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小城鎮建設論文 (彙總8篇)

【導語】

小城鎮建設論文 (彙總8篇)

小城鎮建設論文 (彙總8篇) 由本站會員“蝶囚”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小城鎮建設論文篇2:小城鎮建設論文篇3:小城鎮建設論文篇4:小城鎮建設論文篇5:小城鎮建設論文篇6:小城鎮建設論文篇7:小城鎮建設論文篇8:小城鎮建設論文

【正文】

篇1:小城鎮建設論文

論文題目:新型城鎮化助力鎮寧同步小康

摘要:鎮寧自治縣大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着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山水城市和美麗鄉村,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百花齊放”。

鎮寧自治縣以“產業興城鎮、綠色顯安寧”爲主題,按照“全域鎮寧、產城互動、景城一體、城鄉統籌”要求,大力建設以“五型城市”爲載體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力求“建一流精品,傳千年經典”。

應勢而謀提高城鎮化質量

鎮寧搶抓安順被列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鎮寧深化縣城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縣的政策機遇,大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着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山水城市和美麗鄉村,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百花齊放”。

抓產城融合。堅持以園區建設爲平臺,以三次產業爲支撐,產、城、園聯動,實現空間上產城共進、佈局上功能分區,建設充滿活力的開放創新型城市。

優化工業園區佈局,構成三大工業產業園區鼎足成型,就地吸納農村轉移勞動力6260人就業。促進山地農業產業與城鎮化互動融合,各級各類農業產業示範園各具特色,帶動1.07萬農民增收致富。推動總部經濟與城鎮化耦合發展,晨春石業、順立達紡織、匯景紙業、天韻石尚等基地總部先後啓動建設,西南石材交易中心、鎮寧電商物流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實現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互動、相互支撐。

抓綠色協調。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規劃設計充分融合鎮寧獨特的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元素,建設內涵多元的山水田園型、綠色生態型、歷史文化型城市。

做好山與水的文章。緊緊圍繞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目標,依山傍水進行規劃發展,建設真武山、雲盤山、蝴蝶山、青龍山等一批山體公園,打造紅旗湖公園,推進白馬湖森林公園建設,美化穿城河沿岸生態景觀,山水田園城市初具規模。經營好綠色生態資源。重點實施城市綠化工程,推進山體、通道、道路、景觀綠化建設,打造百里綠色長廊,全縣森林覆蓋率達49.32%,綠色生態的城市概念深入人心。

豐富城市內涵。充分運用好民族元素和歷史文化元素,推進城鎮化與旅遊產業化結合,開發旅遊景區景點,新建陸瑞光紀念館、安莊衛古城門,打造獨具民族特色的千年布依古寨——高蕩村,重塑馬鞍山合作社敢闖敢試、敢爲天下先的“季節包工”改革創新精神,新型城鎮的歷史文化內涵更加豐富。抓城鄉統籌。經過示範帶動、梯次推進、輻射發展,不斷優化城鄉佈局,做大城區、做特城鎮、做美鄉村,着力打造宜居宜遊型城市。

抓好特色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

以“8+1”“8+X”項目建設爲抓手,大力推進示範城鎮基礎設施完善和產業發展。進取探索“1+N”建設模式,鎮村聯動推出一批美麗鄉村。

着力補齊城市功能短板。建成改造鎮樂公路、西南外環公路、南外環公路、工業園區延長線等8條主幹道路,打通望安橋連接線、二橋路雙向連接線等8條“斷頭路”,進一步完善環翠新區路網,實施南北大街延伸工程,城區道路通達本事顯着提升。經過PPP模式新建兩個機械停車場,實施東大街綠色停車場改造等工程,城區新增停車位4791個。

合理轉移農業人口。圍繞“一分三向”模式,經過引進規模企業、組織技能培訓、供給項目扶持等措施,進取引導農村轉移人口向中心城區、小城鎮、美麗鄉村集聚,城區人口到達8.46萬人,城鄉融合水平進一步提升。

順勢而爲新型城鎮化建設初見成效

鎮寧着力建設獨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宜居城鎮和美麗鄉村,全縣城鄉建設的檔次和品位得到進一步提升,城市面貌大爲改觀,服務功能日趨完善,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更爲優化,讓居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拉動投資和消費需求,經濟發展活力持續增強。2015年以來,全縣先後投入資金49.77億元,實施城鎮化建設項目44個,大幅改善城鄉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推進餐飲、住宿、娛樂、商貿中心提質發展,以城鎮化建設拉動消費,有效激活經濟發展動力。

協調推進建設和管理,城鄉生活環境持續美化。以“禮貌在行動·滿意在鎮寧”“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立爲抓手,統籌推進城鄉綠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斷提升城鎮整體形象。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完善服務管理機制,城區產城景一體化凸顯。江龍、丁旗等示範小城鎮建設初具雛形,大寨、龍井、高蕩等美麗鄉村串起鄉村旅遊“項鍊”,河道兩岸、山體公園、城鄉道路、臨街樓宇等綠化美化亮化景觀交相輝映,呈現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鄉共美”的美麗畫卷。

統籌經濟發展和民生建設,人民羣衆滿意度持續提升。把羣衆利益、安全便捷作爲城鎮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點實施一批民生改善工程。完成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2.8萬戶,建設新二中,啓動鎮寧民族中學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工業促進就業、城鎮帶動就業項目,“十二五”

以來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85萬人。大力開展醫藥衛生管理體制改革,縣人民醫院創立二甲綜合醫院和新醫院建設工作有序推進,中醫院新院今年內投入使用。

乘勢而上加快同步小康建設步伐

鎮寧自治縣在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小城鎮建設中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必須的階段性成效。實踐證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

必須要有科學規劃的引領。鎮寧準確把握生態旅遊城市、特色輕工業發展城市的定位,突出產業、綠色、歷史、民族、人文等元素,提高規劃的引領作用,努力實現現代城市功能和傳統文化傳承的有機結合。

必須有社會各界的看齊參與

堅持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各鄉(鎮、街道)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自覺向縣委、縣政府看齊,提振精氣神,既充分激發了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活力、潛能,又進取調動了社會各界對城市建設管理的參與性、主動性,構成通力協作、支持共建的良好氛圍。

必須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堅持用改革的舉措、創新的思路、超常規的辦法,深化新型城鎮化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加大投融資力度,採取金融貸款、PPP公私合營、融資代建等創新模式,融資42.74億元,佔項目總投資的85.9%,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旅遊產業化“四個輪子”一齊轉。

百舸爭流千帆競,借海揚帆奮者先。站在新的起點,鎮寧自治縣委、縣政府將以“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爲行動指南,帶領全縣38萬各族同胞進一步崇正強信、凝心聚力、勇爲善成,更加有效地破解難題,更加快速地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協調發展,爲“康莊福民”打下堅實基礎,努力加快與全市全省全國同步小康步伐。

篇2:小城鎮建設論文

[由本站網友投稿]

論文題目:談小城鎮土地合理利用評價體系

摘要:小城鎮在特定的時期,根據自身土地資源的特點,經過科學技術和規劃佈局的手段,使城市土地具有最佳的空間組合與利用方式,充分發揮土地功能要素在城市活動中的作用,以期獲得最佳的社會、經濟、生態的綜合效益,並堅持這種效益的長期性。根據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成果,土地合理利用應當包含土地集約利用和可持續利用兩方面,既要保證土地的經濟效益,又要兼顧區域環境的保護,是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的綜合反映。

關鍵詞:小城鎮;土地合理利用;評價體系

小城鎮土地合理利用的含義爲:小城鎮在特定的時期,根據自身土地資源的特點,經過科學技術和規劃佈局的手段,使城市土地具有最佳的空間組合與利用方式,充分發揮土地功能要素在城市活動中的作用,以期獲得最佳的社會、經濟、生態的綜合效益,並堅持這種效益的長期性。

1、小城鎮土地合理利用的影響因素分析

土地合理利用的目標爲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等多種要素的綜合利益最大化,這就決定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土地合理利用的程度,主要包括社會、經濟、環境、技術等多方面多層次的影響因素。

1.1、土地資源狀況。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土地資源具有稀缺性,一方面是指土地絕對數量的缺少,另一方面人口急劇增長,對土地需求越來越大,而土地的供給有限,造成供不應求的相對稀缺。如果一個地區土地資源相對稀缺,就必須充分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儘量做到地盡其用,發揮土地的最大價值。

1.2、經濟發展水平。一方面,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政府財政越雄厚,對區域內的基礎設施投入就越多,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配套設施就越完備,在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允許的條件下就能支持高密度和高強度的開發,提高土地的經濟產出,另一方面,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的區域,其用地結構、比重等都有所不一樣。所以,不一樣發展階段、不一樣經濟水平的地區在土地合理利用的標準有所不一樣。

1.3、土地利用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是控制城市建設用地擴張速度和規模的手段,能夠經過嚴格控制城市增量用地指標,促使城市存量土地的內涵挖潛;同時,土地利用規劃也能夠促進城市土地合理佈局,對城市土地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防止城市盲目外延擴展的粗放開發經營模式。

1.4、地區配套基礎設施水平。城市土地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須首先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越完善,容量越大,所能承受的土地開發密度和強度就越大,土地的經濟產出就越多。對於某些特定的用地類型,需要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就要在進行用地佈局時給予充分的研究,最大可能地做到投入產出相匹配,合理利用區域內的資金,合理利用建設用地。

1.5、生態環境條件。區域生態環境系統較脆弱,現有生態環境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土地利用的強度、類型等。要保護區域良好的生態環境,首先需要使土地的開發強度與環境容量協調一致;其次,如果現有生態環境條件較差,在用地佈局中就要避免污染類用地,改變土地利用結構以適應生態環境的要求。

2、小城鎮土地合理利用評價體系的原則和總體思路

2.1、評價的原則。根據以往的研究並結合前面的分析,小城鎮土地合理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料:1)城鎮的發展是否貼合當地的自然和資源條件,異常是城鎮規模及人均用地水平是否與土地的資源條件相適應;2)城鎮的空間結構和形態是否合理;3)城鎮的選址和用地發展方向是否貼合節儉土地、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4)城鎮的佈局與用地的功能組合是否協調和貼合級差地租分佈的規律,各類用地結構是否完善;5)投入土地的基礎設施是否能夠滿足生產生活需要;6)城鎮的土地是否具有較高的使用效率,並取得良好的環境生態和社會經濟效益;7)城鎮土地利用是否爲今後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8)城鎮土地是否依法管理,高效有序。爲了實施小城鎮土地合理利用戰略,我們首先應當解決的就是小城鎮土地合理利用的評價問題。而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實際上是在充分分析被評價對象的基本結構和特徵的基礎上,從某種層面上模擬評價對象的運行機制,研究評價指標對土地合理利用的意義。

2.2、評價的總體思路。爲了從整體上把握和設定評價的基本要點,我們根據指標體系建立的一般性原則和小城鎮土地合理利用的基本目標,明確了評價體系的總體思路和基本框架。概括地說,小城鎮土地合理利用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料和步驟:

1)土地合理利用結構評價。對小城鎮土地合理利甩進行評價首先要對城鎮內部各類用地佔總用地的比重,以及各項用地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這'是城鎮土地利用的最基本狀況,一個小城鎮土地運行的效率和穩定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結構的變化。2)土地合理利用強度評價。土地利用的強度是土地合理利用評價的重要資料,也是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直接反映。土地利用的強度應當堅持在一個適宜的水平,強度太低,則土地利用的效率就比較低,反之太高,也有可能超出土地合理利用的承載範圍。3)土地合理利用的產出效率評價。現代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是充分發掘城市土地的經濟價值,因而產出效率是小城鎮土地合理利用的一個重要標誌。它涉及土地承載的經濟投入和產出、土地自身的價值狀況以及土地經濟的運行狀況等各方面因素,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在做這部分評價時,我們不僅僅要研究現實的經濟價值和效率,並且要研究土地價值增值的潛力大小。

3、評價方法和步驟

對土地利用進行合理性評價,從步驟上來說,首先應當研究確定什麼樣的土地利用是合理的,即如何確定土地合理利用的標準;然後根據標準構建土地合理利用的指標體系;之後選擇評價的方法進行統計;最終根據評價結果判定登記、劃分評價類型區,提出不一樣類型區土地挖潛的途徑和措施。

3.1、評價方法的選擇。由於中國小城鎮的數量很多,類型也很複雜,城市增長的途徑和方式都不相同,因而我們不能採取統一不變的方法進行合理性評價,而應當根據不一樣的情景區別對待。可是在作比較研究時,我們應當保證對不一樣城市採用相同的方法和標準,這樣才具有可比較性。根據前人研究經驗,在選擇用多因子進行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綜合評價方法有以下幾種能夠借鑑:1)加權累計賦值評判法;2)極限條件法;3)灰色關聯度法;4)聚類分析法。

3.2、選擇評價標準。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有國家標準的儘量採用國家標準,並參照地方標準調整幅度範圍;2)沒有國家標準但有地方標準的,參照地方標準;3)既沒有國家標準也沒有地方標準的,參照全國和同類小城鎮的一般水平,加上必須調整幅度;4)以上資料都缺乏的,採用專家打分法確定評價標準。

3.3、確定因素權重。主要採用層次分析法(AHP)來確定因素權重。這一方法的核心是將決策者的經驗確定量化,從而爲決策者供給定量形式的決策依據。其基本思想是把複雜的事物看作一個大系統,系統中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因素按照它們之間的隸屬關係排成從高到低的若干層次。

在建立不一樣層次元素之間的相互關係的基礎上,請專家、學者、管理者根據各自對客觀現象的確定,對每一層次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給出定量評價,然後利用數學方法綜合衆人的意見確定出同一層中各元素的相對重要性的權重值,再層層排序,最終對排序結果進行分析,以此作爲決策的依據。

篇3:小城鎮建設論文

後面還有多篇小城鎮建設論文!

論文題目:以“三個強化”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近年來,北安市通北鎮黨委圍繞打造北安南部區域性中心強鎮和全省城鄉一體化示範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示範服務、保障作用,實現了黨的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雙贏”;通北鎮先後被命名爲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小城鎮建設百強鎮”和黑河市“城鄉一體化示範鎮”。從實踐情景看,農村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得益於“三個強化”。

一、強化示範引導,大力推進“雙推雙引”

通北鎮既有城(鎮),又有鄉(村),是城鄉結合部。鎮黨委認爲,農村城鎮化必須統籌城鄉兩個發展、促進城鄉兩個繁榮。爲此,鎮黨委着力實施“雙推雙引”工程,即在農村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引導農民從事非農產業;在城鎮大力推進城鎮建設和產業發育,引導農民進城就業創業,走城鄉聯動、共同富裕之路。一是各村黨組織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黨員幹部帶頭,進取幫忙農戶選定土地租賃、倒包、轉包、互換等流轉方式,確保流轉土地的農民實現利益最大化。今年,全鎮土地流轉面積9萬畝、規模經營8萬畝,分別佔耕地面積的74%和66%。二是加大農村產業化黨組織建設的力度,各村先後成立了蔬菜生產、跨區作業、豆製品加工、農副產品收購等合作社黨組織,引導農民從事非農產業,年增收超過3000萬元。三是在新型工業、商貿物流、大豆產業和有機食品產銷四個聚集區建立基層黨組織,進取爲進城農民就業創業“牽線搭橋”。目前,全鎮已有2600多農民在“四大產業”聚集區就業,年收入5500多萬元。

二、強化服務保障,蓄積城鎮發展動力

按照“興經濟、促發展”這一主旨,鎮黨委開展了“項目建設我先行”活動,即經過整合各職能部門黨組織的資源,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設立黨員示範崗,進取爲投資項目供給全方位服務。一是實行黨政領導和相關黨支部包項目工作機制,幫忙項目建設單位破解疑難問題。如城建黨支部努力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供給優質外部環境,主動幫忙企業辦理規劃審批等事項。活動開展以來,全鎮共引進資金六億元,引進千萬元以上大項目15個。二是組建黨員先鋒隊,強力推進城鎮基礎建設、樓房開發等重點工程。目前,全鎮由黨員幹部牽頭,成立了20個先鋒隊,與項目建設單位結成服務對子,以“點對點”

的方式,幫忙建設單位辦理解決立項、審批、拆遷等相關事宜,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三是成立黨員督導小組,不定期地對城鎮建設重點項目進展情景進行督導。目前,總投資8.97億元的道路拓寬,站前廣場改造,樓房開發和供水、供熱、供氣、污水及垃圾處理等等29個重點工程進展順利;總投資3.3億元的幸福家園已全部交付使用,入住農民2104戶。

三、強化政策扶持,助推社會事業發展

爲努力提高羣衆的生活水準和羣衆滿意度,經進取爭取,鎮黨委一是建成了鎮綜合文化站、農村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並經過舉辦消夏晚會、文化藝術節、春節聯歡會等系列文體活動,進一步豐富廣大羣衆的文化生活;二是新建了學生管理中心、幼教中心和第三國小教學樓,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吸引鄰近市縣、農林牧場和周邊鄉鎮3000餘名學生在通北就讀,佔在校生總數的40%;三是投資1500萬元,新建了市第二醫院門診綜合樓,增加了CT、生化檢測儀等先進的診療設備和120急救車輛;四是全面啓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新農合參保率達100%,城鄉居民就醫得到根本保障;五是實施了城鄉低保、大病救助、教育救助等綜合救助措施;六是加大戶籍改革力度,爲230名進城農民辦理了城鎮戶籍,解除了進城農民的後顧之憂,有效帶動了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推進了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

篇4:小城鎮建設論文

淺談小城鎮建設

摘要:隨着時代的發展,把握和設計新小城鎮是擺在我們面前現實而又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探索一條又好又快發展城鎮化道路任重而道遠。本文從小城鎮建設存在的問題出發,對小城鎮建設提出幾點提議。

關鍵詞:存在的問題提議對策

一、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城鎮化建設超前規劃意識差,缺乏科學合理的城鎮規劃指導

有的鄉鎮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帶有必須的隨意性,甚至有的地方是邊建設邊規劃,或先建設後規劃,搞重複建設,使資源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沒有明顯地分出功能區,爲遠期發展沒有留下充分的餘地;缺乏編制鄉鎮的總體規劃,沒有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城鎮體系和空間格局,更談不上特色設計,使得小城鎮與周邊鄉村之間沒有明確分工。

(二)對小城鎮建設的認識不到位

有的地方把握的不準確,盲目追求面積向外擴張,一味地徵地大搞建設。大部分中心鎮建制規模普遍不大,沒有做到充分發揮城鎮的聚集效應和輻射作用。中心鎮城鎮建設融資本事較弱,在籌資上沒有廣度,不能合理運用扶持建制鎮和重點集鎮的基礎設施的資金。在經濟實力上,缺乏第二、三產業的支撐,使得城鎮吸納積聚功能差。

(三)資源、土地等因素制約小城鎮的發展

由於農村團體土地拆遷的法律、法規依據和政策措施不完善,農民之間的土地流轉有的沒有簽訂合同或者簽訂的合同不規範,法律不生效,小城鎮建設用地的集約化程度降低,亂搭亂建亂佔耕地現象嚴重,使小城鎮建設與用地的矛盾變得突出。土地利用規劃受到制約,不能與城市的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相銜接,影響小城鎮的發展。

(四)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小城鎮建設的步伐

小城鎮基礎設施不健全,滿足不了居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比如:污水大多是未經處理而就近排放,沒有排污管道系統和集中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等,垃圾和污水的收集處理本事不強,清潔能源的使用率低下,存在一些常規技術很容易解決的諸如煙塵、污水、垃圾等污染問題。環境基礎設施不健全,直接制約和影響了城鎮生態環境的改善,制約小城鎮的建設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二、針對城鎮化建設中的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提議

(一)搞好規劃,正確定位城鎮化的發展方向

小城鎮的建設要研究未來的發展,樹立精品意識,規劃時根據本地的資源、產業、區位、文化等實際情景和特色優勢,充分發掘未來發展的潛在本事,正確定位城鎮化的發展方向,明確城鎮的功能。小城鎮的發展必須以大中城市爲依託,把區域定位、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作爲一個完整的系統進行整體規劃,勇於創新,發揮本地優勢,體現區域特點,選準貼合自身發展的路子,不能照搬一個模式,合理安排城鎮佈局、產業佈局、基礎設施建設,避免小城鎮發展的重複建設,使其協調發展。在空間佈局上,合理確定城鎮人口規模、用地規模,不要盲目模仿,使城鎮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在打造特色上,根據本地的人文歷史、自然條件、產業優勢和發展目標做出規劃特色。在統籌城鎮關係上,從整體上設計小城鎮的發展,構成各具特色、佈局合理、資源共享、功能互補的小城鎮體系,實現區域的協調發展。

(二)因地制宜,不能走單一的城鎮化道路

小城鎮建設不能只研究單一的因素,應從資源、產業、小城鎮的基礎設施、交通等綜合因素來研究城鎮化的建設,綜合來統籌設計不一樣的城鎮規模。異常是從以工業爲基礎的城鎮向以產業爲基礎的城鎮轉變,突出城鎮的產業特色。根據不一樣區域的經濟發展規模、就業潛力和資源環境的承載本事來確定。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條件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底蘊,重點扶持,典型示範,帶動城鎮產業的發展,加快小城鎮開發建設,提升城鎮擴張聚集本事和承載本事。全力抓好工業項目建設,能夠建設生活垃圾發電項目、物流運營信息服務項目等,圍繞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引進關鍵項目、延伸產業鏈條、吸納社會資源,不斷增強產業集聚區的輻射帶動本事;但在農業方面也不能放鬆,改善農田灌溉條件,及時清淤,提高農田排澇抗旱本事。緊密結合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根據城鎮的功能和性質,重點抓好“四個一”起步模式,即:建好一條標準主街、一個規範市場、一個規模住宅小區、一個休閒廣場的小城鎮。確立城鎮優先發展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配套產業和服務產業,按照“簽約項目抓落地、在建項目抓竣工、竣工項目抓達產”的思路,在優化投資上做文章,因地制宜地推進產業發展,跳出舊框框,跳出鎮村看問題,拓寬思路,使工業和第三產業成爲

產業集聚、支撐和加快小城鎮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三)不斷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

在長期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的基礎上,按照自願有償的原則,採取優惠的土地政策。比如:允許農村團體土地作股參與城鎮開發,以農民或農村團體以股份的形式聯合開發代替現行的一次性徵地、一次性付款的土地徵用方式,允許農民宅基地置換小城鎮建設用地,使農民能夠在不直接參與土地經營的同時,也能獲得相應的土地收益。在補償機制上,實現農村團體土地與國有土地同價,使農民在土地轉讓中獲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補償。在投融資政策上,建立以招商引資爲主,政府扶持爲輔;逐步建立團體經濟積累和個人集資爲主的多元化的投入機制。

(四)統籌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在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上,大力實施村鎮道路改造提升,翻修各主幹路段,排水、電力、通訊、綠化、對外交通等基礎設施優先發展,各生活小區地下管網、供電供水,同時,供氣、供熱和污水治理等統籌規劃,同步配套建設;在鎮容鎮貌、市政設施、環境衛生、建築市場管理、城管監察等方面加強組織和管理,讓街道綠化、鎮村周邊綠化、美化,實現秩序良好、環境優美、人文和諧。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向重點中心鎮,一般建制鎮延伸,做到區域一體、聯動共建、設施共享、造福於民。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重點推進學校教學樓建設。全面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不斷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制,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開闢更多的就業渠道,讓羣衆就業有崗位,堅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歸零,提高農民進城落戶的進取性。

篇5:小城鎮建設論文

關於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探討

我國出臺了“小城鎮大戰略”方針後,我們要根據實情敲定了自身發展的大政方略,把小城鎮建設作爲推進城鎮化的重要突破口。本文試從xx鎮建設管理情景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xx是雲南xx縣的第一大鎮,位於縣境東北部,瑤玲山南麓,又因西南和嘉麗澤毗鄰,古稱嘉玲鎮。xx鎮地處東經103o05′~103o15′,北緯25o11′18″~25o20′53″,跨經度10′,經緯度9′35″,東臨小新街鄉,南接四營鄉和嘉麗澤農場,西連楊橋鄉,北靠尋甸縣,西北隔蛇山與嵩陽鎮毗鄰,東西最大橫距18.52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7.6千米。國土面積120.5平方千米。xx鎮歷史悠久,早在明朝末年就構成集市。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素有“xx糧倉”“花燈之鄉”“龍燈之鄉”的美譽。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渦流氣候類型,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乾溼分明,年平均氣溫14.1℃,年平均降雨量996毫米,年日照約2073小時,無霜期200~220天。xx鎮水利資源豐富,境內溝渠縱橫,水利化程度高,灌溉方便。全鎮林地和宜林地佔全鎮總面積的26%,活力木蓄積量爲54880立方米,森林覆蓋面積達23.9%,優越的自然環境爲全鎮經濟的發展供給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0千米,距離省會昆明47千米,至曲靖78千米,320國道、“崑曲”高速公路、“嵩待”高速公路、“馬廠”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是全縣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全鎮邊境轄17個村民委員會,98個自然村,15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3390人

,主要居住着漢、回、苗、彝4個民族。1996年以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名列“雲南省百強鄉鎮”第36位。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鎮各族人民團結拼搏,銳意進取,各項事業蓬勃發展。2004年全鎮生產總值完成68357萬萬元,比上一年增長13.3%農村經濟總收入達89848萬萬元,增15.9%;農民人均純收入2561元,增8.5%。俱體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三農”工作總體部署,進取應對農產品價格異常波動、自然災害多發重發等諸多挑戰,採取有力措施,推動“三農”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十一五”以來,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8%,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蓬勃發展,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步伐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農業改革開放成果豐碩,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強化,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也離不開中農辦、農業部的關心、支持和幫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廣西將繼續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二、工業支柱得到貢固,非公經濟發展迅速

爲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xx鎮以“工業強鎮”爲發展戰略,以招商引資、激活內資和項目爭取作爲經濟發展的直接抓手,明確目標,強化職責,採取得力措施,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工業強鎮”作爲我鎮建設的核心,近幾年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發揮了進取的作用。充分發揮我鎮現有優勢、大力挖掘潛在優勢、努力創造新的優勢,用資源和市場換項目,把最好的資源配置給最好的項目,吸引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大項目入駐xx發展。

切實把招商引資和項目爭取作爲“一號工程”來抓,黨政主要領導確保一人長期在外招商。強化招商方式,繼續推行專業隊伍招商、產業招商、以誠招商、以商招商、委託招商等方式,廣泛收集信息,接觸客商,對有投資意向的企業,迅速組織人員前往聯繫接洽,邀請客商前來xx考察投資。進一步健全完善相關制度,加壓增責,實行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標,對鎮、村幹部分配任務,定期上報有價值的信息,聯獎聯罰,調動全鎮幹羣獲取信息的進取性。

進一步改善政策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誠信環境,爲外商供給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優質服務。對已引入的企業進行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完善鎮產業集聚區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規範化服務型政府建設,簡便和規範行政審批,突出服務效能,爲企業供給廣告宣傳、信息發佈、金融對接、土地資源等幫扶措施,幫忙企業解決具體問題,保障企業能“招得進、留得住、發展快”。

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按照“突出重點、培育骨幹”的發展思路,以重點項目爲支撐,以市場開拓爲重點,鞏固優勢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培植新興產業,進一步夯實了工業的支柱地位。2004年,全鎮工業總產值完成3億2197萬元,增14.2%。

認真落實加快非公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加大以xx商貿集市、狐焦地鍍鋅企業、馬旗屯鐵件加工、小鋪餐飲服務業爲支撐的“一心三點”園區的建設力度,促進和帶動了全鎮非公經濟的發展。非公經濟的發展領域,從商品流通、飲食服務爲主,逐步向工業、建築、交通運輸、文化娛樂、醫療衛生等行業擴展,構成了多元化、寬領域的發展格局。2004年,全鎮非公企業發展到1113個,從業人員6765人,完成工業增加值8914萬元,實現營業收入5億7172萬元,實交稅金899萬元,比上年增12.1%。

三、實施城鎮化戰略,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是雲南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強省和中國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途徑和必由之路。加快城鎮化建設,對於緩解產能過剩壓力,在更大範圍內實現土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實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具有重大意義。中央指出,要把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與推進城鎮化結合起來,大力拓展新的發展空間。省委八屆八次全委會和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都異常強調了加快城鎮化進程對雲南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的重大意義,把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實施城鎮化戰略作爲改變雲南落後狀況、實現經濟騰飛的必然選擇。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城鎮化戰略,加快推進全省城鎮化進程,努力構成資源節儉、環境友好、經濟高效、區域協調、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的雲南城鎮發展新格局。

按照“以地生財,以財建鎮,以鎮招商,以商興農”的發展思路,鎮政府把集鎮建設和管理作爲樹立xx形象,優化發展環境,帶動商貿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點工作來抓,農貿市場工作已全面完成,並正式投入使用,擴大了市場容量,促進了商品流通。加強了綜合整治,進一步改變了交通擁擠,集市髒、亂、差的狀況。

農業生產條件和人畜飲水進一步改善。全年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80萬元,興建農田水利工程72件,安裝各種規格管道47937米,建閘35道,建成煙基地500畝,完成東屯1350畝早洋芋基地建設,支砌三面光溝2918米,清淤除障9萬多米,改善灌溉面積1800畝。爛泥箐水庫除險擴建工程順利完成,通村通組道路硬化率得到提高。2004年,共投資140萬元,安裝輸水管道47797米,支砌石方17323立方米,重點解決了李官、東屯、大月字本3個村民小組932戶共3861人的飲水困難問題。

四、小城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xx鎮在小城鎮建設上取得了必須的成績,但在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必須的困難,具體爲。

1.基本上沒有大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城鎮規模小,功能發育不全,建設起點低,機制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設施不配套,吸納勞動力少

2.規劃工作滯後,起點不高

缺乏科學的論證,既未編制控制性詳規指導建設,也未體現出地方特色、特點。一是照搬城市的規劃模式,相同或類似的樓房、街道、園林、景點在許多小城鎮重現。二是隻顧眼前利益,沿交通要道呈帶狀安排規劃。因爲急於招商引資和擴大城鎮規模,求得經濟回報,大部分小城鎮把規劃中的發展重點放在交通要道兩側,既浪費了土地資源,又影響了車輛通行秩序。三是規劃建設意識淡薄,部分鄉鎮領導隨意改變規劃用地的性質,甚至將原規劃的公共設施用地或綠地改作商住建設,使規劃成了好看不中用的一紙空文,規劃失去了龍頭指導作用。四是無本事、無經費及時修編規劃。

3.建設無序,重點分佈不合理

有些鄉鎮引進的項目或自行組織開發的項目不履行法定建設程序辦理手續,屬“多無”工程(無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無施工項目立項意見書、無施工許可證、無資質單位設計圖紙、無質監部門監督、無資質隊伍施工),給管理部門增加了難度。目前,在政績目標的驅動下,各鎮存在不顧本地實情一哄而起爭發展的現象。小城鎮建設要注意抓重點,不能遍地開花。

4.資金短缺,基礎設施不配套,功能不健全

城鎮建設需要很多資金,但從現有財政體制而言,靠各級政府投入十分有限,目前,衆多小城鎮的供水、排水、排污、道路、照明、環境衛生、綠化、娛樂等基本設施不配套,硬環境較差,很多鎮依然是“室內現代化,屋外髒亂差”。

5.城鎮規模小,城鎮化水平低,集聚功能尚未構成

城鎮規模偏小,基礎設施無法構成效益,集聚作用小,城鎮應有的功能發揮不出來。

6.政策措施不配套,城鎮化工作難到位

小城鎮建設是牽涉各部門工作的系統工程,僅有宏觀上的政策是不行的,所以鎮級政府應制訂與中央確定的大戰略相配套的近期、中期、遠期的具體工作目標和措施。而實際上各級政府僅停留在層層對應組織會議傳達,對小城鎮建設工作落實情景檢查督促相對較少,使工作流於形式。

7.管理跟不上

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實施單位,是鎮建設所或站,對建設所實行雙重管理,其中以鎮管爲主。建設所屬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多數工作人員沒有受過系統專業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少,管理水平低,加上經費沒有保障,技術力量流失嚴重,勢必影響到管理。縣級建設行政部門雖有必須的技術力量,但其工作的重點是確保縣城的需要,對鄉鎮往往鞭長莫及。

五、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對策

1.加強城鎮規劃,強化政府對小城鎮建設的領導

科學規劃是小城鎮建設的關鍵,也是小城鎮健康發展的必要基礎。各級政府領導必須高度重視城鎮規劃,從規劃組織編制開始,建立工作問責制度,從城市建設資金中調劑部分資金補助城鎮規劃編制經費。對一些位置特殊的重點鎮,除了技術支持外,由縣級政府全額出資統一組織力量編制規劃。小城鎮規劃,既要堅持高標準、高起點、科學的超前性,還要對每個城鎮進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注意規劃的操作性和實用性,因勢因地制宜,按照一個鎮一個規劃一個特點的要求來進行。

2.建立小城鎮建設投融資新機制,實施多輪驅動發展戰略

要堅持“築巢引鳳”和“引鳳築巢”相結合的發展道路,運用市場機制,建立以政府投入爲導向,主要依靠民間資金建設小城鎮的多元化投資的建設體制。一是用好國家部分建設資金的投入,確保對城鎮交通道路、排水、排污及垃圾處理、城市綠化亮化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和教育文化場館場所等重點項目的建設;二是針對小城鎮住宅開發、供水、市場建設等具備自負盈虧條件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調集社會民間資金來解決;三是引入金融機構參與開發建設;四是“以地生財”,聚集城鎮建設資金,建立小城鎮建設用地流轉有償使用制度,在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開發、統一建設的前提下,以土地拍賣、轉讓、入股等形式參與小城鎮建設。

3.供給有利於小城鎮發展的政策環境

根據“誰投資,誰所有,誰開發,誰受益”原則,實行更加寬鬆的經濟發展政策,從稅收、土地出讓、轉讓、流轉、勞動就業、教育和社會保險等方面,建立小城鎮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企業、個人和外商以多種方式參與小城鎮建設、經營和管理,進取引導鄉鎮、私營企業集中到城鎮建設,構成規模效益。切實實行城鎮戶口新制度,經過團體土地內部流轉方式,用活新農村建設政策,解決農民進城用地,有條件的城鎮,還可引導農民進村入鎮建設。要不斷擴大小城鎮規模,完善城鎮服務功能,讓農民、企業進了城,留得住。

4.構成制度,加大治鎮管鎮力度

用“大戰略”的眼光和膽略切實加強小城鎮建設的組織領導,經過法律、法規來規範各類建設行爲,使小城鎮能夠健康有序發展。

首先,定期輪訓縣、鎮兩級主要領導。委託黨校或有關專業院校對其進行系統的關於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政策和法規等相關知識的封閉培訓,全面提高縣、鎮領導依法治鎮管鎮的水平。

其次,制定科學的量化指標任務。把小城鎮建設目標納入各級政府管理職責制,並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城鎮建設量化考覈標準,結果的優劣作爲年度政績評定的主要依據。

再次,政府部門應當把發展小城鎮的目標要求與對政府領導的考覈和使用掛鉤,在任用和提拔幹部時,把對其工作職責的考覈和對其執行力的考覈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從機制上保證小城鎮領導和鎮建設所(站)幹部的任期要相對穩定,以文件規定統一由縣級財政供養小城鎮建設管理隊伍,解決其工作經費問題,確保小城鎮建設工作落到實處。最終,進行嚴格的監督。市、縣成立小城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直接對本級行政領導的工作負責,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係,強化小城鎮規劃建設工作的考覈監督。

四、結語

xx鎮建設經過多年拼搏和奮鬥,在規劃佈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功能配套、綜合水平等方面都有了較大提高。

篇6:小城鎮建設論文

1當前小城鎮建設中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與需求

分析小城鎮生態環境現狀和需求,爲小城鎮規劃建設中生態環境保護供給依據。由於小城鎮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構成特殊的生態環境,在規劃建設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視的生態環境問題。當前,小城鎮生態環境現狀有幾種情景

(1)小城鎮生態環境配套設施落後,資金投入不足,環境污染大。鎮區道路、配套設施不完善,鄉鎮企業排污減廢經費少手段差,街面髒、亂、差影響鎮容鎮貌,不少小城鎮仍然處於農村集鎮狀態,環境污染相當嚴重。

(2)環境管理十分薄弱,大多數小城鎮沒有環境保護機構和意識,工作人員嚴重不足,忽視了小城鎮自身的綠化建設和生態建設,環境檢測和環境監理工作基本上處於空白狀態。以上存在的問題嚴重阻礙城鎮發展速度。小城鎮規劃建設需要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要求在開展城鎮規劃建設工作中,必須緊緊圍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經濟、改善生態環境三個方面的目標和任務。所以,森林資源、土地資源、水力資源、歷史遺蹟以及自然景觀資源等等在被有效利用的同時需要加強保護。在美化山川河流、改造生態環境的同時,原生境保護不可忽視。需要在被保護資源長期演化或生長繁衍的生態環境下實施保護,避免因人爲因素使其原有生態環境惡化,導致被保護資源遭到破壞。

2加強小城鎮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發展

2.1加強小城鎮環境規劃工作各地方應根據當地的情景,做好小城鎮環境規劃,指導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制定相應的鄉鎮工業污染防治規劃、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置規劃、農藥和化肥安全施用與污染防治規劃等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改變小城鎮原有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向生態環境友好型發展,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維護生態環境功能爲目標,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統一規劃,加強法制管理,嚴格監管力度,實現小城鎮經濟、社會和環境三者的協調發展,防止生態環境的破壞與污染,從而到達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2發展循環經濟,供給生態產業水平。循環經濟是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指的是人與自然資源以及科學技術在資源投入的全過程中,將傳統的依靠資源消耗的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爲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方式。當前,我國大部分小城鎮的企業已具備必須的發展規模,可是由於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夠,造成了大範圍內的環境污染。所以,必須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發展循環經濟。要鼓勵農民結合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城郊綠化,要加大推廣開發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科學使用化肥、減少環境污染,同時,合理耕作,實行用地和養地相結合,發展現代化生態農業。從新技術着手,從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廢棄物的無害處理等幾個方面來發展小城鎮經濟。

2.3加強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重點抓好公路、河流兩側的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工業廢料、農業物秸稈等固體廢物的處理;加大對地處大、中城市郊區、風景名勝區、重點旅遊區周邊的小城鎮生態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治理,注重空氣污染和水污染問題,提高垃圾和污水處理率;加強農業和農村的污染治理。各個地方要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監督,嚴格控制畜禽養殖的廢物排放,認證貫徹《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方案》,搞好重點區段秸稈禁燒任務的落實,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進取探索農藥、化肥、農膜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徑,促進農用化學品的合理使用;強化鄉鎮企業環境管理。引導鄉鎮工業適當集中,建立工業小區,實行集中管理,集中處理污染。對規模不經濟的污染企業要嚴格處理限制其發展,對產業結構不合理、污染嚴重治理無效果的,要予以停止。逐步在鄉鎮工業企業中推行清潔生產。要進一步加強鄉鎮企業環境管理,加大對國家強制關停或淘汰的“15小”及國家產業政策命令淘汰的鄉鎮企業的監督檢查,防止其死灰復燃。嚴格資源開發的環境管理。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把自然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控制在最低限度,對已造成的生態破壞要限期予以治理和恢復。

2.4切實提高環境監督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小城鎮生態環境保護的保障體系在小城鎮的生態環境保護過程中,必須要有較爲完善的保障體系作爲支撐。要貫徹實施國家關於小城鎮建設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有關稅收、財政補貼等政策,建立有關小城鎮建設的生態環境保護檢測和評價體制,對破壞生態環境的相關企業和職責人必須要嚴格追究相關職責。政府要站在必須高度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工作,提高監督執法力度和水平。同時,還要加強監管隊伍的建設,提高隊伍人員的綜合素質,從基層環保的薄弱處着手。最終,還要加強社會和輿論監督,在羣衆中建立自治的環境保護監督小組。

篇7:小城鎮建設論文

我國小城鎮建設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資料提要】由於小城鎮建設是複雜、系統、長遠的社會性工程,所以,應當對其中一些內在的並互爲聯繫的問題有明確的認識。這些問題主要有:小城鎮建設的根本性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小城鎮建設的普及性與重點性,承擔小城鎮建設的主體性組織和商業性組織,小城鎮中的主導性產業與多樣性產業問題,實現人口向小城鎮聚集與適宜的政策,等等。對以上問題如能始終堅持清醒的認識並正確處理,我國的小城鎮建設就會有大的發展,城鎮化步伐就會大大加快。

【關鍵詞】小城鎮建設人口產業政策

目前,作爲有戰略意義的小城鎮建設,已經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重視,全國各地的小城鎮建設日漸升溫,其成果也日益明顯。可是,小城鎮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的、長遠的社會性大工程,僅僅憑熱情和勇氣是不夠的。我認爲,要高質量地建設我國的小城鎮,使這項千秋大業健康發展,儘快實現農村城市化的大目標,那麼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各級相關領導,就必須對以下幾個關鍵問題具有正確的認識。

一、小城鎮建設目標的階段性與根本性

目標決定方向,僅有目標清楚,才能產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確有效的措施。這是搞好小城鎮建設的首要問題。如果在這個問題上不明確,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就缺少最基本的保證。

小城鎮建設的目標有階段性與根本性之分,二者絕對不能混淆,這必須有清醒和明確的認識。所謂目標的階段性,是指在不一樣的基礎條件下、不一樣的時期、不一樣的小城鎮各有不一樣的建設與發展目標。比如,有的是完成舊鎮改造任務,有的是搞好“幾通一平”,有的是建設安居工程,還有的是抓好基礎建設、解決綠化環衛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小城鎮建設階段性的目標。這種階段性的目標體現的是個性、特性與差異性,是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不可缺少的資料,也是比較容易明確和做到的事情。

目前,最重要的是明確小城鎮建設的根本性目標,這是此刻的薄弱環節。所謂小城鎮建設的根本性目標,就是不管哪個小城鎮,不管在什麼時期,也不管處於什麼建設階段,都要把吸引農村人口向小城鎮集中作爲小城鎮建設的根本性目標。這種根本性目標體現的是共性和普遍性。因爲世界上公認的標準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是否實現了城市化,主要是看這個國家或地區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如果居住在城鎮(即大中城市和小城鎮)的人口到達總人口的70%,就算基本實現了城鎮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也指出,小城鎮“要適應經濟發展較快的要求,完善城鎮功能,提高城鎮建設水平,更多地吸納農村人口”。所以說,小城鎮建設的目的不是做“花瓶”、搞擺設,根本目的是集中人口居住,最大限度地吸引農民到那裏安家落戶,其他一切都是爲此服務的。

從我國許多地方的實際情景看,此刻有一些領導異常是不少小城鎮的領導對此並不明確,因而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三個通病:重引進工商企業,輕吸納居民;重工業區開發,輕生活區建設;重經濟效益,輕鎮區居民生活質量。所以,必須向相關領導異常是小城鎮的領導進行宣傳教育,使之明確小城鎮建設的根本目標。各級領導所制定的一切政策,所採取的一切工作措施,都要圍繞人口向小城鎮集中這一目標服務。同時,各級領導對小城鎮建設工作的部署、檢查與考覈,都應當以人口集中這一根本目標爲中心。小城鎮建設的根本目標明確了,這項工作就會沿着正確方向不斷健康發展。

二、小城鎮建設的普及性與重點性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普及性是重點性的基礎,重點性是普及性的結果。我國和國外的現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鎮的基礎上選擇發展起來的。同樣,此刻的一些小城鎮將來也會發展成爲大中城市,可是,更多的小城鎮永遠不能成爲大中城市,有一些還必然會走向消亡。這就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要有選擇地、重點地佈局建設小城鎮。

目前的小城鎮設置確實頗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全國共有18000多個,山東省有1000多個,平均每個僅有3萬人左右。青島市郊區不足1萬平方公里,卻有111處小城鎮,平均人口僅有3.5萬人,並且此刻都各自爲政,每個小城鎮都進行工業區、住宅區、商貿區、行政區規劃,都進行交通、電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醫療保健等基礎設施建設。既然將來大部分小城鎮不能發展成爲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麼,此刻大家都按城市規劃鋪開攤子搞建設,既沒有必要,又會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務浪費。在這種情景下,當前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突出重點性”。

從現實情景看,要在面上經過“撤鎮建鄉”,減少小城鎮建制來控制普及性,阻力是比較大的,不容易做到,也沒有必要這樣做。可行的辦法是,有選擇地建設小城鎮,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礎上突出重點性。基本的選擇思路爲:首先是合理確定人口規模。人口密度比較大的區域,能夠按10萬左右人口的規模來佈局,人口密度小的區域能夠再少一點。其次要選擇那些區位優勢好、經濟實力強,對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現有人口多的小城鎮作爲中心或重點城鎮,集中精力進行建設。再次是要儘早把那些沒有發展前途的小城鎮合併到就近的強鎮或重鎮。如果暫時不合並,也不要鋪開基礎設施建設,不再上大的企業項目,防止造成更大的浪費。這樣,把重點城鎮突出起來了,再加上強有力的工作,小城鎮就能健康發展,農村城市化的步伐就必須會大大加快。

三、承擔小城鎮基礎建設組織的主體性與商業性

基礎設施建設是小城鎮發展的一項基本的也是重要的資料。有着良好的基礎設施,才能吸引企業和人口向小城鎮集中。可是,基礎設施投資是要花大錢的。根據青島市小城鎮建設的實踐,要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供5萬到10萬人口生活的城鎮基礎設施,需要3億元以上人民幣。這麼多的資金從哪裏來?於是,有的小城鎮繼續沿用計劃經濟模式下的城市建設辦法,投資口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投資來源是“國家撥一點、企業拿一點、羣衆出一點”,結果很快沒了後勁;也有的小城鎮爲籌資,違章提高土地出讓價格、徵收各種雜費,甚至違法集資,結果不僅僅不解決大問題,還帶來若干負面影響;還有一些小城鎮政府自恃經濟實力強,對各種基礎設施大包大攬,甚至直接投資建設樓堂館所和商品批發市場等,可是當他們難以爲繼之時,卻沒有資格向銀行借貸,結果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甚至使小城鎮建設被迫擱淺。

以上這些做法之所以行不通,甚至走入死衚衕,根本原因是投資主體和投資方式落後,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城鎮建設。要進入小城鎮基礎建設的柳暗花明之路,必須科學解決投資的主體性和商業性問題。正確的投資主體應主要是企業而不是政府,投資方式應主要是商業性的,而不是行政性的、無償性的。小城鎮的各類基礎設施,包括各種商品批發零售市場、學校、幼兒園,甚至道路、供電、供水排污等等,都應當由企業來籌資建設。建成後,可出租、出賣,也能夠自我經營或利用其他形式收回投資。不管是國家、團體還是個人,都能夠參與投資,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真正把市場機制引入到小城鎮建設中來,構成開放的多元化投資體制。小城鎮政府的資金則集中用於確實無法實施商業化投資和經營的純公共設施項目,如街道整修、公共場所照明、環境治理等等。這樣做,小城鎮建設的投資就會進入良性循環之路。

在明確了小城鎮基礎建設投資主體和投資方式的同時,還要經過制定相關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向小城鎮建設供給中長期貸款。具體能夠參考城市建設開發的模式,大部分能夠基礎設施爲抵押物向企業借貸,發揮國家商業化投資對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拉動作用。這樣,企業性的投資主體將更有活力,商業性的投資方式將更有基礎。

四、小城鎮產業的主導性與多樣性

良好的主導產業不僅僅有利於吸納聚集農村人口,構成小城鎮發展的雄厚財力基礎,並且它是決定小城鎮的經濟形態和發展方向、使小城鎮更有生命力和延續性的重要條件。著名的江西景德鎮和貴州茅臺鎮,就是因爲有“瓷”和“酒”爲主導產業,其鎮才得以長久延續併名聞天下。可是,從全國的小城鎮看,大部分沒有構成自我的主導產業,往往是你有我有他也有,同構現象十分嚴重。並且,這些產業很不牢靠,隨時都有被市場淘汰的可能。這樣的小城鎮,一般不會有很好的發展前途。

此刻要重視的是,一方面,在選擇重點發展的小城鎮的時候,要研究有主導產業基礎,並且其產業有生命力、有良好的延續發展前途,這樣的小城鎮纔有可能在將來成爲一個城市,到達我們建設小城鎮的預期目的。另一方面,要進取引導小城鎮,儘早樹立建造主導產業的強烈意識,充分挖掘和發揮當地的自然、經濟、區位、地理、人文、技藝、資源等等優勢,揚長避短,儘快選擇和確立自我的主導產業。同時,還要幫忙已經初步構成主導產業的小城鎮,不斷髮展壯大,真正構成有廣泛影響、規模大、質量高、效益好、帶動性強的主導產業。

爲了使小城鎮與小城鎮之間的主導產業不撞車,要注重產業的多樣性,在更廣的產業範圍內進行選擇。從我國的整體情景看,小城鎮可選擇確立的主導產業有以下一些類型:一是基礎農業型。主要是圍繞農業產前產中產後進行系列服務,構成農產品的貿工農和產加銷城鎮;在平原地區和城市遠郊農業爲主的小城鎮可着力向這方面發展。二是工業主導型。城市近郊有工業基礎,異常是已經構成拳頭產品或構成工業集團規模的小城鎮,應當以此爲重點,培育主導產業。三是商業貿易型。有自我特色商品資源的小城鎮,能夠經過建設或改善市場設施,拓寬交易範圍,增大市場容量,發展成爲區域性小商城。四是旅遊開發型。有名勝古蹟、歷史文化遺產或靠山靠海的小城鎮,可加強吃、住、行、遊、購、娛樂設施及軟環境建設,構成休閒、度假、觀光、購物的旅遊型小城鎮。五是交通樞紐型。處於交通要道的小城鎮,可憑藉運輸方便、信息快捷、流動人口多的優勢,建設產品集散基地或運輸量大的工商企業,並搞好三產配套,構成新型城鎮。六是海洋開發型。沿海的小城鎮可圍繞海字大做文章,諸如海洋捕撈、海水養殖、海產品加工等等,構成以海洋漁業爲中心資料的主導產業。七是資源採掘型。有礦藏資源的小城鎮,應當儘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爲商品優

勢,以採掘爲龍頭,帶動運輸、加工工業共同發展,構成礦務小城鎮。以上主導產業類型,僅僅舉例而已,實際上大部分小城鎮都能夠依據各自的優勢,構成不一樣特色的主導產業,關鍵是善於發掘、組織和利用。

五、小城鎮人口的凝聚性與政策性

目前,建制城鎮的人口普遍偏少。青島市郊區是我國比較發達的一個區域,小城鎮建設起步也比較早,但此刻居住在鎮區的人口平均也可是6000多人,並且絕大多數是當地原有農民,外地遷入定居的很少,並且有的小城鎮人口還呈減少趨勢。據有關資料顯示,全國建制鎮的平均人口不足3000人,許多所謂的鎮根本名不副實。

小城鎮的人口凝聚性差,主要是政策性原因。政策不對頭,就不能吸引農民向小城鎮轉移集中。具體表現爲:一是戶籍障礙。沒有戶口好多事情很麻煩,而要遷移戶口既有政策限制,又有各地不一樣的附加條件約束,諸如交納增容費、落戶費等。二是承包地與資產障礙。多數農村現行的辦法是,凡戶口遷移後,承包地就要收回,每個農民均有一份兒的團體財產更不能變現付給你。三是宅基地障礙。農民進入小城鎮,等於放棄原先不花錢的宅基地,再花錢購買新宅基地,很多農民認爲不划算。除此以外,更可怕的是領導意識障礙。一些小城鎮的領導不懂人口集中能帶來商機與活力,錯誤地認爲是增加小城鎮負擔,從而對人口向小城鎮集中採取限制行爲。

增強人口凝聚性,關鍵在於政策要對頭。爲了使農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鎮集中,實現農村城市化,應當儘快解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大膽改革戶籍制度。對大中城市以下,異常是小城鎮,全面實行按屬地和職業劃分戶口類別,以身份證爲合法證件的自由遷移和登記有效政策。農民在任何一個小城鎮,只要有固定住所,有比較穩定的職業,有生活來源,就要允許落戶,並且在子女入托、入學、就業、參軍、社會保障等方面,均享受原有城鎮居民同等權利。第二,改革農村團體財產擁有方式,允許農民將其擁有的已經量化的團體財產變現流動,或者保留其遷移戶口後的分紅權利。這實際上是維護農民自身勞動成果,充分調動農民進取性的一種改革措施。第三,正確處理入鎮農民與承包地的關係。如果農民有要求,就要保留其遷稱戶口後對土地的承包權利。這樣,入鎮農民就不會有後顧之憂,一旦在鎮上的非農產業失敗,能夠照常有飯吃,入鎮的進取性就會高漲,可是能夠鼓勵他們有償轉讓承包地,把分散的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第四,改革農民的宅基地使用辦法。農民進入小城鎮首先要解決住的問題,而宅基地是一種比較大的支出負擔,這也阻礙了農民進取入鎮。解決辦法是,以縣爲單位,統一掌握使用部分農民住宅用地指標,允許入鎮農民利用

原有宅基地按必須折算標準置換城鎮住宅用地,以減輕入鎮農民這方面的壓力,促使他們進取向城鎮遷移。第五,規範收費行爲。入鎮農民除了依法納稅外,不得向他們收取增容費、落戶費等五花八門的費用,使農民輕裝入鎮,儘快地安居樂業。

篇8:小城鎮建設論文

我國農村人口衆多,“根據國際經驗和相關數據測算,我國未來將有近5億人口由農村進入城鎮。我國有不少地區,異常是中、西部面臨很大的挑戰,城鎮人口至少將翻倍。若所有新增城鎮人口全部進入大城市,將帶來巨大的生態、經濟和政治的風險,是不可行的。”[[[]於立、彭建東:《中國小城鎮發展和管理中的現存問題及對策探討》,《國際城市規劃》2014(29),62-67頁。]]現階段應儘快提高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水平,加大小城鎮的輻射力和凝聚力,吸引很多農村人口進入小城鎮。按照集約式和生態化的城鎮化發展方式,重視農村人口的非農業化以及非農人口和非農產業在小城鎮的聚集,經過合理的城鎮規劃佈局和有效的管理模式,引導人口、資源和產業的有機結合和有效聚集,強化小城鎮的作用和功能,從而解決多數小城鎮“城不城,鄉不鄉”的混亂現狀,這將是中國小城鎮規劃建設和中國城鎮化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達目前爲止,中國的“三農”(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仍然是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費孝通在1983年的《小城鎮——大問題》文章中提到:“要把小城鎮建設成爲農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小城鎮建設是發展農村經濟、解決人口出路的一個大問題。”[[[]費孝通:《小城鎮大問題》,《瞭望週刊》1984(02),22-23頁。]]w.經過推進城鎮化,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在農村實行農業產業化和集約化發展。所以,發展小城鎮是解決很多農村人口轉移的有效出路。這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所決定的。在小城鎮的快速發展中,也暴露出其自身不容忽視的一些問題:一些地方由於缺少長遠的科學規劃,小城鎮佈局不合理;有些地方不顧自身客觀條件而出現盲目攀比、擴張的傾向;多數小城鎮基礎設施不完善,影響其整體功能的發揮。應對以上諸多問題,對於現代小城鎮建設的研究成爲亟需解決的課題。

2.2小城鎮建設面臨問題

小城鎮的建設既要進取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同時又要結合我國的歷史文化特色,這樣纔能有利於我國小城鎮的發展。合理的區域佈局能夠促進小城鎮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聚集。“然而根據作者的調研發現,我國大多數小城鎮在歷史、傳統、建築等方面的特色逐漸淡化,無論對農村還是城市居民,這些小城鎮的吸引力都十分薄弱。”[[[]於立、彭建東:《中國小城鎮發展和管理中的現存問題及對策探討》,《國際城市規劃》2014(29),62-67頁。]]

(1)小城鎮建設最大的困惑是整體規劃。在進行城市規劃時,需要充分研究其地勢、交通、經濟、居民生活和城市分區等方方面面,總體分析之後,進而做出整體規劃。由於涉及到城市規劃的基礎方面綜合考量,諸如整合整體城市風格、主幹道設計、城市基礎分區和城市文化方面,並且工程量浩大。所以規劃時常常忽視整體規劃原則,而只是基於某一部分的情景進行定點規劃,導致城市整體看起來混亂,缺乏整體性。應對這一難題,應當需要的一套整體設計辦法。

(2)小城鎮規劃最尖銳的矛盾在於城市分區混亂不合理。由於小城鎮包含很多舊的工業廠房集中區,許多工業廠房現已經停用,破敗不堪,並且佔用很多城市用地。很多下崗工人、低收入人羣聚居在此周圍,治安和生態環境較差;由於老城區建設較早,城市區域規劃道路設計不合理,並且由於缺乏管理,很多的棚戶違規建築常常侵佔街道使得市區街道擁擠。另外相應配套的城區基礎公共設施十分缺乏。此刻的道北城區生活區與生活區、生活區與工作區、生活區與公共區域劃分十分不明確。所以新城的城區規劃應着重突出對老城區混亂的分區進行整合,尋找一種適宜小城鎮的分區設計,尤其應注意對居民區和公共區域的規劃。

(3)現代小城鎮規劃的主要目標在於城市均衡發展。絕大多數由集市發展而來的城鎮在發展中常常會出現發展不平衡的現象。由公路、鐵路等交通運輸帶動的市區經濟迅速發展也體此刻市政建設上,城區發展極不平衡。現代小城鎮建設規劃需要調整這種不平衡的發展情景,並且要使基礎配套設施適於未來城鎮經濟發展的需要。

【小編簡評】

小城鎮建設論文 (彙總8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小城鎮建設論文範文。

【網友評價】

章首尾貫穿,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