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國小學生作業分層設計

國小學生作業分層設計

國小學生作業分層設計

作業是爲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的供學生課外進行的練習。它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擴大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是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但此前不少老師一直都認爲作業就是爲學生的最終考試服務的,因此,總是不厭其煩的佈置、批改。其中不乏重複性的作業,也不乏有填充時間的作業,以至於學生對作業產生了厭煩情緒,認爲作業是無可奈何的負擔。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作業負擔很重,有的學生爲了不做作業選擇了逃學曠課方式,有的學生爲了完成作業選擇了抄襲答案或不看問題隨便亂寫答案的方式等等,結果學生做出的作業質量很差,嚴重違背了安排學生作業的初衷。

我認爲有效作業設計的基本要求是:有效的作業應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知識,形成綜合能力,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穿,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作爲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爲依據,確立以學生爲本、學以致用的學科作業觀,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人格得以尊重,使每位學生得到真正的發展。

一、層次性

“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是素質教育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成績中下學生認真聽課但如果作業太難,中下生仍不會做,佈置作業太易,優生輕而易舉就能完成,會使其有"吃不飽"的感覺。因此,需要分層次佈置作業,使後進生通過做一些相對較易的作業,獲取成功的體驗和自信,從而使他們更認真地投入學習,形成良性循環,將成績逐步提高;高層次學生的作業要有獨立思考、發散思維的空間,能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作業一般應分三個層次,即基礎作業、提高作業和拔尖作業。後進生做基礎作業,可選做提高作業;中等生做基礎作業和提高作業,可選做拔尖作業;優生三類作業都要做。作業要有不同層次的要求,教師不顧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統一作業內容,統一作業量的做法是不科學的。我們應當承認差異,並在佈置作業時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這樣,可使A類學生“吃得飽”,B類學生“跳一跳,夠得着”,C類學生“低起點,小坡度”消化得了。

二、針對性

但要注意層次性的作業設計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需要教師持之以恆。要求教師關心並認真調查學生,找到每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廣泛收集題目並有針對性的出題。此種設計可以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避免作業的單調、枯燥,滿足了不同程度學生的要求。通過這一系列作業的練習有效地鞏固知識,優等生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中等生有了奮鬥的目標;落後生也可以體驗成功。從而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佈置作業要“精”,要有針對性。要針對教材重點,通過練習使學生學習達到大綱的要求。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提倡佈置彈性作業,使上中下學生各有所得。

三、適度性

作業是教學流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一階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把在講授階段已經理解和記憶的新知識,通過獨立作業轉化爲技能技巧。因此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抓好作業這一環。學生的作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這對於當前泡在作業堆中的學生來說更有現實意義。單純強調多練是不行的,只有練得準,練得巧,練得及時,練在刀口上,纔會有效果。內容精當、適度、適量。作業內容精當,就是說通過做作業,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並且培養運用所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因爲大部分作業要在家庭完成,學生要克服做作業與吃、喝、休息、玩等業餘活動和愛好的矛盾,難度太大量太多就會使學生有畏難情緒,影響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有的學生會養成應付的習慣,自己不願動腦,問別人怎麼做,或抄作業,以完成作業爲目的草草了事。相反,作業太容易,量太少,不會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適度、適量,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影響是很大的。內容搭配、形式多樣、力求新意。這就是說佈置作業,不僅要考慮到對課上知識的鞏固和延伸,還要考慮到對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的培養,避免簡單的重複。重複,雖能達到使學生鞏固知識的目的,但長期的簡單重複,也易使學生產生膩煩心理,以至應付、湊數,不肯動腦,這種習慣對以後的學習很不利。爲此,佈置作業不妨使之形式多樣,有新意,儘量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繫起來,語數英等自然科學科目內容更易和生活相結合,佈置作業不妨適當與生活實際相聯繫。這樣不僅鞏固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習興趣,增長了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於以後深入學習。

適當安排固定作業或自選作業。很多老師的成功經驗是給學生留固定的作業。固定作業是每天必做的,時間長了就養成了習慣。自選作業的內容一般是自主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行設計,選擇作業的內容,這樣既有固定性,又有自主權,有助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卻自學能力。

學生在作業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正反映了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在接受知識及能力發展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應該認真對待,需及時地分析總結,並採取有效的措施來糾正和彌補。

四、實踐性

實踐題要麼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要麼是社會熱點。它在潛意識裏給學生一種滲透,將來他們也會逐漸關注這些問題。此種設計旨在讓學生體驗政治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心理學表明,合適的學習情景能使學生全心地投入,從而挖掘其學習潛力和創造力。而且實踐是知識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生學習的本領還要到實踐中去檢驗。因此教師要注意溝通課本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增加實踐的機會。教師可設計一些小調查、小研究等實踐性的作業,讓他們將動手動腦的過程有序的記錄下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豐富學生的經歷,還培養了學生敏銳的洞察力、歸納和整理能力。這種作業不一定要求當天完成,可以給他一週或兩週的時間。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將很多知識運用其中,在完成調查報告的時候還能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此種作業要注意讓學生力所能及。

五、開放性

開放式作業的實施,變教師的統一佈置爲學生自主選擇。變機械重複爲靈活多變,變單一的知識複習爲知、能、創的綜合訓練,變個體學習爲集體合作,變完成任務的苦澀爲在探索與創新中品嚐成功的喜悅,有利於學生自主精神的培養。開放性的問題是大受學生歡迎的,尤其是平常教學成績較差的學生。在教學中穿插一些開放性問題會給教學帶來生機,有利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它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精神。當然在問題的難度上要適當控制,以求得廣大學生的參與。在作業設置上要選擇有用、有趣,熟悉的問題情境,使不同學生都能在解決問題中得到最佳發展,有自己特有的收穫。在新教材的實施中,我們可以經常佈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作爲學生的課外作業。

六、創造性

創造是人類生活的源泉,在佈置給學生基礎知識鞏固練習以外,設計一些能讓學生有自我發揮餘地的、具有創造性答案的作業。爲學生提供充裕的自由想象空間,讓學生在樂學中獲取知識,提高技能,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面,從而在作業上全面、深入地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

七、綜合性

課程整合的特點,一是試圖打破學科界限,保留帶有結構性的基本內容,注意不同學科領域知識、技能之間的融通與連接;二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將知識與技能,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過程、方法與能力進行結合與滲透。綜合題是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體現。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多學科知識,多種方法與能力的,與社會、生活密切聯繫的情景作業。

總之,在作業設計時務必少而精,形式多樣,高質、高效,富有啓發性,這樣的作業設計才符合新課程素質教育的精神,才能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間進行創造活動,讓他們感到學習的樂趣並生動活潑的發展。作業設計的變革創新與教師的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緊密的關係。教師要提高對教材的駕御、把握能力,才能設計出更有利於學生髮展的作業,才能真正讓減負增效的目的落到實處。

因此,學生做作業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教師精心選擇、編制習題,在指導、批改作業的過程中生成新作業,是其專業知識增長,專業技能磨礪的過程,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同時有效作業與實施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