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今天你“懶”了嗎?

今天你“懶”了嗎?

今天你“懶”了嗎?

摘要:魏書生的課堂對白

關鍵詞:學習“懶”;運用“懶”;反思“懶”;提升“懶”。

參考文獻:無

“賣油翁”的典故,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它告訴我們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在中華文明進程中,這一理論孕育了許許多多各行各業獨領風騷的風流人物,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着不同的歷史作用。我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國小語文教師,在普通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着、耕耘者,努力尋找着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教學價值。工作之初對“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八字方針佩服的五體投地,深信這就是一線教育教學最可借鑑的成功祕訣。可是近幾年隨着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積澱和經驗的不斷豐厚,對此我逐漸產生了疑問?師道之於學生解惑的影響,是不是“越勤、越熟”,學生纔會“越巧”呢?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反思、論證、實踐,我卻感悟出了不同於前期的認識。那就是一線課堂教學中——“懶”中生“巧”,豈不更好!因此,我提出一個口號“今天你懶了嗎?”

衆所周知我們國小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對象是——“孩子”,孩子是什麼?孩子是有生命、有思維、有主見,更有主觀能動性的生命個體。孩子們不是“4.0版”智能化機器產品,而是經過沃土裏孕育的生根發芽的秧苗,孩子們從來不是被製造而是主動的在生長。俗語說得好“懶”婆婆“巧”媳婦,這一理論在俗世的生活中得到了印證,同理“懶”教師“巧”學生在我的教育教學生涯中也得到了印證,而且效果不錯。在此提倡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放下忙碌的身和忙碌的心,不適時宜的讓心靜下來,讓身體懶下來。教師要學會“耍懶”。而且要遵循三個原則“懶得有理、懶得有據、懶得有法”,只有這樣培養出的學生纔會得“巧之妙”,現結合自己的教育經歷,與廣大同仁分享一下個人觀點。

一、學習“懶”。

勤快慣了的人,突然學起懶來真是件苦差事,不過我也努力堅強的學了下來。“懶”字不好寫、不好認、更不好學。筆者認爲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懶字的境界是“人懶意不懶”。“懶”考驗的是教師深厚紮實的專業知識、高超細微的提煉技巧、靈活巧妙的掌控能力。爲此:我不斷留心觀察身邊有經驗的“懶”同事的一舉一動,幾年下來頗有收穫。如:我校有一教學語文的“口吃”老師,正因爲“口吃”課堂上懶的說話,正因爲懶的說話,卻創造了課堂高效的奇蹟。從教二十餘年,無論任教什麼階段的班級,教過的學生的成績期期第一,年年第一。佈置給孩子的家庭作業寥寥無幾,課間又和學生玩的淋漓盡致,好一個“懶”字真經。經過慎密的觀察、追蹤、分析,我發現此師“懶之道”:“同學們打開課本找一找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學生們自己找,學生們七嘴八舌的發言,他懶的說。(培養學生尋找問題的意識,學會帶着問題去學習。)‚“老師關於文章的中心句哪一句在哪裏?我們怎樣才能找的更準確?哦!哦!哦!“這個我不知道,你們同桌討論,同桌討論不出小組再討論,誰明白了誰發言”。(對學 羣學激發孩子的課堂主動參與意識。)ƒ進行試卷講評的時候:學習委員統計一下錯題,攤派給每個小組一個或兩個,小組內互相討論,準備十分鐘然後前臺展講一下,錯誤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正確的思路應是什麼樣的?(培養學生髮現錯誤,解決錯誤的好習慣,同時培養孩子們課堂展示表達能力。)長期下來他的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變爲主動的探究,積極的參與思考、快樂的合作學習,久而久之學生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並融入自己的一生,這樣的學生將來肯定大有作爲。感慨:這位老師“懶之道”的精髓,不值得我們每一位語文工作者深思和學習嗎?

二、運用“懶”。

教師要懶出花樣,懶出匠心,懶出奇招。有這麼一個故事,雖與懶看似無關,實則相似。

本校由於學生人數急劇增加,需擴增教學班,可教師編制一時難以解決,學校缺少一位國小語文教師。校長實在沒辦法,動員了一位五十多歲的王姓數學老師頂崗,王老師被逼“趕鴨子上架”,雖然很委屈、很無奈,但在責任心的驅使下還是硬着頭皮接下這一差事。王老師“憂愁了好幾天”,凝視着自己鼻腔裏噴出“嫋嫋輕煙”忽然靈光一閃,何不“偷師於生”呢?王老師爲自己的偉大發現激動了好幾個小時,接下來開始巧妙地運用“懶之道”來教學。每次上課他總是退到幕後,把學生搬上前臺。每一堂新課,他總是嚴格要求學生先預習,由學生輪流進行前臺展講,一人講多人點評補漏,而他也不閒着躲在一邊琢磨起教材的知識點。幾年下來,他所任教的班級學生語文成績特棒,而他自己也已將國小語文知識融會貫通,成爲一名“學富五車”的合格國小語文教師。這種偷師於生的做法,雖情非得已,可深的懶字精髓。品王老師的故事我明白:只要心中有“懶”,纔會“懶”的其法。

三、反思“懶”。

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年反思,學會反思就等於學會進步。在實際教育活動中,我樂此不疲。因爲只有教師懶之有理、懶之有道,纔會有學生的學之有理、學之有道。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自己能夠明白的知識道理,爲什麼我們非得替學生做、替學生想、替學生說呢?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可愛的老師們,幾乎都在犯一個通病——“太勤快”!老師勤快的地方太多,豈不耽誤了孩子們體驗感悟、技能鍛鍊和思維延伸的好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講老師過於“勤”難道不是一種誤人子弟的做法嗎?對於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中的“懶”,我認爲堂堂反思、時時改進必不可少,這是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課堂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日反思得“做法”;周反思得“總結”;月反思得“經驗”;年反思得“昇華”,反思貴在堅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先賢尚且如此,況我輩乎?

四、提升“懶”。

“懶”字的境界,是無限的追求,昇華到一種爐火純青,隨心所欲的地步是我今生所願。下面欣賞的一個教育故事,魏書生老師的一段課堂對白,現摘錄如下:

老師你留的作業我不寫行不行?(生)

開玩笑,不寫作業成績怎麼能上去?(師)

老師你的作業我們都會了,非要寫的話,這不腦力勞動變體力勞動了嘛?(生)

你不寫作業,怎麼提高書寫讀寫能力啊?(師)

老師啊,我不寫你的,我自己寫一些有用的行不行?(生)

這倒是也一個看法啊,全班同學討論?怎樣對待老師留的作業?(師)

大部分同學說,老師留的作業有時候有用,有時候沒用,有用的就寫,沒用的就不寫不就行了嗎?(生)

這倒是一個理呀!那但是每天還得有一定的訓練啊,怎麼辦哪?(師)

結果同學們討論協商出得出一個結論:學生輪流出作業題,學生輪流檢查作業題。魏老師從此置身事外“懶”的管學生的作業問題,可學生作業質量比以前更高了。這段對話可以說是運用教師“懶”字神功的經典。從中我悟出一個道理:“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觀點、充分引導每一個學生的思維、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的能力”,這是“師之惰”不斷前進和提升的力量源泉。

“懶”紮根於勤奮的土壤,生髮於教師浩瀚的知識海洋。“今天你‘懶’了嗎?”事關我們全體一線國小語文工作者在實際教育教學中能否承擔起“培養真正的人”的重任,應該成爲每一個一線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的永恆主題!諸位同仁請細思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學會“懶”中生“巧”,“懶”得其法,把本該屬於孩子的課堂還給我們的孩子是不是效果更好?更妙?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