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建構主義教師教育視域下教育日記對教師教育的價值分析

一、建構主義教師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建構主義教師教育視域下教育日記對教師教育的價值分析

 進入20 世紀下半葉,基於建構主義思想的基礎教育改革蓬勃開展。相應地,爲了更好地配合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建構主義也逐漸成爲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論基礎,它爲人們重新思考教師教育的發展方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目前建構主義教師教育(Constructivist Teacher Education )正成爲當今教師教育改革的主流,在歐美許多國家廣泛實踐。

 “建構主義教師教育是以建構主義的理論爲指導,組織、設計、培養、培訓教師的新模式”[1]。這種新模式在教育理念、課程教學、評價等方面,相對於傳統的教師教育來說是一次全面的、徹底的變革,標誌着教師教育模式的範式轉型。其主要觀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發展觀

建構主義教師教育者強調應把教師的發展看作是一個基於自身經驗主動地持續發展、 轉變和超越的過程。 教師發展的重要目標和成熟的體現是形成自己的、與實踐有機統一的個人理論。

(二)教師學習觀

其一,強調教師學習者的學習主體性與反思性。“強調應把教師學習者個人的經驗、知識基礎作爲教師教育實施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把個體的主動參與、反思等作爲促進教師發展的主要方法論依據,教師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者、被改造者”[2]。教師學習者自身應當成爲教師培養計劃制定、課程決策和成績評價等整個教師教育過程中的參與者。其二,強調教師學習者學習環境的情境性、合作性、對話性及意義性。情境是意義建構的基本條件;合作貫穿於學習過程的始終;對話是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商討;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即學習者對當前所學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其三,強調教師學習者學習的整體性。首先,教師學習者的個體經驗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其次,教師學習者應把不同學科知識作爲一個有機的整體來學習,比如,把學科知識與教育學知識、相近學科等跨學科知識整合起來等。再次,知識與情境的整合,即把知識的學習與具體的教育情境整合起來,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地統一起來。

 (三)課程與教學觀

 1、課程觀。從課程設計上看 ,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師教育的課程是以個體經驗、實踐取向、自主反思 、主體間交往等爲基礎建構的協商性課程。建構主義教師教育課程是一種協商式課程文化:課程本質是由師生共同協商建構的教育經驗;課程目的不強調灌輸大量的專業理論,而是更注重培養學生反思的態度,基本的問題解決與個案研究能力,以弘揚教師學習者的創造性及解放學習者的創造潛能爲根本旨趣;課程內容緊扣複雜的、不確定的教育情境,重視教師學習者的經驗及社會生活;課程實施是一個解放學習興趣、激發探究慾望、達成教學反思的多維交往實踐活動的過程。

2、教學原則。建構主義教師教育的教學應該就是基於建構主義理念的教學。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學的情境性原則、社會性與反思性原則。情境教學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利於教師學習者去體會、去理解,真正獲得有利於遷移的、能夠運用自如的知識,使教師獲得深層次的的意義建構 。反思是教師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和手段。與經驗一樣,“ 反思”也是建構主義教師教育方案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教學中“ 反思”既是手段,也是目 標。 作爲手段,反思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習者經驗與知識的整合,理論性知識與實踐性知識的融合。作爲目標,反思被認爲是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重要品質。 因而提升學習者反思能力,形成反思習慣成爲教師教育的重要目標。 爲此,建構主義的教師教育首先要引導學習者與自己對話 ,對自己的體驗進行分析和反思 。

 3、教學形式與方法。在教學形式上,多采用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及合作性學習等形式。建構主義教師教育的學者認爲,爲使教師學習者與教師教育者、教師學習者與同伴在共同參與的活動中展開充分的思考,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有機結合,創設適當的教學環境。這種環境應是寬鬆、民主的。它鼓勵個體之間主動合作與發展,支持學生的反思、探究和創造。這樣的環境和教學形式,能夠使教師學習者在學科內及學科間建立聯繫提高在學科間或不同情境之間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在教師教育的具體教學方法中,案例分析法、對話法、日記敘事法等都是比較常用的方法。日記敘事法在教師教育教學中的意義在於:教師學習者在觀察記錄的基礎上通過心靈的自由聯想的形式,使個人的教育經驗轉化爲具體的語言;用其批判性思維理解在其教育生活中起作用的原則和模式;可以幫助教師學習者認識到觀念形成的依據,並拓展新知識建構的連接點,形成多樣性經驗的自我。[3]

4、教學評價。建構主義教師教育教學評價主要體現爲真實性、綜合性及參與性等特點。 真實性評價是指評價活動是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的,是過程性和診斷性的,評價的目的不是鑑定優劣,而是作爲促進教師發展的重要手段。綜合性評價是相對於傳統的以單一的書面考試形式而提出的,主張採取多種方式和途徑進行評價。參與性評價主張教師學習者應參與自身成績的評定。在參與性評價中,他們鼓勵教師學習者在評價中扮演一種積極的角色,包括協商評價標準、方法和過程,以及進行自我成長評價等。

二、經典教育日記《勞拉日記:瑞吉歐教育展評》對建構主義教師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

 (一)主要內容

《勞拉日記:瑞吉歐教育展評》(以下簡稱《勞拉日記》)是由美國著名學者Carolyn  Pope Edwards(卡洛琳·波普·愛德華茲)、意大利學者Carlina  Rinaldi(卡利那·裏那第)合編的一部體現瑞吉歐教育理念的經典著作,其中譯版已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它的英文版已在國際教育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一本小小的教育日記,卻富有很大的教育哲理。這是一本解讀經驗型教師如何成長爲專家型教師的經典案例之作,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

這是一部適合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幼兒園一線教育工作者閱讀的“有故事”的學術著作。本書主要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主要講述《勞拉日記》產生的背景、過程及其對幼兒、對教師、對家長成長的意義。“我們講述自己,我們賦予那些故事以意義和價值——我們共同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它是一部傳記,是一部記錄了一種關係的傳記,或者更確切地說,它記錄了多種關係”[4]。第二部分主要展示了由瑞吉歐·艾米莉亞市嬰幼兒中心兩位教師伊露西婭(Eluccia)和艾薇塔(Ivetta)記錄的關於幼兒勞拉在嬰幼兒中心成長的10個經典故事。第三部分講述了長大成人且已爲人母的勞拉應邀回到當年的嬰幼兒中心,與老師們一起重溫當年老師爲自己寫的教育日記的情形。勞拉帶着兒子大衛及母親欣然接受了邀請,並感覺十分地幸福。此部分進一步向我們闡發了教育日記對兒童與教師的成長及家園(校)合作的意義。第四部分主要介紹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對《勞拉日記》意義的評價,他們對於10個經典故事的專業分析與設問使我們能更深刻地去領悟其間的教育智慧,對於教師,特別是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極具啓發價值。

(二)《勞拉日記》對建構主義教師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

《勞拉日記》作爲一本教育日記,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啓示,對我們當今的教師教育改革有着一定的參考價值。縱觀全書內容,它很好地體現了建構主義的教師教育思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體現了教師主體發展觀。建構主義教師教育者強調應把教師的發展看作是一個基於自身經驗主動地持續發展、 轉變和超越的過程。教師發展的重要目標和成熟的體現是形成自己的、與實踐有機統一的個人理論。撰寫《勞拉日記》的兩位老師分別是伊露西婭(Eluccia)和艾薇塔(Ivetta)。他們每天認真記錄着勞拉的表現,分析勞拉行爲表現背後的心理成長水平。兩位老師正是在這樣每日的記錄與思考中,在與同伴分享與交流中獲得了專業成長。他們之後都發展爲專家型教師,他們不僅通過出版論文論著傳播自己的教育理念,而且成爲幼兒教師的傑出培訓者。

2、體現了教師學習觀。與建構主義教師教育思想所提倡的教師學習觀一樣,《勞拉日記》強調教師學習者的學習主體性。伊露西婭(Eluccia)和艾薇塔(Ivetta)兩位幼兒教師,他們自覺撰寫教育日記,自主在經驗中不斷學習反思,他們自身的教育經驗、知識基礎是自身主動參與和反思的結果,這是他們自身成長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他們是主動的知識建構者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者與被改造者。同時,《勞拉日記》強調教師學習者學習的情境性與社會性。伊露西婭(Eluccia)和艾薇塔(Ivetta)兩位幼兒教師每日獲得的專業知識不是抽象的書本知識,而是在每日親身經歷的具體教育情境或問題中獲得的情境性知識,這樣獲得的知識對於他們是有意義的和易於遷移的。他們把日記記錄的內容進行整理與分析,並在老師們中間、老師與家長之間進行交流,研討日記中的重要發現,最後在這基礎上生成新的課程內容。《勞拉日記》也強調了教師學習者學習的整體性。《勞拉日記》中的兩位教師,他們持之以恆地記錄與反思着每日的重要發現,他們的的學習是一個連續的整體而不是零碎的、片段的。而且在記錄中他們運用多學科知識來分析孩子的行爲表現,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把反思理性與實踐理性有機地統一起來。

    3、體現了教師教育的課程與教學觀。建構主義教師教育強調課程語言以敘事、深描爲主,通常採取故事 、案例等生動、具體的形式呈現課程。教育日記可以成爲課程的內容來源及呈現形式,因爲日記裏有故事、有案例、有體驗、有感悟、有反思、有建構。建構主義教學強調教學過程是一個學習者自主建構知識與意義的過程,強調教學的情境性、社會性及反思性。《勞拉日記》中的伊露西婭(Eluccia)和艾薇塔(Ivetta),他們是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主體。撰寫教育日記本身就是他們自我學習與自我教育的最好方式,這是一種體現情境性、社會性與反思性的教學方式。在教育日記中“ 反思”既是手段,也是目標。通過反思,兩位教師有效地促進了自身教育經驗與知識的整合及理論性知識與實踐性知識的融合。作爲目標,反思成了兩位教師的極其重要的專業品質,不僅提升了自身的反思能力,而且形成了很好的反思習慣。撰寫日記的過程是一個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合作學習的過程。《勞拉日記》是兩位教師合作完成的日記,在合作中兩位教師相互學習,相互啓迪,實現了在合作中的探究與創造。《勞拉日記》尤其是讓我們認識到了日記法在教師教育教學中的意義:在教育日記中描述自己經歷的事件 ,反思對事件的處理 ,給自己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也可以藉助閱讀理論文獻獲得啓迪 ,幫助學習者解決實際的教學問題 ,進一步認識、理解並改進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爲。

三、建構主義教師教育思想視域下教育日記對於教師教育的價值

《勞拉日記》文中指出,教育日記在當下和未來都是一個有着重要教育價值的載體,也是教師教育實踐的一個重要載體。這個工具正在對教師教育產生多方面的積極影響,創造着新的教師教育文化,即建構主義的教師教育文化。

《勞拉日記》作爲經典的教育日記之一,體現着建構主義教師教育思想的許多內涵,對當今我們進行幼兒教師教育、甚至真個教師教育都有着積極的啓示。其對教師教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幫助教師學習者樹立“兒童本位”兒童文化觀

教師撰寫教育日記代表的是一種對兒童生活方式的專業性關注,是對兒童學習的專業性探索與研究,體現的是一種“兒童需求爲第一”“兒童至上”的全新兒童文化觀。教育日記成了“一種兒童文化的思考方式,使每一個關於兒童的故事有了意義”,“如果兒童的故事沒有被講述過,那麼生命就不曾存在過”。[5]

長期以來我國的兒童文化是受成人權利壓制的,兒童的地位沒有得到切實的尊重。教師是兒童的主宰者與控制者。而《勞拉日記》體現的兒童觀是兒童本位的兒童觀,“兒童需求爲第一”“兒童至上”的兒童觀。因此《勞拉日記》裏的兒童,或者說在伊露西婭(Eluccia)和艾薇塔(Ivetta)兩位教師筆下的兒童是神奇的兒童,他們具有非凡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兩位教師是傾聽兒童、瞭解兒童、尊重兒童的教師,他們是兒童的傾聽者、觀察者、研究者與支持者,是兒童學習的引導者。他們小心翼翼地保護着兒童天真活潑的自然天性,他們信心百倍地相信兒童的自我創造潛能。他們憑藉自己的專業智慧,引導孩子們充分展現他們的想象與創造。每個兒童都是那樣的自信與神奇。正如作者所說:“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獲得了關注,孩子們成爲了‘被愛的對象’”[6]

(二)作爲教師反思文化建設的重要工具

培養教師的反思文化以及教師的反思能力是建構主義教師教育的重要目標。在反思文化建設過程中,教育日記是一個重要的工具。“寫教育日記實際上是教師參與教育的過程,是反思教育的一個過程”,“寫教育日記無疑有助於訓練教育工作者的觀察能力,就好像是在‘放大鏡’下觀察在教學場景中每天發生的事情,這些事情如果沒有被捕捉並記錄在日記中,就不會有意義和價值。”[7]教育日記讓教師不再被動地發展,改變了教師教育的方式,讓教師成爲一名思想者。

教師可以藉助教育日記經常對教育過程進行回顧和分析,或對彼此感到困惑的問題進行反思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更多的專業反思。久而久之,反思便成爲教師教育實踐工作中的一種習慣。《勞拉日記》對於中國教師反思文化建設頗具意義。教育日記,即是教師每日關於教育的觀察記錄。它是教育主體觀察記錄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其實質是通過記錄教育故事,體悟教育真諦的一種研究方法。通過教育日記展開對教育現象的思索,對教育問題的研究,是一個將客觀的過程、真實的體驗、主觀的闡釋有機融爲一體的一種教育經驗的發現和揭示過程。教育日記帶給教師教育生活樂趣,讓教師的教育生活充滿熱情,能磨礪教師意志品質,促進教師職業素養的養成。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並不是什麼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那種連續記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師日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師,都有他自己的體系、自己的教育學修養”。[8]《勞拉日記》的作者也提出:“對於教育者來說,教育日記無疑能夠提升他們的能力,教育者可以觀察事件在何時何地發生,同時,他們還可以跟同事一起分析並自我反思事件和行爲背後的原因和形式,既包括自己的行爲也包括兒童的行爲。教育日記也是與家長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跟家長一起閱讀教育日記,並以兒童的經歷爲背景,一起解讀兒童在其中的行爲表現。”教育正是在這種理性和感性的反思中,從‘隨意’走向了‘有意’。

(三)作爲教師教育課程與教學文化建設的載體

實踐建構主義課程文化,建構主義教師教育者的角色主要體現在“靈活規劃”和“傾聽教學法”上。傾聽是靈活規劃的基礎。傾聽教學法指的是幫助教師學習者從他們的所作所爲、經歷和體驗中尋找意義。正如卡利娜·裏那第( Carlina Rinaldi , 1998 )在談到幼兒教師培訓課程時所說的:“課程既是明確的,又是不明確的,既是有結構、有組織的,又是開放的,課程更多的是基於靈活的策劃,而不是死板的計劃。”[9] 無論是“靈活規劃”還是“傾聽教學”都體現出今天的教師教育課程實施對教師學習者學習主體性的高度關注。而教育日記是幫助教師教育者實施這種課程文化的重要工具,是構建協商式課程的重要基礎。“教育日記可以成爲建構主義教師教育協商式課程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者說是更好的課程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10]

教育日記裏的故事、案例、體驗、感悟、交流、反思及自主建構理論可以成爲教師教育課程的內容來源及呈現形式。倡導與指導教師撰寫、分析及運用教育日記可以作爲教師教育的一種教學方式或方法,體現建構主義教師教育教學的情境性、社會性及反思性。

(四)作爲教師教育評價文化建設的載體

在建構主義教師教育中,教育日記與教育評價密不可分,是促進發展性評價文化建設的重要工具。發展性評價強調教師學習者的自我反思,自我評價,採用質性的評價方式,注重過程取向和主體取向。其評價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充滿樂趣和生機、伴隨多種可能性的教學過程。教育日記是一種使教師學習者的學習過程看得見的手段,是一個幫助教師學習者分析和反思先前經歷的工具。它可以被看作是重訪、重新構建、解讀和重新解讀,是決策的基礎。教師學習者運用文字、錄像和照片等視覺記錄材料,與兒童、家長一起重溫活動過程,爲教師和家長評價兒童提供依據。教育日記不是一個測量工具。 正如布倫達·菲弗所說, 測量的目的是獲得精確的量化結果, 但記錄重在展示並研究“學習的痕跡”, 並不涉及標準化的測量。教育日記幫助教師學習者參與並審視自己的學習,以建構或者共同建構新的和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學習者會彼此分享研究筆記、文字記錄、幻燈片、照片和錄像等“學習的痕跡”,以便自身能夠更好地檢驗和審視自己的作品、經歷、語言和行爲。 教師學習者還會通過提問、鼓勵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或行爲或者向他人進一步說明這些想法或行爲等方式,幫助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與評價 。教育日記提供了一種不同於標準化測量的評價方式,即發展性評價方式,不僅賦予學習經歷以意義,同時也賦予其價值。

(五)作爲教師教育學習共同體建設的載體

建構主義教師教育強調教師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及合作學習,從而形成一個有效的學習共同體。教師教育學習共同體主要是指由教師教育者、教師學習者及家長共同組成的學習共同體。特別是教師學習者之間、教師學習者與家長之間組成的學習共同體。教育日記則是推進這個學習共同體的重要工具,通過教師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以及教師學習者與家長合作撰寫教育日記,可以形成一個有效的學習共同體,不僅提高教師學習者的教育教學能力,同時也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能力及文化素質。

首先,教育日記提高了教師與家長的合作學習。教育日記使家長更加信任教師。“對於父母來說,教育日記提供給他們一個可以更加接近孩子的機會,父母能夠透過教育者的眼睛來觀察研究孩子,教育者的描述更加不帶有主觀色彩,有時也更加客觀和細膩。父母可以更好地瞭解當孩子遠離家、沉浸在跟熟悉的環境感覺不一樣的環境時是怎樣的。”“ 給家庭一個記錄孩子生活的教育日記,在年末和孩子離校時,教師可以將該教育日記完整地交給家庭。”[12]教育日記大大提高了家長對教師的信任感,成爲維繫教師與家長友好合作、相互學習的重要感情紐帶。同時,教育日記還提升了家長的育兒水平。由於教育日記,教師與家長日常對話的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因爲家長和老師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育日記可以每天都被閱讀或者帶回家中,有時家長也會在上面寫一些註解或者評論。這樣,家長、教師都可以更全面地獲得孩子的信息,更科學地共同教育孩子。

   其次,教育日記拓展了教師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之間的合作學習空間。教師學習者通過撰寫的教育日記與同行交流,或者與同行合作撰寫教育日記,這兩種方式都有利於教師學習者彼此的合作交流學習。

   其三,教育日記也是聯結教師教育者與教師學習者的重要紐帶。教師教育者通過閱讀教師學習者的教育日記,可以更好地瞭解教師學習者的教育思想觀念,發現教師學習者的教育困惑從而更好地引導教師學習者的專業成長。同時,教師學習者的教育日記也可以幫助教師教育者更好地瞭解教育實踐,更好地瞭解教師學習者的實際水平及發展需要,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師教育者的專業成長。教師教育者與教師學習者憑藉教育日記這種方式或工具可以實現相互促進、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2]張奎明.國外建構主義教師教育改革研究 [ J ].比較教育研究 , 2007 ,( 2 ).

[3] ]Fred teachereducation can make  a difference [J] 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2010,36(4):407.

[4][5][6][7][9]卡洛琳·波普·愛德華茲[美].卡利那·裏那第[意]/主編.勞拉日記:瑞吉歐教育展評[M]. 粟高燕.任麗欣譯.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8]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 M ]. 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509.

[10] Garth Boomer . Negotiating the Curricculum : Education for th e 21s t Century [ C ]. L o n d o n ington , D . C . : T h e Falmer Press , 1 9 9 2 .76.187.

On the Value of Educational Diary in the view of the  

Constructivist Teacher Education

_______From The Diary of Laury: Pespectives about Reggio Education

Su gaoyan

(School of education ,Taizhou university ,Linhai, Zhejiang  317000)

Abstract: The Constructivist Teacher Education is a new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t, which guides, designs , fosters and trains teachers. It  marks a kind of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The Diary of Laury: Pespectives about Reggio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al diary which embodies the ideas of Constructivist Teacher Edu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t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tional diary helps teachers to form the child-orientation idea. The diary is also an important constructive tool of  teachers education reflection culture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onstructive supporter of teachers education curriculum culture ,valuation culture and the learning community. It is of course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al diary and cultivating the abilities of writing and using the educational diary, which should be regarde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vist Teacher Education..

 

Key words: Constructivist Teac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diary; The Diary of Laury: Pespectives about Reggio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