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觀潮教學設計

1.認識本課“鹽、屹、昂”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薄”,會寫“潮、據、堤”等15個生字。

觀潮教學設計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層次。背誦第3~4自然段。

3.聯繫上下文體會重點詞語的含義,並學會運用詞語描繪畫面。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錢塘江大潮的視頻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導語:同學們,你們知道潮汐這種現象嗎?由於月球和太陽的引力作用,水面會發生定時漲落的現象,這就是潮汐。從發生的時間上區分,人們又將早潮叫“潮”,晚潮叫“汐”。(板書“潮”“汐”)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曾經這樣描述過它:“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誰能告訴老師,詩人描繪的是哪裏的潮水?(學生說出答案)是的,這首詩描繪的就是發生在浙江省錢塘江流域上的潮水漲落現象。錢塘江漲潮時,氣勢雄偉,畫面多變,可謂“壯觀天下無”,吸引了千千萬萬的觀賞者。現在,就讓我們翻開課本,隨作者一起去觀賞錢塘江大潮震天撼地的景象吧!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過渡:題目中出現了一個“觀”字,(板書“觀潮”)課文中也出現了一個“觀”字,你們能找出來嗎?(板書“天下奇觀”)這兩個“觀”字的意思一樣嗎?

明確:兩個“觀”字的意思是不一樣的。“觀潮”中的“觀”是動詞,意思是“看”;“天下奇觀”中的“觀”是名詞,意思是“景象”。“觀”還是一個多音字,在“觀潮”“奇觀”中讀ɡuān,還有一個音ɡuàn,指道教的廟宇。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錢塘江大潮成因的相關知識。

提示:結合課後“資料袋”中的內容進行講述。

2.學生自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

3.教師檢查預習情況,指導分段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教師檢測字詞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詞課件,指名學生認讀,注意變色的字。教師糾正字音,引導學生識記生字和詞語,可適當進行組詞造句訓練。


識字方法:“潮”“逐”“震”是翹舌音,“盼”是前鼻音,“崩”是後鼻音,要讀準。“據”“漸”是多音字,可通過查字典辨別字音。“堤”“闊”“滾”可結合圖片、動畫來理解。

(2)指導學生歸類識字,如部首歸類、量詞歸類、近反義詞歸類等。

(3)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把握字的筆畫、筆順、書寫規則,示範書寫重點字,指導學生寫字。

(4)學生進行書寫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的書寫錯誤。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指導學生分自然段朗讀,出示課文重點詞語,學生圈畫出這些詞語和相關的句子。

2.學生交流圈畫內容,教師隨機點撥重點詞語。

重點詞語提示:籠罩、人山人海、橫貫、山崩地裂等。

3.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進行總結,從總體上歸納理解詞義的方法。

提示:(1)聯繫上下文;(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3)用找近義詞、說反義詞、換詞語等方法理解詞語;(4)拆分法。

4.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課文內容。

A.全文是圍繞哪個詞來寫的?(奇觀。)

B.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

C.觀潮的人們的情緒有怎樣的變化?(潮來前,熱切盼望→潮來時,熱情高漲。)

D.出示課件,填空並齊讀。

(2)引導學生標出各自然段的序號,給課文劃分層次。

提示:採用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文章劃分爲不同的層次。只要有理有據,教師均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寫錢塘江大潮的特點和地位。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潮來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見。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寫潮來時由遠而近的變化過程。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寫潮頭奔騰西去後的景象。

◆要素分析:

A.八月十八——最佳的觀潮日

B.鹽官鎮——最好的地方

C.觀潮人——最多

D.響聲——最大

E.浪潮——最壯觀

F.人的情緒——最高漲

(3)邊讀邊想象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在腦海中形成畫面。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同學們,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是否令你震撼?即便我們沒有親臨現場,但透過作者的文字,我們已然聽到了潮涌撞擊岩石的聲音,感受到了波濤那如千萬匹戰馬奔騰的浩大氣勢。錢塘江大潮真當得起“天下奇觀”的名號。下節課上讓我們再深入課文中繼續探究。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將學生分爲若干組,自由交流學習心得。

(2)引導學生摘抄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豐富知識儲備。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1.把握課文的描寫順序,能大致說出每一層次的主要內容。

2.抓住重點詞句,感受畫面,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教師隨機抽查,並小結指導。

2.指名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提示:本文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農曆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的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3.教師過渡,導入新課。

過渡:上節課中,我們通過分析,已經獲得了對錢塘江大潮的初步印象。你們想不想進一步瞭解它,更深入地感受它的壯觀呢?現在,就讓我們追隨作者的描繪,一同來到海寧市的鹽官鎮,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奇景。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默讀課文,自主交流。

(1)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並圈畫出自己喜歡的景象。

(2)學生兩人一組,探究默讀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巡視指導,瞭解學生們對課文的把握情況。

2.彙報展示,品析美文。

(1)學生彙報默讀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按照課文寫作順序進行點撥。

·抓文眼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如何理解“奇觀”二字?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潮來前


A.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着一層濛濛的薄霧。(這兩句話描繪出錢塘江怎樣的畫面美?展現出怎樣的意境?)

B.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着,盼着。(這兩句話寫出了觀潮人怎樣的心情?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你有過急切等待的經歷嗎?和大家說說吧!)

·潮來時


A.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潮來時的壯觀景象的?具體是如何描寫的?

明確: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細心觀察,有聲有色地描寫了潮來時聲音和景象的變化。

B.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讀這句話時,你們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想一想,作者是通過怎樣的修辭手法再現這些畫面的?)

·潮去後


作者抓住什麼來描寫潮頭過後的場面?你體會到了什麼?

明確:作者抓住餘波、風和江水的漲幅來刻畫。潮頭雖去,餘波猶在,讓人進一步體會潮來時的壯觀。

(2)引導學生探究課文中的其他知識要點和難點。


A.錢塘江大潮被稱爲“天下奇觀”,這裏的“奇”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明確:①“奇”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錢塘江大潮在農曆八月十八這天潮來時聲巨大、浪罕見、水位高。②“奇”在潮來時雷霆萬鈞的聲威和驚心動魄的氣勢。③“奇”在潮去後漫天的餘波、怒吼的風浪、暴漲的江水。餘波尚且如此,浪潮之大可想而知。

B.既然是寫觀潮,爲什麼不集中筆墨寫潮來時的種種震撼人心的場景,卻分出相當一部分文字去寫觀潮前的江面、周圍的環境以及人們的表現?

明確:這實際上是一種側面烘托的手法。文章雖是描寫錢塘江大潮的,但潮來前的江面、周圍的環境爲其蓄勢,人們對潮的期待從側面突出潮之壯觀,否則人們也不可能一大早就登上大堤,眼巴巴地盼望。

C.同學們,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對錢塘江大潮都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放學回家後,請你們把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講給家長聽。

明確:本題旨在鍛鍊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應該引導同學們將課堂所學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並能有自己的真切感受。

(3)回味品讀課文,加深感受。

小結:錢塘江大潮洶涌澎湃,雷霆萬鈞,令人讚歎。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我們的祖國綿延遼闊,在富饒的土地上,其實還有很多奇異的景觀,它們或挺秀綺麗,或壯觀雄渾,你們發現了嗎?感受到了嗎?讀一讀課文中自己喜歡的片段,或者通過網絡搜索表現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再次感受自然的無私與廣博。

三、讀寫結合,學有所獲

1.出示“小練筆”,教師點撥寫法,學生練習寫話。

小練筆:壯觀的錢塘潮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爭相一睹它的風采。你們還知道哪些自然奇觀?那裏有怎樣的風景?用一段話描述下來吧!

提示:這是怎樣的奇景?它有着怎樣的特點?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2.指名學生朗讀所寫片段,集體評改。

評改要點:(1)語句是否流暢;(2)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點;(3)寫作是否有序,條理是否清晰;(4)描寫是否生動。

四、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背誦第3~4自然段,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豐富積累。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觀潮》是一篇描寫自然奇觀的美文,學習本文,意在使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作者的筆下,錢塘江大潮氣勢宏大、驚心動魄。由於很多學生沒有對大潮景觀的感性認識,對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等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學時,宜採用直觀教學法、感悟發現法和引導發現法來使學生由詞達意、由意成境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觀。在這兩節課中,我充分利用了音頻、視頻資料,第一次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二次讓學生邊看視頻邊背誦,一邊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一邊促進他們對課文的記憶。

朗讀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以讀爲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教師應抓住機會,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我在教學本課時,就十分注重多種形式的讀的應用:範讀、自由讀、小組讀、賽讀、視頻配音讀等,在讀中提高語感和審美能力,在讀中對文本展開聯想和想象,再現生動畫面,體會錢塘江大潮雄渾的氣勢,感受文本語言的魅力。

教學課文,教師起到的是引導作用,重要的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展他們的多種能力。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是通過實踐活動“習得”的,不是老師教會的。因此在這次的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方法讓學生充分想象觀潮的盛況,設想自己與作者一起去錢塘江大堤上觀潮,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興趣,然後圖文並茂,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這樣學生很快就能抓住文中的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領悟課文美的意蘊,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但是本次教學活動也有一些不足。首先就是學生對字詞的學習、理解過於粗略。由於是新學期的第一課,學生還沒有完全融入課堂學習中,預習得不夠充分,對於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懶得查閱工具書進行理解,對個別詞的意思理解、運用不到位,阻礙了對文本的理解。其次,學生的朗讀能力也有待提高。有些學生讀書不積極,不能正確把握朗讀節奏,拖長音,不整齊。雖然通過指導有所改善,但是以後還要多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對字詞的學習和文本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基本能力,要在低年級把這兩個方面培養好,才能爲高年級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標籤:觀潮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