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德育論文

德育論文(多篇德育論文)

目錄

德育論文(多篇德育論文)
德育論文(多篇德育論文)
第一篇:德育論文第二篇:德育論文第三篇:德育論文第四篇:德育論文第五篇:德育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德育論文

談談中學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個很大的概念,要想做好這工作,並未一朝一夕的事,所謂“一口吃不成胖子”,教育業一樣,必須細水長流。教育工作者要善於化整爲零,把德育工作具體化。德育工作包括很多方面,下面我就培養良好行爲習慣方面談談自己的見解。

良好的行爲習慣對一個人的發展非常重要。俗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對處在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來說,良好的行爲習慣尤爲重要。國中階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孩子們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的生長髮育期,他們身上會體現出很多特點,如:自主性,叛逆性,模仿性,可塑性等,這一階段思想品德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價值觀、人身觀的形成。在這一敏感時期,教育工作者必須巧妙地規範他們的行爲,讓他們在良好的行爲習慣中自然而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行爲規範、獎懲制度要具體而精簡。雖說中學生已經有一定的主見,但畢竟他們年齡還小,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成熟,所以教師在開學初要把行爲規範的要求表達清楚,如班幹部的分工,班級衛生工作,作業收發工作等。對於違反規定的學生要幾時處理到位,獎罰分明,公平公正。另外,相關規定不能定得太多太細,否則執行起來有很大難度。

二、要持之以恆。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一個人是長久之計,培養一個良好的行爲習慣也要很長時間。所以教師要深思熟慮,一旦定下了規矩就要堅持執行下去,若半途而廢,或是對一部分學生執行而對另一部分學生不執行,就會令一部分學生對老師的處事方式不滿,而另一部分學生則無視班級規矩,爲所欲爲,這樣必然給班級的的管理和德育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

三、要建立自主管理的制度。教師的時間和精力都非常有限,不可能事必躬親,所以要在行爲規範基本形成的基礎上,努力培養得力的班幹部,讓班幹部管理班級,同時帶動其他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這一方面有利於班級管理,一方面也有利於學生建立自我意識,培養獨立能力,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四、要在平時生活中捕捉亮點進行教育。任何教育離開了實踐都只能變成虛無的東西。德育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是一兩次說教所能完成的,如果教師平時只在班會課上談偉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等,就會讓學生覺得很遙遠,不着邊際,那麼德育工作就收效甚微。而身邊的生活是隨處可見的,如果教師能就身邊的小事提醒學生要注意,那麼學生就更容易接受。比如,看到教師有紙屑,教師隨口讓旁邊的學生撿起來,學生照做了,其他的學生也看到了,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形成一種習慣,看到身邊有紙屑就順手撿起來。再如,在平時組織活動的時候隨口提一下,同學們要關照一下身邊的夥伴,久而久之,學生們就學會了要關心他人,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種習慣。

總之,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需要很長時間,進行德育教育需要更長時間,教育工作者要有足夠的耐性和愛心,持之以恆,讓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篇:德育論文

德育論文

優良班風建設策略的研究

爽坨國小李文來

要搞好班級管理工作,就必須搞好班風建設。班風不僅是班級學生的整體風貌和風氣,更是班主任自身之風作用於學生的表現。樹立良好的班風,有助於弘揚正氣,形成團結奮進和諧的育人氛圍,從而使班級成爲育人的“優質搖籃”。好的班風會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競爭,推動班內同學上進。塑造良好的班風,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務,是班集體建設的重中之重。

一、加強班主任自身素質的培養與提高,爲人師表

班主任是參與班級管理的人,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應注重自己的行爲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在班級建設中,首先應從自身做起,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另外,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學識豐富,興趣廣泛,修養良好的班主任很適合求知強烈的青少年學生的心理需求,很能夠引起學生的敬佩與愛戴。班主任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還應該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淵博的知識、深厚的藝術修養,做得正,行得直的作風,都能使得自己在學生中樹立威信,使得學生能尊重你、支持你,主動地聚集在你的周圍。

作爲班主任,要教育好自己的學生,使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思想品德等,言傳身教對他們有着至關重要的決定因素。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充分肯定了教師身教的重要性。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態度、儀表和行爲等方面,在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着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和教育作用。因此,作爲教師要爲人師表,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和教育學生,這樣將有助於創建良好的班風。

二、制訂班紀班規,讓每個同學都成爲班風建設的主人。

以人管人,難以服人,以紀律人,則可服衆。所以在一個班集體中,沒有規矩是成不了方圓的。那麼這個所謂的“規矩”又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所說的班紀班規。班紀班規對一個班級來說是很必要的,所以要形成良好的班風,必須根據學校的《學生管理制度》,結合本班的具體情況制訂出合理的班紀班規。制訂班規要有針對性,而且在制訂過程必須民主化,實施的方法又必須恰當。我在制訂班紀班規的時候,先把可能預見各種情況—一列出,然後由班幹部研究討論出相應的獎懲措施,之後再在全班公示,對於有異義的便進行合理修改,公示之後就正式執行。爲了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我班始終堅持由當天的值日干部做好班級日誌,記錄每一天班級的各種情況:如紀律、衛生情況、好

人好事及對班級管理的意見和建議等,這些情況也一併上牆公佈,讓同學瞭解自己一週以來自己的表現,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樣做有助於增強學生的自律、自強意識。

三、加強學生幹部的培養和管理,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

一個成功的班集體,除了要有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外,還必須有一支能幹的班幹隊伍。他們是班主任與學生聯繫的橋樑,作爲班主任的助手,他們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對錯,在同學中的威信,往往能夠決定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

確定班幹部隊伍,班主任首先要做深入細緻的調查工作,其中包括查閱檔案,看其表現,聽人反映,觀其行動。首先,責任心強,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是非觀念明確,敢說敢做,敢於負責。嚴格要求自己,能以身作則,起到好的表率。其次,能堅持原則,誠實可靠,不徇私情,膽子較大,秉公辦事。再次,有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最後,具有奉獻精神,能吃苦耐勞,樂於助人,盡力爲同學排憂解難。

班幹部隊伍組建起來之後則要盡力進行培養,在短(更多請你搜索)時期內豎立起他們的威信。首先,着力培養好班長,這是主幹力量,班主任應重點培養。其次,在工作中,只要班幹部堅持原則,是正確的,班主任要給予大力支持,以提高他們的工作信心和威信。調動他們工作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再次,爲提高班幹部的工作效率,班主任應經常教給他們工作方法,傳授經驗,幫助他們克服缺點,發揚優點,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最後,儘量創造條件,讓班幹部獨立地開展工作。一般的日常事務原則上班主任少干涉、少插手,儘量放手讓班幹部獨立幹。

對班幹部要進行大膽的使用和嚴格的管理,並做他們的堅強後盾,鍛鍊他們的組織能力和工作能力並注重發揮他們的帶頭與橋樑作用,同時幫助他們樹立在全班同學中的威信。定期召開班委會,鼓勵學生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及時瞭解班級情況,共同討論解決辦法,並做好工作計劃與目標。針對班級存在的問題,指導值周班幹召開主題班會,如理想、感恩、真善美、文明禮貌、爲人處世等等。學生是班級的主體,班級管理也理應讓學生自主參與,使班級事事有人幹,人人有事管,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學生增強了責任感。

四、開展各種活動,增強班集體凝聚力

班集體的形成,應有針對性的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活動,包括教育活動、教學活動、文娛活動等。在活動中提醒他們在注重知識的同時,也要發展多方面的才能,使得同學們真正得到全面發展。而集體活動的有效開展,可促使集體目標的實現、集體紀律的增強、同學友誼的發展。國小生喜歡參加各種生動

活潑、富有情趣的集體活動。根據學生的特長愛好,創造機會爲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與平臺,如開展詩歌作文朗誦、書法繪畫、小報設計、球類棋類等活動,通過集體活動增強集體觀念、集體的義務感、責任感、集體的榮譽感、爲集體服務的能力,調動每個集體成員積極性,形成着健康積極的集體輿論和良好風氣。在活動中形成各種認同意識及正確的輿論導向,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健康的約束機制,使學生體會到他們所在的集體是幸福的集體,團結的集體,溫暖的集體。從而更加熱愛這一集體,就能以更輕鬆的心情投入到學習、生活及工作中去。

五、激勵尖子生,關愛中後生

新時期素質教育主要的標誌是:教師是否面向全體,是否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厚愛中後生,並不是忽視優秀生的管理,而是通過促進中後生的進步和發展,達到整體素質的上升。優秀生思想基礎比較好,積極上進,學習刻苦,在學習和紀律上起着模範帶頭的作用,是班級建設的排頭兵。在教育管理過程中,要愛護其學習、上進的積極性,嚴格要求,加強管理,做到嚴得合理,愛得真誠,注意引導,使他們能確立正確的人生觀。當他們遇到挫折時,能與他們共同面對,共同解決。當他們受到表彰以後,多點與他們談心,鼓勵他們把榮譽作爲學習進步的新起點,不斷進取,向新的高度衝刺。可是,優秀生畢竟是少數,中後生卻是學習羣體中佔壓倒多數的芸芸衆生。每一位班主任都清楚認識到:中後生也有許多閃光點。班主任要相信他們的明天一定比今天、昨天好;在班集體中,應該讓他們享受到全體的平等、民主。這些來自農村的中後生大多數基礎較差,但很純樸,需要班主任用真情感動他們,接受他們在學習過程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思想和指責等等。對於中後生,主要還是多次找他們談心,善意理解他們,高興接受他們,幫他們分析情況,必將促進中後生的進步和發展,最終形成濃厚的班風、學風,真正做到每一成員都有班集體的強烈歸屬感。對於所有學生,班主任都要大力採用激勵教育。激勵教育是師愛的傾注,師愛既是積極的情感,又是一種教育的力量和手段,老師讚許的點頭、期待的目光、會心的微笑都表現出對學生的愛,使學生受到激勵和鼓舞。對於成績退步的的學生及時找他們分析情況,糾正不足。對於犯了錯誤的的學生,那怕是很小的錯誤,也要及時教育,消滅一切不良源頭。

六、加強與家長的關係

班風建設僅靠班主任一人“唱獨角戲”是很難奏效的,還須與任課教師和家長密切配合。班主任平時要主動找任課教師詢問了解學生的各種學習情況。與家長加強聯繫,密切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變化,平時,不要一打電話就直接

投訴學生在校的違紀情況,極少聽到對學生的讚美,家長聽到也惱火,學生回到家又是一輪臭罵毒打,這樣就形成了惡性教育,應該向家長反映情況的同時,也要講學生的閃光點,給家長一些安慰。及時做好學生心理上的疏通,排除心理障礙,培養健全人格,使學校、家庭形成健康育人的整體效應。

總之,建設良好的班風,只要班主任工作做到細緻落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就能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班風也就水到渠成。

第三篇:德育論文

讓“感恩樹”在下一代心中“枝繁葉茂”

上饒縣煌固國小張秋梅

落葉在空中盤旋,那是大樹對滋養它的感恩;白雲在空中飄蕩,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大地的感恩;江河歡快地奔騰,那是它對源頭涓涓水滴的感恩。羔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世間草木皆有情,禽獸亦知禮,而人爲萬物之靈長,又豈能不知心存感激,知恩圖報呢?

然而,在這個充滿陽光充滿希望的21世紀種,我們遠離戰火,生活變得快節奏和物質化,讓新一代人漸漸喪失了最純真的感動。當前的國小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他們是長輩的“掌上明珠”,當他們餓了冷了,只需張口向父母索要,父母便會盡最大程度地予以滿足,從而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伸手派”。在學校裏,他們是學業的佼佼者,在新的教育形勢下,習慣於老師和同學給予的掌聲和鮮花,成爲老師眼中新世紀的“寵兒”。他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獻,只知攀比,不知責任。

一個不知感恩的民族是可怕的,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那樣:“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女兒那樣可怕”。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的起碼的品德,且據統計數據表明,從小受到感恩教育,懂得感恩的孩子,長大後快樂指數要高得多,因此,讓我們的學生對他們眼中“理所當然的愛”心存感恩並樂於報恩,對於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和諧都迫在眉睫......。那麼如何對國小生實施感恩 教育呢?

一、 在生活中感知恩情。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有意識爲學生創設感恩的氛圍,把的思想觀念貫穿了每次教學活動中。

(一) 故事講讀,尋找感恩的榜樣。

在國小低年級階段,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挑選諸如“羔羊跪乳”“烏鴉反哺”和“大黃狗報恩”的故事講給他們聽,告訴孩子,動物尚知如此,做人更要知道報答,要像他們那樣受人恩惠,將來有能力了,要回報他人,做個有情有義的人。

在古今中外,從來不乏有孝心,知恩圖報的名流人士。中高年級階段,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閱讀有關感恩主題的名人故事。古有小黃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體溫暖了席子,才讓父母睡到溫暖的牀上;今有偉人毛主席,他對自己的老師說:“過去你是我的老師,現在你是我的老師,將來你還是我的老師”,並邀請他的老師參加開國大典;中有朱德總司令蹲下身親自爲媽媽洗腳;外有居里夫人寄去機票,讓她的國小老師歐班老師來參加鐳研究所的落成典禮,並親自把老師送上主席臺.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爲他們具有一個品質——感恩!

(二)歌曲陶冶,感受愛的旋律

《世上只有媽媽好》、《燭光裏的媽媽》、《白髮親孃》、《父親》、《母親》等愛的旋律,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父母給予孩子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支持,更有在精神上、情感上不求回報的付出;《老師最理解我》、《每當走過老師的窗前》等歌曲縈繞在學生的腦海之中,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就是嚴冬裏的炭火,酷暑裏的濃蔭,用知識孕育鮮美

的碩果,用心靈滋潤理想的花朵;一曲《感恩的心》以動人肺腑之音,讓人感受到大愛的無邊……

(三)媒體收集,感知世間之暖流

媒體爲教育教學活動帶來了許多便捷,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讓學生及時關注身邊的感人事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國慶大閱兵》、《奧運會開幕式》感受祖國的強大;觀看《永遠的豐碑》等革命影片,認識新生活的來之不易;觀看《感動中國年度十大人物》,體會什麼纔是祖國的優秀兒女。四川汶川大地震牽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可組織學生觀看抗震救災的視頻,捕捉一個又一個感人的瞬間,震撼學生的心靈……。

二、 在實踐中嘗試感恩

人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一生就承載着許許多多的恩與情。可不是嗎?父母的悉心養育呵護,師長的傳道授業教誨,朋友的知遇關照幫助,乃至自然賦予的陽光雨露……。知恩而報恩,才稱得上是有情有義之人。報恩努力在平時,堅持在平常,奮鬥在平凡。

(一) 點滴小事孝父母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馬克思蹭說過:“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着的情感更爲神聖呢?父母之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她的火焰照耀溫暖着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在今年新開設的國學《弟子規》的教學中,爲了讓學生體會父母

生育我之辛苦,我讓學生嘗試了這樣一個小測驗:每位同學回家取一枚生雞蛋,這枚雞蛋就好似你的寶寶,你要二十四小時將它放在你懷中,無論是吃飯,上學,活動,睡覺。第二天,我讓學生彙報情況和感受,結果,有五六個同學都不小心把雞蛋打破了,所有的同學都向老師抱怨,這二十四小時裏,他們可累壞了,精神緊張着,玩得不痛快,睡也不敢睡。在此之後,我引導:同學們,讓你保護一枚雞蛋僅二十四小時,盡如此辛苦,想象你們母親懷胎十月並小心把你們從嬰兒撫養長大,這當中有多少辛苦啊!試問,我們又該如何回報父母養育之恩呢?這些天真的孩子們不禁爲之一振。

在此之後的一兩週內,我在全班開展爲父母多做事活動,對父母多說知心話,爲父母過生日,給父母送禮物,爲父母揉腰捶背、洗洗腳、幫父母做做、,洗衣、掃地等,體會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艱辛和不易,漸漸地,學生學會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做到孝順父母,感恩父母。許多父母還紛紛打來電話,讚賞本次活動中他的孩子長大了,他們不但聽話,好學了,還會體貼人啦!

在以後的生活中,還要不斷提醒學生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五一勞動節”來期間進行準備,爲父母獻一張賀片或一束鮮花,或爲父母做一件貼心的事,時刻不忘感恩父母。

(二)言行之中謝師恩

古人說:“一日爲師,終生爲父”。老師賜予學生知識,爲教育事業付出一切,得到的只是沙啞的聲音和沾滿雙手的粉筆塵,老師在學生裝成長的過程中擔任了多麼重要的角色。“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程門立雪“的尊師佳話一直留傳至今。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工作的無私和辛苦,是實施感恩教育非常必要的任務。

遊戲是低年級學生的夥伴,在遊戲中開展感恩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低年級學生中,開展“我來當回小老師”的遊戲,要求孩子也要像老師一樣備課,站着上課,批改作業等等,讓孩子們真切的體驗到當老師的不易。

臨近教師節了,我在學生中開展向老師獻真情活動,自選“八個一”,談一次心,寫一封信,送一句話,寫一首詩,做一張賀卡,獻一束花,提一個建議,表一個決心,以此來表達老師的感激之情。並在平時的言談舉止中尊敬和感恩師長。

(三)時刻保有一顆感恩的心.

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們每天除了完成應有的家庭作業外,我還佈置了一個特有的作業:寫一封感謝信。信的內容並不複雜,甚至可以只是一兩句,學生們紛紛寫下“今天的陽光特別好”,“今天吃的包子真香”,又或是“媽媽誇我進步了,還使勁地親了我一下”。“上學時,我看到路旁的野花開得真好”,“我家的菊花真香……”讓他們通過隻言片語,向父母和老師所給的一切,向大自然所賦予的一切表示衷心的感謝,秉持一顆感恩的心,認識世界,把握人生。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並懂得孝敬方面,尊敬師長,關心幫助他人,真愛自己,才能擁有快樂,幸福和一個美好的未來。作爲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讓我們藉助所有可以弄個資源,抓住契機,實施感恩教育,就讓“感恩樹”在下一代人心中“枝繁葉茂”。

讓“感恩樹”在下一代人心中“枝繁葉茂”

——國小德育論文

姓名:張

單位:上饒縣煌固國小

時間:

秋梅

第四篇:德育論文

發揮思想品德課的魅力____《兩代人的對話》讓孩子在溝通中健康成長

孩子成長,有印跡;孩子健康成長,有尊重和包容。

八年級學生是走進青春期,性格心理行爲最易叛逆的時期,學生的自我性與自負性同時見長,與其父母之間逐漸產生代溝,有時難以逾越。2014年九月,我在九十團學校八年級四個班做了一項調查,是關於學生與父母之間的代溝,逆反心理與逆反行爲的調查,其調查結果是123名學生中,只有一位學生能與家人之間溝通暢通。爲此,我作爲思品課教師,倍感責任重大。於是,在研讀八年級思品教材時,我充分發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巧妙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引發學生心理和道德震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青春之路閃爍智慧與人性的光輝!

【案例與場景】在上《兩代人的對話》之前,我反覆研讀,看了很多名家課程,但都覺得有點生硬、少靈氣,打動不了學生的心,震撼不了孩子們的心靈,更不能平復孩子們與父母之間的代溝。

左思右想,最後我想到了一篇曾深深打動我心的文章《瘋娘》,我決定先不講課文,先讀給學生聽,然後寫篇讀後感,再根據學生讀後感中的內容,選擇上課的內容。

爲了讀的聲情並茂,感人肺腑,早上一到學校,我就練習讀,每讀一次,都淚流滿面。下午第一節課是在八年級一班,我搬着凳子坐着讀,學生聽。開始學生沒有感覺,越讀教室越安靜;再讀,很多學生流淚了;我繼續讀,等到讀完,教室一片安靜,很多學生在抹淚。我靜靜地看着大家,不說話。我知道有時間無聲的語言比有聲的語言更有力量!一分鐘後,我讓大家拿出本子來寫自己與父母生活的某些片段及感想,下課就交。

學生們打開作業本,教室裏出奇的安靜。只有9分鐘時間,我沒有把握學生能否寫好,只是靜靜的等待。下課的鈴聲響起,全班只有一個學生沒有交作業,其他的都交了上來。下班的時候,我沒有立刻回家,而是在辦公室裏讀着孩子們心靈的聲音。其中一位叫吳躍晟的孩子寫了這樣一段內容:她(孩子的母親),頭上陷下去一邊,面部一邊的五官也是有點凹陷;我每次和她走在路(上)都離她有十幾米的距離,開家長會我也都跑到外面,除非老師叫了,我纔回到母親旁邊,但這些事她並沒有在意。??現在我對母親沒有偏見了,我也越來越愛母親了。

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高興的事(⊙o⊙)?

全班的文章讀完,我既高興又擔憂,孩子們渴望認識、瞭解父母心理需求遠遠超出我的想象。

接着我在八年級3班上這課時,把寫作業內容改爲說。誰知結果話音剛落,一個女生就要求給我說。爲了尊重她的隱私,我把教室門關上,搬個凳子坐在空無一人的走廊裏等她。那裏知道,女孩一開口就很激動,脫口而出的是:“媽媽,我想你!”“媽媽,我想你!!”“媽媽,我很想你!你想我嗎?”我沒有說話,認真用心傾聽她想說的話:“老師,我是離異家庭的孩子,每天早上起來,我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想你!’,同宿舍的學生都笑我,說我把她們都當成了她的媽。我每個星期一趕集的日子,就在心裏等媽媽來看我,每個星期一都等,可是從來沒有等到媽媽。媽媽遠嫁到89團了,我真的很想她,想去看她,可爸爸不讓。媽媽也很少回來看我,很少給我打電話,可是我真的很想她。”我問:“爲什麼不給母親寫封信呢?或打個電話呢?”“我不想讓媽媽知道我這樣想她,她又有了自己的家,活的很不容易;我有個姐姐在烏魯木齊,她也很少來看我。我現在的家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我不喜歡這樣的家,我喜歡呆在學校。”我又說:“89團是我出生的地方,有空回家的時候,我去看看你母親。你能告訴我她的電話號碼嗎?”她說:“不能,我不想讓我媽知道,我把家裏的醜事告訴了老師??老師,你放心,我很開心不是嗎?給你說了我的心裏話,心情舒暢了不少??”下課的鈴聲來了,門口排滿了要給我講故事、家事的孩子??

連續四節課,我的收穫超出了預期的想象,孩子們多麼渴望有個理解她們,接納她們、傾聽她們故事的人!孩子們多渴望和我們長輩之間能平等交流,暢通無阻的溝通。

【反思與感悟】要想讓思想品德展示其無窮的魅力,不僅要看教師嚴謹的教學設計嚴密的邏輯分析豐富的課堂活動??還要看教師如何充分地利用教材,在學生需求的知識點上、情感點上、成長點上,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引進課堂教學中,愉快地、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最終把學生引上健康成長的路上,在道德與法制的社會裏陽光生活一生。

《兩代人的對話》成功之處在於:

一、以思品教材爲依託,爲學生成長輸送道德與法律的“養料”。學生是個有思想的生命體,貌似長大的他們,也許嘴上說着唱着世上最流行元素,穿戴着世上最新潮“”,但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還是渴望有人關注、傾聽、溝通和幫助他們。

父母子女一個家,父母爲綱,老子說話子女聽,這種家庭教育理念,在中國沿襲了幾千年。可時代的變化,彰顯的是人人平等,要求相互尊重和理解。可老子依然是老子,生就要教。老子的教法是老法,更是一種期待和愛,可子女不認可,所以聽不進去,強迫聽,再聽不進去,打??如此往復,父母與子女的代溝就越深,矛盾越多,逐漸地教育管理子女成了家庭的主要矛盾。這種關係是青春期孩子必須遇到的坎,處理得好,學生會有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學生更快更好的進步;處理的不好,會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甚至釀成悲劇。近幾年;青少年弒母殺父,擾亂社會安全的行爲真不少。因此,從關注學生的家庭矛盾,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衝突,是必要。學生在不斷擴展的生活中,要學會與人交往,這是他們立足社會的基本功,而與父母交往時學生練習交往的第一課堂。

“教育即生活”。在這交往的第一課堂中,教師是架起理解橋樑的媒介,起催化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深挖思品教材,把書本上較強理論性 “語言”,轉化爲學生生活“話題”,爲學生成長的需養階段,輸送人性、道德與法制的“養料”。這節思品課的魅力在於教師用情感“催化”了學生仁愛之心,鏈接了父母與子女的代溝,所以課堂教學纔會充滿生機與活力,學生的思想火花四射。

二、以生爲本,用尊重與包容搭建師生平等溝通的平臺。作爲教師,從站上講臺的那一刻,就要清醒的明白,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生命體,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教師要想讓自己的課堂熠熠生輝,充滿活力與激情,就要用尊重與包容的胸懷,搭建師生平等溝通的平臺,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在八年級(3)班上課時,教師爲了聽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故事,採取保護學生和尊重學生隱私的方法,“搬着凳子,關上門,坐在走廊裏聽學生講”。教師這一個細節的做法,使學生有一種被接納感和歸屬感,感覺自己被重視,被肯定,而且有安全感;“搬着凳子坐着聽”,這是教師在搭建平等溝通的平臺,平視學生,不高高在上,指手畫腳,心不在焉或敷衍了事的聽;學生覺得老師很理解他們,所以心靈深處的情感能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沒有些許做做的痕跡。情到深處,課堂就有了陽光與激情,師引生學,共同享受學習的快樂,教學就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愛因斯坦說得好:“教育提供的東西,應讓學生作爲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爲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負擔。”

正因爲教師的尊重與包容,這節課上的有彩色。學生將老師當成了朋友,當成了知心人,把埋在心裏話大膽的講出來,把青春的壓抑與痛苦說出來。說完了,心情就舒暢了,煩惱跑掉了不再需要他人說教了。書本上的理論與案例,自然成了學生想汲取的營養,教師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教書育人,要求教師“育人爲本,德育爲先”。教師要想把教材上的真理告訴學生,切不可按部就班,死記硬背,強制記憶,否則學生暫時記住了,但他只把它當成課本上的內容,用來應付考試,不會用於生活實踐中的。這樣的教育起不到任何育人的作用,反而讓學生反感思想品德課的說教。思品課一旦成了說教課,學生就不樂意學,老師就會埋怨學生笨。“不樂意學”加上“笨”,課堂教學就會有火藥味,相互之間少了尊重與包容,何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和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不拘一格,用真摯的情感渲染課堂,撼動學生的心靈。國中思想品德教科書在設計中,可以說每一個單元,每一課都圍繞着、關注着、引導着學生的成長。如八年級教材,把學會交往作爲主題,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作爲重點。與父母的交往作爲開篇,有着現實的重要意義。因爲處於青春期的學生,既受到家長的呵護,享受家庭的親情,又容易與家長產生矛盾,甚至有逆反心理。解決與家長的矛盾,善於與家長交往溝通,是學生健康成長所必須的。

《兩代人的對話》,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打破常規教學模式,以一篇《瘋娘》爲內容,在31分鐘的朗讀中,讓學生們在安靜的傾聽中,除了關注瘋娘對兒子震撼的“癡愛”,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心靈有了對話:我的娘用什麼方式愛我?我的娘在那一年也這樣拉着我,抱着我,愛着我?我該怎麼和娘相處???

新課程賦予老師更多的激情和創新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寬、重組,將教材內容與社會生活、學生情感融進課堂;可以開放教學“過程”,不在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把學生的心靈打開,把學生心中的愛釋放。

有了愛的教育,學生做人做事就有了分寸,有了方圓,更有了道德與法律標準,不會極左極右,桀驁不馴。

教師堅持教育一切爲了學生和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髮展的宗旨,思品課上,學生就會成爲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主動地、快樂地汲取知識,健康成長!

作者簡介:秦桂蓮九十團學校九年級思想品德教師,有15年的教學經歷,一直在教學一線任教。2014—2014年承擔中國婦聯十一五課題研究,《芻議兵團移民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獲得國家級提名獎,2014年-2014年間,在課餘時間從事新聞寫作及論文、案例、綜合實踐、科技創新等寫作,現有500多篇文章及新聞發表。

學科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案例

發揮思想品德課的魅力____

《兩代人的對話》讓孩子在尊重中健康成長

報送作者:秦桂蓮

報送單位:第五師九十團學校

報送時間:2014-9-6

第五篇:德育論文

感懷我的大學

隨着炎炎夏日地到來,我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了。想起去年的這個花開時節,我們看着大四的學長學姐們匆匆的背影,還在感嘆,到自己離開的時刻會是怎樣的心情,會大哭一場,還是淡定的一笑。現在的我,也成爲了即將遠離校門的人了,四年的時間,就這樣轉瞬即逝,心中不免有些不捨,有些傷感。緩緩地閉上眼睛,記憶如泉水一般涌現在眼前,思緒隨着大學四年的一切記憶跌宕起伏。

踏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永遠不能從我記憶中揮去。父親陪我走進了大學校門,將羞澀,內向的女兒託付給了這個陌生的校園,那時的我因爲不會說普通話,見到陌生人很少說話,在外人面前羞於表達。父親看到我這樣,回家前鼓勵我說:“孩子,把心放開,沒事,大膽大聲地說話,和他們打招呼,慢慢就會好的。”就這樣,帶着父親的話,見到了宿舍的七個姐妹們,真正開始了我的大學。

來到一個新的地方,開始一個新的生活,沒有親人的陪伴,沒有弟弟妹妹們的歡鬧,開始了自己獨立的大學生活。一週的軍訓,把我們曬地黑黑的。當時軍訓完我照的一張照片,黑黑的皮膚,淡淡的微笑,擺着一個“耶”的姿勢,經常翻出來看看,感嘆一下時間,感嘆一下自己。時間在走,自己也在變。四年的學習生涯,除了三年的學習課程外,考取各種學習證書,參加了雁陣雜誌社,在外打工,到了大四,找工作,忙畢業的事。雖說在平淡中安然渡過,但常常說,平淡中的幸福更美麗。記住曾經出現在我們四年時光裏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兒,不管他們帶給我們的記憶是灰色的還是彩色的,學會寬容和感激,

因爲彩色,帶給我們無數的歡聲笑語,灰色,加快我們的心靈的成長。

朋友們都在問,大學四年你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有什麼遺憾嗎?我相信,每一個畢業同學的答案都是不同的。而我的答案是什麼?

關於友情。友情是個永恆的話題,每個人都是社會大羣體裏的一個個體,每個人都離不開羣體,友情是雨,默默地包圍着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尤其能體現出來;友情是陽光,溫暖地照耀着我們,在心情低落的時候給予我們力量;友情是海洋,能包容我們的一切歡喜和悲傷,化解一切誤會和不滿。在經歷了大學的洗禮後,姐妹們都比以前成熟了幾分。

入學時,我是第一個進桂園411的,看着各個來自不同地方的姐妹注入宿舍,開始有一種陌生感,很生疏。慢慢的隨着大學生活的開始,宿舍熱鬧起來,有了越來越多的歡聲笑語。當心情不好時,姐妹們會當我的傾聽者,還不時的勸導,不得不說,姐妹們帶給我很多歡樂,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四年的時間下來,還是與宿舍的姐妹們相處的時間最多,雖說,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也會產生衝突和摩擦,可是,姐妹們互相包容對方的缺點,理解對方,我們一起哭一起笑。宿舍的每一個成員都在無形當中佔據在每個人的心裏,當哪一個姐妹回家或有事,不在宿舍時,我們的心裏都會感覺宿舍缺點什麼,是因爲某個人不在的緣故嗎?我想是的,宿舍八個人的整體,太重要,一個都不能少。

宿舍是一個小集體,而班級是一個大整體,從剛開始記不得對方

的名字,記不得那個同學的樣子,到現在,互相見到都親切的打招呼。同學們都熱心的互相幫助。大學裏的班級和初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在那時每天都在學校封閉式的學習,沒有娛樂活動,與同學交流的也很少,但在大學裏,班級聚餐,旅遊,趣味運動賽,拔河比賽,宿舍風采大賽,男女宿舍野餐等等,好多好多的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結交到了很多好朋友。班級第一次聚餐-包餃子,男同學不會包餃子,女同學教他們包餃子,包着包着,同學們互相往臉上擦面,互相逗樂,互相追逐,現在想起來還會想笑。餐廳聚餐,每一個宿舍一個節目,一邊吃一邊聊天,玩真心話大冒險,最後都以歡樂結束。班級旅遊,去了野三坡,去了長城,班委們細心的爲同學們準備暈車藥,準備水,準備零食,班級氣憤其樂融融。一個個的相處瞬間,回憶起來,真的數都數不清。珍惜大學同學,珍惜我們在一起的時光。

我相信大學裏相處的朋友,會佔據生命中重要的地位。宿舍的時光是美好的,班級同學是融洽的,人際關係,在大學之前是考慮的成分並不多。大學與高中不同,它是我們進入社會的過渡,自然,人際交往變成一個重要的必修課,它不同於其他學生時代的情誼,並且在大學的幾年中,每個人要接觸的不僅是朝夕相處的同學,還有更多的對外的機會,比如,假期和週末,我會利用這些空閒時間參加社會活動,出去打工或者做家教,社會並不如學校的環境來得單純,沒有人會重視你,但是隻有通過它我們才能得到磨練,得到成長,主動地接觸社會,人際交往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積極應對,個人的性格、能力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在大學我們不能眼睛中只看到自己;

也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客觀地去看待問題。學會寬容,學會忍耐,讓矛盾不再是破壞同學感情的藉口,而成爲加深彼此瞭解的途徑。

親情,這個讓人聽了爲之動容的詞語。親情就是父親揚起的手掌,顫動的雙脣和恨鐵不成鋼的怒容;親情就是母親灼灼的淚水,柔情的呼喚,和溫暖舒適的懷抱;親情就是子女肯定的目光,尊敬的語言,和一份小小的禮物。親情的船要靠在愛的港灣,親情的樓要建在愛的基石;親情的泉要流在愛的大地,親情的星要亮在愛的蒼穹,親情的花要開在愛的園圃。

這次的遠離家鄉上學,讓我明白了很多。也更加理解,更加心疼了父母。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這句話真的很對。沒有哪個父母不爲遠方的兒女擔心的。比如我的母親,大一時,十月一放假,我要獨自坐車回家,對於我們來說,可能這根本算不了什麼,可等我到家時,卻發現母親嘴脣上出了好多的泡,我問母親,“這是怎麼了”,母親只說了一句,“我擔心你不會坐車,女孩子家家的,真讓人不放心啊!”聽了這話,眼淚在眼裏一個勁兒地打轉。所以通過這事,我知道,即使我人不在家,一定要記得經常給父母打電話,讓他們知道,我在學校過得很好,不用父母擔心。

在大三那年,父親騎摩托摔倒了,受傷在家休養,可我居然一點都不知道,母親沒有告訴我,回到家,父親身體已經好了,母親纔開玩笑似的告訴我,父親受過傷,我當時就就激動地怪母親,怎麼沒告訴我啊,母親說,又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告訴你了在學校也淨擔心,現在不是好好的了啊!是啊,父母就是這樣,即使那是往家裏打電話,

父親也會說,他剛乾完活回來。而不會告訴我,他現在正躺在家裏養傷。

親情是什麼?親情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的囑咐,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是“來日倚窗前,寒梅着花來”的思念,是“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的守候。

關於人生觀。人生觀的基本內容包括幸福觀、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友誼觀、道德觀、審美觀、公私觀、戀愛觀等等。我們大學生正處在“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的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偶爾我也會思考,自己今後要做什麼樣的人,走什麼樣的路。在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我得到了一些啓示。首先,我們要擁有一種健康的心態,真誠待人,不虛僞,不做作,這樣纔能有我們身邊的同學,相處融洽。要有一個陽光的心態,心中有陽光,你的世界也就充滿了陽光,一個人的心態決定做人、做事的行爲方式,同時也就決定了其結果。其次,我們要敢於承擔,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勇敢地展現自己的本色,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不逃避,不退縮。最後,要努力。朝自己想走的路去努力。有時候我們會抱怨努力不一定有收穫,但是如果不努力就一定沒有收穫。努力的過程遠比結果重要,在過程中我們仍然有收穫。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和優點,都有值得別人去學習的地方。這些東西也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

大四我們即將畢業,離開我們在這裏生活了四年的地方。大四的我們不再幼稚,穩重裏透露了一點成熟。青澀退去,我開始準備踏入社會的大門。有些同學則進入另一個學習的校園。不管同學們選擇的

哪一條路,我們都清楚的知道,我們即將分別,可能是十年,可能是二十年,也可能是一輩子都不可能再見面。不管是教過我的老師們,還是熟悉的不熟悉的同學們,曾經在我們大學記憶裏留下腳印的人和事,怎麼能不讓我們感懷。真心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順順利利走好每一條路,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

本站給你推薦其他文章:

德育專題論文

德育論文

德育論文

德育論文

德育論文

標籤:德育論文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