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自我評價

認識自我評價的概念

第一篇:認識自我評價的概念

認識自我評價的概念

以下就是一篇介紹瞭如何更好地去認識自我評價的概念。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一種形式,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身心狀況、能力和特點,以及自己所處的地位、與他人及社會關係的認識和評價。

自我評價是人的自我概念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前提是自我意識,只有當人具有自我意識的能力,才能做出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的功能首先表現為自我功能,就是説,它對人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有着特殊的意義。自我評價也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它極大地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也決定着一個人對待他人的態度,還影響對他人的評價。正確的自我評價的社會意義就在於它幫助人成為社會人,有健康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人。要利用自我評價的正面價值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發展,還要有效地克服自我評價的可能負面作用。[1]

自我評價是人們對自己的能力、狀態和發展趨勢的評價性認識。也就是人們自己成為自己的認識對象。在自我評價裏,自我是主體,也是客體,分別被有的研究者成為“主體自我”和“客體自我”[2]。自我評價跟主體的自我概念(即自我意識)有着密切的關係。在心理學中,自我評價是隨着對自我概念的深入研究逐漸受到研究者重視的。有的研究者指出,“雖然有關自我概念問題的討論從詹姆斯(w. james)就已開始,但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提法直到羅傑斯(c. rogers)的自我理論受到人們廣泛關注,自我的課題重新為人們所重視(r. c. wylie)之後才得到較多運用”[2]。在心理學裏,關於自我評價有幾點已經達成共識:首先,自我評價跟自我概念一樣有一個發展過程。研究表明,“我國國小三年級以上學生已形成十分清晰的自我概念,他們對自己多方面的評價都高度接近教師與同伴對他們所作的評價,與他們的實際存在狀況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3]。其次,自我評價一般被當作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內容來加以研究。當人有了自我意識之後,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狀態和發展趨勢等進行反思。所以,自我評價的基本前提是自我意識。只有當人具有自我意識的能力,才能做出自我評價;否則自我評價就是不可能的。[4]

兒童把自己當作認識主體從客體中區分出來,開始理解我與物和非我關係後,通過別人在對自己評價和對別人言行評價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自我評價。它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產物。其發展的一般規律是:評價他人的行為→評價自己的行為→評價自己的個性品質。它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條件。人對自己的思想、動機、行為和個性的評價,直接影響學習和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也影響着與他人的交往關係。一個人如果能夠正確地如實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就能正確地對待和自理個人與社會、集體及他人的關係,有利於自己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之一。

人的知識,才能通常是處於離散,朦朧狀態的,需要人們不斷地挖掘,發現和開發。每個人從自身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的特點,毅力的恆久性,已有的知識結構,獻身精神等方面可以作出自我評價。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身心狀況、能力和特點,以及自己所處的地位、與他人及社會關係的認識和評價。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作出恰當的自我評價,他們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優缺點能客觀評價;同時,能接受自己,對自己抱有正確的態度,不驕傲也不自卑。心理不健康的人常缺乏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優缺點缺乏正確的評價,自高自大,自我欣賞,還有的是自暴自棄。

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自我評價是指員工對影響其工作的因素進行全面的認識。自我評價對於個人和企業來説都很重要。真實的自我評價可以幫助員工認識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特長為企業多做貢獻,實現自我價值;同時還可以幫助員工認識自身不足,揚長避短,少犯錯誤。職業規劃必須從自我認識開始,然後這個人才能建立可實現的目標,並確定怎樣達到這些目標。

自我評價的標準

l•e•韋爾斯和g•馬威爾在1976年出版的《自我評價:概念與測量》一書指出,人們通常根據兩個主要標準進行自我評價:

(1)對自己的能力或效能的感受;

(2)對自己的德行或價值的感受。一般情況下,這兩個標準是通過反映評價、社會比較、自我歸因和角色扮演等具體評價手段來實現的。

自我評價的範圍

(一)知識掌握的自我評價

從記憶、領會、應用、分析、綜合等方面來評估自己對知識的學習情況。將知識點與目標得分率製成簡易圖表,就可一目瞭然地知道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不足。此外還可從以下幾方向分析自己的情況:

1.是否清楚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2.能否將新學知識和已有知識聯繫起來?

3.能否對所學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能否在實際條件下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二)學習動力的自我評價

1.學習目標是否明確?有無長遠日標和近期目標?

2.對學好各門功課是否充滿信心?

3.對所學科目是否何濃厚的興趣?

4.學習態度是否勤奮、認真?

5.是否有主動積極的進取精神?

6.有無戰勝學習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7.學習情緒是否穩定、持久?

(三)工作學習策略的自我評價

1.是否有計劃地安排工作和學習活動?

2.能否妥善安排工作和學習時間?

3.能否正確利用各種資料?

第二篇: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自我是個人關於自身的認識和觀念 。歸根到底是人們的反身意識,即以自身為對象,形成對自身的看法和觀念的問題。

自我覺察:即自己把自己當作考察對象,認識自己的一切,包括生理狀況、心理特徵、增資我的目標、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等。

自我覺察強調過程,而自我概念更強調通過自我覺察過程形成起來的相對穩定的狀態。 主體我表示自己認識的自我,主動的體驗世界的自我;客體我表示人們對於自己的各種各樣的看法,如人的能力。社會性和人格特徵以及物質擁有物等。

詹姆斯把客體我分為物質我、社會我和心理我。這三個因素都包括了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和自我追求等側面。

物質我是指與自我有關的物體、人或地點,包括自己身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以及自己的服裝。家中的親人、家庭環境等;

社會我是指我們被人他如何看待和承認,包括我們給周圍人們留下的印象、個人的名譽、地位,以及自己在所參加的社會羣體中起到的作用,社會我在很大程度上更取決於我們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的社會情境中,我們的自我是不一樣的;

心理我是我們內心自我,他有一切自身的心理因素構成,包括感知到的智慧、能力、態度、經驗、情緒、興趣、人格特徵、動機等,都屬於心理我的組成部分。

詹姆斯認為,三種客體我都接受主題我的認識和評價,對自己形成滿意或不滿意的判斷,並由此產生積極或消極的自我體驗,進而形成自我追求,即主題我要求客體我努力保持自己的優勢,以受到社會與他人的尊重和讚賞。

羅傑斯的自我差距理論,即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的差距。

霍妮的自我分為真實自我、理想自我、現實自我。這是縱向的劃分,而詹姆斯的則是橫向的劃分。

阿德勒指出,“活動程度”影響着個體心理髮展水平。所謂活動程度,是指每個人活動的範圍和形式。

第三篇: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

人可能有能力做出各種行為,但是

會不會表現出來,表現出哪些來,是受到一個潛在的東西影響的。這個東西,就是人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簡單地説,就是人對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自我概念未必是真實的自己,但它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卻比真實的自己還要大,因為這個看法會決定我們對外界刺激的反

應,決定對於同一個事件,我們怎麼理解,怎麼感受,採取怎樣的做法來回應。

人們在自我概念的指引下,人們選擇表現出某些行為,來確證心目中的那個自己。

自我概念可能還不僅僅侷限於人際關係。自我概念帶來的問題可能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反折射出獨特的生活方式。

第四篇:教學評價的基本概念

教學評價的基本概念

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並給以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首先,教學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規定了學習者應達到的終點能力水平。教學之後,學習者在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等方面是否產生了如教學目的所期待的變化,這是要通過教學評價來回答的。因此,教學評價依據的標準是教學目標,離開了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就無法進行教學評價。如果某個教師講課生動、課堂氣氛活躍,非常受學生的歡迎,但學生沒有發生如教學目標所期待的變化,也就是説,表面上熱熱鬧鬧的一堂課,實際上學生什麼也沒學到。我們應該怎樣評價這樣一位教師的教學效果呢?我們能説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好的,這樣一堂課是好的嗎?顯然不能這樣評價。因為,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課堂生動、氣氛活躍、受學生歡迎都將失去意義。因此,教學評價的標準應該和教學目的相一致,否則就無法全面、準確、客觀地評價教學效果的好與差。如果教學評價的標準和教學目標不一致,那麼,教學目標將失去它自身的作用,而被它的評價標準取而代之。

其次,教學評價需要採用一些有效的技術手段。通常,通過測量來收集資料,但是測量不等於評價,測量是指以各種各樣的測驗或考試對學生在學習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加以數量化,給學生的學習結果賦以數值的過程。評價是對測量結果作價值判斷的過程。比如,通過期末考試,某學生的《語文》成績是83分,這就是測量的結果,但還不是評價。評價是對分數加以解釋,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例如:83分的考試成績和該生以前的考試成績比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如果該生期會考試《語文》成績是79分,那麼該生期末考試成績是提高了,説明學生學習進步了;如果該生期會考試成績是92分,那麼,該生的期末考試成績降低了,説明學生學習退步了。再比如,83分的成績處在班級什麼位置?如果全班學生平均是72分,那麼該生的成績在平均成績之上,是較好的成績;如果全班成績是88分,那麼該生的成績在平均成績之下,是較差的成績。我們還可以問83分的成績是否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如果教師預期的目標是80分,那麼該生達到了預期目標;如果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是85分,那麼,該生還未達到預期目標。可見,測量是評價的前提和重要手段,但並不等於評價。另外,雖然測量是評價的重要手段,但並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學評價還可以通過一些非測量的方法如觀察、談話、收集學生的作業、作品等有關資料來實施。尤其是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學評價提供了很多方便、快捷的測量、跟蹤和統計等工具。

另外,教學評價要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評價教學的結果,更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要改變以往單一評價主體、過分重視總結性評價的教學評價方法,強調多元評價主體、形成性評價、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由學生本人、同伴、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興趣、參與程度、任務完成情況以及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進行評估,實施評價的辦法有課堂調查表、課堂打分表、作品打分表等。

第五篇:教學評價的基本概念

教學評價的基本概念

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並給以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首先,教學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規定了學習者應達到的終點能力水平。教學之後,學習者在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等方面是否產生了如教學目標所期待的變化,這是要通過教學評價來回答的。因此,教學評價依據的標準是教學目標,離開了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就無法進行教學評價。如果某個教師講課生動,課堂氣氛活躍,非常受學生的歡迎,但學生沒有發生如教學目標所期待的變化,也就是説,表面上熱熱鬧鬧的一堂課,實際上學生什麼也沒學到,我們應該怎樣評價這樣一位教師的教學效果呢?我們能説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好的,這樣一堂課是好的嗎?顯然不能這樣評價。因為,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課堂生動、氣氛活躍、受學生歡迎都將失去意義。因此,教學評價的標準應該和教學目標相一致,否則就無法全面、準確、客觀地評價教學效果的好與差。如果教學評價的標準和教學目標不一致,那麼,教學目標將失去它自身的作用,而被它的評價標準取而代之。

其次,教學評價需要採用一些有效的技術手段。通常,通過測量來收集資料,但是測量不等於評價,測量是指以各種各樣的測驗或考試對學生在學習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加以數量化,給學生的學習結果賦以數值的過程。評價是對測量結果作價值判斷的過程。比如,通過期末考試,某學生的語文成績是83分,這就是測量的結果,但還不是評價。評價是對分數加以解釋,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例如,83分的考試成績和該生以前的考試成績比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如果該生期會考試語(請勿抄襲好範 文網:)文成績是79分,那麼該生期末考試成績是提高了,説明學生學習進步了;如果該生期會考試成績是92分,那麼,該生的期末考試成績降低了,説明學生學習退步了。再比如,83分的成績處在班級什麼位置?如果全班學生平均是72分,那麼該生的成績在平均成績之上,是較好的成績;如果全班成績是88分,那麼該生的成績在平均成績之下,是較差的成績。我們還可以問83分的成績是否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如果教師預期的目標是80分,那麼該生達到了預期目標;如果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是85分,那麼,該生還未達到預期目標。可見,測量是評價的前提和重要手段,但並不等於評價。另外,雖然測量是評價的重要手段,但並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學評價還可以通過一些非測量的方法如觀察、談話和收集學生的作業、作品等有關資料來實施。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學評價提供了很多方便、快捷的測量、跟蹤和統計等工具。

再次,教學評價要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評價教學的結果,更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要改變以往單一評價主體、過分重視總結性評價的教學評價方法,強調多元評價主體、形成性評價、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由學生本人、同伴、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興趣、參與程度、任務完成情況以及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進行評估,實施評價的辦法有課堂調查表、課堂打分表、作品打分表等。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