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鄉鎮建設調研報告(精彩多篇)

鄉鎮建設調研報告(精彩多篇)

鄉鎮工作調研報告 篇一

鎮黨政辦公室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站股所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辦公室第一窗口、第一環境、第一形象的作用,以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率的工作態度,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現就黨政辦公室工作的開展情況作如下報告。

一、基本情況

辦公室現有人員共有8名,5名為行政編制,3名為工勤編制;女1名,男7名(其中駕駛員2名)。

辦公室配有電腦2台,傳真機1台,複印機1台,打印機1台,照相機1台,文件櫃2個等辦公設施,基本滿足辦公室的日常工作需要。

二、建設情況

(一)強制度,保工作。

每年都繼續加強建立和完善《崗位職責》、《車輛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值班制度》、《辦文、辦會制度》、《保密制度》和《考勤制度》等相關辦公室工作的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二)強自身,謀進步。

1、加強辦公室人員參謀力,求抓住工作關鍵。按照鎮黨委、政府的工作目標任務,密切關注和把握全鎮工作重點和工作動態,

前瞻思考,超前謀略,為黨委政府提供富有實效的政務服務。

2、辦文辦會力求精品力作。公文代表着機關的形象,其質量高低,直接反映辦公室工作的水平。會議代表着辦公室人員的自身素質。以優質的辦文和辦會體現出辦公室的綜合能力。

3、信息力求又快又準。及時、準確、全面地為領導和上級機關報送信息,始終是辦公室的重要職責。隨着對信息要求的拓寬、速度加快、要求提高,我們在信息工作中努力做到“收集信息第一時間、報送信息第一時刻、處理信息第一時段”,確保信息快速報送。

三、辦公室工作情況及發揮情況

黨政辦公室作為黨委、政府的第一窗口,為保證辦公室正常運轉,現有的工作員身兼幾職,工作任務加重,對工作人員服務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個人素質和綜合能力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為此,我鎮黨政辦公室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增強自覺性,主動學習;有針對性的學習理論、學政策,不斷提高理論政策水平和辯證思維能力,學習業務知識、學習相關知識,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增強實效性,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用有所成,聯繫工作實際來學,增強工作的原則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一)着力提高謀劃能力。

1、當好“調研員”,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領導關注的重大問題,深入基層搞調查,深入實際摸實情,深入羣眾察民情,經過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加工提煉,客觀地總結經驗,辯證地分析問題,積極地提出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對策建議,真正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2、當好“信息員”,全面、及時、準確收集基層苗頭性、傾向性、預測性信息和帶有全局性的綜合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從現象中看本質,從一般中找規律,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為領導決策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

(二)着力提高辦事能力。

1、會寫。準確領會意圖,找準文稿主題,選準表述方式,聯繫實際,語言樸實,內容詳實;

2、會説。口頭表達內容條理清晰,言辭合乎身份,語氣張弛得體,傳達清楚,彙報清楚。

3、會協調。對上協調嚴格程序,對左右協調謙虛周全,爭取支持,對下協調把握分寸,做到督查、服務相結合。

(三)着力提高創新能力。

1、創新思想觀念。堅決摒棄不合時宜的舊思想、舊觀念,使思想更加貼近客觀實際,觀念更加貼近時代要求,樹立主動服務的意識,樹立時效優先意識。

2、創新思維方式。變經驗性思維、習慣性思維為超前性思維、立體性思維,實現由常規服務向創造性服務轉變,由滯後性服務向超前性服務轉變,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使服務更加周到,效果更好,領導、職工和羣眾更滿意。

3、創新服務方法。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新形勢,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服務質量,圍繞服務中心抓落實,提出新思路、新建議,圍繞羣眾搞服務,拓寬新領域、新渠道。

四、存在的問題

(一)“滿”的問題。

滿足於現有知識、滿足於已取得的成績,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差,對業務知識的學習滿足於一知半解,不做深入的研究,導致理論水平低、業務能力差,不能完全適應辦公室工作的需要。

(二)“難”的問題。

對一些難點問題,缺少章法、被動應付。在協調工作時有好人主義思想,怕得罪人;自主學習積極性不高;在解決信訪問題上方法不多,主動性差。

(三)“慢”的問題。

主動服務、超前服務做得不夠好,很多工作都要靠領導吩咐、等領導安排,參謀作用沒有發揮好;主動調查研究開展少,對基層情況掌握不夠及時,往往造成工作被動。完成工作任務時效性差,對工作沒有養成立説立行、馬上就辦的作風,有時工作比較疲沓,有些工作任務不能及時完成。

(四)“舊”的問題。

從事文字材料寫作的人員少,不願寫、怕寫、任務落實多具體指導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辦公室工作整體發展。

五、解決措施

(一)樹立十種意識,提高整體素質。

樹立並長期堅持 “十種意識”,即:大局意識、團結意識、服從意識、服務意識、紀律意識、責任意識、保密意識、廉潔自律意識、衞生意識、禮儀意識,不斷加強自身素質,以自身素質促進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實行“三零”標準,提高“辦”的能力。

1、辦文零毛病。辦文就是對上面各種文件、明傳、通知、信函的簽收、擬辦、督辦、落實等情況的處理,彙報(擬辦)及時、落實及時,不延誤,突發事件要及時彙報,及時承辦,不延誤。擬發文件、通知要認真仔細,擬好之後反覆核對,無誤後經主要領導籤批,再印發,不論擬發的是什麼文件都要做好登記工作和存檔工作。

2、辦會零失誤。認真辦好每一次會議,無論規模大小、規格高低,都要認真對待,搞好會議(會前、會中、會後)服務。

3、辦事零差錯。做好與工作有關的一切事宜,做好統籌安排,梳理輕重緩急,逐一完善、落實,不顧此失彼。

關於鄉鎮調研報告 篇二

根據營口市羣眾藝術館關於“新形勢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設”主題論壇的通知的要求,為了解本辦事處文化建設情況,組織有關人員就東城辦事處的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聽取了基層單位情況彙報,走訪了部分人員。通過調研,我們一致認為,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相關部門和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廣大羣眾的積極參與下,辦事處文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鄉村文化活動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東城羣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精神面貌大為改觀,推動了新農村建設,促進了經濟發展。針對當前我辦事處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座談討論,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辦事處文化建設的現狀

1、注重加強領導,鄉鎮文化建設大環境逐漸改善。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對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認識不斷提升,理念轉變更新,關注程度有所增強。特別是《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的實施,為基層文化建設和管理提供了權威的法律保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加大了行政管理的力度,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處村兩級都有班

子成員分管文化工作,安排了兼職文化工作人員,使辦事處文化建設穩步推進。

2、注重資源配置,農村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初具規模。辦事處文化陣地仍有基礎。今年,上級有關部門又為我辦事處9個村提供了圖書和書架。為此,全辦事處現有文化場所360㎡,圖書室12個。農民村、路東村,路西村、線溝村,虎鬥村,巴嶺村,劉屯村、胡屯村,張朗寨村、繁榮村等村級文化室較完善,農民、路東兩個村有大院場地、設施比較齊全,羣眾活動經常。

3、注重因勢利導,羣眾文化活動日趨豐富。我辦事處文化底藴豐厚,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羣眾文化活動熱情高,鄉村文化建設的基礎較好。各村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動特色,有的重書畫,有的擅唱歌,有的愛舞蹈,有的喜秧歌,在“望兒山母親節”、“五。一”、“七。一”、“八。一”、“十。一”、新年、春節等節日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老年秧歌被受羣眾喜愛。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實事求是地講,近年來隨着農村税費改革、農村文化機構的轉型,我辦事處文化建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陣地流失、資產流失、隊伍散失的現象,農村基層文化工作蕭條,明顯滯後於經濟的發展,與廣大農民羣眾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差距較大,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容忽視。

1、陣地建設不平衡,基礎設施薄弱。目前,我辦事處大多數村級文化活動室只是掛一張牌子而已,只有很少一部分體育健身器材,缺少器樂、音響設施;除新上的圖書室外,原有多是陳年舊書,幾乎常年無人問津;所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只是擺放了一台計算機而已,形同虛設。

2、辦事處羣眾文化事業經費投入少,活動匱乏。主要原因是重視程度不夠,文化支出削減,經費不僅年初不納入財政預算,即使工作任務來了,花錢也是能省則省。投入資金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不大,文化活動經費投入很少,組織開展的文化活動的次數和形式十分有限。

3、文化隊伍人才緊缺,整體素質在下降。鄉鎮文化站沒有專職的文化幹部,形成了文化站無編制、無經費、無人才的狀況。對辦事處文化活動的開展影響很大。

4、文化活動少,農民文化生活依然貧乏。每年辦事處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以及民俗日,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扭秧歌、拔河賽,及棋類、球類比賽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的“文化下鄉”活動一年僅2-3次,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近幾年,隨着農村羣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又重新活躍起來。在一些傳統的節慶日,辦事處也組織開展了一些民間民俗文化活動。但農村看電影難、看戲難、看書難的 “三難”問題依然突出。

三、建議及對策

各鄉鎮、辦事處文化建設明顯落後於經濟社會的發展,這是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需要加以重視和解決。為此,今後一段時期,建議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是各級政府應承擔的公共責任,也是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必然要求,各級政府要以《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的要求,認真加以落實,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提高認識,着力解決“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做到文化工作“四個納入”:即納入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年度政績考核內容,並作為一項長遠的戰略任務抓好落實,確保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

2、多元投入,保障經費。

一是繼續加大政府的投入。公共財政是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所需經費的主渠道,要認真抓好中央、省、市有關文化建設經費投入政策規定的落實,改進投入方式,形成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在加大基層文化設施和重點文化工程建設投入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使鄉鎮文化建設的投入每年有較大的增長。二是出台配套優惠政策,拓展投入渠道。倡導鄉村集體投資、集資、個人出資自辦文化事

業,引導社會力量捐資,贊助鄉鎮基層文化建設。三是市、鄉(辦事處)兩級政府特別是財政、文化部門要充分利用現在國家、省、市加大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契機,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

3、建管並重,夯實陣地。要根據《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要求,加大管理文化工作力度。一是大力推進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採取有力措施,制定建設標準,全力推進實現三級文化網絡體系化目標。二是努力搞好資源整合,統籌鄉鎮宣傳、黨建、教育、科技、計生等現有設施資源優化配置,綜合利用,發揮現有各類陣地的文化綜合效益。三是因地制宜,建設鄉鎮文化中心站。四是要進一步強化責任制管理,規範化管理,功能性管理。

4、突出重點,建好隊伍。鄉鎮文化工作人員是農村基層文化工作的骨幹力量,要千方百計為他們開展工作創造條件,使這支隊伍穩定、業務熟練,能幹實事。一是解決文化專幹編制。恢復鄉鎮文化站編制,至少安排一個專職或兼職文化幹部。以文化部門為主對專幹進行管理、調動和考核,做到讓文化專幹“懂文化、愛文化、幹文化”。二是加強文化隊伍培訓。有計劃地組織鄉鎮文化骨幹進行系統學習和專業培訓。逐步培養、造就出一支政治素質高、懂專長、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基層文化工作人員隊伍,適應和促進基層文化事業的發展。此外,還應加強民間藝人的發掘、培訓、管理、

關於鄉鎮調研報告 篇三

鄉鎮財政所是年“撤區並鄉”時設立的,已有年曆史。經過年的發展,鄉鎮財政所在加強鄉鎮財政財務管理、組織地方財政收入、開展財政監督、發展地方經濟、維護政權建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從××年起,將用年時間逐步取消農業税。作為鄉鎮一級財政來説,取消農業税後,鄉鎮財政所的職能無疑將發生深刻變化。在當前的形式下,如何定位鄉鎮財政的職責、職能,如何實現財政職能的轉換,是當前需要認真探討的問題。

一、取消農業税後,鄉鎮財政的職能職責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鄉鎮政府是我國四級政府構成中最基層的一級政府,是傳達黨和政府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聯繫人民羣眾的橋樑和紐帶,是服務於廣大人民羣眾的最基層的具體執行者。無論農業税取消與否,鄉鎮財政的調節、分配、監督職能仍然需要充分發揮,鄉鎮財政所在維護鄉鎮政權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理順農村經濟關係等方面都將發揮着極為重要的作用,是鄉鎮政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有鄉鎮政府的存在,就有鄉鎮財政存在的必要。

⒈鄉鎮財政財務管理離不開財政。鄉鎮財政所是鄉鎮政府的重要職能部門,“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把抓”。鄉鎮政府既要負責政府機構運轉和幹部職工工資待遇,又要擔負本轄區內的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從幹部職工的工資福利的發放,到農村烈、軍屬的優扶和五保户的供養,從“退耕還林”資金和“糧食直補”資金的兑現,到上面各級各部門下撥的各類專項資金和扶貧資金的監管使用等,都要通過鄉鎮一一落實到具體單位或個人,這些寵大的資金必須在鄉鎮財政部門的有效管理和監督之下,按照規定的用途和標準不折不扣的予以落實。因此,在新形勢下,鄉鎮財政所在理順國家、集體和農民三者利益關係,落實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維護鄉鎮政權運轉,將發揮更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推進農村税費改革、化解農村債務、理順農村經濟關係離不開財政。取消農業税後,鄉鎮財政所從繁重的農税徵管工作中解脱了出來,但農村中存在的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還需要鄉鎮財政部門積極參與和化解,這些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取消農業税後,農村土地承包又將是一個新的矛盾焦點。過去農業比較效益低,農民負擔較重,大量的民工外出,導致大量的農田無人耕種。隨着農民負擔的減輕和農業税的取消,大量農民必將返鄉種田,耕地又將成為“香餑餑”。因此,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又將成為一個新的矛盾焦點。二是村級債權債務在短時間內將難以化解。村級債務的形成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因素形成,即:村級基礎設施舉債(如村級公路舉債、農村通電舉債等)、普九教育達標舉債、上交鄉鎮税費舉債等;村級債權主要包括外遷農户欠交的税費、農村特困户欠交税費以及部分承包人拖欠承包費等。這些債權債務若得不到妥善化解,勢必影響税費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甚至危及農村社會穩定。三是村級財務管理人員素質不強,制度不嚴,帳務不清,村級財務和資金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因此,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化解農村債權債務、理順農村經濟關係、規範村級財務管理,還需要財政部門發揮主導作用。

(2)建設農村公共財政、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一體化離不開鄉鎮財政。與城市相比,農村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目前仍然處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農業基礎設施落後,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農民的生產生活得不到有效保證;農村醫療衞生條件差,農民看病、住院存在較大困難;農村社會保障滯後,農村五保户、特困户、烈軍屬、殘疾人以及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等得不到有效保障。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目標,國家解決“三農”問題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因此,鄉鎮財政部門在落實各項方針政策、完善農村社會保障、縮小城鄉差別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3)扶持地方經濟發展、促進農村脱貧致富離不開鄉鎮財政。要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目標,重點難點都在農村。近年來,國家在推進農村税費改革、大力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逐步加大了對農業農村的扶持力度,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這些資金在使用的過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管,必將成為“脱韁之馬”,其使用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鄉鎮財政所在選擇項目、落實扶持資金、加強資金監管等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轉換財政職能,拓展理財領域,把基層財政所的職能職責向農村社會的各個領域延伸。

鄉鎮財政所作為最基層的經濟管理部門,是落實中央各項方針政策的具體執行者。農業税取消後,鄉鎮財政所應該將主要精力用於鄉村財政財務管理和農村公共財政建設方面上來,其職能職責可向以下幾個方面延伸:

(1)將鄉鎮財政財務管理向村級組織延伸。一直以來,鄉鎮財政所的財政監管職能僅侷限於鄉鎮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村級財務一直遊離於鄉鎮財政的監管之外,是鄉鎮財政財務管理的一個薄弱環節。造成村級財務不公開、不透明、管理混亂,甚至在有些地方出現貪污挪用、私吞公款等現象發生,羣眾反映強烈。因此,鄉鎮財政部門應該充分發揮政策熟、業務精、力量強等優勢,加大村級財務監管,幫助村級組織理好財、用好財。

(2)將財政監管職能向用款單位和具體項目上延伸。近年來,國家加大了農業農村的扶持力度,每年都有大量資金投向農村,而財政部門將資金撥出後,沒有對這些資金進行有效監管,導致這些資金在使用過程中,有的改變資金用途,有的挪作他用,造成了許多不合格工程和“影子工程”,給國家資金造成了巨大損失。因此,鄉鎮財政部門一是要加強對各種項目資金和扶貧資金的監管,要從項目的論證、立項、申報,到工程的驗收、資金的撥付,都要進行全程監管;二是對應落實到户、到人的扶貧資金、糧食直補資金、水稻良種補貼資金、救災款等,鄉鎮財政部門要逐村逐户予以落實;三是對各類專項資金、財政扶貧資金及其他項目資金,要設立專帳、專户,實行專人管理,以充分發揮財政的監督管理職責。

(3)將社會保障的對象和範圍向農村和農民延伸。農村社會保障一直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大量的農村人口在享受社會保障方面與城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農村面臨的社會問題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農村老年人口越來越多,這些人口的吃飯、看病、養老等一系列問題已經逐漸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尤其是農村中“獨女户”的養老問題更為突出。二是農村公共衞生設施落後,農民享受公共衞生資源遠遠落後於城鎮居民,看病難和無錢看病是影響農民健康的原因之一。三是農村中的殘疾人、弱智人口、五保户及特困人口得不到較好的救助。四是農村中的烈軍屬、受災户等應該享受政府的及時救助。因此,在農村推行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衞生保險勢在必行,鄉鎮財政部門應將農村社會保障事業納入自身的職責範圍之內。

三、合理配置鄉鎮財政機構和人員,充分發揮鄉鎮財政的職能作用。

取消農業税後,鄉鎮財政所的主要工作由過去的“以收為主”轉換為“以管為主”,這就要求鄉鎮財政所必須按照高效、精幹的原則,以責設崗,以崗定人,重新配置崗位和職責,以適應財政職能的轉換。

(1)設置財政所所長、副所長各一名,主持鄉鎮財政所全面工作。設置鄉鎮財政總會計、出納各一名,其主要職責是:按照《會計法》、《預算法》的規定,編制本鄉鎮年度收支計劃並組織鄉鎮預算的執行;負責鄉(鎮)、鎮直機關、所屬村的所有財政性資金的帳務和資金的管理;監督、審核各類資金使用的合法性。配備工勤人員一名,為鄉鎮財政所提供後勤服務。

(2)將耕地佔用税、契税的徵收管理職責劃歸地税部門,財政部門不再擔負農税徵管任務。劃轉一批政策熟、業務精的財政幹部到地税部門從事耕地佔用税、契税的徵管工作。

(3)設置農財專管員至名,其主要職責是:制定村鄉村財源建設規劃;負責農村建設項目的規劃以及項目的申報和立項;對各種專項資金和扶貧資金的撥付和使用實施全程控管;負責國家的退耕還林資金、糧食直補資金、水稻良種補貼資金的兑現到户。

(4)設置農經專管員至名,其主要職責是:協助制定村級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審核村級財務收支的執行情況;做好村帳務、財務“雙代管”工作;協助鄉村做好村級債權債務的化解。

(5)設置社保專管員至名,其主要職責是:落實黨和政府的農村社保政策,制定農村社會保障規劃,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籌集社會保障資金,健全社保擋案,為農村五保户、烈軍屬、殘疾人、特困户、計劃生育户、農村老年人口等提供完備的社會保障。

關於鄉鎮調研報告 篇四

一、鄉鎮財政監督的基本情況及存在問題。

(一)現行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開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就xx縣目前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開展情況來看,鄉鎮財政監督檢查主要依賴於縣級財政監督部門,鄉鎮財政所主要是配合上級財政監督部門工作,沒有或者很少主動開展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由於體制或者其他方面原因,鄉鎮財政部門自主開展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主動監督意識不強,存在等靠望思想。

大部分鄉鎮財政所認為財政監督是縣監督局的事情,主觀認識不足。

2、管理體制不順,開展監督檢查阻力大。

由於xx縣財政所“人、才、物”歸地方政府政府管理,在開展工作的時候主要是遵從地方政府的旨意,在開展監督檢查的同時不同程度上會受到各方面的阻力和壓力,不能展開手腳開展監督檢查。

3、執法主體不明,處理落實力度薄弱。

由於財政所是鄉鎮的一家事業單位,不屬於一級執法主體,沒有執法權力,往往查出問題,也得不到很好的處理和落實,大多數只能是不了了之。

4、檢查程序不規範,監督檢查缺乏有序性和科學性。

由於缺乏一整套完整的鄉鎮財政監督操作程序和工作規範,再加上鄉鎮財政人員素質也參差不齊,在執行財政監督過程中往往缺乏科學性和規範性,缺乏有力的執法依據,實行財政監督工作往往也只能了於形式,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有實質性的進展。

(二)鄉鎮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違紀違規的主要表現形式,檢查的重點及難點。

1、鄉鎮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鄉鎮財政體制已由原來的一級財政改為“鄉財縣管鄉用”模式,每年的收支納入部門預算管理,不再核算税收收入,除鎮政府和財政所,其他部門全部垂直上劃。鄉鎮財政收入主要是上級補助收入和非税收入,而鄉鎮政府及財政部門都沒有收費及罰沒等政府非税收入科目所賦予的職能,大部分是地方企業上交及上級專項補助等自籌收入,從嚴格上講,只能屬於自籌收入,而且收入來源複雜,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給監督檢查也增加了難度。

2、鄉鎮財政收入違紀違規的主要表現形式:

主要是部分收入具有不合理性或不合法性:如部分鄉鎮政府和村組織存截留、挪用專項資金,少數部門存在亂收費現象等。

3、鄉鎮財政收入財政監督檢查的重點是:

如何規範鄉鎮收入形式,嚴禁亂收費行為,如何加強對專項資金使用全過程的的監督,保證專項資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益。難點是:村級收入管理不規範,沒有真正全額納入預算管理,存在坐收坐支現象;對鄉鎮政府和村組織截留、挪用專項資金的行為督促整改及處理處罰力度不夠。

(三)鄉鎮財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存在問題。

1、鄉鎮財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

就xx縣而言,鄉鎮財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是實行“鄉財縣管”和“國庫授權支付”模式。對鄉鎮政府和財政所編制部門預算,對村級轉移支付支出編制公共支出預算。

2、鄉鎮財政支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由於鄉鎮項目資金存在不確定性,一般很難納入部門預算編制範疇。部門預算編制和執行缺乏嚴肅性,部門預算也僅僅是規範了財政預算內支出,而預算外支出預算在編制和執行上都不嚴格,部門預算改革普遍是了於形式,缺乏嚴密性。

(四)鄉鎮財政支出的主要方向與類別,違紀違規的主要表現形式,檢查的重點及難點。

1、xx縣鄉鎮財政支出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部門預算支出:是指鄉鎮政府和財政所的部門預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

(2)村級補助支出:是指村級轉移支付和取消農業税後農業税附加。

(3)專項資金支出:包括各類惠農補貼資金、民政優撫資金及項目資金等。

(4)“以錢養事”支出:指對以錢養事單位的補助支出。

2、違紀違規的主要形式是:串用資金科目,不嚴格按照科目支出類型使用財政資金,存在擠佔、挪用部分項目資金現象,有的地方還存在用下年度資金彌補上年度資金缺口現象,形成寅吃卯糧狀況。

(五)鄉鎮財政如何開展財務、會計、資產和績效監督,重點是什麼。

1、轉變觀念,強化監管意識。

鄉鎮財政部門要增強大財政監督意識,要把加強財政監督納入日常工作的重要範疇,要爭取財政監督的主動性、經常性,有計劃、有步驟地深入開展重點檢查工作。

2、發揮優勢,探索監管思路。

一是要規範鄉鎮財政監督工作程序和操作規範;

二是要完善鄉鎮財政監督隊伍建設;

三是要明確鄉鎮財政監督職能和完善監督機構設置;

四是要增強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執法權力;四是要理順鄉鎮財政監督管理體制;五是要保障鄉鎮財政財政監督工作經費。

3、上下聯動,形成監管合力。

上級財政監督部門要加強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的指導和管理,要建立日常監督檢查的考核檢查和績效評價及激勵機制,要建立財政監督情況上報和重點違紀違規情況預警防空防控機制,要形成上下聯動的監管合力。

4、齊抓共管,開創監管局面。

財政監督離不開上級部門的正確指導和各級政府部門及全社會的大力支持,要積極營造大財政監督氛圍,形成全社會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局面。

(六)實行“鄉財縣管”、“村財鄉管”新情況、新問題,違紀違規的新表現形式是什麼。

1、“鄉財縣管”和“村財鄉管”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鄉財縣管”主要是管預算內,預算外資金管理難到位,對收支兩條線、政府採購和資產管理缺乏力度;“村財鄉管”主要是管帳,對資金和資產管理難到位,綜合預算編制和執行力度不夠。

(2)會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會計基礎工作不夠規範,財務會計制度執行缺乏力度,白紙條入帳、現金餘額過大現象普遍。

(3)會計執法環境不優,農村的公共支出往往都無法提供規範的原始發票,支出的。主觀性和隨意性較大。

2、違紀違規的新表現形式主要有:

(1)編制和申報虛假或重複申報項目套取項目資金彌補公用經費不足;

(2)擠佔、截留或挪用專項資金用於公用經費支出;

(3)村級財務管理不規範,部分“兩委”存在人人手裏有錢、人人用錢現象;

(4)以錢養事項目不清,明是養事,實是養人。

二、意見和建議。

(一)建立鄉鎮財政監督專員制度:

由縣財政監督機構派出財政監督專員駐鄉鎮或區域負責轄區財政監督日常工作,履行財政監督職責,執行上級重點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任務。

(二)規範鄉鎮財政監督工作程序:

規範和完善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和執法程序。

(三)明確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職責和內容。

(四)建立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效能考核和評價機制,注重績效評價。

(五)強化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執法力度,賦予必要的執法權力。

(六)加強鄉鎮財政監督檢查隊伍自身建設,建立鄉鎮財政監督專員考核考評和異地交流機制,實行再監督。

(七)理順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建立規範統一的鄉鎮財政垂直管理體系,有利於加強鄉鎮財政隊伍的管理和工作指導,便於鄉鎮財政幹部的異地交流,有利於充分調動鄉鎮財政幹部隊伍的工作積極性。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五

為更好地推動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通過採取實地走訪、座談等方式深入基層調研,認真梳理當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現狀,深入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薄弱環節和丞待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課題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傳播載體的迅速普及,羣眾思想的不斷解放,以及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使得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許多現實難題表現得越來越突出。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引領社會思潮的任務更加緊迫,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的任務更加繁重。當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新形勢下的突出表現如下:

(一)羣眾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多樣多變。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軌、經濟轉型的加速期,各種社會思潮此起彼伏,各種社會力量競相發出自己的聲音,一元化指導思想與多樣化社會意識並存,傳統思想觀念與現代思想觀念相互交融,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相互碰撞,社會思想意識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尤其是在農村,隨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民思想觀念遭受衝擊,帶來了集體觀念淡化、個人利益至上、享樂主義滋生、善惡標準迷失等一系列問題,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造成一定的衝擊。同時,隨着改革的深入,各種矛盾逐漸凸顯,突發事件日益增多,一些社會現實問題容易引起偏激言論和非理性行為,這些現象也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和警惕。

(二)信息傳播手段不斷更新。隨着計算機、互聯網絡等高科技的興起,網絡已成為進行交流、傳播信息的新興媒體。報刊、電視、手機、網絡、微信、微博等新舊媒體廣泛使用,導致傳播的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傳播的負面信息更多,正面信息受到削弱,輿情保障工作的難度日益加大。互聯網已成為覆蓋最廣、影響巨大的大眾傳媒,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

(三)羣眾精神需求日益提高,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特徵。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廣大羣眾物質生活的逐步富裕,推動了廣大羣眾在文化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人民羣眾的文化需求和消費正進入一個空前旺盛的時期。人們不再滿足於簡單的聽廣播、看電視等傳統娛樂方式,轉而追求節奏更快的城市現代生活,對精神文化生活的內容、形式、層次要求更高,這也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的問題

當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紮實開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也總結出一些成功經驗和做法,但在當前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課題下,仍然暴露出很多短板和不足,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層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重視不夠。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為一個軟指標,在基層各項工作中,往往是“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雖然在年初的計劃安排中,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樣被列入計劃,但在實際落實中,卻往往在經費、人員以及制度的落實上等都得不到保障。由於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某些單位和基層看不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長期性和艱鉅性缺乏瞭解和耐性,對其在經濟工作和其他工作中的作用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從而忽視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着應付了事,得過且過的現象。

(二)傳統的宣傳教育陣地、形式和方法單一、難以適應新的形勢。隨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論壇、QQ羣、博客、微博、微信等新興傳播手段、傳播方式異軍突起,深受廣大羣眾喜愛,而傳統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已經不可否認存在着如宣傳形式單調、宣傳手法陳舊、宣傳陣地單一的問題,宣教方法往往簡單、生硬,採用説教式的單向灌輸,缺少與老百姓的互動,難免影響了正面宣傳的説服力。在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陣地主要集中於電視,由於電視娛樂性很強,又具有很廣的可選擇性,同一時間段裏往往是娛樂休閒節目大受歡迎,時政要聞節目鮮有人看。與此同時,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真正符合基層羣眾需求的少之又少,其理論之高深,用詞之晦澀,讓基層羣眾望塵莫及,不知所云。因此,宣傳教育活動往往在農村存在着斷裂現象,宣傳教育只停留在村委幹部和鎮街機關黨員幹部的層面,沒有真正進入羣眾之中,即使灌入了人耳,卻難入人心。

(三)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建設滯後。近幾年來,基層工作任務日益繁重,許多幹部往往身兼數職。由於分管負責的工作太多,負責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幹部很難集中時間和精力來抓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有的甚至把大部分時間和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其它日常工作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幹部隊伍不穩定,人員缺位、兼職、在編不在崗的現象非常普遍。不少宣傳幹部做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經驗不足,缺乏應有的事業心、責任心,對艱鉅而複雜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缺乏必要的調研和分析,不能把豐富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寓於日常業務工作之中,工作始終打不開新局面。很多基層沒有吹、拉、彈、唱和文學創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人才,或者説隱藏在民間,沒有被及時發掘。

(四)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缺乏創新和活力,不能滿足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隨着廣大人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基層羣眾對文化活動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是,基層文化卻始終呈現“文藝隊伍年年歲歲人相似,文藝作品歲歲年年產不出”的現象,用老百姓的話説“嘴一張就知道唱什麼歌,腳一抬就知道跳什麼舞”。雖然每年都有“三下鄉”活動,但一年最多隻有一至二次,而且受眾人數非常有限。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不能很好地把宣傳內容同基層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聯繫起來,與基層羣眾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致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缺乏應有的感染力和説服力。

(五)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投入不足。近年來,省、市、縣各級都加大了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投入,安排各項資金用於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建設,雖然基層文化陣地的硬件設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用於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資金畢竟有限,難以完全滿足宣傳工作的需要。另外,許多農村宣傳文化陣地重建輕管問題嚴重,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羣眾日常文化生活需求。比如部分農家書屋,由於缺乏持續投入,書屋沒人管理、藏書品種單一、書籍陳舊、內容過時等問題使圖書室大多數基本閒置。

三、針對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對策建議

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先進性、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凝練提升時代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淨化社會風氣方面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新階段、新形勢下,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必須不斷改革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更好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要加強基層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視。首先,要解決好乾部的思想認識問題。各級幹部必須提高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列為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安排部署加強和改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具體措施,切實解決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提高主動從事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要建立一套針對性強、有可操作性、較規範的考核、獎懲機制,制定量化考核標準,將指標層層分解、細化,把任務落實到相關部門和人員,使他們人人有任務、人人有目標,人人主動抓工作。最後,要嚴格考核,獎優罰劣。根據量化考核標準,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行綜合考核和評價,依據考核和評價結果獎優罰劣,促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開展,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切切實實地為基層發展服務。

二要創新宣傳內容、載體和方式。在宣傳內容上,宣傳工作不能僅僅“唯上”,在宣傳黨的大政方針的同時,更要聯合文化、教育等部門貼近百姓,做好與百姓利益相關的政策宣傳;在宣傳載體上,要切實利用和引導好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推動各種文化傳播方式的互相融合、補充,多渠道、多角度地對幹部羣眾進行思想文化教育,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在宣傳方式上,要深刻認識“三貼近”,準確把握人們思想活動的特點和規律,做到生動活潑、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做得更加具體實在、入情入理、可親可信。

三要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幹部隊伍建設。新形式新任務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的理論素養、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完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人員配備,要把那些熱心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有一定專業技能,善於做羣眾工作的幹部安排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崗位和領導崗位。要制定長遠隊伍建設規劃,定期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宣傳工作人員的理論素養和工作技能。還要加強對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後備力量的培養。通過給任務、壓擔子、送出去學習培訓等方式,使後備力量儘快成長為黨的政策宣傳員、政府與百姓的聯絡員、人民羣眾的貼心人,建設一支具有堅定政治立場、廣博文化知識、崇高職業精神、過硬工作本領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

四要發揮羣眾主體作用,不斷豐富基層文化活動。在新的形勢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應在文化活動中扮演服務者的角色,積極引導羣眾,發揮羣眾的主體作用。一是進一步發揮文化能人作用,在基層總有一些文化能人,他們或會彈會唱,或會舞會講,應對其中有熱情、有影響力的骨幹給予經濟上、政策上的扶持,將其發展成“文化中心户”,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吸引周圍羣眾積極參與,從而活躍羣眾文化。二是結合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開展能夠吸引大多數羣眾廣泛參與的民間活動,如民間遊戲、歌舞表演、體育競賽、節慶活動等,讓羣眾在廣泛參與中感受民間文化的魅力,激發對民族、對集體的熱愛。

五要加大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投入,整合資源。一方面,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經費投入要隨着地方財力增長而同步增加,保障基層宣傳部門的工作經費。同時,基層要積極爭取上級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政策傾斜和經費資助,努力整合資源、多方籌措資金。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現有的文化基礎設施,要對文化場所和設施設備加強管理,以管理促利用,以利用促建設,提高文化基礎設施的利用率。

六是要多部門聯合,形成合力。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肩負着構建大宣傳格局的重要使命。隨着人民羣眾對精神文化生活內容、形式、質量需求的日益提高,有些老經驗、老做法很難滿足這些需要。同時,唯個人、輕集體、重享受等一系列負面思想也在不斷的衝擊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這些棘手的問題不是單純的一個宣傳部門就能解決的,需要發動各條戰線、各個部門共同動手,通過全黨動手、全員參與,才能形成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強大合力,開創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關於鄉鎮調研報告 篇六

XX鄉位於革吉縣東北部,距縣城200公里,下轄2個行政村、7個村民小組,人口20xx多,扎西曲林寺也位於該鄉附近。近年來,隨着當地礦業的不斷髮展,城鎮建設明顯加快,人流物流逐年增加,基層維穩壓力也越來越大。當前,XX鄉在中央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大背景下,基層政法、綜治、維穩建設投入明顯加快,綜治工作中心、派出所、派駐法庭等機構工作已步入正軌,硬件建設成效顯着。在此基礎上,維穩工作的開展和創新,以及應急處置預案的健全十分必要。

一、XX鄉維護穩定工作的現狀特點

鄉黨委、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維穩工作,按照“配強配齊人員,強化基礎工作”的要求,調整辦公用房建立了綜治工作中心,並配齊專職幹部,並在2個村委會設立綜治服務站,成立了相應的巡邏隊,加強了義務聯防隊建設,羣防羣治工作得到有序開展。同時明確了綜治主任的工作職責,制訂了相應的制度和紀律,使綜治工作進一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科學化軌道。在此基礎上還建立了人民調解工作、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流動人口管理、信訪接待、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等多個規範性工作台帳和檔案,確保了維穩工作的有序開展。

由於近年XX鄉硼鎂礦業的不斷髮展,外來人口較多,成員結構相對複雜,矛盾糾紛時有發生。

二、針對以上特點及現象,現提出對於“四個機制”的創新,在豐富應急預案處置機制的同時確保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和維護穩定工作的順利推動

1、創新資源整合機制,強化基層職(成功網 能作用

(1)在街道層面,整合原有綜治、司法、信訪、安監的維穩機構和人力資源,並依託綜治工作中心,發揮“一個平台、三種調解、六位一體”作用,要求調處或其他部門轉入的矛盾糾紛和羣眾來信來訪,實行統一受理、統一分流,統一協調、統一督辦、統一歸檔,最大限度的將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

(2)在職能部門層面,進一步整合各部門的職能作用,明確各級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及包案等工作要求,紮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活動,做到工作措施、排查重點和各項保障“三個到位”。

(3)在村組方面,要充分發揮2個綜治服務站的作用,依靠服務站的綜治主任通過定期的矛盾糾紛排查及時發現處理轄區內的問題,並開展思想疏導、生活幫困、法制宣傳、節點穩控等方式,協助對象解決利益訴求,促進矛盾化解、信訪問題解決。

(4)在社會層面,積極引入社會團體、派出所、人民法庭等社會力量,參與疑難複雜案件的化解工作,逐步構建起主導推動、社會多方參與的大調解工作格局,進一步增強了工作效能。

2、創新各類人員管理機制,杜絕管理漏洞

(1)加強對刑釋解釋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和社區矯正人員的矯正工作。自去年起,刑釋解教人員通過網絡實現了管理的銜接,刑釋解教人員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和運用將在地區司法處和縣司法局之間建立起直接溝通和反饋的通道,通過逐人核實反饋的方式,保證了服刑在教人員提供信息的真實有效,並對核實成功的人員建檔造冊實現刑釋解教人員信息的實時傳遞、無縫流轉,強化刑釋解教人員的銜接管理,促進安置幫教工作的規範化和科學化。同時對於社區矯正人員定期的進行逐人談話幫教,並督促按時上交思想彙報,建立個人檔案,加大協管力度,並依靠服務站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有效避免了重新犯罪的發生,維護了社區的穩定。

(2)加強和完善流動人口登記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綜治工作中心配備的電腦設備,實行流動人口的微機管理。緊緊圍繞發展大局,服務與管理並重,規範與防範並舉,積極推動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各項措施的落實。通過慎密分析、科學把握流動人口的流向,流量等規律特點積極探索有效的管理機制。

(3)加強對重點人員的管理。全力突破刑事、治安重點人員。對涉案人員及時攻堅幫教,逐人制定幫教方案,責任到人,持續攻堅,使在班攻堅人員全部實現轉化。加強鞏固幫教,積極穩控重點人員。堅持常年與重點人員逐人進行深入交流,對思想下滑人員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實行縣、鄉、村三級聯手開放式幫教;對家庭確有困難的人員,積極協調區、街民政等部門,主動開展幫扶,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充分體現黨和政府的真誠關懷,有效穩控同時,對其它有可能發展為重點人員的羣體進行監控,促進平安XX創建工作深入開展。

3、創新矛盾糾紛排查機制,把問題化解在源頭

完善每月的例會制度,定期上報排查的矛盾糾紛問題,在例會中提出、分析並商討解決措施,對於排查出的問題決不能單純的進行擱淺,要及時解決。一是進行科學分類:對於排查出的問題要根據問題針對的部門性質,或者糾紛類型進行對號入座,歸類排隊,以便於日後解決。二是定期組織調研。對於在對排查結果梳理歸類後,對於較為突出的問題要成立矛盾糾紛排查小組,進行調研,並協調相關單位,提出政策性化解建議,協調解決。三是明確解決問題的責任和思路。對於各個社區的突出性問題及時開會進行集中研究,逐一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落實責任部門,並限期完成政策研究和意見的出擬,以保障下一步工作的落實。

鄉鎮發展調研報告 篇七

茶葉是鄉重要的傳統優勢產業。為加快茶葉產業發展,全面提高茶葉產業的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推進茶葉向良種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邁進。我們對茶葉產業發展問題進行了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茶葉產業發展具有較好的基礎和條件。

鄉境內自然條件優越,適宜茶樹生長,茶樹品種資源豐富,鄉位於盈江縣西北部,屬地帶。鄉境內山巒重疊,溝谷縱橫,地勢起伏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壩子為主,平均海拔1760米。國土總面積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004畝(水田7160畝,旱地18488畝),森林面積138235畝。鄉是盈江縣茶葉的重要產地,現全鄉已建立完善的茶葉種植、加工、營銷和技術推廣體系,已積累豐富的茶葉生產經驗,已實現傳統生產工藝向現代生產工藝轉變,已創制出“山”茶葉品牌及系列產品,授予州政府接待專用茶葉稱號。末,全鄉茶葉初制所7個,精製茶廠1個,茶葉精製生產線2條,精製生產能力3萬公斤,茶葉科技隊伍15人。茶葉面積10776畝,產量107萬公斤,產值542萬元,農民茶葉收入235元。產量、產值、茶農收入比“十五”末分別增長33%、76.3%和58%。

二、茶葉是促進鄉山區、半山區、民族貧困地區廣大農民脱貧致富奔小康的骨幹產業。

鄉茶葉涉及面廣、影響力大、茶葉遍及全鄉所有村組,茶葉生產、加工、流通從業人員6500人,佔全鄉總人口61%。茶葉發展村社中30%的。農民家庭收入主要來自茶葉。

三、鄉茶葉產業發展已出現良好態勢。

全鄉規模連片茶園10776畝,規模經營面積100畝以上的有1家。茶葉加工企業實力逐漸增強。有機茶無性系良種無公害茶生產基地步伐加快,全鄉已建立3652畝無性系良種茶葉基地,新植茶園352畝,新植1400畝,新植2350畝,新植1426畝。

四、鄉茶葉產業發展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一五”以來,鄉茶葉產業發展速度雖然較快,但發展中仍存在下列問題:一是茶葉作為產業發展的地位及作用認識不足,個別村社對茶葉作為產業發展重視程度不夠。二是茶葉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園基礎設施差,管理粗放,單產低,效益差。四是產業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檔次、規模、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在全省叫得響的茶葉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術落後,茶葉產量、質量提升緩慢。

五、“十一五”鄉茶葉產業發展思路、目標任務及工作重點。

針對當前鄉茶葉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十一五”鄉茶葉產業發展思路是:優化結構佈局,發展良種,增加投入,主攻單產,提高質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園管理體制,培植龍頭,打造品牌,拓寬市場,擴大名優茶比例,增加無公害有機茶生產,加快推進茶葉產業化經營,走優質、高產、高效的茶葉產業發展道路。目標任務是:“十一五”末全鄉茶園面積10000畝,投產9000畝,總產90萬公斤。茶葉平均單產100公斤,工農業產值720萬元以上,茶農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點是:分兩步走。

第一步實施“1234戰略”。即發展四大茶類;穩定茶園面積1萬畝;重點扶持2個茶葉龍頭企業;努力打造3個茶葉品牌。四大類茶是:鞏固提升綠茶,發展突破普洱茶,恢復發展紅茶,適當增加茉莉花茶。茶園通過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積保持在1.2萬畝,可採面積保持在1萬畝,其中良種面積0.9萬畝(新植0.35萬畝)。重點扶持“山”龍頭企業;更新、改造、整合10個茶葉初制加工所;建立機修機採示範樣板3個,輻射面積0.3萬畝。第二步是通過對龍頭企業逐漸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葉品牌的基礎上,通過政府引導,企業自主的形式,採取重組或合併,對企業實行強強聯合,力爭在全鄉建成1個大的茶葉龍頭企業,1個茶葉品牌及系列產品,並依託國內外市場,以充分發揮茶葉市場競爭力和凸現較強經濟優勢的能力。

六、“十一五”茶葉產業發展的兩條關鍵措施。

1、抓好種植加工,全面提高茶葉產業化水平。

一是穩定茶園面積,優化區域佈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則對茶葉繼續實行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發展、良種化種植。

二是切實加大中低產茶園改造力度。鄉茶園多數發展於六七十年代,現基礎差,產量低。要通過強化茶園水利基礎設施,改植換種等手段,全面對中低產茶園實施改造提升,提高單產水平。

三是全力抓好優質茶園基地建設。“十一五”全鄉要力爭建成優質茶園基地1.2萬畝,發展綠色、有機茶園1萬畝。

四是對現有茶葉初制加工所實施改造。鄉現有茶葉初制加工所7個,“十一五”力爭改造5個,使改造後的茶葉初制所能力達到每個2萬公斤以上。

五是努力推進鄉精製茶葉加工企業技術改造。對其實施重點支持,促進其進行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提高生產加工水平。“十一五”全鄉重點扶持發展2條茶葉精深加工生產線,使每條生產線的生產能力達到20萬公斤以上。

六是對茶葉企業實施改制改組。按照市場導向原則,在企業自願的基礎上,通過政府引導及改制改組,全力培植起全鄉茶葉龍頭企業。

七是調整產品結構,加快適銷對路產品研發。以市場為導向,合理調整產品結構,既要鞏固傳統產品生產,又要切實加快適銷對路產品研發。

2、打造“山”品牌,擴大茶葉市場影響力。

一是整合茶葉品牌。對茶葉現有品牌進行認真篩選,繼續打造具有特色與代表性的茶葉品牌及系列產品。同時,規範茶葉市場,打擊不正當競爭,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切實加大茶葉品牌的保護工作。

二是強化茶葉市場營銷,建立茶葉市場營銷體系。通過發展專業化營銷企業、建立茶葉專賣市場、專賣店、專櫃,舉辦各類茶營銷活動,發展茶葉訂單、促進茶葉銷售。通過開展古茶樹資源保護、茶文化挖掘與發展旅遊業結合,宣傳茶葉,促進茶業發展。

鄉鎮發展調研報告 篇八

近年來,隨着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都市人追求迴歸自然,返樸歸真的意識愈來愈濃,我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在發展原有工業的基礎上,實施“旅遊興鎮”戰略。隨着以農業休閒為核心的旅遊產業的起步運作,我鎮旅遊也慢慢向四周輻射擴散開來。

旅遊業是投入少、產出高的行業,包括了住、吃、行、遊、娛、購六個要素,涉及飲食、娛樂、商業、交通、工業等高度勞動密集的許多行業。為了瞭解我鎮旅遊的概況,理清未來的發展方向,特做了此次調研。

一、風華鎮旅遊發展現狀

風華曾經因風華冰箱而名揚一時,為了重振風華的輝煌,在風華鄉村旅遊開發已列入議程。與此同時,風華鎮下屬的各個村也在積極引進、籌劃建設具有品味的鄉村旅遊點,如位於風華村集垂釣、度假、體育健身等各項文化、休閒、娛樂設施於一體的魚子孔鄉村旅遊示範點;位於蓮豐村融山水、觀光、休閒、生活為一體的雙門峽(中國詩歌谷)旅遊景區。風華的佛教——銅鑼寺文化由來已久,香火一直旺盛。風華也有着悠久的三線歷史文化底藴從而在貴州吹開了一股清新的自然風。

二、當前風華鎮旅遊業發展存在的不足

(一)旅遊業的體制與機制存在問題

風華鎮旅遊業起步晚。風華旅遊,近幾年才開始被重視起來,逐步增加了投入,他的自然資源、人文景觀還沒用被很好的開發利用起來,正處於不成熟開發的初級階段。在這種狀況下,要實現旅遊業的大開發、大發展、實現旅遊業投資結構的多元化,就必須強化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客觀上需要建立一個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旅遊業發展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而我鎮目前的旅遊業管理機制與經營遠不適應加快發展旅遊業的需要。

風華鎮目前的旅遊景點管理屬於經發辦部門管理,基本上無專人負責,表面上看這幾年風華旅遊發展有進步,但從長遠的觀點和利益看,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這種無專人管理的體制對整合旅遊資源、打造旅遊品牌、整體包裝促銷、防止重複建設、盤活存量資產是非常不利的。

(二)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

風華鎮以休閒娛樂為核心的旅遊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這為風華鎮旅遊業的發展製造了不少障礙。

1、風華鎮的開發步伐不快。風華的開發早已列入議事日程,但直到現在,風華老街依舊維持了他的舊貌,沒有明顯的改變。風華老街上的商業沒有特色,就是規模很小的一個集市,這些商品隨處可見,沒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風華鎮的基礎設施已基本建成,但由於周圍環境的配套的設施還不到位,風華鎮的招商引資並不順暢,離既定的投資計劃尚有差距。風華老鎮的建設都需要靠政府產業的積極引導才能順利發展,但是由於宏觀經濟環境的不良影響,建設的步伐都不同程度有所滯後。

2、自然資源少而開發利用差。我鎮旅遊資源主要是歷史遺存和現代創造的人文資源,既沒有名山大川,又沒有天然原始森林,也沒有大的江河湖泊,更沒有遼闊的草原等自然資源。現已開發的魚子孔等都沒有等到充分的利用,常年遊客不足。

3、歷史文化底藴深而挖掘整理差。風華鎮的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曾經經濟發達,但是到了現在住、吃、行、遊、娛、購都離一個發達的城鎮的標準有着太大的差距。對於風華的挖掘整理、包裝提升、宣傳促銷現在遠不能適應新時期消費者的要求,還沒有從真正意義上使風華的特色文化與旅遊業融為一體並未旅遊業所利用。

4、風華鎮旅遊業相關服務缺乏。

一是交通工具仍不很發達,風華有31個自然村,地域分佈廣泛、各景點分散,通行能力差,在風華旅遊耗時費力,極不方便。

二是居住條件不佳,除了風華度假村新建的酒店之外(價格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風華僅有幾家小的小店客房和旅社,規模小,日接待能力小,且在居住環境衞生等方面都存在着較大差距。

鄉鎮調研報告 篇九

在機關效能建設方面,我鄉積極探索和抓好制度建設,抓好工作創新,注重實效。在器官效率建設中出現了許多創新措施

1、聽證制度效率。通過聽證會的方式,解決了羣眾關心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促進了機關的日常工作。主要方法如下:首先,在聽證會之前,村中指導員和村級宣傳員將相關問題向鄉鎮實效性辦公室彙報,鄉鎮實效性辦公室彙總後確定聽證會的主題、參與者、時間和地點。第二,確定聽證事項後,制定工作計劃,通過廣播、公告等方式,提前一週向幹部羣眾通報聽證事項、時間、地點。三是通過羣眾自願登記、鄉級邀請等方式產生聽證代表。聽證委員主要由鄉黨委委員和幹部組成。第四,鎮黨委和政府應當組織聽證,採用交互模式的“質疑的聽證會代表——聽員工解釋的”,和聽證會代表應當出示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和聽證人員與聽證會代表應當討論的相關內容,並説明有關情況。沒有達成一致意見的,可以宣佈聽證的結論。意見不一致的,不作結論,由鄉黨委、鄉政府進一步研究。第五,在有效性聽證後,針對聽證中反映的問題,確定實施措施。暫時不能實施的,應當作出限期承諾。及時以政務公開、通知指示、會議通知等形式向羣眾反饋落實情況。

2、政府官員承諾制度。要以政府官員承諾制度為出發點,着力解決幹部行為失範問題。要求各幹部以書面陳述和會議陳述相結合的形式,對本月工作的重點內容、工作措施、工作目標等作出承諾。執行監督員應當對機關幹部的月度工作進行監督,對未完成任務的,應當發出通知,責令限期説明情況,進行訓誡談話或者整改。

3、政府監管平台。第一,開放的政府行為。在鄉鎮機關宣傳窗口公佈鄉鎮機關工作人員的姓名、職務、承諾工作事項和投訴電話,確保政府信息公開、透明、完整、完整,接受羣眾監督。二是完善監督制度。在全鄉指定一名黨政班子成員監督檢查工作的成效,負責檢查項目的處理、承諾情況的處理和廉政報告的填寫。三是加強投訴處理。進一步整合意見箱、投訴電話、投訴辦公室,規範投訴處理和評估機制。

鄉鎮機構效能建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根據調查,仍有一些鄉鎮機關的效率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如思想認識不足,平衡發展不足,不夠堅實的措施和羣眾滿意度不足,這是相當不同的責任由鄉鎮機關在推進的過程中“8月8日戰略”和建設“平安浙江”。鄉鎮機構效率建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如下:

進一步提高鄉鎮幹部素質和能力。近年來,通過調整、充實和加強學習和培訓幹部、鄉鎮幹部素質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這種現象“能力低質量、恐慌”的鄉幹部仍然突出,和專業技術人才非常稀缺。根據問卷調查,49.8%的受訪者認為“部分鄉鎮幹部素質不高,作風不實”。

關於鄉鎮調研報告 篇十

鄉鎮是我國政府管理“五級結構”的最末端機構承擔着貫徹上級政策、管理鄉鎮農村、溝通城鄉的重要責。有道是“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足見鄉鎮管理的複雜性和重要性。鄉鎮管理是以鄉鎮政府為核心的鄉鎮組織依法管理鄉鎮範圍內社會公共事務的活動,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全面小康社會,難點在農村,重點在鄉鎮,工作着力點也在鄉鎮。鄉鎮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直接關係着一個縣區、一個市的整體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

一、鄉鎮設置現狀

統一設黨委、政府、人大、人武部、紀檢委(監察室)和團委、婦聯。一般鄉鎮內設黨政辦,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辦、企業辦、計生辦等等,同時鄉鎮設置司法所、派出所、水管所、計生服務所、勞保所、國土所、財政所,和文化站、林業站、農業站等,這些就是傳

統的七所八站。站所一般3—5人。

二、現行鄉鎮管理體制的特徵與弊端

鄉鎮管理屬於基層管理的範疇,其特點主要表現為:

(一)綜合性

鄉鎮管理的綜合性特點主要表現在:

第一,管理對象和內容十分龐雜。每一個鄉鎮都設有黨、政、武、企、羣眾團體等機構,領導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等工作。

第二,從管理方法的運用上看,鄉鎮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各項事業的發展,必須把各項工作加以綜合,採取綜合性的具體措施和辦法,才能把各項工作推動起來,從而收到明顯的效果。

第三,從管理職能上看,由於鄉鎮工作的直接性和綜合性的特點,綜合協調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鄉鎮黨、政、經各部門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幫助,才能使鄉鎮管理朝着預期的目標發展。

(二)實踐性

鄉鎮處於我國政權系統的最基礎一級,鄉鎮管理處於廣大農村第一線。承擔着貫徹上級政策、管理鄉鎮農村、溝通城鄉的重要職責,具體地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並使之具體化,把方針、政策、法律、規和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因此,鄉鎮管理必須直接面對鄉鎮各個部門或行業,必須從實際出發,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三)羣眾性

鄉鎮作為農村基層行政區域單位,實質是鄉鎮管理機關代表人民羣眾管理鄉鎮各項事務。要以廣大農民和城鎮民的願望和要求為基本出發點,一切從羣眾出發,一切為了羣眾。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利益是一致的,管理的本質是為人民服務。鄉鎮管理不但切實反映和維護農民和城鎮居民的正當利益,同時也體現農民和城鎮居民的願望和

要求。

綜上所述,在現行體制下,鄉鎮政權的運作和管理特徵集中體現為:

一是執行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上級黨政機關的指令和要求都要通過鄉鎮來貫徹執行,並具體落實到農民羣眾中去。

二是綜合性。

鄉鎮全面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衞生、體育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

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

三是直接性。除村民自治組織外,它沒有下屬行政組織,基本上是直接同農民羣眾打交道。

四是非完整性。不象縣以上領導機關那樣功能完備、機構齊全。

鄉鎮管理體制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職能轉換不到位。一是管理職能越位。管了許多本應由市場、企業和中介組織管的事。二是服務功能錯位。上級將名目繁多的指標分解下達給鄉鎮,並簽訂目標考核責任狀,有些指標採取“一票否決制”,與鄉鎮主要負責人政績“掛鈎”。鄉鎮領導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投放在落實各項指標上,沒有足夠精力為農民服務。三是社會職能缺位。尤其是免徵農業税後,由於財力制約,大部分鄉鎮只能維持工作運轉,無力承擔公共設施建設,影響了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整體水平。《地方人民政府組織法》規定,鄉鎮政府的職權為七項。但在實際工作中,前鄉鎮承擔的工作內容十分龐雜,可概括為八大類近50項,鄉鎮工作事無鉅細,包羅萬象,面廣、量大、事雜,將有些應由社會承擔的職能納入鄉鎮管理範圍,將有些應由農民做的事情由幹部來做,成為“全能政府”、“無限責任政府”。越位、缺位、不到 位的情況較嚴重,有些應該做的工作沒有精力去做,而有些不該做的工作卻疲於奔命。

(二)站所設置不合理。站所的設置大而全,而且帶有計劃經濟體制的色彩。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要求。鄉鎮不論人口多少,規模大小,站所設置千篇一律,這種狀況增加了財政開支,降低了工作效率。有的站所上劃由上級主管部門垂管,又受鄉鎮屬地管理,鄉鎮和部門之間缺乏有機配合與協作,形不成人才、資金、設施、技術的優勢互補。同時還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現象,即管理型的幹部多,服務型的幹部少;“萬精油”式的幹部多,掌握專業技能的幹部少;生產型的幹部多,經營型的幹部少,制約着鄉鎮功能的有效發揮。

(三)人權事權脱節。突出表現為責權分離,管用脱節。設在鄉鎮的站所、中心,有的職稱評定在縣以上部門,年度考核卻在鄉鎮。不少站所駐在鄉鎮,人財物卻垂直管理,形成“能看見的管不着,管

得着的看不見”。由於鄉鎮和站所主管部門權責重疊交叉,鄉鎮責大權小或有責無權,縣直部門權大責小或有權無責。《憲法》規定,鄉鎮政府是我國最基層一級政權,但《行政處罰法》等法規沒有賦予鄉鎮政府執法資格疑似鄉鎮在法律規定方面職權殘缺,存在着“責任大、權力小”和“任務多、要素少”的現象。如禁止農用車載客、安全生產、農村環保等,鄉鎮沒有執法管理權,但工作還得幹,只有“違法行政”。由於職能的弱化,工作手段和方式只能靠單一的教育和説服,而現在利益多元化的狀況下這種手段是越來越不被認可,很多情況下是無效管理。

在對經濟發展的協調中,最常見的是作為為企業發展徵地的主體嵌入,讓羣眾理解為的負面行動,阻力前所未有,《物權法》出台更加劇了企業徵地發展與羣眾利益的對立,單有的説服已經完全喪失了功能並且容易讓鄉鎮政府捲入具體行為是否具有合法性的質疑,甚至捲入法律糾紛旋渦,難於在對經濟的發展支持與老百姓的利益維護中有所作為,陷入幹部無能、政府無用的信譽危機。

(四)政事、政企不分。財權、物權為在縣區業務部門,事權留在鄉鎮,存在着“見到人的管不到人,管到人的見不到人”和“有責任的沒法管,有權管的沒責任”的現象,造成鄉鎮職能虛化,責任增大,自主權縮小。一些站所上劃後,大都承擔着本行業的行政管理職能,肢解了鄉鎮政府的行政職權,難以發揮應有的行政效能。同時,鄉鎮政府往往包辦了企業、事業單位的事;黨委政府也很難把黨務和政務分開。條塊分割,權責分離,鄉鎮政府很難統籌、協調,不能有效地配置管理要素,進而充分履行職能。另外,有法律地位但沒有執法權。

(五)鄉鎮債務多,負擔較沉重。鄉鎮財政實際上是轉移支付財政,自身沒有財政能力,收錢無門,掙錢無路,要錢無緣,要想幹事、幹成事、不出事,實在苦惱。由於債務較多,負擔較沉重,償還難度大,不同程度地影響到鄉鎮的正常管理工作。同時,鄉鎮償還能力有限,主要依靠縣區財政加大轉移支付額度。並且為了發展和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舊債尚未還清,又累欠新債,有的鄉鎮不得已向社會集資,向農村信用合作社借貸。花錢去路多,收錢來路少,鄉鎮領導窮於應對,甚至無可奈何,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管理工作、服務活動和事業發展。

上述問題的存在,不能歸咎於哪級組織、哪個領導,其成因是複雜的。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五大,經過20年的農村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農村管理體制、管理對象、管理任務、管理方式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既有現實的原因,又有歷史的原因;既有社會條件的原因,又有自然條件的原因;既有體制機制的原因又有資金等管理要素匱乏的原因;既有鄉鎮自身工作的原因,又有上級組織的原因。這也是目前需要認真思考並逐步進行解決的問題。當前,我國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新情況、新問題大量湧現,鄉鎮管理必須創造性地回答和解決農村現代化建設所面臨的現實矛盾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