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泰坦尼克號》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7.51K

電影《泰坦尼克號》觀後感【精品多篇】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 篇一

看這部電影是爸爸推薦的,其實我早就想看了。

老早就聽説, 這是一部史詩般的電影大片,在 1998 年奧斯卡典禮上,還一舉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效、最佳攝影等 11 項大獎。

這部電影, 可能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電影。電影拍得非常好,也拍得非常長。長達三個多小時的電影裏,講述了一位鬱鬱寡歡的富家女,與窮小子在泰坦尼克號相遇,展開了一段羅密歐和朱麗葉般的愛情。孰料一場險惡致命的海難,以致船上上千人沉入大海,不是淹死就是凍死,場面悲壯,令人慘不忍睹,而這對有情人也只能陰陽相隔,令人感慨萬千。

電影一開始就很有創意,它是通過一名探險家在鐵達尼號的殘骸中發現了一幅素描,畫中女子帶着價值連城的珠寶,在他採訪畫中的女子時,才發現船曾經發生過一段驚天動地的愛情。而不是直接就講這段故事。

而這部電影,最令我感動的是那一幕,露斯在船在下沉時 毫不猶豫地去救杜奇,而當船沉入大海,杜奇使出渾身的力氣讓露斯坐上了一塊木板,自己卻活活凍死在了水裏。這段刻骨銘心的情景,足以表達了這對情侶深深的愛!

可感動歸感動,死了這麼多人,我覺得真不應該。像這麼大的一隻船,水平也太差了,幾下就不行了,安全係數也太不高了。還有我要責問,為什麼不多配些救生艇,不然的話,大部分人不會沒船逃生,大家也不用你搶我奪的,這些做事的也太敷衍了事了。

另外,為什麼要説,人是船下沉得更快的一個主要原因呢?據我分析,由於當時船快沉了,幾乎所有的人都失去了理智,一直往裏亂鑽亂擠,而不是排好隊伍,有秩序地撤退,使有些原本可以生存下來的人也白白死了,真叫人遺憾。此外影片中,那些警衞總説:“讓婦女和孩子先走。”我總覺得不妥,應該尊老愛幼,讓老人先走,讓最弱的先離開。

這部電影幽默、驚險、感人。我還聽説,除了這一對情侶是虛構的,還真的發生這一類事呢 !歷史上,就是這艘泰坦尼克號,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大輪船,竟然在首航中,就發生了人類最大的海難事件。我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 篇二

看過《泰坦尼克號》的人,永遠也忘不了這幅畫面:泰坦尼克號在海底昂着頭,殘破和污跡也掩蓋不了她的高貴,這就是她的歸宿。

歷史就這樣演變成了傳奇,卻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反思與難以忘懷的感動。曾經輝煌的、燦爛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經不起時間的腐蝕,再美麗的東西都會在歷史的長河上佈滿塵埃,歲月留給我們的只有不滅的記憶與曾經讓我們心動的紀念。再看《泰坦尼克號》,傑克與露絲的真情依然那麼感人,那份讓人心跳的愛情,在生離死別的時刻,依然那麼的燦爛、那麼的不屈、那麼的動人,生命在災難面前如此的脆弱,但愛讓我們變得堅強,讓我們變得執着,讓我們充滿力量去完成愛的承諾,一如露絲答應傑克好好活下去。聽着那首動人的《MY heart will go on》,除了感動,還是感動。説愛,我不懂,談情,我亦不通,但《泰坦尼克號》卻用最平凡優雅的方式,向我們詮釋了它的真諦。

思緒回到電影裏:傑克,一個流浪畫家,跟別人賭博贏得泰坦尼克號開往美國的船票,作為社會底層的一份子,雖坐三等船艙,但他對新的生活充滿了嚮往,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直至在船上遇到了富家小姐露絲,他與露絲可謂一見鍾情,為了與露絲相愛,他沒有因自己的出身而自卑、妥協,可見他對愛的執著與不屈。

露絲,作為一個富家千金小姐,由於家庭的束縛,對外界的自由生活充滿嚮往,讓她想逃離貴族那種一切以錢權名利為重的枷鎖,直至傑克的出現,為了傑克,她可以拋開榮華富貴,不介意他是個坐三等船艙的人,不管自己勢利母親無理自私的傍有錢人要求,只是跟着自己的感覺走,跟着那個知她懂她愛他,肯為她向權貴挑戰的男子走,永不分離,可知她對傑克愛的勇敢與偉大。

卡爾,露絲的未婚夫,貴族大商人,作為社會高層,他有名、有利,對於露絲,他的確也很愛她,但他的愛很卑劣,愛得很自私,他根本不懂露絲內心世界真正想要的愛。在他眼裏,金錢是萬能的。他的自私讓他在最後得不到露絲的時候對傑克產生了仇恨,想殺死傑克。這一切,註定了他在愛的路上,是悲劇、失敗的。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 篇三

在一個個繁忙的日子裏,心也忙得不可開交。週末,約幾位好友遊園賞春,卻因各自的家事繁忙半途而廢,看來那些閒庭信步的日子遠了;最近很是懷念“斜陽照墟落,窮鄉牛羊歸”的鄉村生活,回家探過一次,鄉鄰們忙着春播春種,唯獨我一個閒人,自己索然無味地歸來,看來那些靜謐祥和的日子也遠了;期會考試臨近,我開始緊張努力地工作,“加班、熬夜、早起”這些字眼又從我的生活詞典裏凸現出來,可是心情卻被那一張張草草了事的答卷左右,焦躁不安,看來心底那彎風平浪靜的港灣更遠了。匆匆的日子裏,心是找不到寧靜的。

難得遇上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老公帶着我到信合九州電影院看了一場電影,放鬆一下心情,尋找久違的寧靜。我們看的是3D版的《泰坦尼克號》,大學時代,我們都看過這部電影。那時,彼此都是孤家寡人,當時抱着極高的期望囫圇吞棗地觀看,也沒有品出什麼藝術價值。難得有這麼一個清閒的下午,我們可以盡情地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樂趣,讓那些煩躁匆忙的瑣事都拋到九霄雲外吧!

從開始放映到落幕總共3個多小時。如果是上班時間,定會覺得時間漫長,誰知那個下午就這樣輕易地被打發掉。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我們還沉浸在意猶未盡的劇情中,一路上探討個不停。

我感情的觸角是柔軟的,當看到Rose冒着生命危險到船艙裏去救Jack時,不禁潸然淚下。偉大的愛情往往在危難時刻得以見證,他們在生死關頭仍能不離不棄,同甘共苦,和Rose的未婚夫Karl自私貪婪的本性瞬間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也許就是Rose堅持選擇與Jack相惜相知、相濡以沫的原因吧。生死關頭是最能顯現人性的善與惡、美與醜,在沉船前的一段時間裏,人們在迷茫中來回奔走,反覆掙扎,只為尋求一線生的希望。那一刻,生命顯得無比脆弱,一個個從欄杆上紛紛落下的生命是那般的渺小,大海中一聲聲急促的呼救顯得蒼白無力。20艘救生艇僅一艘返回救援,1500人落入大海僅有6人生還,慘絕人寰的悲劇令人蕩氣迴腸,那一刻,人性的高貴與卑劣不再是頭等艙與三等艙的等級劃分,也不再是紈絝子弟與寒門子女的貴賤懸殊,而是人類靈魂中善良與醜惡的較量!

最終,Jack把生還的機會讓給了Rose,自己卻凍死在茫茫大海中,“你必須答應我,你會活下去,你不會放棄,不管發生什麼,無論多麼絕望。現在答應我,Rose,永不放棄的承諾。” Jack給Rose留下的不僅僅是綿綿無期的回憶,還有無比堅定生還的信念。偉大的愛情往往又在悲劇中得以昇華。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咀嚼痛苦方知幸福來之不易,方懂且惜眼前平平淡淡的幸福。

踏在回家的路上,已是傍晚,太陽早已落山,天空瀰漫着陰霾,我們騎着單車,沐浴在柔和的春風裏,嗅着路旁芬芳的油菜花香,心也安靜閒適下來。路上靜悄悄的,偶爾一輛汽車飛馳而過,良久不見另一輛的出沒,我們意猶未盡的暢談打破了周圍的寧靜,一步好電影總會給人無限的啟迪!

期待下一部好電影的到來!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 篇四

電影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因為從電影中,我們可以見識到世界不同角落、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並藉由電影的場景、聲光效果,讓我們有如身歷其境去體驗人 生不同面向的種。種課題,並深刻的感受作者所要詮釋的理念、所要彰顯的主題,不論是詼諧逗趣、驚悚震撼、嚴肅悲涼、温馨動人等等風格,只要一走進電影的世界 裏,總能令我融入其中,隨着劇中角色衝鋒陷陣、冒險犯難、尋繹線索、狂喜悲鬱,久久不能自已……。因此對我而言,觀賞電影真是一種美好的享受。

從小到大,欣賞過的好電影不計其數,諸如:“唐山大地震”、“赤壁”、“哈利波特”、“少年pi的奇幻漂流”、“鋼鐵人”、“龐貝”等等,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最為喜愛的電影,那就非“泰坦尼克號”莫屬了。“泰坦尼克號”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正式在全球各地上映,當時我還沒出生呢!幸而爸爸媽媽將 “泰坦尼克號”的dvd保存下來,我才有幸見識到此部曾榮獲第七十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等十一項大獎,造成一時轟動的電影鉅作。

“泰坦尼克號”的內容背景乃一九一二年泰坦尼克號郵輪在其處女首航時觸礁冰山沉沒的事件,及凱特温斯蕾與李奧納多卡皮歐所虛構飾演的不同社會階層成員的戀愛故事。我與大部分的“泰坦尼克號迷”一樣,對於電影中男女主角“你跳,我也跟着跳!”的深情告白印象深刻,也特別感動于傑克為愛而死,蘿絲為愛而生的悽美愛情。蘿絲並不迷戀於未婚夫匹茲堡鋼鐵大亨之子卡爾的財勢地位,而獨鍾於真誠坦率的傑克,準備下船後與他一同生活,卻不幸遇到泰坦尼克號的沉船意外,拆散這兩位戀人,使他們陰陽兩隔。劇中當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即將沉沒之前,船員要求乘客穿上救生衣登上救生艇,但因救生艇數量不足,只限婦女與小孩優先登艇,蘿絲本已登上救生艇,但為了與傑克在一起,又從救生艇跳回達尼號上,看到這一幕,不禁令我動容,我想,這就是“生也相守,死也相從”的刻骨銘心的愛情吧!而當泰坦尼克號沉沒時,傑克與蘿絲互相緊抓對方,卻因水的衝力太強而鬆開了。傑克迅速找到蘿絲,並發現一扇漂浮在海上的門板,但因門板僅能承載一人的重量,所以傑克讓蘿絲留在門板上,自己卻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並用最後的一絲力氣要求蘿絲承諾不會放棄,會好好的活下去……。看到這裏,我已熱淚盈眶,感動不已,原來真情至愛是可以為對方奉獻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換取對方存活的機會。相較於當時上流社會常以婚姻作為換取財勢地位工具的作法,傑克與蘿絲的愛情更 加顯得真實、高尚而彌足珍貴!

此外,電影中還有幾個地方令我感觸良深,其一便是泰坦尼克號在撞上冰山之前,其實早已數度收到來自其它船隻的警告訊息,但為了要創下快速橫越大西洋的紀錄,對於這些警告全都不予理會,不但未曾減速,而且繼續向前航行,終釀成二十世紀最慘重的災難之一,使一千五百多人葬身海底。我想,如果當時泰坦尼克號的船長史密斯先生能更審慎的評估冰山的危險性,更謙虛的聽取來自其它船隻的警告訊息,或許便可挽回這個驚駭世人的悲劇。因此越是坐在上位的決策者,肩負重責大任,越應思慮周詳,而後做出正確而果斷的決策,才不致鑄下大錯。

而另一個導致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死亡人數飆高的原因則是救生船數量不足,當時總共有兩千多人搭乘泰坦尼克號,但實際上救生艇僅可載一千多人,這又是一項致命的 人為疏失。雪上加霜的是當時泰坦尼克號號稱“連上帝也沉不了的不沉船”,因此當船難發生時,大多數的乘客們仍未意識到危險,故疏散乘客時許多人不願意上救生 艇,導致許多救生艇根本沒坐滿人便放下,因此沉船時許多人便與泰坦尼克號一同沉沒,有些乘客雖然逃離了船身,亦在沉船時一起被吸入海里,或泡在冰點的海水中失温而死。這也警惕我們應時時留意身邊的危險,當災難來臨時更應提高警覺,而非渾然不知。

此外,這部電影場面的壯觀浩大亦令人歎為觀止,不論是船上豪華富麗、美輪美奐的餐廳、酒吧、客房等設備,或是沉船時海水衝湧進船艙,船裂成兩半,船尾被船 頭往下拖形成九十度後下沉等等壯盛慘烈的場景,加上一些精采刺激的片段與唯美浪漫的鏡頭,讓我感覺欣賞這部電影彷佛經歷了一場美妙的視覺與聽覺的饗宴,令人回味無窮。

總之,“泰坦尼克號”是我觀賞過的眾多電影中最能觸動我心絃、最令我喜歡的一部影片,不僅劇中悽美的愛情故事深深感動了我,電影裏的許多情節亦觸發我深入省思,真希望此部電影能再度搬上大銀幕,讓我得以再次沉醉於“泰坦尼克號”的感動中。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 篇五

泰坦尼克號,舉世無雙的豪華巨輪,“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二十世紀初,它是榮譽的象徵。每個登上它的人都會為之自豪。那裏是歡樂的天堂,無人會把它與不幸聯繫到一齊。突如其來的冰川,不僅僅擊碎了那艘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同時,它也揭露了社會與人性,那些在平時裏都戴着假面面具的東西。

現實與夢想相牴觸,當慾望與良心走上獨木橋,何去何從?處在生與死的邊緣,心中的恐懼如滴染的墨跡般漸漸散開。往日裏所謂的'教養,所謂的正直在這時也許根本就不會被想起。往日裏威風做盡的金錢在此時如同廢紙一般,被粗魯的從一個人的手上扔在了空中。平日裏貴族的形象此刻不會有任何的體現,展現出來的只有跟常人一般慌亂的動作以及歇斯底里的哭喊。

當海水漸漸漫入船艙的時候,當救生艇不夠的時候,他們説,讓婦女和小孩先下去。這句話,他們到底是以何種心態説出來的!是不畏懼死亡嗎?不,不是的。他們只是忠於自我的職責,他們只是忠於自我的良心。站在船頭維持着秩序,當彈頭迫於無奈穿過他人的胸膛時,他無奈亦悲傷。於是向眾人,向夥伴,向泰坦尼克號敬了一禮,之後遠離了現實的混亂與不堪。

眼看着救生艇一艘艘被放入海面,活着的期望離自我越來越遠,那些平日裏高歌的感情,友情,親情此時不值一錢。用盡手段來尋求生存的期望,就算齷齪也在所不惜。良心的泯滅讓他們為了自我的存活而踐踏他人的生命,眼看着瀕臨死亡的人們卻熟視無睹。向上爬,努力的向上爬,不顧一切的向上爬。當一切都變得渾濁時,那顆心似乎也迷失了方向。

在這艘船上,人性的醜惡與不堪一擊體現的淋漓盡致。我們痛斥,我們鄙視,但我們卻忘了在痛斥別人的同時來想想自我的所作所為。試問,當你處在那麼一個環境下你會怎樣做?你是否會高尚的將生的機會留給他人?或是你會不顧一切去救助那些快要被死神帶走的人們?我想,答案是沉默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至少,大部分都是這樣。在危急關頭,這種人性的醜態就會毫無掩飾的暴露在陽光之下。我們該為之悲切還是該為之羞愧?也許,答案依舊是沉默的。

感情自古以來就是個不能用言語解釋的詞。在那艘船上,在泰坦尼克號上,我見證了感情的偉大。那是一種用生命去捍衞的情感,那是一種無條件的信任。

“傑克、傑克。”撕心裂肺的呼喚,那是怎樣的絕望與悲痛。在茫茫大海上,唯一的支持,唯一的期望就在自我身邊慢慢逝去。活着是痛苦的,沒有愛人温暖如春的懷抱,只有冰冷刺骨的海水盪漾在周圍。於是閉上了眼睛,試圖陪伴着自我所愛之人一齊去到天國。“答應我,必須要活下去。”然而,就在那一剎那,耳邊響起的,是揮之不去最深切的話語。

是的,答應了,所以履行諾言。就算再痛苦,就算再辛苦,感情的諾言,必須不能違背。抓住他的手刻下最深情的吻。放開手,任由此生最愛漸漸沉入海底。她要活下去,無論如何,也要活下去。

信念是一種無止盡的力量,它是動力的源泉,流之不盡。

當所有人都驚恐的擁擠在人羣之中時,有那麼幾個人,淡定的靜立原地。手中拉動的琴絃奏出世上最美妙的音符,給這慌亂擾動的空氣帶來鎮定的撫慰。人們閉塞雙耳,似乎沒人注意到漂浮在空中的旋律。但,儘管如此,他們依舊閉着雙眼拉動着琴絃,仿若自我站着的是期盼已久的舞台,面前的,則是慕名前來的觀眾。

以前聽誰説過這麼一句話,除了生命,沒有什麼能夠凌駕在理想之上。但我卻想説,理想凌駕於生命之上。

不,不是我想説的。我只是聽到了,這從沉睡的海底發出的永恆的呼喚。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 篇六

卡梅隆説:“已經有整整一代人沒有在電影院中觀看過《泰坦尼克號》了,經過數碼修復以及工程浩大的3D轉制,電影將呈現出前所未見的風貌,在保持了原有的感情之外,畫面將更具有震撼力。”據悉,電影的修復和轉制工作早在去年便已經開始,該工程相當複雜繁瑣,只為呈現出更加撼人心魄的效果。

《泰坦尼克號》電影自1997年上映後,席捲了全世界的銀幕,獲得第70屆奧斯卡11項大獎,3D版的上映將會讓其影響力繼續擴大,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會對影片有全新的感受,老觀眾也會伴隨着回憶重新感受這種新的嘗試。卡梅隆介紹説,3D版的影片運用最先進的技術還原當時真實的場景,無論對新一代的觀眾還是當年的老影迷都是一次難忘的體驗。

“泰坦尼克號”的名字取自希臘神話中的巨人“泰坦”。泰坦向代表神祕自然力量的宙斯神挑戰,結果失敗,被打入了比十八層地獄還深多少倍的大西洋底。因而有人説,“泰坦尼克號”這個名字不吉利,開始就預示了悲劇結局。

但這艘巨輪和神話中的泰坦不同的是,它沉沒在海底的只是那些鐵板、鉚釘和人的肉體,它的靈魂沒有被征服。或者説,“泰坦尼克號”和1,500多條生命沉下去了,但人的精神,一種不可戰勝的人類文明,仍然存在,而且“永不會沉沒”。

八位音樂家在最後的時刻一直沉着平靜地演奏樂曲,那飛翔的音符,體現了至死不向自然界的兇惡低頭的人類尊嚴和高貴。正如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寫到的:“人,不是生來就可以被打敗的。你可以打敗他的肉體,但征服不了他的靈魂。那些追逐的鯊魚可以把那個老漁夫船上拖著的那條大魚啃噬得只剩下骨頭,但啃噬不掉這個水手不可戰勝的精神,這是人的靈魂和意志熔鑄的火焰,整個大海也無法把它熄滅。”

直到100年後的今天,人們還是驚歎,那些“泰坦尼克號”的樂手和船員,在面對即將滅頂的海水,面對洶湧而至的死亡,怎麼能有那麼巨大的勇氣,不奔不逃,堅守職責;怎麼能有那樣高尚的人道情操,把救生艇讓給孩子和婦女,把最後的時刻留給自己。事後的統計,船員有76%遇難,這個死亡比例超過了船上頭等艙、二等艙和三等艙所有房艙的乘客死亡比例。船員在船上,比乘客更有條件逃生,但他們卻把機會給了別人,把無望留給了自己。而且不是一個船員、兩個水手這樣做,而是全部900多名船員、服務員、燒火員以至廚師都是這樣選擇的;這麼大的一個羣體,能做到如此這般,今天看來,像那條巨船神祕地沉下去一樣,這種永遠高揚水面的人的精神,簡直是個奇蹟!

據後來的調查,當時只有六號和二號救生艇有船員跳了進去,但馬上被那裏負責的官員發現,叫他們出來,他們沒説什麼,便服從命令回到甲板上。

《永不沉沒》一書的作者丹尼·阿蘭巴特勒對此感歎道:“這是因為他們生下來就被教育這樣的理想:責任比其他的考慮更重要,責任和紀律性是同義詞,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前的幾小時中,這種責任和紀律的理想,被證明是難以被侵蝕的最有力量的氣質。” 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消防員法爾曼。卡維爾在感到自己可能離開得早了一點的時候,又回到四號鍋爐室,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鍋爐工困在那裏;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信號員羅恩一直在甲板上發射信號彈,搖動摩斯信號燈,不管它看起來多麼沒有希望;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被分配到救生艇做劃漿員的鍋爐工亨明,把這個機會給了別人,自己留在甲板上,到最後的時刻還在放卸帆布小艇;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報務員菲利普斯和布賴德在報務室堅守到最後一分鐘,船長史密斯告訴他們可以棄船了,他們仍然不走,繼續敲擊鍵盤,敲擊著生命終結的秒數,發送電訊和最後的希望;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總工程師貝爾和全部的工程師一直埋頭苦幹在機房,即使知道他們已沒有時間登上甲板,失去任何逃生的機會;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樂隊領班亨利·哈特利和其他的樂手演奏著輕快的爵士樂和莊嚴的宗教聖歌“上帝和我們同在”,直到海水把他們的生命和歌聲一起帶到大西洋底……

這一切,僅僅用一句“勇敢”是無法全部解釋的。西諺有云:“即使是一個英雄,在絕境中也會變成懦夫。”但“泰坦尼克號”卻把無數普通人變成了英雄!責任意識舉起了人的價值、人的高貴、人的美麗。

當“泰坦尼克號”的倖存者回到紐約時,大家討論誰生還、誰遇難了,由於倖存的女人孩子遠比男人多,人們都認為是海上規則“婦孺優先”這一神話的勝利。但泰坦尼克號所屬的“白星輪船公司”對媒體表示:沒有所謂的“海上規則”要求男人們做出那麼大的犧牲,他們那麼做了只能説是一種強者對弱者的關照,這不管在陸地還是在海上都是一樣的。這是他們的個人選擇,不是任何規章制度、航海規矩可以要求達到的。他們堅守住的是古老卻永遠年輕的人類價值。

當時,億萬富翁約翰。雅各布·阿斯德問負責救生艇的官員,他可否陪同正懷著身孕的妻子馬德琳上艇,那個船員説了一句“婦孺先上”之後,他就像一個真正的紳士一樣,回到甲板,安靜地坐在那裏,直到輪船沉沒,船上倒下的大煙囱把他砸進大西洋中。阿斯德當時已有資產8千7百多萬美元,加上他那些發明專利,身價達一億美元以上,是“泰坦尼克號”上唯一的億萬富翁,也是全世界最富的人之一,他的資產,可以建造11艘“泰坦尼克號”巨輪。

據史家的撰述,在“泰坦尼克號”要沉沒之際,阿斯德攙扶著馬德琳到了四號救生艇旁邊,對船員解釋説,他妻子身體很弱,可不可以和她一起上艇照顧一下。船員回答説:“不行,先生,除非所有女士都先上了艇,否則不許男子上。”阿斯德沒有多説一句話,脱下手套拋給了妻子,然後就退到甲板上,目送著五個月身孕的年輕妻子上了小艇。當小艇飄飄悠悠地向遠方划走時,他站在甲板上,點燃了一支雪茄。倖存的船上理髮師奧古斯特·韋科曼後來回憶,當時他曾和阿斯德先生在甲板上呆了一會兒,他們聊的都是隻有在理髮椅上才談的小事情。臨別時,韋科曼問阿斯德:“你是不是介意我和你握個手?”阿斯德説:“我很高興。”這是乘客們聽到的這個億萬富翁的最後一句話。

“泰坦尼克號”船長史密斯和幾乎所有船上的富豪都有著很好的個人關係,很多也是他的好朋友,包括阿斯德。但阿斯德根本沒有去找史密斯船長走走“後門”,通融一下,讓他上艇。如果他去找船長,也有充分的理由,他的妻子正懷著五個月的身孕。但阿斯德沒有這樣做,或者説根本就沒有想到應該這樣做,那是一個沒有“後門”觀念的時代,是一個講究君子風度,做真正男人的時代。

幾天之後,在“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那段大西洋海面上,人們發現了約翰·雅各布·阿斯德的屍體,渾身都是煤煙,而且已被砸扁了。人們猜測可能他被船上倒下的大煙囱砸著了。在他的上衣兜裏,還揣著2,500美元現金兑現支票。這2,500美元,對於船員來説是天文數字,當時船上一個水手的月薪還不到20美元。但阿斯德沒有用這些錢去賄賂任何船員以上艇逃生。而即使他那麼做,大概也不會有水手接受。

“泰坦尼克號”上另一個財富僅次於阿斯特的是美國“梅西百貨公司”創始人斯特勞斯,他和妻子也在這條船上。發生海難94年後的今天,“梅西百貨公司”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百貨公司,座落在紐約曼哈頓第六大道上。

斯特勞斯夫婦也是自己帶了十幾個侍從和服務生,以備船上的服務員不夠用,或不方便。可想而知他們富有的程度和氣派。“泰坦尼克號”撞了冰山之後,斯特勞斯夫人幾乎上了八號救生艇,但腳剛要踩到邊,她突然改變了主意,又回來和斯特勞斯先生在一起,説“這麼多年來,我們都生活在一起,你去的地方,我也去!”她把自己在艇裏的位置給了一個年輕的女傭,還把自己的毛皮大衣也甩給了這個女傭,説“我再也用不著它了!”

當有人向67歲的斯特勞斯先生提出,“我保險不會有人反對像您這樣的老先生上小艇……”斯特勞斯堅定地回答,“我絕不會在別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然後挽著63歲的太太艾達的手臂,一對老夫婦蹣姍地走到甲板的藤椅坐下,像一對鴛鴦一樣安祥地棲息在那裏,靜靜地等待著最後的時刻。

當知道自己沒有獲救的機會時,世界著名的管道大亨本傑明·古根海姆穿上了最華麗的晚禮服,他説:“我要死得體面,像一個紳士。”他給太太留下的紙條寫着:“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為我搶佔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會死得像一個畜生,會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船上第三號最高管理者、造船師安德魯斯,毫無逃生的意念,他在最後的時刻,還痛悔地對一個女服務員説:“孩子,我沒有給你造一條不會沉沒的船。”雖然他並不是設計師,沉船並不是他的責任。但面對那麼多婦女兒童和船員要隨着“泰坦尼克號”沉入海底,作為一個男人,一個具有拯救責任的男子漢,他無法再活下去,他要用生命這樣巨大的代價,表達他的痛悔,他的尊嚴,他的負責到底的人道情懷。

同樣體現了男子漢精神的有船長史密斯,一副默多克以及許許多多的官員、水手,普通的員工,以及服務員……對於這麼大的羣體都能如此紀律分明,堅守崗位,富於自我犧牲精神,《永不沉沒》的作者丹尼·阿蘭巴特勒分析説,很大的原因是船上的領導者臨危不“逃”,以身作則,這種表率作用產生了號召力,使人們跟從、效仿那些做了正確、高貴、美好事情的真正男子漢們,在這樣做的同時,他們自己也成為正確、高貴、美好的一部分。

電影《泰坦尼克號》上映近十年以來,之所以風靡美國、歐洲,香港、台灣、大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部電影形象地再現了當年的人類文明:世界第一艘最大的巨輪沉沒了,但人類的美德、人道情操、人性的善良卻沒有沉沒,它在這場世紀大災難中放射了光芒!這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精神文明,在今天的高科技的現代社會,這種文明價值更顯得寶貴,因為它更加缺乏。因此,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觀眾,才在電影《泰坦尼克號》的銀幕下一起感歎,一起緬懷,一起嚮往那個時代,那個文明的夢想、那些偉大的男人,偉大的女性,那些海水永遠淹不滅、永不沉沒的人性輝煌。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 篇七

還記得第一次看《泰坦尼克號》的`時候,心潮澎湃,思緒萬千。那種刻骨銘心的無私的愛永遠是愛情故事裏的最經典的永恆,那場巨大災難裏被奪走的生命永遠都讓人扼腕歎息。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給人看,而我希望至此之後不再有類似的悲劇。

最近再一次看了3D版的《泰坦尼克號》,依然經典與震撼。此時關注的不僅僅是依舊動人的愛情,更是關注着這場悲劇中的每一個細節。在奢華的頭等艙裏,Rose的內心裏並沒有真正的快樂,因為沒有人關注她的內心,她並沒有沉浸在這貴族的奢靡生活中,外在的物質享受反而讓她更加痛苦,以至於有了自殺的念頭,而一切幸福的開始只源於真正關心她內心的人的出現。

回到現實社會裏,我們有多少年輕的生命的逝去是因為缺少真正的愛與關懷。無論是朋友之間、師生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越來越缺乏真正對內心的關懷。

或許快節奏的社會讓我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我們需要去努力打拼換回幸福的生活,但物質條件的改善並不能讓人們獲得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人們內心的壓力需要發泄,需要有人傾聽,需要有親切的問候。無論何時,都不要忘了自己內心的需要,不要忘了朋友、家人最需要的東西,那就是精神上的鼓勵、情感上的關懷,甚至只是一句“你好嗎?”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 篇八

當動聽的歌曲《我心永恆》迴盪在耳畔,我就會想起電影《泰坦尼克號》男女主角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在危急時候,可以為對方付出生命的代價。

這艘“永不沉沒的輪船”要沉沒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我們人類是那麼的渺小。沒能坐上救生艇的人們紛紛跳入刺骨的海水中,呼喊聲、哭泣聲連成一片,大家都在海面上用力地掙扎着。可沒過多久,原本鬧哄哄的海面上,一下子平靜下來了。只見,人們的眉毛上、頭髮上…。都結上了厚厚的一層冰。大家設想一下,在寒冷的深夜,這海水有多麼得冷,難怪剛才還是一片喧鬧聲,現在卻悄無聲息了。雖然最後有一艘救生艇來搜救,但是來晚了,落水的1000多人中,連女主角在內,只救上來六人,其他人永遠消失了,消失在這茫茫大海中。

看到這裏,我不禁心頭一震,為什麼號稱“宇宙第一”的人類,卻在大自然面前屈服了,手無縛雞之力呢?為什麼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會沉沒呢?這都是人類的虛榮心所導致的,船長經不住設計師的誘惑,想讓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大名,乘此機會“火”一把,下令輪船全速前進。當看見冰山時,因速度太快來不及轉向,撞向了冰山,發生了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災難。

在這場大災難中,有許多温暖的場景。一對老夫婦,當船將要沉沒時,兩個人緊緊的擁抱在一起,一起等待死神的降臨。在這個時候,有了家人的陪伴,還有什麼可以害怕的呢?一位母親,面對如此大的災難,還像平常一樣,給孩子講故事,親吻孩子,讓孩子們安詳的進入夢香,這是多麼崇高的母愛啊!

巨大的災難、永恆的愛情、真摯的親情、偉大的母愛……我心永恆的《泰坦尼克號》。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 篇九

不知道在看此作文的人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那就是——《泰坦尼克號》。

電影更多是講了泰坦尼克號是如何被冰山撞翻還有如何沉沒的。有些人只在意觀看電影的情節,不在意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什麼,其實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人的本性是虛偽的。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那些人的本性會變得虛偽起來,但在危險時的本性就無法掩蓋了。

比如《泰坦尼克號》,電影裏的人們在什麼危險都沒有的情況下會十分有紳士氣息,但是如果在泰坦尼克號即將翻船的時候呢?呵,泰坦尼克號上的人們就會像三天沒吃飯的惡狼似的向船上衝。本該讓給孩子和女子的船隻被各種人擠滿,甚至當有人看見一塊木板準備上去的時候,第二個看見本板的人一下就遊了上去,不僅對那個第一個看見木板的人説:“滾開吧,笨蛋。”還對那個人踹了一腳。於是,各種情況都發生了:有的人把別人當成漂浮物,有的人把別人好不容易找到的木板搶到自己的手裏,還有的人把坐在船上的人推下船自己坐了上去。——總之所有人的本性已經暴露了。那些人由紳士“變成”了惡霸,甚至有的人“變成”了殺人魔。為什麼泰坦尼克號沉船後只有幾個人存活下來?你現在知道答案了吧,因為他們的貪婪,狡猾,更重要的還是本性。

記得有一次,我在飯店吃飯。正吃着津津有味之時,一幫滿臉通紅的人對一位老頭兒不客氣地説:“滾開,髒老頭,這是我的地兒。”老頭兒也不甘示弱,説道:“我比你早到,所以這是我的地兒。”那幫人握緊拳頭裝出要打人的架勢,老頭兒趕緊打包走了。見此場景,我突然覺得有些害怕,也趕緊“落慌而逃”我心裏罵着那幫人:“那幫人真沒有教養,不懂得先來後到、尊老愛幼。”

讓我們無論無何都在什麼情況下都是善良的人,所以我們要從現在做起,使我們的本性變成善良的、誠實的。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 篇十

影片的內容真的要説其實很簡單:傑克和羅斯在泰坦尼克號上面相遇,之後,傑克救了想跳海自殺的羅斯的命。從那以後他們就相愛了。但是好景不長,船因為撞到了冰山而不得不沉入大海。傑克為了讓羅斯生存下來,便安慰他,自己卻凍死在冰冷的海水中。

這個故事的確很簡單,不過卻深刻地告訴了我們人類本性中的善良與醜惡、高貴與卑劣,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它們得到了得到充分的展現,這應該是我喜歡這部影片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吧。

首先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那些利慾薰心的人,其典型人物就是卡爾。他為了自己所想要得到的東西而不擇手段,威逼利誘,即使算不上是十惡不赦,也絕對不是一個好東西。卡爾以為錢可以支配這一切,但是他的想法是錯誤的,之後的事實很明顯地告訴了我們一點:至少錢是買不到愛情和生命的。

除此之外,卡爾也看不起那些住在三等倉的人,把他們和老鼠並稱,當然,靠運氣才上船的傑克就更是他的眼中釘、肉中刺了。

在《甘地》這本書中,有一段講述的是以前的印度把人分為四個種姓:僧侶(婆羅門)、武士(剎帝利)、農民及商人(吠舍)、奴僕及僱工(首陀羅)。除了這些有種姓的人以外,其他人都成了“不可接觸者”。對於這種情況,甘地認為“人是不完全一樣的,他們的職業不同,生活狀況不可能完全相同。然而不管是僧侶、學者還是街道清潔工,他們都應受到同樣的尊重。對社會而言,清潔工起碼同醫生和律師一樣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他們的價值是相同的。婆羅門不應該認為自己比其他種姓更優越。”

按照甘地的説法,無論是一等倉的人還是三等倉的人,他們都應該受到同樣的尊重。他們不應該和老鼠同室,而那些富人們也不應該住在那麼豪華的地方。

我想周總理對一名挑糞工人説的話我們應該還記憶猶新:“我們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只是分工不同罷了。”總理和挑糞工都是人民的勤務員,那些富人和窮人是什麼呢?富人只是靠着他們誤打誤撞或是自己的長輩留給他們的地位和金錢才能走進那豪華的餐廳,在逃生時,他們可以衝在最前面。窮人呢?窮人平時很辛勤地勞作,他們為富人創造財富,但是他們卻被人們所忽視,甚至被視為是低等的人。我認為那些窮人應該是最富裕的,因為他們有富人所沒有的毅力和快樂。正可謂:“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

影片中羅斯有一段話讓我感到很難忘:“20艘船,最後只回來了1條。共有1500多人落水,但倖存的卻只有6人。1500人啊,只活了6個……”這表明了什麼?這表明了人們的私心。那些在救生船上的人幾乎都是在一等倉的富家子弟,許多人都往船上擠而弄翻船,沒有人返回去救人。他們不聽從少數人的提議,以自私的想法,僅僅為了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未來,斷絕了無數的'生命。印象中有這麼一段詩:

滴水之恩,報以湧泉;

寒暄之禮,還以長揖;

錙銖之貽,謝以重金;

救命之恩,報以一死。

這樣説來,那些在三等倉的人讓那些富人們先上救生船,對他們也是有一定恩情的。儘管他們並不是自願的,但是對於那些富人們來説,那些窮人們應稱得上是他們的“救命恩人”啊。當他們有難時,窮人們讓他們一步,而當窮人們需要他們幫助時,他們卻袖手旁觀、悠然自樂,絲毫不顧他們的死活,這種自私的行為讓人感到心寒。

説到這裏,我又情不自禁地想提一下卡爾。這個傢伙為了自己要活命,竟然在船上抱了一個孩子,裝作是他的唯一的親人,從而有機會爬到了救生船上。卡爾這種做法有點像想混進羊羣的披着羊皮的狼,這種卑鄙的偷樑換柱的方法實在應該得到唾罵。更可恨的是,他把孩子帶上船以後就絲毫不管這個孩子了。也許有人説在面對自己要失去的生命時,自私是應該的。我以為這樣的做法不是“應該”,而是虛偽。即使他平時是個多麼善良的人,也一定會在這個時候將真面目表露無遺。

在這部影片中,生命的真正價值也體現得淋漓盡致。眾多人面對死亡用的是畏懼的心態。他們本來就怕死,忌諱死,遇到這樣一個災難,自己也就慌了神,失去了毅力。還是上面那句話:“1500人只活了6人。”為什麼有6個人他們可以活下來呢?因為他們有意志力。他們相信別人會回來救他們,他們相信自己會活下來,他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所以到最後,他們勝利了。這次的沉船是災難,也可以説是對一個人的毅力的考驗,如果説他們是巨人的話也不為過。

影片是結束了,但是我們的思緒就這樣結束了嗎?不,我想這不但是讓那些受難者終生難忘的事情,也會讓我們這些看過全過程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