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農村國中物理實驗活動開展的現狀及對策

農村國中物理實驗活動開展的現狀及對策

農村國中物理實驗活動開展的現狀及對策

摘要:實驗活動的開展是物理教學的前提和重要保證,是學生能力培養和科學態度形成的重要陣地。本文就農村國中物理實驗活動的開展現狀做出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針對農村學校教師自身實際,提出一些解決措施,爲進一步加強新課程在農村的推進,做出努力。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爲基礎的學科。

物理實驗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進行知識創新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科學態度和提高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實驗的操作、觀察和結果分析手段,使學生最有效地掌握進一步學習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所必需的基礎物理知識和初步的實驗技能,使學生初步具有獨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實驗過程中的體驗,在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意志品質、交流合作精神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因此,發揮物理實驗活動在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及終身學習中應有的作用,是物理新課程實施的重要表現手段。

隨着新課程的推進,物理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物理實驗活動開展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在情況比較特殊的農村。找到存在的問題,尋求一些解決的方法,使實驗活動的開展,在農村國中中能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成爲了當務之急。現狀及問題如下:

第一、條件所限,實驗效果不理想。

較多普通中學演示實驗設備不完善,實驗器材不足,器材比較陳舊,更新速度不夠,缺乏專人維護,演示實驗的直觀性和可見度都不太理想,實驗條件受到限制。不少學校的物理實驗數目達不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即使有的學校按要求完成了,但是實驗教學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實驗的優勢和作用被削弱,造成教師不願使用器材設備開展實驗活動。

第二、學校和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普遍存在着重理論輕實驗的思想。

學校對實驗課普遍不夠重視,認爲可有可無。表現在教學場所提供、維護建設、實驗室資金的支持,包括物理課課時設置等諸多方面限制,導致教師不得不放棄,能不做的儘量不做。      

對於教師而言,有些教學方法比較陳舊,仍以講授爲主。出現“學生不會動手做實驗不要緊,只要會動筆考實驗”的論調;甚至由此而引發了較爲普遍的“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的荒謬作法。學生實驗變成演示實驗,演示實驗變成不做實驗。總而言之,目前相當數量的教師不做或少做實驗,放棄了運用實驗的直觀教學方法,這一現象嚴重妨礙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教出來的學生一碰到實物就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動手。

第三、變“探究”爲“模仿”,實驗教學思想落後,教學方式單一,忽略創新能力的培養。

爲了應付考試,有些老師在實驗活動中從選什麼器材、到如何操作,到結論,只要會考的全一股腦全告訴學生;一節課講30分鐘,剩15分鐘到實驗室完成實驗,甚至多個不同實驗一起完成。教師在實驗活動開展中一手包辦現象嚴重,變“探究實驗”爲“驗證實驗、模仿實驗”。學生只需按課本中規定、老師的說法進行實驗;照葫蘆畫瓢,被動模仿。這樣的實驗味如嚼蠟,更談不上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第四、隨着農村教育現代化的建設,現代教育技術的引進,有些教師過於追求教學手段的先進,“與城市接軌”,出現了多媒體演示替代傳統實驗的現象。光有實驗過程的再現,對學生實驗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沒有足夠的關注。

以上現狀,對新課程改革在農村中推進產生了制約,也極大地影響着物理教學質量,和物理實驗活動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當,與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很不適應。

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發展學生能力的需要,結合農村目前教學條件的現狀,針對教師自身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轉變觀念,改革教學方式、方法。

(1)實驗活動的開展是物理新課程的要求。學校應樹立新觀念,在課程設置、經費投入、師資調配和其他相關方面充分考慮到物理實驗活動開展的實際需要,並提供必要保障。

(2)對於教師自身,應積極掌握新課程的理念,改革實驗教學方式、方法。

在教和學的方式上,由單向輸導向多向交流轉變。由單純的講解轉變爲師生的共同探究,共同體驗實驗的全過程。在實驗活動中實現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

在這種互動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情感、體驗,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例如:教師的演示實驗,完全可以讓學生參與進行,教師課前有目的地安排一些實驗讓學生事先去完成,演示實驗時讓學生配合教師一同進行,這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能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加強,使學生印象深刻。

(3)重視培養學生實驗研究的興趣和情感體驗,明確實驗活動開展的指導思想。

開展實驗活動指導思想是,還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位置。因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其創造性,使其獲得直接的情感體驗,是開展實驗活動的核心思想。

比如:我們可以採用將課堂教學中驗證性演示實驗改變爲學生探索性學生實驗的方法。在改變物體內能方式這一節課教學時,安排學生從家中帶來鋸條、木塊、鉛絲、火柴等實驗材料,讓學生用除加熱之外的其他方法使這些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學生就會得到做功也可以改變物體內能,特別是劃燃火柴和點燃火柴使學生進一步深刻理解做功與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效果上是等效的。

(二)提高教師自身的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師自身的能力是實驗活動開展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教師應加強自身的學習,使自身具備良好的實驗能力和實驗技能;要有鑽研和創新精神,例如對物理中的疑難實驗進行專題學習和研究、改進一些實驗、創新一些實驗設計等。教育部門應組織物理教師在物理實驗中對實驗的設計,實驗測量的操作技巧,設計、改進實驗以及排除故障的創造性能力,實驗考覈的命題能力等方面的培訓。此外,開展各級物理實驗研討會,也提供物理教師間交流與探討的重要機會。

(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爲目標,開展實驗活動,適應時代要求。

(1)在培養創新能力的活動中,加強教師的指導,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

研究技能的掌握,是順利開展實驗活動、培養創新的必要基礎和重要的智力支持。一方面,讓學生熟悉實驗所需的器材,掌握基本操作原理,學會仔細、全面的觀察,能準確描述,能歸納實驗的結論。另一方面,學會運用觀察、分類、交流、對比、測量、預測、推斷、識別與控制變量、形成與驗證假設、數據解釋、設計實驗、建立模型等探究方法,並滲透到平時學習之中。使學生熟悉他們,掌握他們。兩者相結合,才能使激發出創造的火花,轉化爲學生孜孜以求的探索。因此,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是實驗活動走向深化的必由之路。

(2)在實驗中多設置能使學生觀察和思考的問題,引發研究的慾望,形成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例如:在進行奧斯特實驗教學時,我先和學生一起觀察到,在通電直導線下小磁針指向發生了偏轉,學生得到了一個可感知的形象信息,我沒有馬上向學生指出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而是請同學回憶舊知識:“小磁針放在磁體旁會發生什麼現象?爲什麼?”來啓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思考,從而抽象出“通電導體周圍也存在磁場,電與磁有密切聯繫”結論。在此基礎上,又提出:“平時我們看到一條導線,能否確定導線中是否有電流通過呢?” 學生根據學到的原理,又設計了驗證電流是否存在的方法。這樣實驗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探索興趣、創新意識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

(3)對於探究性實驗,切實讓學生自己動手,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如:“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從器材的選擇,實驗步驟設計,如何找虛像的操作……到交流得出結論,讓學生有完整的體驗,獲得發現創造的喜悅。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的設計一些探究性的實驗,讓學生參與其中。比如學習了電能表,讓大家回去比較家裏用電器耗電量的大小?通過情境的體驗和學生創造,將發展能力,激發創造思維,落實在行動上。

(四)立足自身的實際,多角度開發資源,創造性的開展實驗活動

在演示實驗設備不完善,實驗器材不足的情況下,演示實驗的直觀性和可見度都不太理想,演示實驗條件受到限制,教師可以因陋就簡,自己製作一些教具,以增強實驗效果。例如:在講述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時,學校沒有分子相互作用演示儀。爲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分子之間同時存在斥力和引力,有時候分子力表現爲斥力,有時候表現爲引力,這一抽象的問題。我們可以用簡易教具演示,兩個乒乓球之間壓縮一個彈簧,使之產生引力和斥力,簡單實用,現象直觀可見。

實驗活動中,有意識使用“非常規”代替“常見”實驗器材。例如,用廢舊墨水瓶和吸管制成的“微小形變演示器”,探究固體的形變;用塑料袋製成的“帕斯卡桶裂實驗裝置”,研究液體壓強,用易拉罐製成的“滑輪”,探究動滑輪的特點等等。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教育,這些物理實驗中蘊含的豐富的創新思路,無不潛移默化地啓迪着學生。這對保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無疑是一種有效途徑。

此外,學生身邊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實驗活動的資源。利用身邊的日常器具做實驗,不但具有簡潔、直觀的優點;而且有利於學生動手,激發興趣,發展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創新意識。例如:“物體沉浮條件”應用這節課時,我讓學生準備一支普通鋼筆,去掉外殼後,把它放入一杯水中,要求鋼筆在水中處於懸浮狀態,剛開始時學生很難把握吸入筆膽中的水量,常造成不是漂浮就是下沉,從而順利引出了物體的沉浮條件,也培養了學生控制物體沉浮動手能力。

    最後,適當的引入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動手實驗,是發展學生科學技能的必要途徑;而明智的採用電子技術無疑會使傳統實驗發揚光大,更好的爲實驗活動開展服務。例如:對虛擬實驗的引入,一些特定軟件的應用,比如進行“研究聲音的特徵”的實驗時,將同一個人發出的響度不同的兩次聲音輸入計算機,比較它們波形的異同;將音調高低不同的聲音輸入計算機,比較它們波形的差異;由此讓學生學會如何從波形圖中識別聲音的振幅和頻率。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獨特優勢,更好的爲實驗的開展創造另外一條路徑。當然在此過程中,應正確處理兩者的關係。在統一的培養目標下,做到合理利用。

(五)有效的開展一些條件具備的實踐活動,注重物理與生活、社會的聯繫。

爲了將實驗活動延伸到課外,我們使用的蘇科版物理教材,在配套的“實驗冊”和教材的“WWW”中設置了相關的“拓展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爲此,我們應開闢“第二課堂”,在課外,在實際生活中,開展別樣的實驗活動,使我們的實驗活動常態化。

(1)我們的教材,是基於一系列的實驗活動建構其框架的,課後作業也包含了大量的實驗。但條件所限,學生不可能每節課都到實驗室學習,更不可能每人單獨使用一套儀器。爲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我們向學生們倡議請建立一個自己的“家庭實驗包”。學生可以在家中和學校收集一些實驗材料,如小石子、鐵釘、螺母、飲料瓶等生活中的物品,再配備(自制、購買或借用)一些最基本的測量儀表和裝置,如電流表、溫度計、磅稱等。 “家庭實驗包”是課開展實驗活動重要物質保障和必要補充。比如用帶吸盤的掛衣鉤來做“馬德堡半球實驗”,學生們會從熟悉材料產生的實驗現象感知到大氣壓的存在,使學生興奮不已,感到物理就在身邊,感受到生活中充滿了物理現象,因此就會使學生對物理學產生親近感和愉悅感。

(2)發揮課外小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把課堂引入學生的生活,在把生活帶入到課堂。如學了《摩擦》後,我們佈置了“用筷子提起茶杯”的小實驗。課堂交流時,學生提出採用壓緊,用沙替代大米,選用輕質杯子等方法可以較好完成實驗,這時教師提示採用了課堂上講的哪些增大摩擦的方法?學生一一舉出,這樣既加深了理解,使課堂變得生動。

(3)利用社會資源,開展一些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與重大社會問題的研究;可以使學生更多的接觸社會。如:學了“安全用電”知識後,要求學生調查家裏和附近居民違反安全用電的事例和造成的嚴重後果,並提出解決的方法。在學習了有關水循環的問題後,和環境保護相聯繫,讓學生到附近的工廠、農村調查環境污染情況並提出改進措施等。這樣既使學生增長了科學知識與技能,同時又使學生增加了社會責任感。

總之,農村的國中物理實驗活動開展有他的特殊性,只要我們明確思路,落實行動,開闊視野,創造性的開展實驗活動,必然能爲學生的發展,爲新課程在農村國中中的推進產生積極作用。我們也欣喜看到在08年的會考中,引入了實驗技能的考察,相信有了他的積極推動,農村國中物理實驗活動的開展將會獲得巨大動力,出現新的面貌。

 

 

 

參考文獻:

劉鋒       《 實驗:學習物理永恆的主題》

趙凱華     《對中學物理教學改革的意見和建議》

靳玉樂     《探究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