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語文是一個美的世界,語文教學就是要通過聽、說、讀、寫等環節,用教材中的美、生活中的美去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所以作爲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用語文教育中的美的因素去教育學生,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念,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感受美以及發現美的能力。那麼,如何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呢?我認爲,可從以下幾點着手: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在對比中體會形象美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對於文學作品來說,讓學生通過比較反襯,來發現文中人物的美與醜,在不斷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在國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不同的角度上各自發表對美與醜的不同看法,通過鑑賞、比較,使學生認識到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從而提高了學生對美醜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如《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作者在刻畫菲利普夫婦這兩個人物形象時就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他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自然地表露人物的內心世界:當菲利普夫婦聽說于勒在外賺了大錢的時候,認爲于勒是“一個正直,有良心的人”“他真是一個有辦法的人”,而當於勒又成爲了窮光蛋時,又變成了“決不會有出息的”“這個東西”“流氓”;當菲利普夫婦盼望着發財的于勒快些回來時,於是他們一家在海邊散步,菲利普太太是安詳地用手挽着丈夫的胳膊,而發現于勒窮困潦倒時,先是惶恐,渾身發抖,之後是馬上鎮定,指揮着全家安全地避開了于勒。就是這幾處看似好笑的言談舉止,在我們的印象中已出現了既可鄙又可憐的人物形象。

諸如此類的人物形象還有許多,教師應着力引導學生對人物之間的外表與內心、客觀與主觀、形象與本質進行相互比較,讓他們在對比中認識美、體驗美和評判美,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學生,他們畢竟受教育知識及生活閱歷的侷限,對事物的認識是膚淺的,對美的鑑賞力不高。因此,教師除了要鼓勵他們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外,還得教給他們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斷體味文章所表達的美的意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點,憑藉熟悉的有關情景讓學生展開想象,根據事物的發展讓學生進行推理想象,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合理想象,從而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想象中體會文學作品美的意境。

如王維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個寫景的句子,詩人融情於景,借景抒情,展現了深邃的藝術意境。爲了開拓學生的想象能力,我先讓學生以“假如我就是詩人,那是怎樣的情景”的假設進入原有的意境,這樣,學生就可根據教師的點撥,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這首詩的詩情畫意:在浩瀚無垠的茫茫荒漠上,一縷青煙冉冉升起,太陽下山了,天邊掛着一輪圓盤。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學生也能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大自然畫卷展現在學生眼前,這樣,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祖國山河無比壯觀,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愛國情懷。

三、在朗讀中感受作品的語言美

我認爲:要體味作品的語言美,應從朗讀開始,因爲朗讀是感知語言的重要方式,是獲取文章美感的途徑之一。朗誦可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入於眼、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美的感受。如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文中描繪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五幅圖景,寫出了春草的柔嫩、春花的爛漫、春風的溫暖柔和、春雨的細密、人們的喜悅等特點,而這些特點,又是通過觸覺、視覺、聽覺、味覺表現出來的,這是一幅幅充滿春天氣息、充滿春的活力的畫面。朗讀時,對學生在停頓、重音、節奏、語速、語調上加以指導,就會讓學生感到耳畔似乎響起一支支充滿青春活力的春天交響曲,眼前彷彿看到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指導學生朗讀,更能使學生體會到作品的美感。如茅盾的《白楊禮讚》一文中描寫了黃土高原的景色,“撲入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黃的是土”,綠的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麥浪”,“黃與綠主宰着,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通過反覆的朗讀,學生不僅能體會到它的色彩美,更會體會到它的“壯美”。

古詩詞是講究韻律的,有平仄、對偶、押韻等,讀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音樂美。感受這種語言美的方法之一就是朗讀。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朗讀,方能使他們體味其語言的優美。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應該注重朗讀的作用。

四、在整體感悟中體味作品的思想美

寫文章是作者用來表達思想感情的。我們閱讀文章就應該準確把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通過對作品中人物、事件、內容的分析,可以讓學生對作品由情入理,把握作者思想觀點,引導學生藉助語言感知形象,產生審美效應,啓發學生把審美感受上升到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作者寫了三件事:1.通過寫鬆骨峯戰鬥,表現了志願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2.通過寫志願軍戰士馬玉祥救朝鮮小孩的事蹟,表現了志願軍戰士的國際主義精神。3.通過寫志願軍戰士蹲防空洞吃一口炒麪就一口雪的感人事蹟,表現了志願軍戰士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三件事,從三個方面分別表現了志願軍戰士對敵人的恨、對人民的愛和心靈的美,熱情地讚美了我們最可愛的人——志願軍戰士。主題是何等的鮮明和深刻。教師適時的引導學生整體感悟其思想美,就會使學生受到教育,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總之,教師指導學生整體感悟課文,不僅使學生感到紅軍戰士的高大形象,理解紅軍戰士的精神美,受到紅軍戰士長征精神的感染,而且也會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美包含在文學作品中,教師若能在每個教學環節中調動各種因素,讓學生在或喜或悲、或愛或恨、或樂或哀的審美體驗中感知作品的語言美、形象美、思想美、藝術美,就會使學生進入審美意境,陶冶情操。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師引導學生在文質兼美的課文中充分吸取營養,才能不斷豐富美育內容,擴大知識視野,啓迪學生的智慧,陶冶高尚的情操。

隨着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我們應加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它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教師的啓發誘導下,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使自己心靈得到淨化,感情得到昇華,情操得到陶冶,這樣,才能造就成符合社會要求的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