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德育論文

如何加強校園安全工作,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發生思考和對策

如何加強校園安全工作,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發生思考和對策

如何加強校園安全工作,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發生思考和對策
如何加強校園安全工作,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發生思考和對策

李作文

關鍵詞:校園欺凌  網絡暴力  道德底線  教育懲戒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層出不窮。那麼關於“校園欺凌”的定義,國內教育界尚無共識。在皮藝軍看來,“校園欺凌”不是一個法律上的用語,也不是一個具體的法律罪名。一般指肢體和心理及精神上的侵害,主要發生於在校學生之間的行爲。

校園欺凌按實施手段劃分,主要是兩類:一類是身體暴力,利用身體或物體去攻擊另一個個體的行爲,如毆打、扇耳光、推搡、踢打、性侵犯等;另一類是心理暴力,通過非身體接觸的方式去傷害他人心理的行爲,如口頭辱罵、威脅、恐嚇、孤立、網絡暴力等。

縱觀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筆者進行分類總結,對導致其頻發原因進行歸納,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從家庭教育分析: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導致校園欺凌事件的頻發。從我校情況來看,出現問題的孩子超過80%來自單親或類似單親的家庭。一方面,家庭結構失能,使得孩子在成長中缺少關愛和教導,另一方面,一些家庭雖然看起來美滿,家長對孩子也充滿關愛,但由於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問題,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一些家長這種明顯走偏的觀念,不僅使孩子遇到問題時傾向於用暴力方式解決,同時也讓校園裏一些原本稀鬆平常的“磕磕碰碰”,被上升到不可調和的程度。

校園欺凌事件很多施暴者多是留守兒童,一般是隔代撫養或長期寄宿,自小缺乏親情,缺少關愛,缺乏管理教育,缺乏監督;即使有父母在身邊,也由於父母工作忙疏於管理或者由於父母自身的原因(受文化程度限制或對子女管教方法不當或者本身就不能成爲孩子的榜樣),或者由於父母的放任造成孩子沾染了社會不良習氣,形成不良習慣,形成自由散漫,唯我獨尊,形成不良的人生觀,價值觀,結交不良朋友,形成一定小團體,對同學中稍有“不順我意”就組織進行暴力欺凌,導致校園欺凌事件的頻發。

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一方面社會上,經常能夠看到相互偶爾觸碰就會引爆無休無止的爭吵,甚至爲一點小事就大打出手。另一方面,部分影視劇大力宣揚暴力征服,提倡江湖規則,宣揚江湖道義,對於未成年人影響深遠,現實生活中一些極端事件發生,加之新聞媒體過分追蹤渲染,使孩子模仿成社會成人特權強權思想,對於“不順我心”“不和我意”者,組織糾集一定人員,對其凌辱。目前市面、網絡上的大量小說、遊戲都包含色情、暴力情節,處於青春期的學生非常容易受到影響。甚至連一些熱門幼兒動畫片裏也開始出現“暴力美學”,這些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心理和行爲,導致他們極易因盲目模仿、追求刺激而產生暴力衝動。十多歲的孩子正是表現欲和模仿能力最強的時期,如果不加以限制,很多孩子就會不自覺模仿從網絡上接受的信息。此外,當前社會上“一夜成名”“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也影響着校園。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不滿14週歲的未成年人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滿14週歲不滿16週歲的,也只有8種嚴重犯罪纔會追究刑事責任。由於年齡原因,很多孩子實施校園欺凌卻不會受到懲罰,這也容易使他們形成“藐視法律”的心態。當前社會應提高對包括校園欺凌在內的未成年人不良行爲的重視程度,做好預防工作,避免這部分孩子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三、監管的缺失,造成校園欺凌事件頻發。縱觀大多數欺凌事件,發生時間和地點,以放學後和校園居多。在校期間,由於老師干預監控,無法進行施暴行爲。而放學以後走出校門,由於無人監管,在時間空間上都給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四、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了校園欺凌事件的頻發。學校面對校園欺凌事件中施暴者,教育行政部門對學生沒有任何一絲處等權,教育部門最多隻能批評教育(甚至連批評教育都得注意方式),這一現象在義務教育段特別明顯,過去還可以給予記過記大過等行政處分甚至開除學籍, 現在提倡,正面引導說服爲主不能剝奪受教育權。對於未成年的違法,由於法律規定未滿14週歲未成年人免除懲罰,司法公安機關也最多送至工讀學校接受教育。由於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甚至公安司法機關對施暴者最多是說服教育,而讓施暴者沒有受到應有懲罰,沒有爲此而付出代價,縱容了施暴者的行爲。       

五、學校教育缺失,導致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在校園欺凌背後,學校法制教育和德育的缺失不容忽視。教育部門對法制教育有專門的規定,要求做到進課堂、進教材,教師落實,課時落實,但現在看來做得還不夠。一方面,學校沒有法律教師人才儲備,講課的基本上都是政治、思想品德教師;另一方面,法律知識被分散在多本教材中,既不繫統,也不深入,加上學校出於升學率的考量,並不重視普法,使得法制教育效果十分有限。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治理機制”課題組2014年曾開展過一項專門調查。調查中,65%的調查對象在回答“此次犯罪的原因”時選擇“不懂法律”;64.7%的選擇了“不知道自己的行爲觸犯了法律”;60.5%的調查對象表示,如果知道犯罪的沉重代價,就不會實施違法行爲。法制教育缺失,加上學校和社會缺乏相應的懲戒手段,難以對校園欺凌行爲形成警示和震懾作用。而本應對欺凌行爲發揮重要預防作用的德育,其現狀也十分堪憂。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爲加強校園安全工作,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應從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強家庭教育,落實家長對孩子監管責任。對於留守兒童,要通過開展親情幫助,建立親情聊天室,建立代理媽媽等制度,改善留守兒童親情缺失的現狀,加強家庭教育知識普及,提高家長教育子女的能力,政府督促,家長落實對子女教育監管責任,強化家長的責任。對於施暴者的家長,要讓其承擔相應責任。

2.改善宣傳理論氛圍,爲青少年成長提供健康環境,多部門聯動,對於影視劇、圖書進行檢查,使那些充斥暴力,宣揚江湖規則影視書籍遠離青少年。新聞媒體要減少對那些極端事件的詳盡報道,給青少年成長健康環境。

3.完善機制,對校園周邊要加大綜合整治,做到白天見警察,晚上見警燈,形成全天候監管,不留盲點,給施暴者形成做案無空間無時間,無機會。

4.完善法律法規,讓施暴者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對其形成震懾,讓其不想也不敢施暴,讓其家長履行對子女監管教育責任,若不履行就要承擔相應責任。

5.各級各類學校,要突出德育爲先辦學思想,牢固樹立成才先成人的理念,要樹立立德樹人思想,端正辦學行爲,正確處理教育和育人的關係。

(1)、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專題教育

國旗下講話,向學生宣講什麼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危害,並告知學生如何預防方法及發生校園欺凌的緊急應對。

②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深入開展討論、分析“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該怎麼辦?”。

③通過校園網、微信公衆號、宣傳欄等平臺加強宣傳和教育。

④通過“家校溝通平臺”加強宣傳教育和家校聯繫。

⑤專題講座,邀請派出所、司法所、法院或法律顧問來校開展專題講座,進行宣傳教育,讓學生了解校園欺凌的危害及後果。

⑥召開教職工會議,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

(2)、完善相關規章制度。

①及時制定《實施方案》,指導預防校園欺凌的宣傳教育和校園欺凌應急處理。

②保衛處及時制定《“校園欺凌”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部門、相關人員 “校園欺凌” 處置的職責。

③校長、分管副校長組織校行政人員參加專題會議,學習《行政人員值班制度》,明確職責,強化責任意識,做到“誰當班誰負責”、“誰首接誰負責”,杜絕相互推諉、不聞不問、甚至聽之任之的現象。做好應急處置和彙報。如情況緊急,可直接向當日總值班或校長彙報,在當日總值班或校長指導下進行應急處置或報警;如情況失控,緊急聯繫校園安保人員,第一時間進行隔離、疏散,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和惡化;如發生人員傷害,視情況可先報120並組織緊急救護,後彙報。

(3)、加強預防,防患與未然。

①加強行政值班和校園巡查工作,重要時間(早上上學、中午午休、放學後至晚自習前、晚自習後)、重要場所(操場、食堂、校園超市、宿舍樓、實訓樓、教學樓)的巡邏和查看,並做好相關記錄。

②督促學校安保人員加強校園巡視,採購巡視記錄儀;加強對安保人員的培訓考覈,將巡視的頻率和發現、制止突發問題納入考覈和獎懲。

③在部分重要場所增加高清監控攝像頭,對已有的非高清攝像頭進行部分更換,從技術上提高防範、發現、制止校園欺凌事件的能力。

④加強學校督導人員督導和巡視,對發現的苗頭性問題及時上報保衛處和學工處

⑤督促宿管人員加強宿舍管理和巡視,提高巡視頻率;同時要求監控中心值班人員認真負責,通過校園監控發現校園內的學生打鬥及欺凌事件,要求加強與宿管、巡邏保安、行政值班人員的聯繫和溝通。

⑥要求班主任利用加強家校溝通和聯繫,發現苗頭問題及時提醒,並共同教育。

⑦向學生公佈學校“校園欺凌”救助電話。

⑧利用教職工會議、班主任會議、校行政會議等加強宣傳教育,明確全體教職員工的全員育人職責和要求。

⑨充分利用心理諮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和疏導,發現校園欺凌的苗頭或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跟進解決,防止事態惡化。

 (4)、及時處理,教育懲戒。  對已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保衛處應及時調查處置,根據學籍管理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涉嫌違法犯罪的,由學校或受欺凌學生及其監護人向公安部門報案並配合立案查處。

總之,爲了加強校園安全工作,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要做到學校、家庭、媒體共同發揮作用。

明確學校在校園欺凌中的安全管理和教育責任。第一,提升校園欺凌處理政策的知曉度。學校應當將處理校園欺凌的規定寫入學生手冊中,發佈到網站上;定期對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進行預防校園欺凌方面的教育,包括認識什麼是校園欺凌行爲,應當採取什麼樣的干預以及補救措施,可能的後果及紀律處分等。第二,學校對校園欺凌行爲採取零容忍政策,並有權進行行政處罰。第三,學校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並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加強對青春期學生的心理引導。第四,學校重視對學生反欺凌意識的培養。學校開設相關安全課程,其中包括生活和安全常識、成人教育、保證人身安全等內容。

強調家庭責任和教育作用。明確家長對孩子的管教責任,當未成年人因欺凌行爲被送到法院,父母也要共同進入司法程序,承擔所有可能面臨的民事賠償責任。重視家庭環境影響和家庭教育作用。如父母在管教方法上出現問題,法院應要求父母學習如何合法合理管教子女。

發揮媒體導向功能。一方面,爲減少大衆傳媒中蘊含的暴力因素對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媒體應審慎處理暴力的傳播。另一方面,加強反校園欺凌的媒體傳播。建立專門的青少年反欺凌網站,主要包括對反欺凌政策和法規的宣傳,對欺凌行爲的界定和認識,分析易遭受和實施欺凌行爲的人羣,學校、社區、不同角色的公衆如何應對和處理欺凌行爲等,並且被欺凌者可以通過網站進行求助。

註釋:

①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爲,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國小,由於很多國家實行多是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制度,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着一個複雜的互動狀態,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②心理:心理是指生物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應,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人格。

③拜金主義:是一種金錢至上的思想道德觀念,認爲金錢不僅萬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爲的標準。

④網絡暴力:是一種暴力形式,它是一類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言論、圖片、視頻的行爲現象,人們習慣稱之爲"網絡暴力"。網絡暴力能對當事人造成名譽損害,而且它已經打破了道德底線,往往也伴隨着侵權行爲和違法犯罪行爲,亟待運用教育、道德約束、法律等手段進行規範。

參考文獻: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向全國發出《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

《變態心理學》(王建平  200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姚樹橋     雙月刊   )

作者姓名:李作文

工作單位: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松山鎮鞍子山國小

如何加強校園安全工作,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發生思考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