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1-2022學年度上學期高三年級第二次周調研考試歷史試題

2021-2022學年度上學期高三年級第二次周調研考試歷史試題

2021-2022學年度上學期高三年級第二次周調研考試歷史試題

考試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3分,共75分。)

1.沒有考古資料表明遼河上游的紅山文化與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之間存在直接交流,但兩者之間卻有很多相似之處,如相似的玉器製作工藝、捲曲的玉龍形象以及相同的石制生產工具、發達的人工農業系統等等。這反映出

A.不同文化互動頻繁 B.南北文化互相借鑑

C.中華文化多元一體 D.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詩經•大雅》祭祀樂歌有謂:“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詩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風格, 下列項中,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①神權與王權結合②“傳賢”演化爲“傳子”

③以舊邦維護政治聯繫 ④按血緣宗族關係分配政治權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 ②③④

3.從東漢中期開始,西南地區漢墓中表現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農耕俑開始大量涌現,包括持鍤俑、持钁俑、持棒俑、持鐮俑等等。不同的農業勞作俑適應於不同的農業生產環節,是研究當時農業發展的珍貴實物資料。東漢農耕俑的出現說明

A.精耕細作生產模式開始形成 B.經濟重心正向南方地區轉移

C.西南地區農業生產分工明確 D.西南地區農業生產技術先進

4.唐朝前期,科舉中的制舉開科頻繁,應試者和科目衆多,錄取的標準主要看文采,較少涉及時政要務;唐朝中後期制舉科目以政事科爲主,其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博通文典達於教化、君謀宏遠堪任將帥、詳明政術可以理人四科的開科頻率最高,逐漸成爲“定科”。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舉考試程序逐漸完備 B.國家政治局勢的變動

C.保證人才選拔的公正性 D.經世致用思潮的影響

5.據《通典·賦稅下》記載,朝廷的財政收入從唐代宗時代的每年1200萬貫,增長到唐德宗時代(公元780年以後)的3000餘萬貫。這主要是因爲當時

A.廢除了九品中正制B.實施了賦稅制度改革

C.全面推行租庸調製D.迅速平定了安史之亂

6.宋元豐年間,政府頒發了我國第一部外貿法規《市舶法》,它規定:外船入港後市舶官員登舶驗貨,按比例抽取實物,以“貢品”交政府;“禁榷”物資由市舶司統購包銷;“博易”物資由中外商人市價買賣,運銷內地。這反映出當時

A.中外朝貢貿易體制B.海上絲綢之路繁榮

C.經濟重心南移完成D.確立工商皆本思想

7.正朔(曆法中一年的第一天)的發佈與接受是關係到王朝治權能否實現的問題,自古就爲王朝統治者所重視。宋初,高麗一直奉中原正朔;遼聖宗時打敗高麗,高麗被迫奉遼的正朔;後來高麗打敗遼國,請求復奉宋朝正朔;宋真宗天禧年間,遼再次征服高麗,以後百餘年高麗都奉遼的正朔。高麗不斷改奉正朔的歷史反映了

A.高麗對華夏文明的認同 B.高麗自身無力制定曆法

C.高麗政權動盪更迭頻繁 D.遼宋爭奪曆法的主導權

8.有學者認爲,在中國古代社會,官府對縣以下的鄉村管轄,基本上限於徵徭課稅和維護治安,對鄉村的其他事務並不過多幹涉,鄉村基本實行自治,這種自治社會也是一種自律社會。可以作爲這一觀點依據的是

A.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認同B.國家政權的長期穩定

C.鄉村社會脫離政府的管控D.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備

9.下表是明朝人口地區分佈情況,從表中能得到的歷史信息是


洪武十四年

(1381)

洪武二十六年

(1391)

弘治四年

(1491)

萬曆六年

(1573)

浙江

10550238

8661640

5305843

5153005

江西

8982481

8105610

6549800

5859026

福建

3840250

3293444

2106060

1738793

山東

5195715

5672543

6759675

5664099

山西

4030454

4413437

2360476

5319359

河南

1891097

2106991

2614398

5196302

①南方經濟呈現衰退趨勢 ②北方農業生產逐漸恢復

③經濟重心逐漸向北轉移 ④南北人口差異逐漸縮小

A.①② B. ②③C. ③④D.②④

10.18世紀困擾清政府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是“銀賤錢貴”。爲此,京城兩鑄造局從18世紀中葉起,每年鑄錢14億文,較之17世紀末,增加了3倍,京師之外各省局增長更快。從18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間,每年鑄錢保持在30億文以上。這種現象出現主要是由於

A.賦役徵銀對白銀的需求增加B.鴉片傾銷導致白銀大量外流

C.白銀大量流入造成銀錢失衡D.百姓生活困苦賦役負擔沉重

11.下圖是李侃主編的《中國近代史》的部分目錄。其中,空白處的標題應是

A.慈禧皇太后與光緒皇帝的暫時支持B.統治集團內部對舉辦洋務的不同態度

C.維新派與頑固派對西學的不同態度D.辛酉政變與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紛爭

12.國會政治是民國初年中國人將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用於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實踐。在持續了2000多年的君主制度被顛覆之初,國人普遍接受了“民國”應當“主權在民”的近代政治理念。但國會政治在民國初期僅僅實施了13年,就在近乎舉國一致的聲討聲中壽終正寢。這反映了

A.北洋軍閥否定“主權在民”理念 B.共和制度不適應中國的國情

C.國人缺乏現代民主政治的意識 D.近代中國社會政治轉型艱難

13.美國記者曾生動地記述抗日根據地:“如果你遇見這樣的農民——他的整個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罵……你真正把他作爲一個人來對待,徵求他的意見,讓他投票選舉地方政府……讓他自己決定是否減租減息。如果你做到了這一切,那麼,這個農民就會變成一個具有奮鬥目標的人。”這一記述表明,抗日根據地

A.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農民的抗日熱情得到激發

C.排除了國民黨的影響 D.國民革命的任務得以實現

14.1937年8月中國共產黨洛川會議正式將“減租減息”作爲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1938年3月國民黨通過《戰時土地政策案》,提出地租額不得超過地價百分之七的戰時土地政策大綱。這些做法

A.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滿足了農民的迫切要求

C.推動了國共的二次合作D.順應了社會矛盾的變化

15.觀察右圖,中國與“甲”國的交往中

A.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促成了印度支那問題解決

C.放棄了“一邊倒”的方針

D.推動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16.1963年9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我看中間地帶有兩個,一個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廣大經濟落後的國家,一部分是以歐洲爲代表的帝國主義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我們的戰略是依靠第一中間地帶,爭取第二中間地帶。這一觀點的提出

A.標誌着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破產 B.惡化了中蘇的友好關係

C.反映了社會主義國家間關係變化 D.踐行了一邊倒外交方針

17.下表爲建國以來我國在不同階段實行的價格機制。該表反映出

階段

價格機制

1949-1978

實行計劃價格

1979-1984

以調爲主,完善計劃價格機制

1985-1991

以放爲主,實行混合價格機制

A.經濟體制改革的漸進性 B.計劃經濟體制遭到摒棄

C.市場經濟體制逐漸確立 D.經濟體制改革初見成效

18.雅典政治家德摩斯梯尼曾說:“每個將軍一生都會遭遇兩三次控告,而他們都曾在戰場上與敵人拼死作戰”。提洛同盟早期的英雄西蒙因親斯巴達政策失敗而被雅典人放逐;阿吉紐西戰役後,因救援水手不力,八名將軍被羣衆集體判處死刑,六名回到雅典者被處決。這反映雅典

A.集體決策有效維護了民主B.民主程序存在重大缺陷

C.民主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D.居民政治生活的非理性

19.文藝復興時期,與基督教神學的靈肉分離和禁慾主義不同,一些學者提出了靈肉一致說。認爲身體狀況的好壞決定了靈魂的品質,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應該通過身體鍛鍊來塑造人的品質,因此在學校中應通過通才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發展學生的理性。這種認知

A.使教育擺脫了宗教的束縛B.彰顯了人文主義教育觀

C.開啓了西方全面教育先河D.受到了理性主義的影響

20.圖 6 可以用來說明,奴隸貿易

A.是早期資本主義擴張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確立

C.導致“日不落帝國”的產生D.因白銀開採的需要達到極盛

21.來自異域的糖、咖啡、茶和巧克力,不僅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習慣,而且讓糖從貴族生活的象徵逐漸變爲城市勞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亞洲的甘蔗種植與蔗糖製造技術被歐洲殖民者傳播到美洲,引發了“蔗糖革命”與“人口大遷移”,催生種植園經濟和殖民地奴隸制度。這表明糖

A.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習慣B.推動了奴隸貿易的開展

C.推動世界歷史進程的發展D.促進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22.法國史學家索布爾認爲,從某種角度而言,法國大革命大大超過了以往的歷次革命,包括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可以用來說明這一觀點的是,在啓蒙思想的指導下,法國大革命

A.創建了民主共和政體 B.以暴力爲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專制復辟危險 D.以社會平等爲首要目標

23.19世紀下半葉,德國高等教育系統發生了巨大變化,出現了衆多高等技術學校。這類學校的科學研究通常與企業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幫助企業解決技術升級問題,推動了“德國奇蹟”的出現。這種變化

A.縮短了科研成果的轉化週期B.預示着工業化時代的到來

C.推動了德國經濟的持續繁榮D.密切了教學與科研的關係

24.恩格斯這樣評價馬克思的《資本論》:“任何一個熟悉工人運動的人都不會否認:本書所做的結論日益成爲偉大的工人階級運動的基本原則……各地的工人階級都越來越把這些結論堪稱是對自己的狀況和自己的期望所做的最真切的表述。”這是因爲《資本論》

A.宣告了馬克思主義正式誕生B.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祕密

C.闡明瞭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D.肯定了階級鬥爭的重要作用

25.馬克思說:“資產階級的統治不僅使無產階級在反對資產階級本身的鬥爭中得到嶄新的武器,而且還給他們創造了一種和過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們已成爲一種公認的力量。”在馬克思看來

A.資產階級統治具有其合法性 B.無產階級鬥爭缺乏科學理論指導

C.無產階級革命必然取得勝利 D.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已成熟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25分。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20世紀部分中外歷史事件簡表

時間

事件

時間

事件

1765年

珍妮紡紗機問世

1895年

芝加哥摩天大樓瑞萊斯大廈竣工

1841年

三元里人民抗英

1904年

日俄戰爭爆發

1853年

佩裏艦隊駛入日本江戶灣

1906年

愛因斯坦提出質能公式

1861年

俄國沙皇簽署“二一九法令”

1914年

奧匈帝國皇儲遇刺身亡

1873年

俄國畫家列賓完成《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20世紀20年代

紐約哈萊姆區成爲有名的貧民窟

1876年

上海機器織布局創辦

1945年

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

從上表中提取三條相互關聯的信息,確定主題,並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自擬標題,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1950 年, 政務院確立改造海關的基本方針, 海關稅則“必需保護國家生產, 必需保護國內生產品與外 國商品競爭”。在海關稅率方面, 根據國家經濟情況和國內需要予以調整,“使其較能適合於發展國內生產保護國 內工業的要求”。同年, 中國對外貿易出現了 70 餘年來未有的出超。

——摘編自武力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等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簡析 1950 年中國海關稅率調整的特徵和意義。(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