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儒林外史》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7.07K

《儒林外史》讀後感(精彩多篇)

《儒林外史》讀後感 篇一

既然寫讀後感,就必寫作者經歷,以之結合,才可感而寫。作者吳敬梓,一個厭惡世俗,憤度全倫的清代文人,身在職場的他,更是看透了不知多少沉浮,多少糾葛,也由此着作了《儒林外史》,此書以故事的形式,塑造鮮活人物,其故事人物的刻畫代表了作者對封建事態的一定看法。魯迅先生曾評價此書表述的委婉,犀利卻直白,不失為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可見此書的成功。

讀儒史,讓我看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頑固不化,吃人,害人。但更多的是讓我思考現在的中國。現在的中國早不是如以前一般;現在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高舉列寧馬克思主義,以人民為本的國家;現在的中國更是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奮鬥,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這令我們中華兒女感到無比驕傲。但在我們前進的路上,總還是有一些絆腳石,例如:腐朽之風不減,法律體制尚未較為完善,諸多政府機構缺乏監察,環境惡化等等,都是我們需要耐心,細緻,認真解決的問題。

“趁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就讓我們行動起來,盡己之力,為建設強大,民主,美麗的中國作出貢獻。

復的機構,多餘的機構只會浪費錢和造成腐朽。

有人總是擔心這樣會不會造成社會動盪,事實上社會的穩定在於還政於民,基層穩定了,還有動盪麼?

儒林外史讀後感 篇二

林綺東

美瓊枝芽,她的人就如名一般,美麗大方,自在清新,彷彿那儒林的外來女客。

在我們這個時代,女性把玩文墨是實屬正常不過的。回溯那個禮教畸形、性別歧視嚴重的時代,我不由感歎這樣的女子的難得了。沈瓊枝瀟灑自重,無論是她的文墨還是她本身,都給那個世界添上了不一樣的一筆。

然而儒林紛雜,腹中有筆墨的豈止沈瓊枝一個?眾所周知,還有一位魯小姐。雖然兩人在書中並無交集,但卻總能讓人聯想到一起。魯小姐痴迷八股科舉,十足的老學究,因女子無緣功名,只好將全部的希望寄託於丈夫身上;沈瓊枝樂賦詩作畫,不屑功名,雖為女子之身卻敢於隻身前往南京賣文為生,自有一番風韻俠骨。一比,誰高誰低一目瞭然。人們可能輕易遺忘魯小姐,但那個敢闖敢拼的沈瓊枝,卻永存於心中。

沈瓊枝的人生是不凡的。少年時,她隨父親在青楓城教書,見證了一座城的蜕變。長大出嫁時,她被富商欺騙。換做其他人早已慌了陣腳,但她比父親還淡定。她讓父親前往報官,自己則靜觀其變,父親的路走不通,她便自己逃走——沒有一個人想到這個被騙的小妾竟會攀牆離去!沈瓊枝內心沒有禮教束縛,自然會跑得飛快,這可是那些深陷泥潭不自知的人所能懂的。

於是,這場傾盆大雨沒能打倒她,反而使她成了強者。她隻身一人攜着為數不多的盤纏,就敢南下,試問當今又有幾人能做到?但沈瓊枝就是敢,憑着她滿腹的才華和滿身的膽。

來到南京後,她開始了賣文為生的生活,但因為性別,這並不容易。就像她自己説的“我在南京半年多,凡到我這裏來的,不是把我當做倚門之娼,就是疑我為江湖之盜。”社會的天平把太多的苦難給了弱小的那一方,沈瓊枝默默承受着,但卻堅毅無比。她不像一般逃亡的人躲躲藏藏,而是坦誠無比,面對慈厚的杜夫人,她更是毫無遮掩地道出了自己的經歷,這般坦率瀟灑,怎能讓人不敬佩呢?

即便後來離了南京,在官吏押送途中,她也毫不畏懼,無人敢欺她。一個女流之輩,女中豪傑,所形恰是這樣的人吧。

書中對沈瓊枝並沒有多少刻畫,但這樣一個女子卻讓人欽佩不已,雖然不知道她未來會遇到什麼,但卻能知道,這棵美瓊枝芽定會成為與這污濁儒林不同的清翠大樹,就像儒林外來的女客。

儒林外史讀後感 篇三

林焜鵬

儒林儒林,儒者之林,當時的社會究竟有多麼黑暗,引發作者的想象與感慨。他描繪了這一批批人物性格鮮明的儒仕名賢,形成鮮明且強烈的對比。這令作者不禁感歎,何不能醉酒一杯,沉沉睡去?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極多,墮落的文士,腐敗的政官,貪吝的官員,仁義豪放的賢人,淡泊的隱者等。作者十分善用細節描寫,在塑造人物時注重尊重現實,雖無十分離奇的情節體現,但一兩句細節就將文中的人物描刻得栩栩如生。

例如文章中的匡超人,作者在描寫他時就用了許多細節描寫。在匡超人回家後,母親關心兒子有沒有順應季節而添厚衣服,便“捏一捏他身上,見他穿着極厚的棉襖,方才放心”,這細節雖短,但卻將母親對他的關心和愛體現得淋漓盡致,也從側面表現出匡超人的孝順,體貼。可惜因為料舉制度與周圍的社會氛圍,這樣孝順乖巧的孩子竟活生生地扭曲了心靈,變成一個虛偽自大、攀權附貴、見利忘義的人。

在“儒林”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杜少卿這一個賢士。他雖有一個虛偽的弟弟,但他的表現與他的親生弟弟截然不同。即使他出生在資產階級的家庭,他不但不去用他的高貴身份去詆譭別人、去落井下石,反而用自己的家產幫助別人。

杜少卿的性格十分豪放,又樂於助人,他如王冕一樣淡泊名利,拒仕於門外,慷慨資助楊裁縫葬母;給鮑延璽一百兩銀子助其重操舊業;王知縣被罷官後接其到家中住;給門客婁老太爺治病,並贈予其家人錢財等,是如此扶困濟貧,慷慨大方。再看一眼他弟杜慎卿,實屬兩個不同的家庭出身的。他弟杜慎卿雖有其哥一般的才情才學,但是他自大慵懶,虛偽狡詐。口上説要當一位雅士,可心裏還想着八股科舉,因為延續香火娶親。這很明顯地是封建禮數,歧視女性。不像他哥,尊重女性沈瓊枝,尊重個性,尊重人格。看完,我不禁感歎作者的諷刺手法,寫這對兄弟倆形成對比,藉以突顯主題。作者其實還寫了另一對兄弟倆,那就是嚴監生和嚴貢生。

嚴貢生確實是一位橫行鄉間的鄉紳,若是土地改革在那時,早就當做地主被打了。他強佔他人的豬,以虛錢實契去訛詐農民黃夢統,裝病用計賴掉船家的船錢。這些似乎都還沒有多大的事,但他卻在弟弟屍骨未寒之際便奪取弟弟家的房產,可見他忘義貪利、虛偽的心靈。但這樣可惡的人也有破綻的時候,當他正在吹噓自己“為人率真,在鄉里之間,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寸粟的便宜”時,小廝來報“早上關的那口豬,那人來討了。在家裏討哩。”這一言行不一的舉動將他欺詐無賴的行為揭露出來。

他的弟弟嚴監生卻比他哥有一點人情味,幫他哥處理官司,思念已逝妻子等,儘管他還是挺堅吝的,臨死時還恐費了燈油,遲遲不嚥氣。

作者寫的這一系列人物,都有其個性與品行,但作者塑造這些人物的目的是為了諷刺當時科舉制度,揭露人性的扭曲,借品德高尚人士來表達自己改造世界的願望,何人不願成為王冕那般淡泊名利的賢士,不過是沒生活在對的時代罷了。

《儒林外史》300字讀後感 篇四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所着力描寫的一個主要人物。有人説透過杜少卿能看到作者吳敬梓的某些身影,對此我沒有研究,也不敢妄下結論。然而,杜少卿又確實是我極喜歡的一個人物,其形象豐滿而又充滿個性,生就一副桀驁不馴之性格、與眾不同之言論,在小説眾多人物之中,無疑是鶴立雞羣的,令人過目不忘。為此,我很想對此人物寫一些讀後感,本文先寫他對“一夫一妻”制的倡導與先行。

“一夫一妻”制應該是現代文明的產物,是人類進步的結果。在我國,從國家政策層面強制實行“一夫一妻”制,應該是建國之後的事了。然而,這並不是説,在此之前,中國沒有實踐“一夫一妻”制的人物,據説,三國時,大名鼎鼎的蜀國宰相諸葛亮就是中國最早實踐“一夫一妻”制的名人。而《儒林外史》所刻畫的杜少卿也是“一夫一妻”制的推崇者和忠實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