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奇蹟花園》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教育的奇蹟》讀書筆記

《奇蹟花園》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在《教育的奇蹟》裏讀到一則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會學的大學教授,曾叫班上學生到一貧民窟調查200名男孩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並對他們未來的發展作一評估。每個學生的結論都是“他毫無出頭的機會”。25年後,根據調查,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擔任律師、醫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訪了當年曾受評估的年輕人,跟他們請教同一個問題,“你今日會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麼?”結果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回答:“因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教授找到她後,問她到底有何絕招,能讓這些在貧民窟長大的孩子個個出人頭地。這位老太太眼中閃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帶着微笑回答道:“其實也沒什麼,我愛這些孩子。”

讀完這個故事,我不由得掩卷而思: 對教師來説,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對此,我深有同感。記得去年剛接手二年級語文兼班主任,由於都是第一次,前頭萬緒,不知從何做起。班級裏男同學多,行為習慣相當差,常規管理亂。接手後,我及時地瞭解原來班級的狀況,根據觀察,迅速建立班級管理機制,對班級裏有威信的同學委以重任。隨着班幹部的走馬上任,很快,同學們早讀不再是教室外玩,而是拿出書,自覺朗讀。作業收發,在組長的協助下,也非常有序,作業本丟失的情況再沒發生。班級管理走上正軌,我輕鬆了不少。可班級裏三村轉來了五個學生,語文成績排在末尾,還有施東東同學竟然自己的名字也會寫錯。第一單元一測試,他竟然不及格。每一天,他是最後一個交作業的。他不僅做作業拖拉,更麻煩的是上課不專心,下課貪玩。當我和他的家長聯繫時,他的父親把他的語文書一扔,家長不願管他。放棄吧?不行,得另想法子。終於,學校舉行冬季運動會比賽,班級裏田徑項目沒有人選,學生向我推薦:施東東跑步不錯。在試跑之後發現,他是最佳人選。我覺得這是一個契機,讓他展示自己的長處。我和他商量學習比賽兩不誤。果然,他上課專心多了,作業也能按時完成了。運動會上,他也取得很好的成績。在班會課上,我表揚了他,當同學們羨慕的眼光投向他時,他高興極了。後來,他對班級裏的事非常熱心。當然,語文成績進步非常快。

教育家夏丏尊説: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然而,在我們現實的教育生活中,缺乏愛心的現象實在太多:當學生有化解不開的思想癥結,不是努力捕捉,認真發現,耐心引導,而是視而不見,甚或冷嘲熱諷,大潑冷水;當學生有不遵守紀律的行為,我們不是循循善誘,而是毫不留情,大聲呵斥,甚至揮以拳頭;當學生成績有波動,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熱情鼓勵,而是公開批評,使他懊喪不已,一次次地挫敗孩子那顆稚嫩的心……

陶行知説,在我們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頓;在我們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們的惡語之中,可能就有愛迪生。是啊,從某種意義上説,成材與否是人的潛力發掘和發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種不應受到抹殺的天性,而我們有許許多多的同仁在有意無意中,卻摧毀了這種必然,踐踏了這種天性,“創造”了一個個不該發生、令人痛心的“奇蹟”!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樂的眼光,賞識每一個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或許我們真誠的愛會創造教育的奇蹟呢!

第二篇:《羅絲的花園》讀書筆記

《羅絲的花園》這本書的封面讓我看了第一眼就愛上了它,封面上的畫把我深深地吸引了,這富有童真卻不失吸引力的書像有魔力一般讓我迫不及待地想鑽進去,在書的世界裏遨遊,開始一段又一段新的奇妙旅途。翻開封面後,扉頁上,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綠色映入了我的眼簾,一朵又一朵的花兒爭相開放,高高低低,大大小小,一朵挨着一朵,用小孩子的手法將花兒不同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我一下喜歡上了這個作者,我斷定能畫出這樣子的畫的大人絕對有一顆未泯的童心,他用並不細膩的手法將夜空描繪得讓人一目瞭然:幾顆並不明亮的星星在空中掛着,渺小卻有一種魅力;幾片雲彩在落日餘輝的映襯下,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記憶中那美麗的晚霞;河裏的魚兒在嬉戲玩耍,在微波粼粼的海面上,微波盪漾,魚兒們在玩耍時濺起了一道道美麗的漣漪。一隻巨大的茶壺上,站着美麗又可愛的小女孩羅絲,拿着望遠鏡,頭上停着一隻小鳥。

微風吹過,她的頭髮隨着微風輕輕飄散,衣服也飄了起來。那隻茶壺上的條紋更是簡單卻迷人,這是我們美術課上最常用的一種簡單條紋,竟被用來畫在這本書中的茶壺上,卻讓人感覺它比任何複雜的條紋,更使人賞心悦目、記憶深刻。

翻到正文,首先進入我視野的是那個茶壺,它的蓋子打開了,放在了岸邊。那兩條小魚依舊在玩耍,小鳥因為重新回到了岸上而十分高興,梳理了一下自己美麗的羽毛,從鬆軟的泥土裏揪出了一隻蚯蚓,開始津津有味地細嚼慢嚥起來。小羅絲此時顧不得高興,她呼吸了一下新鮮空氣,聞了一下花草的芳香,就開始忙着採集花籽。這些花真漂亮呀,我彷彿已置身於那裏:鳥兒們的歌唱,花兒們的舞蹈,我沉醉了。這派和諧的景象恐怕只有在夢裏才會出現。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時間慢慢地溜走,大茶壺裏已裝滿了花籽,再也“走”不動了。羅絲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花園。於是,她開始了尋找,她看到了一座繁忙的都市,很繁華,卻沒有生機,她沒有停步,繼續前行。雙腳重新踏上了堅實的土地羅絲感到很踏實,但看到這幅景象卻讓她很難過。最終,她和她的鳥兒在最繁華的都市裏找到了一條被遺忘了的街道,它佈滿了灰塵和垃圾,羅絲想為這裏增添一點顏色,決定將花兒種在這裏。

羅絲第二天就開始打掃這條被遺忘了的街道,微笑着,想象着。她的鳥兒也交到了新的朋友,小麻雀。等羅絲打掃完街道,回到碼頭準備拿花籽播種時,一大羣鳥兒從茶壺裏飛了出來,海里的魚兒驚恐地望着鳥兒們,天哪!茶壺裏的花籽幾乎全被它們吃光了!但此時小羅絲並沒有絕望,沒有放棄,而是小心翼翼地撿起了僅剩的幾粒花籽。羅絲種下了花籽,和他的鳥兒一起等待着,但什麼也沒長出來。羅絲沒有放棄,而是選擇堅持,選擇等待。她等待着,在生機勃勃的春天;她等待着,在驕陽似火的夏天;她等待着,在果實累累的秋天;她等待着,在銀裝素裹的寒冬……

她等得讓別人都心酸了:一個孩子做了一朵美麗的紙花送給羅絲,讓羅絲將之種在花園裏。接着,一直只有灰白色兩色的畫面到這裏才出現了色彩,我的心情也瞬時亮麗了起來。第二天,一個小男孩也帶着自己精心製作的紙花來了。一天一天的,每個孩子都帶了自己不同的紙花來,並告訴羅絲他們的故事。

這個花園隨着花的增加,變得五光十色,奼紫嫣紅。一天,羅絲驚奇地發現一隻蜜蜂在她的花叢中飛來飛去,她靠近仔細一看,驚喜地發現紙花叢中竟然有一朵綻放着生命力的美麗真花。隨後,出現第二朵、第三朵……羅絲有了真正的花園,這也成了大家的樂園。堅持一定會有收穫!播下愛的種子,一定會收穫愛的樂園!

現在人們的生活變得忙碌,大城市的工作節奏更是快速,這讓人們的心也越來越冷漠,只有孩子才有那份純真、童趣、愛心,還沒有沾染現實的世俗。是孩子們幫助羅絲建立了她夢想中的花園,讓世界變得多彩明亮。

第三篇:《祕密花園》讀書筆記

《祕密花園》讀書筆記

《祕密花園》是弗蘭西斯·霍奇森·伯內特於1909年出版的作品,也可以稱得上是她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書中的小主人公瑪麗出生在印度,是個相貌平庸、脾氣倔強、人見人厭的姑娘,對一切都看不順眼。一次瘟疫奪去了她爸爸媽媽的生命,她成了孤兒,被送回英國,來到米塞爾斯威特莊園,由姑夫克拉文先生收養。十年前,年輕美麗的姑媽生下兒子後不久,在一個花園裏意外身亡,克拉文悲痛欲絕,從此鎖閉了花園,不讓任何人進入。他的兒子柯林長着和媽媽一樣的漂亮的面容,每次見到他,都會引起克拉文先生更大的悲傷,於是他不願意再見到兒子,而選擇終年在外浪遊。而兒子也以為自己會很快面臨死亡,終日處於消極中。然而最終,原野的風帶來了生機,一個祕密的花園賦予了兩個孩子新的天地。

本身作為一部兒童文學作品,《祕密花園》卻在成年人的文學世界裏始終佔有一席之地,甚至比之對於兒童更加富有吸引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説,這也許是一個美妙而引人激動的故事;而對於一個成人,其中所展現的對生命、自然的強烈渴望則構成了最致命的魅力。

主人公瑪麗,一個瘦弱、僵硬、乏味、沉默的孩子,在小説的開始,她幾乎要讓人失去對整部小説的信心。她看起來那麼糟糕,簡直乏善可陳,但當她在瘟疫中,在空無一人的房子裏站起來的時候又讓人不知不覺中開始期待這個孩子未來的命運。幸運的是,照顧她的女僕有一個懂得孩子的好母親。主人公開始被鼓勵在原野上奔跑,在風中玩耍。就如她自己所説的,她覺得自己在風裏開始變得健康,開始長胖。這一切動人的歷程會讓人不自覺地傾慕自然的偉力,是自然讓一切充滿生機。

你可以認為,作者構造了這樣一派欣欣向榮,萬物重現生機的圖景是引誘出了讀者對一切富有生機和活力的事物的渴慕,讓人忍不住對生活重燃熱情;抑或是覺得作者還有更為深入的思想,比如,對自然的崇敬之心,對人性的扭曲與對自然天性的順應之間的關係。也許,你已經開始思索我們的一些社交規範、人們的傳統認識是否有違天性,但無論是否願意深入思考下去,我們都已經不由自主的跟隨作者的思路期待着故事的發展了不是麼?

因為迪肯這樣一個在原野上生長的孩子的加入,我們的主人公有了更好的接觸自然的條件,她被教會如何去照顧花草,她可以從男孩那裏看到小狐狸,可以明白知更鳥的意思。這一切新奇而令人興奮的東西與另一個情況更加糟糕的小少爺的加入強烈地衝突着,這個男孩深信自己命不久矣,他甚至無法自行站立起來,但他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那個祕密的誘惑,也受着花園、風和一切自然的、有生氣的事物的吸引,這大概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無法拒絕自然的誘惑,無法拒絕解除了所有羈絆後自由奔跑的快樂。顯然,這個從出生起就飽受病痛折磨的脾氣惡劣的男孩也是一樣。

從那以後,我們不由的一種無限欣喜的眼光看着這個孩子在恢復健康,在自己決定着我要活下去的意志。他開始有屬於自己的信念和夢想,他會在花園的樹下像個真正的牧師一樣佈道,他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的認同,他完全不再是那樣一個躺在病牀上只知道等待死亡的孩子了。

這時,你實在是要感歎,生命的力量是頑強不屈,沒有哪個生命生來就是為了消亡而存在的。儘管我們每個人都將面臨那一刻,但生命的過程中總是要追求自己期待的美麗的。

誠然,人生如夢,是非成敗轉頭即空,但當你放下這本書的時候,你還能夠否認這所有的激情、勇氣與夢想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美妙部分麼?我想,大概這樣一種近乎本真的、又充滿童趣的熱情美好感受才是這部作品最為歷久彌新的價值所在。

第四篇:一切奇蹟皆有可能讀書筆記

一切奇蹟皆有可能

為人師者,也許最為喜悦的是看到了若干年來孩子們的變化、孩子們的成長、甚至是他們的一切奇蹟了吧。

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對孩子的愛,對教育事業高度專注、全心負責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動,許許多多點滴小事更是讓我從中受益非凡。

當我初讀本書時,我甚至都感覺不到一點閲讀的趣味:沒有優美華麗的詞藻,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只是如一個絮叨的婦人,在娓娓道來教室裏有關孩子們的一切故事。慢慢看下去,卻發現雷夫所闡述呈現給我們的恰恰是一個最為本真的教育的內涵。也在絮叨中告訴我們:孩子們成長之路確實來不得一星半點的虛假啊!

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從教二十五年來,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國小擔任五年級老師。這所學校位於美國的洛杉磯,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並且大部分來自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雷夫老師班裏國小生的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而且孩子們謙虛有禮誠實善良。長大後,他們紛紛進入哈弗、普林斯頓等名校就讀取得不凡的成就。更為珍貴的是作者的着眼點不在於成功的結果上,而在他一輩子全心全意的過程中。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我們的許多教室裏也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

這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為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付出了努力與艱辛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無捷徑的真諦。雷夫先生每天為了自己的學生早上三點多從家裏出發,倒好幾次車在早上六點多趕到教室,晚上六點離校。節假日還帶着學生到學校去上課,這些都是免費的。他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解釋、示範、模仿、重複、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搗蛋惹麻煩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愛心了。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

其次就是教會孩子善待他人。“三劍客”的確深深地刺痛了雷夫先生,

並使雷夫先生陷入艱難的境遇。但雷夫先生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並沒有因此離開他所鍾愛的教育事業,而是領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我看到這裏時,非常清晰地感受到雷夫老師當時深深的難過心情,也完全理解他困惑的心境。所以雷夫先生想讓孩子們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首先讓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他為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在實踐教育中,不斷總結和思考,逐步形成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師”、“為孩子將來過上一流的生活做準備”、“不要把信仰強加於孩子”、“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等觀念和認識。

雖然中美國情不同,文化背景各異,但我們仍能從書中發現:中美教育面臨的許多相似之處,那就是教師的職業的確是一項非常特殊的職業。選擇這項職業,意味着教師不可隨意和率性而為,而需傾其精力的奉獻,也就是我們常常説的“用心做教育”吧。“教書教的不知頭髮着了火”是雷夫老師親歷的一件教室事故,也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他帶領班上學生做化學實驗,大家都準備好了,卻有一個學生因為酒精燈老點不着,沒法完成準備,為了幫助這個學生把燈芯太短的酒精燈修理好,他把頭捱得很近,去觀察時明時滅的酒精燈,連自己的頭髮着了火卻不知道,學生看見他頭髮直冒白煙,大聲驚呼他才知道。雷夫老師的這個故事,説明了一個盡職的老師往往為了學生的權益忘記了自己,同時也用這個故事期許天下的教師:教育是無悔的奉獻!他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始終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

教育是一項久遠而艱苦的工作,需要經歷時間的考驗,需要一個好老師的聰明才智。“你就是榜樣”、“讓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紀律必須合乎邏輯”……我會在教學中借鑑雷夫的這些教育觀點、教育信念,在實際教育活動過程中,不斷反思、探討、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不斷引領孩子們快樂健康成長,並且和他們共同享受成長的喜悦與奇蹟!

無錫市新區南豐國小胡亞豔 2014-8-21

第五篇: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筆記

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有感

書的一開端就是聯合推薦,有好多好多的人推薦這本書,這讓我非常心存疑慮,這本書會不會像這些人説的這麼好?讀到尹建莉寫的“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是—無限的”從這位好媽媽普實的話語裏讓我感覺到這應該是一本好書,雷夫是一位好教師,我決定讀下去。

好在這是一本語言比較易懂的書,不然針對我這樣的文學修養就要命了,他的開頭非常有趣,是寫發生在教室裏的一件事,這件事雷人在幫學生點燃酒精燈時不小心點燃了自己的頭髮卻沒有發現,其他的學生都來拍打教師的頭。這一故事,看似簡單,在我看來有兩點需要我們努力,第一:什麼時候我能這麼投入教學?第二:什麼時候可以讓學生這樣“打”教師?其實雷夫寫的真好,“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的。”真是大多數教師的真實體會,比起某些人説我是最幸福的,來讓人感同身受。“在一個認為運動員和明星比科研人員和消防員更重要的世界裏,培養友善而又聰穎的人已經變得幾乎不可能了。”誰説不是這樣呢?出場費過千的演員如同繁星,身價過萬的球員多如牛毛,唱一首歌給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也不在少數,拍個電影拍個廣告,腰包裏就過億了吧!而無數的科研人員為得到研究贊助而一籌莫展,真是一個奇怪的社會。現在的孩子們都去追星,沒有一個追科學家的。可以説是我們教育的悲哀,可見他們對藝術鑑賞能力的缺失。也正因為有上面的一把教室裏的火讓雷夫從一個普通的教師向一個偉大的教師轉變,“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在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是沒有捷徑的”。

第一部分 家最温暖 第56號教室為孩子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

讀完這一部分對我的震憾是最大的,因為我就是雷夫筆下那一個教室中的“老大”,每每在教室(請收藏好範文 網:)裏發飈,讓每一個學生都感覺到害怕,來滿足我那虛偽的內心。其實除了害怕的除了學生,還有教師,還有那些領導們。這個才是教室管理的真正問題所在。他用這麼一個故事來説明問題。一位從事特殊教育的優秀教師繼承了一顆無價的簽名球,上面有傳奇的1967年紅襪隊全體隊員的簽名。當年幼的兒子找他一起玩球時,理所當然地,他警告兒子絕不能拿簽名球來玩。兒子問他理由時,他覺得1967年紅襪隊的成就對兒子來説毫無意義。於是他沒有花時間解釋原委,只對兒子説,不能用那顆球是因為“球上寫滿了字”。過了幾天,兒子又找他一起玩球。當老爸再次提醒兒子不可以拿滿寫字的球來玩時,小男孩表示他已經把問題解決了;他把所有的字都塗掉了。理所當然,老爸氣得想痛打兒子。但他心念一轉,便明白兒子根本沒有做錯事。自從那天起,他無論去什麼地方都帶着那顆空白的簽名球。這顆球提醒他:不不定期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一定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我真的應該好好的反思一下,那麼多年的教育可以説都是錯誤的,但還好我及時發現了並準備轉變過來。

以信任取代恐懼:這應該是每一個教師應該明確的,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除此之外其他事情都可以補救。我以往都會用訓斥和批評來教育學生,我感覺這樣才有教師的威嚴,我想我錯了,應該和學生之間建立最起碼的信任,這很重要,也是一個班級的基石。我會努力的,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這是我和雷夫的共同點,答應學生的事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也一定要有合理的解釋並做好彌補,當學生主動向你承認錯誤並請求原諒時,我想你需要的不是説教,而是應該立刻原諒他。隨時為孩子們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們不需要對孩子們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麼負責任,而是要讓他們自己把信任放在我們的肩上,確實身教確實重於言教。

紀律必須合乎邏輯:老師可以嚴格,但不公平的老師會被學生看不起。這此年來我一直遵循這一原則,對於表現好的學生和表現不好的學生都一樣,有時候會對錶現好的學生更嚴格一些,這樣做真的可以讓學生信服。我以前也有讓學生不去上體育課、音樂課的行為,原先認為自己是對的,其實自己大錯特錯了,因為對不當行為最嚴厲的懲罰,就是不準參加發生不當行為時所進行的活動。

你就是榜樣:孩子們一直看着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許多教師都會要求學生幾點幾點到校,而他們自己卻壓着鈴聲到校,真的!我不明白自己做不到的事還要要求學生去做。有時候發火並不是一個明智的舉動,呵呵!笑一笑,只不過是一個錯誤罷了!

説真的,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