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勞動者最美作文精彩多篇

勞動者最美作文精彩多篇

關於農村產改後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調研報告 篇一

根據縣委工作會議精神和《20xx年全縣統戰及民族宗教工作安排意見》要求,從xx月xx日—xx月xx日,由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黃xx帶領縣委統戰部、縣民族宗教局班子成員及工作人員,深入全縣20個鄉鎮23個少數民族村社11處宗教場所,重點對全縣少數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進行實地調研,通過召開幹部羣眾座談會討論、走訪農户、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聽取各鄉鎮村社幹部及羣眾對少數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經濟發展的各方面意見和建議,認真分析少數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並提出相關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少數民族鄉村基本情況

(一)少數民族人口分佈情況:

文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縣份,全縣共有藏、回等27個少數民族,現有少數民族人口約8294人(其中:藏族7464人,回族606人,其他民族224人),約佔全縣總人口的3。4%,主要分佈在鐵樓鄉、城關鎮、碧口鎮、中寨鎮、石雞壩鎮、堡子壩鎮、丹堡鎮、劉家坪鄉、梨坪鎮、天池鎮等鄉鎮。

(二)少數民族鄉及村社分佈情況:

全縣有民族鄉1個—鐵樓藏族鄉,有散雜居鄉鎮9個(包括:城關鎮、碧口鎮、中寨鎮,石雞壩鎮、堡子壩鎮、丹堡鎮、劉家坪鄉、梨坪鎮、天池鎮),有少數民族村35個,合作社53個,社區1個。其中:鐵樓藏族鄉有11個少數民族村,藏族685户3297人;散雜居鄉鎮有24個少數民族村1個社區,藏族1018户4167人,回族151户606人。(情況詳見:全縣各鄉鎮少數民族情況統計表,略)

二、民族鄉村發展成效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民族鄉村和散雜居鄉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發揮民族鄉村資源優勢,培育產業發展,加大民族鄉村項目資金的投入力度,使民族鄉村經濟社會有了較快發展,少數民族羣眾的生產生活有了明顯改善。

一是基礎設施逐步改善。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對民族鄉村投入較大,在交通、水利、扶貧、教育、衞生等方面投入資金約16146萬元,民族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村容村貌變化很大。整合各類項目資金,着力加大民族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集中實施了一批建制村道路硬化、飲水安全、河道治理、危舊房改造等基礎建設,極大改善了少數民族鄉村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二是產業培育不斷壯大。按照“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目標,大力培育富民產業。近年來,先後在民族鄉村建成花椒產業基地6個,優質核桃基地4個,實施5千畝板栗示範園工程1處,建成了草河壩優質核桃採穗園1處,引導藏族羣眾興辦農家樂15家,扶持興辦以釀酒、養豬、養雞為一體的養殖場4家,冷水魚養殖場1家。

三是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縣委、政府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在民族鄉村新建中國小教學樓14棟,完善教學配套設施,教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教育水平不斷提升。着力解決民族鄉村羣眾“看病難”問題,在民族村建成了衞生室,配備了基本醫療設施和藥物,羣眾就醫條件得到根本改變。全縣累計向民族鄉村發放“村村通”電視接收機1507套,基本實現了廣播電視全覆蓋目標。各類社會保障優先承擔起民族地區保基本、兜底線的任務,持續推進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

四是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堅持不懈地抓白馬人民俗文化挖掘保護傳承工作,出版了白馬民俗文化系列叢書,修建了草河壩、麥貢山等6所白馬民俗文化傳習所。文縣被中國民協和文化部分別命名為“中國白馬人民俗文化之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草河壩、石門溝、案板地、強曲村被列入全國傳統村落名錄,白馬儺舞“池哥晝”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批保護名錄,麥貢山、草河壩、石門溝被批准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成功舉辦了兩屆白馬人民俗文化旅遊節和“火把節”,鄉村旅遊發展勢頭強勁。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全縣少數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經濟社會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受自然、歷史、經濟、思想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少數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省、市、縣平均水平相比還相對滯後,與全國一道同步進入小康社會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基礎設施欠賬大。少數民族村社普遍地處偏遠,羣眾居住分散,環境條件差,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投入大,已成為制約少數民族村社發展的“瓶頸”。少數民族村社因地域差異,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制約矛盾突出,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緩慢,特色產業發展薄弱,生存環境惡劣,自我發展能力差,生態環境脆弱,生存與發展的矛盾凸顯。全縣少數民族村社(非精準扶貧村)需要解決的事項有:人畜飲水、文化廣場、村內道路硬化、產業路、異地搬遷等5個方面,總投資約1557。5萬元。其中:人畜飲水工程14個村,53000米,投資約79。5萬元;文化廣場13個村社,投資約650萬元;村內道路硬化10個村社,約49。5公里,投資約445。5萬元;產業路7個村社,約40公里,投資約360萬元;異地搬遷6個村社45户,投資約22。5萬元。

二是居住條件差。大部分少數民族村社地處高半山區,居住條件差,自然條件嚴酷,災害頻繁,土地瘠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羣眾生產生活條件困難,個別村社生存環境惡劣。如:梨坪鎮九原寨村石界灣社,居住在大山深處,交通險要,出入及不方便,土地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只有老年人居住在村裏,很少與外界交流。需要異地搬遷的少數民族村社的羣眾有:城關鎮關家溝村朱家山社5户、中寨鎮新寨村5户、石雞壩鎮張家溝村金家樑上社12户、丹堡鎮古道坪村刁樓、蓖麻社18户、梨坪鎮九原村20户、草坪村1户、金坪村葡萄架社2户。

三是發展資金不足。近年來,雖然縣上對民族鄉村投入較大,重點對鐵樓鄉進行了打造,投入相對多一些,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很大改觀,村容村貌變化較大。但其它散雜居少數民族村社投入偏少,基礎設施改變不大,農業生產、農民生活條件、鄉村道路狀況還較差;防災抗災能力較弱,返貧現象嚴重。

四是貧困程度深。少數民族村社經濟發展緩慢,產業培育不足,支柱產業匱乏,山高路遠,靠天吃飯,農業收入微薄;年輕人外出打工,村內大多居住着老人,空巢現象嚴重。絕大部分羣眾只能依靠外出打工掙錢,經濟收入單一,缺乏持續增收渠道。民族鄉村的產業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受自然因素影響大,持續增收渠道窄,穩定脱貧難度大,因災、因病、因學、因婚返貧的問題突出。據統計,全縣少數民族聚居村和散雜居村中,201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村有14個,3500元至4000元的有7個,4000元至5100元的有14個,均低於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389元。少數民族村社已成為脱貧攻堅戰中難度最大、任務最重的地方,與同步實現小康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五是少數民族羣眾自我發展能力不強。少數民族村社羣眾普遍思想觀念守舊,相當一部分人發展思路模糊,發展理念陳舊,創業意識不強,安於現狀,不願接受新生事物;部分民族鄉村羣眾缺乏勞動技能,創業缺乏過硬本領,自我發展能力還不強。

四、幾點建議

一是制定少數民族鄉村和散雜居村社發展規劃。按照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發展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少數民族鄉鎮村社規劃,有步驟、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少數民族鄉村和散雜居村社發展規劃。同時,保持規劃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在新農村建設和危房改造時要融入民族元素,突出民族特色;傾力打造體現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標誌性公共建築,如寨門、戲台、涼亭、文化廣場等公共設施建設,為各族羣眾提供充足的公共文化活動空間。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少數民族特色的保護與傳承發展,與扶貧開發、生態旅遊、文化保護和新農村建設等相結合,整合各方資源,統籌兼顧,科學合理規劃少數民族村社未來發展。建議拓寬改造演武坪至麥貢山通村公路,修通鐵樓鄉白馬十四寨連村併網公路,改善藏區羣眾交通條件。

二是加大資金投入。深入實施“兩個共同”示範點建設,充分利用好省市“兩個共同”示範點建設資金,在重點做好鐵樓藏族鄉“兩個共同”示範點建設的同時,也要兼顧其它散雜居少數民族村社發展,適當將省市“兩個共同”示範點建設資金向其它散雜居少數民族村社安排,促進少數民族鄉村和散雜居少數民族鄉村同步發展。同時,要把少數民族村社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深入推進精準扶貧脱貧,整合項目資金,加大資金扶持,集中攻堅突破,進一步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鄉村扶貧攻堅步伐。建議從全縣項目資金總盤子中切割部分資金,重點解決少數民族村社水、路、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給予落實解決,改變村容村貌,改善生活環境。(附:全縣少數民族村社需要解決的事項統計表)。

三是優先安排項目。搶抓創建全國民族團結示範縣機遇,為少數民族村社謀劃一批以道路、飲水、危房改造、生態建設為重點的基礎設施項目,以農田水利、災害防治為重點的生產項目,以教育、文化、衞生和社會保障為重點的民生項目。加強與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的銜接溝通,積極主動爭取支持,重點爭取民族鄉村基礎設施、產業培育、社會事業項目,盡最大努力把有利於民族鄉村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和省市總盤子。按照“十三五”規劃,堅持民族鄉村項目優先立項、優先投資、優先實施。縣涉關部門要在項目和資金的安排上優先考慮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在交通、水利、電力、農田建設等方面要求縣級配套資金的,着力予以整合配套落實。

四是抓好基礎設施建設。要把少數民族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在資金項目上大力傾斜,不斷改善民族鄉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大對少數民族村社道路建設的投入,把少數民族村社人畜飲水、村內道路硬化、文化廣場的修建、異地搬遷、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作為重點,切實解決少數民族羣眾行路、安全飲水、羣眾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同時,要大力推進農村電網、通信、網絡、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升少數民族羣眾生活水平。

五是部門聯動推進民族鄉村發展。民族鄉村實現小康目標,僅僅靠自身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在政策、資金上給予大力幫扶。縣涉關部門在用足用活民族鄉村政策的同時,在用好管好民族鄉村和散雜居鄉村項目發展資金的同時,加大對少數民族鄉村和散雜居村社項目資金投入。要整合財政、交通、扶貧、水務、教育等部門資金,幫助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解決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鄉村社的實際問題。

六是扶持特色產業。立足鄉村實際,突出民族特色,結合地域特徵、民族特點、歷史背景和發展水平,深入挖掘利用少數民族村寨特有的文化生態資源,大力培育特色產業。少數民族村社都很僻遠,地處林緣,地域開闊,在此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可扶持養殖土雞、土豬、土蜂蜜;可種植藥材、核桃、花椒等作物。充分發揮少數民族村社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獨特的優勢,把經濟發展與特色民居保護、民族文化傳承、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發展鄉村旅遊,增加農民收入。

勞動者最美作文 篇二

春姑娘下班了,夏哥哥拿着禮物來到了我們身邊——驕陽和雷陣雨。天空中的“火球”把大地曬得熱乎乎的,我們都躲在家裏吹空調,可是交警叔叔們還頂着太陽在外面工作,十分辛苦。

前幾天,我和媽媽去超市購物,烈日炎炎,我們都打着遮陽傘,沒走多久,我就滿頭大汗,全身濕透了,無精打采地走着。在路上,我發現了一位交警叔叔,他一邊吹着哨子,一邊指揮着車子,雖然戴着帽子,但我還是看得清清楚楚——此時此刻,他如同一隻落湯雞,全身濕透了。我明白,這是他與太陽公公戰鬥後的“傷”……

記得老師曾經説過,暑假裏的交通事故多如繁星,所以交警叔叔們得天天起早貪黑,甚至不分晝夜的工作,他們如同一棵棵常年青綠的松柏,堅持維護我們的交通安全,讓大家安全出行,平安回家,這種敬職敬業的精神,真令人佩服啊!

可敬的交警叔叔,您們是大樹,您們是陽光,您們是蠟燭,您們是氧氣……您們為大家服務的精神,讓我們另眼相看;您們那光彩亮麗的工作服,讓我們印象深刻;您們那熟悉的指揮動作,讓我們十分敬佩,您們辛苦了,謝謝您們!

勞動者最美作文 篇三

五月一日一個平常而不平凡的日子。我們要在這樣的日子讚美這些人,這些一年四季都不停歇的人,他們就是最美勞動者。

他們默默地付出才能有我們這種幸福和諧的日子,他們就在我們身邊,他們就是城市的美容師環衞工人,他們個個起早貪黑的工作,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城市早就變成了垃圾場!當然環境的維護還是要靠大家,每個人都自覺維護,他們就不會那麼辛苦了。還有城市秩序的維護者交警。他們無論嚴寒酷暑,無論白天黑夜都毫無怨言的穿上厚厚的交警服為人們是、安全回家保駕護航。當然消防員也是最美的勞動者,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報道:一隊的消防員去執行任務,他們大都是90後,00後,最後只剩下一個人穿着消防服提着水槍孤獨的背影讓我瞬間淚目。他們這種舍小家為大家,不畏生死,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每個人去學習。

馬克思曾説: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滯了勞動,不用説一年,就幾個星期就可以滅亡。發明家愛迪生也説過:世界上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辛勤勞動而能得到的。我們不管身在何處,身處何職都要恪守職責,勤勤懇懇。沒有平凡的崗位只有平庸的人,

勞動者最美作文 篇四

人人都有一雙手,農民的。手可以帶給我們香噴噴的米飯,教師的手教會學生們豐富的知識,園丁的手澆灌出美麗鮮豔的花朵。

環衞工人的手,是勤勞的雙手。太陽公公還沒有起牀的時候,環衞工人就開始工作了。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他們拿着掃帚,從馬路的一頭掃到另一頭,不放過一片落葉。他們給城市帶來了十分整潔的街道。

教師的手,是智慧的雙手。還記得,幼兒園的時候,我們一無所知什麼都不知道,是老師教會了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徜徉。語文老師教會了我們橫豎撇捺,數學老師教會了我們加減乘除,英語老師教會了我們ABC。

科學家的手,是神奇的雙手。從阿基米德手中發明了提水器,伽利略手中誕生了温度計,袁隆平手中培育出了雜交水稻,屠呦呦的手中提取出來了青蒿素。他們的手勞動的手,是創造奇蹟的手。

藝術家的手,是靈魂的雙手。達芬奇畫出了最後的晚餐,米開朗基羅雕刻出了大衞,齊白石描出了栩栩如生的墨蝦。

勞動者的雙手是勤勞的見證,是光榮的勛章。我們小孩子要熱愛勞動,讚美勞動,不要作生鏽的螺絲釘,要做為社會做貢獻的螺絲釘。

關於農村產改後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調研報告 篇五

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並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總要求,其中把“產業興旺”放在了首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xx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如何抓好產業振興這個關鍵環節,如何在脱貧攻堅決勝階段構建起鄉村產業體系,加快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進而提升農業的創新力、競爭力……帶着這些問題,我們深入全市十個縣區對鄉村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對我市鄉村產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梳理,提出了針對性建議,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xx市鄉村產業發展現狀

xx是個農業大市,10個縣區共有99個鄉鎮1955個行政村,農業人口167。52萬,佔全市總人口近一半,可以説“鄉村興則全市興”。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三農”政策精神,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把做好“三農”工作作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把鄉村振興和脱貧攻堅緊密結合,立足長遠,着眼當下,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力做優做強畜牧、蔬菜、雜糧、藥果4大主導產業,深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農業農村經濟穩中有進,鄉村振興開局良好。

(一)種植業結構持續優化。按照習總書記“山西的現代農業發展,要打好特色優勢牌”的指示,我市把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作為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主要渠道,針對實際,優化種養結構,在種植業發展上,堅持穩糧優經擴飼的發展思路,在穩定糧食產能的基礎上,不斷增加飼料作物、特色優勢作物和有機旱作農業種植面積,取得明顯經濟效益。2018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為399。8萬畝,比上年減少62。25萬畝,糧食總產量123。29萬噸,比上年增加8。67萬噸,增幅7。6%;蔬菜面積29。3萬畝,比上年增加5。3萬畝;飼草作物種植面積9。14萬畝,比上年增加2。91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39。9萬畝,比上年增加7。3萬畝;水果經濟林22。5萬畝,增加1。57萬畝。發展有機旱作農業150萬畝,3個省級封閉示範片、4個市級核心示範片、5個秋膜覆蓋對比試驗片建設均取得階段性成果。

(二)養殖業規模不斷擴大。以建設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範區為契機,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穩步推進奶牛、生豬、草食畜三大產業聚集區建設。以雲岡四方、新榮伊磊、天鎮中地3個萬頭奶牛園區為龍頭的奶牛產業集聚區正在形成,陽高正大、廣靈海高牧業、雲岡天和牧業、渾源泰源生農牧公司等新擴建項目正在加緊建設。總投資42。4億元的正大100萬頭生豬養殖全產業鏈項目,完成投資1。8億元,建成1個種豬場和8個育肥場,入欄種豬4500多頭;總投資4。3億元的海高乳肉兼用牛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7億元,存欄達5000頭。2018年,全市牛飼養量26。8萬頭,年末存欄18萬頭,其中奶牛存欄7。5萬頭;生豬飼養量163。2萬頭,年末存欄60。3萬頭;羊飼養量415萬隻,年末存欄195。9萬隻;家禽飼養量919萬隻。

(三)產業化經營明顯向好。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積極對接大企業和科研院所,推進農業產業化重大項目建設。至2018年底,全市投資總額達到億元以上的項目有4個;5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項目6個;1000萬元到5000萬元之間項目29個。總投資12億元的新大象、20億元正邦循環農業、11。5億元秸稈發電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在積極建設。深入推進京同農業區域合作,北京新發地xx農產品批發市場與各縣區達成戰略合作,為xx農產品打入京津冀、走向全國搭建了平台。持續推進與北京首農、京東集團、德青源、金珠滿江、華潤五豐、天津弘羊等公司的洽談合作,多方促成項目落地。

(四)新業態發展前景光明。各縣區充分挖掘當地生態資源,培育新產業新動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熱度持續提升。靈丘縣大力建設東河南、紅石塄等特色小鎮,推進車河、北泉、花塔等休閒農業和生態旅遊示範點提檔升級,打造以唐河大峽谷、平型關、空中大草原景區等為主線的特色生態旅遊精品線路,形成了“接二連三”的複合業態,先後被評為省級、國家級“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雲州區充分發揮黃花、火山、生態三大品牌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完善火山羣、烏龍峽、杜莊土林地質公園等景點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了菲尼克斯葡萄酒莊、忘憂農場、興農黃花園等休閒農莊和鄉村旅遊點,吸引了周邊城市的大量遊客。左雲、天鎮、新榮等5個縣區依託古長城旅遊線路規劃建設,大力挖掘長城古堡文化,打造了鎮邊堡、守口堡、得勝堡等文化旅遊景點;舉辦了“逛長城廟會,過得勝大年”“舞龍大會”等民俗節慶活動和xx·左雲摩天嶺長城杯中國公路自行車聯賽、中國青少年自行車U系列賽暨全國青少年冠軍賽、第三屆中國·xx大型徒步“走長城”等系列賽事活動;培育了一批集休閒度假、農業觀光、旅遊康養、運動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新業態,促進了文化、體育、生態、休閒娛樂與旅遊業的深度融合,延長了旅遊產業鏈條。

二、鄉村產業發展主要做法

(一)立足資源優勢,確立科學發展路徑。按照“規模+特色=優勢”的發展思路,堅持“一縣一業”,大力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差異互補的產業格局。雲州區把黃花產業確立為主導產業,在土地流轉、資金扶持、技術服務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動黃花產業向規模化種植、集約化加工、品牌化銷售發展。至2018年底,全區黃花種植總面積達到15萬畝,盛產期產值達5億元,實現了貧困户人均1畝黃花的目標,為全區順利完成脱貧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陽高縣着力打造“4+N”產業模式,堅持走品牌化發展路徑,增加“三品一標”認證品種和無公害蔬菜認證,實施果業“三品”提升工程,註冊了“大泉山”“綠豐”“綠源”等綠色蔬菜商標。到2018年底,全縣累計發展日光温室14361棟,移動大棚30600棟,蔬菜種植總面積達11。29萬畝,其中有2個蔬菜標準園獲得農業部命名,10個蔬菜標準園獲得省農業廳命名。建成5個千畝規模的杏果產業園,全縣杏果總面積近20萬畝。天鎮縣依託通航糧貿、博信、任啟麻油等雜糧龍頭企業,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户”的模式,做優小雜糧產業,累計投資841。5萬元,在11個鄉鎮117個行政村種植了優質紅芸豆5萬畝,建設國際有機種植基地6000畝,帶動5092户農民增收。靈丘縣突出有機農業建設,編制了《山西靈丘有機農業園區實施規劃(2013—2030年)》,建設了1247平方公里的平型關國家有機農業公園,創建了紅石塄鄉全域有機農業示範基地,連續成功舉辦五屆車河國際有機論壇,在業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二)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延伸產業鏈條。產業要發展,龍頭企業帶動是關鍵。各縣區緊緊抓住全27市轉型發展的契機,優化營商環境,配套基礎設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和扶持發展了一批市場前景好、預期效益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形成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接的農業發展新格局。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農業龍頭企業135家,年銷售收入107億元。左雲縣緊緊抓住煤礦兼併重組後,煤炭企業家謀求轉型發展的有利契機,積極引導退出煤炭領域的資金髮展現代化農業,至2018年底,全縣累計投資10億多元,發展涉農項目32個,建成了京奧公司、雁門清高、雲中紫塞、金茂源、長豐、糾偏、根源牧業等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3萬餘户農民實現增收致富。雲岡區以總投資2。4億元的牧同乳業有限公司為龍頭,打造了奶牛產業集聚區,形成了優質飼草種植、奶牛養殖、乳製品加工三位一體產業園區。廣靈北野食用菌業公司投資2。47億元建設千畝萬噸反季有機香菇產業園,為農户生產菌種、菌包,提供出菇技術指導,統一品牌銷售食用菌產品,激發了農民種菇的積極性,帶動種菇農户2000户,形成了集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和研發於一體的特色產業鏈條。

(三)強化科技支撐,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加大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與中國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引進推廣先進農業技術,委託培養本地技術人才,農業科技貢獻率逐年提高,推進了種養業高產、優質、高效發展。靈丘縣大力實施有機種植和有機養殖,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病蟲害綠色防控、全程機械化、秋膜覆蓋等技術,推動了全市有機旱作農業發展。左雲縣培育出“白羊牧歌”“邊塞牧羊”兩個國家級自主羊肉品牌,研發出適合本地養殖的優質羊品“雁雲白羊”,促進了養羊業的快速發展。廣靈縣強化特色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在全縣確定12個百畝連片示範點,大力推廣“穀子滲水地膜覆蓋技術”。雲岡區積極推廣全膜雙壟穴播、高產高效多抗雜糧新品種、集成組裝三項技術,配套應用機深耕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優良品種應用、標準化栽培等實用技術,達到科學合理的節水、節肥、節藥、省工,促進產能提升和效益增加,實現了畝增產20%的目標。

(四)線上線下並重,擴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全市加快完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培育農村地區電商經營主體,藉助互聯網優勢,拓寬農產品電商銷售渠道。去年5月份,市政府與京東集團簽約戰略合作,舉辦了“xx好糧”品牌發佈會,並在京東獨家線上推出了“xx好糧”產品,推動xx優質農產品更快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各縣區積極融入現代銷售體系,加強農產品產後分級、包裝、營銷,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通過樂村淘、供銷E家等實現農產品觸網,拓寬產品銷售渠道。靈丘縣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共管理服務中心,吸引了德邦、百世匯通、遠成等4家快遞公司入住,建立鄉鎮級快遞物流分撥中心7個,村級快遞物流接收點93個,開通覆蓋7個鄉鎮的“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物流快遞線路6條,初步形成了以“縣級中心—鄉鎮分撥中心—村級體驗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體系,被商務部評為“電子商務進農村全國綜合示範縣”。

三、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xx市積極推進鄉村產業發展,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全市明確了產業發展方向,制定了發展計劃,採取了有效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諸多問題與不足,按照調研中瞭解的情況,歸納為以下6個方面。

(一)產業規模小,集約化程度偏低。農業生產經營主要以家庭為主,小規模生產、分散經營目前在我市農村仍然占主導地位,規模化、集約化程度偏低,很難形成種植、管理、加工、儲藏等關鍵環節的標準化生產體系。農村合作組織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分散的“小生產”難與“大市場”對接。一些縣區註冊的合作社數量雖然不少,但真正運行起來的並不多,“空殼社”“休眠社”佔比很大,規模化生產的帶動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在信息溝通、協調生產、調控價格、保護農民利益等方面作用發揮得不好,沒有起到產業化經營的基礎作用。

(二)加工業滯後,產業融合度不夠。在產業規劃上,多數縣區都提出了“接二連三”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思路,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加工企業規模小、技術落後、機械化性能低的現象普遍存在,制約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例如陽高縣是農業部確定的“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省政府確定的“全省設施蔬菜生產大縣”,設施蔬菜面積位居xx市第一,山西省前十,全縣蔬菜種植總面積達11。29萬畝,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蔬菜種植均處於全省領先地位,而且目前新鮮蔬菜銷售市場尚好。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我市蔬菜加工產業鏈條短缺,市場需求較大的脱水蔬菜產品、蔬菜汁飲品等生產企業基本為零,不僅沒有實現產業利潤的最大化,同時也制約了蔬菜種植業的快速發展壯大。同樣,特色小雜糧生產大多數也處於原材料生產、銷售階段,精深加工產品較少,產品附加值低。在養殖方面,基本是活畜銷售,缺少屠宰加工鏈條,養殖業利潤甚微。

(三)知名品牌少,市場佔有率不高。近年來,我市高標準實施品牌立農戰略,高度重視農業的品牌效應,積極參加全國各種農展會、農博會,同時藉助xx古都燈會、車河國際有機農業論壇等活動和京東網銷平台,加大農業品牌展銷和宣傳推介力度,擴大“xx好糧”的知名度,xx黃花、廣靈小米、渾源黃芪等農產品享譽國內外。廣靈“東方亮”小米已經進入北美加拿大市場,天鎮紅芸豆出口到歐洲等地。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市的大多數“好酒”還沒有飄出“深巷”。如陽高長城羊肉、廣靈畫眉驢肉等農副產品雖然品質優良、營養豐富,但由於缺少營銷包裝,沒有形成整體性、區域性品牌,在市場上的知名度較低,出現了“質優價廉”的現象,有些農產品甚至被其他省市的中間商收購,貼標銷售。一些技術先進、現代化程度較高的農牧產品加工企業,也存在效益不盡人意的情況。如牧同乳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總投資2。4億元、佔地80畝,擁有8條國際領先生產線的現代乳製品企業,產品質量上乘,品質優良,但在調研中發現,企業一直沒有完全達產達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品牌知名度不高,難與國內知名老品牌抗衡,導致市場佔有率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四)農村基礎差,規模發展受限。2018年年底以前,xx市10個縣區中有6個是貧困縣區,其中2個還是深度貧困縣。農村基礎建設歷史欠賬較多,發展不均衡比較突出,雖然近年來國家、省市投入大量資金改善農村基礎條件,特別是2018年的鄉村提升工程使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從產業發展的需求來看,仍然與發達地區有較大差距。種植業發展上,由於xx是缺水地區,年均降水量只有400-500毫米,雖然在政府大力幫扶下,建設了很多水利配套設施,但總體上水澆地的面積佔耕地面積比重仍然較低,一些地方靠天吃飯的現狀沒有根本改變,再加上平川少丘陵多,農業機械使用率低,制約了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如新榮區的農村流轉土地僅有2。7萬畝,僅佔承包耕地總面積的6。9%。

(五)集體經濟薄弱,發展後勁不足。發展村集體經濟既是“三農”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基層黨建和打贏脱貧攻堅的題中之義,對鄉村產業的持續發展有着重大意義。調研中發現,各縣區鄉村集體經濟雖然都已破零,但從目前來看,不足和短板也比較明顯,主要體現在不可持續發展方面。多數集體經濟破零主要是靠流轉集體土地、資源盤活等資產性收益,在有限的資源下,可持續收益顯得尤為艱難。特別是近郊區,90%的鄉村依靠土地、房屋租賃增加收入,資源、資產性收益佔到集體經濟的50%以上,自主經營、村企合作等實體性經濟佔比較小,雖然穩定,但增收空間小,發展後勁、發展動力不足。

(六)老齡化現象突出,農業主體萎縮。由於農村經濟基礎薄弱,農業經濟投入週期長、回報率低,導致我市農村勞動力外流嚴重,“老、少、婦”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空心化、老齡化已經成為農村發展的制約因素。特別是一些貧困落後的村莊,常住人口基本是農村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以老、弱、病、殘為主,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根本沒有能力去發展產業。農村黨員隊伍也面臨着老齡化的問題,年輕黨員發展不多,“兩委”幹部由於年齡大,精力不足、思想保守,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領羣眾脱貧致富方面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四、推進鄉村產業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一)依託優勢,突出特色,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依託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是增強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推進鄉村產業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xx市鄉村產業發展要緊緊抓住氣候優勢、產業基礎和政策優勢,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不斷做強做大特色產業,真正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農業發展的目的。依託氣候冷涼和晝夜温差大的優勢,加大傳統喜涼蔬菜青椒、番茄、胡蘿蔔、山藥、紅蘿蔔等露天蔬菜的種植面積,擴大京津地區淡季蔬菜和延秋菜主產地的影響和市場佔有率;借鑑山東壽光發展蔬菜產業的先進經驗,加速構建集蔬菜產、儲、銷為一體的現代化經營體系,讓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就聞名全國的陽高蔬菜重享榮耀,重鑄輝煌。依託高原地質優勢,抓住火山地質這一特性,繼續擴大雜糧種植面積,特別是利用好黃花、小雜糧富含硒、磷等人體必須微量元素的優勢,改進營銷策略,打造一批特色鮮明、質量穩定、市場佔有率高、信譽良好的知名區域品牌,推動特色農業持續高效發展,讓“xx好糧”享譽全國、走向世界。依託氣候乾燥、動物疾病發生率低的天然優勢和建設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範區的政策優勢,推進高端畜牧業發展。保護和開發歷史悠久、品質優良的地方良種牲畜,如廣靈畫眉驢、麻地溝肉羊、靈丘大青背山羊、渾源黃芪羊、陽高長城羊、左雲雁雲白羊等,積極推進地方良種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和國家級禽獸遺傳資源保護目錄的列入工作,以此提高畜產品的知名度,儘快改變我市畜產品“有品無名”的現狀;延伸畜牧業產業鏈,加快發展現代化大型屠宰加工企業,構建集飼養、屠宰、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條,提高畜產品附加值;按照“以農載牧、草畜配套、以畜定草、草畜平衡”的原則,推進種植結構由“糧+經”向“糧+經+飼”轉變,擴大全株青貯玉米、草高粱的種植,發展苜蓿、燕麥等優質牧草,推廣加工貯藏技術,為養殖户就近提供飼草料資源,降低養殖成本,激發農民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依託交通優勢和旅遊資源優勢推進鄉村旅遊業和休閒農業提質增效。從頂層設計着手,打好區域特色和文化內涵兩張牌,加強縣區間的資源優勢互補,圍繞雲岡景區、恆山景區、火山旅遊帶、長城旅遊帶、有機體驗示範區、自然觀光區等旅遊資源,設計全域旅遊路線,完善景點基礎設施配套,形成以線串點、連線成面的鄉村旅遊大格局,讓遊客“來得了、玩得好、留得住”。要藉助大張高鐵的交通利好,突出塞外風景人文體驗,總結推廣陽高縣“杏韻小鎮”經驗模式,提前謀劃佈局,在高鐵站及其沿線建設集種植、採摘、加工、銷售、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田園體驗綜合體;依託夏季涼爽的氣候優勢,依託我們的“xx藍”,吸引周邊人羣,讓xx的鄉村旅遊成為京津冀地區遊客短日遊的首選地。

(二)政府搭台,農企聯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1、發揮典型示範作用。要加強對農村產業融合現有試點示範項目和成功經驗的總結宣傳和推廣,通過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的宣傳剖析,引導縣區政府和融合主體更好地瞭解農村產業融合的經驗做法。建議有關部門定期編輯農村產業融合典型案例介紹,組織農村產業融合典型案例分析會、召開典型經驗交流會,從融合主體和地區兩個層面加強對典型經驗的宣傳、分析,提高宣傳、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激發發展鄉村產業的積極性。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要貫徹落實好信貸、税收、融資、保險、用地、用電、用水等方面相關惠農政策,多措並舉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提升農副產品加工技術,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配套,拉長農產品經濟產業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推進農業一產向二、三產業自然延伸。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建設三農公共信息平台,培養農村電商人才,解決銷售“最後一公里”的瓶頸。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前延伸建設基地帶動農户,向後延伸發展物流和營銷體系,通過新業態新模式向農業各個環節滲透融合,將產業邊界逐步模糊化,將“大數據”和“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向農業生產、經營、服務領域全面滲透。

3、促進龍頭企業發展壯大。針對一二三產業融合不夠,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產業鏈條短、農業質量效益不高等突出問題,繼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向優勢農產品主產區聚集,建設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佈局的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園。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市場佔有率高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優勢為依託,以園區建設為平台,以追求興農富農為目的,運用收益分配調節機制,按照“園區接市場、市場帶龍頭、龍頭興基地、基地聯農户”的模式,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對區域內的主導產業實行專業化生產、系列化加工、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實現一二三產業快速有效融合發展。

4、形成利益一體化模式。產業能夠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把企業和農民綁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體。一是藉助“六最”營商環境,加大農業領域招商引資力度,按照“公司+基地+農户”的模式,引導農户進行專業化規範化種植,並採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紅”的方式提高農户收入,激發農民積極性。二是鼓勵農民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閒散資金入股專業公司統一經營,實現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重大轉變,以保障農民獲得長遠穩定的收益。三是發展訂單農業,企業、合作社和農户通過良性互動將訂單關係長期固定下來,使供需市場穩定,實現農民和企業雙贏。借鑑陽高縣農户與五糧液酒廠簽訂的高粱種植訂單的經驗模式,提高農户抗風險能力。

(三)多措並舉,打造品牌,提升優質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1、以“三品一標”為抓手,強化品牌建設。做好三品一標認證工作,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經營,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督,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增強區域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一是加強“三品一標”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普及力度,提高企業、合作社自主申報意願。二是有關部門要積極指導幫助具備申報條件、產品優質、市場前景較好的企業產品開展認證,指導企業按照申報程序和要求,完善申報材料,溝通協調申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三是對獲證“三品一標”企業,積極爭取獎補資金,充分調動企業認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認證工作持續開展。四是對獲證企業和產品,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監測抽樣,規範標識使用,確保認證品牌質量。

2、以會展模式為依託,擴大產品知名度。今年春節期間,我市隆重舉辦了2018年中國xx古都燈會xx名優特色農產品年貨展銷活動,該次展銷突出一縣一業,30家龍頭企業63類200多個產品參展,其中雲州區黃花產品、陽高杏果、廣靈豆腐乾、白老大幹果、靈丘黃燒餅、渾源涼粉等特色農產品受到廣大遊客的青睞。展銷期間現場銷售了201萬元,還吸引了一批外地客商前來洽談業務。要繼續利用好古城燈會、旅遊節等各種節慶和各類農交會,加大產品宣傳力度,擴大“同”字號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要積極推薦參加省內外各類大型農產品品牌展銷會,提升品牌形象,擴大品牌影響力,增加品牌效益。

3、以政府統一規劃為手段,集中打造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區域農產品的代言,是特定農產品的一張經濟名片,具有超越一般品牌的經濟和社會效應。區域公用品牌對區域的經濟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市各縣區都有自己的農產品品牌,但普遍存在品牌影響力弱和品牌產出規模小兩個問題,因此,集中打造xx本區域公用品牌已刻不容緩。一方面要加強頂層設計。建議市政府儘快制定農產品品牌發展規劃,出台打造農產品知名品牌實施方案,採取政府統一規劃,有關部門負責推薦,社會企業共同協作共同推進的形式,提煉出具體產品的賣點,打造出反映xx區域獨特生態形象的區域公用品牌。另一方面要突出發展重點,集中力量打造“xx黃花菜”“xx好糧”“恆山黃芪”“xx羊肉”“牧同好奶”等區域強勢品牌,切實提升xx優質農產品的形象,最大限度地提升本地產品的價值營銷力、核心競爭力、文化感染力。

(四)優化環境,營造氛圍,吸引各類人才回鄉創業

1、吸引科技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紮根農村。一要繼續加強與農業院所的合作,採取政府推進、部門服務、扶持科技大户等有效措施,使科技轉化率不斷提高;二要選派省市農業技術骨幹到縣、鄉掛職,為本地的農業生產提供技術保障;三要用足用好我市人才引進政策,落實人才待遇,改善基層工作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完善知識產權入股、參與分紅等激勵機制,吸引科研技術人員和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合作社、農業企業任職兼職;四要培養重用本地“土專家”、種養能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2、鼓勵本地外出務工、經商及各種能人回鄉創業。一是根據實際情況,建設返鄉創業基地,制定實施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和產業發展優惠政策,積極營造扶持創業的氛圍,引導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回鄉創業。二是邀請有經驗、有知識、有資源的本地退休幹部、知識分子回鄉居住,成為農村發展的帶頭人和引路人。三是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農業服務主體帶頭人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使更多的人在推進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作用。

3、培養帶頭人,推動鄉村產業快速發展。優化村幹部隊伍,抓好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堅決調整不勝任工作的村“兩委”班子主要負責人,加大培養髮展年輕黨員工作力度,提升鄉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不斷夯實發展鄉村產業的組織基礎,把基層支部建設成發展鄉村產業的堅強保障。進一步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做到產業鏈發展到哪裏,黨組織就延伸到哪裏,尤其是發揮好合作社、龍頭企業黨建的引領作用,使基層黨組織在推進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引領帶”作用。

勞動者最美作文 篇六

在我國首都北京有一條東方巨龍,它號稱“萬里長城”。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建築。它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共有一萬二千多裏。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工程,也是唯一可以從外太空看到的地球景觀。為了修建巨大的長城,曾有上千萬的勞動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長城城牆高約六點六米,底寬約六點五米。修築長城用的都是很大的石條和方磚砌成的,既高大又堅固。每塊石條最輕的也有二三十斤重,最重的足有幾千斤重。在古代生產工具還很落後,沒有汽車,火車,沒有起重機的條件下,都是勞動人民靠着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可想而知,在當時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勞動人民修築了這麼雄偉的長城,真是不可思議啊!

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它像一條巨龍卧伏在神州大地上。我們是這條龍的傳人,一定要好好學習,把祖先的聰明才智繼承下來,長大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我為我們中國有萬里長城而驕傲,為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而自豪。中國的廣大勞動者我為你喝彩!強大的中國還要我們勞動者去建設。

關於農村產改後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調研報告 篇七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核心目標,即: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週年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目前貧富差距情況較為嚴重,雖然大部分人民已實現小康,但在偏遠的農村甚至温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為早日實現中國夢,必須重視偏遠農村人民的情況,讓更多的人關注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以下是關於興國縣xx村當地情況調研報告:

一、xx村基本情況介紹

xx村作為東村鄉政治文化中心,全村佔地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25畝,現有484户村民,2508人,留守兒童178人,孤寡老人76人,留守婦女150人,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為務農,其農作物主要是:水稻、臍橙、梨、茶葉等等。雖處於政治文化中心,但由於該村地形多為山地,人均耕地面積少,大多數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家中留下的基本為老人,婦女,兒童,以及部分喪失勞動力的殘疾青年。

自《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以來,在當地政府的支持與倡導下,開始出現一批返鄉創業的青年,開設小型工廠,吸收部分婦女會作為勞動力,從而促進了當地就業。但由於工廠數量較少、規模較小,並不能為當地實現致富。

二、xx村當地的特色

1、豐富的美食文化

在xx村裏有着豐富的美食文化,在走訪調研過程中發現了許多著名的小吃。這裏有着趕圩的習俗,在圩上的茶館裏村民們將品茶與美食相結合,一邊品茶一邊品味着這些遠近聞名的小吃,如:四星望月,也就是俗稱的籠粉牀,是由肉類加當地特色的米粉或者芋頭製作而成;七層糕,清淡消暑,選用精緻稻子,細心打磨,用天然水浸泡一整夜,最終制作而成;魚包,顧名思義,便是以魚肉為主料,外層裹上面粉,熱油一炸,可口的魚包便製作成功了;茄子包,刀切後的茄子,外層裹上面粉,加上點香葱,熱油一滾,茄子包便出來了;仙人凍,用仙人草這種草藥製成,作為一款涼性小吃,清涼解暑,是夏天必備美食;油豆腐,配以辣醬調味,不但不會油膩,反覺爽口;灰水米果,以精製大米,稻草灰火燒製成,清淡爽口;空心油奇,口感類似於麻球的一款中空外糯的特色小食,以精製大米在天然泉水中浸泡一夜,而後製成;火夾米果,主料就是糯米,配以紅糖煎炸而成;碗兒糕,主料大米,製成米漿,一小碗碟裝盛,蒸制而成;等等。

2、積極構建電商平台

自從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後,當地政府結合自身特色建立了精準扶貧項目——電商平台。隨着互聯網,科技水平的提高,電商也為廣大人民所熟知。當地政府依據國家政策,針對該村殘疾問題較為嚴重的情況,積極構電商平台,不侷限於資金幫扶,而且通過發展這一平台,促進就業,使村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脱貧。其電商平台包括:家裝、建材;機械及行業設備、橡塑、電工電氣、化工、冶金礦產、鞋、家紡家飾等各個方面,涵蓋面廣,覆蓋面大,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3、特色產業觀光帶

興國縣有11個特色產業,在政府的規劃下將這11個特色產業鏈接成一線,打造成一個特色產業觀光帶,從而形成旅遊特色,拉動當地經濟發展。其特色產業主要包括:臍橙,紅肉蜜柚,大閘蟹,鮮魚,鬆、杉、毛竹、黃竹、油茶,生豬,灰鵝等產品。東村鄉也有着自己的特色產業,並在村中努力建設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帶,如:壩子楊梅基地、齊心臍橙基地、澄江小江庫灣等。

三、xx村目前存在的問題

1、青壯年外出務工人數增多,老齡化問題嚴重

由於人均耕地面積少,依靠農業致富較難,該村多數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人數較多。繁重的農活,只能靠老人、婦女,甚至一些未成年的兒童擔起。他們在支撐家庭的同時,並沒有受到較好的照顧。

2、傳統觀念根深蒂固

村民受教育水平較低,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對科學生育缺乏認識,計劃生育工作開展難度大。當地儘管生活貧困,但在思想上依然普遍存在“越窮越該生”、“重男輕女”的觀念。認為孩子越多,希望越多;認為只有男孩才是傳後人。村中的多數家庭都有2個以上的孩子,且至少有1個是男孩,嫁女兒甚至稱為“賣女兒”。這些錯誤的觀念,不僅阻礙了經濟發展,也極大的影響了孩子健康的成長。

3、醫療衞生水平差

xx村醫療設施主要為東村鄉的衞生院和部分小型診所,醫療配置水平離村民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和預防保健的需求,離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的要求仍存在較大差距。“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醫療資源在量的擴大和質的的提升中顯現出的問題仍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醫療資源配置的均衡性矛盾日益顯現,從醫療機構的分佈情況便可以瞭解到:多數村民認為醫療設備和衞生人力等醫療資源的集中於城區和城鎮醫院,鄉村醫院佔的比例少,而鄉里及村裏看病人數卻較多。總之,在調研過程中發現該村的醫療衞生水平處於落後的狀態,而村民對醫療水平需求較大,對提高醫療水平、完善醫療制度有着迫切的渴望。

4、家庭教育嚴重缺乏,學校教育較為落後

由於多數父母在外務工,與孩子相處時間較少,家庭教育嚴重缺乏。導致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的理想的教育格局未能很好的實現,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有些家長認為學校教育才是全部,沒有真正從家庭教育的長遠意義和現實意義上認識其價值。

該村設有一所幼兒園、國小和國中,基礎教育設施較為完備,但師資力量較弱,學生營養餐水平較低。在當地鄉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倡導下,該村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情況較好。近五年來鄉政府和村委會高度重視輟學問題,通過積極宣傳、溝通和幫扶,及時有效的解決輟學問題,輟學率為0%。但隨着社會科技地急速發展,這顯然是遠遠是不夠的。而該村多數孩子由於家庭經濟問題在國中畢業和高中畢業後多選擇出外務工,而沒有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

5、後代遺傳病較為嚴重

據調查顯示,該村的後代遺傳病問題較為嚴重,其主要原因為人口流動數量小,存在着較為嚴重的近親結婚隔代數較近的問題,醫學上研究表明:近親結婚比非近親結婚更容易患遺傳疾病,如近親結婚時所生的子女中,單基因隱性遺傳病的發病率比非近親結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產的機率比一般羣體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並患有許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顯著。如此,後代的健康問題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較難做到優生優育。

四、發展壯大xx村經濟的對策建議

1、加快建設和落實特色產業觀光帶

興國縣有11個特色產業,目前在政府的規劃下預將這11個特色產業鏈接成一線,打造成一條特色產業觀光帶,從而形成旅遊特色,拉動當地經濟發展。其特色產業主要包括:臍橙,紅肉蜜柚,大閘蟹,鬆、杉、毛竹、黃竹、灰鵝等產品。東村鄉也有着自己的特色產業,並在村中努力建設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帶,如:壩子楊梅基地、齊心臍橙基地、澄江小江庫灣等。而在特色產業觀光帶建設的過程中,政府還應面向全國,取長補短,學習和借鑑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科學發展,在發掘當地特色的同時發展新特色。例如:xx村氣候濕潤,土層較薄,地形較陡,大面積的種植山茶樹,易造成水土流失,切收益較慢。而xx村雖人均耕地少,依靠農業致富較難,但氣候適宜,四周山色優美,適宜油菜花種植,可建設油菜花基地,將山色與油菜花基地相結合打造旅遊新特色。圖片

xx村在這特色產業觀光帶的發展過程中,還應形成自己的產業優勢,當地自然風景秀麗,世代以農耕為主,具有濃厚的南方小村莊的氣息,民風淳樸,且當地人熱情好客,交通較為便利,非常適宜發展生態農業和農業旅遊。結合當地農業特產,構建生態農業基地,克服耕地較少的侷限,改走農業旅遊線路。可由政府牽頭,發展當地生態農業和農莊、農家樂,構建自身旅遊特色,推出針對我省高校的學生的旅遊服務。例如:可由當地政府安排車輛統一接送,聯繫村民安排住處,推薦旅遊線路,安排引導,從而形成完整的旅遊服務,同時結合當地特色,推出登山節、蘭花節、美食節等特色活動。

2、加快建設電商平台

自從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後,當地政府結合自身特色初步建立了精準扶貧項目——電商平台。隨着互聯網,科技水平的提高,電商也為廣大人民所熟知。當地政府依據國家政策,針對該村殘疾問題較為嚴重的情況,積極構電商平台,不侷限於資金幫扶,而且通過發展這一平台,促進就業,使村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脱貧。其電商平台包括:家裝、建材;機械及行業設備、橡塑、電工電氣、化工、冶金礦產、鞋、家紡家飾等各個方面,涵蓋面廣,覆蓋面大,有利於經濟的發展。電商平台也應結合當地農業特色,使當地的農產品走出去。

3、大力發展特色的美食文化

在xx村裏這裏有着趕圩的習俗,在圩上的茶館裏村民們將品茶與美食相結合,一邊品茶一邊品味着這些遠近聞名的小吃,如:四星望月,俗稱的籠粉牀,是由肉類加當地特色的米粉或者芋頭製作而成;七層糕,清淡消暑,選用精緻稻子,細心打磨,用天然水浸泡一整夜,最終制作而成;魚包,顧名思義,便是以魚肉為主料,外層裹上面粉,熱油一炸,可口的魚包便製作成功了;仙人凍,用仙人草這種草藥製成,作為一款涼性小吃,清涼解暑,是夏天必備美食;灰水米果,以精製大米,稻草灰火燒製成,清淡爽口;等等。將美食文化與農家風情、南方品茶文化相結合,推出“舌尖上的xx”,發展自己的美食特色文化,從而與特色產業觀光帶相呼應。

4、全面提高教育水平

教育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不容小覷。首先,應當加強家庭教育,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意識,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心理健康等方面,全面的瞭解和掌握孩子的想法,從而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其次,進一步推進學校的教育,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所以應該全面提高學校的業務水平,引進一些創新型的教育活動,例如各項知識競賽,各類體育活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為村子的建設培育更多人才。最後,應當增強家長和孩子的受教育意識,正確認識教育的價值,通過接受教育糾正錯誤的傳統觀念,樹立科學生育的觀念。

經過此次三下鄉後,我們真正感受到在那些我們並不知道的地方,還有這樣一羣人需要我們的關注,需要我們的幫助,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肩負着重大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農民真正的脱貧致富,讓留守的天空不下雨,讓空巢重新充滿温暖,需要我們新一代的青年的不懈努力。展望未來,把握現在,我們必須學好專業,掌握為人民服務的一技之長,以專長服務社會,用熱情譜寫青春的壯麗史詩,讓下鄉不止於今天!

勞動者最美作文 篇八

我們經常在電視中看到許多感人的故事、美麗的人物,他們是可歌可泣的,是最美的。

其實,並不是做出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才可以稱得上美。我們身邊有無數勤勤懇懇、默默工作、無私奉獻的人,同樣在演繹着平凡而美麗的故事:保家衞國的解放軍戰士、維護社會穩定與安全的人民警察、烈日下揮汗如雨的工人和農民、公交司機、誨人不倦的老師、環保衞士——清潔工人風雨無阻,東瞧瞧,西望望。眼睛掃射街上的每一個角落,時而用掃把掃一掃,時而又用鐵鍬鏟一鏟,一身泥水、一身汗水、一身灰塵,維護我們的美好環境。無論是風霜雨露,還是嚴寒酷暑;無論是明光響月,還是漆黑無光,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他們的身影。在別人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個座、隨手撿起身邊的垃圾、一個眼神、一句話語……這些是平凡的事;正是這些平凡的人和事,築起了時代最美的風景!

他們是平凡的人,美在身邊我們卻習以為常、視而不見,能不感到心愧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呀,美無處不在!大自然的美、心靈的美、奉獻的美、堅持不懈的美、團結一致的美……美就在我們的心靈裏;美就在我們的行動中。

勞動創造美!我為平凡的勞動者點贊!

關於農村產改後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調研報告 篇九

一、村級集體經濟現狀

2017年末,全村總户數750户,總人口3396人,耕地面積4203畝。家庭承包面積3141畝,村級集體面積1062畝。水面117畝,歸村級集體所有。

村級集體擁有固定資產原價230萬元,其中機泵站、水利設施、道路等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價145萬元,村學校、衞生室、文體廣場及器材、計生文化園以及行政辦公等非生產性固定資產85萬元。

2017年,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85。2萬元,其中轉移支付收入10。4萬元,村自有收入74。8萬元,自有收入全部為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中湖田、水面、河灘等資源出租的租金收入73。6萬元,國小老校舍出租的租金收入1。2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為空白。

村級集體經濟的主要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收入單一,主要是湖田轉包取得的租金收入,收入構成年年依舊,沒有村辦或者經營的企業,集體經濟收入缺乏增長點。二是基礎薄弱,因為第一個方面原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有限,投入到公共生產設施、公益生活設施的財力十分有限,雖然村集體多方籌措資金,但是資產積累仍不雄厚,基礎設施仍較薄弱。

二、村級集體經濟作用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集體經濟的發民壯大,有利於進一步增強農業發展後勁,促進農業以及整個農村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好水電路,管好湖港汊,增強農業發展潛力,提高抗災保收能力,不斷推動農業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近年來,王壩村先後修建了水閘、溝渠、泵站,溝渠河道清淤,累計投資達47餘萬元。修村組公路、公路加寬共投資15餘萬元。每年泵站等水利設施維修費用數萬元。這些投資是確保王壩村農業生產年年增收的主要因素。

二是促進農村社會和諧。其一,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不斷提升村集體服務農業、服務農民、服務農村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從而不斷密切幹羣關係、黨羣關係,推動農村社會穩定。其二,通過加大文化、教育、衞生基礎設施、公共福利事業等硬件投入,通過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等軟件投入,豐富羣眾的文化生活,不斷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村社會和諧。近年來,村建設了文化廣場、開闢了老年活動室,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樹立了文明、健康的農村社會新風尚。其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效地解決民生問題,推動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王壩村投入2萬元購置垃圾桶,每年投入3。6萬元聘請3位保潔員負責村莊垃圾清掃,環境保護;投資3萬元安裝路燈,投資10萬元安裝自來水管網;投資5萬元支援村民小組修建通組公路。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地解決了羣眾用水用電出行的問題,保證了農村村容整潔,展示了農村環境清潔的新風貌。

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幾點思考

(一)抓牢黨建。一個有凝聚力、有戰鬥力的村支部,有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村兩委團隊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組織保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牢固樹立宗旨、服務意識,提高自身素質,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利用好各利信息,利用好各種資源,廣開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二)管好資源。資源主要包括村集體所有的湖田、水面、山林、牧場等,在沒有集體經營企業的村,這些資源是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管理好這些資源,保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穩定,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基礎環節。一是保證資源數量不減,作為村集體的主要家底,除了政策或者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不能人為流失,不能人為出賣。二是保證資源質量不減,要加大資源的日常維護,如湖田的地力投入,水利建設等,不能任其荒蕪,不能有而無用。三是保證資源效益不減,出租這些資源,要嚴格按照公共資源交易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公開招標,程序到位,結果透明,杜絕出租期限過長,租金一次收完,寅吃卯糧的作法,同時還要做到所有可利用的資源不能閒置,使資源能實實在在地為村集體經濟帶來效益。

王壩村有後湖田790畝,年租金收入63。2萬元,白湖百畝田118畝,年租金9。16萬元,各種塘凼、魚池、港汊共117畝,年租金13188元。王壩村卓有成效的資源管理,規章制度的嚴格執行,發揮了資源的作用,保證了集體收入穩定。

(三)盤活資產。資產主要包括廢棄不用的老村部、學校、廠房、門店以及其它建築物,這些資產是村多年來投入積澱形成的,是村集體經濟的組成部分,盤活這些資產是村開闢收入的途徑。一是要訂章立制,加強管理,確保資產保值增值。二是要充分利用好資產,不能任其閒置,廣開信息渠道,通過各種形式公開招租,把這些靜態的、沉睡的資產變活。如老校舍、舊村部以及廠房、門店可以出租辦幼兒園、服裝廠、農村餐飲店、小超市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益。王壩村把已經不用的國小出租辦幼兒園,既減輕了辦園方投資建園的壓力、減輕了經濟負擔,又為村集體增加了收入。村在原村部舊址上建了幸福院,使舊資產變成新資產,並且沒有增加土地佔用。

(四)用準資金。村集體有限資金首先要用在發展上,用在發展生產上,通過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增強生產後勁,促進收入增加,並以此帶動集體經濟收入增加,形成良性循環。其次是投資公益事業,加大農村文化、教育、衞生、扶貧的軟硬件投入,提高為村民服務水平,搞好村莊環境整治,促進農村精神文明提高。

關於農村產改後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調研報告 篇十

近年來,xx縣xx鄉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尤其是近年來創新發展了“飛地抱團”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各項經濟指標逐年攀升,農村基層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號召力顯著提高,農村社會穩定、各項基礎設施顯著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總體來看,xx鄉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普遍偏弱,發展還不快,村級招商引資力度還不強。如何抓住機遇,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的講話精神,不斷培育集體經濟發展後勁,是擺在鄉黨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為進一步摸清全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筆者進行了實地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基本情況

近年來,全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呈現出穩定增長態勢,尤其是近兩年在“飛地抱團”模式的發展下,全鄉11個村的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有了質的提升。但仍然存在總量偏小、結構不優、發展不均、基礎薄弱的問題。

從收入結構來看,全鄉的村級集體收入主要為“飛地抱團”西瓜產業收入、村集體土地流轉、村級轉移支付和財政補助。在2019年的村集體收入中,產業收入、土地流轉等收入為佔總量的50%以上。從收入層次來看,在11個行政村中,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全部在5萬元以上;收入在5-10萬元的5個;10萬元以上的6個。

特色做法

近年來,xx鄉黨委政府以黨建為引領,以黨羣共建為抓手,全力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

01

頭雁領航

抓實一支隊伍,培育村集體經濟發展帶頭人

“羣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xx鄉大力實施“領頭雁”工程,積極從返鄉創業青年、致富能手、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等黨員中選取講政治,有能力、敢擔當、善治理的人才擔任黨支部書記,着力培育、選好、配強基層隊伍“領頭雁”。

xx鄉在落實主題黨日“每月一學”、書記上黨課“每季一課”等學習制度的同時,還開展“每年一看”活動,組織村黨支部書記“走出去”參觀學習,幫助他們拓寬發展思路;同時強化考核評比,結合村級工作年中看變化、支部書記黨建工作述職等,將村集體經濟發展納入村級考核硬指標;對在發展村集體經濟上有想法、有心得、有成績的村黨支部書記,將其納入鄉土重點人才培訓庫,在評先評優、推薦“三方面人員”考試、納入鄉聘幹部管理等多個方面優先考慮,全面提高村黨支部書記素質和能力,增強其創業帶富能力。

02

雁陣合舞

抓活一種模式,形成村集體經濟發展示範效應

為解決“家底”薄的行政村“單打獨鬥”發展集體經濟難的問題,xx鄉統籌組織,引導村級跳出各自為戰、分散發展的傳統思維,以西瓜產業優勢為基礎,探索出“1+10”飛地抱團模式發展西瓜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踐路徑,讓11個村共享西瓜之甜。

xx鄉着力突出黨支部的引領作用,運用區域黨建聯合體新思維,在青陂村建立西瓜產業基地160畝,按照“黨支部+村幹部+合作社+瓜師傅”的經營模式,由各村黨支部牽頭,村幹部入股,西瓜合作社派駐瓜師傅進行統一育苗、統一技術指導並由合作社統一銷售。2019年,該鄉在飛地抱團的實踐下,11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突破5萬元,一個個“空殼村”邁上“脱殼之旅”,一個個集體經濟薄弱村踏上“強村之路”。今年,xx鄉繼續壯大發展“1+10”飛地抱團模式,在花園村建立產業基地,基地規模擴大到200畝,通過“飛地抱團”產業基地的帶動作用,2020年xx鄉瓜農由30户增加到了56户,並直接帶動4户貧困户參與種植,在全縣率先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整鄉推進目標,極大的增強了村集體經濟和羣眾自身的造血功能。

03

羣雁齊飛

立足N種思路,推動村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

為推動村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xx鄉聚焦村集體經濟發展與脱貧攻堅及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制定了“一村一策”發展規劃。

盤活資產,助力自身發展。xx鄉新安村充分發揮緊鄰工業園的區位優勢,對集體閒置的約1000平方米一塊空地規劃建了一棟六層的綜合大樓,通過租賃承包、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盤活村集資產,每年可實現村集體增收10萬元。

村社合作,搭台互助發展。xx鄉花園村充分發揮組織引領作用,在合作社和農户之間搭建橋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户”的管理模式,黨支部牽頭指導,農户生產產品,合作社收購農户產品進行銷售,引導羣眾發展500畝高產油茶產業,銷售收益的1%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左右。

農旅結合,推動融合發展。xx鄉青陂村依託自身旅遊優勢,整合周邊各類資源,通過“資源激活法”融合模式,在旅遊點設立農特產品批發零售和電子商務為一體的集中交易中心,積極組織農户通過線上線下售賣農特產品,擴寬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渠道,鼓起了村集體經濟的“腰包”。

存在問題和困難

從全鄉整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來看,雖然呈現出較快增長的勢頭,特別是“飛地抱團”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確實很好的解決了當地的“空殼村”問題,但離上級的要求差距還很大,存在總量偏小、結構不優、發展不均、基礎薄弱等問題。

1、扶持機制不足

近年來上級也出台了一些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對發展集體經濟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特別是在項目建設、土地保障等方面還沒有一套更加系統有效的配套政策。

2、鄉村人才不足

缺乏專業管理隊伍,大量農村青壯年都選擇外出務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農村“空心化”更加重了制約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3、少數幹部素質不高

一是綜合素質不高。現任村幹部整體年齡偏大且文化水平較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了將近80%的比例。個別幹部市場經濟意識不強,缺乏開拓創新精神,發展被動和“等靠要”思想嚴重。二是經營理念不寬。各村用於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投入嚴重不足。2019年,全鄉僅有新安、金溪、花園等極少數村敢於利用集體資產投入經營,且主要是借地生財,其他企業性經營還未有涉足。

4、發展不平衡

靠近公路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的村,集體經濟發展相對較好;位置偏遠、交通不便、資源缺乏的村,集體經濟發展往往就相對滯後。西瓜種植受天氣、市場價格等影響,尤其是遭遇水災等自然災害,容易戳傷瓜農生產積極性。

5、增收後勁不足

目前村集體掌握有山林、土地等資源經營權的很少,依靠自身資源、資產發展集體經濟的潛力嚴重不足。實體性經營收入少,“造血”功能不足。農村懂市場、會經營、素質高的管理型人才非常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缺少能人蔘與、能人帶動。

對策及建議

01

選優配強村級班子

要以2020年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吸引更多的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退伍軍人等進入村幹部行列,大膽選用思想解放、事業心強、思路清晰、懂經營、善管理的“能人”擔任村黨組織書記,不拘一格用人才。要開展新理念培訓,提高村幹部隊伍素質,繼續抓好“領頭雁”培訓、“鄉賢大講堂”,分批組織村書記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好的地方參觀學習,採取召開現場會、舉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論壇和組建村級集體經濟協會等方式,全面提升村幹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素質和能力。

02

管好用活集體資產

一是進一步挖潛開源,鼓勵村集體充分挖掘、整合閒置或低效使用的各類集體資產,盤活存量資產,實現集體資產效益最大化。二是構築資產增值機制。探索出台具體的管理指導辦法,對集體收入、集體資產強制進行提留積累,促使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三是強化監督管理。針對村級財務管理中的薄弱環節,研究制定相應的政策,規範財務管理,加強民主監督和審計監督,不斷提高村級集體經濟經營管理水平,防止集體資產流失,防止分配過分向個人傾斜。

03

因地制宜拓寬渠道

現在集體經濟增收困難村大多是難啃的“硬骨頭”,基本上沒有村集體自留地可用、沒有村集體資產資源或資產資源利用價值不高。要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關鍵要在產業發展、資源開發、服務增收上做文章,要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户、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引領作用,通過與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經營等方式,取得收益分紅等穩定的產業收入。

04

加大政策幫扶力度

一是組織領導。繼續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今年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點任務,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實行台賬式管理,納入年度考核指標體系,定期進行排隊通報,落實責任追究制度。二是深化結對幫聯。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與開展脱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充分用好縣級包聯領導、縣直駐村幫扶隊、鄉鎮包村幹部、農村第一書記等幹部隊伍,從班子建設、發展規劃、資金和項目等方面幫助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紮實推行“村企結對幫扶”活動,鼓勵村企自願結對,開展項目合作、產品配套、資產出租、農副產品配送、技術支持等,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