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一語文教學工作計劃大綱

高一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高一語文教學工作計劃大綱

爲了保證教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使教學活動有針對性、時效性,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學期學情、學科特點,特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本人所帶班級學情分析

本學期實習所帶教班級爲高一1902班。同學們剛經過會考的洗禮,好多的學生不知道高中語文要怎麼學習,語文做爲大學聯考科目中很重要的一科。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接下來具體分析一下。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在於改變學生的學習,在於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這就是要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即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這不僅成爲推進新課程改革、落實素質教育的焦點,而且成爲世界教育關注的熱點。

高一學生語文學情分析。探索與研究初高中語文學習,對於解決初高中在學習內容和要求上的差異,對於優化學生的語文學習策略,對於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增進學生對語文的信心與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學生終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對有效地改進教師的教學,發展教師的專業特長,都有着極其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這大體可以從以下方面表現出來:

1、要使高中學生們主動了解高中語文的學習特點,做好思想、心理、學習上的準備,儘快適應高中生活,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式方法,把握高中語文學習的主動權。

⒉、對於高中階段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全面增強學生素質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指導思想

1、貫徹執行《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樹立科學、民主、開放、以人爲本的語文教育理念,不斷地探索能適應學生髮展和學生實際需要的新教法.結合《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高一語文組的人文的語文教育理念。

2、在教學中,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閱讀推向深入,把新課標配套的“自學——探究——反饋——反思”模式新課型並加以完善。

三、教材分析

(一)閱讀鑑賞

閱讀鑑賞的四個單元是現代新詩、古代記敘散文、寫人記事散文、新聞(新聞和報告文學)。按照教材總的編排構想這四個單元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各有側重。其中現代新詩側重於品味和賞析,兩個散文單元側重於思考和領悟,新聞單元側重於溝通和運用。

第一單元的新詩選的是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單元學習古代記敘散文。所選的3篇記敘散文,或記政治外交上的刀光劍影,或記傑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傳的敘事名篇。

第三單元課文都是寫人記事散文。前兩篇精讀課文《記念劉和珍君》《小狗包弟》描寫悲壯、悲慘之事,表達悲哀、悲憫之情和痛悼、痛悔之意,給人以沉重感、正義感;後一篇略讀課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描寫先師形象,表達敬愛之情、詼諧之趣,給人以輕鬆感、幽默感。

第四單元的新聞包括《別了,“不列顛尼亞”》、《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包身工》、《飛向太空的航程》等四篇。

最後是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也是重點。

四、教學工作目標

(1) 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閱讀優秀作品,感受其思想,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

(2) 教學要求:

引導學生能圍繞教學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瞭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根據具體對象,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學習新教材、新課標,明確課標對高一年級的要求;認真鑽研新教材,紮紮實實備好課,講好課,充分發揮課內40分鐘的效力,科學支配時間,注重教學效果。

2、提高備課質量。對每一個單元每一篇課文,都要詳細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設計好課堂練習,靈活處理教材。

3、作文教學依據教材編寫體例,完成教本上的“表達交流”訓練,但又適當超越教材。調動學生參與作文批改與點評,提高批改實效。重視自能作文,要引導學生、要求學生多練筆,認真批閱。適當做做“下水作文”,以期評點學生作文時心態主動、親切,真正撓到癢處。本期擬做大小作文8~10次,課外練筆若干。

4、充分利用閱讀課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積極開展週末閱讀活動,每週精選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現當代美文和文言短文,提供給學生閱讀,努力通過學生的自身積累和教師的指導,從閱讀習慣、語感等多方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5、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學,引導他們自主鑽研課文,自奮其力,自力得知;突出研究性學習特點,拓展課堂內容,深化課文理解;要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切磋,相互討論。

6、明確職責,分工合作,同心協力,面對新教材、新內容,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實行備課資料資源共享,備課方式各施所長。同時,通過相互聽課、評課,相互促進,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