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歸途列車》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2.98W

《歸途列車》觀後感(精彩多篇)

《歸途列車》觀後感 篇一

觀眾再次被提醒,城鄉二元化的巨大差距,改變的不僅僅是鄉土中國的基本生存狀態,還有人倫秩序。無數從嬰兒起就與父母被迫分離的留守兒童,像麗琴一樣,與父母的感情產生了不可彌合的裂痕。不知從何時起,父母的叮囑不再是他們依照執行的準則,父母的夢想不再是他們願意付諸努力的期望,就連父母本人也顯得平凡愚昧,即使身為女兒,對他們大聲喊出“老子要如何如何“,甚至動手打架也不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對我們來説,自由就是快樂”,麗琴依然稚嫩的臉在深圳夜店的紅燈綠酒下被映照得迷離惶惑。未來毫不確定,家卻已沒有歸的好處。

影片的最後,勞動力日漸衰竭的陳素琴猶豫着是否就應回家看兒子,以免他重蹈姐姐的覆轍,她無法理解為什麼孩子不能體會自我的良苦用心,又心疼將一個人在外地苦苦支撐的丈夫。走還是不走,此刻竟具有了莎士比亞筆下莊嚴的“to be or not to be”般沉思的力量,成了她生命中最難解的最高命題。

《歸途列車》觀後感 篇二

外媒曾將中國的春運稱為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人口大遷徙”。不明白中國究根結底是個化不開鄉土情結的國家的人同樣也不會明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中國人選取在這最繁忙的時節最擁擠的地點踏上這趟最艱難的路程,但是是來匆匆,卻要奮不顧身。

片子一開始的幾個鏡頭,就看得人無言以對。在廣州這座最具代表性的世界加工廠裏,兒童們在堆着廢舊布料的街邊玩耍,幾尺之外就是呼嘯而過的車流,他們的父輩正用自我生命中最青壯的力氣,為中國經濟托起“made in china”的標記;機器轟鳴的製衣廠裏,嬰兒們在桌上酣睡,如此小的年紀,他們就已參與了這場宏大的經濟變革,父母都在低頭忙碌,沒時光想自我為什麼要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呆上多久,又何時離。在城市户口的父母們忙着請昂貴的月嬸,排着隊在親子班報名的時候,他們不會想起,與他們同城的另一些角落裏,有許多和他們一樣平等的。生命個體,目之所及的只有生存問題。

他們來自於鄉村,貧窮與不平等日日刺激着他們,進城掙錢成了無法抗拒的召喚。片中的陳素琴在女兒一歲時就與丈夫出門打工,作為一個母親,這個選取讓她心如刀絞,以淚洗面,腳步卻沒有遲疑。外出是為了掙錢,掙錢是為了支持下一代的教育,讓子女們透過積累文化成本進城,從而擺脱祖輩貧窮的命運。這樣的想法擺在現代中國社會多少已有點陳舊落伍,但它依然是廣大農村人口心中亙古不變的城市移民夢。

《歸途列車》觀後感 篇三

陳素琴夫婦的家鄉,在鏡頭裏的美近乎詩意,恬靜、純樸、與世無爭,然而這一幅完美悠然田園畫卷,在現實中只能醖釀着世世代代的貧窮與落後。年關,夫婦倆經歷了買不到票的心急如焚,又經歷了買到票的欣喜若狂,最後在隨時可能吞沒自我的洶湧人潮裏身不由己,機械地被裹挾着前行,但朝着目的地移動的每一步都是值得的,因為終點是他們血脈相連着的土地。熟悉的親人和家,是城市荒漠裏他們心中日夜守候的燈塔。收到手機作為新年禮物的女兒是開心的,被問及成績面露靦腆之色的兒子是聽話的,家中的老母暫時是健康而滿足的,這一切都為他們積蓄起了再次回到那個嘈雜、單調、清冷的加工車間的力量。城鄉差距註定要改變他們的地緣,改變他們骨子裏對泥土的親近,城裏比鄉下寬裕的收入像魔咒一般召喚着他們背井離鄉,怯生生地踏入一個陌生人社會。在中國現代化、經濟飛躍的進程中,鄉土中國悄然隱退,每一處村落都寂靜寥落,憂傷綿長。

城市不僅僅不計後果地將陳素琴夫婦這樣的成人剝離他們的土地,更時刻引誘着他們的兒女。於是我們毫不驚訝地發現長大了的麗琴根本不願讀書,執意也要城裏掙錢。這個本揹負着父母遠大理想的少女放下了她自認為枯燥又無望的生活,成為城中世界裏又一顆微渺的塵埃。這個舉動幾乎瞬間擊碎了父母賴以生存的基本信念,他們手足無措,只是言語笨拙地進行勸説,自然無果。這一次,三個人一同返鄉,父母在又一輪令人窒息的等待與擁擠中憂心忡忡,女兒察覺的卻是眼前世界的荒謬與無序。他們三人的世界觀,早已在距離的分隔中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