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黨建引領農村養老工作高質量發展

調研報告:黨建引領農村養老工作高質量發展

黨建引領農村養老工作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

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當前,面對農村老齡化的實際,國家、地方各級政府、社會各層面正積極應對。除國家層面的政策佈局推動之外,關鍵還在於各地的實踐創新。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結合區域特點和實際,因地制宜、開拓創新,從鄉村治理角度切入,不斷推進“黨建+農村養老”方面的創新實踐。雖然這些地方在“黨建+農村養老”模式的組織方式和形式上各有千秋,但其核心要義和價值指向是趨同的,都有助於破解農村養老難的問題,並進一步促進鄉村治理,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和研究。

一、“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的典型形式

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着基礎性作用。積極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是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的要求。因此,應對農村老齡化問題,要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的基本原則。實施“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是應對農村老齡化,破解鄉村治理難題的重要途徑,其具體實施和組織形式應不拘一格。目前比較有特色的“黨建+農村養老”實踐創新有以下幾種。

(一)“黨建引領+站點建設”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佈局。“黨建引領+站點建設”這種實踐主要特點是以黨建引領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優化農村養老服務設施佈局,精準界定服務對象,以養老服務促進黨建、以黨建引領農村養老服務發展。例如,北京市密雲區為精準開展互助養老服務,積極發揮黨建引領,鄉鎮(街道)和村黨支部組織全面排查、梳理獨居老年人分佈情況、身體狀況、居住情況等,建立獨居老年人信息台賬,做好人員安排和科學配置設施,為“鄰里互助點”合理佈局,確保“鄰里互助點”幫對人,滿足精準供需;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結合本地農村狀況,在建設“農村互助睦鄰點”的基礎上,走出了“黨建+村民自治+農村互助養老”的農村養老服務新路子。這種工作機制由指定的1名村(居)黨員幹部專人負責,明確責任,做好日常管理,並且積極倡導在職黨員、退休老幹部、老黨員積極參與陣地建設,從而使得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有人管,較好地破解了農村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組織不力的困境。通過黨建引領,既夯實了農村“鄰里互助點”“互助睦鄰點”等養老服務載體,又把這些載體作為農村黨建的陣地,創新了工作機制,促進了養老服務和社會治理的重心下移,使黨的建設、農村養老、鄉村治理實現了融合發展。

(二)“黨員+多元羣體”的農村養老服務隊伍構建。“黨員+多元羣體”的農村養老服務隊伍構建,其主要特點在於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引領示範作用,凝聚農村愛老助老服務多元羣體的力量,構建為老助老服務隊伍,為農村老人打造養老服務的保障網。例如,安徽省天長市聚焦“養老不出村”,建立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隊伍,構建“黨員+村民小組長(網格員)+志願者+就醫聯繫人”的巡訪、關愛、服務守望體系,壯大了農村養老服務隊伍,優化了服務人員結構。這支隊伍的構建,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治理,凸顯了黨組織領導、村(居)委會主導、基層相關羣眾為主體的基層社會治理框架,有效解決了農村養老服務人員不足的問題,為農村老年人構建起“守望之家”“安全之網”。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突出黨建引領建隊伍,把踐行初心使命落實到為村民服務的行動上,每個村成立由村黨支部書記為隊長,村委成員、入黨積極分子、村級後備幹部、優秀農村青年等為成員的農村助老志願隊伍,以此選優配強農村助老志願服務隊伍,破解農村特困、獨居等特殊老人養老難題,在這一過程中有力解決了基層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後備力量備而不用等問題。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以在職、退休黨員組建互助養老隊伍,促進“黨建+農村互助養老”項目健康發展,這既讓老黨員擁有繼續接受黨的教育,又有學習和發揮餘熱的機會,同時也壯大了助老為老服務隊伍。以上創新實踐,優化了鄉村治理人員結構,匯聚多元力量參與農村養老工作,開創了農村養老服務的新局面。

(三)“黨的層級組織+雙述雙評”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機制建設。“黨的層級組織+雙述雙評”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機制建設,主要是把市、縣(區、市)、鄉鎮(街道)、村各級黨組織在推動農村養老方面的工作與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工作相銜接,將各級黨組織推動養老工作納入述職評議,以此引領帶動農村養老服務工作,推動各層面積極主動鏈接企業、社會組織、養老、醫療衞生服務機構等資源,帶動、引領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動黨建優勢轉化為服務優勢,提升農村老齡化社會治理效能。例如,江西省南昌市為解決農村留守老人養老難題,推出“黨建+農村養老服務”新模式,打造出特色的“南昌經驗”。其中一個重要的做法在於構建“黨建+農村養老”服務考評體系,將該項工作納入市、縣、鄉三級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和村黨支部書記“雙述雙評”內容,壓實各層級責任,鼓勵和指導村委會、黨員開展農村養老服務工作,為農村老年人羣體構建起強有力的關愛服務體系,以此助力破解農村老齡化治理難題,並在活動中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鄉村治理。

二、“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的價值

總書記指出:“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黨員隊伍必須過硬。”如何化解基層矛盾,促進鄉村科學、有序、有效治理;如何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包括廣大農村老年人對晚年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美好願望,這是考驗黨組織辦好農村的事情,促進鄉村治理、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試金石。因此,加強黨對農村養老工作的全面領導是做好鄉村治理、農村養老工作的重要保障。“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不論其表現形式和組織方式如何,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引領、倡導、整合與協調作用,進一步理順了各主體的利益訴求,激發了農村地區廣大羣眾的村居責任意識和公共精神,增強了鄉村治理共同體意識,促使廣大羣眾自覺主動地融入鄉村治理、鄉村振興的行動中,在一定程度上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奠定了基礎。通過研究發現,“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推動黨建、農村養老、鄉村治理的融合發展,達成鄉村有效治理的價值旨歸。從現實來看,“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不僅符合紮根於農村大地的實際,更重要的是推動黨建、農村養老、鄉村治理三者的融合發展。以黨建為引領,以鄉村治理水平的提升為目標和任務,以農村養老難題破解、農村老齡化應對、鄉村有序治理為落腳點,可以真正達成以人民為中心,實現鄉村有效治理的價值旨歸。通過創新探索“黨建+農村養老”模式,豐富了黨建工作的內容和形式,推動了服務陣地向鄉村老年人家庭延伸、向滿足農村特殊老年人服務需求下沉,不斷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以“黨旗紅”托起了“夕陽紅”,提升了農村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開創了農村養老工作的新局面。這不僅在農村養老服務打開了黨建工作與農村老年人現實需求相結合的新局面,也壯大了農村養老產業,又可以起到美化鄉村、端正鄉村風氣,有助於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另外,在“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中,把黨支部、黨員鍛造為滿足鄉村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實施鄉村治理的主心骨和主力軍,使得具有鄉土特色又更接地氣的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有序發展。黨建作為鄉村治理的重要手段,實現了鄉村老年人養老更有依靠、有保障、有尊嚴,不僅化解了家庭因為老年人養老問題帶來的不和諧,還化解了代際矛盾,增進了家庭和諧和美,促進了鄉村自治、法治、德治等多方面的融合,從而實現了鄉村有效治理的價值旨歸。

(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開創積極應對老齡化的新局面。面對新時代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的新形勢和新特點,需要全國上下高度重視並積極應對農村養老問題。如何實現廣大農村老年人的晚年養老服務需求有保障、有尊嚴,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中央到地方科學規劃,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為破解農村老齡化難題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上述地方的創新實踐充分表明,通過“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把黨建工作內容、工作陣地、工作對象等與鄉村老年人需求對接和融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體現了基層黨建工作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可以較好地破解農村養老難題。“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所開展的黨建工作,其對象並不侷限於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而是更加聚焦農村特殊困難老年人,聚焦他們對晚年美好生活的嚮往。“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不僅實現了黨建常規性工作的有序推進,還把黨建工作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實現了黨建引領農村養老工作的同時,又將農村老年人養老的現實需求、鄉村治理結合起來,使農村養老服務工作的開展從“要我應對”逐步向“我要應對”轉變,以應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組織方式的靈活性、組織形式的新穎性來逐步破解新時代農村養老難題,實現了農村老齡化應對方式、應對方法等方面的創新發展,開創了積極應對農村老齡化的新局面。

(三)拓展農村黨建陣地建設,構建農村尊老、愛老、敬老的社會環境上述的創新實踐為農村老年人去哪兒養老,怎麼實現養老不出村,就近、就便安享幸福晚年提供了典型範例。把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工作作為黨建的一部分,把農村養老服務的場所作為黨建工作的新陣地,調動農村黨員和村民等參與鄉村治理的主體性和自覺性,增強其自治意識和自主意識,促進了鄉村自治、法治、德治等融合發展,實現了黨建和農村養老工作的一體化推進。更為關鍵的是,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黨建的引領作用,開拓了農村黨建工作對象、內容、場所和方式的新陣地,也提升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活力,激發了各地開展敬老、養老、助老活動的積極性,進一步推動了鄉風文明建設,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效能,營造出農村敬老、養老、助老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密切黨羣關係,有助於破解農村養老現實難題。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羣眾的小事就是黨的大事。通過上述的創新實踐,不僅有助於解決部分農村留守、高齡、獨居、特困老人的“身邊”“牀邊”“周邊”缺少服務的現實難題,在鄉村治理進程中也可以逐步改善農村養老資源少、養老服務設施不足、養老服務供需不匹配等狀況,而且在解決諸多難題中激發起基層羣眾對黨的認同感和信任感,融洽黨羣、幹羣和家庭代際的關係,營造農村尊老孝親的濃厚氛圍,在推進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中逐步破解農村老齡化帶來的治理難題,促進社會和諧和鄉村新風貌的正向發展,營造出鄉村治理的新氣象。總的來看,“黨建+農村養老”的創新實踐,不僅有助於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鄉村、向農村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下移、下沉,加強預防和化解農村養老問題引發的一些風險和矛盾,還可以實現黨建工作內容的豐富和黨建工作水平的提升。聚焦農村特殊老年人養老現實需求,在黨建工作的內容中加入養老服務工作,找準黨建工作的“發力點”和羣眾生活“期盼點”的結合,有助於破解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困境,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三、思考與建議

以上的實踐表明,以黨建引領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可有效破解農村養老難題;反過來,農村養老服務的發展,也可以豐富黨建工作的內容和載體,進一步推動黨建工作邁上台階。“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用黨建引領農村養老服務建設,解決農村人口老齡化嚴重、空巢留守老人養老難等問題,用黨建的“温度”解決農村留守困難老人養老難題。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並切實做好老齡工作,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財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齡工作體系,強化基層力量配備,加快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因此,為了進一步實現“黨建+農村養老”有效結合,提升鄉村治理水平,該體制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

(一)以“黨建+農村養老”激發鄉村治理活力,提升鄉村治理效能。黨建不僅有助於破解農村養老難題,還可以發揮其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有其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基層黨組織是強有力的戰鬥堡壘。黨建工作與農村養老工作的有效結合,可有效破解基層治理中的難點、堵點問題,提升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黨建工作把密切聯繫羣眾優勢轉化為鄉村治理效能。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難題能否有效解決,不僅關係到基層黨組織、黨員在農村的形象,還事關黨的執政基礎。因此,積極應對農村老齡化,要做好頂層設計,強化黨建引領,要把農村養老問題與鄉村振興、鄉村治理一併考慮,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為農村老年人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精細化、個性化的就近就便的服務,才能使農村老年人養老難題真正得以妥善解決,使鄉村治理的“神經末梢”得到激活,讓億萬農村老年人家庭和睦、幹羣融洽成為事實,進一步打通鄉村治理的“最後一公里”,讓鄉村更加和美宜居。由此,也將為鄉村治理提供更多的羣眾基礎和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強大的保障和動能。因此,需要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養老問題,對黨建工作、農村養老、鄉村治理方面的工作做好一體化設計和安排。在推進“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中,要充分把握黨建工作、農村養老、鄉村治理三者的滲透和影響,切不可以點帶面、顧此失彼,更不能相互割裂,要把這幾個方面工作統籌考慮和安排,才能促進了黨建工作、農村養老、鄉村治理的互動融合,進一步激發鄉村治理的活力,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二)優化“黨建+農村養老”人員結構,壯大農村老齡社會治理隊伍。“黨建+農村養老”模式的實施要以黨建引領、政府主導、社會協同以及羣眾參與,這就需要以各級黨組織為主要領導力量,以村黨支部為前沿陣地,引導農村老年協會、村婦委會、企業等主體參與其中,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農村老齡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構建一支人員充足、結構優良的養老服務隊伍。這支隊伍不僅需要村委成員、老年協會組織成員等的參與,還需要積極動員農村的老年人家庭成員、村民小組長、黨員積極分子、健康低齡老年人、農村留守婦女、村醫生、村裏“小能人”“新鄉賢”等人員的參與,以此壯大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工作和老齡問題治理的隊伍,實現農村相關羣體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最大化,凝聚鄉村治理的合力,激活鄉村治理的活力,讓優化的隊伍人員發揮好各自的力量,共同促進鄉村治理向縱深發展。

(三)強化“黨建+農村養老”各方責任擔當,打造“三治”融合的農村老齡社會治理體系。上述的實踐表明,“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注重以黨建工作引領農村養老服務發展,並將黨建工作融入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因此,各級黨組織要注重建立和完善農村養老服務的政策體系,出台農村養老服務相關制度和辦法,強化制度保障,加強鄉村法治層面的治理。此外,還需要暢通和規範參與農村老齡化社會治理有關人員的途徑,切實讓參與“黨建+農村養老”的有關人員能夠走進鄉村剛需老年人家中,走進老年人心中,在這一過程中要織密黨建引領農村養老服務保障網。需要強調的是,在強化“黨建+農村養老”工作中,要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明確職責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健全農村社會治理的組織框架,倡導樹立遵紀守法、遵守村規民約,增強鄉村治理的能力,也為農村養老服務提供有力保障。同時,還可以通過孝愛文明家庭等評比活動,以及“大手牽小手”結對幫扶、老黨員在行動等活動,發揮孝愛典型示範作用及相關活動對孝愛文化、助老愛老氛圍營造的促進作用,凝聚孝老敬親的力量,增強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弘揚傳統孝愛美德,用德治力量提升鄉村治理“軟實力”,在“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中實現自治、法治、德治充分融合的農村老齡社會治理體系。

(四)堅持科技賦能“黨建+農村養老”,提升農村老齡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數字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也離不開數字化。在開展“黨建+農村養老”工作中應該充分利用現代高科技智能設備,進一步推進農村養老服務工作的組織化和體系化。藉助科技賦能,精準識別農村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準確存儲老年人的個人信息和健康檔案,科學調配“黨建+農村養老”人員隊伍任務分工和統計相關工作情況,從而促進農村老齡化社會治理轉向現代化、智能化,推動鄉村治理科學化水平的提升。因此,要結合新時代農村養老服務的實際,不斷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黨建+養老服務”的融合發展,推動農村養老服務朝智慧型的方向發展,不斷促進養老服務效率的提升。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把黨建工作與農村養老、鄉村治理更加精準地鏈接起來,進一步激活鄉村治理的“神經末梢”。

(五)堅持“黨建+農村養老”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促進農村老齡化社會治理的可持續發展。總書記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農村老年人需要什麼?喜歡什麼?怎樣把精力聚焦老百姓過好日子上?這是黨組織和黨員都應該思考的問題。農村需要結合當地發展特色產業,促進鄉村振興;農村老年人需要有個性化的、便捷的養老服務需求,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等等。“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為農村養老服務提供了發展方向和可行路徑,為怎樣開展好農村養老服務以及農村養老與黨建工作如何融合提供了實踐借鑑。因此,為了促進農村老齡化社會治理的可持續發展,各級黨組織要堅持把農村養老服務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內容來一體化統籌推進,把農村養老站點佈局、養老服務產業發展作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內容來推動,把孝愛文化傳承、敬老愛老活動融入鄉風文明和鄉村治理推進中,將農村養老服務體系與創新社會治理、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結合,實現農村養老服務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深度融合。

(六)堅持改革創新,優化“黨建+農村養老”內容和方式方法,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x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其中,創新居於首要位置,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改革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新時代黨建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務、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實際以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要不斷優化新時代黨建工作的內容和方式方法。在黨建陣地建設上,各地應該注重加強盤活整合農村空閒民宅、舊村部、閒置的學校、倉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等村級陣地場所的整合、融合,優化為農村養老服務場所,不斷擴大黨建工作陣地的輻射範圍。在黨建工作的內容上,應融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在黨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要堅持黨建始終是鄉村治理工作的基礎,以黨建為抓手,堅持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創新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全面促進鄉村治理,凝聚鄉村振興合力,以化解農村養老難題為突破口和載體,把黨的温暖和關心送到億萬農村老年人家中,把服務送到老年人的身邊、牀邊、周邊,真正落實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着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善治格局,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總之,“黨建+農村養老”的創新實踐切實解決了農村特殊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日常生活需求難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是積極應對農村老齡化的新樣板和“活教材”。在“黨建+農村養老”創新實踐中,不僅提升了廣大農村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還促進了新時代黨建工作的創新發展,提升了鄉村社會治理的效能,進一步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可以説,“黨建+農村養老”是鄉村老齡化社會“中國之治”的生動實踐,積累了鄉村治理經驗,實現了鄉村黨羣結構優化和功能整合,為進一步破解我國農村老齡化社會的問題,推動鄉村治理提供了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