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目錄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課件全冊回顧拓展四第二篇:人教版國小五年級語文下冊課件及教案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案第四篇: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草原》教案第五篇: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草原》教案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課件全冊回顧拓展四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課件全冊回顧拓展四

學習目標:

1、鞏固本組學習本組課文的所得,明白寫文章要有真情實感才能感動比如,讀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夠被感動。

2、積累20個成語。

3、懂得“程門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激發學生尊敬教師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朗讀對話,暢談發現:

1、(教師出示交流平臺小林和小東的對話)

師:請學生們自由大聲的讀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想想你從他們的對話中發現了什麼?

2、學生自由讀對話。

師:誰願意說說自己的發現嗎?

3、學生暢談自己的發現。

教師將學生髮言歸納爲:

(1)要讓文章感動自己必須設身處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讀。

(2)要讓文章感動自己必須要寫真人真事,表達真情實感。

(3)要注意表達的方式。

選擇典型的句段,朗讀體會表達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1)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我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

一起。(《再見了,親人》)

——直接抒發感情。

(2)五天以後,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兒子。(《橋》) ——在故事的敘述中表達感情。

4、回憶學過的課文中還有哪些課文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感情的?

5、還有哪些其他的表達感情的方式?

給出實例體會,比如借景抒情,詠物抒情……

二、總結學法,課外拓展:

1、師:看來同學們的收穫可真不少,聽說大家在課外也收集了一些感人的文章,請在小組中交流交流(學生出示自己平時閱讀是比較喜歡的文章)。

老師提兩點建議:

(1)朗讀文章時,要入情入境地讀,用自己的朗讀打動聽者。

(2)聽的同學要邊聽邊思考,這篇文章什麼地方令你感動? 作者又是通過什麼方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2、學生小組交流。

小組派代表在班上朗讀文章,學生交流聽後感受與體會。

第二課時

一、教學“日積月累”:

1、自由讀“日積月累”詞語。

2、小組中交流哪些詞語自己會認識,讓學生較快地從熟悉的成語中產生親近感。

3、再讀課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詞語進行歸類。

(1)比較適用於形容和平時代的精神。

(2)比較適用於形容戰爭時代得精神。

(3)比較適用於形容堅強意志的成語。

(4)比較適用於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語。

4、再次誦讀。

5、開展“小組故事會”活動。

(1)自由選擇文中的三個成語,講述自己熟悉的歷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勞動者的故事。

(2)小組要評出“故事大王”。

(3)參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賽。

二、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來玩個成語接龍遊戲好嗎?

2、看來同學們積累的成語還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語,都來源於生動的歷史故事。

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板書課題)程門立雪。

3、齊讀課題。

注意“程”是後鼻音,“門”是前鼻音。

三、初讀故事,概括:

1、自由讀。

思考:文章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用一兩句話把“程門立雪”的故事說明白。

提示:用上“誰和誰”、“爲了……”、“結果”、“後來,楊時成爲……” 同桌互說,全班交流。

(楊時和遊酢爲了解決疑難問題,冒着大雪趕到程頤門前,當時老師正在午睡便站在門外等候,等老師醒來,他倆已成了雪人,後來,楊時成爲一個著名的理學家。)

3、想象程頤醒來後看見門外的兩位“雪人”會說什麼?

四、總結廷伸,課外拓展:

1、齊讀第二段。

2、“程門立雪”現在多用來稱讚什麼精神?

3、速讀全文,找出從哪些地方看出楊時尊敬老師?

4、全班暢談班級中尊敬老師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1、將“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講給父母或好朋友聽。

2、繼續收集成語故事,與同學互相交流。

第二篇:人教版國小五年級語文下冊課件及教案

蒼山縣啓蒙國小語文講讀課教、學案

年級 學科 主備人課題:《竊讀記》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正確讀寫本課的詞語。有感

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

寫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

動。

3.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

者對書籍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重點難點:1.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書籍的熱愛、對

知識的渴望。

2.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生動。

教前準備及教法設計:本課的朗讀課件及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定向:看到課文題目中的“竊”字,同學們會想到什麼呢?那麼課文究竟寫了一件什麼事情呢?讓我們來一起

學習課文。

二、展示交流:1.自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 會讀寫以下字詞:

竊讀炒菜鍋勺踮起喲飢餓懼怕

充足屋檐皺起眉頭飢腸轆轆一碗真酸

支撐書櫃

三、品讀體驗 :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說一說作者是在什麼地方讀書,在那裏

讀書有是什麼不便之處。(偷偷地在書店讀書,害怕被老闆發現。)

2.課文中有很多地方寫了“我”如飢似渴地讀書,找出句子,並談談自

己的體會。

(1)放學後急匆匆地從學校趕到這裏,目的地可不是飯店,而是緊鄰

它的一家書店。(“急匆匆”寫出了”我的急切心情。)

(2)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擠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來了。(“跨、踮、擠”這幾個動詞寫出了“我”竊讀的急切心情。)

(3)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這一句話以極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滿懷讀書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飢餓的狼,一頁頁貪婪地閱讀猶如餓狼進食。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慾,對讀書的渴望。)

(4)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寫出了“我”竊讀時的感受。我在閱讀中感受着書籍所帶來的智慧和快樂,卻時刻害怕被店員或老闆發現而受到訓斥和驅趕,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複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

(5)我害怕被書店老闆發現,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理解“知趣”的意思,這句話寫出了“我”爲了看完一本書,會想盡各種辦法,也寫出了“我”對讀書的熱愛。)

(6)當書店的日光燈忽地亮了起來,我才發覺已經站在這裏讀了兩個多鐘頭了。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作者用了“嚥了一口唾沫”這樣一個動作,寫出了此時的“我”儘管是腿痠腳麻,飢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鐘頭的飽讀之後有一種滿足感,充實感。這種竊讀猶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穫了知識與智慧。)

3.課文中有一些語句描寫了“我”的心理活動,找出來多讀幾遍,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聯繫課文和生活實際,說說對“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理解。(“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只有知識與智慧都不斷增長起來的人,纔是一個真正健康成長起來的人。)

5.總結:課文以“竊讀”爲線索,以放學後“我”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衆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四、拓展延伸:

關於讀書的名言:1、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歌德

2、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托爾斯泰

3、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雨果

4、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

5、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董其昌

五、達標測試:

1、讀拼音,寫漢字。

2、抄寫描寫“我”動作和心理的句子。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板書設計:找書竊讀

擔憂懼怕--快樂

急切飢餓--飽讀讀書之樂

麻木--輕鬆

讀書之苦:心理描寫、動作描寫

教學反思:“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好好體會,還有作者的動作和心理描寫也要細細品味。“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仔細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並受到啓發,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案

1.草原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蒙漢的民族情深。

3、感受語言特點,體會作者表達方法,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4、背誦1、 2 自然段。

教學重點:感受蒙古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課前要求同學們收集的有關草原的資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關情況。

2、有關美麗的草原的風光片和能抒發美麗遼闊草原歌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見過草原嗎?誰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自由談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遼闊無際、一碧千里、牛羊肥壯、野花遍地,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圖或放映草原的錄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們有什麼感受呢?

4.是的,我國現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帶着這種感覺寫下了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第十七課《草原》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要注意讀書姿勢要正確。

3.指生讀生字、生詞,教師及時正音。(可採用指名讀、輪讀、齊讀等方式)

4.你覺得哪個生詞的意思比較難理解,而你已經理解了,介紹給大家。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個別生詞意思:翠色慾流、一碧千里、墨線勾勒等。

5.你覺得哪個生字容易寫錯,請提醒大家。

6.指生逐段朗讀課文,及時糾正讀錯的字詞。

7.默讀思考:課文的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麼內容?一會兒把你讀懂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8.學生讀書思考後回答問題,教師及時板書: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寫景)。

第2—5自然段分別寫:遠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聯歡話別(這部分敘事)。

三、精讀課文,理解和體會草原美景。

1.初讀課文後,草原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圍繞草原“景色美”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你從哪些字詞、句子和段落感受到草原的美麗景色。

3.引導學生從作者對草原景色的描寫和自己的感受兩個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寫:天空、空氣、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小丘線條柔美,羊羣,等;感受: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駿馬和大牛靜立不動,好像??

4,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的同時,進行朗讀和背誦指導

5.指導學生課上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師生回憶:課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指一生背誦課文,全班背誦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體會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1.指生朗讀課文。

2.默讀思考、標劃:你從哪裏體會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3.學生彙報,教師及時引導、歸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體會:

(1)遠道迎客——一羣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幾十裏外歡迎遠客,等。

(2)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也不知道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內——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幹部、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再舉杯,再回敬,鄂溫克姑娘既大方,又有點羞澀,等。

(4)聯歡話別——飯後,小夥子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等。

4.面對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我們”有哪些表現呢?(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描寫中,體會客人們的表現——有禮貌,親熱,一點兒也不拘束,依依惜別)。

5.指導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延伸拓展。

1.引導學生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2.在話別的時候,主人會對客人說些什麼?客人又會對主人說些什麼?如果客人中有北京人,有新疆人,等等,他們會對主人說些什麼呢?

3.本文只是表達蒙古族和漢族人民的團結互助嗎?如果不完全是,那麼,老舍先生還想表達些什麼?(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要表達的各民族團結互助,情誼深厚的主題)

四、總結全文。

五、作業

1.書寫字詞。

2.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蒐集表現各民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故事。

板書設計:

1、草原

景色美——風景如畫

草原民族團結互助

人更美——熱情好客

課後反思:

2.絲綢之路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守侯、鴕鳥、匕首、貿易、芝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西部的燦爛歷史。

3、激發學生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體會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1、學習過渡段以及文章前後呼應的寫作手法。2、激發學生熱愛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2、學生蒐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 教學時數1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 讀後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麼?(作者先描寫了陝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後闡明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最後遐想不同兩國互贈禮品的友好場面)。

三、感悟課文,積累語言。

學習第1、2自然段:

1、 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麼?體會到什麼?

2、 全班交流

學習3―7自然段:

1、默讀課文3―7自然段並思考以下問題:張騫在開闢絲綢之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從哪兒能體會到?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並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4、指導學生認識過渡段並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8自然段:

1、默讀第八自然段並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麼?請用――畫下來。

2、全班交流:絲綢之路的作用――成爲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發展的紐帶。

3、齊讀這一自然段,再次明確絲綢之路的作用。

四師生總結 ,明確文章主旨

五品讀文章,留作業,激起熱愛西部之情。

絲綢之路給我國的經濟帶來許多好處,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對絲綢之路瞭解多少,把他們不知道的講一講,他們會誇獎你的。

板書設計:

課後反思

3.白楊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1體會文章的寫法,感悟白楊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2體會父親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

教學準備:

1課前要求同學們蒐集有關邊疆建設者的資料:如屯墾 戍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戰士、支邊人員以及參加新疆建設的其他人員等等。2 教師爲同學們準備一些相關的影視資料、圖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引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自學生字生詞。

1此時你一定在想,荒涼的戈壁究竟是什麼樣的?白楊爲什麼會在那裏生長呢?在這裏生長的白楊樹會有有什麼特點呢?現在,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並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生字新詞,然後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2教師檢查學生自學結果:

3 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4 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在西行的列車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見窗外的白楊討論白楊的特點,爸爸表明心跡。

三細讀品味 瞭解白楊的生活環境

學習課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白楊樹的生長環境。

(1)白楊樹生長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裏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幾乎沒有生命的存在。(明確白楊的生命力極強)

(2)那裏的天地是渾黃的,經常飛沙走石,狂風四起。( 明確白楊樹的生活環境及其惡劣。)(3)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4)教師出示相關的課件或圖片,學生以圖片爲栽體,進一步感受白楊樹的堅強。

(5)品讀爸爸的話。讀出對白楊的讚歎之情。

(6)把爸爸的話背誦下來。

2此時的你最想對白楊樹說點什麼?

四 提出疑問 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直奔情境

二 剖析實質 表達心聲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麼他要表達怎樣的心呢? 學習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聲。

1 指名讀讀這一自然段。

生思考:爲什麼說爸爸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心呢?你是怎麼理解的?和同學們討論一下。 2 白楊樹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綠色戰士,那麼,爸爸的生活環境又會怎樣呢?3 西部需要開發,祖國需要建設,那麼需要的就是向爸爸這樣的邊疆的建設者,正是他們才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時的你,面對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說說些什麼呢?把你的心理話說給你的同學聽好嗎?

三再現希望體會寫法

1 學習本文的最後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爲他看見火車前進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的身邊,幾棵小樹正在迎風成長起來”這句話的含義嗎?

2帶着對父親的敬意讀一讀這段話好嗎?

3體會寫法

白楊樹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質特點,他們不怕環境的惡劣,默默的爲大地和人類奉獻着自己的一切,作者藉助白楊的這個特點,明寫白楊,暗寫自己和與自己一樣的邊疆戍衛者。這種寫作手法就是託物言志,借物喻人。(明確什麼是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現手法)

四感情朗讀結束全文

帶着對白楊樹的讚歎,對邊疆戍衛者的敬意,對西部未來的憧憬,讓我們再一次回到課文之中,去感受這種真真切切的奉獻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讀課文。邊讀邊再一次感受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好嗎?

板書設計:

4.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教學目標:

1.認識“妖嬈”等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條理清晰的表達特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感受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4繼續增加對西部開發的瞭解。

教學重點

1、瞭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所遇的困難,感受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

2、學習本課條理清晰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增進對西部的進一步瞭解,培養對西部的感情。

教學準備:1 佈置學生查找有關青藏高原、青藏鐵路及拉薩等方面的資料。

2 教師收集有關圖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觀賞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遊覽了神祕的絲綢之路,祖國的西部真是景色奇麗,蔚爲奇觀。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欣賞西部的雪域聖城──美麗的拉薩。

二、結合閱讀提示,明確學習目的

2.師生交流,明確學習內容。

(1)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什麼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將收集到的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講給同學聽。

三、初讀課文,理清作者寫作脈絡

1.學生自學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作以批註。

2.檢查學生自學生字,生詞的情況。

3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成爲文章的主線,文章中四次出現。

四、再讀課文,畫出含義深刻句子

師:要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麼,在修建過程中,建設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生自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並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 體會修築困難

出示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1“正在修建的是一條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冰土鐵路。”

2.“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

六品讀文章稱讚挑戰精神置留作業

1再一次感讀全文,要把自己的豪邁建立在建設者的勇克難關,頑強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強音,譜寫鐵路建設史的新篇章。

2把此時你最想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和同座商量一下,盡情抒發你對建設者們的崇尚、愛戴、讚美之情吧。

板書設計:

課後反思

第四篇: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草原》教案

石阡縣白沙國小2014—2014學年第二學期優質教案

教師:王忠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十冊語文第一課《草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着重理解書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2、練習用關聯詞語造句。

3.領會課文中對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描寫(請收藏本站:)。

過程與方法

1、學會並理解文中字詞句。

2、通過讀議與交流,掌握文章的描寫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活情景。

教學難點

具體體會課文中的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新詞,着重理解課後讀讀寫寫的詞語。

3、弄清課文記敘順序,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啓發談話。

在我國內蒙古、新疆等地有遼闊的草原。作家老舍訪問內蒙時,身臨其境,處在草原這一特定環境之中,油然產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風俗習慣,又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的深厚

情意。作者把這些內容都活靈活現地寫下來了。

(二)學生聽錄音,瞭解主要內容。

學生聽配樂朗讀錄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

2.草原人民是怎樣待客的?

(三)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下面生字、新詞:“渲染、勾勒、迂迴、鄂溫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講詞義。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溼潤物象,使它分出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引申爲文學創作中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物行爲、心理描寫來突出形象的一種手法。勾勒:是繪畫時用線條勾出的輪廓。迂迴:彎彎曲曲,來來回回地環繞。迂,曲曲折折繞彎;回,旋轉、環繞。鄂溫克:我國少數民族之一,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涯,水邊。)

2.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詞。(有些詞讓學生互學互幫,教師給予適當的指點;有些詞語留到講讀時解決;有些詞語課後個別解決。)

(五)弄清課文記敘順序,討論分段。

1.這篇訪問記按什麼順序記敘了訪問的過程?(這篇訪問記按 地點轉換的順序寫了訪問的過程: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裏→告別草原。)

2.按訪問的過程。課文可以分爲幾段?爲什麼?

(可以有三種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爲5段;(2) 按初見草原景色→訪問陳巴虎旗公社,可分爲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見聞→蒙古包可分爲3段。學生按其中哪一種方法來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並說說每一段段意。同時檢查字詞掌握的情況。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綠毯、勾勒、駿馬、奇麗、柔

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時看到景色。疾馳、迂迴、灑脫、襟飄帶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歡迎。第4段:蒙古包內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澀、鄂溫克。第5段:斜陽下的話別。天涯、斜陽。)

三、作業。

1.在作業本上練習課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2.熟讀課文第1段。

第五篇: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草原》教案

草原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草原。介紹作者老舍。回憶曾經學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說說你印象中的草原。

學生可以有個各種不同的描述,語言表述要流暢,還可以說說怎麼會獲得這樣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感知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同時劃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字音。

2、說說老舍筆下的草原是怎麼樣的?從哪裏看出來的?同時朗讀相關的句段。

學生可以自由表達初讀課文後的感受,學生的感受可能會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讓學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導學生達成這樣的共識:

(1)課文中的草原是美麗的。

(2)課文中的草原是熱情的。

朗讀相關的句段時,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感受和課文的語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再讀課文,感受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美麗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①理解草原的“綠”。

◇說說“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的意思。

◇閉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說說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出示草原風光圖片,

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②想象草原上羊羣奔跑的樣子,理解“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這種境界,即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①“這種境界”是指什麼?

②在這種境界裏,作者爲什麼要驚歎,爲什麼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草原的美麗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裏了。

◇作者也許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③如果你當時也在這美麗的草原上,你會低音一首怎樣的小詩?試着寫一首小詩。3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四、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抄寫第一自然段中優美的句子。

推薦訪問其他精彩內容:

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草原》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全冊教案(含三維目標)

人教版國小五年級語文下冊複習教案+練習2

人教版國小五年級語文下冊複習教案+練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