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精品多篇)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精品多篇)

物理學習中的小竅門 篇一

(一)做好章節的知識總結

國中物理知識點多且凌亂,所以做好章節總結十分有必要。學生可以在每一章老師講完課後,系統地複習一遍課本知識,把考試要考的重點內容記錄在冊,可以用圖表或者文字來表達。根據自身教學經驗總結國中物理的知識主要有:相對運動、壓強、浮力、聲現象、光現象、物態變化、凸透鏡成像、密度測量、二力平衡、槓桿、滑輪組、歐姆定律、家庭電路、機械能和內能,比熱容、電磁(發電機、電動機)等,這些都是會考的重點內容,學生們都應牢牢把握。

(二)適當地多做課後習題

俗語云:“光説不練假把式”,我們要把學到的理論應用於實踐中。在熟練掌握課本知識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進行個人能力的拓展,買一本基礎的練習題冊,不需要多,好好研析。多做一些基礎經典的老題。對一些奇奇怪怪比較偏僻的題我們可以儘量少做。我們在做題時還可以對經典例題進行改編和抽吸它所考的知識點。知己知彼,方能在考試的戰場上百戰不殆。

(三)多閲讀教材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審題能力,教材的閲讀就顯得至為重要。我們可以分課前、課中、課後三部曲走。通過課前閲讀,我們可以對新課的內容有一定的瞭解,弄清知識點,找出重點、難點做出標記,以便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時突破攻克難點。課堂閲讀,就是在進行新課的過程中閲讀,對於那些重點知識要邊讀邊記。 課後,我們要結合課堂筆記,進行鞏固和複習。按照這三個步驟,物理的學習將不再困難。

囫圇吞棗的學物理,沒有過程,就像蓋樓房沒有地基是不牢靠的。只會背概念,不會用概念,時間久了,那些物理名詞、公式、原理就會被忘卻。“業精於勤,荒於嬉,形成於思,毀於隨。”任何科目的學習都應有一個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學習有法,但無定法。在學習國中物理的道路上,願同學們結和自己的特點,穩打穩紮。學習物理要能吃苦,愛因斯坦説:“成功是一分天才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綜上所述,學習物理要有一個端正的態度,要勇於吃苦。希望同學們在物理學習的道路上勇攀高峯,根據自身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浮力知識點總結 篇二

1、浮力:一切浸入液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物體在空氣中也受到浮力)

2、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液體中)

方法一:(比浮力與物體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G ,上浮 (3)F浮 = G , 懸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體與液體的密度大小)

ρ物 < ρ液,下沉;(2) ρ物 >ρ液, , 上浮 (3) ρ物 = ρ液,懸浮。(不會漂浮)

3、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裏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浸沒在氣體裏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氣體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計算浮力方法有:

(1)稱量法:F浮= G — F ,(G是物體受到重力,F 是物體浸入液體中彈簧秤的讀數)

(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適合漂浮、懸浮)

7、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於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製成輪船的道理。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沉浮。

(3)氣球和飛艇:充入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 篇三

牛頓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着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⑵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距離越遠。

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誌着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2、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⑵説明: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麼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指一個物體只能處於一種狀態,到底處於哪種狀態,由原來的狀態決定,原來靜止就保持靜止,原來運動就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的運動不需力來維持。

3、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説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4、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

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

B、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人們有時要利用

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就以上兩點各舉兩例(不要求解釋)。答:利用: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後可以讓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製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對慣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體包括受力或不受力、運動或靜止的所有固體、液體氣體。

②慣性是物體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不是一種力,

所以説物體受到慣性或物體受到慣性力等,都是錯誤的。

③要把牛頓第一定律和物體的慣性區別開來,

前者揭示了物體不受外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後者表明的是物體的屬性。

④慣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但並不是產生慣性或消滅慣性。

⑤同一個物體不論是靜止還是運動、運動快還是運動慢,不論受力還是不受力,都具有慣性,而且慣性大小是不變的。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而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

(3)在解釋一些常見的慣性現象時,可以按以下來分析作答:

①確定研究對象。

②弄清研究對象原來處於什麼樣的運動狀態。

③發生了什麼樣的情況變化。

④由於慣性研究對象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於是出現了什麼現象。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歸納 篇四

1、質量

(1)定義: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字母“m”表示。

(2)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對於一個給定的物體,它的質量是確定的,它不隨物體的形狀、位

置,狀態和温度的改變而改變。

(3)質量的單位及換算:

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kg)。常用單位有噸(t)、克(g)和毫克(mg)

1t103kg103g103mg

2、質量的測量

生活中稱質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實驗室裏,用天平稱質量,其中包括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1)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將遊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②調節橫樑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樑平衡

③估計被測物的質量,把被測物放在左盤裏,用鑷子向右盤裏加減砝碼並調節遊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樑恢復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

①天平調好後,左右兩托盤不能互換,否則要重新調節橫樑平衡

②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秤量

③砝碼要輕拿輕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鑷子,以免因為手上的汗而腐蝕砝碼

④保持天平盤乾燥、清潔。不要直接放潮濕或有腐蝕性的物體。

(3)天平的稱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夠稱的質量叫天平的稱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測量的最小質量數,就是標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質量數。

3、密度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計算公式:

(3)單位:國際單位是kg/m3,實驗中常用單位是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義

(1)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説明:定義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壓等具體動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發生力時,一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存在,也就是説,沒有物體就不會有力的作用

(2)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施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所以沒有施力物體或沒有受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

(3)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沒有接觸的物體之間也不一定沒有力“接觸與否”不能成為判斷是否發生力的依據。

(4)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對力總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②施力物體、受力物體是相對的,當研究對象改變時,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也就改變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快慢改變和運動的方向改變。

(2)可使物體的形狀與大小發生改變。

運動和力知識點總結 篇五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2、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3、物體平衡狀態:物體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説這幾個力平衡。當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於平衡狀態時,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在同一直線上,則這兩個力二力平衡時合力為零。

5、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八年級上學期物理知識點總結蘇科版 篇六

第一節浮力

一、浮力

1、浮力: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號:

3、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G-F

4、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

6、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受到氣體對物體的浮力。

二、浮力的產生

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力。

2、浮力是液體對物體的壓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2、實驗結果表明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節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2、數學表達式:=

3、用於計算的導出式:

4、適用範圍:液體和氣體

二、關於阿基米德原理的討論

1、區分:浸沒、浸入、浸在、沒入;

2、。------液體的密度

——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

3、——決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隻和、有關,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形狀、密度,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及物體在液體中是否運動等因素無關。

第三節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一、物體的浮沉條件

1、浮力與重力的關係

上浮:F浮>G懸浮:F浮=G

下沉:F浮

2、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間的關係

研究條件:實心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受重力和浮力。

浮力:=g;重力:G=g

3、浮沉條件的討論

(1)上浮和下沉是不平衡態;

懸浮和漂浮是平衡(靜止)態

(2)上浮、下沉和懸浮:=V;

(3)空心物體運用浮沉條件時可以用物體的平均密度與液體密度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