一個習慣,學會一種本領”。

3、要營造良好的體驗環境,如寬鬆的、民主的、和諧的、自由的氛圍。教師要講究教育藝術,更要建立一種新型的評價體系,因爲現代價值是多元化的,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個性化的.同時,他們對同一活動的參悟能力亦存有差異。所以,不宜以同一個標準衡量各具個性的主體。只有在如此良好的體驗環境中,學生才容易產生積極的、健康的、熱烈的心理體驗。

(三)注重結合生活實際

教育家杜威說過:“在教育上許多方面的失敗,是由於忽視了把學校作爲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這個基本原則”,脫離生活、脫離實際,無視學生的情感、個性、要求的所謂德育,自然不能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所得到的,只能是厭煩、排斥,要真正解決德育實效不容樂觀的問題,必須把學校教育看作是學生的生活,讓德育存在於新鮮豐富的生活中,迴歸於學生精彩真實的生活裏,目前的《思想品德》課講述了不少有關道德、品德方面的內容,也記述了這樣或那樣的道理,學生們會普遍認爲,知識都是從書本上得來的,而往往忽視了身邊的點點滴滴的小事。教師就要聯繫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並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正確的教育,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比如,教師可以強化人格的表率作用:地上有些紙團,彎一下腰,伸一下手,或者請大家一起動手拾;早晨到校時有學生“昂首挺胸”,旁若無人地往教室裏走,教師可以善意地、真誠地招呼一聲:“x同學,早上好!”這些雖是很細小的舉止言行,但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生活,感染着學生的靈魂,自然地促成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

綜全文所訴,德育教育是學生管理的靈魂,應貫穿學生管理的全過程,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效地滲透德育是新時期的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應當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我們應該在注重與任課教師溝通、引導自主體驗、注重迴歸生活等諸多方面悉心研究,大膽探索,使德育如和煦春風,吹開學生的心扉;似綿綿春雨,滋潤學生的心田。

參考文獻:

1、檀傳寶,《德育原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09—01

2、喬建中,《班級德育理論與操作》,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01—31

3、張萬祥,《今天怎樣做德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05—01

4、班建武,《學校德育問題診斷的策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