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演講稿精選

公益崗演講稿多篇

公益崗演講稿多篇

公益崗演講稿篇1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預防溺水珍愛生命》。

天氣越來越熱了。夏季是溺水事故頻發的季節,游泳也經常發生溺水事故,給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帶來不可磨滅的痛苦,教訓尤為深刻。為了積極開展以“預防溺水,珍愛生命”為主題的安全教育活動,創造更安全的學習生活環境,努力防止溺水事故再次發生,現向學生提出以下要求:

一、任何時候,未經允許,不準在池塘、河流、水庫游泳、潑水;不得擅自邀請其他學生在水中游泳;不要弄不知道水情或者很危險的池塘,取土形成的池塘,溝渠邊玩耍游泳。

二、上學路上,不走河,不走山溝,不走偏僻的路,回家一起走;不要在水庫、溝渠和池塘中玩耍和追逐,以免滑入水中;不要在河流、池塘、堤壩附近洗手洗腳;雨天不要靠近河流,不要強行過河;當你喜歡的物體掉進水裏時,不要急於打撈,而是向大人求助。

三、從我做起,嚴格遵守校紀,堅決不玩水。學生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如果有學生冒險游泳或在危險的地方玩耍,應該勸阻並及時告訴老師和家長。

四、如果有人掉進水裏,不要衝進水裏去救他們。立即打電話求助,向大人求助。同時,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可以向溺水者投擲救生圈、竹竿、木板等漂浮物。

最後,再次提醒學生提高安全意識,安全第一,防患於未然。

同學們,我們是家庭的希望,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愛生命,防止溺水,快樂上學,平安回家。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

公益崗演講稿篇2

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隻有合作,才能雙贏。

有兩個飢餓的人有幸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魚。其中,一個人要了魚,吃完後便餓死了;另一個要了魚竿,走向大海,但路途遙遠,他走了好幾天才到海邊,還沒來得及去釣魚也餓得一命嗚呼了。

魚可以暫時充飢,但解決不了長遠的生計問題;魚竿可以用來解決未來的生計問題,但對眼前的飢餓卻無能為力。

由此看來,只有將二者合起來,才能徹底解決眼前和長遠的生計問題,只有兩個人合作,一起享用這簍鮮魚,一起走向海邊,才有可能同時獲救。但可惜得很,他倆拒絕合作,最終落了個雙雙命赴黃泉的悲慘結局。

這個故事生動地印證了巴爾扎克的一句名言:單獨一個人可能滅亡,兩個人在一起可能獲救。當然,是指兩個人合作起來共同創造生命的奇蹟,但如果像上面那兩個人一樣你敲你的鑼,我唱我的戲,最終也只能落個雙敗的結局。

日本松下公司董事長松下幸之助常説: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慧及無可限量的潛能,當大家對此有所瞭解,並同心協力開發時,就能為社會帶來繁榮。他的創業是從對電燈泡的研究開始的。當時,日本正處於經濟危機時期,為擺脱困境,他親自拜訪了岡田電池公司董事長。二人商定,雙方免費給顧客贈送一萬隻電燈泡和一萬對乾電池,聯合進行產品宣傳。此舉廣告效應極佳,無論是電燈泡也好,乾電池也罷,兩家公司都接到了大量訂單,從而使兩家公司都重振起了昔日的雄風。這一商戰的勝利不正説明:只有合作,才能雙贏嗎?

當今世界,科技高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而人的智力、知識卻總是有限的,這就更需要人們有強烈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習慣。

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更應該善於合作。與老師合作,聆聽老師的教誨,你將迅速成長;與同學合作,在知識的海洋裏去探索,你將獲得無窮的智慧;與父母合作,善於傾聽父母的嘮叨,你將感受到無邊的幸福。

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句人生箴言吧:只有合作,才能雙贏!

謝謝大家!

公益崗演講稿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初冬乍冷,寒氣逼人,然而我們去沐浴在春天般的温暖之中,今天我們在此舉辦“大手牽小手”,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讓這個寒冷的冬天充滿着暖暖的愛流。在此我代表新建中學全體師生向始終關心、關愛兒童成長的各級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留守兒童以及全體學生致以親切的安慰!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留守兒童同樣也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每次我想到有那麼一羣兒童,缺少勞力父母的關愛,卻仍然能努力刻苦的讀書,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行,我就深深的被他們所震撼,總想着為他們能做些什麼。新建中學20__年起就開始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至今已5年有餘了,這已經5年了,我們親眼見證一批又一批的留守兒童在社會各界的關愛下健康的成長,讓我深感欣慰。

關愛留守兒童,不是一時之計,是一項長期的事業,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我們作為學校承擔着教書育人的使命,我們會一如既往的為留守兒童事業貢獻我們的力量。同時,我也希望我們的留守兒童要理解我們遠在他鄉為我們更好生活而辛苦勞作的父母,正是有他們,我們才有了生活基礎,要學會感恩、始終關心、關注、關愛我們的健康成長的社會。正是有了他們,我們才能夠在學校健康成長!我們能夠回報他們的就是好好學習,長大之後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做一個有用的人,不辜負他們的期望。

梁啟超先生《少年中國説》説道: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干將發鉶,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華少年,與國無疆!

一個國家的悲哀不是因為疆土的貧窮,一個民族的悲哀也不是因為財富的多少;最大的悲哀,是那些渴望愛的眼睛不能從他們的前輩那裏吸取精神營養,而讓生命失去了光彩。讓我們共同承擔起關愛留守兒童得社會責任,為留守兒童撐起自由而和諧的一片天。 謝謝!

公益崗演講稿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很高興能夠和大家在一起參加這次愛心演講答謝會。

有一種牽掛,它常常讓我們淚流滿面;有一種力量,它能使我們精神振奮;這種牽掛,輕輕地從你我的眼裏釋放出來;這股力量,在你我指尖悄然流淌。這就是愛。

愛,有時也許只是對孩子的一種耐心,對同事的一種寬容的釋放,是真誠的微笑,是陌生老人熱情的幫助,省下幾包煙錢,幫助有需要的家庭……

這些對於很多人來説都是小事,但卻能讓別人感受到社會的温暖,讓周圍的人受到教育和影響,促進良好社會氛圍的形成。以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愛心永恆”行動,不僅是在物質上幫助窮人,而且倡導良好的社會道德和和諧的人際關係。

每天都有一些感人的愛,呈現在我們面前,每天都有一些人身患重病,得到幫助。愛心行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競爭社會的缺陷,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社會的温暖,給不那麼幸運的人點燃了希望的火炬。

所以我們應該永遠記住:我們已經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我們能有今天,並不完全因為我們的才能或勤奮,而是有各種機遇和偶然因素在裏面。這種知識會使我們對他人、對自然、對社會充滿感激。沒有愛,就沒有健全的心靈。心理學家一次又一次地表明,經常做好事的人壽命更長,生活更健康。

愛是最值得我們為生命而奮鬥的力量,對生命的關愛是健全的,因此,愛不僅僅是一種活動,我們暫時喚起了一種奢侈的表達,更應該成為我們心靈的精神遺產。

我們平凡而普通,真的很平凡,平凡得像一滴露珠;我們真的很平凡,平凡得像一片綠葉。但在我們平凡的日子裏記錄了許多不平凡的事蹟,在我們平凡的生活裏寫下了許多不平凡的樂章。

我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人的壯舉,卻始終用自己無聲的行動來證明自己。

一滴水雖小,但它能反射整個太陽的光。我們的愛,能讓軟弱的人堅強,讓悲觀的人前進,讓前進的人繼續前行,讓快樂的人更加快樂;而我們,在不停地為你加油!

總的來説,身邊的事物越多,親近的人,就越容易激發我們的愛心。能夠對遠離自己的事、毫不相干的人不求回報地奉獻愛心,這才是真正的愛。

其實,當我們把愛傳播給社會的時候,我們也在呵護着自己的心靈,使心靈如清純的春天,如冬日的温暖,在滋潤、温暖別人的同時,也使自己變得高尚、快樂。

讓我們共同努力,把愛昇華成一種無私的情懷和人生境界。“用愛擁抱每一天,用心去感動每一個人!”

公益崗演講稿篇5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慈善從心開始》。

首先我想先為大家講述一個有關慈善的故事。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個莊園裏,正舉行了一場為非洲貧困兒童募捐的慈善晚宴。應邀參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會名流。一位老婦人領着手捧儲錢罐的小女孩露西被保安攔在了門口。保安安東尼解釋道:“應邀參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很高興你們帶着愛心來到這裏,但是,我想這場合不適合你們進去。”“叔叔,慈善的不是錢,是心,對嗎?”小女孩露西天真地問保安。她的話讓安東尼愣住了。“我知道受到邀請的人有很多錢,他們會拿出很多錢,我沒有那麼多,但這是我所有的錢啊,如果我真的不能進去,請幫我把這個帶進去吧!”小女孩露西説完,將手中的儲錢罐遞給安東尼。此時的安東尼不知道是接還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突然有人説:“孩子,你説得對,慈善的不是錢,是心,你可以進去,所有有愛心的人都可以進去。”説話的是一位老頭,他就是股神沃倫巴菲特先生。當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議者前聯合國祕書長安南,不是捐出300萬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萬美元的比爾"蓋茨,而是僅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露西,她贏得了最多最熱烈的掌聲。而晚宴的主題標語也變成了這樣一句話:“慈善的不是錢,是心。”第二天,美國各大媒體紛紛以這句話作為標題,報道了這次慈善晚宴。看到報道後,許許多多普通的美國人紛紛表示要為非洲那些貧窮的孩子捐贈。“慈善不是錢,是心”,我很贊同,併為之深深感動。每一個具有慈善心的人,哪怕只捐一元錢也都是慈善家。在我們期待富豪慈善家慷慨解囊的時候,我們期待更多的是一份慈善之心。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情仁愛、樂善好施的民族,中國的慈善思想源遠流長。

儒家的孟子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道家的“勸善之書”中列舉了“收街市棄兒、普濟應驗湯藥、修橋鋪路”等多種慈善方式;佛教傳入中國後,更是提倡無邊的慈愛和寬泛的悲憫。時代發展到今天,社會經濟突飛猛進,物質文明日益繁盛。在個人財富日益增長的時候,一些人卻表現出一種“富而不貴”的姿態。這是令人多麼悲哀和不齒的行為!金錢至上、物慾膨脹,而仁愛之心日益萎縮。這絕不是人類社會的進步,而恰恰是一種倒退。我們知道,“給予”本身是一種高尚的行為,捐贈不僅是助人,也是在助己。我們不僅僅需要慈善家,更需要社會羣體性的慈善參與,來喚起更多人的温情關愛,來引起等多人的傾情相助,讓慈善成為公眾義舉。也許你會説,我們看多了一擲千金的捐助,也知道比爾·蓋茨在餘生為慈善所做的了不起的人生選擇,我們感慨卡耐基“在鉅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的豪言,也欽佩尤努斯創辦窮人銀行的慈善智慧。然而我們又深知千千萬萬普通人的點滴善舉也同樣舉足輕重,平凡的人們給了我們更多的感動和温暖。

“感動中國”的候選人農村婦女林秀貞,從20多歲嫁到這個村子後,就義務贍養了村裏6位孤寡老人。她自己的生活很貧困,她跟這些老人講“我家吃窩頭就給你送窩頭,我家喝稀飯就給你送稀飯”,他們一起過着最低水準的生活。但是30年來她從沒有間斷過這樣的贍養,而且一直養到為老人送終。在頒獎時,她之前的獲獎者是霍英東先生,評委會給霍先生的評語是“輝煌一生”,而給這位農村婦女的評語是“温暖世道”。30年間,她讓善良流淌過村莊,她用自己的行為温暖了這個世道。北大教授于丹在推薦詞裏寫到,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聖賢。如果説聖賢是一種態度話,我更願意理解為一種情懷。你沒有資產,但同樣可以用心完成一種持久的救助。是的,慈善也許不需要一個火熱的態度,一個昂貴的錢財數字,一次豪奢的行為,它需要的是一種接近體温的温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慈善也沒有貧富差距,慈善沒有年齡限制,慈善更沒有強迫的味道。它只希望我們把慈善當作一種習慣,一種信仰,一顆對慈善執着而温暖的心。

演講進行到現在,我的周圍 暖意濃濃,一股暖流湧入心中。我似乎強烈的感受到再做朋友們由衷散發的幸福熱潮,那是和諧社會、和諧株洲帶給我們的幸福感。那麼,就請你我伸出幸福的雙手,把這份手中的幸福傳遞下去。用我們的愛温暖無助的心靈,用我們的心來點亮悲傷的生活。用愛守望,用心相助,點點滴滴,涓涓細流,匯成愛的海洋。因為慈善不是錢,是心。心有多大,慈善就能走多遠。朋友們,讓我們用愛守望,用心相助,用一顆慈善之心,在寒冷的冬日播撒春的希望,攜手共創和諧幸福的家園!

公益崗演講稿篇6

各位同志:

你們好!

我們人稱為萬物之靈,在碰到嚴重天災的時候,我們就發現自己其實非常脆弱,但是許多哲學家還是提醒我們,鼓勵我們説人類畢竟還是偉大的。西方近代法國的哲學家,他説人是大自然最柔弱的蘆葦,蘆葦非常脆弱,風一吹它恐怕就折了,人的生命恐怕跟蘆葦差不多,但是人是會思想的蘆葦。人在萬物裏面就因為他有理想,可以思考,所以就成為萬物之靈,作為一個人就是要發揮他的思考能力。但是我們在平常的日子裏不太想這樣的問題,幾年、幾十年,忽然來一個天災,這個時候我們就不得不思考:到底人生的意義何在?今日面對這樣一個災難,我們活着是應該想一想是為了什麼?

説到這裏,我就舉一些各位比較熟悉的故事來説,幾年前美國拍了一部電影叫《拯救大兵瑞恩》,故事是説第二次大戰的時候,有一位母親有四個兒子全部當兵,三個兒子都陣亡了,美國的參謀本部一看,這位母親有四個兒子,三個已經為國犧牲,最後一個一定要把他搶救回來,就派了一個小組深入敵後,把瑞恩救回來。為了搶救他,又死了好幾個士兵。瑞恩後來就説,我一個人活着,但是好多人為了我而犧牲,所以我今日活着不是隻為我自己,我要為那些替我犧牲的人也活下去。

這説明什麼?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對於我們逝去的親友最好的懷念。他們去世了,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們活下來了,我們就要記得他們在我們的回憶裏面,我們這一生要把做人的優良的素質表現出來。通常我們的生活只是一個量的累積,譬如你今年幾歲,你就知道大概做過哪些事,但是你做我做都沒有什麼大的區別。當你認真地看待你的生命時,就有質的差別,也就是説,你活多久並不是很重要,你的生活品質好不好,那才重要。因此,很多人為某種情況而走(去世)了,我們留下來的人,就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把生命的優良素質表現出來。

法國作家加繆,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有一本小説叫做《瘟疫》,一座城裏發生了瘟疫,這座城就被隔絕了,裏面的人出不來,外面的人進不去,城裏有幾萬人怎麼辦呢?於是有兩個人開始合作,一個是醫生,一個是牧師。在西方社會,醫生代表科學家,牧師代表宗教家,這兩種人平常不來往,因為他們的想法不一樣,科學家認為你幹嗎信宗教呢?宗教是想象的,你不信就沒有了,信才有,這是科學家的立場,認為神不能夠證明;但是宗教家就認為,人的心靈不是隻有身體,還有屬於靈的部分,很多人什麼都有,但是他照樣需要某種安慰,很多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快樂,其實不一定是真正的快樂。説到是不是快樂,我在這裏加一段插曲,我這幾年對於心理學特別關注,是因為幾年前讀到一位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書,他在歐洲替很多人治療心理疾病,後來歸出納一個結論。他説,我當心理醫生三十幾年,很多來我這裏看病的都是社會高端上層的人士,這些人都是“身體健康”,“心理正常”,“但是並不快樂”。

這三句話説得真好,我們現代人不是這樣嗎?身體健康,心理正常,可以跟人來往,但是並不快樂。這時候你就要問:什麼叫做快樂呢?通常很多人的快樂都是因為別人的苦難而反應出來的,平常覺得不快樂,看到別人有災難,忽然發現我還是蠻幸運的,如果沒有這些參照的話,恐怕快樂的機會不多,如此一來快樂變得太被動了。所以榮格的觀念,給我很多的啟發,通過這兩個方面(一個是身體健康,今年大概幾歲,這個可以通過外表來進行判斷;另外一個是他會不會念書,工作情況怎麼樣,心理是不是正常)來判斷快樂與否,是非常冒險的。因為人的身體註定會要結束,據統計,我們過去的人有九百多億人,但是最後都是塵歸塵、土歸土,將來不知道多少年之後,我們也跟他們一樣,我們的祖先是如此,我們是如此,我們的子孫後代也一樣是如此。所以我們不能靠身體,身體總是會衰老的,總是會病,總是會結束。那能不能靠心理、靠理智、靠心智能力呢?也不行。現在社會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很多人年紀還不大,就已經開始慢慢地健忘了,患了失憶症。

我有一個同事年紀和我差不多,還不到六十歲,就已經有問題了,他説那天坐在書房想到客廳拿一樣東西,他就走到客廳,到了客廳忘了自己為什麼來客廳,他就想回到書房可能會想起來剛才為什麼到客廳;他就回到書房,回到書房之後,他又忘了為什麼要回到書房,這就叫健忘症。所以你不能只靠身跟心,因為人的生命還有屬於“靈”的層次。用一個例子來説,譬如,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傳統,叫做祖先崇拜,我們的祖先繼續存在,怎麼存在呢?他有靈的存在。你這樣想就很簡單了,沒有什麼迷信的問題。

人是很複雜的,平常有時候斤斤計較,等到出現重大的災難,人性的光輝面表現出來,完全無私,完全忘我,這是我們可以看到的事實。所以人的生命是非常的神奇,充滿了奧妙。他卑鄙的時候可以跟動物一樣,他高尚的時候可以跟天使一樣,每個人都是如此。但是問題是:你要往哪裏走呢?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能每一個人都成為天使呢?這一點要做到不容易,因為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某種修煉。所以我剛剛提到,在加繆的小説裏面,當一個城市發生了瘟疫,這時醫生跟牧師攜手合作,他們説了一句話:不管有沒有上帝存在,現在誰都不能把我們分開,因為我們要合作來幫助所有的百姓。大多數的人在碰到災難的時候,都會攜手連心來設法化解,為什麼啊?通常我們的命運都是被自己的性格所困住的,一輩子性格不改,命中註定就往這裏走,這是很簡單的命運,還有很大的災難,也是一種命運,沒有人可以知道為什麼災難會發生在四川,沒有人知道。你也不能找任何理由來説,一定是哪些人可以活下來,哪些人就命該如此,因為有很多是天真無辜的孩子。

所以在這個時候,你再作別的解釋顯然太複雜。

在這裏,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古希臘悲劇,我們雖然是不一樣的傳統,也可以參考一下。古希臘悲劇對於西方人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啟發?所謂的悲劇的主角就是命運,不管怎麼樣,就算你知道了,你也避不開,這就是命運的厲害。為什麼需要有悲劇呢?我們都知道在雅典有幾個露天的大劇場,周圍的觀眾可以多達五千人,底下是一個舞台,整個劇場順着山坡往上蓋,然後就看着底下一些人在表演。各位知道演的是悲劇,都知道事情會怎麼發生,所以人們都在內心裏呼喊“不要發生,不要發生”,但是命運是不受你操縱的。所有人都説“不要發生,不要發生”,但是該發生的還是來了。為什麼希臘人要演這樣的悲劇呢?他要人引發兩種情感。

第一種叫做憐憫,

第二種叫做恐懼。

公益崗演講稿篇7

人與人之間能和睦相處因為有愛在裏面,而愛能幫人,愛能像一束陽光給你光明,愛也能讓許多人感到温暖。慈善便是傳遞温暖,光明和愛的行為。

處處都有慈善,例如關注獨居老人,關注留守兒童,捐錢捐物給災區,捐血給需要的人等,漸漸都令我感動。可令我深刻記着,也只有這件事。一位七旬去超市購買年貨時,撿到一部手機,既不知道失主是誰,又不知道怎麼操作。大喊了幾聲“誰的手機丟了?”也沒人迴應,攔了警車希望儘快找到失主。正當警察詢問老人的姓名,電話和住址,通常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回答,畢竟這是件好事,説出去也倍有面子。而老人卻執意不説,這超出我的想法,直到現在這位老人是誰,恐怕也沒有人知道吧!

對於我來説,拾金不昧的老人是值得我學習的。慈善是做好事,這位老人也是做好事,面對金錢的誘惑,更多人都能戰勝它,像捐款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哪怕是一針一線,得到它的人都會很感激,而那才是我們需要的回報。很明顯那位老人就已經做到了,他連感激都不要。這不是很多人能做到得到的事情,當然,社會上有許多好人好事都比這件事更令人動情。

這些人無論做好事大或小,憑着就是個幫人得目的。慈善是個給予人温暖的地方,他能幫到的人就像天上的星星數不清,不過社會上還有許多弱勢羣體需要幫助。我們應該為他們盡一份心,一份力,聚集一起就有很大的力量,而這股力量會化成陽光,一點點安撫受傷的心靈,這不是有意義的事嗎?

每當我看到某處地方搞慈善,我的心裏自然用上一股暖潮。

公益崗演講稿篇8

記得那天,我看到電視上在放一個為玉樹捐款的晚會節目。捐款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企業不在少數,高舉的捐款牌在我的眼前直晃,讓我還真有點感動。臨到個人捐款了,有白領、醫生、老師、警察、商人、學生,他們依次把錢投入了捐款箱,也把他們的名字寫進了觀眾的心坎上。那首“感恩的心”還在一直放着,捐款的人走了一批又來一批。

一位穿着清潔工衣服的婦人走進捐款箱,從口袋裏緩慢的拿出兩張20元的,一張10元的、5元的,幾張1元的放入了捐款箱,過後轉過身去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捐款箱。主持人一個勁的説謝謝,誰又能知道這幾十元錢的裏面滲透着這位女清潔工有怎樣的汗水和情感呢捐款的人陸陸續續把錢投進捐款箱……

突然,從人羣中擠進來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他,臉上佈滿皺紋,腰已被歲月累彎了。他挑着菜擔(菜籃中還有些許蔬菜和一瓶水),朝着捐款箱一步一步走去,時不時用手背拭去額頭和兩鬢的汗水。他走到捐款箱前用微顫的手從口袋裏摸出1塊的、2塊的、1角的、2角的、5角的紙幣來,把那些他剛剛買菜換來的錢又撫平撫平,放入了捐款箱。周圍很靜很靜,沒有人説一句話,只有那“感恩的心”還在繼續放着。老人抖了抖肩上的擔子,離開了捐款台,向茫茫人海走去……

看到這,我的臉上熱熱的,眼眶紅了,眼淚從眼角流了下來。是的,慈善的不是錢,是心為別人捐獻出一分一角的普通人和捐獻出成千上萬的人一樣值得人尊敬,因為,在慈善的天平上,他們是等重的。

同樣,不要把慈善看成僅僅是有錢人的事情,即使再普通的人,也能成為慈善家,只要我們對她心懷善意,在別人需要時哪怕給予微不足道的幫助,我們也一樣慈善。人類需要慈善,需要愛。慈善事業是崇高的人道主義事業,是充滿愛的,又是人人可為,人人可做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