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伊利亞斯性格悲劇分析

伊利亞斯性格悲劇分析

伊利亞斯性格悲劇分析

摘要:伊利亞斯是吉爾吉斯作家欽吉斯·艾特瑪托夫小說《我的包着紅頭巾的小白楊》中的男主人公。這本小說是一部愛情悲劇,小說中伊利亞斯的本身性格的缺陷是發生悲劇的主要原因,使之成爲性格悲劇的典型人物。性格悲劇的特點是以人的個性力量爲主體,突出表現個人情慾衝突,並將悲劇的原因深化爲悲劇主人公自身性格內部的矛盾。人物的性格決定人物的行爲,性格中的缺點終將造成無法挽回的錯誤,最後導致悲劇的產生。本文主要將悲劇的原因根植於伊利亞斯的性格,通過對他性格的分析,解讀產生悲劇的原因。

關鍵字:性格,內心衝突,悲劇,伊利亞斯

前言

欽吉斯·艾特瑪托夫是前蘇聯著名的吉爾吉斯作家,在他的小說中“包含着從藝術角度對永恆精神問題的探索,包含着歷史、他那個民族的悲劇、人的生活、愛情的波折、進步的汽輪、當代文明的批評以及有關宗教、生態學和保護大自然的主題。”(《艾特瑪托夫在中國》P50)對於艾特瑪托夫的研究,普遍認爲他是一位有着強烈的社會主義思想傾向的現實主義作家,一位在創作中體現人、體現人的精神和道德的具有濃厚的人道主義思想的作家;同時他作品中的宗教觀也備受關注,但我看來在艾特瑪托夫的作品中更多的體現的是一種悲劇意識。無論是對歷史、個人、愛情乃至生態,他的小說中總是或多或少的體現一種悲傷情感,對歷史的感嘆,個人的成長,愛情的悽美或是對生態破壞的遺憾。吳秀錦教授在《艾特瑪托夫在中國》一書中將艾特瑪托夫的悲劇按“題材內容和衝突性質分爲戰爭悲劇、社會悲劇、婚姻悲劇、自然悲劇和性格悲劇五個系列。”其中“性格悲劇小說”以人的內心衝突爲核心,揭示了知過必改、自我完善的主題。(同上。P67)《我的包着紅頭巾的小白楊》中男主人公伊利亞斯正是作家性格悲劇的典型人物。

《我的包着紅頭巾的小白楊》一書講述了一個平淡中充滿浪漫的愛情故事,在故事中着重體現了主人公伊利亞斯的矛盾性格。小說通過伊利亞斯的自述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自信、機智且勇敢的青年,但隨着情節的發展,他性格中矛盾性和激烈掙扎的內心愈見清晰的展現給讀者。由於他性格中的缺陷,工作失意、妻離子散,最後孤單一人遠走他鄉,面對他的悲劇,在讀者心中留下淡淡的哀傷。小說的開頭,作者設下了伏筆,通過伊利亞斯在加油站的奇怪舉動以及加油女工“這個小夥子有心事,說來話長呢……他曾經在我們這兒的轉運站住過……”的話語引起讀者的好奇心——伊利亞斯的身上有什麼樣的故事?他到底有一個什麼樣的性格?

一、勇敢與衝動並存

伊利亞斯是一個吉爾吉斯少年,有着草原民族的奔放性格,機智勇敢,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期待的積極青年。他面對工作熱情勤懇,即便天山地區氣候惡劣,農場工作辛苦勞累,但是伊利亞斯不懼困難,仍滿懷希望。正如他的自述:

      “我對工作很滿意。這個地方我也很喜歡。汽車場位於伊塞克湖的旁邊。有時候,一些外國旅行者到這裏來參觀,接連幾小時呆呆地站在湖岸上。於是,我暗中自豪起來,心裏想說:‘看!我們的伊塞克湖多麼美麗,什麼地方還能找到這麼優美的景緻啊!……’”(艾特馬托夫小說集,P79)

這段敘述將伊利亞斯對生活的熱愛展現在讀者面前。正是由於他心裏狀態積極向上,在工作中才會不懼困難艱辛,盡職盡責,纔會對伊塞克湖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面對愛情,伊利亞斯敢於打破社會習俗,帶着阿謝麗逃離她父母安排的婚姻,勇敢的開闢新生活。正是這樣的勇氣他纔敢對阿謝麗許下這樣的承諾“我的抱着紅頭巾的小白楊,我永遠不讓你受任何人的欺侮!……”(同上P103)

生活決定性格,性格決定行爲。這時的伊利亞斯剛剛從部隊復員,之後馬上來到朋友阿利別克·章圖林所在的雷巴奇汽車廠工作,“住在集體宿舍,併發給他一輛幾乎是全新的“吉爾牌”載重汽車,車身上一點傷痕都沒有。”不久之後便偶遇了阿謝麗,並且與阿謝麗生了的一個可愛活潑的兒子。可以說此時的伊利亞斯是一帆風順,幾乎沒有大的挫折,所以伊利亞斯熱愛生活,也可以說生活眷顧伊利亞斯。

我們說伊利亞斯機智勇敢與魯莽衝動並存,那麼二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勇敢和魯莽不外乎一念之間,其實二者之間的界限並不明顯,但是一旦越界,就會產生無法預知的後果。伊利亞斯的確勇敢機智,但是未經世事,仍然略顯青澀。他的勇敢源於生活,一旦生活“激怒”了他,他的勇敢也就變成了魯莽。在面對拖車事件的時候,伊利亞斯面對衆人的質疑和江泰的輕蔑,並沒有聽從朋友阿利別克的勸告,仔細研究天山多倫山口複雜氣候,以及在此拖車的可行性,而是急於證明自己,衝動的獨自一人進行嘗試,導致了最後的失敗,這也成爲伊利亞斯生活的轉折點。之後的伊利亞斯酗酒,暴力對待阿謝麗,與昔日的仰慕者卡基佳廝混,一蹶不振。不知道是生活欺騙了伊利亞斯,還是伊利亞斯放棄了生活的希望。在這裏,作者向我們呈現了一個複雜的伊利亞斯,讀者甚至會質疑那個勇敢果敢的伊利亞斯去哪了,爲什麼現在的伊利亞斯像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沒有擔當?這也許這就是他性格中的另一方面,自信與自卑並存。

二、自信與自卑的並存

伊利亞斯與巴伊米切爾的第一次正式見面就是伊利亞斯幫助巴伊米切爾在天山多倫山口拖車,那時的伊利亞斯自信滿滿,就像在面對與阿謝麗的愛情是一樣。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身上涌出一股強烈的力量,有點像在運動場上的狂熱勁頭:一定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幫助別人把車子拖到路段上”。(同上,P114)伊利亞斯表現的像一個勇士,在捍衛別人的生命。可是,奇怪的是,爲什麼在車場員工會議上伊利亞斯一受到質疑便表現的像一個刺蝟,頓時火力全開?其實,自信與自卑同樣是在一念之間,甚至可以說伊利亞斯從頭至尾都只是在生活的幫助下逐步成長的青年。他的自信正是僞裝自卑最好的武器。小說在伊利亞斯自述的開頭就用簡單的一句話交代了他的身世“我本人是在保育院長大的”,保育院中的孩子大多被父母遺棄,從小就是在缺乏關愛的環境中成長。所以說伊利亞斯缺乏愛與被愛的能力,迫切地渴望被關注,關愛還有認可。在他的內心極度沒有安全感,表面上看起來自信,無所不能,事實上伊利亞斯在用表面的強壯將自己保護起來。這也就能解釋了伊利亞斯的反常行爲。人們的質疑刺破的伊利亞斯的保護層,頓時使他手足無措,他纔會衝動魯莽,用酗酒、暴力、出軌等一系列反常行爲來保護自己。伊利亞斯的矛盾性格在他的愛情中也有典型的體現。在首次遇見阿謝麗時,他還是那個充滿陽光和期待生活的積極青年,他的積極態度使他忽略了阿謝麗是否能給他安全感和他所想的關愛。但是他在拖車實驗失敗以後,生活剝去他自信的外殼,將他的自卑展露無遺。這時的伊利亞斯面對阿謝麗彷彿是螞蟻面對一顆高不可攀的小白楊,自卑感油然而生,找不到絲毫的安全感,以至於在以後的生活中面對阿謝麗,伊利亞斯用喊叫和暴力將自己保護起來,甚至於最後在卡基佳處需求安慰。卡基佳是伊利亞斯的追求者,也是伊利亞斯最後的退路,他將卡基佳視爲最安全的底牌。故此,在面對生活的變故,伊利亞斯在外界輿論和內心掙扎的雙重壓迫下和卡基佳遠離車場,投奔他處。

勇敢或魯莽、自信或自卑構成了伊利亞斯性格中矛盾因素,這些矛盾因素在伊利亞斯的內心產生激烈的碰撞,最後導致悲劇的發生。

三、性格悲劇的形成

伊利亞斯在整部小說中都有着激烈的內心衝突,無論在生活工作還是在愛情中,他都追求完美,力求得到認可。但是伊利亞斯在追求過程中急於求成,忽略了踏實的態度。伊利亞斯原本勇敢,自信,但是面對生活的變故在他的內心激起無數漣漪。伊利亞斯在危險的邊界遊走,行事愈見衝動,態度越發散漫,遇事故作逃避,最後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這一出愛情悲劇主要源於伊利亞斯性格中的缺陷,如果他能堅持原則,敢於擔當,就不會陷入生活的漩渦。

伊利亞斯由最開始的生活坦蕩到突遇轉變以及最後的平淡迴歸,使讀者見證了一個草原少年的成長。在文章的最後,伊利亞斯又一次回到車場,發現一切都變了,車場的領導變作他人,江泰離去,而拖車、出走等事件也逐漸從人們心中淡去,早已經不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伊利亞斯淡然的接受了車場的工作,仍然往返於天山之間,彷彿一切回到了原點。但是發生的真的能抹去嗎?固然不會。伊利亞斯只不過是成長了,源於自卑的“自信”早已經變成了真正強大的內心。因爲只有強大的內心才能平淡的將一切歸於年少的莽撞,將視線望向前方。

以伊利亞斯之前的衝動性格,在於阿謝麗重逢之後的激動表現毋庸置疑。可是當他們真的重逢,伊利亞斯看到自己的兒子叫巴伊米切爾爸爸,看到阿謝麗對自己置之不理,竟然可以冷靜地對待眼前的一切,甚至平靜的接受,甘願默默地守在兒子薩瑪特身邊,做一個帶他坐車的叔叔。由此看來,伊利亞斯經過生活的歷練,已經認識到自己以前的莽撞與衝動,對自己所做的錯事更是平靜對待,認真悔過。正是因爲這樣纔在讀者心中留下了更久的悲傷。伊利亞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認真悔過,努力彌補,可是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不能回到最初的樣子,那個快樂的青年,他的美滿家庭,令他滿意的工作都沒有了,留下的只是悔不當初卻無力改變的伊利亞斯。他的淡定,平靜給讀者更得不忍和哀傷。就像小說最後寫的:

     “您不要以爲我是一個不可救藥的人。總有一個時候,我會結婚,我將有房子、家和孩子——總之,我會有人們所有的一切。我也會找到朋友和同志。只有一個東西我不會再有,那就是我永遠失去的,一去不復返的過去……到我生命的最後一刻,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將永遠記着阿謝麗,記着我們之間的一切買好的東西”。

三、結語

這部小說看似一部悽美的愛情故事,卻從頭至尾充滿伊利亞斯成長的淡淡哀傷。他本身擁有着矛盾的性格,本質上勇敢,自信,但卻由於外部的環境和自身的內心衝突演變成衝動和自卑。當伊利亞斯由一個激怒的“刺蝟”迴歸到本質的純潔青年,讀者心中也不由得產生憐憫之情。小說也同樣告誡讀者,在人的本能慾望和社會道德之間的遊走要把握應有的尺度,做事三思而後行,不要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