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4多篇)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4多篇)

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

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

職業規劃就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一個完整的職業規劃由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要素構成。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針對個人職業選擇的主觀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確定個人的奮鬥目標並努力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換句話説,職業生涯規劃要求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點,將自己定位在一個最能發揮自己長處的位置,選擇最適合自己能力的事業。職業定位是決定職業生涯成敗的最關鍵的一步,同時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一個人對其一生中所承擔職務相繼歷程的預期和計劃,包括一個人的學習,對一項職業或組織的生產性貢獻和最終退休。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精選45篇)

時間象奔騰澎湃的急湍,它一去無返,毫不流連,你是否每天忙碌,但成果有限,讓我們做好職業規劃,在今後的工作中奮勇爭先吧。職業規劃的開頭要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精選4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

摘要:闡述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服務體系的重要意義、存在的問題以及有效途徑,以為切實改善大學生培養質量提供借鑑。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大學生;服務體系構建

大學生就業難是近年來高校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如何破解就業難,成為社會、高校共同關注探討的熱點。可以肯定的是,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是其中的關鍵問題。因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服務體系的提出,對於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有着直接的指導意義。

1、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服務體系的重要意義

(1)有助於提早確立學習工作生活目標,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和被動性。高等教育是一種“開放式”教育,除了“第一課堂”對於專業知識、政治素養的培養,對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更多依靠“第二課堂”。大學生職業規劃與發展服務體系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合適的人生目標,併為之奮鬥。

(2)有助於職業目標的實現,通過從宏觀上對實施策略予以調整和掌控,能讓大學生少走彎路。職業目標、人生目標的完成,需要制定詳細的實施策略,並根據不同階段取得的成果,進行實時調控。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服務體系就像一隻“有形的手”,指引學生不斷邁向成功。

(3)有助於激發大學生學習、實踐的動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服務體系通過對大學生的指導,能夠激發大學生為實現各階段目標和終極目標而不斷進取。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1)對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服務體系重視程度不夠。許多高校對職業生涯教育認識不到位,不論機構的設置、職能的發展、職業化和專業化隊伍的建設,還是工作場所及經費投入,都存在問題,職業指導理論尤其是配套服務體系的研究較為欠缺。

(2)職業規劃教育手段、方法單一。很多高校採用就業指導課、政策諮詢等形式進行職業規劃教育,內容也多是一些就業信息、求職技巧的傳達,缺乏針對性的內容。許多學校尚未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服務體系,也沒有納入教學課程體系。

(3)缺少專業化的測評工具。職業生涯規劃首先要有理性的自我認識和分析,但目前的測評題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測評工具是針對社會羣體開發的,不適用於大學生羣體[1—2]。

(4)專業人員配備不足。大部分高校未配備職業生涯教育的專職人員,大多數由輔導員、班主任兼任,缺乏系統專業的學習和訓練。大學生沒有實踐經歷,在關鍵時刻甄別信息需要專業人員的指導。

(5)大部分學生認識粗淺。被動接受職業生涯教育,不能清晰地評估自我和分析環境,造成對自身職業生涯發展潛力認知模糊,而職業生涯規劃的模糊也導致了其職業生涯規劃的不科學。多數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過於注重個人的自我感覺,很少考慮社會的實際需求和人生的發展規律。

3、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服務體系的有效路徑

3-1開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教育系統的產品

(1)測評系統。自我認知測評系統可進行職業興趣、職業人格、職業價值觀、職業能力傾向性測試,通過即時測評、即時報告,既有助於學生有效認知自我,準確進行自我定位;也有助於學校及時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從而為學校進一步開展工作提供客觀依據。

(2)職業導航系統。職業導航系統可通過對社會各行各業的深入調查,為學生提供各類職業信息,對相應的職業崗位進行詳細描述,有助於學生了解職業分類,洞悉行業與職業環境,把握職業標準,明確職業要求,從而為其職業發展提供科學參考。

(3)職業素養與能力提升課程學習系統。學習系統應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實踐經驗等內容。讓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本質和意義,掌握生涯規劃的方法和工具。

3-2拓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教育服務體系的有效服務方式

(1)課程面授。組織培養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教育納入教學體系,貫穿於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建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改革教學內容。

(2)藉助互聯網技術。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教育網絡化輔助解決方案,通過網絡學習的平台,與傳統書面教材、課程面授有機結合,構建立體式的服務體系。

(3)個性化諮詢與輔導。藉助測評技術和方法,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教育的實效性。可針對某個特殊羣體的學生,由學校組織相關教師或者邀請行內知名專家,組織專題講座或單個諮詢活動,對學生的困惑進行解答,從而使共性和個性問題都得到解決。

(4)開展職業訓練和創業實踐活動。學校應強化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教育的教育效果,通過各種類型的實踐活動,讓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同時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自我,為下一步的學習和發展指明方向。

3-3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服務體系的組織機構

(1)專業化、職業化的師資隊伍和統籌協調機構。專業化、職業化的隊伍是有效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關鍵。這支隊伍必須具備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基礎,同時還要了解其指導的學生專業和職業方向。除專任教師外,還應有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工作相關部門人員參加。在市場化高度發展的今天,應該有企業的參與協作與支持,尤其需要各行各業工作背景的人員為大學生提供各種諮詢指導,充當職業輔導教練[3—4]。在可能的情況下,學校可以設立相應機構,制訂工作計劃,明確各方面人員的職責和任務,並建立嚴密的考察考核辦法,統籌協調各方面人員的教育教學活動。

(2)學校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學校就業指導服務機構是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重要部門,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服務,為學生順利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學校就業指導服務機構應設置合理,權責層次明晰,既有院校級組織,也有系級組織,各部門之間要相互支持和相互補充。

(3)學生心理諮詢機構。學生心理諮詢機構可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提供重要的學生心理狀況分析以及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心理諮詢機構必須配備數量足夠、質量達標的專業人員,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可以兼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實施學生心理測試的指導中,選用測評工作,引導學生科學地認識心理測評結果。

(4)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研究機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一項新的工作,在理論體系建構和實踐環節形成等方面都是剛剛起步,為了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的實效,建立相應的研究機構配備必要的研究人員是十分必要的。要重點開展內容研究、方法研究、評價體系研究等。

4參考文獻

[1]張俊.試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問題與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20):36-37.

[2]李華平.試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困境與出路[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22):204.

[3]巴玉璽.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存在的不足及解決對策[J].文教資料,2007(15):64-66.

[4]尚恆志.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及出路研究[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12-114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

一、自我分析

我是一名大二專科生,性格偏內向,好強,愛沉默思考。比較重感情。業餘時間愛看書,也喜歡聽音樂,外出散步,聊天。

自我優勢;做事認真,有條理,有計劃,有責任心。

自我劣勢;對於問題的考慮往往不夠周到,做事有時太好強。

二、物流專業職業規劃分析

wto使中國的大門逐步打開,跨國快遞巨頭們在中國的人才需求也隨之劇增,而在物流行業的需求上,最缺乏的是中高級物流策劃管理與營銷人才,最好是既懂營銷管理又懂得策劃,還懂得如何運用現代技術去改善提升原有操作模式的。顯然,我們剛畢業的大學生顯然在工作經驗上難以適應這些崗位。不過,經驗總是要積累才能有的,我們可以通過在操作崗位以及低級別管理崗位上的鍛鍊來達到那個水平。

職業通路:操作人員→中層管理人員→高級管理人才

三、物流的發展趨勢

提升物流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很多物流企業都在積極引進和採用信息管理平台,對物流信息管理師的需求也相應增加。鑑於物流培訓多是從知識普及方面出發從而幫助學員進入物流行業,而物流信息管理師是從解決實際物流管理問題出發,提高學員解決現代物流行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前景更為廣闊。在目前的物流人才市場,這種既懂物流業務操作和管理又懂信息技術的複合人才非常少,物流信息管理人才將成為物流行業內緊俏人才,無論是業務操作人員還是一般管理人員或高層管理者,都必須掌握物流信息技術這一項物流核心技能。物流信息管理師將在物流行業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物流作為市場的基礎,在今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都會快速發展,對物流人才的需要也會很大。因此我做一名物流管理員,今後的職業生涯發展空間必定非常廣闊。

四、建立初步目標

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所學專業,在大學期間,應該會向國際貿易知識和實務方面發展。所以本人制訂如下:

大一年度學業: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及條件優勢,認真學好專業知識,培養學習,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參加物流師資格認證,不斷深入研究物流方面知識和實務,並一次性通過考試。

大二年度學業:努力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特別是商務英語,爭取通過英語四級考試。

大三年度學業:開始接觸社會,熟悉工作環境,積累人際關係,主要做好職業生涯的基礎工作,加強溝通,虛心求教。初步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工作環境、崗位。

五、未來人生職業規劃[畢業十年的職業行動計劃]

1、XX-XX:在物流基礎崗位工作,積累工作經驗。在工作期間,充分利用空閒時間為自己補充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2、XX-20XX:在原來企業做上一名中層管理者,成功管理自己的下屬,加強與上級的溝通,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條件擴大社交圈,重視同學交際,重視和每個人的交往。

3、20XX-20XX:到一家外資物流公司,學習跨國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爭取當上一名外資企業中級物流經理。

六、生涯的評估和反饋

我覺得只要我在大學裏努力做到正確的目標,學習好各種知識,掌握好各種技術,上述人生職業規劃可行的機會是很大的。如果畢業後找不到物流方面的工作,到時候我會根據市場的供需的情況而再次決定適合我的工作。不管周圍環境及自己人生某一階段出現何種的變化,都應該善於發現其中的各種機遇並駕馭這些機遇。

七、結束語

計劃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於其具體實踐並取得成效。任何目標,只説不做到頭來都是一場空。然而,現實是未知多變的,定出的目標計劃隨時都可能遭遇問題,要求有清醒的頭腦。理想,信念,追求,成功,未來,一切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打拼!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3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三個認識誤區

1.職業生涯規劃等同於職業規劃。其實不然,職業生涯規劃是指規劃從開始工作到退休的整個職業歷程,它主要包括職業規劃、自我規劃、理想規劃、環境規劃、組織規劃等,職業規劃僅僅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

2.就業教育等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只在大學生四年級的時候將就業教育列為大四學習的重點內容,且認為大四的就業教育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教育等同於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認識上的誤區必將影響畢業生和非畢業生今後的職業生涯規劃。

3.職業生涯規劃是個靜態過程。職業生涯規劃要受到規劃者自身興趣、素質和自身以外的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要隨時根據主客觀條件的變化對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做出調整。因此,職業生涯規劃並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而是個動靜結合、交替的過程。

(二)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是高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工作內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辦理就業手續、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導等簡單工作上,高層次、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則嚴重不足。

2.機構缺失。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是實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載體。但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校並沒有成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構對大學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仍舊靠就業指導中心幾堂課、幾場招聘會完成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3.專業教師匱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最終要靠職業生涯規劃教師來完成,而目前高校就業指導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和少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師大多來源於學校黨務、政務部門,他們對學生就業和就業管理工作的要點掌握得比較好,但要他們運用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對於“半路出家”的他們來説還比較困難。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專業人員的嚴重匱乏和素質不高,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缺乏系統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應該貫穿於個人發展的一生。在西方職業生涯規劃理念高度發達的國家,很多人從國小時代就開始了職業角度的自我探索,這種從國小到大學的長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得他們的職業選擇是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及社會需求做出正確的選擇。而在我國,學生只有在大四就業時,學校把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同時開展,大學生接受到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十分有限。據新浪網教育頻道推出的一項關於“你什麼時候接受過系統地職業生涯規劃服務”的調查顯示:“從來沒有過的”佔80.98%,“大學期間”佔15.9%,“高中期間”佔3.12%。這就表明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沒有形成系統,在國小和和國中階段目前還是空白。

(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環境缺失

首先,職業生涯規劃服務購買率低。據調查,社會上86%的人對職業規劃有過了解,但僅有8%的人接受過職業規劃服務,購買率僅為9.79%。其次,高校缺乏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氛圍。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背景下,高校關注更多的是“進口”和辦學質量,對“出口”的關注卻並不夠,投入得也少,領導的不重視,影響了職業生涯規劃機構及其工作開展的環境。最後表現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國,家庭教育以灌輸為主,以“嚴”著稱。孩子從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所有的興趣和價值觀都是父母和社會強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長的家庭環境裏缺乏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啟蒙環境。

二、完善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個體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筆者以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輿論宣傳

在我國現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圍下,要順利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須高度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輿論宣傳。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及其工作的開展用法的形式規定下來,形成於政策或法規,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勵民間機構創辦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培訓機構,彌補目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構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體加大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宣傳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學校的一件大事來抓,做好職業生涯機構的完善、課程的開設和諮詢等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工作;通過校園網、校報、廣播站、舉辦職業生涯規劃講座、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競賽等方式或活動宣傳職業規劃的內涵、意義和作用,藉助“第二課堂”,利用寒暑假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實踐,豐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經歷。

(二)樹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正確理解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個新事物,人們對其理念、內涵和外延並不理解,以致於人們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要正確理解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必須樹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筆者認為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應包含以下主要內容:第一,職業生涯規劃是建立在正確認識主客觀基礎之上的一個長期堅持的自我探索過程。第二,職業生涯規劃重在實踐。職業生涯規劃實踐就是將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落實為實際行動,不斷接受社會、企業組織和他人反饋的信息,對自身的職業體力傾向、職業能力傾向和職業個性傾向予以全面科學的衡量與評價,實現擇業觀從“我能幹什麼”的理想型向“我會幹什麼”“或我適合幹什麼”的現實型轉變。最後,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在於實現個體的和諧、可持續發展。職業生涯規劃是要幫助個人正確認識自己,充分了解了內外環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況下,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使自己的規劃符合自己的興趣,符合社會的需要。

(三)構建系統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提高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效率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一種系統、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不是就業教育內容的簡單拼湊,它應該有自己的體系。大學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是教會大學如何進行學業規劃、如何開展自我評估、生涯機會評估、職業生涯路線和目標設計、制定行動計劃與措施等內容。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高級形式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但它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離不開國小和中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鋪墊,這就是説要成功地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首先應在中國小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啟蒙教育。筆者以為國小階段職業生涯規劃啟蒙教育的內容主要是通過教育活動來培養兒童的職業意識和正確的職業理念,讓他們對不同的職業有初步的瞭解,形成初步的職業理想。中學階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形成職業理想、制定實現職業理想的途徑和方法。

(四)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加強教師隊伍和課程建設。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

要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進一步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贏利性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我們可以通過政府提供優惠政策,扶持社會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贏利性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以滿足目前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需要。這些第三者非贏利性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會自身的力量,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培訓和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第二,通過政府的資助開發職業生涯規劃系統測評工具;第三,可以通過提供職業信息服務、開展職業諮詢服務、進行就業市場指導等活動,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指導。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內部職能機構。

2.培養一批專業、高素質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師培養非常關鍵。一個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接受培訓後,筆者認為應該具備以下專業素質:

(1)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方面具有較廣博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和較開闊的視野以及一定的實戰經驗。

(2)具有良好的知識運用能力,主要表現在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兩方面。學習能力體現在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總結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體現在能夠創新,能夠在工作過程中不斷的研究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規劃方案。

(3)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主要表現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緒的管理技巧、人際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應對壓力的能力。

3.加快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設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設是核心。根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設置課程,形成一個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至關重要。首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設置要體現前瞻性、確定性、開放性、針對性、實用性、實踐性的特點,高校可以依託自身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設置包括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大學科課程、實踐活動課程、模擬實戰課程、文化素質課程等教育課程,其次,高校和企業聯合開發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更新創業教育的內容。一個企業和企業職員的生涯規劃經歷、過程、經驗和教訓是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最好的內容。高校和企業聯合開發課程,一方面可以使企業最新的生涯規劃成果、經驗教訓、管理理念進入教科書,使學生獲得最前沿、最實用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另一方面,通過與創業開發課程,高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師也得到了訓練,有利於教師的成長。最後,對課程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教學要改革傳統的教師在講台上講,知識在黑板上寫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實行基礎知識教學講授法,環境意識教學調查法,模擬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實踐法,比如寫職業生涯規劃計劃書,社會實踐等。案例教學法。

參考文獻:

①蔣嶸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②樑國勝、燕雁,《大學生就業遭遇職業生涯管理難題》,《中國教育報》2005年10月26日.

③劉建新等,《大學生生涯輔導》,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④周凱,《近六成學生對就業“沒想清楚”》,《中國青年報》,2005年12月23日.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4

摘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根據自身特點開設了《事業與人生》課程,通過問題式學習法和實踐導向法的教學方式,取得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

20XX年,教育部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明確要求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同年,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開設了全校性選修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20XX年,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設了選修課《事業與人生》,立足於有專業特色的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取得較好效果。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設背景

(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要想培養能夠與全球優秀青年競爭而立於不敗之地的優秀大學生,就必須清晰地認識到大學生的特點和職業生涯教育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全力投入,高效產出。生涯規劃教育是讓人通過內省、測定和分析,對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和價值觀進行總結,結合時代和組織特點進行權衡優化,為自己的事業和未來發展選擇合理的方向並設計出可行的步驟。可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生涯規劃教育是培養富有競爭力的青年人才的重要手段。

歐美等發達國家很早就開始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並在財政和法律上予以保證,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宣稱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由政府創辦的一種最有前途的教育事業”。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將其作為系統工程看待,注重在人的不同發展階段開展相應的教育,並將國小、中學和大學的教育有機銜接。在發達國家,國小往往通過開展“職業日”等方式,邀請學生家長到學校介紹和扮演各種職業,培養國小生對職業的感性認識。中學則會進行專業的生涯規劃指導,英國的《僱傭和高等教育》規定學生從高中一年級開始接受職業諮詢顧問的指導,然後根據興趣選擇大學的專業和方向。

①美國大學考試中心(ACT)在考生填報大學志願之前,還會先讓學生進行興趣測試並據此對專業選擇提出建議。

②當前,我國的普通教育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導致與考試無關的職業思想教育和職業能力培養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視。

③目前,一些中學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比如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開設了生涯規劃課程。

④但就覆蓋面、深入度等方面來看,我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筆者在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XX級學生的深度輔導訪談中瞭解到,在高中階段接受過生涯規劃課程教育的學生不到10%,做過正式或非正式自我認知測評的也不到50%,且幾乎都只為大學聯考志願填報。

由於缺乏系統教育,多數學生的生涯規劃還停留在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對生涯規劃不重視、不瞭解,甚至誤解,導致大學期間問題凸顯。這個問題,只靠學生自己摸索,或者僅通過學校開展的就業指導活動來彌補,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不夠。通過開設正式的生涯規劃課程,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涯規劃理念,掌握基本理論和技巧,也必將提升學生對生涯規劃重要性的認識。

(二)以院系為平台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具有特殊優勢

學校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針對專業各異的學生需求,全校性選修課可以做到對學生生涯規劃意識的啟蒙,但卻難以指導他們針對現實做出科學選擇;二是鬆散的教學關係無法實現持續指導,無法督促學生把積極的想法落實到行動;三是在提供與專業、校友等聯繫緊密的資源、信息方面,難以覆蓋周全。

相比較而言,由院系來開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則具有一定優勢。首先,從師資力量上,《事業與人生》課程教學團隊由接受過專業生涯發展理論和實踐培訓的院系學生工作教師組成,他們對本專業相關的信息、資源掌握最為充分,對學生的關注也會持久長效,能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結合,並利用學院資源邀請一些優秀校友參與;其次,課程教學目標可以更加貼近選課學生本身的個性化需求,從而能為學生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

1.解釋學生在校面臨的困惑

一般來説,在中國小階段,學生只要學好知識,就會被認為是“好學生”,並在升學時佔有優勢。這一階段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採用單一標準,大家的區別只是因分數不同而引起的高低分層。上了大學之後,如果仍然採用單一標準看待問題,就會面臨很多困惑。當升學不再是大學畢業後的唯一選擇,學生們便開始問自己,讀書讀到什麼程度才是頭?畢業後哪一個職業才是自己適合的?如何實現?“只要學好知識就行”這一過去屢試不爽的風向標變得不再可靠,而且不再有人能告訴他們到底還要學些什麼就夠了。

大學期間,教學和生活環境的急劇改變帶給大學生普遍困惑,同時學科的不同也會使得各院系學生具備不同的特點,因此,以院系為平台開設課程有助於聚焦重點。

2.有助於大學生重建自我發展的評價體系

根據美國學者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15~25歲是人生職業探索期,大學生正處於這一年齡段。大學期間不再只是學習的延續和知識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完成從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轉變,從單純學習知識到考慮知識、能力結構與未來職業發展的接軌,從學生向職業人、從子女向持家人的過渡。能否適應大學生活並完成這些轉變,將直接影響到大學階段的學習,乃至未來的事業發展和個人幸福。

是留在本專業還是轉到別的專業?轉往哪兒?這是很多學生入校後遇到的第一個需要自主決策的生涯發展問題。而畢業後學生們面臨的各種職業的性質更是千差萬別,難以取捨。筆者根據深度輔導統計結果,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0級本科生110人中,希望將來從事生物科研或生物產業的佔46%,打算轉行的佔23%,沒有明確想法的佔31%。在近兩年訪談的92名研究生中,未確定發展方向的達42%,其中完全沒有想法的達13%。很多學生從來沒有科學地關注過自身的特質,對未來的發展感到迷茫,面對各種選擇表現得無所適從。因此,幫助學生重建自我發展評價體系,是幫助學生學會科學決策的先決條件。讓學生自主地量體裁衣般建立起適用於自身發展的評價體系,是課程的重中之重。院系掌握關於學生現狀和發展路徑的第一手數據,能給學生提供積極有效的重要參考。

3.有助於大學生積極完成學業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助於大學生的就業,但又不能簡單地將它看成是就業指導課,這是一門對學生價值觀、責任感和能力素質多方面進行教育和提升的綜合性培養課程。與中國小相比,大學的教學、管理模式有着極大的不同,大學生面臨課程、專業和人生髮展方向等一系列的選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展能夠幫助大學生理解並正視大學的情況,協助他們做好學業規劃,將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為高校的人才培養服務。

在普通教育階段,由於是以打基礎為主,學校一般比較強調各科目全面發展,升學一般也都是按照考試總分劃定錄取線。於是,好學生們通常會將很大一部分精力集中到“補短板”上,避免原本不擅長的科目拖後腿,而對於擅長的科目則往往滿足於課本要求的內容,不願意“浪費時間”按照興趣去探索。進入大學之後,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和特點變得更加重要,而且因為學習方向的多元性和知識範圍的開放性,幾乎沒有人能做到多方面齊頭並進應付自如。只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學業上有的放矢,才能在精力分配上有所側重,使自身各方面素質的培養與事業發展需求協調一致。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進程組織和教學方法

(一)課程教學進程組織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建立生涯與職業意識、職業發展規劃、提高就業能力、求職過程指導、職業適應與發展、創業教育等6個部分。由於學分和學時的限制,我們根據學院實際情況,開設了2學分的《事業與人生》課程,安排了32課時的教學和實踐。課程採取理論講授、名家講堂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力求做到將能力培養融入到課程的每一個環節,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涯規劃知識和技能,在培養初步職業意識的同時,增強自我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同時,根據課程的目標進行了詳略不同的安排。理論部分僅講授經典易學的理論,重在啟蒙,有興趣的學生通過課後自學的方式深入。對普通學生而言,經典理論的提示也足以引發他們思考,指導他們實踐規劃。

在名家講堂模塊中,課程邀請不同領域、不同經歷的代表人物與學生見面,講述他們的成長經歷、思想觀點或自身的感悟,並回答學生在學術或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選擇未來的專業與人生道路。

社會實踐部分則指導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進行社會觀察,謀定而後動。生涯規劃的意義就在於把規劃轉化為行動力,從而讓生涯得到積極發展,所以在課堂上安排了大量的討論,把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拋給學生,使其充滿興趣和好奇。課程還特設了大量的實踐課,保障學生可以親手去實踐自己的設想,讓學生分組走進社會去尋找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去勇敢地嘗試自己有意向的方向,並發展協調好各種職業素養和能力。學生在實踐之後,又返回課堂,和同學們分享,討論並分析總結,為自己的長遠發展提供決策依據和熱身訓練。

(二)課程教學方法

在課程中,我們注重採用問題式學習法和實踐導向法,取得了較好效果。問題式學習法是將學習置於複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複雜的、實際的或真實性的問題,來學習隱含於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以促進他們解決問題、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實踐導向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的角色由編導者變成活動的引導者、輔導員和主持人。通過一些環節的合理設計,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中培養了團隊精神、小組討論技巧、隨機應變能力、交往能力、答辯技巧和守時意識等。主要活動有:

1.建立團隊

根據興趣島遊戲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並設計自我介紹和快速民主選出組長環節。此後的課堂活動均以小組為單位來組織,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2.無領導小組討論

為讓學生感受到有無領導的差別,在某次討論環節要求所有組長輪轉到下一組擔任觀察員。

3.情景模擬

安排一名教師扮演團隊負責人,某個小組的學生扮演團隊成員,進行現場表演。

4.意外事件

在“備戰備荒”遊戲中,突然宣佈因為意外事件而改變規則,檢驗和培養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

5.生涯人物訪談

每個小組自行查找資料,確定並聯繫好訪談人物。在正式訪談之前要求提交訪談提綱,由教師進行適當指導。

6.現場答辯

分小組進行生涯人物訪談的現場答辯時,將會場組織工作交給學生。開場時老師介紹答辯規則和注意事項,此後只作為旁觀者傾聽。答辯會取得圓滿成功,學生表現個個精彩,且沒有超時。

7.撰寫生涯規劃書

根據所學知識,撰寫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讓學生全面梳理課程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促進學生思考自己的發展。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效果與意義

《事業與人生》課程從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出發,認真剖析每個獨特的個體,提供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他人經驗、社會觀點,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修課之後開始具備正確職業意識,在做出選擇和判斷時,會通過職業興趣、性格、價值觀和能力等維度來剖析自我,通過探索外部世界的方式分析,並利用適當的工具幫助決策,做到對自己負責,並進而實現對社會負責。學生在社會實踐的環節中,學會團隊合作,並至少深入地瞭解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對社會和職場做出基於自身考慮的分析,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鍛鍊。學生的團隊合作和獨立決策等核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提升,有助於他們求職,更有助於他們實現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曾有一名學生很想學醫學,但因為父母反對一直猶豫不決,為此很苦惱,通過課程學習和探索,最終下定決心轉專業,並利用課堂所學知識成功取得父母的支持,最終如願以償。

此外,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課程中也力求將多種能力培養融入課程。一般來説,人的能力分為三種:專業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可遷移能力。專業能力主要來自日常的課程學習,而對自我管理能力和可遷移能力,幾乎沒有課程特別設計,但正是這兩種能力往往影響甚至決定了學生事業發展的走向。在職業生涯指導課程中後兩種能力的訓練成了必不可少的內容,被融入到每堂課中。在北京大學教務部組織的課程評估中,本課程取得了總平均93.6的好成績,有學生留言説,課程“聯繫實際,給我們很大的收穫”、既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又能鍛鍊團隊合作意識”。

開設正式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幾場生涯規劃報告和講座無法取代的。而根據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和專業的差異,採用院系開課、小班教學模式的生涯規劃課程是最有成效的形式。當大學生們對自身思考得比較清楚,有困惑知道如何排解時,必將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專業學習和科研之中。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5

在大學教育走向大眾化階段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一方面大學生普遍缺乏工作經驗,就業期望值過高、知識結構不合理;另一方面,他們職業生涯準備不足、職業定位不科學,致使在擇業中屢屢碰壁,不能順利就業。據國內各大城市舉辦的大型人才交流會統計,多數學生參加人才交流會都有一種“趕集”的感覺,沒目標、沒準備,全憑碰運氣,交流會對接成功率一般在30%。職業生涯準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市場配置成功率。因此,如何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髮現、培養自我的潛能與創造力,從根本上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這已經成為每所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所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課題。

1、目前高校就業指導中的問題

高校就業指導的目的是為指導學生獲得一種就業能力、面向社會的生存能力,不僅侷限於為畢業生實效就業提供必要的幫助,更要為大學生提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就業能力,並使他們有能力管好自己的職業生涯,不斷謀求更適合自己的職崗位,而當前就業指導工作中的問題卻影響着業指導工作的目的性。

1.1就業指導的重點是畢業生的工作安置,強調一次性就業率

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主體意識薄弱,具體表現在:一是求職過程中較多依賴學校老師及家長等,求職準備和主動性不夠;二是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對自身沒有客觀理性的認識,求職目標模糊、應聘思路不夠清晰;三是就業自主能力不足,表現在創業意識欠缺,創業期望值過高,創業能力不足。在對近600名2006屆畢業生進行調查中,有近25%的同學“對未來的目標不清楚”,近15%的同學“暫時未考慮”,有創業意願的同學不到0.5%,而對近幾屆畢業生創業進行跟蹤調查顯示,發展的速度及質量還非常有限。“

1.3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業化、科學化程度不高,沒有貫穿整個大學教育

以提供就業信息為平台,以就業安置為目的,以就業政策與技巧為主要指導內容的現行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專業化、科學化程度不高。上課的老師大多是半路出家,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或是缺乏理論基礎,就事論事;或是上課的老師本身對就業的實際情況並不瞭解,空談理論;缺少對大學生整個職業發展的規劃。

一個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獲得更高的就業能力和更多的就業機會。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大學生一入校就在學校有關部門和專家的指導下積極主動的進行職業目標的確立。並根據這一目標安排自己的學習和培養相應的素質、技能,進而找到較為理想的職業。如何選擇職業,如何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如何成就一番事業是很多大學生一進大學校門就密切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2、職業生涯規劃對拓展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作用

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將使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科學定位,正確認識社會競爭和自身在社會中的價值,能夠比較順利地解決就業問題,施展自己的才華,促進個人進步和社會發展。

2.1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及內容

職業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歷程的計劃,具體是指個人結合自身情況、面臨的機遇和制約因素,為自己確定職業方向、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確定學習計劃、訓練計劃和發展計劃,為實現職業生涯目標而確定行動方案。

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在通俗意義上就是幫助學生回答“我是誰?”“我要到哪裏去?”“我怎樣到達那裏?”三個問題。解答這三個問題要涉及學校各職能部門、教學環節,是一項系統的工作。需要開設系統的職業生涯相關課程,配備專職輔導教師。對於大學生而言,正處在對個體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這一階段職業的選擇對大學生今後職業生涯的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2.2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的關係

就業能力即就業力,是指學生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應聘能力、心理素質等。就業力不足,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把握機會找到理想的工作,找到工作能否儘快進入角色,勝任這一工作。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就業力,有效的職業指導教育和符合個人特點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最關鍵的因素。

俗話説:“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可以幫助他們更早地意識到自己的目標,並根據個人優勢、劣勢、興趣以及環境因素,設計出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就業指導工作做得到位與不到位,必將影響學生的就業質量和畢業後職業生涯規劃的成功與否。”

事實上學生良好的就業能力,是不可能在畢業前的就業指導中一蹴而就的。大學生在擇業中表現出的問題在擇業期間是很難得到解決的,它是滲透在職業興趣的培養和職業生涯教育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就業與此前的學業、此後的職業和事業都是一個整體,要進行系統的指導,缺乏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學生一生的職業發展。

2.3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影響作用

西方國家的就業指導從學生上國小開始,在高中階段就進行了職業啟蒙教育,在大學階段,學校設立了職業生涯規劃諮詢和輔導中心機構,並在各層次的教育管理中把學生的學業和校園生活與職業生涯發展相結合,提供必要的條件幫助學生為實現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作好全面的準備。這一教育管理模式使這些國家的人力資源得到了充分開發,為其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6

摘要:社會就業壓力大是我國目前的一個重大困境,大學生自主創業作為解決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的有效辦法,使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各高校的重點發展項目。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於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作用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創新創業意識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背景、含義及意義

1.職業生涯規劃的背景。職業生涯規劃,起源於1908年“職業指導之父”弗蘭克·帕森斯針對大量年輕人失業提出的“職業諮詢”概念,而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源於1916年清華大學校長提出的就業指導。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最初是由翻譯別國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着作等開始發展的。在20世紀,我國專家們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持續增多。

近幾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家下達了大量輔助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2015年5月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表明各高校為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調整教育課程設置,開設就業創業指導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成為我國目前各高校落實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的主要任務。

2.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通過對一個人主客觀條件如興趣、特長、能力、時代環境等進行測定、分析、總結出最適合其的行業傾向及職業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科學目標,對其自身的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系統地計劃過程。通過這個方案計劃幫助學生明確發展方向,有效的選擇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3.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大學生通過在校期間的職業生涯規劃,根據自己的特質,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有一個準確的方向定位和發展目標。以發展目標為指向標,設立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詳細計劃。讓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職業有明確的方向和職業發展道路,幫助學生挖掘自己的潛能,認識到自己的個性特點、潛在價值,將自己的綜合優勢和劣勢進行對比並綜合分析,增加自己的職業競爭力,提高未來求職就業時成功的機率。

二、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畢業生就職面臨這巨大的競爭力。求職崗位供給和需求失衡不對等的情況下而自主創業作為一條能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是目前高校教育中加強推廣的教育項目之一。而就目前大學生的創業情況而言,大學生真正選擇通過自主創業的方式作為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目標的卻少之又少。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各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中還存在的很多的問題。

首先,大學生缺乏敢於拼搏的勇氣,對自己缺乏自信。不敢面對創業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其次,大學生缺乏支持自身自主創業的專業知識與創業能力。在大學期間,大學生對創業僅限於書本上的概念,而缺乏現實中的實踐經驗,以至於大學生的創業想法與實際的創業實施的對接相差甚遠。而近年來,許多高校引進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通過實踐促成學生自主創業,而實際上培養大學生實行自主創業的結果仍是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

1.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淡薄。首先,當前社會中,堅持素質教育一直只是個很響亮的口號,而實際上,應試教育才是目前國內教育的根本形式。學生在校學習知識為了應試,且學生迫於應試壓力,只能將大量的精力時間花費在做各種真題和模擬題中,而忽視了學動手實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們的習慣於知識的學習和獲取,但是在動手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上十分欠缺。習慣使然,大學生在面對創新創業教育時,會傾向於理論上的學習,而缺乏實際上應有的創新創業意識。其次,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創業意識也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在很多家長眼裏,只有學習才有出路。家長為了讓孩子專心於學習,為孩子包辦一切,導致孩子在很多生活能力上都有所欠缺。除此之外,家長不斷地為孩子們灌輸他們認為的好前程的思想——尋求穩定安穩工作。家長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個性發展,限制了孩子創新創業意識的培育。學生長時間接受這種薰陶導致學生自身對創新創業意識的缺乏。

2.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堅定。目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成為新時代創業人才。但往往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下,而今的大學生在意志上不夠堅定,家長們給予孩子的過度保護,讓孩子們抗打擊能力上不夠強大。因此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時,他們面對創新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磨難,一直生存在父母的保護傘下的他們極易產生退避心理。更甚者,在創新創業初期計劃階段,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困難或是父母的不贊成,便讓他們放棄了創新創業的想法。

3.個人發展缺乏計劃性。高校大學生長期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一味地接受知識的授予,遵循着家長和學校要求而成長。進入大學後,對於自己的人生髮展缺少目標、缺少計劃,在意識上依舊處於被動狀態。而在就業創業時,沒有計劃性的學生一味盲目地參與,沒有明確的規劃,創新創業意識不強,在時間和實際發展的把握上,缺少科學合理的安排,以致就業創業的最終失敗。

三、職業生涯規劃對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作用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益於幫助大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確定自己威力職業發展道路。而創新創業是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緊密聯繫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有着重大作用。

1.心理調節。首先,職業生涯規劃,究其根本,實質上屬於心理學中的一部分。這是個學生自我認識並助力學生自我發展,個性塑造的過程。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融入大學的課程當中。讓各高校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能明確自己定位。並且幫助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培養一種創新創業意識,樹立創新創業精神。對於現在的大學生而言,被他人認可是大學生自信心最大的源泉。職業規劃是決定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一步。在創業之前通過職業規劃讓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的重要性,並融合創業教育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2.明確創業目標。職業生涯規劃針對學生職業選擇時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引導學生確定自己的創新創業目標,進行創新創業意識上的塑造。確定正確的創業目標是成功創業的關鍵因素。在創業教育中通過理性的思考、科學的分析和職業發展的認知是確立創業目標關鍵流程。各高校的大學生都處於學生就業上崗的準備階段。在大學期間通過校內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幫助大學生結合自身特點明確職業定位,辨明創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確立自己的個人發展目標,並制定一系列行動計劃,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加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3.提升個人競爭力。職業規劃可以幫助學生確定自身的職業目標。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如若想在這職業競爭的狂流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根據自身的職業目標規劃好自身的職業計劃。有目標、有規劃地進行行動。跟着制定好的職業生涯規劃系統地、有計劃地行動,逐漸累積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增強職業技能。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學生專注於自己的優勢並且實際所需適時地、不斷地發展自己,在關鍵時刻更好的安排工作任務的先後順序。由此個人競爭力也得到增加。

四、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使我國目前一項重任,各高校都在積極落實這項任務。而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還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淡薄、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堅定等。而職業生涯規劃有助於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及客觀因素挖掘自身潛能,幫助學生確立職業目標,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大學生通過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根據學生個性明確學生自身的創業目標及日後的發展方向,完善就業前準備。並幫助學生對自我、客觀環境等進行正確的評估,在內心素質方面進行強化和調節。由此利於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並避免了創新創業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不堅定。

參考文獻:

[1]胡涵錦.創新人才培養與管理的調研及對策.東華大學學報,2011(3).

[2]萬瓊.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影響因素及其優化.碩士學位論文,2008.

[3]蔣琴雅.創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視角.職業圈,2007(24).

[4]桂南嶺.論高校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關係株洲工學院學報,2005.5.

[5]劉景宏.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創新與創業教育,2011,VOL2(3).

[6]黨瑛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其對策分析.華章,2011(14).

[7]張正華.試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新模式.生涯規劃,2011(13).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7

伴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大學生就業難題日益加劇。在促進學生就業方面,高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要更加重視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以增強大學畢業生就業所需的競爭力和適應性,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由於各種原因,許多大學生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技巧,以致不能充分發揮職業生涯規劃應有的作用。對此,建立和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建設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建設對學生、學校及社會,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對學生而言。高校學生正處於從職業生涯探索階段向確立階段轉換的時期,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職業生涯探索,明確職業發展方向,並完成具體的職業規劃和準備工作。

(2)對學校而言。職業生涯教育有助於高校樹立自己的品牌,提高學校競爭能力。

(3)對社會而言。建立健全職業生涯教育體系,有利於滿足社會對高等人才的需求,減少社會人力資本的浪費;有利於控制人才在市場上的高流動性及流動的無序性。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建設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

(一)全程化系統教育與階段化重點教育相結合。職業生涯教育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應該有計劃、循序漸進地開展。職業生涯教育不能僅針對應屆畢業生,而是應該把職業生涯教育貫穿於大學全程,分階段、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大致可分為新生入學教育、專業教育和畢業教育等三個階段。

(二)理論教學與實踐實訓相結合。職業生涯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不僅要傳授大學生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思想觀念,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具體應用所學知識規劃與實踐自己的職業生涯。

職業生涯教育應在學生的學習實踐、校內實訓和社會實踐中進行,並在實踐實訓中得到檢驗與修正。

(三)羣體輔導與個體輔導相結合。羣體教學輔導主要起到傳授理論知識的作用,具體到每個學生的人生定位和職業道路的選擇時,則更需要有針對性的個體輔導。由於職業生涯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羣體,羣體教育既有共性的問題,又有個體的差異。

(四)全員化與專業化相結合。職業生涯教育全員化,是指在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過程中,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學校、社會、用人單位及家庭共同參與的,多層次、全方位的教育體系。職業生涯教育既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又是一項專業性和系統性很強的工作,這就要求有專業化的專家隊伍來建設與實施。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建設的具體內容

在堅持上述基本建設原則的基礎上,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建設的具體內容包括如下五個方面。

(一)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理論課程建設。高校職業生涯理論課程的開展,應該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分階段地進行。

全程化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對一年級學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為將來制訂職業目標打下基礎。

2、對二、三年級的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勵志教育,鍛鍊和提高個人素養,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和就業競爭力的提升。

3、第三階段。對四年級學生進行創業教育與求職技能培養,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各種專項指導,引導畢業生及時轉變角色適應社會。

(二)搭建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實踐實訓的平台。高校應該重點培養大學生滿足社會需要的實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自我發展的終身學習能力等。學生應該在學校的支持下,有意識地參加各種實踐實訓活動,理論聯繫實際地培養自己適應工作和社會的能力,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職業生涯教育應本着人性化、個性化教育的原則,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特點,為學生參與實踐實訓搭建平台。

(三)積極開展大學生體驗式生涯教育。體驗式生涯教育是指教育對象親身介入實踐活動,並在實踐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技能、態度的教育模式。傳統式就業指導大都把教學與實踐割裂開來,學生往往只是被動的接受,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開展體驗式生涯教育,為學生提供一個注重體驗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學習、觀察反省與總結領會。

(四)積極開展針對性職業生涯教育。積極開展針對性職業生涯教育,可以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

1、積極開展職業諮詢活動。具體到每個大學生時需要有個性化的諮詢輔導。

2、積極組織相關的職業訓練。職業訓練可以採取組織社會實踐、訪問校友等形式進行。

3、積極實行學生導師制度。在新生進校時就開始實行學生導師制度,導師及時幫助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五)建設專業化職業生涯教育體系。要建設專業化職業生涯教育體系,首先,必須加強職業生涯教育的教材建設和課程建設。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應該被納入學校正常的教學計劃,明確規定職業生涯教育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並根據全程化系統教育與階段化重點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建立起一個目標明確、循序漸進、針對性強的完整的職業生涯教育課程體系。其次,必須加強職業生涯教育的機構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應依託高校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或教務處,積極組建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教研室,具體負責全程職業生涯教育教學工作,其中包括制訂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編寫教材、教學管理及職業資源庫建設等。同時,要按照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的要求加強業務培訓,積極推進職業諮詢師認證工作,不斷提高職業生涯教育師資隊伍的素質和水平。

參考文獻:

[1]成克堅.新形勢下構建高校多元化就業指導體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7).

[2]程肇基,賡萍蓉,陳發雲.大學生體驗式生涯輔導及其實施舉例[J].青年探索,2004,(6).

[3]李兵寬,劉啟輝.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建設當議[J].中國高教研究,2005,(1).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8

摘要:對大學生就業傾向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係進行了探討,分析了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傾向的引導作用,以及大學生就業對於職業生涯規劃落實,甚至整個職業生涯的影響,進而結合中國社會現實和大學生自身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建議。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社會契約;利益共贏

一個人要在職業生涯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自我成長規劃;而企業要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員工的潛能,為每位員工提供不斷成長的職業發展機會,需要完整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因此,研究職業生涯至關重要。就業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起點,隨後職業生涯將伴隨終身,但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並不是就業,而是始於一個人心智成熟之時。一份成功的職業生涯計劃中就業前的準備工作一定是重點之一。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大學生如何合理地進行自身的職業生涯設計對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生的初次就業作為承接就業準備與職業生涯的轉承點,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扮演着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傾向的影響因素及原因分析

調查發現,大學生的擇業意願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環境因素、個體客觀因素和個體心理因素,而且研究發現,改善環境因素對於有效地指導大學畢業生正確擇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地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希望到西部大開發地區與人才緊缺經濟落後的邊遠地區工作的大學生分別僅佔總被訪大學生的4.98%和3.48%,其餘有50%以上的學生願意選擇到沿海城市工作。行業的發展前景成為大學生擇業的重要考慮因素,81%的上海大學生認為產業未來的發展性重要或者非常重要。而且許多學生都表示,工資收入高低,也是他們考慮進入什麼行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多數學生在擇業時會首先選擇父母作為主要參考意見的來源。職業指導員對大學生擇業所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1]在大學職業生涯規劃中就業的地理位置(或物理位置)、進入行業都是關鍵組成部分,有怎樣的職業生涯規劃直接影響着有怎樣的就業傾向。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就業傾向的影響因素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就業傾向的影響因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大學生生涯發展信念的樹立。生涯發展的信念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沒有積極向上的信念,事業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俗話説“有志者事竟成”。立志是事業的起點,反映着一個人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影響着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所以,在制定生涯規劃時,首先要確立的便是人生志向,期望人生取得更大發展,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二是大學生自我評估。自我評估的目的是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對自己的職業作出正確的選擇。所以,自我評估是生涯規劃的最重要步驟之一。一般來説,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以及組織管理、協調、活動能力等。三是生涯機會的評估。生涯機會的評估主要是評估各種環境對自己生涯發展的影響。每一個人都處在一定的外界環境之中。所以,在制定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自己與環境的關係,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的地位,環境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環境對自己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等等。只有對這些環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複雜的環境中避害趨利,使自己的生涯規劃具有實際意義。如組織環境因素評估包括組織發展戰略、人力資源需求、晉升發展機會等等。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就業傾向影響的原因分析

現在整個社會、媒體、專家等等各種單位都一直在宣傳“先就業,再擇業”[2]。但是根據職場發展的現實情況來看,這種説法有失偏頗。相信現在很多在職場上發展不順的朋友,多半也和第一份工作有關係。俗話説,“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第一步錯了,以後就會經常犯錯。為什麼第一分工作這麼重要呢?原因有三:

一是先入為主的觀念影響。具體是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通用電氣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務性公司,同時也是高質量、高科技工業和消費產品的提供者。從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到金融服務,從醫療造影、電視節目到塑料;通用汽車公司(GM)是全球最大的製造公司,它在全球50多個國家都擁有汽車製造、銷售、倉儲管理及技術服務中心。假如有一天我們看不到“GM”logo的電氣元件和“GE”logo的汽車,我們是否會有些不適應呢?這也就是所謂的先入為主。對於求職的大學生來説,這一觀念同樣會影響以後的發展。第一份工作會對以後的工作產生影響,跳槽時,新僱主也會通過第一份工作經驗來判斷求職者是否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二是職業生涯不允許從頭再來。如果公司招聘的是有幾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一定要求是“相關經驗”,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這樣的員工一般不需要培訓,可以直接上崗,會很快為公司帶來最大的效益。如果是工作幾年以後再打算轉行的應聘人員,一般不會受到重視,一是不會給公司直接帶來效益,二是培訓起來也比較困難,思維已經固化。與其這樣,倒不如招一名應屆生,可塑性強,發展起來潛力更大。所以,一旦有了工作經驗之後,再想轉行從頭再來,難度相當大。

三是時間成本不允許。步入職場的前三年,是一個人職業成長的最重要、最關鍵的時期。如果這時候還把工作的重點放在騎驢找馬式的轉行上,則會浪費最寶貴的青春,成長也因此比其他人慢一步,而很多晉升的機會將因此而失去。所以,對待第一份工作,一定要慎重。[3]

在梅奧、馬斯洛、赫茨伯格和麥格雷戈等所倡導的“社會人”假設的管理理論中,認為“社會上活動的員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為某一個羣體的一員有所歸屬的“社會人”,是社會存在。人具有社會性的需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組織的歸屬感比經濟報酬更能激勵人的行為。“社會人”不僅有追求收入的動機和需求,他在生活工作中還需要得到友誼、安全、尊重和歸屬等”。[4]

大學生初次就業的目標實現情況直接影響着其今後的忠誠度,顯而易見企業與員工的職業生涯契合度也直接影響着員工的歸屬感。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建議及對策分析

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大學生就業傾向有以上幾個重要的影響,同時也直接影響了大學應屆生的整個職業生涯。良好的職業生涯,建立在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基礎上。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幾點建議

想建立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首先就要改變觀念,正確引導就業觀念。

一是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人才觀、就業觀,正視現實,正視自身,確定一個切合實際的職業目標,重點是制定切實的就業決策和策略。主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瞭解職業,二是瞭解自我。

二是明確專業與職業的關係。專業是對學習而言的,職業是對工作而言的。專業學習是職業的基礎,是為職業服務的,任何職業都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要熟悉與自己所學專業對應的職業或職業羣,認識專業學習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知道只有學好專業,完成學業,才能找到職業,沒有一技之長,就是最普通的職業也難以勝任。

三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要摒棄只有正規就業或端“鐵飯碗”才算就業的傳統觀念,樹立職業平等和勞動光榮的觀念,摒棄把工作崗位分為高低貴賤的不正確觀念;樹立只要依法從事有一定報酬的勞動,對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就是就業的思想;打破陳舊的身份觀念,改變就業當幹部的傳統觀念,轉變那種以企業所有制性質,從業人員身份、工資收入形式等作為判斷就業標準的陳舊觀念。鼓勵到中小企業,私營個體企業就業或自主創業。學生在求職擇業時,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職業期望值,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騖遠,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打破專業對口的限制,寬範圍選擇自己的職業,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幾點對策思考

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要合理分析自己的優劣長短,做到,“上應天時,中佔地利,下有人和”。一是“上應天時”――結合社會背景,立足現在、着眼未來。人才的成熟,同果實的成熟一樣,也可以分為前成熟期、成熟期和後成熟期三個階段。顯而易見,搶在前成熟期就開始摘取果實,果實的利用率最高,損耗率也最低。每個人,都有他一生中的最佳時期。在這最佳時期中,又有一個對其健康成長最為有利的“起用”時機。大學生要明確自身才能的現狀和潛力挖掘進度,充分利用最佳時期,以最大限度地開發資源,盡力避免和防止自身“時”的浪費。二是“中佔地利”——合理分析招聘企業,實現利益雙贏。職業生涯規劃的各項活動,都要由組織與員工雙方共同制定、共同實施、共同參與完成。職業生涯規劃本是好事,應當有利於組織與員工雙方。但如果缺乏溝通,就可能造成雙方的不理解、不配合以致造成風險,因此必須在職業生涯開發管理戰略開始前和進行中,建立相互信任的上下級關係。建立互信關係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始終共同參與、共同制定、共同實施職業生涯規劃。[5]三是“下有人和”――合理評價自身優勢與略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在明確自己興趣、愛好的前提下,在認真分析個人性格特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專業特長和知識結構,對將來從事工作所作的方向性的方案。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前,將現實環境和長遠規劃相結合,給自己的職業生涯一個清晰的定位,是求職就業乃至將來職業升級的關鍵一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在於尋找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實現個體與職業的匹配,體現個體價值的最大化。為此,必須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的任務,做到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楊金梅,胡冬梅,張楠.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研究[A].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7).

[2]曲豔.企業人才需求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D].天津大學,2005.

[3]ldCSRBeIgnoredDuetotheEconomicCrisis[J]a'sForeignTrade,2009,(6):11-12.

[4]王雙正.經濟增長、通貨膨脹與就業關係研究――兼論西方菲利普斯曲線在中國的適用性[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10):17-18.

[5]凌巧.基於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招聘應用研究[D].河海大學,2006.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9

一、前言

在今天這個人才競爭的時代,職業生涯規劃開始成為在人爭奪戰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對企業而言,如何體現公司“以人為本”的人才理念,關注員工的人才理念,關注員工的持續成長,職業生涯規劃是一種有效的手段;而對每個人而言,職業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進行有效的規劃,勢必會造成生命和時間的浪費。作為當代大學生,若是帶着一臉茫然,踏入這個擁擠的社會怎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使自己佔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試着為自己擬定一份職業生涯規劃,將自己的未來好好的設計一下。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

二、自我盤點

我是一名專科生,家裏對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成為有用之才,本人性格外向、開朗、活潑,業餘時間愛交友、聽看書、外出散步、還有上網。喜歡看小説、散文,尤其愛看雜誌類的書籍,心中偶像是海子,平時與人友好相處羣眾基礎較好,親人、朋友、教師關愛,喜歡創新,動手能力較強做事認真、投入,但缺乏毅力、恆心,學習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以致一直不能成為尖子生,有時多愁善感,沒有成大器的氣質和個性。但身高上缺乏自信心,且害怕別人在背後評論自己。

三、解決自我盤點中的劣勢和缺點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雖然恆心不夠,但可憑藉那份積極向上的熱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會慢慢培養起來,充分利用一直關心支持我的龐大親友團的優勢,真心向同學、老師、朋友請教,及時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種不同並制定出相應計劃以針對改正。經常鍛鍊,增強體質,以彌補海拔不夠帶來的負面影響。

四、評估調整

職業規劃是人才與職業進行配對的規劃,它不但是人們對職業的選擇,也是對事業的選擇。在人的一生中,職業規劃不可能一次就能完成,它可能會隨着人的成長與認知的變化而不斷出現,是人們經營自己未來的一項長期的戰略工作。所以定期進行職業規劃是時代與環境的要求。

我的評估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A、設計自我評估表格

由於評估是系統性、規範性、長期性的工作,計劃與實施結果對比的填寫上去,進行量化積分,便於直觀瞭解自己實施程度,結尾附上目前新調整的計劃和成功實踐的經驗總結,日後也可以查詢。

B、設計評估時間表

在職業生涯不同階段,對職業規劃評估的頻繁程度不一樣。到一些關鍵階段需多次進行評估,在關鍵點也需進行鍼對性評估,所以要硬性設定評估計劃及其執行實施情況進行的時間表,並確保對照執行。

C、彙報修正

由於個人制定的評估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不成熟,有時不僅不能改正錯誤,反而讓目標偏離的更遠。我們可以將自己的評估交給父母,輔導員或其他有一定社會閲歷的人看一看,使評估具有遠見性,精準性,明確性,這樣的評估才能真正幫助自己少走彎路,早日實現既定目標。

五、結束語

計劃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於其具體實踐並取得成效。任何目標,只説不做到頭來都會是一場空。然而,現實是未知多變的,定出的目標計劃隨時可能遭遇問題,要求有清醒的頭腦。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峯,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負;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載着收穫、芬芳、失意、磨礪。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必須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搏、奮鬥。成功,不相信眼淚;成功,不相信頹廢;成功不相信幻影,未來,要靠自己去打拼!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0

論文摘要:對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團體輔導在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所起的作用和具體應用,並提出了對團體輔導在促進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一些構想建議,以期為今後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鑑意義。

論文關鍵詞:團體輔導;職業生涯規劃;貧困大學生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嚴峻,而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更是讓人擔憂。據不完全統計,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的就業率一般要低於全校平均就業率約10個百分點。因此,高校越來越重視對大學生尤其是貧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團體輔導由於其自身特殊優勢已成為學校學生輔導工作的一個新趨勢,本文將結合對貧困大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團體輔導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對團體輔導在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一、當前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根據對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的分析,確立自己的職業以及按照一定的時間制定相應的工作、培訓和教育計劃,並採取必要的行動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由於貧困大學生的特殊性,在職業生涯規劃時往往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認知模糊,職業準備不到位

職業生涯規劃是建立在對自己充分認識的基礎上,自我認識是個體進行職業生涯發展的基石。然而由於家庭經濟條件的困擾,許多貧困大學生在對自我認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這種偏差集中表現在沒有準確的瞭解自己的價值觀、能力、個性、興趣等要素,對自我認知十分模糊。如此,便對其職業生涯規劃造成較多的障礙,許多貧困大學生不瞭解自己到底喜歡什麼職業、適合什麼職業,並不能結合對自我認知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和實踐,導致日後就業時準備的不充分。

2.就業取向功利,職業定位不合理

受特殊成長環境的影響,貧困大學生大都肩負着整個家庭的希望,他們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對就業抱有較高的期望值。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功利,過分看重經濟因素,有調查表明,貧困大學生多把職業目標放在“三大”(大城市、大企業、大機關)和“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單位,而忽視了經濟欠發達地區和中小企業單位。職業定位的不合理,反而會使貧困大學生失去了很多合適的就業機會,也影響了貧困大學生的順利就業。

3.自卑心理嚴重,求職信心不足

由於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物質生活相對匱乏,貧困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所具備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資源處於弱勢,許多貧困大學生出現了嚴重的自卑心理。近年來,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着嚴重自卑心理的貧困大學生更是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對前途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沒有信心面對嚴峻就業形勢的挑戰,這對其順利的求職就業帶來了較大的阻礙。

4.缺乏針對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指導

目前,我國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尚處於探索發展階段,未能針對不同特質學生的需求制定相適宜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尤其缺乏為貧困大學生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在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指導時,我國大部分高校都沿用傳統的知識授課模式,這種模式不僅生硬單一,實效性和針對性較弱,也缺乏具備專業理論深度和實踐應用的方法,職業指導效果不盡如意。

二、團體輔導的含義及其積極作用

團體輔導(Groupguidance)是在團體情景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諮詢形式,它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係,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適應的助人過程。

職業生涯規劃團體輔導是大學生職業指導的一種新興模式。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團體輔導是在團體工作者的帶領下,由一羣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有共同需要和問題的貧困大學生共同參與,通過一定的活動與人際互動,相互啟發、誘導、支持、鼓勵,令成員在互動體驗中成長、學習並改進其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

團體輔導因其自身具有的優點,在對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團體輔導在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過程中的優點和作用表現如下:

1.勇敢直視貧困,正確接納自我

許多貧困大學生都不能以正確的態度認識貧困,他們往往會認為這是自己的不幸,有的甚至會抱怨父母的無能、抱怨命運的不公,並在貧困的陰影下排斥自我,不願意直視貧困。團體輔導通過將面臨貧困的大學生聚集在一起,不僅可以讓貧困大學生們在情感上找到共鳴,也可以汲取互相支撐的精神力量。同時,通過品學兼優貧困大學生的現身説法,幫助團體成員正視貧困、直面貧困、感恩貧困。

2.宣泄負面情緒,促進心理健康

貧困大學生要面對着比非貧困大學生更多的壓力和挑戰,所以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過程中,更容易出現焦慮、緊張、抑鬱、嫉妒等負面情緒,心理狀態極不穩定,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團體輔導通過創造一個自由、安全、真誠、温暖的氛圍,在開展團體輔導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相互的交流與彼此的理解與支持,使得貧困大學生可以最大程度的開放自己,宣泄壓抑已久的消極情緒,使心理壓力得到很好地釋放,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3.準確自我定位,明確職業目標

職業生涯規劃團體輔導可以幫助貧困大學生全面認識自我,矯正貧困大學生對自我認知的偏差,使貧困大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興趣,瞭解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徵,對自己的氣質、能力、知識和技能等方面也有明晰的把握,準確的進行自我定位。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以每個學期為單位制定具體可操作的目標,併為實現目標而做好規劃。

4.提升綜合能力,支持職業生涯發展

有計劃、有步驟地按照不同的單元主題設置對貧困大學生開展職業生涯團體輔導,可以提升及培養貧困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開展團體活動的過程中,培養貧困大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人協調溝通的能力、時間管理能力等,不斷挖掘自身的潛能,使其能更加符合社會的需要,為其順利的擇業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團體輔導的應用設計

團體輔導不同於傳統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模式,其強調團體活動中人際互動對個體的影響。以大一學生為例進行團體輔導,通過八次團體活動來完成輔導,可以設計如下職業生涯規劃活動方案。

1.組建團體

在此階段,以自願報名的形式組建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團體,招募對象為一年級的貧困大學生,團體成員為8~14名。通過面談,對其進行篩選,同時考慮到團體成員的廣泛性,綜合考慮性別及專業等因素,確認成員具備較強的職業生涯探索願望,能夠投入和融入團體。在團體組建以後,在正式開展團體輔導前,組織全體成員的見面會,介紹團體輔導相關知識及本次團輔的相關內容形式,促進成員間對團體的熟悉瞭解。

2.團體活動整體設計

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團體輔導是在心理諮詢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團體活動、交流分享、角色扮演、量表測試、心理繪畫、心理冥想、案例分析等促使貧困大學生更好的分析自我,瞭解職業。其總體目標是提高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與水平,提高貧困大學生就業信心與能力,為未來的自我實現打下基礎。團體輔導包括:開始階段、中間運作階段、結束階段,本次團體輔導共分為八個單元,每週舉行一次,每次時間為120~150分鐘,每個單元都有各自的主題,以建立信任、自我認識探索、認識職業世界、選擇目標、提高決策能力、潛力開發、制定規劃、實際行動為主線,相互為基礎,步步為營。

3.團體輔導具體進程

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團體輔導共進行八次活動,每次為一個單元,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單元:未雨綢繆定航向。目標:主要是激發個人參與活動的興趣、成員相互認識、建立互動關係、形成團體、澄清團體目標、建立團體規範並喚起成員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的意識。主要內容和活動:滾雪球;棒打薄情郎;認識職業生涯規劃;訂立團體契約;祕密小天使。

第二單元:職業生涯面面觀。目標:讓成員進一步體會團體的力量、認識生涯與生涯發展、瞭解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主要內容和活動:兔子舞;職業大猜想;我的理想和專業;生涯的十字路口;分享生涯規劃的意義。

第三單元:遇見未知的自己。目標:通過團體活動,讓小組成員瞭解自我、認識自我,協助成員瞭解自己的氣質、性格與職業興趣類型,為未來職業的選擇做參考。主要內容和活動:猜猜我是誰;我的柑橘;氣質與氣質量表測評;性格與MBTI測評;霍蘭德職業興趣測量。

第四單元:人貴有自知之明。目標:協助成員進行工作價值觀探索,探討工作對個人的影響,澄清成員的價值觀,瞭解價值觀與專業、興趣的關係。主要內容和活動:蜈蚣翻身;價值觀大拍賣;生存選擇;人生的最後時刻;總結。

第五單元:天生我才必有用。目標:幫助成員肯定自己的能力,進一步肯定自己,加強生涯決策信心,協助成員自我瞭解,發現優點,提高成員的自信心。主要內容和活動:青蛙跳水;我的潛力有多大;同舟共濟;優點轟炸;自我尋寶。

第六單元:一寸光陰一寸金。目標:幫助成員更有效的掌握及運用時間,在生涯規劃上掌握主動,協助成員確定職業目標、規劃大學生活。主要內容和活動:我的時鐘;生涯幻遊;自測管理時間的現狀;我的時間表;ABC時間管理;如何管理我的時間。

第七單元:小荷才露尖尖角。目標:鼓勵和協助團體成員積極挖掘自身資源,正確面對貧困和挫折,協助成員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生涯規劃。主要內容和活動:松鼠與大樹;命運之牌;感恩貧困;職業生涯規劃。

第八單元:我的未來不是夢。目標:引導成員分享前面幾單元的團體經驗、評估團體效果、整理團體收穫,學會利用現有資源感知幸福、笑迎未來,協助成員調整團體結束的心情。主要內容和活動:熱座;揭祕祕密小天使;成長雕塑;真情祝福;大團圓。

四、團體輔導在促進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考

團體輔導在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操作的方法也簡單易行,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現實推廣意義。通過實踐總結,就目前團體輔導在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作用和現實狀況而言,其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展完善:

1.不斷提高職業生涯團體輔導人員的綜合素質

團體輔導對組織者和指導教師的素質尤其是專業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指導教師專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團體輔導在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作用的發揮及結果的實現。具備專業知識功底、嫻熟的輔導技術及豐富經驗的團體指導者才能有效帶動團體氣氛,達到良好的團體互動效果。團體領導者是促進、活化和維持團體的重要角色,所以在實施職業規劃團體輔導中,領導者應熟練掌握職業規劃教育必需的人職匹配理論、生涯發展理論、MBTI職業性格理論等職業理論,並不斷提升團體輔導技術,提高教師的自身綜合素質,保障團體輔導的良好效果。

2.注重營造安全、温暖、團結的團隊氛圍

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團體輔導是希望幫助貧困大學生擺脱因家境貧困而帶來的職業規劃困擾,應努力營造團體安全、温暖、團結的氛圍,使得團體成員能夠感到自在和開放。團體輔導活動場地的選擇應避免在户外及嘈雜喧鬧且人流量大的地方,注重保障團隊成員的隱私;團體輔導室的佈置要整潔温馨,使得團隊成員能很好的放鬆自我;團體輔導時,簽署團隊規則制度,強調保密性,使成員獲得足夠的心理安全感。良好的團隊氛圍有利於成員在活動中敞開心扉,袒露心理問題,獲得成長。

3.合理安排團體輔導,有效提高輔導效率

要合理安排團體輔導,注重考慮輔導時間和人數,藉以提高輔導效率。每次團體輔導的時間間隔不要太久,以每週一次連續進行較佳,一次團體輔導以120~150分鐘為宜。要仔細掌握好時間,時間過短會使參與的學生感覺獲益感不高,影響下一次參加的積極性;時間過長,會耽誤學生學習時間、影響其生活(如晚上寢室熄燈)等,造成其焦慮不安,影響團隊效果。團體輔導人數應控制在8~14人為宜,既可以有利於團體輔導教師對每位團體成員的有效關注,也可以產生良好的團體動力以互相支持。

4.加強追蹤輔導,建立個別輔導網絡

加強追蹤輔導,建立個別輔導網絡,有利於對團體成員進行進一步的追蹤和干預。如成立團體輔導小組成員QQ羣,便於團體輔導結束後持續追蹤輔導和相互幫助,鞏固成果和成員間的感情,也有利於持續追蹤輔導。同時在團體輔導結束後的不同學期,應該安排與團體成員的面談,瞭解成員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情況,給予成員持續的鼓勵和支持,使得團體輔導的效果能夠良好的鞏固和持續。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1

1、引言

很多大學生在畢業的時候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自己從事的方向。在實際的工作中,管理者對這些剛畢業的新員工的選擇與配置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和模糊性,但卻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對於一名大學生來説如何將這種看似將命運交給管理者來決定的方式改變成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呢?這就需要做職業生涯規劃。本模型依據幾家世界知名500強企業的新進員工安排模式,通過模糊變換理論,得出畢業生最佳企業需求崗位。從而更加容易的讓畢業生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

2、數學模型

企業中任一崗位都要求員工具有相應的基本素質,而這些基本素質是否具備是非常關鍵的因素。用表示需要考慮的員工基本素質,Q表示基本素質集合,則Q={q1,q2,……,qn}而企業中不同的崗位根據其特點自身具有不同的基本素質要求。而一個畢業生往往程度不同地具備幾個或更多的基本素質,即單個畢業生的素質集合可表示為一個Q的模糊子集。

2-1對畢業生進行較客觀的評價

設學生在畢業前,由學校關人事專家對每一名畢業生進行評價。其中對畢業生A進行單因素評判,如表1所示。

2-2建立崗位素質需求矩陣不同的工作崗位

對於每一項基本素質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例如:“語言表達能力”這項基本素質指標,對於公關人員顯得非常重要,而對於檔案管理員不是很重要。因此,基本素質集合中的任一元素與企業中所設的每個崗位均有一定的關係,僅其程度不同。由於企業環境的複雜性,這種關係往往是模糊的,但又是可以被人明確判斷的。本文將這種關係記為R(實際應用中由企業專家組、職位設計人員依據日常管理記錄與企業特徵制定或修改)。此矩陣的引入在較大程度上消除了在競爭上崗中個別人為因素的干擾。

2-3模糊數學

方法求解本文進行分析的目的是尋找該畢業生所適合的工作崗位次序(排序最前的為此人的最佳崗位)。數學提法為:已知R與A,求A與Ji的關係。記D={d1,d2,……,dK},其中(1,2,……,)idi=k表示崗位對員工A的需求程度,由模糊變換理論可知:

對此數學模型分析如下:在崗位分配中職位對學生的需求程度取決於若崗位對需求很大,則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的隸屬度應很大,且此基本素質與崗位的關係程度也很大,若對的需求很小,則其他值依次應很小。此結論與實際工作是相符的。

3、應用實例

某學校對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了人事考察。現設評判的基本素質集合Q={政策法規1(q),同學評價2(q),語言表達3(q),學習能力4(q),文字功底5(q),忠誠度6(q),健康程度7(q),五官相貌8(q),文化水平9(q),財務知識10(q)}現提供的崗位集合為V={一般管理人員1(J),公關人員2(J),祕書3(J),會計事務員4(J),接待員5(J),檔案員6(J),維修人員7(J),電話操作員8(J),一般體力勞動者9(J),警務人員10(J)}。

3。1對畢業生A的較客觀評價現對畢業生A由10個專家進行單因素評價,相應得到評判矩陣C:

3。2模糊數學求解由此可見,對於畢業生A最恰當的崗位是一般管理者(1J),其次是會計事務員(4J),最不恰當的崗位是祕書(3J)、一般體力勞動者(9J)和警務人員(10J)。這與實際工作中的情況是吻合的,能給高層管理者提供決策的依據。

4、結論

通過對以上模型的研究與實例分析可以看出,採用此模型可以很好地將企業管理中各管理者的日常經驗與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正確對待自身素質有效的結合起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為因素,既尊重員工個體特徵又考慮到企業崗位特徵,找到兩者的最佳結合點,實現了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有效結合,整個過程均可通過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可操作性強。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2

關鍵詞:計算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人才培養

摘要:計算機行業的迅速發展,給高校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助於大學生在校期間為今後的職業生涯做更加充分的準備,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學校和學生在思想上都要引起高度重視,通過實踐的充分積累,把握好時間節點,科學合理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無縫銜接,順利實現滿意就業。

中國經濟社會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向着互聯網時代邁進。隨着計算機產業的迅猛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以及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在畢業時,一方面,面對着就業形勢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也面臨着從事各種不同類別、不同性質的工作的機遇。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有針對性的整合資源,為今後的職業生涯做更加充分的準備,對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上高度重視

職業生涯規劃,不是一種個人行為,它需要家庭、學校、政府、社會機構以及企業等相關組織的配合與互動。從學生成長的外圍環境和我國目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發展的情況來看,高校是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最容易取得實質效果的場所。因此,與職業生涯相關的大學生本人、高校、家庭、社會,在思想上應高度重視,從各個方面予以推進。隨着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就業方向的多元化,和崗位要求的進一步專業化,計算機行業在人才培養上,更應該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加以足夠的重視,高校和學生本人,都應該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高度重視,投入足夠的資源,圍繞有計算機專業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展開工作和學習。

職業生涯規劃,對每一位大學生都有重要的意義。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藍圖規劃和職業生涯合理定位,是學生在計算機行業整個職業生涯的重要起步。幫助學生結合個人情況,合理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幫助他們奠定通向成功的基石。由於各行各業自主培養各種層次的計算機應用人才,各學科專業增開計算機課程,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在一些行業內的競爭優勢逐漸減弱。計算機專業的許多大學生對就業形勢的複雜性和嚴峻性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他們缺少自己對計算機行業職業發展路徑的清楚認識和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生涯的明確規劃。而計算機行業創業機會相對較多,很多企業都會希望招聘的應屆畢業生,在挑起專業技術的擔子之餘,有較好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成為企業將來的管理人才儲備。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自身綜合能力和企業實際用人需求無法完成很好銜接的情況下,會頻繁更換工作甚至轉行。因此,高校有責任幫助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掌握專業技術、提高綜合能力的同時,在樹立做一名計算機行業領導者的堅定信念。

二、實踐中充分積累

1.低年級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

大多數學生在選擇計算機專業時處於被動狀態,僅僅因為大學聯考分數較高,剛好能夠填報某個知名高校的計算機專業,或者是因為家長對計算機行業就業形勢的初步判斷而不由自主的選擇了該專業。學生對計算機專業及計算機行業的發展前景、自己今後如何在學校裏學習計算機知識,如何在計算機行業中發展,進而實現自我價值等知之甚少。

大學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之一,低年級是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時期。有沒有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合理不合理,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效果,從長遠來講,更加會影響到求職就業甚至是今後在計算機行業發展是否順利。針對計算機專業的低年級學生,最好由計算機專業的老師來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這些老師對計算機行業的過去、現狀、發展趨勢以及就業前景都比較瞭解,知道各類不同的計算機企業的用人標準,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將職業生涯規劃與具體的計算機行業相結合,方便學生更加科學合理的制定規劃並付諸實行。

2.開展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

在學生系統的學習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瞭解了職業生涯規劃的要點和基本流程以後,可舉行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開展計算機專業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有助於幫助學生加強對自我的進一步認知和對計算機職業的進一步瞭解,也有利於大學生人際關係、信息渠道、溝通協調能力、應變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和拓展,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指導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可以引導學生在規劃自身職業生涯的同時,把體現自身價值與利用計算機專業知識為社會服務相結合,把職業生涯規劃方案作為一促進自己成長成材的具體計劃,貫穿在整個大學學習生活中,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真正把書面的規劃藍圖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行動,將來在計算機行業中有所建樹,努力成長為國家需要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3.邀請計算機業內專家辦職業生涯規劃講座

計算機行業內的專家,包括學者、政府官員、企業家等,一般擁有各自領域內豐富的計算機行業從業經驗,瞭解計算機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熟悉計算機行業的人才需求。計算機院校應該經常邀請這些專家給學生辦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了解最新的計算機行業情況,引導學生對今後的職業生涯進行思考,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處,從而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好的為彌補這些差距做好積累和準備。

學生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行業的外部環境和學生的自身素質都會發生變化,計算機行業的更新速度更是快於其他行業。因此,邀請業內專家為學生做職業生涯規劃報告,有助於讓學生了解子行業環境的動態,並針對這些動態變化,重新對自我進行剖析和評估,對職業生涯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進行及時的修訂,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路線、合理調整各階段的具體計劃和目標。

三、時間上恰當把握

在學生大學4年的學習生活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不同的時間節點,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學校應該把握好時間節點,抓住幾個關鍵時期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除了低年級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以外,單位實習前後以及大學四年級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1.在單位實習中分析思考,合理調整目標

單位實習,可以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今後可能的就業環境、工作內容、工作性質等方面都有較全面的理解。各級院校一般都會在大二或者大三暑假,要求學生到單位實習。通過實習,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實習中身臨其境的體驗未來的職業生涯,從而更好的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工作態度,培養吃苦耐勞的意識,以及職業角色的認同感;另一方面,可以縮短學生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的適應期,儘快形成專業的職業素養,以更好的適應職業發展的需要;此外,實習結束後,學生通過對實習中發現問題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對自己原先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做出合理的調整,使職業生涯規劃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2.在大學四年級明確差距,及時查漏補缺

經過前期的一系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大部分學生在大四對自己畢業以後如何發展,都有了大致的理想規劃,再通過之前的單位實習鍛鍊,也瞭解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現實環境,此時可引導學生對之前的生涯規劃準備做一個回顧:首先,審視是否已經確立了清晰明確的職業生涯目標,之前的準備是否足夠充分,還存在哪些差距;其次,需要個性化的對學生進行專項指導,如可邀請計算機行業的人力資源方面的專業人士,為學生介紹行業人才需求,讓學生有針對性的接受計算機行業的應聘技巧培訓,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招聘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查漏補缺,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最後,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瞭解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各種職業測評軟件,關注招聘信息,體驗模擬面試等,查漏補缺,做畢業前最後的職業生涯規劃衝刺。

綜上所述,計算機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培養學生的德、智、勤、技等多個方面。針對目前高校培養出來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生不能很好地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就業形勢緊張的現狀,大力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對幫助學生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無縫銜接,順利實現滿意就業並最終實現大學生成長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動作用。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3

一、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在對個體的內在心理特徵和外在環境條件進行評定、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為其設定明確的長期職業發展目標,並制定相應的發展步驟和具體活動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不僅僅是協助個體找到工作,而是幫助個體真正瞭解自己,並結合社會環境等外部因素確定職業發展方向,擬定可行性的職業發展規劃,以實現個體人生價值的最大化。

顧名思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針對當前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社會羣體,開展的職業生涯規劃,其希望達到的不僅僅是幫助大學生們找到一份工作,而是希望通過對其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幫助其進一步瞭解自我、瞭解當前社會就業形勢與趨勢、瞭解各種職業的特性與要求、擬定出符合自身特質、條件與需求的職業發展規劃,並能夠得以實施,從而最終達到實現其人生價值最大化的目的。

二、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薩帕(r)提出,職業發展具有五個階段,而大學生正處於職業發展的探索階段(15~24歲)與確立階段(25~44歲),在這個階段,大學生們開始嘗試職業角色,認識不同的職業,不斷改變對職業的期望,並將選擇一種自己認為適合自己特點的職業,試圖把它作為終身職業。

同時,大學生又具有很大的潛力、很強的可塑性,在其學習生活過程中,指導大學生認識自己,實現自我的準確定位,儘早地幫助他們確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學生有目的、有方向地提高自己,有利於學生少走彎路,有利於實現個人與職業的統一,有利於幫助學生成功就業,有利於學生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

三、當前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20世紀初,我國的職業指導受到美國等四方國家的影響開始萌芽。但進入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由於實行計劃經濟和就業的統包統配等多種原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一直是高等學校教育的空白。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又慢慢開始醖釀探索,90年代中期重新起步。而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提出和受到關注應該是從21世紀初開始的。到2001年,國內許多高校普遍開始增設就業指導課程或講座,就業指導教材也相繼出版,就業指導服務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此可見,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歷程,其突出特點是,初期起步早,中斷時間長,目前呈現出較為快速的發展勢頭。但是,在當前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着諸多的問題與不足值得我們去分析與思考。

1、廣大學生、家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未能引起足夠的關注與重視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雖然在國內已經開展了十幾個年頭,各高校開展的各類指導、培訓課程、講座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但依然有許多的學生及家長對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未能引起足夠的關注與重視。

在諸多家長看來,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學校應該做的事,與家長的關係不大,特別是廣大農村家庭,家長自身的文化知識普遍缺乏,對於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根本沒有認識,對於如何給自己的孩子進行職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更是無能為力。另一方面,從大的社會趨勢上看,大學聯考考的是孩子,而畢業考的是家長,大學生的就業不僅僅是孩子自身的事,更是一個家庭的大事、要事,家長為孩子們託關係找朋友,忙前忙後,目的只有一個,給自家的孩子找到一個看似理想的“好”工作,因此人脈資源似乎成了大學生就業的關鍵與核心,至於職業生涯規劃則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2、各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專業人員缺乏

目前,許多高校雖然設有就業指導中心,但還沒有配備專門的職業規劃師、職業指導師,大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往往是由做學生工作的老師或輔導員擔任。而這些指導者雖然對就業指導具備一定的經驗,但在學生的職業指導方面所能發揮的作用有限,往往僅能夠給學生在就業上提供一些適當的建議與幫助,和學生分享一些其他學生及自身的經驗,對於職業指導、職業諮詢、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不太熟悉或不盡掌握,加上缺乏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管理學等有關職業諮詢與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科背景或系統訓練,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與外部工作世界、科學規劃職業生涯方面就顯得力不從心,有時候設置會給予不恰當或者錯誤的指導意見,對學生的職業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由此可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專業人員的缺乏對我國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乃至職業指導具有一定的影響,在一定層面上也制約了我國職業指導的發展與進步。

3、各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定位不清、實施起步太晚、落實成效不佳

職業生涯指的是個體職業生活的歷程,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個體需要面臨和解決的職業發展任務與問題均不相同。職業生涯的設計更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長期的連續過程,不是僅僅在某一個時間點、時間段開展就能取得成效,而需要早早的意識與啟動,全程的跟進與調整,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與成效。

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相關課程、講座的開展雖然目前在各高校並不少見,但卻廣泛存在着對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理解不全面、定位不清晰、實施起步太晚、落實成效不佳的現象。

許多高校雖然在大一新生入學時就開設了學涯規劃的講座、課程,但課程的開設沒能真正與職業生涯相聯繫,僅僅是就學習談學習,至於為什麼學,要學什麼都沒能很好的説明白、説透徹,到頭來學生只知道要好好讀書,但為什麼要好好讀書,該讀哪一些書,讀了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卻沒有多少人能説清其中的原由。還有許多高校在大四給畢業生開沒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為時已晚,因為他們忽略了當畢業生面臨找,工作的壓力時,常常會感到很焦慮,如果此時要靜下心來做自我探索並不容易。有些學生覺得只要有個單位,有個工作就可以了,根本不會考慮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四、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鑑於前面提到的當前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幾點問題與不足,結合職業指導的相關理論與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及方法,提出以下幾點對策與建議。

1、增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關注度

為了更好的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真正幫助大學生開展職業指導,就應該增加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高校乃至在社會的重要性與關注度。各級政府首先應通過各種媒體加強對於職業指導、特別是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的廣泛宣傳,提高民眾的關注度,提升大家對其重要作用的理解與認識。積極鼓勵民間具有資質的機構創辦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培訓機構,彌補目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構的不足。

同時,各高校要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髮展、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並把它作為實實在在的工作來開展,而不是流於形式或者為了完成任務;其次是就業指導中心要做好宣傳和教育的工作,讓學生主動地、熱情地、負責地參與到自己的生涯設計活動中來;再次是要做好學校與學校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工作,互相汲取經驗,借鑑方法,更好地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全國的各所高校中開展起來。

2、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指導隊伍

一方面積極培養,鼓勵廣大高校的輔導員、就業指導老師報考職業指導師,對其開展系統的專業技能培訓,使其掌握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指導能力,往科學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引入,通過專業人才的引進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如引進心理學專業人員或從事職業研究的相關人員,他們一般都具備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與技能,不僅能夠對廣大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而且還能幫助廣大學生給予落實。

3、實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系統性與長期化

在美國,生涯規劃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而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往往到了大四才開始,不但顯得起步過遲,且缺乏系統性,更無法做到全程的跟進與掌握。

因此,需要將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啟動時間前移,不僅僅前移到新生入學,甚至更應該前移到國小時期。在國小時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啟蒙教育,在每一個孩子心中種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種子,在高中文理分科時就開始進行自我評估,結合自身的性別、氣質類型、行為習慣、興趣愛好、特長等方面開展。到了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時,對之前做的自我評估進行確認與調整,同時,要結合環境評估、理想職業選擇、職業生涯路線選擇等進行專業填報,要儘可能的選擇自己主動想學習的,與興趣愛好相符的,自己將來願意把該專業轉化成一份工作乃至一份事業的號業來填報。

進人大學後,在低年級時要進一步瞭解職業內容、瞭解自我,並通過基本的專業學習、技能實踐、用人單位參觀走訪等確認是否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整,做好大學期間的學習、實踐安排與計劃。在中、高年級時要力爭根據之前制定的計劃,全面瞭解社會需求,掌握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利用各種渠道收集就業信息,提升求職技巧,並確定自我的長期發展職業目標,為最終的就業做好充分準備。進入畢業班,則要將之前所積累的知識、技能、信息等資源與能力進行整合,真正踏人社會,面對用人單位,自信地走出職業發展的關鍵一步。

畢業後,還需要持續地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自身實際工作情況與職業發展需求,對職業生涯進行調整與完善,進而真正達到自我人生價值的最終實現。同時,各高校如果有條件還應該做好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後續跟進工作,掌握瞭解學生的職業發展情況,為學校的職業指導工作累積累一定的數據與資料,以便今後更好地開展職業指導工作。

參考文獻

[1]鍾谷蘭,楊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2]楊麗芳,大一新生[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3]常萬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0.

[4]吳秀霞.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歷程與發展趨向[J].理工高教研究,2008.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4

【摘要】職業對於幾乎每個人來説都是不可或缺的,而找到真正合適自己的職業,對於個體的自我實現以及未來的生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熊工程,首先要建立有關職業生涯的基本概念,知曉職業的特性、要素、功能、瞭解職業與專業的關係,職業規劃與未來生活的關係,大學生説對於未來的職業生涯的影響。

【關鍵詞】職業、職業規劃、自身素養、職業目標、實際計劃

一、如何理解職業

以我目前的個人閲歷和學歷來説,是不可能完全理解職業的具體含義的,所以在此借用書中的一句話:職業是指具備勞動能力的個體,運用自身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從事社會生產或服務,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並獲取合理的個人報酬以滿足自身的物質與精神需求的持續性活動。

社會中有着各式各樣的職業,職業又是人們謀生的手段,所以人的一生離不開職業,也就是説,人的一生中,將有大部分時間在職場中度過,除了少部分自由職業者,大多數人會在各自的職業環境中生存。就是這種必然的生活環境的影響,產生了迥然不同的個性發展,每種職業都有獨特的活動結構,對從事着的個性與心理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參與職業活動,完善者屬於自己的個性。又因人的一生大多隻能從事一到兩種職業,這就表明了人不可能能一個人照顧到生活的全部勞動成果,人們將自己專屬的職業勞動成果與他人交換,達到填充個人物質以及精神的目的。

二、職業生涯規劃

規劃之前必須瞭解生涯的含義,它是指個人通過從事工作所創造出的一個有目的、延續一定時間的生涯模式。既然這個職業規劃是貫徹在生涯之中的,所以我們就按部就班的來分析如何完善的建立這個規劃。

首先説這個延續一定時間的概念,這裏的時間沒有侷限於具體明確的幾年幾月,而是考慮到職業對於個人一生的內外在影響力,這個時間也包含了對個人工作的某個特定的環境和生活結構的變化發展歷程。所以規劃時必須考慮到自身在將近40年的工作歷程大致會發生的過程。從職業前期的學會適應職場的環境,學會如何工作,以及第一次獲得在現實中成功或失敗的真是體驗,成為一名可以獨立工作的合格員工的歷程;期間對職業的選擇,對職業發展目標的確立和自我心態的調整都是對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一種挑戰。步入職業中期的階段是,容易形成職業中期危機,這時的年齡段,基本已經在職場形成了一定的成績,而面對更深一層次的挑戰時,就可能翻一下抉擇上的錯誤,這錯誤很可能會付出巨大的代價。所以中年職場要抗住壓力,肩負責任,作出最優的判斷;到了職業後期,基本上已經距離退休不遠了,這時已經經歷過了大風大浪,總體來説在職場是元老級別的人物,多年來的經驗也使處事變得穩重得體,有掌握全局的判斷力,所以只要不出現大的變故,穩定的走完自己的職業生涯是信手拈來的事了。

三、自我素質評價

認識自己的性格是認識自己的一個重要因素。性格是一個人在學習與生活過程中形成的較為穩定的對現實的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的行為特徵。

有一句話在哪都適用,就是態度決定一切。而態度又是由性格決定的,雖然性格是一種十分複雜的心理構成物,但只要合理分析自己的內心,認識自己的性格,把握性的的基本特徵,就能客觀全面的瞭解自己真正屬於怎麼樣的人。

首先我對自己進行了一個大致的性格評定,經過多份性格測試報告的結論得出,我是一種活潑型的人,活潑型的人喜歡説,喜歡與人交往,害怕孤獨,熱情助人,不會算計別人,一般比較單純,別人喜歡與之交往,情感外露,情緒化,有孩子氣。熱愛與人打交道的崗位或者是富於變化的工作,入銷售、公關、記者、教師等。測試結果還説這類人着眼於工作的面而不是工作的點,如果要讓他們在某一個點持久停留,入座研究分析或機械重複則缺少耐心或毅力。

這個測驗報告個人認為大致是符合我個人性格的,我對自己的客觀評價是,在某些道德方面比較注重他們的評價,所以道德約束感很好,會經常反思個人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影響,所以人緣關係不錯。喜歡新鮮的事物,對新鮮的環境和周圍的人沒有很強的排斥感,但也沒有很好的融合感。個人為人處事相對被動,因為我個人比較獨立,所以很少會要求別人幫助我什麼,能自己解決的事儘量自己克服,所以面對新同學或是新同事時,不會主動搭訕,但要是他們能主動開口向我表示友好,我定會熱情無比。個人有個人的朋友交際準則,對不適合自己性格的人還是會慢慢淡出,對相符自己性格的人又會時時相處,即便分離,也不會減淡那份友誼。個人有競爭好勝心,但僅侷限於自己有能力特長的範圍內,如打籃球。而超出自己喜好範圍的事物,都抱着可有可無的態度面對,因為即便在自己得到時,都會回頭考慮考慮自己失去時該如何面對,所以沒有很強的控制慾。

將性格與自己個人目前的專業相結合分析,自己還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作為軟件程序的一名學員,需要的是自學能力,以及面對困難有一顆鑽研的有毅力的心。而自己喜好新鮮事,面對重重代碼的壓力,並不能很好的調整心態,利用各種途徑查找資料去解決問題,往往面對困難要是沒有同學或者老師的點播幫助,就會陷入學習的僵局。這原因主要是怕自己的努力得不到結果,是太在意自己的成果的表現。所以目前的自己時刻告誡自己,付出的過程是艱辛的,很有可能是少有回報的,但也只有付出過,才有一天會得到輝煌的成果。

四、職業目標與實際計劃

從2010年數據顯示的android操作系統超越十年霸主諾基亞的Symbian系統後,互聯網的發展之路越來越向移動客户端靠近,所以IT行業的人員普遍認為之後幾年的互聯網發展路線將大力推進手機端移動通信。

結合自己的專業來看,就業前景相對其他專業來看,還是比較樂觀,而且在收入方面有較大的優勢。到大二目前為止,基本對將來的職業定位是從程序員做起,所以現在全力學習程序開發的知識。堅信只要自己能有一手程序開發穩定的能力,便能給自己一個步入職場的金鑰匙。雖説在真正的職場裏並不能用編程能力在站穩腳跟,與之對應的是人際關係處理,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這些並不能在大學期間窺探到什麼,必須等進入職場後,有過磕磕絆絆,自己實打實的增長經驗才能將這類事處理好。而且現在身邊的同學有創業計劃,我也參與其中。創業又與入職是不同的概念了。

在這不能將創業的計劃細説,只能從自身的打算定論,就是學好編程語言,組織身邊有能力的同學,帶着自己的技術,開發自己的項目。這個目標可以再之後兩年內完全確立,只要團隊成熟,便繼續創業;要是項目開發失敗,也不耽誤自己開發程序能力的訓練,還是有機會入職軟件公司,找到自己就業的一片天地的。

這裏還有大學的學業與職業目標相互衝突的問題,大學開設的學科,有幾門是與自己將來的就業沒什麼聯繫的,如何處理好學習時間的分配,也是個人目前要做出的計劃。暫定是與互聯網行業完全不着邊際的學科只求通過,不細鑽研。與個人未來發展方向有幫助的科目,將細心研究。這個決定必會影響自己在大學的成績,會錯失各種獎項的評定和淡化個人在老師心中的形象。但不妨礙自己朝着心中目標計劃的前進。

【總結】

對自己生涯前期的規劃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打算,並堅定不移的實施着。對職場中期及後期,還得之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計劃伴隨着自己的一生,也隨着一生的變化而變化。做好當下,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次,是我目前該做的,也是廣大大學生應該做的。

【參考文獻】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方法》崔傑編著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5

論文摘要:

大學生畢業後國家統一分配的政策已於1895年前後結束了,這種結束是計劃經濟下的不問市場人才需求的結束,這種結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標誌之一,是由計劃包辦制向市場燕求制的轉變。這種轉變是市場經濟進程中的必然選擇,是中國自身國情、經濟發展的韶要,是今後很長時間內所要堅持的政策,也是大學生不願意面對但又不得不面對的客觀現實。

面對這樣的市場.大學生必須調整好心態、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好自己的職業選擇安排好自己的明天和未來這對大學生來説極具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是邁向社會、必須完成好的第一課。

一、就業市場的現狀

二、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手段之一。何謂“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一般認為:大學生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並經過分析、測評後對自己未來的一生中所承擔的職業職務和相應歷程所做的中長期的預期規劃與具體設計。

事實上在高校中,大學生真正知道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人不多很少人真正在進行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和研究成果是值得我們吸取的。西方許多國家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從國小便開始。在一種沒有壓力、不馬上兑現的氛圍下進行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早期薰陶和培養這時的教育是潛意識的、遊戲式的其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興趣“。西方國家非常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經歷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具備和培養,鼓勵年滿14歲的學生利用業餘時間到校外進行各種打工鍛鍊這種打工對於家長或者學校來説並不是讓學生要掙多少錢,而是培養他們“早期的職業意識“。這種意識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而到了國中和大學階段的學生主要通過打工來滿足自己基本生活、學習所需。

所有這些與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完全不相同的。對於職業或者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往往是在學有所成之後才能考慮。國家在這裏充當的是一個就業責任的主體,學生充當的是一個就業責任的客體。但是現在國家已經從就業責任的主體變成了就業責任的客體,學生則從就業責任的客體調換成了就業責任的主體。這種變化是一種歷史性的變革,在這種重大深層次、歷史性的變革面前我們的家長學生、學校沒有跟上這種變革的步伐我們的教育體制沒有隨這種變革作相應的改革。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人們的職業意識就業觀念未改變;沒有把職業興趣、職業設計意識從小培養。最終所導致的問題就是:大學生面對現實普遍都不適應茫然、仿徨恐懼、失望,他們感到困惑。這種困惑表面上看是大學生本人在就業上的困惑,實質上是一個家庭的困惑,是一個社會的困惑。所以面對目前的就業市場我們不得不作深入地思考。”

三、幾點思考

1、建立學校和社會的專業服務機構提供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服務。據在我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抽樣調查的數據得知:大部分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服務“不滿意”有相當多的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學生在校期間主要是專業知識的積累對社會的變化和人才需求瞭解甚少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本身又是一個持續、複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單憑個人的經驗或者感覺是很難實現目標的.因此.進行規範、持續、專業的職業生涯就業諮詢、指導或者設計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筆者認為這項工作學校有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職責對在校學生進行高質量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應該是學校整個教學工作中當然的一部分。目前學校缺乏“一對一”“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服務。這也是出現學生“不滿意‘’和“認識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政府應該發揮自己管理職能在政府引導下建立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機構這種專業機構所進行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是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自然外延和補充。學生可以在學校內得到指導也可以在社會上得到指導。

2、重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中的相關問題。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相關問題也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這對我們順利地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工作十分重要。它主要表現為:一是自我定位不準。現在很多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時不管自己專業水平高低、職業對自己的專業是否合適、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否能勝任只要薪酬高都可以接受。不能客觀地評價主觀的自己和客觀的職業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與此同時一些學生缺乏勇氣對比較有把握的事情總是信心不足、大膽接受對一些自己能勝任的職業缺少競爭的勇氣從而喪失實現理想的機會這兩種表現都是自我定位不準所致。其次要剖析自己的個性特徵。例如做一些職業性傾向測驗,看看我是屬於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還是常規型。二是職業目標模糊。不少大學生在大學時代甚至更早就已經形成了對未來職業的一種預期但是他們往往忽視了自己的年齡、經歷、專業知識和發展的考慮,設定的目標過高、過於理想化、情緒化。不顧個人的性格和職業興趣。在過分強調這些的同時卻把真正屬於自己職業目標淹沒了。

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是一個系統的、持續的工作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學生共同努力。在人生的歷程中我們必須儘量少做出錯誤選擇,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正是我們少走彎路有力的手段。我可以不知道我能做成什麼.但我必須知道我能做什麼這才能實現我們自己的人生目標。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6

摘要:有用的職業生涯方案教導,關於協助高校學生樹立精確的擇業觀,為作業做好常識的儲藏和心思的準備,解決作業難疑問,具有首要的效果。這篇文章就此做一討論。

關鍵字:高校職業生涯方案

這些年,跟着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的激增,大學生作業難疑問已逐漸變成全社會關注的熱點疑問。高校學生因為對作業和自我的合理知道和定位,作業決議方案和挑選才能缺少,一些畢業生通常難以找到理想的作業,迫切期望得到有用的職業生涯方案教導。

一、職業生涯方案及其含義

職業生涯方案是指對職業生涯甚至人生進行繼續的系統的方案的進程,是在對自個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剖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個的喜好、喜好、才能、特色進行歸納剖析與權衡,聯繫時代特色,斷定其最佳的作業奮鬥方針,併為實現這一方針做出行之有用的組織。生計方案的意圖更首要的是協助自個真正瞭解自個,為自個定下作業大計,謀劃將來,並依據主客觀條件方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展開方向。

職業生涯方案對其作業的挑選和往後作業的展開有十分首要的含義。

(1)方案能協助自個斷定作業展開方針。職業生涯方案首要的即是對自我的剖析。經過剖析,知道自個,瞭解自個,估量自個的才能,評估自個的才智,承認自個的性情,判斷自個的心情,找出自個的特色,發現自個的喜好,清晰自個的優勢,衡量自個的距離,經過剖析,斷定契合自個喜好與專長的生計路線,精確設定自個的作業展開方針。

(2)能鞭笞自個盡力學習和作業。職業生涯方案的一個首要功用即是供給了自我評估的首要手法,能夠依據方案的展開狀況評估現在獲得的成果。能夠説,職業生涯方案既是學生盡力的依據,也是對學生的鞭笞。擬定職業生涯方案也有助於學生依據輕重緩急組織日常學習和日子。一起,方案能協助學生儘可能地表現潛能。

(3)方案關於學生求職的首要效果。從人力資源的視點動身,用人單位也十分垂青新員工是不是有職業生涯方案,是不是與公司的展開相一致。公司在簡歷挑選和麪試中對畢業生是不是有職業生涯方案也十分注重,有的學生因為在簡歷或面試中論述了自個的生計方案,讓用人單位覺得求職者的求職意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也標明用人單位關於大學生在求職時清晰寫出職業生涯方案的做法是給予充分肯定的。

二、高校學生職業生涯方案中存在的疑問

1、對職業生涯方案知道不清晰。在校學生關於職業生涯方案沒有滿足的注重,遍及缺少職業生涯方案意識,有的把職業生涯方案等同於作業方針和學習方案,有的把職業生涯方案等同於找作業,以至於把作業方案當成了短期作業培訓。大學生對自個的展開方案不清晰,不能運用作業方案理論,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作業的提前準備和準斷定位。

2、作業展開期望過高。一些學生過錯地認為“文憑等於才能”,故而在自我評估和作業展開方面期望值過高,不少學生作業展開期望過高,不考慮本身條件和社會實習需求。在擇業進程中遍及嚮往高收入的作業,傾向於閒適舒服的環境,傾向於大中城市,不願意去條件艱苦的區域和底層。

3、作業方案不切實習。作業方案是一個連續性和期間性的進程,起點是不是精確,方案是不是合理,直接影響着職業生涯方案的結果。因為對職業生涯方案的知道不到位,一些學生在職業生涯方案方面存在應急性、片面性和盲目性。有的對自個不瞭解,盲目從眾,有的過火注重自我方案,我行我素,不關心社會對作業的需求,終究自個的方案都難以實現。

三、完善高校學生職業生涯方案的主張

1、展開職業生涯方案教學課程

大一是習慣、探索期間,要讓學生開始瞭解自個、瞭解社會、瞭解作業,特別是瞭解自個將來所期望從事的作業或許與自個所學專業對口的作業,做出決議方案。因而,各高校應該在大一獨立開設職業生涯方案課程,導致學生的注重。大二時,要經過一些作業心思測驗,讓學生深化自我知道,評估自個的中期學習方針,進一步加深對作業的考慮,使作業方案作業落到實處。大三或大四時,學生的首要方針是成功作業,要讓學生強化自個的求職技巧,瞭解用人信息,積極參加各項招聘活動。詳細施行層面而言,各高校能夠依據自個的實習狀況,編寫並出版一些有關職業生涯方案的教材或許講義、事例供學生運用,使學生知道、瞭解自個,找出自個的作業傾向,瞭解作業、瞭解公司和僱主、瞭解市場環境等,斷定自個的作業方針。

2、健全有關組織,充分作業部隊

展開職業生涯方案是一項專門化的作業,是一門學識和藝術。現在,有不少高校因為知道上的不到位,在實習作業中,存在着組織不健全、部隊不安穩、從業人員本質不高級疑問。健全的組織組織和專業的人員裝備,包含專門的施行設備、滿足的資金投入,是展開好職業生涯方案的條件和保障。為此,必須加強職業生涯教導組織和部隊建造。一方面,清晰高校學生職業生涯方案作業在高校作業中的地位,完善專門組織建造,構成全體教職工一起參加的教導大部隊;另一方面,打造一支以專職老師為骨幹、相對安穩、本質較高的生計方案教導部隊,一起加強對從業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和辦理,不斷提高生計教導的專業化和作業化水平。

3、樹立鼓勵保障機制

第一,將作業方案教學規範化。校園可經過擬定有關方針,使其歸入校園全體教學方案並給予經費支撐。第二,每年定期舉行學生職業生涯方案競賽,關於在不一樣等級競賽中獲獎的學生和教導老師給予精力或物質獎勵。第三,將作業方案教學作為第二課堂的一項首要內容。高校應鼓勵大學生使用節假日從事社會兼職作業,展開作業實習活動,並將作業方案內容歸入社會實習閲歷和大學生本質拓寬評估系統中。一起,應展開職業生涯方案網上教導,引導學生依據本身職業生涯方案的需求,有挑選地使用網絡資源。有條件的高校能夠樹立職業生涯方案網站,在網站上供給歷屆畢業生職業生涯方案的成功事例,供給職業生涯測驗東西下載,並經過MSN、QQ等方法樹立職業生涯方案溝通羣,為在校學生與之溝通、溝通發明路徑與方法。

總歸,職業生涯方案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大學期間的方案只是一個起步,卻對學生將來的展開有着至關首要的影響。因而,高校應把職業生涯方案教學作為高級教學的一項首要內容貫穿於各個期間,樹立相應的職業生涯方案諮詢組織,從多方面臨大學生將來的作業方案供給科學的教導。

參考文獻:

[1]姜軍保.淺談大學生職業生涯方案[J].江西電力作業技術學院.2007(2)。

[2]謝一風.高職院校學生作業方案研究[J].職都論壇.2007(4)。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7

1、大學生對自己職業生涯的盲目性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大學畢業生,重慶人,是河南省某高校工商管理專業2005年本科畢業生,英語過六級。因為考研,錯過了找工作的好機會,去年8月,回到重慶找工作。經熟人推薦,進人江北一度假中心做銷售代表,底薪600元。僅僅幹了17天,就被“炒魷魚”,原因是專業不對口,也沒有相關工作經驗,整天呆在辦公室裏無所事事。不久,找到第二份工作,在一家生產眼科儀器的公司做打字文員。可每分鐘打三、四十個字的速度還沒來得及提高,又被“炒”了。去年11月12日,進人一家畜產公司做外銷員,月薪800元。不過,可能是與另位外銷員人際關係處理不當,沒幹多久,被公司無故就解聘了。來不及傷心和難過,有了第四份工作,在花卉園一家中介公司做中介,月薪800元。不久,主動“炒”了第四個老闆。現在,我拼命學習各種知識,還在考導遊證。我只有一個希望:下一個工作能幹得長久一些。

據調查,有這樣經歷的大學生,在我國大學畢業生中不是個別現象。今年畢業的大學生中,不到半年已經有大約20%的人更換過工作。跳槽不是壞事,但盲目而頻繁的更換工作,會使得剛畢業的大學生無法給自己準確定位,從而在頻繁更換工作中迷失自我,失去自信,給相當一部分人造成了重大的人生損失!這種現象從一方面反映出我國職業教育的欠缺,學生對於社會缺乏必要的認識,對於外界的情況掌握的較少,對自身又缺乏足夠的分析瞭解,這就造成學生們進人社會後,極其的盲目和不適應。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改進我們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幫助我們的學生認識瞭解自己,強化自己的職業選擇,從而增強競爭力。

2、職業生涯的定義及生涯規劃的幾個重要理論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連續從事和擔負的職業、職務、職位的過程。職業生涯不僅僅是職業活動,而且包括與職業有關的行為和態度等內容。是以自我價值實現和增值為目的。職業生涯設計就是指個人和社會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職業生涯設計基本上可以分為確立目標、自我與環境的評估、職業的選擇、職業生涯策略、評估與反饋等五個階段。

下面介紹幾個生涯規劃的重要理論。霍蘭德職業性向理論:職業生涯規劃學科有一個著名的霍蘭德職業性向理論。霍蘭德認為,職業性向包括價值觀、動機、需要等,是決定一個人選擇職業或崗位的重要參數。他基於對職業性向測試的研究,一共發現六種職業性向,然後根據業者的心理素質和擇業傾向劃分為六種基本類型:

(1)實用型。傾向於從事包含着體力勞動並且需要一定技巧、力量和協調性才能承擔的職業;這類人通常遵守規則,實際、安定,喜歡需要基本技能的基本活動,如操作工具,各種修理工作等。

(2)研究型。傾向於從事包含較多認知活動的職業,這類人通常內省,理性,創造,喜歡獨立分析與解決抽象問題,如研究數學、物理等工作。

(3)藝術型。宜從事包含大量自我表現、藝術創造、情感表達以及個性化活動的職業;這類人通常想象豐富,做事憑直覺,衝動、無序,喜歡用藝術形式來表現自己的思想,如繪畫、音樂、表演等。

(4)社會型。宜從事包含大量人際交往內容的職業;這類人通常樂於助人,喜歡與人合作,富有同情心,如教師、醫生、諮詢等社會服務工作。

(5)企業型。宜從事人量以影響他人為目的的語言活動的職業;這類人通常喜歡支配、勸導別人,自信,喜歡從事領導他人實現組織目標或獲取經濟利益的活動。

(6)常規型。宜從事包含大量結構性的且規則較為固定的活動的職業。這類人通常有條理,順從、有序,喜歡有固定規則的工作,如祕書,會計,出納等。

霍蘭德認為,失業者職業性向類型與職業及崗位相關係數越大,兩者適應程度越高,反之,則越低。他還認為人格類型與環境類型適配性越高,對所做的選擇就越滿意,對職業認同度也就越高。通過這個理論,我們可以瞭解自己的人格類型,分析自己的人格類型與所處的環境類型之間的匹配度,從而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選擇職業的盲目性。

3、舒伯職業發展理論

美國的一位職業指導專家舒伯認為職業選擇是一個發展過程。他把人的職業發展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1)成長階段(出生一14歲),是以幻想、興趣為中心,對自己所理解的職業進行選擇與評價;

(2)探索階段(15——24歲),逐步對自身的興趣、能力以及對職業的社會價值、就業機會進行考慮,開始進入勞動力市場或開始從事某種職業;

(3)確立階段(25一44歲),對選定的職業進行嘗試,變換工作,到逐步穩定;

(4)維持階段(45—64歲),勞動者在工作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維持現狀,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5)衰退階段(60歲以後),職業生涯接近尾聲或退出工作領域。在上述舒伯的生涯展階段中,每一階段都有一些特定的發展任務需要完成,每一階段需達到一定的發展水準或成就水堆,而且前一階段發展任務的達成與否關係到後一階段的發展。他還認為,生涯發展可能是循環的而不是直線的,並用生涯彩虹圖描述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間。一個人一生中,在不同的生活空間扮演多種不同的角色,並且每一階段都有其重要的角色。

透過生涯彩虹圖,可以幫助我們具體而清晰地f解不同生命階段中不同的角色是如何構建其特有的生涯類型,小同的角色如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扮演其特有的內容,角色的組合如何合理安排才一能達到址佳的自我實現。

4、gottfredson的職業抱負發展理論

gottfredson的職業抱負發展理論被歸屬於生涯發展理論的一種,主要關注發展理論的發展問題。將心理學觀點與社會學觀點相結合,以性別類型、社會聲望和職業領域作為研究職業抱負發展的3個重要緯度。gottfredson指出,職業抱負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縮小範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逐漸淘汰和放棄那些不能接受的選擇,建立一個自己認可可以接受的社會空間。個體有時會為了那些雖不太喜歡但更可能得到的機會,以妥協方法調整抱負以適應外部世界。妥協有兩種,一種是預期性妥協,即個人根據自己對現實的知覺,意識到自己喜歡的選擇不可能實現,於是調整自己的希望。另一種是經驗性妥協,即個體在實施自己最喜歡的選擇時遇到障礙,不得不放棄先前的選擇。因此,在職業選擇過程中,決策者要回答“如果我有幾種理想的工作可供選擇,我應該選擇幹什麼?”和“如果我不能幹我想幹的工作,我應該幹什麼?”我們通過此理論,可以確定自己可以接受的職業選擇的範圍,在選擇和妥協中不斷的達到內外平衡,尋找合適自己的職業方向。

當然,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還有很多。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理論和專業測評工具充分分析自我,瞭解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整合自己的價值觀、分析自己的人格類型、發現自己的興趣、能力,挖掘自己的潛力,為我們今後的生涯決策奠定基礎,提高對自己未來職業定位的承諾。否則,即使勉強就業,其獲得的成績和樂趣也遠低於付出的辛苦。

5、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準確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大學生畢業求職的時候都會遇到定位問題,但是很多學生不會定位,經常出現以下的誤區:跟風攀比,盲目追求;被動地把親人父母的期待,當作職業選擇的標準;只瞭解職業的一小部分,而忽視職業的全貌,草率地作結論;只瞭解職業可以帶來什麼,而忽視職業要求自己做些什麼,等等。因此,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花了很大的力氣終於成功應聘了,可做了幾個月後發現,每天做的工作我實在沒有興趣。”“上了四年大學,感覺發展方向很多,但又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如此種種,其實都是典型的缺乏職業規劃的表現。從描述中我們也很容易看出他們的困惑對個人發展的影響,所以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非常必要地。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在於幫助我們樹立明確的目標與規劃,運用科學的方法,切實可行的措施,發揮個人的專長,開發自己的潛能,克服生涯發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符合自己特點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最後獲得事業的成功。

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確定了職業發展的方向,會幫助我們少走許多彎路,實現職業的持續發展,還能幫助我們善用資源。有人將職業生涯比做一次旅行,而職業生涯設計與規劃則是旅行中最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圖,也就是前進的指南,旅途的航標。因此可以説,職業生涯規劃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走向成功的路徑。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8

摘要:

目前,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但在該學科的重視程度、職生涯規劃教育的基礎、課程教育的“本土化”程度、教學方式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這就急需通過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宣傳和師資隊伍建設、探索適合我國大學生特點的職業測評體系、建立多樣化的教育模式等途徑來進一步完善,以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規劃職業生涯規劃

自教育部頒佈《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以來,為了幫助大學生理性規劃人生,不斷提高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各高校積極探索“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體系,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學生的高度認可。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總體滿意度超過了80%,約90%的學生能夠在規劃書中對自我進行客觀分析和認識,僅有15.7%的學生表示收穫不明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對學生確立更加理性的職業定位.增強學生個人職業發展的自信心,進一步明確自我目標,以理性和科學的態度做好自身的職業規劃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於各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同,基礎各異,教學效果有很大差別,因此深入研究當前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將對改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用性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對該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

一是在教師配備和進修學習上,很多高校沒有專職的師資隊伍,多由本系輔導員或年輕教師兼任,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與科學的操作技巧,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業務培訓。據邱慧青老師調查,59.19%的學生認為當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有理論和經驗的指導教師”;二是課程設置不合理,部分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僅安排在新生入學第一學期,開課時間短,學生只能從理論上完成簡單認識,不能在實踐的過程中去思考、去學習;三是措施落實與監督管理不到位,雖然幾乎所有高校都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很多高校並沒有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與專業課、公共基礎課進行同步管理,對教師在該課程的授課方面疏於監督,對上課的效果很少過問。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礎薄弱。

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高校就開始將職業生涯教育納入到課程體系中,系統開設“職業規劃課程”。從美國職業規劃課程的整體結構來看,其內容詳實,結構嚴密,由淺入深,南表及裏,貫穿大學生活的全過程,有效地避免了大學生到畢業時才開始考慮就業的“臨時抱佛腳”現象,能夠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大學時代的職業規劃週期,實現從學習生活到工作生涯的過渡,打下終生受益的職業發展基礎。J豐目比較而言,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意識淡薄,社會關注度低,起步相對較晚。就目前來説,我國的中學階段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習和教學以升學為中心,以提大學聯考試課程的學習成績為目標,沒有開展相關的職業規劃教育,學生疲於考試競爭,在填報志願時很少或沒有考慮過自己的興趣與能力傾向,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比較缺乏。進人大學後,對職業生涯規劃認識不到位.認為學和不學一個樣,即使在課堂上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也只是把這一課程作為拿學分的手段,不能用學到的知識去規劃和指導自身未來的發展。

(三)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專業針對性不強。

在美國,其職業規劃課程教學方式豐富多彩,包括案例分析(easeanalysis)、團體訓練(wor—shops)、網上支持(web—supporting)和閲讀指導(readingguidance)。豐富的教學方式克服了傳統講授法的枯燥和抽象,營造出濃厚的集體氛圍,有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因材施教,也極大的提高教學效果。怛目前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形式多為大班集中授誤,對學生的教育也僅僅侷限於教師“滿堂灌”式的單項教學方式,缺少聯繫實際和個性化指導,案例分析不充分,學生參與性不強。據瞭解,圾少高校為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安排教師、場地、課時、服務網絡,大學的現有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沒有滿足學生差異性的實踐需求,不能有效幫助學生完成從“學校人”向“社會人”的轉化與過渡。宋慧敏老師對此做過一個調查,在回答“教師授課時所針對的專業”這一問題時,有37.9%的同學認為所針對的專業是“大學所有專業”,32.2%的認為是“大學主要專業”,只有14.6%的認為是“本學校專業”和14.2%的認為是“本學校部分專、。HI(四)課程教育“本土化”程度不夠。職業測評作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首要環節,關係到整個課程實施的效果與成敗,而目前我國高校所使用的測評體系大多源於國外,有的甚至照搬照抄,缺乏與我國社會和大學生個性特點相匹配的測評體系,在實際測評中,導致很多測評結果脱離我國的實際,從而影響學生與授課教師對該課程的認識。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材以及授課方式很少考慮到“本土”學生的實際特性以及專業特色,在授課過程中存在着物是人非、不倫不類的感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授課的質量。

二、思考與建議

(一)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宣傳,樹立科學的職業規劃理念一方面,相關部門要通過各種媒體和多種途徑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的宣傳,提高學生、家長和高校等相關羣體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逐步形成社會高度關注、學生及早着手和科學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建議在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建立和健全公共的、開放的職業測評機構,隨時滿足人民的測評需要;在中學階段開設基本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養成其及早樹立人生理想,合理規劃,科學奮鬥的習慣。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做好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和教育。在新生入學教育時,輔導員或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未來決定於自己手中,提高其科學合理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的主動性。同時,把整個大學期間作為一個開放性、實踐性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來指導,使學生在校期間全面接受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和實踐教育,通過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涯,在實踐中不斷鍛鍊自己,提高自己,最終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

(二)加大支持力度,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實現快速發展,必須加大對該課程的投入力度,在硬件上建立與之相配套的諮詢輔導室、信息查詢室、面試模擬室等,滿足該項課程順利開展的基本需要;在軟件上,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立一支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同時,積極做好教師隊伍的管理,定期對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理論和實踐、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人才測評與統計、就業求職心理研究、勞動人事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專業培訓,確保一線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時更新、文化素質穩步提升、工作方法不斷改進,使其能夠結合時代特徵、地方性差異、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展針對性教學與指導,實現教學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建立多樣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式生涯與職業意識的培養、就業能力的提高、求職過程的指導是所有大學生的共性,而在自我認知、職業定位、生涯規劃方面學生的需求各有不同,所以,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應堅持普遍指導和個性化輔導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共l生安排相同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內容,在形式上可以採用集中講授、專題報告等形式對其進行生涯與職業意識的培養、就業能力的提高等教育;根據專業、個性等個體差異,對學生的職業定位、自我探索、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等方面進行分散的小型輔導、一對一個性化諮詢,使共性與個性協凋發展,從而達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另外,還可以結合學校辦學特點,邀請校外經驗豐富的職業生涯規劃專家、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校友等,不定期舉辦專題講座、經驗交流會等活動,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心理測驗、創業教育等方面的指導。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讓學生了解名校鋁師、名企名家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難點問題的剖析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實況,進行全方位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四)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大學生特點的職業測評體系國家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我國職業教育測評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成立科研攻關小組,推進我國職業測評體系儘快實現新突破。相關學者要在借鑑外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社會發展客觀要求及當代:趕學生的特點,通過實踐論證,不斷創建和完善基礎性的職業測評體系,不同高校要根據學校的定位和學生的特徵,對基礎性測評體系進行實用性改良,積極推進測評體系的特徵化、個性化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種類、性格、區域的人羣,有針對性的採用相應的測評體系,以提高測評結果的準確性,實現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9

[論文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師資

[論文摘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我國高校越來越受到重視,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討:給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一個正式的“名份”;提升師資隊伍專業素質,加強師資培訓;課程的設置與測評工具應進行“本土化”改良;不同年級的學生授課方式和內容要有所差別;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理論建設。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的相關理論起始於20世紀60年代,90年代從歐美國家傳入我國,在各大企業引起廣泛的重視。近年來,由於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社會發展的需求,許多高校開始重新審視這一門課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開始大力推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我國起步較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界定不明確;師資隊伍專業素質薄弱;課程的設置與測評工具缺乏“本土化”改良;課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實施策略。

一、給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一個正式的“名份”

很多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界定不明確,沒有給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一個正式的“名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模糊設置,必然導致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毫無計劃性。目前,多數大專院校對於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設置大多是“時隱時現”,界定不明確,導致許多大學生對於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質認知嚴重不足,對於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漫不經心、毫無計劃性。只有對這門課程做一個非常明確的界定,例如屬於全校性選修課,還是必修課,或是限選課等;學生修完該門課程後可以得到幾個學分;學時是如何安排的;等等,學生和老師才會對該門課程的性質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上起課來也才有的放矢。例如雲南財經大學就是採用必修課程的形式來開設這門課程的,所有學生在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生涯規劃與“三生教育”》課程,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開設《職業發展與創業》課程,每週2學時,屬於必修課,1學分。據筆者的調查,修完課程的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受益匪淺。

二、提升師資隊伍專業素質,加強師資培訓

目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大多數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師資隊伍來源於黨務、政工、學生工作管理領域,且大多沒有職業指導師職業資格,他們雖然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教學經驗,熟悉學生情況,但專業化程度較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針對性不強,尤其是對社會上企業的用人情況及人員發展道路缺乏全方位的瞭解,使得該課程的主要內容僅停留在做職業測評和講解就業政策等較低的層面上。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應該建設高質量的職業指導教師隊伍,建立必要的教學組織(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研室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坊),同時提升師資隊伍專業素質,加強師資培訓,使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師具備相應的專業素質——心理學、社會學、人力資源管理、教育學等專業知識,經過經常性的專業培訓,通過職業指導師從業資格考試,具備職業指導相應年限的工作經驗。擔任該課程的教師不僅需要對職業生涯規劃有專門研究,而且應與學生的對口單位有緊密的聯繫,瞭解這些行業對用人的要求以及人員發展道路。因此,學校應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的培訓制度,讓擔任該課程的教師到校外進行考察、學習,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指導水平。此外,學校還可以考慮聘請校外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員兼任該課程的教師,甚至參與教材的編寫,以此提高課程的適用性。據筆者對雲南省五所有代表性的高校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如果學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最主要的內容應包括哪些方面”這個問題上,49.7%的學生選擇市場需求和行業動態仿真。由此可見,該門課程內容的適用性是絕大部分學生都很看重的。

三、課程的設置與測評工具應進行“本土化”改良

目前,我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材以及授課方式等,很少考慮到“本土”學生的實際特性以及專業特色。如目前我國使用的測評工具很多是從西方引進來的,很多測評脱離我國的實際,導致測評結果的科學性被懷疑,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感覺到與自己的實際特點不相符。

職業測評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應以測評建設為首要切入點。職業測評是運用現代心理學、管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通過心理測驗、情境模擬等手段,對人的能力水平、個性特徵等因素進行測量。我國大多數測評體系來源於國外,甚至照搬照抄,缺乏與我國大學生個性特點相匹配的測評體系,對於個體的“自我”測評正好是職業教育的首要步驟,因此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測評體系建設,對於我國現階段發展水平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四、不同年級的學生授課方式和內容要有所差別

許多院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存在不合理性。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級、專業差別,授課時各個年級與各個專業的學生“一鍋端”,脱離實踐談理論,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對自我、專業、職業的模糊認識問題,亦無從談起對職業人生的合理規劃。

大學一年級:初步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把就業指導與國防教育、入學教育、專業介紹相結合,側重專業感知和職業生涯設計,幫助學生確立職業理想、奮鬥目標。許多新生進入高校後對自己的專業與未來十分迷茫,要想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就要從入學起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首先,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結合職業測評系統,幫助學生建立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檔案,全面瞭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性格等個人特質,初步樹立職業規劃意識。其次,由相關教師開設系列講座幫助新生了解大學生活、大學環境及人際環境。第三,向新生介紹所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內容,以及相應的工作領域及其發展方向。

大學二、三年級:培養和提高職業所需的基本素養與修養,使大學生熟悉自己的專業與行業的發展,做到心中有數,確定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對職業的熟悉包括以下3個方面:一是對該行業性質特點及其發展前景的掌握,使規劃者對職業具有宏觀的認識;二是瞭解行業內各種職能的分工及其發展道路,使規劃者對職位的認識進一步具體化、細緻化,助其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此外還有對職業操守、人際溝通技巧、社交禮儀等職業交際能力方面的掌握,使規劃者全方位地瞭解職業的特點,做到既懂“做事”,也會“做人”。這樣,規劃者結合對自身及職業的瞭解,更易於作出適合自己的職業定位,以及規劃出日後的職業發展道路。

大學四年級:輔導相關求職技巧。面臨找工作的畢業生在最後一年應結合前三年的職業規劃,加強求職技巧的訓練。就業指導老師應對畢業生開展簡歷製作、面試技巧、面試禮儀、現場應變能力測試等相關講座,幫助學生成功就業。

五、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理論建設

由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相關理論是新近引入的理論,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對這一理論比較陌生。只有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理論方面的建設才能做好其他的相關工作,它是普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知識的必由之路。職業規劃課程建設,包括課程的基礎建設、課程資源庫的建設,選擇合適的職業生涯規劃教材、編寫教學大綱和案例集、製作相關教學課件。同時,探索現代化的授課方法,設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網絡輔助教育平台,提供職業規劃指導課程實施的優勢資源,包括髮展和強化職業指導機構、設置信息化和網絡化互動平台、配置專業化的職業指導人員、引進科學的職業心理測試工具。

在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理論建設的時候,還必須考慮到該課程的考核方式的問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一門傳授方法的實用性課程,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其切實地瞭解自己、職業以及社會,獲得實實在在的求職、工作經驗。這種教學目的決定了該課程的考核需要開創靈活、實用的方式,並爭取使考核具有實踐意義。切忌成為背概念式的測量考核,偏離了課程的實用意義,也增添了學生的學業負擔。

參考文獻:

[1]李舒怡.高等院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9(10).

[2]龍慶華,宋餘慶.大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模式的探索[j].高教高職研究,2007(9):154-156.

[3]李劍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雛議[j].傳承,2009(9).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0

【摘要】本研究將基於對職業生涯規劃內涵,利用德國首創的目標導向項目管理理論(ZOPP)的問題—優勢—目標分析方法,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並結合政策層面、高校層面、師資層面現有的優勢,圍繞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效果進行項目識別。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導向項目管理項目識別

1、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和國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概述

職業生涯教育最早發源於歐美國家,我國古代基本上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生涯教育理念,中華民國建立後,這一理念才逐漸從歐美國家深入到內地。關於職業生涯的概念,目前,學界的觀點各有不同。大多數職業心理學家較為認同美國生涯理論專家Super的觀點:職業生涯是生活裏各種事件的方向;它統合了個人一生中各種職業和生涯的角色,由此表現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形態;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所有有報酬或無報酬職位的綜合,除了職業之外還包括與工作有關的各種角色。

職業生涯規劃則是一個連續不斷做準備、做決定、做評估的過程,通過對自我、機會、限制、選擇與結果的瞭解,確立與職業生活有關的目標。並根據個人在工作、教育與發展方面具備的經驗,規劃出具體的履行步驟。

國家教育部早在2007年12月就頒佈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教學要求》),為各高校進一步規範職業指導課的開設,把握職業指導課程教學各個環節的基本要求,明確職業指導課應實現的教學目標作了詳細的要求,是開展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教學的綱領性文件。

2、基於ZOPP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效果提升項目識別

2-1ZOPP及其問題—優勢—目標分析簡介

ZOPP是德語ZielOrientiertePro—jektPlanung的縮寫,即目標導向項目規劃。ZOPP始創於德國,是德國項目管理理論體系之核心。它是針對區域經濟發展項目(以及其他項目),在其調查、分析、診斷、項目設計、項目規劃、項目實施、項目監測與評估和項目管理,提出的一套理論體系、一套操作工具和一套工作技術。其應用程序為:問題分析—優勢分析—目標分析—項目規劃—項目選優排序—項目實施規劃—項目實施。其中,問題—優勢—目標分析正是整套方法最為重要的三個步驟。

問題是現存條件與人們的慾望之間的差異,要達到預期目標遇到的一個障礙就構成了一個問題。“樹”的關係是描述問題間因果關係的最佳模式。運用“樹”的關係以核心問題為出發點,尋找造成核心問題的直接原因和核心問題產生的結果,建立問題“樹”。

優勢與劣勢就如同硬幣的兩個面,是相對的,又是每個問題都存在的。充分開展調查、分析,利用問題的固有優勢,規避其劣勢,將在有效利用資源的前提下保證問題的快速解決。

目標是對未來的描述,是未來打算實現的、解決問題後將達到的未來狀態,是未來的方向。目標的確定離不開問題的存在,問題為目標的確定打下基礎。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將問題翻改為相應的目標,就產生了“目標樹”。

2-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問題—優勢—目標分析

2-2-1問題樹構建

如前所述,近年來,在工作實踐的基礎上和教育部統一部署下,鑑於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特色和內容需要,各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採取課堂教學的手段開展。筆者基於校基金課題——“A校ME學院本科生全程、全面的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實施方案設計研究”,利用問題矩陣分析法,分析得出在國內大部分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過程普遍存在的34個問題中,最主要問題是: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2-2-2優勢分析

目前,各高校在組織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方面有諸多優勢:職業指導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正處於繁榮與發展期;國家教育部《教學要求》的頒佈;各高校在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積累的大量經驗及可供借鑑的教學模式;由相對穩定的高校輔導員和相關學科專職教師構成的師資優勢;社會網絡資源、專業培訓機構、測評系統等;以及大學生自身優勢等。

2-2-3目標樹構建

結合問題樹進行問題和目標的轉換,將問題“樹”翻改成目標“樹”。課題組研究表明,如要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34個問題,達到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實現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總體目標,就必須開展全程、全面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

開展全程、全面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重點在於突出其全程性和全面性。全程性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這既是由職業指導課程教學目標所決定,也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全面性旨在針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職業適應、職業選擇、職業發展等全方位的教育。設計全程、全面的生涯規劃教育課堂教學實施方案的意義在於:它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高效開展的需要;通過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避免盲目就業;通過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可以降低畢業生求職過程中的成本,增強大學生應對社會競爭的能力;通過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有利於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有助於大學生對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進行恰當的調整。

在完成目標“樹”邏輯關係分析後,將目標“樹”中相似或相近的目標歸類,就可建立目標“羣”,一個目標“羣”也就是一個項目:

項目羣A:樹立正確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念項目

項目羣B:明確課程定位項目

項目羣C:課程內容模塊化及教學方案設計項目

項目羣D:本科生全程、全面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指導教師專業化建設項目

3、結論及建議

分析表明:要達到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實現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總體目標,就必須從樹立正確的生涯規劃教育理念、明確課程定位、課程內容模塊化及教學方案設計、指導教師專業化建設等四個項目入手,開展全程、全面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鑑於此,筆者將在後續研究中將秉承這一思路,也建議志在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效果的各地高校結合自身特色,沿着上述四個項目的方向不斷實踐下去,幫助大學生通過科學的生涯規劃實現高質量的就業,並在職場上實現人職和諧。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1

摘要:本文回顧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內容,重點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等進行了概括總結,進一步提出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展望。以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一定的借鑑與啟發。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回顧展望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界定

職業是依靠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社會財富,獲得一定報酬,以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一種工作。職業生涯即與職業相關並貫穿於人一生的所有經驗與活動。職業生涯規劃即職業生涯的設計,是一系列的職業目標的實現活動。

為此,筆者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大學生這一主體在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並制定相關的學習和培訓計劃,不斷增強所選職業所需素質的一個過程。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基礎

2.1職業發展理論

有許多種類的職業發展理論,我們選擇介紹金茲伯格和舒伯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金茲伯格(Ginzberg)認為職業發展不是一個短暫的決定,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職業發展理論探討了影響個人職業發展的因素,並進一步把青年人的職業發展分為空想期、嘗試期和實現期。舒伯(Super)在上述的基礎上,提出個人的職業發展可以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和衰退5個階段。

2.2職業選擇理論

職業選擇理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霍蘭德的人格類型理論。霍蘭德(Holland)認為人格有6種類型,分別為實用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事務性。與此同時,工作環境也有6個類型與人格類型相匹配,人的職業發展由二者的交互作用而決定。

2.3職業錨理論

施恩(Schein)提出了職業錨理論,他認為當一個人必須做出抉擇的時候,他怎麼都不會放棄自己職業中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就是職業錨。人們如何在未來發展自己的事業,職業錨起着重要的作用[1]。

以上三種代表性理論分別從職業發展、職業選擇、職業錨的角度,對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做了簡單地分析與論述。這三種理論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本文重點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研究進行詳細的分析與探討。

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研究回顧

3.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近年來,關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很多,筆者選取了幾篇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發現大學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有:

(1)大學生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有足夠的認識;

(2)大學生對於自身與相關的環境認識不夠;

(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相對盲目,缺乏相關的方法與對策;

(4)關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不夠[2][3]。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以往的研究主要從個人、高校和國家幾個角度提出了相關的對策,來幫助大學生形成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正確認識自我與周圍環境,為將來更好的擇業、就業提供有利條件。

3.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

能力是個體或團體成功完成某一活動或事件的心理特徵。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即大學生能夠成功完成職業生涯規劃的一種心理特徵。強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有之意,也是大學生提升自我、實現自我的重要內容。

裘開過(2008)的研究表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可分為:認識自我、認識環境、確定目標、制定計劃和反饋修正。而且各種能力在性別、年級、生源地和專業方面存在顯著差異[4]。為此,根據不同的性別、年級等特徵有區分、有計劃的提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很有必要。

3.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體系與培養機制的研究

楊麗(2011)的研究從指導機構、專業隊伍、網絡服務、課程體系和測評體系幾個方面介紹了教育體系的建構,同時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注重個性、市場和大學生職業生涯整個過程的發展[5]。該研究既尊重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動態性、也尊重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特殊性,還很好的結合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現實性,對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培養與教育有着重要的意義。

建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培養機制也十分重要。建立良性的培養機制既可使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能夠有規可循,也可使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劉兆平(2007)的研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辦學理念、學生管理、課程建設、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和師資隊伍建設等角度闡述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培養機制的相關措施[6]。從宏觀的辦學理念到微觀的社會實踐師資隊伍建設,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的培養機制的建立值得我們借鑑。

3.4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是實效性研究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效性可以看作是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意識、大學生職業生涯選擇等的影響。實效性越高説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越能落到實處。何澤彬(2012)認為時效性的考察應從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有效方式、隊伍建設和有效評價五個方面[7]。在實際考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以上五個方面值得借鑑。

4.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與實踐展望

4.1努力增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合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階段是一個增長知識與技能過程,職業是將這些知識與技能實現價值並轉化為社會財富的一種途徑。大學生要正確認識自我與周圍環境,確定和實施合理的目標,並根據結果對以上環節不斷跟新、進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從學業規劃和結業規劃兩方面入手。學業規劃可根據SWOT分析方法在大一到大四制定不同且有針對性的計劃。就業規劃要實時關注就業信息,不斷增強就業知識與技能,結合自身興趣等,進行合理的就業規劃。

4.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培養機制不斷完善與發展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培養機制僅從理論上的建構是不夠的,還需要實踐的檢驗,這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培養體系才會不斷完善。為此,高校應當把學生管理、課程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投入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檢驗與發展,並更新理論。只有這樣的循環往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才能為大學生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本文還要特別強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網絡服務的建設的重要性。近年來,微博、微信公眾平台等在發佈信息等方面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應加以有效利用。

4.3大學生職業生涯的實效性將越來越受重視

我們可以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效性看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如今有些高校雖然開設有職業生涯規劃課,但指停留在課堂的講授、期末的考試等事項,而沒有把職業生涯規劃這一重要內容落到實處。這就需要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效性的研究制定更有效的評估工具和方法,學生也應該發展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4.4關於大學生就業的研究與實踐進一步深化

由於大學生擴招等各種因素對大學生就業影響巨大。大學生就業既是熱點也是難點,大學生應對就業的相關政策進行詳細的瞭解。例如:基層在教育、醫療和農工業技術等方面還比較欠缺,大學生應響應國家號召,去基層就業,在基層盡情的施展自己的才華。另外,大學生創業也是值得深入瞭解與發展的內容。國家在大學生創業方面有諸多的優惠政策。大學生選擇創業既可緩解我國嚴峻的就業壓力,也有利於大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自由發展。

參考文獻:

[1][5]楊麗.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的構建[D].復旦大學,2009.

[2]常萬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0.

[3]劉詠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07.

[4]襲開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結構及現狀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08.

[6]劉兆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培養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07.

[7]何澤彬.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效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0.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2

摘要:高校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對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做出科學的規劃,以及合理的自我管理,是新時期大學生的必然選擇。本文通過對高校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涵義以及大學生職業生涯自我規劃的重要性進行闡述,深入探索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自我規劃和管理的具體方法,以期為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自我規劃管理

一、在校大學生職業生涯概述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生活中的一切和工作職業相關係的行為和活動,以及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個人願望等連續性經歷的所有階段及過程。而高校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是一個相對而言比較特殊的階段,具有鮮明的特點。從職業生涯發展理論來説,高校大學生屬於職業生涯的培訓階段,主要是學生對職業生涯進行認識、規劃和探索,個人通過學校、社會活動及各種工作實踐,形成科學的、合理的自我觀念及職業角色,對選定的未來職業進一步的修正和能力提升。

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在大學時期客觀的、理性的認識自己的能力、人生觀、價值觀及個人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深入的瞭解社會上各個行業、各種職業、社會環境的需求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成功的關鍵因素,經過自我認識、自我反省,進行自我修正,從而有效地提升在未來職業生涯發展中所需要的決策和應變能力,發展規範的、科學的、合理的個人職業生涯理論,並且制定有效的、可行的實施方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適合自己的職業,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理論規劃,有效地培養職業知識和職業觀念,豐富未來職業發展的工作實踐經驗,從而提高在未來職業發展中的心理素質和工作能力,在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中,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二、在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自我規劃的意義

根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在瞭解社會、瞭解自我、對自我職業期望的理解等方面,在方法技巧上表現欠佳,因此,在校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具有重要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大學時期是學生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貴的時光,學生正值青春年華,短短几年,顯得尤其寶貴,經不起折騰和浪費。因此,大學生要在大學期間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需求,進行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使大學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在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中,首先要認識自身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明確自身的學習目的、學習方式以及如何進行自我發展,確立適合自己的職業理想和奮鬥目標。經過對自身的條件、所學專業的特點的優劣勢、就業形勢以及社會需求進行全面、細緻、深入地分析與研究,確立一個合理的職業生涯發展的目標,然後根據這一目標,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以提升在未來職業發展中的競爭力。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的發展具有導向作用,能夠引導學生在大學生活過程中有目標、有計劃地發展,避免和消除了學生在大學時期漫無目標、得過且過的生活,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對未來職業的適應能力。

2.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具有激勵作用。現在在校園網站上流行一句話:有時候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高校大學生通過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設計出一個明確的職業方向和奮鬥目標,然後就要朝着這個目標不斷地前進,所以説,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對大學生具有激勵的作用。大學生在自我規劃的過程中,分階段分步驟不斷地向規劃出的職業理想和奮鬥目標發展,激勵學生自覺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和職業生涯發展的需求,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向上、堅持不懈的學習動力,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和就業力。

3.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具有鞭策作用。大學生職業生涯自我規劃充分體現了高校以生為本的原則,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最好體現。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充分體現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及主觀能動性的原則,提升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在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中找到合適的發展目標並且為之不斷地奮鬥。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滋味,樹立了學生在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信心和樂觀心態,對學生走入社會、實現個人理想、發展職業生涯具有鞭策作用。

三、在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自我規劃存在的問題

由於大部分學生都是首次制定職業生涯自我規劃,而且在校大學生還沒有真正地步入社會,所以在制定職業生涯自我規劃過程中,存在着以下問題:

1.大學生職業生涯自我規劃的目標不明確。有許多高校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發現自己並不喜歡所學習的專業,因此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對自己“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感到迷茫,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大學生在入學前自我認識不足,選專業時缺乏對職業興趣和能力傾向的考慮。因此,在大學時期對專業的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甚至出現厭學現象,沉迷於與學業無關的事情中,這就直接導致大學生在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時出現了目標不明確的現象,不利於以後的職業生涯的發展。

2.大學生職業生涯自我規劃對職業的抉擇能力不足。一些高校大學生因升學壓力等因素,在大學所選擇的專業與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現偏差甚至大相徑庭,因此在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中對未來職業的抉擇出現了迷茫和猶豫,既想堅持自己喜歡的職業又想做專業對口的職業,缺乏對未來職業的抉擇能力,嚴重地影響了職業生涯自我規劃的合理性。

3.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自我規劃中執行能力差。目前,高校大學生主要是90後,這一代人普遍具有依賴性強、過分追求自我、做事目標不明確等特點。90後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嬌生慣養中長大,做事情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差,因此在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中的執行力差,做事不分主次順序,沒有時間概念,控制力差,是阻礙職業生涯自我規劃實現科學、合理的重要因素。

4.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自我規劃中價值觀不合理。大學生在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中,對自身及職業的認識不足,對職業的價值觀出現偏差。在大學生的擇業標準及擇業態度中,大部分學生的職業選擇基礎是發揮個人專業特長和實現自我發展,因此對職業的期望值較高。對職業的期望與社會現實出現較大的偏差,不利於大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

四、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和管理

基於當前的時代特徵,針對在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自我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和當前的就業形勢,在校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自我規劃中需注意以下幾點:

1.認識自我,樹立嶄新的思維理念。認識自我是高校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自我規劃的基本前提。首先要對自身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有所認識,性格和愛好也是職業選擇時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還有對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有明確的認識,專業水平的高低是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還要明確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就是指大學生的生存方式問題,人生價值和意義要有正確的認識,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價值觀能夠影響職業發展的好壞。因此,正確地認識自我,樹立嶄新的思維理念,確立規劃對職業生涯的重要意義,在規劃中能夠揚長避短,以提高職業生涯規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樹立目標,把握具體的規劃要素。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自我規劃主要是由職業理想、發展過程和執行策略等要素組成,其中職業理想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自我規劃的核心,它是由學生根據自身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知識技能為主要依據得出的比較科學的、合理的結論,也是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的生活方式、學習動力的決定性因素。它有效地彌補了大學教育的缺失,使學生在學習上具有極大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職業生涯自我規劃的質量,是職業生涯規劃具體實踐的行動指南針。

3.循序漸進,遵循科學的規劃原則。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自我規劃中,不僅要正確地瞭解自身的性格特點和知識技能,樹立適合自己的職業理想,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慮社會因素。在當今社會,大學生數量與日俱增,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隨之增大,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因此,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自我規劃中,要客觀地認識和分析社會環境,以及環境的發展趨勢對自身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對規劃方案進行及時地、合理地修改和完善,遵循科學規劃的原則,循序漸進,才能更好地實現的職業生涯自我規劃的發展目標。

4.具體實施,實行有效的生涯管理。大學生職業生涯自我規劃不是紙上談兵,只有理論而不付諸實踐。而是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提高工作能力。在社會上,用人單位往往對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格外青睞,而一些大學生就是因為缺乏工作經驗而被淘汰,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擁有高學歷卻被工作經驗豐富的低學歷者打敗。這就要求大學生要勇於實踐,可以利用寒暑假或週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將職業生涯規劃付出行動,實行有效的職業生涯管理,以增長見識和才幹,豐富自己的視野,更加了解社會企業的需求,增強在未來求職中的競爭力。

綜上所述,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對大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大學生自身的學習、發展計劃,是為以後的職業生涯而建立的職業方向、發展階段、行動實踐的具體方案。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今,高校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自我規劃和管理,制定適合自身和社會發展需求的科學的規範的職業規劃,是學生提高就業力、競爭力的實際需求,對大學生實現職業生涯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打開一扇成功之門。

參考文獻:

[1]沈道海.論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J].山西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11:38-39

[2]熊豔.論高校學生的自我規劃及其管理.教育與職業,2008,9:149-150

[3]楊紅豔.關於就業難形勢下在校大學生自我規劃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09,31

[4]吳萱,董俊.大學生自我規劃、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6,8

[5]龍山紅,何曉蓉,餘紹軍.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育論壇,2009,20

[6]王立,張浩瑋,曾俊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現狀及改進[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2,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3

摘要:本文根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認識片面、精細化管理要求不夠具體的現狀,從大一新生剛一入學亟需解決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入手,利用實證分析與理論分析相結合以及調查研究的方法,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

關鍵詞:精細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管理模式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客觀認識自我、樹立正確世界觀的途徑,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因素。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一)對職業生涯規劃認識片面

許多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對自己的職業定位模糊,盲目跟風,聽憑家長支配的現象嚴重。輔導員在工作中以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講座為重點,缺少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和指導。[1]

(二)精細化管理模式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要求不高

許多高校對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一環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要求甚少,沒有做到精細中的再精細。[2]

二、實施方法與過程

(一)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做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體系

新生剛來的第一個學期,我們會按照專業的不同,請權威的專業課老師進行專業思想教育。然後,再與每位學生做深入細緻的交談,根據他們的職業興趣、性格、職業價值觀的不同進行分類,對在交談過程中發現的不夠自信、家庭貧困、心理問題較大的學生,對其今後的職業生涯規劃給予特別的關注,然後再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檔案,日後還將補充他們的日常表現和獎懲情況,以便為將來的職業選擇提供依據。[3]

(二)實踐拓展,職業訓練,做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定位

要想達到人職匹配度最高的有效途徑就是參加素質比賽,通過實戰,找到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所在,進而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具體做法是:在大一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團、學生會、演講賽、寫作比賽、規劃大賽等,發現個人興趣所在,開拓視野,培養各種能力;大二時,參加專業性的社會實踐,增強動手能力,發現職業興趣,進行生涯人物訪談;大三時,着重強調專業知識的重要性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職業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樹立擇業理念,鼓勵其到企業去實踐實習,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大四時,舉辦一次製作簡歷大賽、一場模擬招聘和就業心理調適講座,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真學,真會,真用。[4]

(三)細緻入微,方式多樣,做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操作過程

大學生的性格、職業興趣及價值觀是長時間形成的,所以,要想真正發現並瞭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更需要細緻周到的工作。具體做法是,與往屆生源相比較,找出共性和相同點;與學生進行充分溝通。利用微信、微博、QQ、博客、主題班會、走訪宿舍等多種途徑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對學生的興趣、性格、價值觀等充分地加以掌握,從而對其職業生涯進行有效的指導。[5]

(四)有的放矢,目標明確,做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際效果

定期深入課堂、比賽現場、宿舍等進行走訪、調研,檢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際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儘早落實,使其由感性的接觸上升到理性的判斷和分析。定期與家長聯繫,檢查其職業生涯的執行情況,讓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得以有效落實;以問卷、電話訪談的方式對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職業生涯情況進行調查,以檢驗大學四年的職業生涯規劃效果。[6]

三、主要成效與經驗

精細化管理模式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學生能夠成功就業提供了保障,為其今後職業生涯的發展提供了方向。以本校軟件學院2008屆畢業生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其初次就業率為90%以上,專升本的比例為15%,兩年後一人考上中科院碩士研究生,近80%的學生通過規劃成功轉到非軟件行業。

精細化管理模式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並不能實現職業發展的一步到位,但它確實為在校大學生的大學生活提供了規範和約束,為其今後的職業發展提供了借鑑和標準,為其成功求職做了必要的心理準備,是其職業能力、應變和決策技能提升的關鍵因素。[7]

精細化管理模式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將職業生涯規劃的諸多方面做精,做準,做細,做實;要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實施全方位指導;要將面向全體與面向個別相結合,進行因材施教的指導。

四、加強和改進措施

(一)加強對大學生就業調查的指導,特別是在調查報告的選題,撰寫方面要與專業相結合,請專業老師進行指導。要注重質量,講求實際效果。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學生只有親自動手動腦發現與專業相關的素材,接觸與專業相關的知識、行業背景,才能更好地瞭解職業背後的諸多祕密,由表及裏地看待問題,為進一步的規劃做出準確判斷。

(二)加強實踐基地、實習基地、就業基地的數量和質量建設,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平台。大二大三的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願望強烈,但由於經驗太少,對企業缺乏基本判斷力,存在安全隱患。各種實踐實習基地的增加可以為更多同學提供平台和鍛鍊的機會,使其大大增強了職業判斷力,縮短了畢業後與新工作接觸的磨合期。[8]

(三)增強親和力,促進與學生的良好關係的建立。指導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感情,用心傾聽他們的心聲,不急不躁,寬厚仁慈,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自己的親和力和説服力。所以,教師在工作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忍耐力。[9]

(四)創新工作方式,改進工作思路,提高語言表達水平,增強文字感染力。有些教師的微博、博客雖已開通,但點擊率不高,這與發帖的內容不夠新,工作方式比較陳舊有關,缺少吸引人的亮點,沒有使其成為學生們經常光顧的主戰場,因此,除了增加宣傳外,還要充實一些學生們比較關心的熱點問題,切實為學生們解決實際困難。[10]

(五)不斷提高自己職業生涯規劃課的講課水平,用更好的表達感染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是做好職業指導的基礎,因此,要加強理論學習,讓自己更具職業眼光,對學生進行精準指導,最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氫.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9).

[2]張瑞紅.高校輔導員工作精細化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東方文化研究,2013(6).

[3]韋琨.輔導員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J].河南教育,2009(10).

[4]劉華利.構建“四位一體”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式的探索[J].社會科學家,2009(5).

[5]餘信豐.基於輔導員工作視角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J].出國與就業,2010(10).

[6]毛劍.精細化管理應用於輔導員工作的幾點思考[J].科學管理,2012(29).

[7]餘玉湖.轉型期地方性高校輔導員精細化工作路徑[J].武夷學院學報,2011(3).

[8]陳國華.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式探索[J].中外企業家,2010(4).

[9]姚偉龍.試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體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2).

[10]康勝.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機結合[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10).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4

摘要:生涯人物訪談是近年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新興的一種教學方法。本文將從生涯人物訪談的有效性、操作要點和影響三個方面,闡述生涯人物訪談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生涯人物訪談;職業生涯規劃課;大學生

大學是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更是職業生涯的重要準備期。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和方法,合理規劃好大學四年的時光,不僅能夠大大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而且還能夠幫助大學生科學選擇職業發展道路。

據統計,目前約70%的大學生對未來缺乏合理規劃,對自我和工作世界缺乏足夠的瞭解,其結果是就業競爭力不強,就業的盲目性較大,難以實現人盡其才和人職匹配,就業後的離職率比較高。面對這種狀況,2007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通知明確提出將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一項戰略性和日常性工作來抓,要求全國所有高校開設就業指導必修課或必選課,以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而職業生涯訪談是近年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中越來越常用教學方式之一,是通過與擁有一定職場經驗的人士面談而獲取關於一個行業、職業和單位“內部”信息的一種職業探索活動,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一、生涯人物訪談的優勢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旨在為大學生選擇未來就業提供更多的方法,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好基礎。生涯人物訪談作為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中新興的教學方法,簡單地説就是你設法找一個職場人士(通常是你感興趣的職業的從業者)進行採訪。

(一)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

生涯人物訪談打破了以往填鴨式灌輸的教學方法,變被動為主動,能幫助大學生檢驗和印證以前通過其它渠道獲得的信息,並瞭解與未來工作有關的特殊問題或需要,如潛在的入職標準、核心素質要求、晉升路徑和工作者的內心感受,這些信息是書本知識所不具備的。通過生涯人物訪談,在校大學生還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大學學習、生活和實習計劃,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了立體感,更有助於規劃職業生涯。

(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生涯人物訪談是一種訪談式的教學方法,他要求學生確定訪談對象、採訪訪談對象並在訪談後進行總結。這一些列過程對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社交能力、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概括和反思的能力等等都是一種鍛鍊,通過實踐採訪使學生對職業選擇、職業意識、職業能力或職業發展有了更深的瞭解。

二、生涯人物訪談的流程

(一)尋找採訪對象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知己知彼,人職匹配”的能力。在進行生涯人物訪談前必須尋找採訪對象。在尋找的過程中,“知彼”變成了訪談成功的基石。在瞭解成功人員職業生涯的過程中,自我反思,自我探索,達到“知彼”的效果,對自我有較深刻和全面的認識後,大學生才能在生涯人物訪談過程中,有的放矢地進行交流,收集自身所需要的職業信息。因此,在職業規劃課上完成自我探索的教學任務之後可佈置關於生涯人物訪談的相關作業。

(二)採訪對象的確定

對生涯人物的選擇除了要考慮專業和興趣問題外,最重要的是結構合理,既要有初入職場的人士,也要有工作了一定年限並做出了一定成績的資深人士,後者更重要。由於學生社會資源相對較少,容易將一些與他們同齡的職場新人師兄師姐們作為訪談對象,這種訪談對象雖然有助於學生了解某個職業的進入門檻,以及作為職場新人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等,但由於這些人自己在職場中都還處於適應、摸索和調整階段,對職業的認知可能不夠成熟,因此他們提供的信息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所以,建議在選擇生涯人物時應該優先考慮一些行業中的佼佼者或者是經驗豐富的資深人士,他們工作時間長,心智相對更成熟,對職業的認識較全面,給出的建議和意見也會更為理性和客觀。

決定了訪談對象後,進行正式訪談之前,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蒐集有關生涯人物的信息。信息的蒐集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訪談對象,並且有助於訪談過程中的互動,使生涯人物在接受訪談時願意積極主動地透露更多有用的職業信息。訪談結束時,還可以請訪談對象再給自己推薦一些其他相關的生涯人物,這樣可以以網狀的方式拓展自己的職業認知領域,並積攢不同的社會資源。

(三)採訪內容的準備

作為一個採訪者,對訪談過程的掌控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實際操作時,部分學生會面臨一個問題:訪談對象非常健談,喜歡按照自己的思路接受採訪,並且這些人的經歷往往非常豐富和有趣,此時學生要麼是聽得忘了自己的目的,要麼是根本找不到轉入正題的時機。訪談過程中,最關鍵的是學生應非常明確生涯人物訪談的目的,並且在訪談過程中要牢記這個目的。事先認真列出訪談提綱,一旦發現訪談對象將話題扯遠了,應對照提綱適時地將訪談拉回原有軌道。在訪談中,由於信息量較大,要善於抓住要點,做好記錄,以便過後整理。

三、生涯人物訪談對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影響

(一)重新審視自我,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決定着事物發展的方向、速度。人物訪談的對象一般是在職業生涯發展道路中比較突出的優秀人士,進行訪談前,學生需要重新認識自我,瞭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和價值觀等。對於模仿欲較強、可塑性強、渴望成才、思想活躍卻又缺乏人生經驗的大學生來説,人物訪談可以讓他們以優秀人物作為榜樣人物進行示範傳播,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可供借鑑的人生資源。他們的社會閲歷、創業歷程、人生體驗以及為人處事之道,對於在校大學生而言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説服力,會成為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素材。通過實踐教學方法的創新,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從而更好地接受知識。職業生涯規劃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社會環境,評估社會環境因素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其特點以及發展變化情況,把握其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二)增強職業認知,提高就業能力

職業生涯人物訪談能幫助學生進行職業探索和職業環境認識,有效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這對於沒有工作經驗和社會閲歷的大學生來説,是瞭解職業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職業的認知,可以對從事崗位的信息更加了解,更應該包括對敬業、樂業的理解和發自內心的對眾多普通勞動者的尊重,使初入職場的大學生擁有積極、樂觀、自信的心態。大學生的就業資本包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心理資本,他們共同決定了個體的競爭力。通過生涯人物訪談,大學生了解了一些崗位所需要的知識、經驗、所需證書、技能等方面,增加了獲取就業機會的可能性;大學生還可以拓展社會關係網絡,有助於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可以通過選取人物的自信、樂觀、堅韌、勇於創新等良好心態對一些學生產生強烈的衝擊力和感染力,激發了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促使大學生理性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並努力在今後的學校過程中不斷自覺提高就業能力。生涯訪談是大學生積累就業資本的有效途徑,是提高大學生求職競爭力的一種方法。

(三)優化學生求職狀態,調適求職心理

就業是關係到高校畢業生個人前途和社會穩定的大事,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的一次考驗。雙向選擇制度的確立,讓大學生容易產生自負與保守兩種極端心理。人物訪談有助於學生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產生實實在在的體驗。

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大也導致了畢業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人物訪談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充分運用可以幫助大學生培養良性求職心理,避免異常求職心理。人物訪談中的成功職業人分享人生經歷,對於在職業生涯發展中的挫折、失敗等往往會提出自己的觀點,大學生處於人生髮展的初期,求職心理容易在經歷挫折後出現沮喪自卑的心理。

大學生羣體比一般羣體對自我有更高的要求,對於環境和自身的要求有時候難免過於理想化。當現實與理想生活出現差距時,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能正確調節好理狀態,容易產生偏差甚至出現自殺的現象,這種現象也給我們帶來警醒。人物訪談幫助學生在朋輩交流與榜樣示範的作用下獲得鼓勵,激勵自我奮鬥,在職業生涯發展的道路上以積極、自信的心態笑對人生。學校應該重視與更多有能力的校友進行聯繫,特別是聘請在社會上做出一定成績的校友來現身説法,以各種手段調動在校學生的生涯規劃的意識,發掘存在學生內部潛在的內驅力,通過現場實踐的教學,使他們對未來可能從事的職業發展更加的自信。

綜上所述,生涯人物訪談使得職業生涯規劃課充分實現理論與現實相結合,將知識點的教學融入社會實踐中,增強學習效果,創新教學方式,更好地引導關注就業,及早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促使學生積極完善自身,儲備內化只是能力,促進就業能力的提升。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5

[摘要]隨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在各高校的普遍開展,由於學校情況不同、學生情況不同以及學生就業的領域不同等,高校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漸地顯露出來,要解決好這些問題,高校必須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基本原理與各校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校本化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校本化

在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與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意義就顯得非常重要,但是我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由於起步晚等諸多原因,仍然存在着“不及時、不到位、不合理”的現象,存在着針對性和實效性不足的問題。為了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必須立足我國高校的專業與學科特色、行業企業崗位的需要和學生的自身發展的需要,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校本化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校本化研究要堅持以學生個性健全和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遵循以學生為本、綜合性和校本化的原則,避免學科化、形式化和平面化傾向。論文擬就當前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校本化作一探索。

一、職業生涯規劃與校本化

1、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planning)是一個由國外引進的全新的概念,又稱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對自己一生連續擔負的工作職業和職務的發展道路做出規劃和設計。

職業生涯規劃包括個人一生中在各個階段所選擇的行業、在行業中具體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在職業隊伍中擔任什麼樣的角色,以及個人在一生髮展階段的職業變化和為實現職業目標而接受的各種教育和培訓。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它與個人所處的家庭環境以及社會背景存在着密切的關係。由於個人發展的環境等未來因素的不確定性,職業生涯規劃也需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條件和具體情況,留有適當的變通空間。

2、校本化的內涵

校本化為舶來品,英文為“school—based”,是以學校為本,起初源於20世紀中後期西方提出的校本課程的概念,後來運用到校本研究、校本培訓、校本管理等。校本化理論的提出,豐富了高校辦學思想,在促進高校自主辦學、特色辦學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論文所指的職業生涯規劃校本化教育均是指以特定的高校為本對國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標準的“改造”,以期更具實效性。

3、高校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的內涵與意義

高校在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堅持國家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進行校本化“改造”。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的實施過程也就是高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也是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發必須立足於高校,從高校實際情況出發,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選擇和開發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資源。

目前我國高校的正規專業分為哲學、經濟、法學、教育、文學、歷史、理、工、農、醫等12大類,各高校存在着不同的培養目標、辦學特色與條件以及學生資源,同時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經濟水平發展很不一致,對人才的需求不一,這就要求我們各高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設置上有所區別、有所側重。因此,將校本化理論運用到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中,有助於解決當前高校存在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個性不足、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的問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是以高校為本、以高校為基礎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指立足於本校校情,在深入研究本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際,充分挖掘本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資源,組合本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素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式。它是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個性化,是校本化內涵的拓展和完善。

隨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我國各高校的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校本化實施逐漸進入高校教育的實踐領域,成為高校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創新、彰顯高校特色的重要途徑。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有兩個因素對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實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一個是高校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整體規劃,另一個是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師在堅持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情況下,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改造”。這兩個因素對推進實踐層面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高校在推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的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一些誤區,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實施的策略

2007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出了關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課程目標是通過激發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促使大學生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並努力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提高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許多高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實施方面進行了非常可貴的探索,既實現了大學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本目標,又充分彰顯了高校自身的特色,滿足了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但是,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實施的過程中,也有一些高校存在認識上的偏差並由此導致行為上的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高校沒有很好地落實國家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的要求,片面強調所謂的“校本化”,甚至過於強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課程的“改造”。但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校本化實施,其前提還是國家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基本理論與方法及實踐要求的實施,而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校本開發。因此,高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首先必須保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本內容、結構、課時、目標等各方面的落實,然後才能根據高校的特點,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進行靈活化的處理。校本化實施決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基本理論、內容和結構等的調整和完善。

第二個方面是校本化實施沒有體現高校發展的特色和學生髮展的需求。不少高校在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實施的過程中往往照搬他人的經驗,沒有充分考慮本校的各方面特點而盲目效仿,結果導致既沒有很好地落實國家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目標,又沒有實現校本化實施的效果。在進行校本化實施之前,高校主管部門和參與教師應該深入研究自己高校的教育情況,抓住高校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校本化。

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涉及到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是從高校方面來看,主要是主管部門如何對職業生涯規劃課事務進行領導;第二個是從講授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教師方面來看,教師個人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如何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進行“改造”。

(一)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整體規劃

高校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的場所,主管部門應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負有決策、組織、安排以及監督等職責,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實施是高校主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部門的重要內容。因為對具體高校來説,主管部門和教師要根據國家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所規定的課程結構、課時數,以及每學年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時總量,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制定自己的課程計劃和教學安排。對此,主管部門負有很大的責任,體現了主管部門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的領導權。

因此,從高校層面上來看,為了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實施,還需要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明確高校自身發展特色與方向,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實施找準契合點。高校在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以及自身所具備的特色和條件,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更好地適應本校的實際情況。這就要求課程實施既要體現國家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志,又要適應和滿足本校學生學習個性化的具體需求。高校不僅應該認真研究國家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要求,而且要分析本校各專業與學科的特點,制訂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計劃和管理制度,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和學生髮展進行深入和精確的評估,這樣才能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校本化取得較好的實效性。

2、深入研究和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開發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資源。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室、校外實踐基地等硬件條件,挖掘已有的可利用課程資源,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實施更具科學性和實效性。同時,高校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網絡開發課程資源,從而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實施的個性化程度。

3、努力調動教師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形成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創新的氛圍和合力。要讓教師充分理解國家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圖和目標,深刻認識到增進師生之間交流以及實施個性化、創造性的教學對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的重要性。

4、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實施過程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實施的過程是一個不確定的過程,儘管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實施的管理不可能也不應該完全做到規範化和程序化,但是為了落實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主管部門必須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進行必要的管理和監控。主管部門在領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的過程中,不能過於強調剛性的管理,如經常性地進行檢查、通報等,而是要注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管理的靈活性和彈性,盡力幫助師生解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主管部門要認真地在以上幾方面提供必要的組織和制度保障,為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校本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和創造有利條件。

(二)教師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改造”

講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師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教師對國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標準的“改造”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實施的直接手段。由於各個授課教師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教學風格和不同的個性特點等方面的原因,導致教師對職業規劃教育課程進行增加、刪減部分內容變得較為普遍,所有這些“改造”大都是無意識進行的。因此,高校積極鼓勵和倡導教師有意識地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進行開發“改造”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將促進教師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改造”由自發行為轉變為自覺行為,同時形成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進行開發改造。

高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的具體過程中,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本內容進行框架之內的校本化“改造”也是教師課程運作的重要內容。各高校在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之後,為了提高課程的適應性,讓課程真正有利於促進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內容,同時讓學生開始對自己的未來進行合理規劃,達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教師需要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部分內容進行靈活處理。由於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不具備像語文、數學等這些學科課程一樣的知識邏輯體系,很多高校不知道如何去落實和實施,還是在沿襲以前進行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進行校本化的“改造”,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發展需要,結合高校的傳統和優勢,充分利用高校所能利用的資源,以靈活多樣的方式予以實施。這樣,教師不僅是在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這一課程,而且也根據高校自身的特點對其進行了校本化的處理。

當然,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高校層面的校本化實施和教師層面的校本化實施並不是截然分開的。一方面,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最終實施者是教師,高校更多的是為教師的創造性實施課程提供宏觀指導和外部支持;另一方面,教師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校本化實施也為高校層面的課程決策、課程規劃提供了新的依據。

總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實施可以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更好地適應不同地方、不同性質高校的特殊教育條件和具體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可以更好地實現國家要求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圖和教育價值。此外,由於高校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實施的實踐場景,因此,各高校以往在教育中的各具特色的創新方法和創新因素也可以很好地融入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校本化實施當中,推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更好發展。一方面,高校落實了國家對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求;

另一方面也是高校發掘自身資源優勢,體現高校發展特色,豐富自身辦學思想的過程。顯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化實施這種“自下而上”的實踐創新可以很好地彌補“自上而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變革的不足,為國家對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紮實實施、高校教育的個性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6

1前言

畢業實習期是大學生學習生涯結束和職業生涯開始的交替時期,在此過程中,大學生合理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正確地定位與發展自己,不僅有助於縮短其職業適應期,減少職業試錯過程,且對其成功地走上職業生涯規劃之路及今後的職業成功發展、社會貢獻等方面都有很大益處。畢業答辯是高校畢業生完成大學學業,告別校園,走入社會,進行人生奮鬥的另一階段的開始。開啟這一階段的第一步,就體現在就業。就業,是大學生實現從學習到實踐的過渡,更是開啟其人生職業生涯的重要一環。擁有明確的理想目標,清晰的自身定位,良好的個人素養,端正務實的態度等是制定一份合理且切實可行的職業規劃所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於大學生而言,職業生涯規劃不單是個人職業的一個選項,更是其鍛鍊自我、融入社會的必需生存手段。同樣,就業不單是個人一份職業的開始,更是貫穿人生生涯中的一個系統的、可行的、巨大的社會化工程。大學生經過四年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技能的訓練,完成相關的檢驗與考核,初步具備了適應社會生存,滿足社會需求的入門資格。在通往社會就業大門的必經之路上,大學生仍有着各種各樣的未知的挑戰。本文就《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影響調查問卷》活動所得結果展開論述與分析。

2研究目的

近年來,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逐漸在國內高校傳播,職業生涯規劃愈發重要。此次調查活動主要是為了解南京高校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在就業方面是否會產生影響的看法與態度,通過所得數據及相關資料的整理分析,對職業生涯規劃基於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度展開重要分析。

3研究對象與方法

3.1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主要在南京部分高校學生中展開,學生所讀專業在文科、理工科、藝術及體育類方面均有涉及。按年級高低劃分,高年級學生佔總人數的78.52%(大四實習及已就業佔總數的32.21%),低年級學生佔21.48%。(如下圖1)(圖1參與人員年級劃分)

3.2研究方法

3.2.1問卷調查法本次調查活動以現場及網絡途徑共向南京部分高校大學生髮放4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98份。3.2.2數據分析法對收回的有效問卷進行數據統計整合及對比分析。3.2.3文獻資料法本次研究查閲了南京體育學院圖書館,瀏覽了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知識網,蒐集並整理了大量與職業生涯規劃等相關的資料。為職業生涯規劃基於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度展開深入分析,明確了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標。

4研究內容

基於實際調查研究發現,南京部分高校的絕大多數大學生對於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都較為模糊,理解也不夠充分全面,因而本次調查將職業生涯規劃劃分為四個維度,從專業喜好、認知態度、執行程度和個人取向這四個方面展開,同時將四個維度分別進行細化,這樣有利於大學生直觀感知調查內容,同時也利於課題的充分開展。

4.1專業喜好

同擇校一樣,就業的首要步驟在於擇業。擇業,是就業的首要決定。大學生關於專業的選擇、喜好程度及個人追求對其在職業規劃及後期就業方面存在着較大影響,一份基於個人興趣愛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父母的想法與喜好總是佔據着較大的比重。在此情況下,對社會仍是多半未知與瞭解的大學生多是聽從父母的建議與安排,個人對關於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更是缺乏興趣與熱情。4.2執行程度“眾口難調”、“高不成低不就”……已是大學生擇業就業的普遍現象。除上述個人關於就業態度的差異外,大學生就業前的籌備工作更是需要在已有的完備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下進行,順利完成大學生個人從畢業實習生到職場新人的角色過渡。在已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中,保持嚴格執行的佔14.09%,大致執行的佔35.57%,沒有但發展方向穩定的佔32.89%,餘下的則為“沒有且無任何進展”。(如下圖2)就實際而言,一直嚴格執行着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實屬難得,但大致執行確是當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流現象;對於“沒有但發展方向穩定”的大學生,考慮到社會就業形勢多樣性及易變性的實際情況,在此不做討論與褒貶;而“沒有且無任何進展”的一類大學生着實令人堪憂。

4.3個人取向

4.3.1工作追求從“畢業”到“就業”,中間的過程始終無法逃開“專業對口”這一關鍵要素,且在當今大學生就業的、相關度、適配度、滿意度等評析對比方面佔有較大比重。找工作時是否要追求“專業對口”?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大學生的觀點也存在着明顯差異,表示要“專業對口”和“儘量專業對口”佔比例之和為65.10%,表示“不重要,工作適合就行”則為34.8%。可知,追求“儘量專業對口”多於追求“專業對口”的大學生,“儘量”一詞更是在無形中體現着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下對就業形勢的客觀看法。4.3.2因素傾向在決定就業重要性選項的排序上,南京部分高校大學生整體結果為:“綜合實力(技能)”居首位,“學歷”排第二,“人際關係”、“金錢地位”、“運氣”依序次之。(如下圖3)相比大學聯考填寫志願時追求“985”、“211”類高等院校,“綜合實力”當之無愧地成為大學生公認的關於就業選擇的首要因素。在“金錢地位”“運氣”等非客觀因素面前,絕大多數的大學生依舊選擇與接受“綜合實力”這一評判標準。

5分析與總結

5.1分析

(圖3決定就業的重要性因素排序)數據統計顯示,南京部分高校大學生中雖有少數在認知理解就業方面存在問題,但不乏也有已制定出完備的職業規劃且一直嚴格執行的部分羣體。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多數大學生皆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於就業有着極大的重要性,對制定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更是表示出多方面的關注與重視。本次研究調查發現,南京部分高校大學生對於職業規劃於就業的重要性持肯定態度,認為一份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個人就業及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明確目標、提供方向的重要指導意義。多數大學生認為大學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指導》的相關課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且願意向相關專業人員進行諮詢。

5.2總結

通過四個維度的展開,在對大四學生的跟蹤調查中發現,對專業的喜好程度較高的、對所讀專業的職業方向、發展計劃明確的、對職業生涯規劃嚴格執行的以及對自身職業目標追求清晰的,在最終就業時,就業的質量相對而言都較高,就業的滿意程度也較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在指導大學生就業的基礎上,使大學生在離開校園,步入社會前再次認識自我、瞭解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種寶貴地系統地指導。大學生通過設計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根據自身實際條件和現實情況,及時地做出調整、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素質能力、從容應對擇業、就業。真正的職業規劃是一個系統性的、可行性的、貫穿性的社會化工程,是大學生突破自我,主動選擇、積極抗壓、發展能力、提升自我的建設性工程。想要成功完成這一複雜的工程,強烈要求着大學生個人、高校、社會、家庭等多主體地參與,更要在就業觀念、制度、政策等方面多管齊下,在幫助大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同時,準確地選擇與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演繹出屬於自己的社會人生。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7

摘要:由於大學不斷擴招,現在的本科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因此畢業大學生越來越多,造成了很大的就業壓力。是考研還是就業面對着兩難的選擇我們應該怎麼做?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考研綜合能力

時間轉瞬即逝,不知不覺間來到大學已經三年多了,正面對在考驗還是就業的十字街頭,是考研,還是就業,我們都很迷茫,不過這個學期,有幸的是老師給我們大四學生安排就業指導課,學時雖然不多,但是感覺受益匪淺。回憶這幾次課程,每一節課給了我很深的印象,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句話裏面裏面實際上藴含着大學問,大道理。

“就業還是考研”難取捨。由於大學不斷擴招,現在的本科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因此畢業大學生越來越多,造成了很大的就業壓力。如果現在選擇就業,單單一個本科學歷含金量實在不是很高,能否成功地敲開意向的用人單位的大門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都考慮到了用考研的方式來減少和規避就業風險。一份初步意向統計表明:在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中,有86%的人表示曾經考慮過要考研。就業指導專家他們解釋道,雖然從2000年起,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數量也不斷增加,但是如此快速的增長不可能滿足更快增長速度的考研隊伍,因為我國現有的研究生教育畢竟是高級別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為一種大眾化的義務教育。①這就意味着必定會有一部分一門心思想通過考研的大學生最終無法考上,從而也就錯過了就業的機會。再者,即使有一部分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那麼兩三年以後他們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式與現在一樣嗎?事物總在千變萬化,這種變化誰也不可能很準確地預料到。第三,研究生畢業後即使起點高了,但社會經驗和實踐經驗與已經就業數年的同行比起來,必定會顯得單薄些,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也不利於就業。因此我們不能以考研為幌子來逃避就業壓力。

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532萬人,全國平均就業率為70%。而2009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610萬人,再加上100多萬曆年沒有就業的大學生,加之金融危機導致部分企業發展失利,求職人數的激增、經濟增長的放緩,使得中國應屆畢業生在就業問題上面臨着不同以往的難題,而去年不期而遇的經濟危機使得原本就困難的就業形勢雪上加霜,今年全國經濟雖然好轉,但是再加上去年的待業人員,就業形勢還是很困難的。

②中國社會調查所最近在上海、北京、深圳、石家莊、鄭州、成都、瀋陽、武漢、廈門、哈爾濱、西安等地抽取一千位應屆大學生進行調查顯示,10年大學生就業率整75%,調查樣本顯示,就業者總體滿意度為近三成八,有三成五的人認為工作一般,僅有約二成七的人表示對工作滿意。對現有工作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質及內容、薪金待遇、人際關係三方面。反映出所學與所用之間,學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對人際關係的不滿意反映學生初入職場時對社會的不適應,人際交往能力欠缺。此外,約七成一受訪者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不好找工作。對於“對未來的就業前景是否存在焦慮情緒”的提問,有五成六的受訪者表示非常焦慮。樣本顯示,最理想職業中,二成八的大學生選擇國家機關,之後是國有企業、科研單位、學校這些較穩定的企事業單位;還有為數不少的大學生放棄繼續求職碰壁,選擇職業技能再培訓。選擇民營私企、自主創業的學生最少。

③面對這麼兩難的境地,不少專家稱,“先就業再考研”也不失為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在有較好就業機會的條件下就先就業,經過幾年的職場歷練後,就可瞭解目前的市場所需,市場缺什麼樣的人才,自己考研就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不至於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造成人力資源浪費;而且此時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不用太擔心考研而帶來的經濟壓力。究竟是選擇考研好還是就業好呢,就業指導專家指出這一點要因人而異,每個人的學習、身體和經濟等方面的條件都是不同的,關鍵是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而考研是否利於就業,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選擇就業還選擇考研,都必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認清自己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有利於自身特點的結果。

④因此我們不管是考研還是還是就業都應該先提高自身的素質,不過對於自己的未來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要有目的的選擇應該提高的自己的哪方面的能力。

為了能夠給在校大學生提供一個很好的參考在瞭解大量的成功人士後,將以後人生的所必須具備的能力總結出來,希望自己能夠時刻注意,將自己培養成一個具備綜合素質的人,也好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

一、解決問題的能力。每天,我們都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解決一些綜合性的問題。那些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迅速作出有效決斷的人行情將持續升温。

二、專業技能。現在,技術已經進入了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工程、通訊、汽車、交通、航空航天領域需要大量能夠對電力、電子和機械設備進行安裝、調試和修理的專業人員,特別的是我們城市規劃專業,只有擁有豐厚的專業知識,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

三、溝通能力。所有的公司都不可避免地面臨內部僱員如何相處的問題。一個公司的成功很多時候取決於全體職員能否團結協作,城市規劃的設計與創作都是一個團體的合作,只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再能在整個團隊中很好的承擔起自己的作用。

四、計算機技能。如果你能夠利用計算機滿足某個公司的特定需要,那麼你獲得工作的機會將大大增加。因此,在現在計算機成為辦公必備工具的時候,能夠掌握良好的計算機能力,將使你擁有更多的機會。

五、培訓技能。現代社會一天產生和蒐集到的數據比古代社會一年的還要多。因此,能夠在教育、社區服務、管理協調和商業方面進行培訓的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六、理財能力。隨着平均壽命的延長,每個人都必須仔細審核自己的投資計劃以保證舒適的生活以及退休後的生活來源。

七、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是信息時代經濟系統的基礎,掌握信息管理能力在絕大多數行業來説都是必須的。

八、外語交際能力。現在全球的大量信息都是有英語進行印刷和保存的,因此想要更快更好的瞭解世界新的知識,必須掌握外語,工作後的與人談判有時候也需要外語,因此掌握一門外語將有助於你得到工作的機會。

九、商業管理能力。生意就是生意,掌握成功運作一個公司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這方面最核心的技能一方面是人員管理、系統管理、資源管理和融資的能

力;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客户的需要並迅速將這些需要轉化為商機。

總的歸納起來,我們要對自己練習兩點:

1、練內功策略

2、練外功策略

試想如果你在面試時,外在的長相容貌端正,服飾打扮整潔,言談舉止優雅和待人接物温文爾雅,內在的包括知識修養非常高,思想品質端正,心理狀態很好和工作能力突出,面對一個談吐穩重、穿着得體、舉止大方、沉着老練、謙虛謹慎、文明禮貌的畢業生,求職能不要嘛。同時,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考研應該也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

⑤因此,不管是先就業在考研還是先考研再就業,先儲備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綜合技能是最為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不管事就業還是考研,前途都將一片光明現在我們的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參考文獻:

①大學生全程就業指導王新文南京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9年7月1日)

②中國教育報.大學生就業現狀面面觀.丁義浩劉玉,2008

③聯合日報大學生就業:觀念決定前途.,王東昇2005(2005-07-20)④大學生就業指導葛海燕高橋清華大學出版社;第2版(2009年4月1日)

⑤中國人事報大學生怎樣提高就業能力雲飛揚,2005.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8

摘要:

正確的擇業和創業是當代社會的需要,作為當代大學生,在擇業和創業的時既要追求自己的職業理想,更要符合國家,符合社會的實際需要。

我國是人口大國,勞動力比較多,需要就業的人多,就業高峯持續的時間也就比較長。當前我國比較重視教育,各大高校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在大規模擴大招生,我國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大學生就業與全社會就業重疊到一起,加大了大學生在就業方面的壓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要想成功,要首先明白我們的目標和詳細的規劃。只有合理的規劃才能有一個正確的方向,我們才不會浪費有限的生命。

一、畢業生較多:

據教育部統計,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80萬人,比2011年增加了20萬人,而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還將繼續增加,2013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19萬人。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對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調查顯示,當前我國宏觀就業形勢趨緊,使得大學生就業面臨很大的壓力。

二、熱門專業人才過剩:

我國高等教育的學科結構和培養模式不盡合理。在我國大學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主要根據當時該專業比較好找工作、薪水較高熱門而定,而沒有可考慮隨時間發展其專業在社會的需求。學校也是不斷的增加熱門專業,對熱門專業無限量的招生,根本沒有考慮學校現實情況,導致學校培養的專業技能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導致企業需要的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找不到。而所謂的熱門專業由於人員過剩而找不到工作崗位。其熱門專業也就變為了冷專業,造成該專業大學生就要讓壓力大,人才有所剩餘。

三、應屆畢業生不受歡迎:

據調查,絕大多數招聘單位明確表明不要應屆生,除了他們沒有實踐經驗、缺乏社會知識外,對工作、對同事的態度是招聘單位拒聘的重要理由。而且現代應屆畢業大學生心態擺的不夠正很多應屆畢業生頻繁跳槽,流失率較高,使得企業自己花費精力和時間以及金錢培養的人才無法為己所用,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四、大學生就業觀念不對:

現在多大學生找工作很不夠實際,過高的估計自己的實力,總認為自己是佼佼者,在任何方面都很優秀,在找工作時一定是搶手的人才。在找工作時挑三揀四,眼高手低,以候補精英、候補白領自居,非大機關、大公司、薪金高不去。在找到後卻對自的工作崗位根本不珍惜,根本不去踏踏實實工作,總是嚮往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更舒適的工作條件。從而對現有工作沒有激情。這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就業。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認為現在的大學主要是重知識培養,但是輕能力的鍛鍊,所以有學歷沒能力、有文憑沒水平這種情況還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與此同時,大多數畢業生都想到大城市、大企業、大機關、大單位去就業,不願到小企業、基層去就業。這是大學生就業一重要原因。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由於造成大學生就業難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實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用人單位、大學生、高校及社會共同努力。但是,歸根結底,大學生自身才是主要原因。因此,我認為大學生需做好以下工作,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

一、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

二、要有良好身體素質:

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為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身體健康是我們能夠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身體是我們革命的本錢。

三、注重能力培養:

能力才是判斷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最為有力的標準,只擁有一紙文憑在當今這個社會是難以的生存的,因此必須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儘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

四、加強社會實踐:

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五、正確就業定位:

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臵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

六、設定調整方案:

在競爭如此激烈,生活節奏如此快,生活過於緊張的社會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在不斷的發展,人生也是一個動態,所以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必須根據實施結果的情況以及因應變化進行及時的評估,不斷地自我探索和對職業的探索,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和完善。來修正和完美我們現在的選擇及自己的職業規劃。

合理規劃職業生涯,以便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

參考文獻:

1《就業指導》

2《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3有關數據從教育網和獲得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9

大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有利於促進校園文化多渠道、深層次、高質量發展。近年來,高校學生社團發展十分迅速,一系列切合社會熱點、迎合學生興趣的新社團蓬勃發展,這其中就包括職業規劃類社團。隨着大學生就業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以提高就業能力、合理規劃職業、服務學生就業的高校學生社團迅速成長。此類社團採取自我提升,服務同學的方式在高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方面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由於此類社團還處於起步階段,在發展目標、活動形式、制度建設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探索、完善。本文圍繞職業規劃類社團的特點,針對其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提出相關解決思路,以期探討此類社團的發展模式,為社團的發展提供相關建議。

第一,依託本校、本院資源,尋求專業指導。

如今高校對學生就業工作都非常重視,並鼓勵員工考取職業諮詢師、心理諮詢師等資格證書,學校及學院也都擁有此類師資資源。職業規劃類社團應該把握這個機會,充分利用專業資源,聘請專業的老師做為社團的指導老師,指導社團機制的建設及日常活動的開展,從而探索社團健康有序發展模式。同時也要注重與指導老師的聯繫,可以採用定期召開社團大會邀請指導老師到場等形式強化社團的專業性。

第二,拓展外部資源,加強與社會的聯繫。

社會資源是社團發展不可或缺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可以給社團解決經費來源問題、拓展活動形式,增強與社會的聯繫,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從而更好的實現社團服務於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提高的目標此外,一些諮詢公司為了自身的發展往往設立專門的機構扶持學生職業類社團如上海的浦萊科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鴻仁學堂等,都採用這種模式加強也高校的聯繫。此類公司擁有專業的職業規劃培訓講師,並與各大公司、成功人士有緊密聯繫,因此職業規劃類社團可以充分利用這種資源,與公司達成協議實現雙贏。此外,社團還可以嘗試與企業的交流聯繫,採取走訪、尋求實習機會、邀請高端講座等方式強化與社會的聯繫。但同時也要注意加強社團內部機制的建設,合理利用避免過度社會化。

第三,注重內部社員培訓,提高社團的專業水平。

學生社團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服務,這種自主性如果缺乏有效的引導,容易導致發展的盲目性。社團成員在自身職業規劃意識不足的情況下難以為其他學生提供專業的服務,因此要有意識地對其成員進行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職場禮儀、求職面試技巧、就業政策等方面的培訓和指導,使其朝着專業化方向發展;其次,要適當組織社團成員參與就業和職業方面的調研,提高社團成員職業規劃方面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第四,要加強與各高校同類社團的聯合。

高校新興起的職業規劃類社團,在社團的建設及發展方面都存在着共性,因此要加強與同類社團的聯繫,避免閉門造車的現象,要開拓思路,取長補短,通過直接走訪、互發簡報或建立qq羣、公共郵箱、在線論壇等網絡平台的方式加強交流,促進社團的共同發展。

職業規劃類社團成長對培養高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提升職業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視此類社團的建設與發展,作為新興社團,職業規劃類社團有着強大生命力,但在成長的同時也要加強自身機制建設,整合資源,以真正實現為在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的目標。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30

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幫助大學生擬定職業目標,明確奮鬥方向。理想職業的選擇,關乎學生一生的職業發展。但是很多學生受了傳統思想的影響,追求的往往不是符合自身發展特點的職業,而是片面追求政府的“鐵飯碗”工作,過分嚮往高薪職業,對發達城市無限熱衷等等。殊不知,再好的職業,沒有了興趣的支撐,也談不上“理想職業”。相反,如果能在大一階段就形成了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科學的進行自我評價和批評,樹立起正確的擇業觀,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方向,有意識的鍛鍊、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和素質,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朝着屬於自己的方向邁進。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涵義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和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和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在高等教育體系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具體包括職業心理測評、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質養成和職業實踐鍛鍊等。職業生涯規劃源於20世紀初的美國,如今已經成為心理輔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旨在把現實的學習與未來的就業目標有機結合起來,以實踐教育為導向,引導大學生不斷地修正自我,調整自己的就業心態與就業目標,樹立科學的就業觀與擇業觀,提升他們的社會競爭力。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現狀分析

我國大學畢業生普遍存在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缺乏指導,社會經驗不足等問題,凸顯出從主客觀條件出發,科學、合理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一)缺乏職業規劃意識

在不斷擴招的形勢下,地方高校大學生普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他們很少能夠結合實際,針對自身的個性特點、能力傾向、社會實踐經驗和人際交往的具體情況合理制訂職業規劃,因而影響了就業的實際效果。特別是財經類專業的大學生,他們平時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相對比較少,生活的範圍比較窄,基本上是三點一線,他們對自己所學專業缺乏深人的瞭解,有些學生甚至是得過且過,不願意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在學習和生活中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有些學生稀裏糊塗地度過了大學四年。還有一些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盲目地充滿信心,以為大學畢業好歹會找到一份工作,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他們直到畢業找工作時,才發現自己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相距甚遠,導致他們無法順利就業。

(二)職業生涯規劃不科學、不合理

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模糊和不重視必然會導致規劃的不科學性、不合理性,主要表現在:第一,規劃缺乏計劃性,很多學生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摻雜了很多個人意願,比較注重自我感受,對社會需求方面的考慮較少,站位方向有偏差。在自身知識能力的構建規劃上缺乏與豐十會需求卡廿協調。第二,缺乏透徹的瞭解。建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足需要以對自身充分了解為前提,對社會行業、職位瞭解為基礎的,將自身性格、興趣愛好與社會職業相聯繫,找出差距,找出目標並進行段性分解。第三,缺乏連續性和修正性。由於規劃的制定先於實踐活動。所以在實踐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規劃與實際脱節的現象,所以在實踐活動中要對原規劃的內容進行及時、隨時地修陔與更正。

(三)學生就業方向不明確

由於沒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大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就業方向,考研還是就業是困擾很多學生四年大學生活的主要問題.不知道自己的職業興趣,不能把職業的選擇和自己的人生目標聯繫起來,容易受到同學、家長、社會環境的影響,加上很多地方高校的大學生來自於農村,使得他們產生了較強的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這種心態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他們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習積極性不高,並對自己未來的發展缺乏正確的認識。在患得患失心態的支配下,他們渾渾噩噩地度過了四年大學生活,等到畢業時,才知道自己除了基本教材以外,什麼部不懂;有些學生則過分地依賴社會和父母,導致自立能力較差,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四)部分學生對自己定位不足

很多學生不能正確分析自己,對自己認識不足,不能準確自我定位很多學生就業的時候所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困惑之一是:當面臨抉擇一個大企業中的小職位和一個小企業中的大職位的時候,要麼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盲目追求高薪、名企。這些企業通常人職門檻高,學生求職過程中屢屢碰壁,從而大受打擊。要麼不自信,低估自己的能力,入職後出現明顯的“大材小用”,學生出現心理落差,從而選擇跳槽或離職。

(五)職業價值取向受利益因素的影響較大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受到利益的驅使,導致絕大多數大學生的就業取向是以物質為中心的,他們只關注眼前的利益,待遇成為他們就業時首先要考慮的因素,他們普遍存在高就的心理,認為哪裏錢多、活少,哪裏就是天堂,他們很少會考慮到自己未來發展的問題,他們的職業目標總體上是比較模糊的。大學生平時談得最多的話題就是畢業以後如何去掙大錢,希望自己在辛苦了幾年以後能夠好好享受生活,以彌補自己這幾年的“損失”,而對於自己的整個人生髮展,他們往往沒有太多的思考。這種就業觀直接導致邊遠省份、基層單位和中小民營企業無人問津。隨着就業形勢嚴峻程度的進一步加劇,就業難的問題更加突出,致使地方高校的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表現出自卑、羞怯、攀比和依賴等不良心理。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策

(一)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

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教師可在文化課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這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有力的補充。文化課的教學內容通常都包含着豐富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材料,教師可利用文化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同時進行。文化課是學生一直接觸的,對學生來説,文化課是他們所熟悉的,不陌生的。文化課與職業生涯規劃同時進行,拉近了學生與職業生

涯規劃的距離,使學生感到職業生涯的規劃不再是壓力巨大的,目標虛無縹緲的。

(二)開設專職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部門。提高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水平

職業生涯規劃關係到培養人才的質量。首先,高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以職業指導教師、班主任及校領導和中層幹部為主,心理諮詢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為輔的職業指導師資隊伍。對全體教師定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培訓,指導教師系統學習職業生涯設計理論,提高教師的職業指導能力。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社會調查、主題班會等形式,使學生了解社會、瞭解就業形勢、瞭解職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培養學生職業意識、就業意識、競爭意識;還可通過課堂教學、心理測試、諮詢指導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個性特點,使其選擇適合的職業羣或職業方向。其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全員參與性和全程性,要求普及到學校裏的每一名學生和大學生活的每一個階段。單純靠教師課堂講授很難完成,為更好的服務學生完成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建立一支專、兼、聘相結合的多元化隊伍。建立專門服務於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部門,加強面向個體的、個性化的、針對性強的一對一輔導。重視輔導員職業生挫規劃指導能力的培養,為輔導員制定詳細的培養和訓練計劃,提供學習機會.切實提高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水平.充分發揮輔導員住學生羣休中的影響優勢。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大聘請職業生涯規劃專業人才的度。

(三)引導學生正確、客觀瞭解自我

瞭解自我是認識個人與社會間的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選擇職業的依據。瞭解自我,就是指的瞭解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理性的自我和社會的自我幾個部分。生理的自我包括性別差異、身體素質、身體協調能力等;心理的自我包括性格、氣質、意志、情感、一般能力、特殊能力、興趣、態度、理想與價值觀等,這是自我瞭解的最重要的方面;理性的自我包括對自我思維的方式和方法、知識水平、道德水平等的評價;社會的自我是對自己在社會上所扮演的生活角色、職業角色,在生活中的責任、義務、名譽,以及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自己對他人的態度等。要讓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清晰的認識,首先就是指導學生正確自我分析。教師可以通過設問方式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和各種職業性格測試。讓學生髮現自己的優、弱勢,瞭解自己的個性、脾氣、愛好,發現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質。讓學生充分挖掘自身潛能,發揮自己的強項,找到自信,從而幫助學生確定有利於自己的生涯規劃。

(四)提高大學生的職業核心競爭力

對於在校大學生而言,正確的價值觀和以職業核心能力為主體的就業核心素質是求職競爭、入職發展和晉職成功的重要影響因素。高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大學生在校期間應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出科學規劃,在學業、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中分配好時間和精力,鍛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自身的就業核心素質。

(五)深入瞭解社會職業

瞭解職業世界是大學生擇業的關鍵,主要是指以下幾個方面:

1、瞭解勞動力市場供求的一般狀況。這主要包括全國與本地區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就業機會等。

2、瞭解國家和本地區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國家近幾年宏觀經濟政策及對行業更新的影響、職業的種類及其分類特點,以及現代職業的發展趨勢等。

3、瞭解各種具體職業的性質、資格要求(包括年齡要求、性別限制、專業及教育程度、身體條件及其他特殊能力等)、報酬、晉升機會,以及該職業對社會的貢獻及重要性。

(六)提早了解職業信息

掌握豐富的信息是職業決策的重要條件,提早了解職業信息,就是在人才和社會之間架起了紐帶和橋樑。由於供求信息經常處於變化之中,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間,職業崗位的空缺與求職者人數等情況都在發生變化。求職者迫切需要得到關於就業市場的供求信息,作為職業定向的現實依據。

(七)深入瞭解就業政策

就業政策是影響就業市場供求關係和個人職業選擇的重要因素,近幾年,我國就業政策及勞動人事制度,隨着社會政治經濟體制的改革而變化比較迅速,為此,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應及時、準確地瞭解關新的就業政策,正確理解並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就業制度和就業方式。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31

自1996年取消大學畢業生分配、1999年高校實行擴招政策以來,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走向大眾化,大學生面臨的就業競爭愈加激烈。中國社會科學網顯示,2016年應屆畢業生已突破760萬,創歷史新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上出現了“盲目擇業”“高違約率”“高就業成本”等問題,用人單位缺少“想聘之才”、學生“無業可就”。職業生涯規劃是對人才與職業進行匹配與再規劃的過程,有利於促進大學生的充分就業與社會的和諧穩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本人、高校和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一個具有時代性的概念,必須與時代背景相結合,才能發揮出與時俱進的實際效力。自李總理在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雙創”備受重視,“雙創”不僅表現為一種行為模式,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時代精神。面對“雙創”的新背景,職業生涯規劃在發展的同時也體現出一些新的問題,相關配套措施亟待提出,以助益於個人、社會、時代的發展。基於對江蘇省某211高校的調研,發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個人、高校組織環境、家庭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尤其是缺乏與時代的對接,缺乏“雙創”精神的融入,相關解決措施刻不容緩。

一、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規劃意識差,自我認知不準確

調查結果顯示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部分學生視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虛設,甚至出現嚴重的曠課現象,指導活動參率低,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薄弱。許多學生現有目標不甚明確,不少大三、大四的學生在考研、考事業編與進企業之間猶疑不定。很多大一、大二階段的學生還保持着學生氣濃重的思維方式,覺得職業生涯規劃與自己關係不大,到了大三、大四階段,由於職業生涯規劃的不科學,職業意識、競爭意識的不足,很多學生難以適應從學生角色到社會人角色的轉變,常因錯失良機而造成遺憾。

在自我認知方面,許多同學的自我分析缺乏科學性,沒有進行過MBTI性格類型分析等專業測驗,對自身的性格、愛好、能力等情況缺少準確把握,這直接導致自我定位與職業環境銜接的錯位,部分學生不能結合自身條件與專業能力作出最合適的職業選擇,導致了專業優勢的低效發揮或錯發揮,這也是“就業難”與“用工荒”兩大社會問題的主要成因。

2.規劃與行動缺乏轉化對接

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包括測定、分析的過程,還包括對既定目標的執行,規劃與行動之間的轉接效果直接關係到規劃的檢驗與調整。職業生涯規劃最終目的是成功就業,在實踐中腳踏實地完成階段性目標是落實規劃的根本方法,“沿着一個既定的職業序列進行升遷,才能走出一條順暢、成功的職業發展之路。”[1]一些同學熱衷於用考證來完善“裝備”,將時間大量放在考證上,但以考證代替實踐能力的做法需要矯正,實踐能力直接關係到着手相關工作之後適應的速度和發展的質量,在前期也會影響到規劃中目標的制定。實際行動對規劃的現實性轉化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積累經驗,增強在相關領域的能力,及時補齊短板,更重要的是可以讓自己進行一次“真刀真槍”的再發現過程,通過在不同工作環境中得到的各種工作經歷來清晰地認識自我,同時注意自己的感受及對這些經驗的反應,即時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調整,避免錯就業、先就業再擇業等問題。

3.大學生創新思維有待加強,學校指導措施相對傳統

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一個歷史的概念早已有之,但其作為一種現時的行為具有特殊的時代背景。“雙創”、“互聯網+”、工業4.0、信息化的迅速發展都展現了創新思維的生命力,李總理更是在公開場合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一切都昭示着這是個創新的時代,職業生涯規劃必須注重創新思維。“‘雙創’是經濟新常態下國家的戰略性政策,是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一種創新行為,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是未實施創業者的一種可被培育的創業潛質。”[2]創業精神既包含“創業”送種行為層面,更包含“精神”這種思維層面。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扎堆現象,考研千軍過獨木橋,創業者顯得寥寥,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創新思維的欠缺。

從學校層面來説,職業生涯規劃體系整體已近完備,但若能更具創新性則可以更上一層樓,更有利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以就業指導課程為例,主要還是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雖然學生的規劃能力顯著提高,但不免產生“千劃一面”的局面。技巧性的講授是應對擇業問題的基石,創新思維的培養則終身受益。

4.校企對接仍待加強,家庭發揮作用有限

社會提供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幫助還有限,由於大學生與社會的接觸較少,處在象牙塔之中的大學生缺乏接觸社會的途徑,校企對接本應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途徑,但當前的校企對接仍待加強,學校與企業在學生的培養模式等方面存在衝突,甚至學校培養的學生不符合企業要求,企業要求的員工難以在學校裏便得到鍛鍊,加劇了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脱節。

家庭因素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有着重要影響,但其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發揮的作用卻有限。一則當前大學生常年在校,與父母交流有限,二則大學生往往自立意識較強,有部分受訪者甚至表示自己在職業生涯規劃時幾乎只是通知父母而已,並沒有與父母進行探討,三則隨着時代的發展,當前部分學生家長觀念上也顯得落伍,父母的擇業觀與孩子的就業觀之間存在一定的代溝,種種原因使得家庭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難以發揮自身的獨特作用。

二、解決的對策

1.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觀念的普及,提高專業測評系統的使用效率

加強宣傳教育,強化學生的規劃意識。學生自身要廣泛涉獵相關訊息,結合自身需求積極參與相關活動,主動加強個人職業生涯管理,確立適宜的職業目標;家庭應主動提供支持與引導;學校對於就業指導課程的開設應適當提前,避免畢業前臨時突擊,創新相關講座與活動,推進導師制建設,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提高專業職業測評系統的利用率,雖然專業測評系統已在學校普及,但其利用實效有待提高。改善並推進網絡平台測評服務,提升時效性和便捷度;為學生提供配套的精品化測試,使其能夠第一時間瞭解就業創業動向,依據自身情況作出判斷和選擇;以職業測評系統為基礎開展深入式疏導。職業測評系統雖然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對“人職匹配”的基本認識,但完全以數據為行動指南則就違背初衷了,指導教師要結合專業測評報告與學生實際情況作出分析、進行深入疏導。

2.提高規劃與行動的契合度

在大體確定職業生涯規劃後,大學生要注重規劃向行動的轉化,腳踏實地努力,避免眼高手低、計劃與行動脱節的問題。首先,要學會對目標進行階段性地拆解、劃分,很多同學面對遙遠的職業目標感覺無從下手,其實萬事開頭難,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學會將規劃細化,從而提高可行度,自然就不會望而卻步了。其次,加強對信息的敏感度,關注校內外的實踐崗位信息,比如校內頂崗實習、勤工助學,各學院校外合作企業等,要密切關注、善於利用這些信息,選擇與自己職業生涯規劃相匹配的實踐崗位鍛鍊自己。另外,要學會在實踐中檢驗和調整自己的規劃,在行動中不斷檢驗自身與職業的匹配度,及時作出修正。

3.注重創新思維的培育

創新思維的培育既有賴於個體日積月累的訓練,也需要學校的重視和引導。

個人要打破對“雙創”理解的誤區,“雙創”的靈魂是一種創新精神,不是創業者的專利。因此必須注重聯繫時代背景,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自主意識。在認識事物方面,培養多角度思考的習慣,在千軍萬馬的競技中另闢蹊徑;在信息獲取方面,把準時代脈搏,培養自己適應時代的素質;在規劃方面,樹立自主意識,不要人云亦云;在規劃的具體內容方面,要敢於對目標、要素、實現方式等方面作出創新。

學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過程中也要注意推陳出新,推進知識傳導與精神培育雙線並行,知識授予不是最終目的,精神薰染才是意義。這種創新體現在指導過程的方方面面,在指導思維方面,突破傳統桎梏,注意時代性與個性化;在課程設置方面,除了傳統的技能教授,要注意創新性內容的引入;講座與活動方面,要增強互動性與啟發性;儘量多提供一些可塑性強或者挑戰性高的實踐崗位,而不是簡單的機械化操作。

4.促進校企對接,發揮家庭作用

社會要提供給大學生更多的實習崗位,在實踐層面上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驗證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可行性,而不是大學生在象牙塔內閉門造車。企業主動走進校園,為大學生開展必要講座,並給大學生提供相應的實習機會;學校則應歡迎企業的到來,允許企業開展各類活動,提供場地、宣傳等方面的支持,使得企業能夠在大學裏招聘到合適的實習生,大學生也能有優質的實習機會進行實踐,形成良性互動的局面,“學校和企業要緊密聯繫,相互對接,不斷創新我國人才培養新機制。”[3]

進一步發揮家庭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作用,從大學生自身而言,要加強與父母溝通,主動將自己的職業規劃與父母交流,認真聆聽父母的建議,獲取其支持與鼓勵,合力完善細節,改正不足之處。從父母來説,要改變傳統觀念,尊重孩子對於自身職業的規劃,而不是簡單地否定或代規劃,要將自己定位為輔助角色,幫助孩子完善職業規劃,耐心溝通,避免引發孩子逆反心理。

三、結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人生規劃的重要環節,是個人成長成才的關鍵,而大學生作為未來之星與民族希望,其職業生涯規劃的社會價值亦不可估量。職業生涯規劃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在當前新背景下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必須相時而動,探討與時俱進的新思路、新對策,煥發其新時代下推進個人發展與社會建設的新活力。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32

近年來,隨着社會對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民辦高校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也顯得非常必要。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階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它指導着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的生活、學習、活動和愛情等各個方面,大學階段是職業發展的準備期,它幫助大學生在瞭解自我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目標並制定相應的計劃,避免就業的盲目性,為個人走向職業成功提供最有效率的途徑。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歷史

職業生涯規劃最早起源於美國,從最早期的職業指導逐步發展為生涯輔導,職業指導也由靜態、一次性完成轉變為發展的、多次完成的職業選擇。有“職業指導之父”之稱的弗蘭克·帕森斯(FrankParsons)1909年出版了《ChoosingAVocation》(《選擇一個職業》),提出了人職匹配理論,準確的講述了職業選擇的三個重要因素:一是完全瞭解自己的屬性;二是應該清楚知道職業選擇成功的各種因素,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和在各種不同崗位上的優劣勢;三是上述兩點的有效平衡。同時帕森斯也成立了職業諮詢機構指導青年人瞭解自己,瞭解職業,讓自己的特點和職業崗位要求匹配,從此,職業指導開始系統化

二、職業生涯規劃主要內涵

著名管理學家諾斯威爾(Rothwell)將職業生涯規劃界定為一個人結合自身情況及眼前制約因素,為實現一生的職業理想目標而確定行動的方向,時間和方案,並進行相關努力的過程。我國學界普遍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制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奮鬥目標,併為突破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由此看來,國內外學者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雖不盡相同,但無論哪種,都明確了職業定位是決定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一步,亦是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那麼對於大學生而言,大學期間就是他們的職業探索期,也是他們職業定位的關鍵期,應予以重視。

三、民辦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現狀及主要問題

目前,多數民辦高校都已經有了關於展開就業工作的部門,並有專門的就業指導人員,儘管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但是民辦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還是得以順利開展。但伴隨着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它對於民辦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部門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因此,更要加大高校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師資力量建設,培養專業化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對於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來説,各級部門和教師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優化自身結構和提高自己的素質的時候,較好的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任務,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完成好自身的職業規劃,另外,還應該加強校內和企業之間的合作,讓學生在企業的實踐中得到鍛鍊,教師也應該將企業的需求和目前就業形勢信息及時的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及時瞭解社會企業動態,為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引導方向。

四、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1.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的意義

現如今的大學生是生長在20世紀最後10年的一批年輕人,是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的“一代新人”,他們出生和成長在中國社會重要發展的10年。在這期間,國內外經濟政治局勢複雜多變,這一代人很難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核心價值體系,這也使得他們對理想和信仰的認同變得多慮、多疑和多元,職業價值取向也日益多元化。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大學生已不再是以往的天之驕子,同樣面臨着嚴峻的就業問題。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大途徑就是做好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有的大學生對職業規劃的看法模糊不清,乃至存在誤區:部分大學生認為國內外的政治經濟形勢變化太快,沒有條件和辦法做職業生涯規劃,對本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抱有一種“變化比計劃快”的悲觀情緒;這種認識上的誤區影響了職業規劃教育在大學生中的順利實施。案例顯示,當大學畢業生在得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後,有一半的人選擇在不到一年內更換工作;兩年內流失率接近一大半。引起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科學、不正確、不與實踐結合。因為沒有基礎的職業規劃,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頻繁換崗“跳槽”,有的則為了就業放棄自己的本專業。這些現象對大學生個人成才及社會的發展都是一種“優質的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有很重要的意義:

(1)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大學生科學地規劃自己的成長與發展,挖掘自己的潛能。大學階段是大學生進入職業生涯的一個過渡期。職業規劃教育就是以幫助大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為目的,將學習新知識、發展自身素質、提高本身能力和職業價值觀有效地結合起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介入,可以幫助大學生自覺、自主地做好職業預備。

(2)職業生涯規劃有助於大學畢業生成功實現就業。在新的就業制度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無疑會幫助大學生用正確的價值觀、職業觀參與求職擇業活動,增強就業的能力,提供準確的求職的技巧,從而為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架起橋樑、鋪平道路。

(3)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自我實現。一個人的一生中絕大部分精力都奉獻在工作上,如果所自己的職業與興趣相關,與能力相符,就會很開心的完成,並且孜孜不倦的努力,在職業實踐中發現自己的價值並且實現它。但是面臨就業的選擇,怎樣找到令人滿意的工作,已經變成部分畢業生思考的重點。而職業生涯規劃正是幫助大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從而為大學畢業生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

目前,雖然經濟迅速發展,但是隨着社會環境的艱難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目前中小企業難以生存,而大公司以及著名的外企而又難以進入,高門檻限制了絕大多數的大學生,使得大學生對就業前景普遍持着悲觀的態度,所以職業規劃教育越來越成為大學生個人、家庭及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

就業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和政治方面的問題。就業問題不僅關係着民生更關係着社會穩定。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因此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不僅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堅定廣大人民羣眾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也具有普遍意義。

(1)能夠緩解社會的就業問題。大學生是一個龐大的就業羣體,若能夠緩解就業形勢,則對整個社會的就業會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也能提供一定的參考。

(2)引領社會就業風氣的改善。良好的職業觀不僅有利於大學生自身的發展,也會對大學生周邊的人產生良好積極的影響。每個人都追求家庭幸福美滿,事業成功。追求事業的成功,最終就是要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而這種慾望會激勵人們去學習,並受周邊優秀人士的影響,追求自我超越,自然而然就會營造出一種良好的競爭氛圍,從而改善整個社會的就業觀以及就業風氣。

五、小結

做好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念的重要一步,職業生涯規劃有助於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和被動性;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可以使職業目標和實施策略瞭然於心,能讓學生在職業探索和發展中少走彎路,也能少遇到些挫折;同時,職業規劃也能對大學生起到一定的鼓勵作用,讓大學生不斷為實現自我價值而進取。大學生首先要清楚的瞭解到到生涯規劃的重要,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將伴隨我們大部分時間,擁有成功的職業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以及完美的人生。所以,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很重大。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33

我國在世紀之交進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促進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高等教育大眾化一方面提高了整體國民素質,另一方面帶來的就業壓力同樣不容小覷,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高校、學生都必須重視的問題。而引導當代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於解決就業問題非常關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能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起到理論指導作用,而且有助於大學生的人格塑造,幫助其更好地進入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

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功能

1.知識涵養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課程教學要有政治導向和思想教育,但這種教育必須要以理論和知識為載體,並輔以大量的其他信息,這樣一來才能保證教育的質量,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單單只是建立在知識內容和思想意識上的同一性,更是所倡導的知識性和價值性的合二為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為學生傳授所需的基礎知識之外,更要明確自己所處的功能定位,以此確立同其他專業課不同的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也要使學生通過學習,逐漸發展出其他課程不能給予的政治敏感性和鑑別力等能力。其中具體可以表現在傳授政治知識、道德知識和法律知識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更重要的功能則在於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行為方式,也就是政治學習能力。

2.塑造人格的功能

簡單來講,思想政治教育對於大學生起到的作用主要通過傳授知識以及培養能力兩個方面來體現,然而更加值得重視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對於人格的塑造產生的重大影響。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博大精深,各個發展階段的代表人物所具有的特點和品質都是可以促使大學生不斷成長。這些偉人所具有的刻苦學習精神、執着精神、無私奉獻精神以及樂觀精神等等都會對大學生的人格塑造起到引導作用。縱觀當下局勢,大部分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普遍存在自我意識嚴重、集體觀念淡薄、缺乏奉獻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以及對家庭和社會都缺乏責任感的情況。而思想政治教育就着力解決這些問題,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對大學生人格的培養和塑造上。

3.道德培育的功能

現階段,高校應着力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大學生身處校園或步入社會的時候能夠正確看待社會問題,妥善處理個人及他人的關係。先人後己、先集體後個人都是正確價值觀的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對於大學生的道德培育起到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對大學生進行道德價值的引導,從理論上去澄清各種道德上的是非,讓大學生着重瞭解道德價值的意義。第二,時刻去加強大學生的道德規範,讓大學生在概念上就有清晰的認識。進而對大學生進行道德人格的塑造,使大學生不僅能夠作出合乎道德規範的行為,而且內在具有正確的道德品性和道德精神。最後,要對大學生進行道德能力培養,使大學生在道德層面理解各種社會現象,從而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推理。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特性助力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

1.決定職業生涯走向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一定意義上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起到決定性作用。因為一個人的價值觀不是生來就具有的,它是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受到各種不同環境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並隨着時間的推移,在人生的不同時期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斷髮生變化。能夠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起到影響的因素有很多,自我認知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人學之初就開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一方面説明大學生的危機意識在增強,但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自我認識的程度比較淺,職業生涯規劃的途徑比較單一等。在職業選擇上,絕大多數大學生只是根據個人的興趣以及專業方向進行選擇,並沒有切實考慮到自身條件與職業的適應性與長久性。應該綜合其他因素去着重考量的還有價值觀問題,價值觀對於職業規劃起到重要作用,更是職業選擇過程的一個核心因素。持有什麼養的價值觀,就持有什麼樣的就業觀乃至人生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全面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課堂,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主要目的就是指引大學生成才、成人,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是要幫助大學生走出盲目擇業的誤區,以職業生涯為目標,設計學習計劃,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以及行動方式。讓大學生在複雜多變的就業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

2.促進職業生涯多元發展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多元化發展,就目前大學生對於職業規劃的情況來看,普遍呈現出靜態性的特點,這正是大學生職業規劃需要調整的原因。然而青年大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剛剛形成的年齡段,隨着人生經歷的變化,在成長的不同時期,價值觀念也會慢慢改變,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多數大學生在職業規劃上普遍存在認識單一、因循守舊的現象,不敢逾越常規,缺乏觀念創新,很多大學生對外部世界的觀察不夠敏鋭,例如科技發展、新經濟的興起對職業的影響這些問題,大學生普遍缺乏瞭解。第二,絕大多數大學生對所學專業或市場行情能夠娓娓道來,但是對於自我認識還存在很大不足,不能根據自身的特點去思考就業的多樣性,而且總是長於思考,卻怠於行動,這是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第三,大學生對於職業環境缺乏認識,社會環境是複雜多變的,特別是在科技告訴發展的今天,更要求大學生主動把握動態環境,不斷學習新知識,充實自己,根據人才市場的發展趨勢去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並能不斷調整職業規劃中不適宜或者不合理的部分,做到理論同實際相結合。

3.促進職業生涯成功實施

對於大學生來説,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是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科學的職業規劃,首先應制定一個合理的職業目標,其次才能根據目標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方案措施,以此來使個人理想和社會觀念相契合,按照一定的時間表,藉助一些輔助工具和方法,最終實現個人職業理想。而在實施的過程中,決定職業選擇的核心因素應該是價值觀,價值觀不僅是羣體衡量個體的一項標準,更是決定個人一生髮展的生命線。

三、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陣地就是大學生課堂和日常生活。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其中最有力的實施載體。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每名大學的必修課,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以及辦學宗旨。從國家層面來講,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將大學生培養成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從學校層面來講,其目的無非就是使每個大學生都能順利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可以説,思想政治理論課對於大學生來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能夠激發大學生奮發向上的激情,還可以幫助大學生確立科學的職業目標,通過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大學生實現人的社會化,進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不僅關乎大學生成人成才,更是國家長治久安的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幫助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僅僅對大學生進行思想薰陶和品德培養還不能滿足人才全面發展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必須由專業化的課程來輔助完成,目前我國仍然有許多高校沒有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教程,或者是將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與臨畢業前簡單的就業指導混為一談,又或者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卻敷衍了事,沒有深入進行課程建設,因此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可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特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相輔相成,共同發力。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34

1、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簡述

所謂職業規劃,是根據大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前的社會就業需要,以幫助學生更好就業為目標而制定的就業指導方案書。根據社會的進步,現今的職業生涯規劃還新加入了大學生的行為認知、興趣愛好等具有較強個人主觀的參考因素,各高校可以依據這些具體化的信息,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就業指導和工作崗位的推薦,幫助初入社會的學生實現就業和規劃發展。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功能上相互補充,將二者進行結合,能更好的體現出學校的人文關懷。

區別於其它教育方式的是,職業生涯教育有三個特點:第一,職業生涯規劃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其為了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更全面地瞭解自我、掌握社會最新的求職動向、以及制定個人求職規劃,而今社會的就業環境日趨嚴峻,教育過程中能明確職業生涯制定的目的,是幫助實現大學生就業的必要前提。第二,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一項連續性、動態化的工作。職業生涯規劃區別於其他工作的是,它必須隨着社會的更新而不斷地進行自我內容的更新,原因在於它的內容變動是通過社會職位需求和大學生的個人發展相結合,處於連接學生與社會之間尋求動態平衡一箇中間環節。第三,職業生涯規劃同時也是一項複雜的、綜合性的工作。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説,社會中任何崗位除了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擁有一定的實踐動手能力。

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重要功能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對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導大學生就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具體表現在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之前,以及職業生涯規劃中予以指導,使職業規劃的進行與制定更明確,更有效。

2.1具有預測的功能,能使大學生對就業的趨勢有較為超前的瞭解

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之前要對未來的職業、社會和自身的發展有準確的預測,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在這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覆蓋性,使其對各個行業發展趨勢、走向也做出正確的預測和把握,及時瞭解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國際經濟發展強勢領域以及最新動態給我國就業會帶來的前景。這些都是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中必要了解和考慮的問題。讓學生在瞭解社會狀況和國家的形勢的情況下,明確認識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找出明確的自己的人生座標。

2.2是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進行職業定位的前提

所謂“認識你自己”得由來,是刻在希臘神廟的柱子上非常著名的一句話。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才能在工作、學習中最大力度地發揮自己的優點,克服自己的缺點,保證工作、學習等活動的有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同時結合不同職業的特點及差異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響着大學生樹立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一個正確的定位的基礎上,做出最符合自身實際狀況以及利於個人和社會發展的就業規劃或選擇。

2.3可以培養大學生具備和諧的人格

愛因斯坦曾經説過:“只教給人一種專門知識、技術是小夠的,專門知識和技術雖然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小能給他以一個和諧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通過教育得到對於事物及人生價值的瞭解和感覺,人必須對從屬於道德性質的美和善有親切的感覺,對人類的各種動機、各種期望、各種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別的個人和社會有合適的關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具有和諧的人格,是有效提高大學生社會道德感和責任感的重要決定因素。人是道德的主體,任何行動必須在道德的底線之內,這就需要行為主體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家庭美德,職業道德,以及高尚的愛國情操,大學生也不例外。人格是指人的心理結構的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它深深地影響着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因此,人格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學時期是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在這個階段給大學生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養成和諧的人格,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現在這個錯綜複雜的社會裏,大學生屬於初學者,很容易受外來因素和大學生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的影響,使大學生缺乏責任感的現象尤為嚴重和普遍。暫不提大學生對國家,對社會這類過於龐大的責任,就是工作的職業道德,對家庭的責任也被他們拋之於腦後,是典型的缺乏責任的一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用先進典型的模範作用幫助學生健全人格,建立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3、結束語

隨着時代發展的步伐,近年來應需而生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初步形成,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也迫切地需要更加深入發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一致,功能上二者互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更為具體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多元化,同時也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35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大學生在校期間系統地對未來職業進行有效規劃的過程。它包括了大學生自我認知、專業認識、確定求職目標、選擇職業發展道路等過程。及時有效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幫助學生將自身興趣、特長、專業技能恰當地融入個人發展計劃中,從而確定出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之作出具體安排,進一步為學生順利就業以及全面成長成才夯實基礎。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1.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隨着社會多元化發展,就業市場對求職者的要求越來越偏向於“個性化”。“能力”的體現不再聚焦於應試教育下由分數體現的“成績”,更多的融會了個人素質、思維、學識等方面因素。而一份針對於個人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就能從“個性”出發,幫助大學生更全面正確地認識自我,同時幫助學生選擇自己擅長並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相對固定的培養方向,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地減少大學生跨出校門後對社會的“茫然無知”感。我國高校教育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重能力、重分數的教育,而輕興趣、輕素質等方面的引導,大學生個體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有效體現,會對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思維創造力產生較大阻礙,許多畢業生拿着高分的成績單卻得不到企業的認可。

2.幫助大學生髮掘自身潛力

錢雲瀚等人[1]曾對武漢地區高校大學生進行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調研》,他指出,當代大學生在自我評估上普遍存在偏差,同時對職業信息的瞭解過多集中在“職業是否適合自身”方面,卻忽視了“自身是否滿足職業要求”。在面臨求職問題時,不能提前、主動地開展培養計劃,個人潛力得不到最大的挖掘。而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利用學生在校時間,幫助那些在個人能力認識上存在誤區或盲區的大學生正確進行自我評估,將個人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以及特長等與專業知識結合起來,發掘出個體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一些潛力,從而培養起相對穩定的職業志向。

3.提升大學生應聘競爭力

我國大部分大學生都是從“填鴨式”的基礎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學習過程中都是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缺乏主動汲取知識的意識,因而缺乏“特點”是當代大學生最大的缺點。特點的缺乏就會導致一種“趨從”心理,即使到了求學環境相對自由的大學,這種心理也普遍存在。“趨從”心理下的大學生不僅無法培養自己的興趣、特長,甚至在找工作中也只能以“大家都想要的崗位”來作為自我挑戰的目標。通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科學地對每位大學生進行測評,結合個體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進行專業的綜合分析,幫助大學生確定職業傾向,確定其最具發展潛力的職業奮鬥目標,並幫助大學生擬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計劃。同時,幫助大學生逐漸走向自主化,有意識地尋求個性的發展,進而對個人的求職方向進行不斷的優化和調整,結合專業知識確定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從而有目的性地進行個人能力的培養,提高求職競爭力和職業匹配度。

4.優化配置我國人才市場

大學生臨時抱佛腳的求職狀態往往導致其盲目就業,為了就業而就業,造成人才與崗位匹配度低,大學生就業滿意度下降,人才資源得不到優化配置。這樣的情況不但不利於大學生個體和用人單位的發展,還會造成人才市場的混亂。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夠較早地介入大學生個人發展中,引領學生找到正確的求職方向,提高入職匹配度,合理優化人才流向,進而幫助理順人才市場。

三、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1.重視力度偏低

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90%的高校都很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2],卻嚴重缺少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教育。部分學校僅僅將其作為應屆畢業生就業指導的一部分,因此職業規劃也往往與平時開設的課程脱節,使得職業規劃獨立於其他學習內容,往往得不到學生重視。大多數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存在自我認知的片面性,在求職時目的不明確,極易隨遇而安。調查數據顯示[3],大學生對自身興趣、能力很清楚的只有667%,且這些特質並不完全能夠與個人發展規劃結合起來。如果沒有興趣作支撐,在求職時也就缺乏了主動競爭的積極性,往往抱着“試一試”的態度應聘。這樣的心態也容易導致職業選擇功利化,因為對個人能力和特長缺乏深刻清晰的認識,最終只能以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等功利性的條件來作為擇業依據。

2.缺乏專業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門需要嚴密計劃的教學內容,要在充分了解社會需求的情況下,結合學生自身特點來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而目前我國高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投入的人力、財力、物力不足,許多職業規劃指導都是由輔導員來執行,作為輔導員一項附屬工作來開展。而大部分高校輔導員本身並不具備提供專業指導的能力,甚至不是專業的授課教師,自身的水平存在較大欠缺,無法站在宏觀的角度分析大學生應該如何挑戰社會就業現狀,無法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達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大部分高校對於建立專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機構還存在嚴重的滯後性,無法提供專業的指導。

3.時間安排不合理

時間安排的滯後性是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之一。“規劃”不同於“計劃”,前者應該具有更寬的時間跨度。職業生涯規劃應從學生大一進校時着手開展,讓大學生一入高校校門便能建立起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從而進行自主的培養,對自我的職業生涯進行清晰的'規劃。學生對職業規劃不清晰,容易在大學期間存在一段漫長的“迷茫期”,不能很好地利用大學時間開展興趣愛好、特長的個性化培養。很多高校大學最後一年才將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一門課程推向學生,其意圖就是作為就業前的一次短期培訓,這樣“臨陣磨槍”對就業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是卻忽視了職業生涯規劃更重要的是應該作為一個動態、系統、分階段的引導過程,最終目的是通過規劃讓大學生髮揮出潛能,找到與自身匹配的職業方向。

四、對策及建議

1.設立專業的規劃指導隊伍

各高校可成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辦公室,配備專業指導教師,駐點接受學生的電話、當面諮詢,為大學生提供科學性、人性化的指導和服務。確保學生在自主選擇接受教育的時間下,指導教師能夠及時提供合理的引導和指導。對專業指導教師的管理施行激勵與考核相結合的模式。高校不僅要把職業規劃指導教師放在與其他專業理論教師一樣重要的位置來對待,還應該給予職業規劃指導教師精神上的鼓勵,使其能夠對個人職業產生榮譽感和使命感,進一步提升他們對學生指導的責任感。同時,對專業指導教師進行技能考核,建立“學生考核教師”的制度,根據學生反饋和學校領導班子意見,對專業指導教師進行綜合測評,施行考核上崗,根據考核結果決定教師的職務晉升,對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取消其上崗資格。

2.幫助學生建立生涯規劃理念

提前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植入學生的課程表,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課、專業課等將職業生涯規劃潛移默化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逐步建立起學生規劃的理念,讓大學生能夠從大一開始就對未來職業有規劃意識,引導大學生自主培養、個性規劃。定期面向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講座。學校還要開設相應的選修課,選修課要着力提升職業生涯規劃的系統性,從大一到大四分別設立不同的課程,在內容上突出針對性和連貫性,讓大學生從大一開始接受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3.因材施教地開展個性化培養

相關調查顯示[4],大三、大四學生比大一、大二學生明白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在對未來職業認知和探索方面比大一、大二學生相對成熟,但是低年級大學生對未來就業的期待卻遠遠高於高年級。因此,必須對不同年級學生施以不同的培養。對大一、大二低年級學生要以意識培養為主,鼓勵其多參加相關講座、討論會等,培養起自主規劃的意識。同時,要引導低年級學生培養個人興趣,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正確認識自己,發掘自身潛能。對大三、大四學生要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為主,提供專業的職場需求信息和專業的就業指導等,提高大學生在求職和工作過程中的競爭力。

4.配套開設相關課程或者社團

大力發展校園文化,開展第二課堂。比如為有從政志向或興趣的學生開設公文寫作、時政解讀等選修課程,為有翻譯興趣的學生開設專業翻譯的選修課,為有志從事律師職業的學生成立模擬法庭社團等。將職業規劃與課程、業餘活動結合起來,讓不同的學生接受不同的培養。

5.多手段強化大學生社會實踐

實踐是理論的支撐,只有實踐才能讓理論發揮出效果。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要結合時事、當前就業形勢、國家發展形勢等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將實踐課作為必修學分納入學生成績考核中。積極鼓勵學生在寒暑假期間開展實習,可以考慮按照學生實習時間長短折合成不同的學分,將實習經歷作為選修課程來考核,強化學生自主實踐的積極性。同時,學校要積極主動與企業建立人才輸送的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的綠色通道,通過實踐建立起企業—學生之間的互惠關係。

6.重視大學生創業積極性的培養

將創新創業課程逐步納入學生必修課和選修課範圍,通過討論式教育、啟發式教學等形式,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頭腦風暴”,相互碰撞、相互激發,提高大學生創業意識。同時,政府、高校要主導建立起創新創業信息共享平台,在高校、學生、企業間形成三方交流平台。

五、結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長期且複雜的過程,它貫穿大學生的整個求學生涯乃至職業生涯。在高校中營造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氛圍,幫助每位大學生建立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幫助每位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專業,認識求職環境,從而幫助其全面成長成才,順利完成學生到職業人的蜕變,提高社會競爭力。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36

一、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目前,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這一方面來自於擴招帶來的大學生畢業數量的絕對增長,一方面來自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指導滯後,停留在只為畢業生提供單一的就業指導,缺乏全面的系統指導三是大學生對個人和職業瞭解不夠,沒有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據中國人民大學近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目前52.9%的高校在大四才進行就業指導,只有17.6%的高校從大一就開始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僅為就業準備的就業指導顯然不能滿足大學生就業的需要。由於大學生很少接受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也很難將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用於個人職業發展需求上。問卷調查顯示,205位大學生中不知道、不瞭解職業規劃理論的有125位,佔61.3%。這種狀況不利於大學生就業。

2、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職業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西方國家的就業指導從學生上國小開始,其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完全意義上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應是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中心的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即與學生的個性相結合,與社會的發展需求相結合。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來説是非常必要的,其對大學生樹立職業理想,瞭解自我及職業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二、以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大學生就業指導

(一)豐富就業指導形式

傳統的就業指導限於就業服務,側重就業政策、面試技巧等,強調就業觀的重要性,屬於被動的感知,很難體現學生的主動參與,遠離職業生涯規劃。因此,應建立職業生涯諮詢室,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諮詢服務。職業生涯諮詢是學生心理輔導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解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實際問題。同時,還應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網站,提供求職、擇業信息,論壇交流等,引導學生根據職業規劃的需要,有選擇地利用網絡資源。

(二)規範就業指導的內容

常規的就業指導內容侷限在政策性的指導,缺乏深入的人力資源開發和職業生涯規劃,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的“個性化發展”教育理念,也不可能實施科學的就業指導。因此,我們應該在充分認識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開設專門的課程。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讓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知識與策略。

(三)完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1、構建職業生涯教育體系

目前,大多數就業指導只針對畢業生,對非畢業生以及就業之外的環節缺乏指導與幫助。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針對不同年級明確目標,突出重點,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職業指導體系。對於大一新生,應着重就業形勢的認知及職業生涯的認識和規劃,對於大二、大三學生,應着重基本技能的培養,讓他們對涉及就業方向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特長和技能。同時還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接觸社會。對於畢業生,側重就業形勢、政策、方針的宣傳和擇業技巧的指導,做好就業前的心理調適,從容面對挑戰。

2、建立科學的測評體系。

大學生只有對自我進行科學的測評、客觀的評價,才能冷靜地設計自己的職業,確立正確的職業定位和發展目標。因此,建立科學的測評體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鑑國外通行的某些測評項目和方法,再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測評體系,教育和幫助學生實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優勢,並正視自己的不足。

最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論文論文

3、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隨着社會的發展,對理論和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這需要學校培養一支專業化和專家化的隊伍,為學生提供符合個性發展需要的職業規劃。一方面,要加強對就業指導中心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使他們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和程序,使其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要通過引進心理學或從事職業研究的專業人士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這些專業人士不僅能夠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生涯規劃指導,而且還能幫助他們制定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就業指導不僅是指導大學生如何找工作,而是要指導學生如何根據個人特性進行職業選擇,更注重幫助學生髮現、培養自我潛能與創造力。因此,在當前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應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使大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方向進行學習,在順利進入人力資源市場後,能持續穩定的發展自己,貢獻社會。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37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

論文摘要:在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的構建重要意義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的、目標及內容,途徑、方法。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一項重要舉措。各大學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都在全面推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系統化,努力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體系。

一、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的意義

構建系統、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能力培育的課程體系,是其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環節。目前我國高校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形式單一、內容零散,被動式、應急式和“零敲碎打”式,缺乏系統、完整的課程體系。大學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必須由過去單純針對畢業生轉向全體學生,並將就業指導納入大學教育的常規內容。

1.是順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

隨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發展,為適應社會市場經濟的要求“自主擇業”成為新的就業理念。自主擇業是人才與用人單位間的雙向選擇,目的是使大學生能夠在畢業後找到適合於自己的工作,又能夠讓用人單位選到自己滿意的人才,同時也適應了人才在全國範圍內以及國際間流動的需要,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意義在於在大學期間幫助大學生逐漸發現自我潛能,學會挖掘自我潛能,認識當前社會的特徵,合理規劃自我生涯發展計劃,不斷髮展自我、完善自我,以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立於不敗之地。

2.是實現高效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現代社會的人才觀對傳統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挑戰,擁有豐富的知識已經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複合型、創新型、善於交際等已經成為現代人才的主要特徵。因此,目前各個高校要把素質教育與生涯輔導集合起來,使生涯輔導貫穿於素質教育的全過程,並貫徹素質教育的各個方面,可以使素質教育的目標更加明確,實施效果更加理想。

3.可以幫助大學生實現發展與成才的目標

大學生要成材,就必須在人生態度、情感方式、思維模式和價值等方面才能夠傳統的文化心理素質向社會現代化社會的文化心理素質轉變,使自己的主體意識、平等意識、效益意識、創新意識得到充分的發展。根據大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看,而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可以幫助大學生克服心理弱點,使他們學會判斷自己的能力,排解焦慮等消極情緒;幫助大學生建立穩定自我概念和工作價值觀,依照自己的新股和能力發展自己;培養大學生的適應能力,學會人際交往,恰當處理人際關係。

4.提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學生從事理想職業打好基礎

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可以讓學生在入學就開始瞭解未來的發展趨勢,分析認識個人興趣及潛能,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從而制定出個人生涯發展計劃。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中可以根據自己設計的職業規劃,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和生活,學習貯備未來發展所需的各種理論知識,培養適合個人職業規劃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的構建

1.目標及內容

生涯輔導是一個發展的動態過程,它伴隨着個體的身心發展而展開,其內容十分豐富。生涯規劃輔導課程的目標應該達到:讓大學生了解本科系的學業要求、發展前景、社會需求,進而充分了解本專業各個方面,使職業生涯規劃與所學專業相結合;讓大學生了解自身應該具備的素質,為將來的職業選擇打下良好基礎;協助學生了解自我,提高自我評價能力,瞭解個人的興趣、愛好等方面,並瞭解今後即將從事的職業世界;增進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規劃好以後幾十年的生涯藍圖;協助學生步入職業生涯,做好求職準備。

2.途徑、方法

⑴利用先進的IT技術健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推動大學生職業教育信息化進程。

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可以和科技教育機構合作,通過建立“職前教育網絡學堂”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創造與高等學歷教育同步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發展教育。該舉措有效緩解了高校就業指導教師師資力量不足和專業化程度不高的瓶頸問題,為大學生“科學規劃生涯,提高就業能力”提供專業指導,成為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與就業指導服務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⑵建立專業化、專門化、科學化的職業生涯課教師指導隊伍。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很有幫助。但是,如何確保職業生涯規劃師資力量的高質量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針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師資短缺和參差不齊的現狀,大學可以和教育部相關部門緊密合作,開展全國高校就業指導人員系統培訓活動。培訓計劃不要侷限於選擇少數人高端培養,而要立足於長遠的師資建設。培訓點面結合普及範圍廣,重點針對包括主管學生工作副書記在內的學生工作教師隊伍。目前近百名輔導員教師都陸續參加了教育部和省級相關培訓,多人獲得專業資格認證。這些輔導員教師都成為各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育的骨幹力量,“授課教師+課外輔導員”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體系正在形成。

⑶建立職業生涯規劃的服務管理網絡體系,引進大學生職業生涯測評系統,結合網上諮詢預約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輔導服務。

各高校可以與著名職業生涯測評提供商如北森測評技術有限公司、時代英傑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師生們可通過校園網方便快捷的獲取來自專業諮詢機構的優質測評服務,這些項目廣泛應用於學生職業規劃、求職招聘過程中,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求職競爭力。面對同學們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出現的困難,可以通過在線預約的方式提交登記表,就業中心會根據提交登記表的順序安排專業諮詢教師與同學“一對一”展開諮詢,針對個案解決特殊問題。

參考文獻:

[2]楊麗.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的構建[D].復旦大學.2009,07.

[3]曾豔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學中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研究[D].河北師範大學.2010,11.

[4]連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1,05.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38

摘要:生涯人物訪談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中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方法,本文從生涯人物訪談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中的的可行性、操作要點和影響三個方面,闡述了生涯人物訪談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生涯人物訪談;職業生涯規劃課;大學生

Keywords:careerinterview;Occupationcareerplanningcourse;college

隨着高校畢業生人數的迅速增加就業形式的日趨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已經不再是大學生的個人問題,逐漸演化成社會問題,引起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高度關注。面對大學生就業難,2007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明確提出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日常性工作來抓,要求從2008年起所有普通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並作為公共課納入教學計劃,以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促進大學生成才的有效途徑,對加強大學生的知識探索和推動高校就業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職業生涯人物訪談是近年來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中越來越常用的一種創新型方法,它主要使大學生通過與一定數量的職場人士(通常是自己感興趣的目標職業從業者)面談而獲取關於一個行業、職業和單位“內部”信息的一種職業探索活動。

一、生涯人物訪談的可行性

(一)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

生涯人物訪談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學中填鴨式灌輸的教學方法,從傳統的教學授課模式轉化為融入社會實踐的教學模式,展開以“提出問題”“尋找答案”“反思問題”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從而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的針對性、實踐性和社會性。實踐教學是培養高校人才的重要環節,人物訪談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實踐環節,讓大學生在親身體驗和直面交流中對職業產生直觀的感受,在互動教學的過程增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實踐性,加深學生對訪談職業的認識。

(二)蒐集職業信息的有效渠道

目前,老師上課的講解或網上資料的蒐集是大學生了解職業的主要渠道,學生沒有輸出信息,大多的是被動接受,所以導致流通信息不足。職業生涯訪談是學生自己通過與職場專業人士面對面的訪談,有效幫助他們檢驗和修正以前獲得的信息,並瞭解與未來工作有關的特殊問題或需要,而這些寶貴的信息是通過其它渠道難以獲得的。

(三)鍛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生涯人物訪談法可以對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鍛鍊,基於此種方法的過稱較為複雜,需要學生自己想辦法,通過利用各種社會資源聯繫願意接受訪談的生涯人物,並需要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事先蒐集訪談所需資料並列好訪談提綱,這些是準備階段,做好所有準備後,更重要的是需要學生在訪談溝通中做好詳細記錄,並在訪談結束後對訪談結果的信息進行提煉加工和總結。這整體的過程可以説對對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社交能力、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概括和反思的能力等等都是一種鍛鍊。而且,由於訪談資源有限,學生多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訪談,可以讓學生在訪談過程中在團隊中學會溝通協作、增強團隊凝聚力,並且互相分享心得、承擔結果,充分體驗團隊學習的氛圍和特點。

二、生涯人物訪談法操作要點

(一)訪談之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索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本原則和理論基礎是“人職匹配”,提高學生“知己知彼”的能力是課程的一個重要目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倡導大學生在認識自我基礎上尋找適合自我的工作崗位。

生涯人物訪談是“知彼”的方法之一,要想真正實現人職匹配,知彼必須建立在“知己”的基礎上,所以學生進行必要的自我探索是訪談成功進行的基礎。只有通過深層次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剖析,對自我有了較深刻全面的認識時,大學生在進行生涯人物訪談的過程中才能收放自如,交流時對症下藥,把握和收集自身所需的職業信息,使得該方法對學生的職業規劃真正起到現實性的指導作用。

(二)合理選擇生涯人物

生涯人物的選擇要結構合理,不僅要考慮個人興趣和專業相關度,而且要思索年齡和職位的比例性,既要有剛入入職場的菜鳥,也要有一定工作年限並取得了一定成績的資深人士,並且後者更重要。由於學生社會資源有限,容易選取一些與他們同齡的師兄師姐們作為訪談對象,這種訪談對象雖然有助於學生了解作為新人可能會遇到的困惑和某個職業的進入門檻等,但由於這些人在職場中都還處於適應和摸索階段,對職業的認知可能不夠成熟,因此他們提供的信息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所以,選擇訪談人物時應該優先考慮行業中的佼佼者或者是經驗豐富的資深人士,他們工作時間長,心智更成熟,有較全面的職業認知,給出的建議和意見也會更為理性和客觀。

決定了訪談對象,進行正式訪談之前,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蒐集瞭解生涯人物的相關信息。信息的蒐集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訪談對象,有助於訪談過程中的互動,使生涯人物在接受訪談時願意積極主動地透露更多有用的職業信息。訪談結束時,還可以請訪談對象再給自己推薦一些其他相關的生涯人物,這樣可以以網狀的方式拓展自己的職業認知領域,並積攢不同的社會資源。

(三)要善於掌控訪談過程

作為一個採訪者,對訪談過程的掌控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實際操作時,部分學生會面臨一個問題:訪談對象非常健談,喜歡按照自己的思路接受採訪,並且這些人的經歷往往非常豐富和有趣,此時學生要麼是聽得忘了自己的目的,要麼是根本找不到轉入正題的時機。訪談過程中,最關鍵的是學生應非常明確生涯人物訪談的目的,並且在訪談過程中要牢記這個目的。事先認真列出訪談提綱,一旦發現訪談對象將話題扯遠了,應對照提綱適時地將訪談拉回原有軌道。在訪談中,由於信息量較大,要善於抓住要點,做好記錄,以便過後整理。

三、生涯人物訪談對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影響

(一)重新審視自我,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進行訪談前,學生需要重新認識自我,瞭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和價值觀等,由於人物訪談的對象一般是在職業生涯發展道路中比較突出的優秀人士,所以對於模仿欲較強、可塑性強、渴望成才、思想活躍卻又缺乏人生經驗的大學生來説,生涯人物訪談可從內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得學生以這些優秀的受訪者為榜樣,他們的社會閲歷、創業歷程、人生體驗以及為人處事之道,對於在校大學生而言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説服力。正所謂: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決定着事物發展的方向、速度。這些訪談人物和訪談內容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將會成為大學生可借鑑的人生和職場資源。

通過實踐教學方法的創新,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從而更好地接受知識。職業生涯規劃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社會環境,評估社會環境因素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其特點以及發展變化情況,把握其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二)增強職業認知,提高就業能力

職業生涯人物訪談能幫助學生進行職業探索和職業環境認識,有效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這對於沒有工作經驗和社會閲歷的大學生來説,是瞭解職業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職業的認知,可以對從事崗位的信息更加了解,更應該包括對敬業、樂業的理解和發自內心的對眾多普通勞動者的尊重,使初入職場的大學生擁有積極、樂觀、自信的心態。大學生的就業資本包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心理資本,他們共同決定了個體的競爭力。通過生涯人物訪談,大學生了解了一些崗位所需要的知識、經驗、所需證書、技能等方面,增加了獲取就業機會的可能性;大學生還可以拓展社會關係網絡,有助於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可以通過選取人物的自信、樂觀、堅韌、勇於創新等良好心態對一些學生產生強烈的衝擊力和感染力,激發了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促使大學生理性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並努力在今後的學校過程中不斷自覺提高就業能力。生涯訪談是大學生積累就業資本的有效途徑,是提高大學生求職競爭力的一種方法。

(三)優化學生求職狀態,調適求職心理

就業是關係到高校畢業生個人前途和社會穩定的大事,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的一次考驗。雙向選擇制度的確立,讓大學生容易產生自負與保守兩種極端心理。人物訪談有助於降低大學生上述的兩種不健康心態,有助於學生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產生實實在在的體驗。

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大也導致了畢業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大學生處於人生髮展的初期,求職心理容易在經歷挫折後出現沮喪自卑的心理。生涯人物訪談是利用成功職業人士分享人生和職場經歷,並現身説法的對職業生涯中所遇到的挫折、失敗提出自己的觀點,甚至分享自己曾經的失敗經驗,在培養了大學生良性求職心態的基礎上,更加深了大學生對抵抗挫折的信心,避免了求職過程中異常的心理。

大學生羣體比一般羣體對自我有更高的要求,對於環境和自身的要求有時候難免過於理想化。當現實與理想生活出現差距時,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能正確調節好理狀態,容易產生偏差甚至出現自殺的現象,這種現象也給我們帶來警醒。人物訪談幫助學生在朋輩交流與榜樣示範的作用下獲得鼓勵,激勵自我奮鬥,在職業生涯發展的道路上以積極、自信的心態笑對人生。學校應該重視與更多有能力的校友進行聯繫,特別是聘請在社會上做出一定成績的校友來現身説法,以各種手段調動在校學生的生涯規劃的意識,發掘存在學生內部潛在的內驅力,通過現場實踐的教學,使他們對未來可能從事的職業發展更加的自信。

綜上所述,採用生涯人物訪談法使得職業生涯規劃課真正實現理論與現實的充分結合,將知識點的教學融入社會實踐中,創新了教學方式,提高了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關注就業引導的基礎上,更引導大學生健康、樂觀、積極的求職就業心態,督促大學生及早進行自我審視和自我探索,提高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促使學生從內由外的完善自身,依照社會和職場需要儲備自身能力,促進就業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薇.淺析基於生涯人物訪談的大學生職業指導案例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職業教育,2011,(9)

(2)黃曉梅.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6)

(3)朱啟臻.職業指導理論與方法[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39

摘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大學生職業指導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得到了高等教育機構的普遍重視。文章通過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選手的調查和走訪,分析當前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存在的現實問題及原因,並思考研究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探索;實踐

為了幫助大學生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筆者所在學校舉辦了首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大賽。在為期2個多月的比賽中,全院11個系部的681名大學生參加比賽並提交職業規劃作品。通過大賽,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日趨理性,讓他們對自身、對職業、對未來有明確的認識,對個人的職業目標和實施策略瞭然於心,從實際出發分析個人現狀、社會環境,合理設計,展現了豐富多彩的職業生涯規劃。

一、我院大學生參加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現狀調查分析

本次現狀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形式,分別在賽前隨機發放調查問卷和在賽後在參賽選手中發放調查問卷,問卷分發時候注意學生的學科分佈。賽前隨機發放問卷600份,實際回收587份,有效問卷553份;賽後在參賽選手中發放問卷550份,實際回收538份,有效問卷515份。另外,本人在11個系部開展個別訪談共21人次。經過對調查問卷和個別訪談的分析,我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具有的特點如下: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具有良好的羣眾基礎

由於大賽的宣傳組織到位,參與率達到了在校生人數的23%。大賽一開始就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很多學生紛紛前往諮詢大賽的有關情況,踴躍報名參加。在隨機問卷中,有43%的學生認為舉辦大賽非常有必要,49%的學生認為舉辦大賽有必要;有73%的學生表示會關注大賽,有61%的學生打算參加首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接受調查的學生普遍對於學校舉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認同,由此可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在我校的大學生當中是具有較好的羣眾基礎的。

2.大多數學生能夠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

在隨機調查問卷中,大部分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到位,有92%的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有91%的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對個人職業發展來説重要;大部分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內容,有82%的學生基本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有81%的學生做過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有89%的學生認為參加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有意義;有78%的學生認為自己今後需要繼續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

3.大學生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的途徑單一

經過統計,參加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選手多為大二和大三的高年級學生,大一的只有8名學生參加比賽。瞭解得知,我院在大學二年級中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大二大三的學生經過課堂學習,掌握了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而大學一年級未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在對參賽的大一學生的訪談中得知,他們是在高中的課堂上學習了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在對參賽選手的調查問卷統計顯示,學生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情況是,64%的學生通過大學課堂學習,30%的學生通過中學課堂學習學習,4%的學生通過書本自學,2%的學生通過網上自學。

4.普遍參賽大學生期待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得到更大的鍛鍊和提高

參賽大學生給予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意義充分認可的同時,也對大賽提出了較高的期待。在參賽選手調查問卷中,有93%的學生希望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賽前應加強培訓,在選擇加強哪些方面的培訓中,有41%的學生選擇自我認識,37%的學生選擇職業規劃知識,20%的學生選擇就業形勢與政策和行業發展,2%的學生選擇了其它方面;另外,100%的學生認為通過大賽可以提高職業能力、明確職業目標和更好地認識自我等。

二、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大賽的啟發和思考

1.培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思維能力是主要目的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要使職業生涯規劃在個人的職業生涯發揮積極作用,就要不斷提高個人的職業規劃能力。[1]在本次大賽中我們發現,大學生通過參加大賽,進一步了正確的就業觀念,實踐了職業生涯規劃知識。但是,要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比賽和培訓時間裏面,使參賽的大學生能夠迅速地提升職業生涯規劃能力,顯然是不太可能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和就業、職業能力的培養,更多的應該依靠他們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根據周圍的環境和對自我的認識,經過不斷思考和付諸行動來逐步提升的。所以,在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中應該着重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思維能力,傳播和普及職業規劃理念,幫助大學生通過對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的實踐,在比賽中積累經驗,掌握職業規劃的基本方法,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自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需要不斷地進行思考和調整。

2.把課程教學與大賽有機結合是有效切入點

課堂教學是是職業生涯教育的主陣地,主要指專業教師在課堂上介紹職業生涯規劃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操作與方法等內容為主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2]學生參與課程和大賽有不同的體驗,可以取得不同的收穫,從目的性來看,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教授理論知識為主,而在職業規劃大賽中,主要是培養學生思考與動手規劃的能力為主;從過程來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先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知識,然後再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實際操作,而在職業規劃大賽中,學生先是動手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遞交作品後再經過指導和培訓,進一步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為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主,側重培養學生的認知自我、認知社會的能力,教授目標確立、實施策略及評估修正的方法;在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中應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檢驗能力、學習交流的平台為主,側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動手操作和創新能力,把課程教學和大賽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得到深入全面的指導和培訓,牢固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知識。

3.加強職業測評和指導培訓是重要途徑

職業測評有利於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正確定位,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特長,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環境,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通過職業測評,讓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氣質和性格等有所瞭解,並以此為依據揚長避短,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和職業選擇,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如果學生能對自己的職業能力作出恰當的評價,就可以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發展力,主動發展和補充自己相應欠缺的能力,不斷思考並調整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使自己能夠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和提升自我。

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指導培訓主要是針對於參賽大學生在設計職業生涯規劃作品過程中,主辦方或指導老師有針對性地進行的以職業生涯規劃內容為主的指導和培訓。可以通過三個方面的工作來提高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指導培訓作用,首先,實行指導老師對參賽大學生全程性指導,使學生在參賽過程中不斷得到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其次,合理安排比賽過程中的培訓課程,不流於形式,一方面,做好與學生的互動,另一方面,做好與課堂教學的有效對接,把培訓平台做成大學生設計職業生涯規劃的“加油站”和“維修站”;再次,充分利用社會與企業資源,請站在時代與市場前沿的專家講授就業的形式與政策、崗位勝任能力要求等大學生鮮為人知的內容。

參考文獻:

[1].龔宇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析[j].中國林業教育,2009(1):13-15.

[2].時皓.基於崗位勝任特徵的高職院校職業生涯教育體系的研究[d].河北師範大學,2010.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40

論文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

論文提要:目前,全國高校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使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尤顯意義重大。本文從實際出發,在分析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基礎上,對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用人機制市場化、經濟體制轉軌和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社會整體就業壓力的加大,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日益成為高等教育和社會。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面臨十分嚴峻的局面。20XX年大學生畢業人數為495萬人,20XX年更將達到559萬人。因此,在未來就業形勢仍比較嚴峻的情況下,大學生很有必要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科學認識就業環境,樹立明確的目標,在四年有限而寶貴的時間裏掌握有效的知識和技能,發揮個人特長,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涵義及其意義

職業生涯是指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由於心理、社會、經濟、生理以及機遇等因素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工作、職業的發展變化。職業的發展是個人發展中的一個最主要的方面,它跨越人的整個一生並涵蓋個人的自我概念、家庭生活,以及個人所處的環境、文化氛圍的方方面面。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對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評定,確定一個人的事業奮鬥目標,並選擇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的行動計劃,對每一步驟的時間、順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對於大學生來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有助於大學生了解自我、瞭解社會,在就業時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無的放矢。通過開展職業生涯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特性和潛在優勢,根據自身的性格、興趣、能力進行合理的、全面的定位,並緊密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平台。其次,職業生涯規劃能夠讓大學生實現自我超越。大學生在充分認識自己,客觀分析環境的基礎上,科學樹立目標、正確選擇職業,並運用適當的方法、採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職業生涯中的困難和阻力,避免人生陷阱,從而獲得事業的成功。再次,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大學生擴大自己所需要的人生資源,並將不同的人生資源進行合理的整合與規劃,實現動態的發展。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1、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還比較淡薄。目前,雖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真正普及還遠遠不夠。大部分在校大學生沒有進行過職業生涯的思考和規劃,尚未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對自己人生髮展與就業的意義。他們在大學裏除了讀書和參加相關活動之外,對“將來如何發展”、“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等問題從未做過認真考慮,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缺乏認真的準備。有些大學生把希望寄託於學校、老師和家長。另外,一部分高校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和重要性沒有向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宣傳。

2、高校缺乏完整的職業生涯輔導工作體系。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將個人的自我規劃和學校、社會的職業生涯指導結合起來進行,不是僅靠幾個指導教師和幾場講座就可以完成的。目前,有些高校還沒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按比例投入資金和人力來發展職業生涯教育。而是把工作重點放在就業政策宣傳、就業安置、派遣等層面上。由於缺乏對學生的系統培訓和教育,使學生把職業規劃與求職技巧、參加招聘會等同起來。

3、缺乏專業和有針對性的測評工具。測評是職業生涯規劃中一個很重要的項目,它包含了對個體的生理、認知以及情感的測量和評價的過程,是一種複雜的、跨學科的技術。職業測評能使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氣質、性格、能力等多方面的特點,作為學生未來職業規劃的參考。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測評工具是針對社會羣體開發的,並不適合大學生這一羣體。國內的測評,也主要是引進歐美職業生涯規劃系統,這種“引進”會因東西方文化、價值觀差異和翻譯偏差而產生問題,但本土化的修訂還遠遠不夠,一些測評軟件中的常模也並不完全適合我國學生的特點。

4、缺少專業化、職業化、長期穩定的工作隊伍。全國大部分高校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一般是由從事學生工作的副書記、輔導員來進行的,專業化水平有限,缺乏相應的知識背景和專業技能。專職的授課教師比較少,進行相關理論研究的專門人員尤其嚴重不足。呈現出從事就業指導實踐工作的沒有系統的理論研究,從事理論研究的沒有從事就業指導的實踐工作,理論與實踐相脱節的現象。由於部分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專業化、職業化還沒有普遍推開,在從事一定時間輔導員工作後就會面臨“轉崗”的局面,也造成了這支隊伍的不穩定。

三、解決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問題的對策

1、樹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念。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社會的發展深深影響着我們生活、工作的方式,進而影響我們對職業的規劃和追求。作為社會劇變的產物,生涯規劃已成為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重要任務。首先,高校要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和學校發展的重要性,樹立一種注重學生全面發展,開發學生潛能,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第一要務的教育理念。其次,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要做好宣傳和教育工作,讓學生主動地、熱情地、負責地參與到自己的生涯規劃中來,更好地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學校和廣大學生中開展起來。

2、構建系統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將職業指導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全過程。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就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列入教育計劃之中。由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科研機構等機構,學校領導、專業工作者、兼職輔導員、班主任和專業教師等人員組成,各類人員齊抓共管,共同發揮作用,適時地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和諮詢,並結合工作實踐開展研討活動。重點推行四年職業規劃項目。從學生一進校就進行職業教育,第一年幫助學生對就業市場的狀況進行接觸和了解;第二年要幫助學生髮現和了解自己的特性、興趣和專長;第三年要幫助學生收集企業、用人單位資料和市場需求,參加社會實踐,使學生對選擇職業有直接的感受;第四年指導學生進行寫求職信,參加面試等專題訓練,幫助學生收集就業信息,舉辦各種就業市場活動。這種就業指導貫穿學生的大學生涯,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增強就業能力和做好就業準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加快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設是關鍵。高校可以依託自身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針對不同的專業,編寫相應的就業指導教材,設置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實踐活動、文化素質等教育課程,課程的設置要有前瞻性,使學生了解學科相關職業最前沿的動向與發展。可以使企業最新的生涯規劃成果、經驗教訓、管理理念進入教科書,縮減學校教育與社會應用之間的差距。改革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實行基礎知識教學講授法、環境意識教學調查法、模擬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實踐法以及案例教學法。

4、選擇和開發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系統和測評工具。大學生羣體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特殊性。因此,高校應充分認識到職業測評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管理教育和職業選擇中的作用。挑選和引進合適的測評工具,憑藉內部人員或與外部的測評機構共同開發。通過科學、完善的測評手段,給予所有學生而不僅僅是畢業生完整、科學的自我認知。高校在選擇和開發適合的測評工具時,應從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出發,注重專業性、實踐性和經濟性的結合。

5、加強隊伍建設,培養一批專業強、素質高的職業指導教師。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根本在於教師。一個專業的職業指導教師應具備以下素質: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方面具有較廣博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和較開闊的視野以及一定的實踐經驗,具有良好的知識運用能力。要通過加強管理和培訓,提高就業指導人員的素質。對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理論和實踐、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人才測評與統計、就業求職心理研究、勞動人事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專業培訓。使他們熟知大學生就業政策、就業管理業務、就業教育方法。同時,教師還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為學生提供更為專業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服務。

6、加強大學生跟蹤調查和信息反饋,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管理體系。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循序漸進、動態發展的過程。作為學校組織,一是要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跟蹤調查,比較他們的修正規律,總結實踐經驗,積累案例;二是要加強對畢業生的後續跟蹤,收集就業信息,為學校教學工作反饋信息;三是要做好用人單位的回訪工作。瞭解畢業生的實際工作狀況和單位對畢業生工作的評價意見;四是邀請各階段畢業的校友回校交流。通過報告會、座談會,向在校學生講述他們不斷調整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相匹配的過程,加深在校學生的印象。通過比較研究,探尋大學生在校期間及畢業之後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規律性,為學校開展職業指導提供科學的依據,不斷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管理體系。

大學生就業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涉及到國際國內宏觀就業環境、經濟結構調整、勞動力市場、教育結構調整和改革等諸多因素。目前,大學生就業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家長和大學生的普遍關注。“狹路相逢,勇者勝;職場競爭,規劃者贏”。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確定合理的擇業目標,做好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為將來的就業打好基礎,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41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及意義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的工作經歷,特別是職業、職位的變動及工作理想實現的整個過程。職業生涯規劃則是指個人結合自身情況、發展機遇,對決定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其事業的奮鬥目標,選擇實現目標的職業,確定相應的教育、發展和培訓計劃,並對每一步驟的時問、順序和方向做出合理安排。目前絕大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僅侷限於對畢業班開設就業指導課,介紹當年的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從理論層面上提供一些面試技巧、擇業心理、如何寫求職書等淺層次的服務。而這些已經不能很好地解決畢業生就業難、職業發展錯位等問題。事實上,學生剛入校時就需要針對職業方向做出多方面的調整,這涉及到個人對所選專業的學習動力和自我激勵、制定適合自己理想的學習計劃、專業與興趣不符的調整等,從而掌握髮展的主動權。要讓學生從大開始就認清自己的發展方向,並在三年或四年內為目標而努力,為將來就業做好準備。

一個人一生所從事的職業按先後順序可分為早期生涯、中期生涯和晚期生涯三個發展階段。在這三個時期中,我們依據休普的劃分,又可以將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分為四個階段:探索階段、創立階段、維持階段和衰退階段。從職業生涯階段模型中可以知道,職業生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大學生正處在對個體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在此期問,大學生的個體能力迅速提高,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應該有一個預期的設計,需要就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出關鍵性的決策。這一階段職業的選擇對大學生今後職業的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大學生個人明確未來的切實可行的奮鬥目標。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以及怎樣實現自己的目標,自我定位,規劃人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二)有利於大學生更好地瞭解自己,進行自我定位。職業生涯規劃將會引導大學生對其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發現現有的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他們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引導他們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樹立與自己主客觀條件最匹配的職業定位。

(三)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瞭解和認識自己以後,可以使他們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有針對性地學習,參加各種相關的培訓、學習和實踐,充分發揮個人的長處,努力克服弱點,挖掘潛在的能力,不斷增強他們的職業競爭力,從而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社會的全面進步。高等教育以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為己任,承擔着重要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綜合素質高的大學畢業生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對於他們,理想的人生就是在謀求和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中實現個人價值,包括實現個人職業理想。合格畢業生是高校為社會培養的優秀“個體”,社會則要求“個體”能在立足於社會的前提下,帶動和影響周圍的人羣,進而形成大小不一的促進社會發展的因素,從整體上有利於社會的全面進步。因而大學生就業絕對不能等同於簡單的“找工作”,它必須是正確、科學的職業選擇和有責任的職業理想規劃與實施。從這一點來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社會意義巨大。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分析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沒有普及。目前,雖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越來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視,但真正普及的面還不廣。調查顯示,有61.7%的學生希望在大學期間獲得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服務,而有87.2%的學生對學校開展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感到不滿意或僅僅是一般。高校並沒有在大學期間經常對大學生進行關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教育,造成大學生雖然對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知識很渴求,但是並沒有機會系統地學習相關知識。

(二)時間安排不夠合理。職業生涯規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普遍存在在大學期間偶爾開展此類教育課程或講座,而且大多是針對畢業班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僅有16.5%的學生表示所在高校從大一就開始經常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教育。時間安排的不合理,使得職業生涯規劃形同虛設,根本不能對大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缺乏專業的指導人員。目前,許多高校就業指導中心還沒有專門的職業規劃師,一般是由做學生工作的老師或思想政治輔導員指導,而這些指導者往往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大學階段對於大學生來説是確定職業取向的關鍵時期,專業指導人員的缺乏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影響較大。

(四)大學生自身的職業價值觀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對自身瞭解不夠,職業準備不足,職業價值觀模糊。許多大學生在求職時,將眼前的薪金待遇和地緣位置當作優先考慮的因素,而並沒有把個人發展空間或者未來發展前景排在首位。大學生這種過於注重條件待遇的模糊的職業價值觀,導致他們不僅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而且更加重了他們求職就業的壓力和負擔。具體表現在:

1.大學生職業理想的形成普遍較晚。職業理想是一個人在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對自己未來從事的職業和發展目標做出的想象和設計,它直接影響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未來的職業發展。在“你的職業理想何時比較明確地形成”選項中,國小佔2.5%,國中佔5.5%,高中佔26%,大學佔47%,尚未形成的佔19%。調查表明,大學生職業理想的形成普遍較晚,甚至還有近五分之一的畢業生尚未形成比較明確的職業理想。在“職業理想形成過程中,哪些外界因素影響最大”選項中,家庭佔37%,學校佔16.5%,地區佔11.5%,社會輿論佔27%,其他佔8%。可見,對於獨生子女佔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羣體,家庭因素在其職業理想形成中影響最大。在“你理想中的職業的相關因素”選項中,職務佔41%,收入佔41%,權利佔7.7%,聲望佔13.3%,就業地區佔37%,發展階段佔40%,其他佔4%。可見,大學生理想中的職業,收入因素佔首位,職務和發展階段次之。在“你現實的職業與理想中的職業是否符合”選項中,基本符合的佔6o%,不符合的佔23.5%,很符合的僅佔16.5%。這些充分説明我國教育系統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還很薄弱,而大學教育對大學生職業理想的形成至關重要,這對我們如何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形成適合的職業理想提出更高的要求。

2.大學生受“學而優則仕”的官本位觀念的影響依然較深。在“你聯繫工作的第一選擇”選項中,前兩位分別是:政府機關佔40%,事業單位佔36%,其他分別是:國有企業佔4%,民營企業佔4%,外企佔7%,其他佔9%。在“你對政府機關的看法”選項中,同意和完全同意“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社會地位很高”的佔49%,同意和完全同意“如果我中意的政府機關和企業同時招聘我,我選擇去政府機關”的佔47.5%,同意和完全同意“政府機關是我就業首選”的佔25%,同意和完全同意“父母非常希望我去政府機關”的佔48.5%。調查表明,政府機關人員特殊的社會地位成為大學生“官本位”傾向的重要內在根源,而父母的願望成為“官本位”觀念得以存在和傳承的重要外在影響。

3.大學生對經濟待遇的看法出現新變化。當代大學生一方面受傳統“官本位”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又有其對經濟待遇全新的看法。在“你理想的職業,其相關因素”選項中,選擇收入的佔59%;在“首先選經濟發達、生活水平高地區的單位”選項中,不同意的佔17.75%,中立的佔28.25%,同意和完全同意的佔54%;在“如果單位待遇好,專業不對口並不重要”選項中,不同意的佔28.75%,中立的佔31.5%,同意和完全同意的佔50%,這説明當代大學生非常關注經濟待遇。在“只要單位待遇好,即使對工作不滿意也會幹”選項中,不同意的佔38%,中立的佔35%,同意的佔27%;在“個人能力高低只能用收入來衡量”選項中,不同意的佔55.25%,中立的佔31.5%,同意的僅佔13.25%;在“收入高低最重要”的選項中,不同意的佔42.75%,中立的佔37.75%,同意的僅佔19.5%。這説明大學生雖然非常關注經濟待遇,但逐步形成了人生價值並非一定要通過收入來體現的觀念,體現了大學生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特點。

三、解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的建議

(一)理念上的更新和統一。首先學校自身要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髮展、對學校發展、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並把它作為實實在在的工作來開展,而不是流於形式或者為了完成任務。其次是就業指導中心要做好宣傳和教育的工作,讓學生主動地、熱情地、負責地參與到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活動中來。再次是要做好學校與學校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工作,互相吸取經驗,借籤方法,更好地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全國的各所高校中開展起來。

(二)合理安排時間。從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時間安排不合理來看,解決的關鍵是有針對性地進行。不同年級確立不同的目標,並開展不同的指導。例如,一年級時使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初步瞭解職業內容,瞭解自我。可以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強調職業的發展應從大學生人校開始,帶領新生參觀高年級學生的實習基地,瞭解未來工作的基本條件,組織新生與高年級學生座談,聽取高年級學生在學習和就業方面的建議和經驗,邀請專家,舉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必要性方面的講座,鼓勵學生參加學生社團活動。學年末,建議學生寫自我總結,剖析對個人能力和未來職業等方面的認識和體會。二、三年級時,力爭使學生了解社會需求情況,掌握一定的求職技巧,利用多種渠道收集與就業相關的信息,初步確定自己長期發展的目標,可用的途徑有: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課、邀請社會上不同行業的人士來介紹本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對人才的要求等等。四年級時,通過各種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指導,使大學生順利就業或繼續深造,可以督促學生對前三年的準備做總結,檢驗已確立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準備是否充分,組織學生參加招聘輔導班,幫助學生完善求職材料,舉辦就業政策、就業程序的講座,組織學生畢業實習等等。

(三)開發一套適合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系統。大學生羣體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特殊性。因此,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有必要選擇專業化的評價工具,或者可以憑藉內部專業人員的力量進行開發,或者聯合外部的測評機構共同開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系統工具的開發是一項具有重大實際意義的工作,需要開發者從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出發,注重專業性、實踐性和經濟性的結合。

(四)建立高素質的專業指導隊伍。一方面可以加強對就業指導中心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使他們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和程序,往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引進專業人士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如引進心理學專業人員或從事職業研究的相關人員,他們一般都具備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不僅能夠對學生進行指導,而且還能為他們進行實際的規劃。

(五)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業形勢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導大學生轉變擇業觀念,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念和成才觀念。高校從1999年擴招以後,使我國高等教育迅速走人大眾化階段,大學生的就業市場由過去的“賣方市場”走向“買方市場”,大學生的就業也由過去的“精英”走向“大眾”。這樣,一部分學生會走向社會的精英崗位,另一部分學生將從事與大眾化相適應的“藍領工作”,成為高級藍領。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應教育引導學生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自覺地將個人的奮鬥目標與祖國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根據社會需求、所學專業、個人興趣與能力特長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合理確定擇業目標,克服盲目高攀、急於求成、眼高手低、擇業觀念淡漠、等靠要思想嚴重等錯誤觀念,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念,引導大學生從認知、知識、能力、心理等方面作好充分的就業準備,尤其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42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角色扮演;職業生涯規劃

隨着大學生就業模式的改革和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變化,高等學校要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就必須以職業指導為基礎,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把培養個性鮮明和創新精神的大學生作為根本任務,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輔導。高校輔導員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是高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力量。同時輔導員也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發揮着重要的指導作用和引導作用。

1、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誤區及存在原因。

(1)忽視職業生涯規劃。

在校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現象比較普遍。此外,真正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更是為數不多。就我學院的同學在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前,據瞭解和統計很少數的學生系統地考慮過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2)把職業生涯規劃等同於職業選擇。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連續過程,其過程包括確定志向、自我評估、生涯機會評估、職業選擇、職業生涯路線選擇、確定目標、制定行動計劃、評估與反饋等八個步驟;而職業選擇,單純的講就是找一份工作,實際上職業選擇本身也是根據自身興趣、愛好、能力等因素選擇符合自己工作的一個過程。顯然職業選擇是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重要一環。

(3)職業生涯規劃急功近利。

由於近年來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大學生一進大學就準備考研,所以在校與放假期間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很少考慮工作的事情,社會活動也不想參加,怕影響學習;部分學生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盲目的考證或參加培訓;更有見異思遷者,一看到社會某種職業收入高就想從事該職業,看到別種職位收入高就又從事那別職業,把自己的規劃拋到腦後。

(4)導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誤區的原因。

①社會原因。

其一,隨着我國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就業由分配式向自主擇業轉變,學生人數激增,學校對學生的指導卻難以深入細緻;同時,高校和社會本身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和實行還不是很到位,所以導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知識欠缺、得不到有效指導。

其二,片面強調職業的經濟收入。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因素開始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佔據着最重要位置。人們在評價大學生就業情況時,往往以大學生從事職業經濟收入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論,導致大學生容易急功近利。

其三,“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非公不選”等觀念嚴重影響青年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

②自身原因。

其一,許多大學生的價值觀發生很大的變化,由社會中心轉向自我中心,追求享受,不願奉獻。

其二。自身重視不夠,很多的大學生進入大學之後精力沒有專注在自身的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中,或者把時間浪費在上網、玩遊戲或者談情説愛上,或者把時間放在準備考研究生或者各種社會活動中,再草草搞一下職業生涯規劃,之後卻不再修正。

其三,青年大學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習,整體而言缺少社會經驗,因而缺乏規劃的寬廣眼界。

其四,自我認識不夠,不少大學生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優勢、劣勢,要麼自認為學識淵博,從政、經商、做學問輕而易舉;要麼自認為自身條件好,素質較全面,工作能力強;要麼缺乏自信心和競爭意識,對進入社會感到膽怯,所以不能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趨利避害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2、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角色扮演。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除專業教師的指導以外,各年級的輔導員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高校輔導員要負責學生學習和生活各方面的指導工作,因此,與學生平時交流和晤談的機會和時間比專業指導教師多,對於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較瞭解,能更好的指導學生對自身價值進行定位。而且高校輔導員通常都在固定的院系工作,對學生所學專業在專業的性質、相對口的職業、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能指導學生更準確的進行職業需求評估,確定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發展目標。以下為就我學院及筆者參與的全程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工作談談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中如何扮演該有的角色。

(1)高校輔導員要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工作。

高校輔導員應清醒地意識到,在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應明確地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列入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將思想政治工作、職業規劃輔導以及大學專業學習和校園生活等有機糅合,從新生入學伊始,到學生畢業為止,進行跟蹤式的全程輔導。而高校也應當結合新形勢的實際情況,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精神,按照《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規定》的要求,切實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由於輔導員在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方面由於種種原因未能系統性、理論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所以輔導員要自我學習、自我提高,查找相關資料,充實自己的相關知識。並參加就業指導員及就業指導師的培訓,提升自我的理論水平並取得就業指導師證書。經常性地參與兄弟院校的交流,從實踐上充實自己的指導水平。

(2)高校輔導員要幫助學生確立全過程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計劃。

一年級,首先是幫助大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參加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及活動,充分地瞭解自我、認識自我;其次是讓大學生了解學校、瞭解專業、適應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再就是初步確立職業目標並制定相應的實施措施。具體地説,就是參加學校的社團組織,融入大學生生活,鍛鍊自己與人溝通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利用業餘時間開展大量的課外閲讀,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學好基礎課程,體驗親情、友情、愛情。加強情商修煉,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做事。並確立學生的就業夢想。筆者在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上,首先讓每位學生完成一份關於“我們為什麼上大學”問卷調查,讓學生思考上大學的意義和目的,然後完成一份五年內的夢想規劃,並就五年內要扮演的角色進行分析,介入式地讓學生樹立起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

二年級,首先是更深入地瞭解所學專業,通過專業基礎的學習,瞭解這個專業到底以後會從事哪些工作;其次瞭解所學專業與自己職業發展的關係,認清職業發展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專業能力,以便為下一步學習做好準備;再就是根據大學二年以來的實踐,更進一步地瞭解自我、瞭解環境,對職業規劃進行修正,對實施措施進行調整。即繼續拓展在職業規劃方面的知識,認真掌握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及相關的知識,優化知識結構,通過網絡、報刊等現代學習工具對專業知識進行拓寬加深,學會研究問題。參加社會調查、認識社會、瞭解職業,參加三下鄉、志願服務等活動,使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更加成熟。到與專業有關的組織去參觀學習、適度參與兼職工作,參加諸如創業、理財、人文方面的培訓。筆者通過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驗量表和氣質類型測試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職業傾向與興趣傾向,以及和專業之間的關係,樹立專業意識。並通過針對學生的職業傾向,有針對性地請資深的老師開設講座給予指導。

三年級,首先要考慮自己的職業選擇,選擇幾個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職業進行比較分析,進行細化,看自己最適應於哪種職業;其次要深入瞭解所選職業和相應的崗位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識和能力,如何為之做準備,要利用假期到自己所想要選擇的職業崗位或目標組織進行實習,親身體驗工作環境和組織文化,找出自己知識和能力方面的差距;再就是注意培養自己的職業適應能力,通過實習和兼職瞭解社會、適應不同的職業環境,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提高自己溝通能力,為以後融入職業環境做好準備;最後就是要決定是考研或是參加工作,這必須在大三時做出決定。筆者向在學生大三時向他們講授了就業準備,讓學生了解在大學時期自己該掌握的技能和知識,所應取得的證書,為就業做好硬件準備和軟件準備。並帶領學生參加招聘會,提前讓學生感受用人單位的需求,並對照自己加以提高,改進。提前做好就業簡歷,通過做簡歷裏瞭解自己缺少什麼,迫使學生思考自己適合從事什麼樣的職業,自己還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能如何努力。

四年級,首先進一步確認什麼樣的工作對自己來説是可行現實的,通過各種渠道瞭解職業信息,向職業規劃師、就業指導教師和其他專家請教;其次是參加求職招聘培訓,瞭解求職應聘技巧相關的法律及當年的就業政策;再就是做好畢業論文,做好求職應聘書,到目標組織去實習;我學院組織學生參加模擬招聘,讓學生提前感受招聘程序,體會招聘現場氣氛,為正式招聘和麪試及簽約做好準備。

(3)高校輔導員還要注重開展個性化輔導。

個體化輔導主要是針對在職業選擇方面個人心理準備不足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互動的輔導。輔導員在進行個別輔導時,應該充分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在這基礎上,通過心理測驗技術和心理諮詢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增進自我認識、增強自信心,確定適合於自己的心理特點和能力範圍的職業領域。

總之,在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應該轉變觀念,創新工作內容,高度重視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輔導,充分扮演好輔導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中的角色,利用自身的優勢,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在大學生職業規劃、社會實踐和就業服務等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以實現當代大學生的成人、成才、成功。

參考文獻:

[1]汪莉.我的職業我做主[M].中國華僑出版社;2007

[2]蘇瑩.淺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J].職稱

[3]樑國勝,燕雁.大學生就業遭遇職業生涯管理難題[J].中國青年報;2005(10)

[4]歐陽琰,趙觀石.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探新[J].大學時代(下半月學術教育版);2006(11)

[5]王翔.簡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旬刊);2006(19)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43

【摘要】從探討項目教學法對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作用出發,基於創新創業教育視角分析項目教學法與應用型人才職業能力培養之間的聯繫,並積極探究應用項目教學法提升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能力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教學改革立項項目“項目教學法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應用研究——基於應用型人才的創新創業教育視角”(編號:10110T170018)的研究成果。

作為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能夠在激發學生實際行動的同時,提高學生專業實踐技能,在向學生教授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的基礎上,對學生職業能力進行重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強調服務於行業企業的技術進步,側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強、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人才,應用型人才的職業能力培養更加要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工程的對接。項目教學法通過設置與行業企業技術技能需求實際相吻合的主題,利用項目任務驅動,能夠將應用型人才的專業技能學習與職業發展相結合,提升與崗位知識體系需求相適應的能力和素質,有利於培養行業企業所需的複合性應用型人才。因此,項目教學法適用於應用型人才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對於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開展應用型人才現代科學知識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及工程師文化滲透有很好的作用。

一、項目教學法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應用

項目教學法基於人本主義、建構主義與行動學習法理論開展項目教學活動,教學模式是根據教學項目進行科學設定,教師發揮其引導、組織作用,發揮學生主導作用,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最終營造出教師引導,學生主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具有創新性、協作性的教學氛圍。由此,引領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參與項目活動與項目合作時,提高學生互助能力、協調能力與合作能力。

項目教學法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應用起步較晚,利用項目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綜合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已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愈發受到高校教育學者的重視。項目教學法的基本操作路徑是教師通過研討設定一個符合教學目標和學習階段要求的教學實踐項目,將教材知識分解成若干有聯繫的實踐項目,讓學生參與其中,以教學項目為中心,開展教與學的項目組織活動。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應用項目教學法,能夠促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總目標中,形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合力。

1.選擇並確定項目

實施項目教學法的第一步是選擇符合教學實際和教學要求的實踐項目,構建緊密結合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大學生的就業需求,設定出難易適中、科學合理的項目課程,將其應用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應重視項目的趣味性,可採取場景模擬等方式。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形成對行業企業職業崗位的正確認知並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2.劃分項目小組

劃分項目小組時要綜合衡量班級的綜合實力,按班級整體為單位進行分組,每組6~8人,每一個項目小組確定一名組長負責整個項目實踐過程的實施,在整個項目實際過程中,教師要充當協調和引導者的角色。

3.制訂並完善項目實施方案

教師首先要制訂好整個項目的實施方案,項目方案確定以後教師應和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充分考慮學生需求,合理地採納學生的意見,對項目進行進一步的補充完善,並制訂考核方案,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項目實施效果。

4.按照計劃方案開展項目

組長要發揮好自身職能,統籌安排項目內容,做好小組成員的分工,提高組員的執行力和協作水平。組長要實時監控組員的項目實踐情況,及時糾偏,若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應積極向教師反饋和求助。教師要提高指導的針對性,耐心地幫助學生掌握和吸收相應的知識。

5.彙報結果與總結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重點在於幫助學生形成對求職的正確認識,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了提高項目教學法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應用效果,應制定出科學的考核標準,從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等出發評估各小組及小組成員的能力水平。還應該開展多種形式的項目結果彙報工作,考核學生的項目學習效果,小組組長作為重要彙報人要將本組的項目實踐結論進行充分彙報,並解答其他小組和教師的疑問。教師在彙報完成後要進行總結點評,幫助大家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並加以改進。

二、項目教學法與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的聯繫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多樣化知識和綜合能力的教育,項目化教學法是一種整合多方面的知識體系、為綜合能力培養搭建綜合載體的教學方法,應用項目教學法有利於創新創業教育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內進行獨立課程的展示與體現,有利於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的新機制,加強跨學科的教學組織和跨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

1.切入點

伴隨着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飛速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在時下愈演愈烈的社會競爭環境下,各個行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精細化”,應用技術型大學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地,應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和當前市場發展和行業企業技術進步的需求,着重提高學生的技術特長和創新創業能力;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並基於此,做好項目教學,對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方法等進行適度調整,以有利於提高項目教學法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成效,並有利於建立與崗位知識體系需求相適應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2.結合點

其一,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中融入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動態、特點等教學內容,以行業企業技術技能需求為導向,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貫徹到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中去,有效銜接實踐與教學、企業與課堂的互動,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科學性與實效性。其二,引進企業資源,探索校企共建的實踐體系,推進校企人才培養工作室,校企共建課程、實驗和教材,企業實習基地、工程教育實踐中心等建設,與當地政府進行科技文化項目產業的對接,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建立起社會對創新教育積極支持的社會氛圍。其三,將具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歷或實踐經驗的“雙師雙能型”教師引入項目教學法的師資隊伍中,重視大學精神的凝練,積極探索適應人才培養特色的工程師文化,構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並舉、知識能力與職業素養並重、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訓互補、校內學習與企業實踐互融”的一體化培養體系。

三、項目教學法在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應用措施

1.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平台

(1)緊緊圍繞主導課程開展項目教學,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緊密結合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在項目教學法中設定滲透創新創業的實操性教育項目內容,校內教學結合校外實踐,課堂理論結合項目內容,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創造多元的教育場所,使創新創業的價值取向成為學生的自覺追求,同時有效滲透專業課內容。如,在項目教學中體現創業基礎、職業規劃及就業指導內容,將通識課程的相關教學內容滲透到項目中去,同時要重視項目創新。

(2)將隱性課程融入項目教學之中,構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環境。隱性課程是指高校校園文化及環境的營造,可在項目教學法中適當地增添幫助學校構建良好的學校文化的課程以及幫助學生認同學校文化的課程。在項目教學中,可將主題設定為豐富素質教育內涵和學校文化,並且深入貫徹應用型人才培養教育理念,設置不同的子項目,包括素質拓展模塊、創新創業教育模塊等,要求學生積極參與。還可以為學生建造創業園區,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業,選擇優秀的創業項目進行公示,幫助學生的個性養成。

(3)將實踐課程引入項目教學之中,以項目為牽引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將實踐課程和項目教學法有效結合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以豐富的創業項目為牽引,激勵學生投入到項目實踐中去,增強互動,將實踐課程作為項目推進的重要手段。項目運作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創新能力,目的在於進一步推進學科協同、校企協同、師生協同,以培養出符合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的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

2.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與孵化

項目教學法的有效實施還需要校企間進一步加強合作,企業為高校提供多樣化的實踐平台,和高校共同開展教育和實踐活動。高校可藉助和企業間的合作,開展更加豐富的項目教學實踐活動,包括專門的創業創新教育項目、專業的職業入職培訓項目、專業的技能操作項目等。企業還可以和高校合作設立專門的創業班,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真正落實創業創新教育體系,為項目教學法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應用提供適宜的發展平台,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

四、項目教學法在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實例分析

以某高校為例,分析其應用項目教學法開展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的具體內容。該高校在應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教學時將課程內容分為七個項目進行教學,在此過程中要求教師給予詳細指導,注重對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培養。教師在開展和分配每一個項目之前都需要向學生講解項目的具體要求,學生在此基礎上認知自我需求,根據自身實際構建項目框架體系。接下來教師對項目進行分配,並分好小組,組間自主學習和討論,並進行自評和互評,選取優秀產品進行共享。

1.項目一:製作創業計劃書

創業計劃書的製作和項目教學法對培養應用型人才以及提高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直接相關,因此在進行項目教學時教師要將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創業內容結合起來作為學生製作創業計劃書的理論支撐。每個學生根據符合自身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內容製作自己的創業計劃書,製作完成後可進行項目展示。

2.項目二:在創業計劃書中規劃職業發展路線圖

創業計劃書中需要有和職業生涯相關的清晰明瞭的規劃線路圖,幫助學生按照清晰的產品框架和設計思路開展創業項目實踐活動。學生需要具備基本的專業技能功底,充分掌握職業生涯規劃整體內容,為真正創業提供線路指導,體現產品特色。

3.項目三:創業計劃書中要進行“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項目側重於幫助學生更全面深入地認識自己,包括自身的優缺點、興趣、行為習慣等,以此形成對自我的清晰認知有助於學生更科學地匹配職業需求。在實施該項目教學活動時,要將每一個維度分解開來,讓學生獲得充分的認知自我的途徑,對學生每一個維度的評估均可藉助相應的工具——測試量表,以提高學生自我分析的精確度。

4.項目四:結合整體環境製作創業計劃書

分析外界的環境是幫助學生了解家庭、學校環境、社會經濟和職業、行業大環境,提高學生對社會職業變化的敏感度,並結合自身實際做好創業計劃。在實施項目教學活動時,同樣可以對每一個子項目進行深入分析,幫助學生了解當前創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結合自身的發展能力和目標充分利用可用的優質資源,規劃自我創業發展道路。

5.項目五:確定職業目標,引領創業計劃

職業目標的確定對學生求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能有效引領學生進行創業。當前畢業生就業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沒有明確的職業追求,因此,應該重視對學生職業目標選擇重要性的灌輸,並開展相應的實踐教學項目幫助學生認識自我需求,制定好階段目標和長遠目標,並積極做好未來就業的心理、知識、能力準備。該項目可將項目分解為“長遠目標確定”和“階段目標確定”兩大子項目,並豐富每一子項目的實踐內容,確保項目實踐課程對學生有成效。

6.項目六:嚴格執行創業計劃書中的項目

在確定職業目標之後,學生應嚴格執行創業計劃書制定目標實施措施,以確保目標的達成。目標確定以後,學生應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實施措施。根據目標項目的子項目確定該項目教學中的子項目,措施的制定要包含任務(含方法)、標準、時間三方面的限制標準,措施應儘量具體、有針對性和較高的可執行性。為了提高階段措施的實際成效,學生可藉助文字、圖像等使項目各實施階段措施更加清晰。

7.項目七:對創業計劃中的目標和措施進行評估與調整

結合創業計劃書的目標對職業發展目標和措施進行預評估與調整,這個項目的作用在於幫助學生可預見性地發現職業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變化,從而及時地採取調整措施。社會是變化的,職業的變化性要求學生根據變化來調整自身計劃,從而更好地適應職業發展要求,這就需要學生能深入分析行業需求,結合自身的求職需求,分階段採取措施以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因此本項目可分為兩個子項目,包括“規劃的評估”和“規劃的調整”。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評估時間、評估主體、評估的內容等方面做好項目設計,並根據評估結果進行項目規劃調整。通過項目教學法,學生能獲得對職業的深入認知,經由創造性的學習提升自身的創新創業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顯悦,郗婷婷.應用型人才培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147-149.

[2]遊義蘭,劉毅.項目教學法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科學諮詢(科技·管理),2016,(3):181-182.

[3]何代欽.應用型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0):82-83,86.

[4]樑川,滕翠.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思考與實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11):138-139.

[5]何東軒.項目式教學法在《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江蘇教育研究,2017,(12):51-53.

[6]郭玉偉.項目教學法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中的應用[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5):58-59.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44

[摘要]本文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新形勢下廣東農林專業女大學生求職擇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切入,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廣東農林專業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策

(一)調查背景

1.調查對象、範圍及時間。2006年10月起,對華南農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廣東海洋大學4所高等學校農林專業的應屆女畢業生和往三屆女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

2.抽樣及結果分析方法。首先,按不同的科類、地區選取四所高校;其次,按專業選取農林類院系;最後,除華南農業大學農林專業女畢業生外,其他三所高校院系均以各班的女生名單為抽樣框,隨機抽取各班的女畢業生。這樣,分別抽取2007屆和往三屆的廣東省高校農林專業女畢業生構成調查的樣本。

2007屆應屆畢業女生實際發放問卷數為600份,往屆女畢業生問卷數140份,回收有效問卷分別為590份和120份,回收率分別為98.3%和85.7%。

(二)農林專業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1.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較強,但是實際操作能力差。從調查問卷統計結果可以看到,53.1%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十分重要;39.1%的被調查者認為比較重要;0.08%的被調查者認為可有可無甚至一點都不重要。其中,華南農業大學接受調查的農林專業女生中,有高達63.1%的人認為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十分重要。由此可以看出,接受調查的農林專業女生中的絕大部分人有着較強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但是,調查統計的另一項數據則顯示,受調查農林專業女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相對較差,也缺乏相應的執行力。當被問及“是否作過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並且以後都會繼續做下去”的時候,40.8%的農林專業女生選擇“是,以後會隨着實際情況的變化不斷完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方案”;3.1%的女生選擇“是,並且以後會堅持不懈地執行規劃,沒有考慮過要修改”;53.9%的女生選擇“否,以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做不做”;有2.3%的女生選擇“否,覺得沒有必要做,以後也不會做”。也就是説高達56.2%的被調查對象認為沒有為自己做職業生涯規劃設計。

2.職業發展期望過高,意向行業與自身專業不相吻合。在“畢業後的意向就業地區”這一多選調查項目中,高達58.7%的被調查對象選擇畢業後意向就業地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大城市”;另有50.9%的被調查對象意願前往“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中小城市”就業。可以看出,大城市及沿海發達城市依然成為就業首選地區,在“意向從事的行業”調查項目中,有42.3%的受訪對象首選服務業;37.5%首選金融保險業;另外房地產業、物流運輸等也成為選擇熱點。而首選從事“與農林專業相關的行業”的受訪者僅佔了28.1%。在“意向的簽約單位類型”調查項目中,88.9%的受訪對象首選外企或國企、事業單位。在“對剛入職時候的期望月薪”調查項目中,72.3%的被調查對象選擇期望月薪為2000~3000元人民幣。對發達地區及高薪的期望,導致這些地區人才過分集中,而真正需要技術的發展中及欠發展地區的則出現人才荒。農林專業本是為農林事業設計的,不到農林領域的第一線去工作,只能使高新技術與實際生產的脱節或者高新技術的難以實施。另一方面,大量農林專業女生不願從事本專業相關行業,造成該領域人才資源的極大浪費。

3.自我定位不明確,缺乏相關行業經驗。對本專業相關行業缺乏必要的瞭解,與其他專業畢業生進行不科學的橫向比較,使得大多數農林專業女生無法認清本專業及自身的優勢,對本專業缺乏熱情,而對熱門專業趨之若鶩,表現出強烈的從眾心理。

(三)對策

1、個人。

①主動認識並深入接觸本專業,嘗試着去熱愛專業。很多農林專業女生選擇其他不相關的行業就業,主要是因為農林行業工作環境相對較為不理想,且其薪資水平相對較低,這與女生生理條件的侷限及追求時尚的心理相矛盾,因此,大部分農林專業女生最終選擇了跳專業就業。但是在其他行業工作,因為專業限制,又非常容易遭遇事業瓶頸。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農林專業女生必須從一開始就主動認識並通過實習、進實驗室體驗等方式,深入瞭解本專業的性質,嘗試着去熱愛本專業。如果你經過一次次的嘗試還是無法接受本專業,那就儘快轉專業或提高其他方面的技能並將其發展為自己的謀職工具。

②拓寬個人交際網絡,全面構建人脈平台。如果你熱愛本專業,那就得爭取在校的機會,把所有本專業的精英們都認識遍;如果你不打算從事本專業,那你更需要與專業精英們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礎,豐富的人脈資源也可能成為你在其他行業發展的助推器。

③學習、工作兩相濟,身體健康要顧及。女生的職業壽命相對男生較短,而且女生面臨着生育等重大任務。在同等工作要求下,女性的壓力要比男性大很多。只有保持健康的體魄、積極的精神,才能夠在事業中充分發揮女性特有的特性,順利發展。

2、校方。為了使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深入人心,有必要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及相關賽事,以促進該觀念在全校範圍內的流動和交流,這樣有利於農林專業女生接受更為全面的觀點,從而進一步思索自己的去向。為了使農林專業女生能夠結合自身專業熱點及行業環境,合理設計個人職業生涯,校方有必要開展農林專業內部的職業生涯規劃交流。最後,為了幫助農林專業女生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並在實踐中更好的執行,校方須針對該學生羣體開設專門的一對一的職業規劃指導課,幫助該部分學生弄清職業規劃概念,完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並制定相應的執行措施。

3、社會。目前,整個社會對農林行業存在的偏見,是引發農林專業女畢業生就業難現狀惡化的一大因素。農林行業屬於基礎生產行業,牽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命脈。只有這一產業得到必要的支持,人才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保證該專業的人才不外流。媒體應該在行業教育方面,加強民眾對農林專業的認知,提升農林行業就業人員的社會知名度。相關國家立法及執法機關,應該保護農林專業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免受性別歧視,在工作中免受行業歧視。

參考文獻:

[1]林惠科.農林院校大學生擇業指導與服務淺議[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7,(4).

[2]瞿振元.中國農村發展與大學畢業生就業[J],中國高等教育,2003,(24).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45

學業和職業可以説是每個人必經的兩個階段,不同的只是在這兩方面的成就大小,在我們的學業生涯我們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考慮職業的導向作用,在學生階段就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職業規劃和理想,對於以培養職業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生來説更要認清這一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

一、學業是職業的基礎

人的許多本領和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學習積累中逐漸形成的,知識是能力的前提,能力由知識轉變,為了有一個更好的職業之路我們現在應趁着大好時光努力學習知識,我們是高職生,高職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適應一線生產需求的,既有一定理論知識又有實踐動手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對於職業性很強的高職教育來説,理論知識是必不可少在,上面的三業中,學業是第一位。在學業中許多學到的東西可以為我們的職業服務,可以為我們的就業提供一個更好的機會

新學業論認為,學業是按照學校學制規定、修業年限、具體培養目標的要求,以及教育教學計劃,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有系統、有組織的掌握知識、技能和行為規範的過程,是促進身心結構健全、智慧才能開發、品行人格完善的過程。

從培養目標的角度來看,學業包括學德、學智、學體、學美、學勞的全部過程;學業包括學業成績、學業行為、學業特長和綜合素質的整體提高和全面發展的過程。“十年寒窗苦”,就是為了完成學業,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成為21世紀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確定一個適合的職業理想

所謂職業理想,簡單來説是指人們對未來的專業、工作部門、工作種類以及事業成就大小的嚮往和追求。它應該建立在個人的專業知識與能力、興趣和職業激情的基礎上,只有三個圓重疊的部分,才可確立為自己的職業理想。

有人説,現在找工作賺錢就行,尤其是在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再談職業理想了。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實際上,在任何情況下,一個人都應該有一個長遠而又切實的職業理想,在實際生活中,現實往往與職業理想發生矛盾。很多人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標準選到合適的職業,於是有的人索性不就業,坐等理想職業的出現;有的人隨便謀個有收入的職業混日子;也有的人對與自己的職業理想不相符的工作怨天尤人,無所作為。這些現象發生的根源,皆在於擇業者沒有能正確認識職業理想與現實的關係。

其實,在大學生畢業後的頭兩年,大多數人都會感覺到現實與自己職業理想的落差非常大,這段時期被我們稱做“職業探索期”。在這段時間裏,職業理想與現實發生衝突非常正常。我們應該用這段時間積累經驗,同時通過增加對自己興趣、能力等各方面的認識調整自己的職業理想,積極尋找機會,從而為自己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而我們高職生也應對確定合適的職業理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第一,要認真地分析一下自己的職業理想定得是不是脱離實際、過高;自己的職業素質符合不符合你所選擇的職業要求。職業理想雖然因人而異,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有一點必須指出的是,理想職業必須以個人能力為依據,超越客觀條件去追求自己的所謂理想,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大學畢業生在選擇職業之前一定正確估價自己,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

第二,我們把職場分為“天堂團隊”、“人間團隊”、“地獄團隊”,很多人以為不能進入“天堂團隊”,就是不理想的。實際上,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是從“人間團隊”,甚至“地獄團隊”走出來的。因為當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時候,往往反而可以使一個人的多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鍛鍊。

第三,要懂得職業理想不等於理想職業。一般認為當個人的能力、職業理想與職業崗位最佳結合時,即達到三者的有機統一時,這個職業才是你的理想職業。只要你的職業理想符合社會需要,而自己又確實具備從事那種職業的職業素質,並且願意不斷地付出努力,遲早會有一天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而理想職業卻帶有很大的幻想成分。

第四,如果你所選擇的職業崗位已無空缺,而你又需要立即就業,那就先降低一點自己的要求。因為如果沒有工作,即意味着沒有實現職業理想的可能。而就業以後,可以在主觀的作用下向自己的職業理想靠近,例如對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一定的調整。確定合適的職業理想一定要綜合考慮,不能盲目。

三、在就業中體現自身價值

有了一定理論知識和職業理想,就要積極就業,在就業中體現自身價值。

就業就是工作,在工作崗位上我們應在職業理想的指引下,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及能力,儘自己的努力,搞好自己的工作。不過在就業中我們還應注意幾點,對於個人來説,主觀的因素更為重要,現在的許多學生,最善長的是考試,因此當面對工作、面對社會時,尤其當客觀因素讓找工作如此難時,我們寧願逃避,選擇自己所擅長的考試,如果能考一輩子,或許真可能選擇這樣的道路,當然這裏面肯定也有一部分研究型人才,他們是自願選擇這樣的道路。要表現出自己價值,還應該把心態放正,敢於去闖、去嘗試,然後才是方法。

對於我們來説,企業僱傭你,是因為你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或許你現在創造的價值不多,但是你能夠迅速成長,有可塑造的潛力,因此在找工作之前,肯定要思考自己能為企業帶來什麼?

首先,是硬指標。譬如實實在在的技術就是絕對的硬指標,因此我們高職生,如果成績到位,實踐、實習認真做了,技術學好了就絕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一般來説,英語、計算機也算硬指標中之列。對於文科學生,貌似也有些證可以支撐,不過就弱了許多。接下來,是軟指標,這類的指標很難體現,即便遇上很優秀的面試官,也不能保證將“對企業最合適的人才”盡收囊下,畢竟面試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因此大學生需要在面試的時候主動展示。

相信我們搞好學業職業就業的關係,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一定會很好完成我們的學業,並在以後的工作中實現我們的職業理想,體現出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