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草船借箭》精讀引領課

精讀引領課《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精讀引領課

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引出人物

1.上節課,我們理出來了故事的情節,說一說那個環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預設:借箭的過程

師總結:借箭的過程可謂是讀着讓人驚心動魄,我這節課就走進這個驚心動魄的環節,去感受人物的形象。

3.課文的結尾說“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大吃一驚,長嘆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這段話中的“神機妙算”是什麼意思?(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4.提出問題:課文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二、讀語言,初識人物

1.邊讀邊畫出諸葛亮的語言,你發現了什麼?

諸葛亮很會說話,反應快,很胸有成竹,很自信,有謀略……

2.故事中諸葛亮有驚人的謀略能力。他究竟“算”了什麼?可以選擇相關的語句做批註。

三、讀情節,細品謀略(下面三個板塊可以變換前後順序)

1.知天文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1)“大霧漫天”是什麼意思?(到處都是大霧。)

(2)“大霧漫天”與“借箭”有聯繫嗎?(有,這是借箭成功的外部條件。)從哪裏能夠看出來?(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3)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暗自高興,因爲這場大霧是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4)你從哪裏看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

(5)小結: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了什麼?(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

2.懂地理

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1)諸葛亮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A.把船隻“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擺開”,既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當,使受箭面積增大。

B.軍士“擂鼓吶喊”,既是爲了虛張聲勢,製造進攻的假象,吸引曹操軍隊的注意力,引曹軍出來射箭,又是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方向。

(2)從這樣的安排中你瞭解到什麼?(諸葛亮考慮周全,安排巧妙。)

3.識人心

(1)識周瑜

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A三天造十萬支箭這麼難,諸葛亮爲什麼主動立下軍令狀?

(一方面諸葛亮識破了周瑜的詭計,知道周瑜要陷害他。另一方面早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個草船借箭的計劃。)

B.你從哪裏能夠看出諸葛亮早就知道周瑜的險惡用心?

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多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2)識魯肅

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多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A.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殺機,魯肅又是周瑜的心腹,爲何還要請魯肅幫忙?他不怕魯肅向周瑜告密嗎?(他知道魯肅忠厚守信,又顧全大局,可以信賴,特向他借船,做好了借箭的準備。)

B.從諸葛亮這一大膽的行爲中你感受到什麼?(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有計謀、有膽略,知人善用。)

(3)識曹操

諸葛亮笑着說:“霧這麼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霧散了就回去。”

……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靠近。”

讀一讀,說說自己從中感受到什麼?(諸葛亮抓住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利用大霧的天氣,前去“借箭”。)

2. 師總結:

三、拓展閱讀豐富人物

1.默讀《》,你對人物有什麼新的認識?

2. 師總結:我們在學習人物形象的時候,可以先關注人物的語言,關注故事情節的巧妙安排,並是當地進行拓展閱讀,使我們對人物的認識一步一步漸漸豐富與深刻。諸葛亮,他神機妙算,顧全大局。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陰險狡詐。文中還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魯肅、多疑謹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鮮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這是經典作品的藝術魅力。

標籤:精讀 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