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觀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多篇

觀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多篇

觀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篇1

“我們這個村子,其實就是三條溝組成的,在朱書記(記者注:儘管朱彥夫已經30多年不在村裏擔任任何職務,可全村人還都習慣這樣稱呼他)帶領大家走上致富路之前,祖祖輩輩都得靠天吃水。”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黨支部書記劉文合説。

談到村子翻天覆地的變化,話題自然就轉到了朱彥夫身上。

1956年,朱彥夫為了不給國家增添負擔,毅然放棄了在榮軍院生活、療養的機會,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小山村。

回到家鄉,看到家鄉的山山水水依然滿目荒涼,朱彥夫的內心怎麼也無法平靜。朱彥夫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他找來木匠做了一塊木板,用鍋底灰把木板塗成黑色,辦起了夜校當起了老師,每天晚上召集村裏一些思想活躍的青年到村前的白果樹下學習。

“當年,朱書記就是用自己的一雙殘臂夾着粉筆,一筆一畫地把字寫在黑板上,然後一遍一遍地領着大夥念,等到大家把字念熟以後,他再講解字的意思。”今年73歲的村民張太元説,那時候,村裏沒幾個人認字,絕大多數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都很渴望認識字,會寫自己的名字。朱彥夫每次講完課後,回家那段路雖然只有短短几百米,他也難免摔跟頭,假肢磨得雙腿鮮血直流。

朱彥夫用血汗澆灌出了碩果,經過兩年的學習,100多名村民學會了寫信、看書、算賬,有十幾名村民先後當過會計。1957年秋天,張家泉村選舉村幹部時,全村共有9名共產黨員,除朱彥夫外,其餘8名黨員一致推選朱彥夫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對於黨員們的信任,朱彥夫卻犯了難:自己是一名黨員,如果不幹,就違背了黨員大會的決議;如果幹,自己能夠帶領大夥把工作做好嗎?畢竟,自己高度殘疾,不可能與常人一樣乾重體力活,更不可能身先士卒,帶領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潮之中……

“既然大家對我這樣信任,那我就擔任‘代理書記’吧。”朱彥夫再三思量後這樣説。

觀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篇2

這位81歲的老人,手腳盡失、半身癱瘓。究竟是什麼,讓他放棄療養院的優待,回到家鄉投身建設?是什麼力量讓他為羣眾無私奉獻,帶領村民奔向致富路?又是什麼力量,驅使他在退下來後寫出嘔心瀝血之作,警示後人?

縱觀朱彥夫的人生軌跡,就是一部堅定信仰的踐行史。

到各地宣講朱彥夫同志的先進事蹟,是最近一段時間,濟南軍區“沂蒙旅”一營教導員汪祥鬆的主要任務。朱彥夫當兵時就在一營,汪祥鬆,可以説是朱彥夫的小戰友。他説,雖然每次都在講一樣的故事,但每一次作報告,都能給他以新的啟迪。

“朱老14歲參軍,16歲入黨,歷經上百次戰鬥,經過47次手術才從死神那裏掙脱出來。活着已是奇蹟,本應在療養院頤養天年,卻不忘黨的教育和組織的培養,毅然回到家鄉自食其力。讓人肅然起敬。”汪祥鬆説,朱彥夫經常唸叨,與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相比,自己是幸運的。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奉獻一天。“他一輩子的奮鬥,為信仰的力量作出了生動詮釋。”

如今,在張家泉村,依然能感受到朱彥夫留下的痕跡。他整治的山溝,挖掘的機井,還在繼續造福着這裏的百姓。而他的故事和精神,更是被幾代村民津津樂道。

張家泉村現任村支書劉文和説起朱彥夫,心存敬意。“老支書是個有信仰的人。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總是抱怨老天爺對自己眷顧太少,生不逢時,命運多舛。但是看看老支書,他一輩子相信黨,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麼都能扛過去!”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柯察金,曾鼓舞和教育了幾代人,朱彥夫的《極限人生》,同樣揭示了人生的價值和底藴。省委老幹部局調研處處長宋文軍説,朱彥夫奉獻給社會的不僅僅是一部書,他所表現出的不屈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更值得深刻領悟。“信仰,是精神的支柱、力量的源泉,看似無形,卻是頂天立地。”

“習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時代楷模朱彥夫身上體現的最寶貴品格就是這種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濟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包心鑑認為,正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朱彥夫四肢殘缺但人格健全高大;正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他為帶領鄉親們走上富裕道路而拖着假肢四處奔走;正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他用嘴含筆艱難寫作,為我們留下催人淚下的作品。

包心鑑説,時代楷模朱彥夫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蹟生動表明,崇高的人生追求,堅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革命精神,仍然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為寶貴的財富。認真學習朱彥夫,以堅定的理想信念擔當起人民賦予的責任,應當成為所有共產黨人終身的價值追求。

觀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篇3

2021年熱播的電影《長津湖》讓71年前的那場戰役再次展現在人們眼前。長津湖戰役是志願軍進入朝鮮後的第二次戰役,這場戰役從根本上扭轉了戰爭態勢,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區域,為後面的勝利談判奠定了基礎。

可是面對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隊,我軍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要打贏這場戰爭,也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餓死、凍死的士兵不計其數。有的連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氣下,為了伏擊敵人,因長期卧伏在雪地裏,最終整個連都被凍成了冰雕。被人們稱為“冰雕連”

透過這部電影,長津湖戰役和“冰雕連”再次被人們知曉。可是卻鮮然有人知道,在這場戰役中還倖存下來一位“冰雕戰士”,他在這次戰役中失去了四肢和一個眼球,在昏迷了93天,歷經47次手術後頑強的活了下來,而且還活得精彩,這個人就是朱彥夫。

朱彥夫出生在1933年,那個時代,窮苦人家居多,因為窮得沒有糧食,朱彥夫原本兄妹7人,最終活下來的只有3個孩子。在父母的終日勞作下,一家人勉強度日。10歲那年,朱彥夫親眼目睹了父親慘死在日本人手中,從此恨透了日本人,想不明白為什麼在自己的國家還要受外國人的欺負。

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努力讓國家強大起來的種子已經悄悄生了根。只是那個時候還沒有意識到。1947年,碰到了前來招募士兵的解放軍,才14歲的朱彥夫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人民解放軍。在軍隊裏,朱彥夫感受到了温暖和團結,他肯吃苦,不怕犧牲,成了一名優秀的戰士。

在孟良崮、淮海、渡江等重大戰役中都有他的身影。前後經歷過大大小小上百次的戰役,可謂戰功赫赫!而最驚心動魄的戰役正是在朝鮮戰場上的那次長津湖戰役。這次戰役改變了他的一生。1950年11月底,朱彥夫所在的第9兵團被派往長津湖地區與美軍爭奪“250高地”。

長津湖地區有着非常惡劣的地理環境,當時正是50年一遇的嚴寒天氣,雪花飛舞,到處都被厚厚的雪覆蓋着,氣温在零下三十多度。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他們毫不退縮,與敵軍激戰了三天三夜,最後整個連拼得只剩下朱彥夫一個人了。他看着同志們一個個死去,心裏無比痛苦,戰場上的情況卻容不得他悲傷。

他把周圍唯有的三挺機槍蒐羅到自己身邊,不顧一切地輪換着瘋狂掃射,此時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誓死也不能丟失陣地。這時忽然飛來幾個手榴彈,朱彥夫習慣性地抓起手榴彈就往前扔,當他想繼續扔第二個手榴彈時,只聽“轟”的一聲,朱彥夫就失去了直覺。

不知道過了多久,朱彥夫竟醒了過來,這時候,戰鬥早已結束。迷迷糊糊中感覺臉上有一個黏黏糊糊,冰冷的東西滑到了嘴邊,餓極了的朱彥夫來不及多想,就把嘴邊的東西吞了下去。事後才知道,那是他自己被炸出來的眼球。

他嘗試着想爬起來,卻發現手腳都沒了知覺。又飢又冷的朱彥夫又昏了過去。後來,增援部隊過來,發現了他,把他送到了後方的醫院。醫生看到他的時候,倒抽了一口冷氣,他的頭部、胸部、腹部都受了重傷,血肉模糊,腹部腸子已經流到了外面。

送到醫院後,迅速做了手術。由於傷勢太重,朱彥夫一直處於昏迷狀態,卻始終有着呼吸,連醫生都驚歎他頑強的生存意志力。在昏迷了93天,經過了47次手術後,朱彥夫終於醒了過來。

醒過來的朱彥夫痛苦地發現,他的雙手雙腳因為凍傷太嚴重已經腐爛,都被截掉了。他現在成了一個沒有四肢的肉軲轆,還少了一隻眼睛,剩下的那隻眼睛也只有0.3的視力。只有18歲的自己,就要成為廢人了嗎?想到這裏,他一度感到絕望,幾次想自殺,卻沒有成功。

後來,醫生的一句話點醒了他:“你的生命是我們經過了90多個日日夜夜在死神那裏搶過來的,也是你自己頑強的意志力挺過來的,怎麼現在就説不想活了?”經過這麼一點,朱彥夫冷靜下來,是啊,就是為了死去的戰友們,自己也要好好活着。

觀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篇4

“鐵骨揚正氣,熱血書春秋。”朱彥夫説,生命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腐爛,另一種是燃燒,他寧願選擇後者。這位鋼鐵戰士、傳奇書記,用赤誠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共產黨員的奉獻之歌,用苦難和血淚匯聚起了中華民族的正能量,震古鑠今,蕩氣迴腸。朱彥夫不愧是現代版的“山東好漢”,當代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值得廣大黨員幹部學習。

生命不止,奮鬥不息。“我就用這半塊軀幹,不管是滾,不管是爬,不管是説,不管是寫,我盡上我的職責。”朱彥夫在戰場上英勇頑強,戰功赫赫,在戰火中失去四肢和一隻眼睛後,面對極端困難的生活,他毅然放棄特護待遇,回到家鄉,在和平年代,用殘臂帶領鄉親們脱貧致富,書寫極限人生。作為黨員幹部要認真學習朱彥夫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的拼搏精神,以一個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畏艱難,挑戰極限,無私奉獻,困難面前不退縮,重病纏身不離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公僕。

信念不倒,精神不垮。生命在顫抖,信念卻閃爍着光輝,“仰不愧大,俯不愧人,內不愧心”,朱彥夫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作為黨員幹部要

學習朱彥夫堅定理想信念,不失赤子之心,不斷提升道德境界,不懈追求高尚情操,對手中權力心存敬畏,慎獨慎微,勤於自省,與羣眾心相連、情相依,同呼吸、共命運。這樣才能信念不倒、意志不減,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不斷強化精神之“鈣”。

英雄氣概,攻堅克難。“因為共產黨員呢,名實相符的話,你就得這麼幹,不這麼幹,這個共產黨員就是假的,就是虛的。”朱彥夫篳路藍縷,逆水行舟,爬山頭,到田間,用殘臂帶領鄉親們開山劈嶺,治山改水,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終於,滴水之微匯聚成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曾經戰火蹂躪的土地被裝點得秀美而豐腴,曾經貧苦不堪的家鄉也成了先進村莊。實幹彰顯魅力,作為黨員幹部要學習朱彥夫“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鬥精神,以勇往直前的氣概攻堅克難,以求真務實的精神開拓創新,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羣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就一番事業,贏得羣眾口碑。

當前,第二批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全面展開,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以朱彥夫為榜樣,在幹事創業過程中不但要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還要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要按照習總書記“三嚴三實”的要求,進一步轉變作風,把為民務實

清廉的價值追求根植于思想行動之中,矢志不渝地為黨奉獻、為民造福,像朱彥夫一樣創造輝煌人生。

朱彥夫,這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普通傷殘士兵,當年完全可以躺在功勞本上、頤養於榮軍院中,平安無險地度過自己的平凡一生。然而,作為共產黨員、革命戰士的朱彥夫,卻全然沒有這樣去選擇,因為他清楚自己的入世座標在哪裏,他明瞭自己的人生價值有該多大。他決心像蘇聯紅軍戰士保爾·柯察金那樣,做一名中國的鋼鐵戰士,做一名純粹的共產黨人。

我們學習朱彥夫,就是要學習他身上所永恆具有並固守着的中國人的誠信友善信條、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鬥志、革命者的不屈不撓精神,無論在什麼時間、什麼場所、什麼條件下,都要把黨和國家的利益置於最高層級,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牢記心間,把落實羣眾路線的要求堅持到底,始終叫響“我是共產黨員”的口號,及時發出“有困難跟我來”的倡導,爭做幹事創業的急先鋒,爭當人民羣眾的好榜樣。

朱彥夫雖然身體傷殘,但是信仰和追求卻比一般人更健全、更堅定、更光彩奪目。正是如此堅定的理想信念健全了朱彥夫的身心,讓他像一座“珠穆朗瑪峯”,巍然屹立在人類精神史上。真正支撐起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這種精神看似無影無形,卻藴含着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強大能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朱彥夫缺手缺腳,但從不缺“鈣”;他渾身是傷,渾身有病,但就是沒有“軟骨病”朱彥夫的身上充滿了精神之“鈣”,它穿越時空、地域、民族和國界,放射出透徹心扉的光芒。

朱彥夫回到生養自己的小山村之後,開始了艱難的自理訓練。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為了避免別人的干擾,他時常把自己反鎖在屋裏,克服了常人難以

想象的困難,最終靠着頑強的意志站了起來,儘管雙腿被假肢磨得血肉模糊,他也絲毫不在乎。為了辦夜校,教羣眾識字,他在崎嶇的山路上摔倒,臉被石頭劃破,殘臂斷截處也受了傷,卻仍矢志不渝。從村支部書記崗位退下來後,朱彥夫又開始向另一個看似不可能企及的高度挑戰:寫書。他一天正規學校也沒上過,要寫作面臨着寫字、身體和文化“三座大山”。在病魔纏身的情況下,朱彥夫用兩隻殘臂和嘴巴駕馭着鋼筆,開始艱難的寫作生涯,憑着堅強的毅力,他練出了“無指翻書”的硬功,靠着視力僅有0.3的右眼,“啃”下了100多本中外名著。歷時7年,七易其稿,寫出了一部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説《極限人生》。

可以想象,一個正常人,想把一個貧窮落後的鄉村變成富裕村,都要付出難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何況一個在戰場上失去手腳和一支左眼的特等傷殘軍人,當有人問他為什麼做這些時?朱彥夫只説了這麼幾個字:為民服務的精神不可忘。在朱彥夫的帶領下,全村真正實現了荒山變果園、糧食畝產提高上千斤的夢想。他還自己出資在村裏建圖書館、辦夜校,用自己傷殘的身體一次次改寫着張家泉村歷史。自從擔任村書記以來他從未領過工資,就連自己的撫卹金也都用在了村裏的建設上,戰場捨生忘死,和平年代無私奉獻,他把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真正踐行在了實際行動上,“我就用這半塊軀幹,不管是滾,不管是爬,不管是説,不管是寫,我盡上我的職責。因為共產黨員呢,名實相符的話,你就得這麼幹,不這麼幹,這個共產黨員就是假的,就是虛的。”這就是一名共產黨員勇於擔當的崇高品格、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

讓我們齊心協力,共同攜手,為了偉大的祖國更加強大,為了可愛的人民更加幸福,永遠信守我們當年在黨旗下舉手握拳的莊嚴承諾,始終做到視人民羣眾為父母,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懸頭上,像時代楷模朱彥夫一樣,立志不言悔,信念不放棄,以共產黨員的誠摯與堅毅,立足本職崗位,服務社會人民,續寫人生豪邁,挑戰極限人生,堅定不移地朝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陽光明媚的明天一路前行吧。

觀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篇5

説起朱彥夫同志,那是山東人民的驕傲。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深受感動。

朱彥夫小時候親身經歷過日本人掃蕩,父親被殺,自己被打成重傷,又隨着母親和姐姐一起出門討飯——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中掙扎着求生存。直到他知道了紅軍,要加入紅軍,可是紅軍説他太小,朱彥夫就憑着一股子毅力,天天跟在紅軍部隊後面走,終於感動了隊伍的領導,破格收他做了一名紅軍。

讀着朱彥夫的回憶錄《男兒無悔》,裏面對於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的描寫無不讓人潸然淚下。印象最深的是抗美援朝讓朱彥夫身受重傷的那場戰鬥的描寫,一個部隊和敵人拼命周旋,戰到最後就剩下朱彥夫一個人的時候,他忽然看見前面的掩體後面還有幾名同志。於是他艱難地爬過去,才發現那幾名同志已經凍僵在雪地裏——還維持着端槍的姿勢,手還扣在扳機上。那一刻整個山頭就剩下朱彥夫一個人了,而山對面敵人還在用高音喇叭喊話説“你們”投降?

朱彥夫感動大家的,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個革命老兵,更重要的是他身殘志堅。他在回憶錄中説自己出去演講,每次都是還沒開口下面的人已為他一身傷所震驚。

而在他這身傷痛的背後,他所走過的艱辛更是讓人難以置信。朱彥夫因為是截肢手術失去了手腳,所以神經末梢還在,因此在最初的那段時間裏面朱彥夫常常錯覺以為自己還非常健全。他也曾經痛苦過,失落過,覺得堅持不下去了要自殺——這一切他都挺過來了,卻在他以為最簡單的事情上磕磕絆絆。先是吃飯,他握不了勺子,碗打了一個又一個,後來是走路,即使裝上了假肢,他也行走困難。更不用説穿衣洗臉,生活自理了。他年邁多病的母親流着淚讓他回休養所。朱彥夫又憑着自己當年的那股子倔勁,口頭答應了母親,其實悄悄躲在家裏的小屋裏練習生活自理?

朱彥夫的事蹟告訴我一個簡單又深刻的道理,人活着,的確是需要那麼一種精神的。且不説這種精神是什麼,不過正是這種精神,讓朱彥夫得以在最惡劣的戰爭中活下來,讓他在最艱苦的時候挺過來,讓他可以在病痛的折磨中重新站起來。

所謂“不爭饅頭爭口氣”,朱彥夫的精神是催人上進,給人鼓舞的。現在有不少年輕人抱怨自己的工作累,苦,忙——覺得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不對等,卻從來不曾想過現在的累,苦,忙其實都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財富和積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從苦寒來”,比比朱彥夫,再看看自己,生長在蜜罐裏,和平的時代中,身邊是日新月異發展的高科技,商店裏買是琳琅滿目的新奇商品,手機,電腦,平板,遊戲機?要找尋苦的感覺,大約只有像詞寫得那般“強説苦”。又哪裏真“識得苦滋味”呢。

因此,應該向朱彥夫學習,學習他那種打不折,壓不扁,折不彎的精神。多少有點“烈火焚燒若等閒”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中,工作中的各種壓力、困難。記得書中>寫人生就應該像水一樣,沒有越不過去的溝溝坎坎。不論有任何艱難險阻,都應該可以穿

過它流向大海,那才是真正的人生。

觀朱彥夫事蹟心得體會篇6

今天上午,在政府禮堂,我們認真聆聽了朱彥夫同志的先進事蹟,朱彥夫同志就是基層黨員的一面旗幟,學習他的事蹟,很受鼓舞。“18年前,我通過《極限人生》這本書,瞭解了朱彥夫同志的感人事蹟。那時我參加工作不久,懷着滿腔激情投入到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拿出《極限人生》看一看,每看一遍都會有不同的領悟,這本書成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指路明燈。”

朱彥夫同志是基層黨員的一面旗幟,特別是像他這樣的基層黨支部書記,更應該學習朱彥夫與民心貼心,為民辦實事的精神。聽了報告後,自己會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調整工作思路,帶領村民一起建造更美好的家園。朱彥夫同志始終滿懷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無怨無悔,無私奉獻,反映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和追求。我們黨員幹部要自覺轉變作風,凝神聚力,真抓實幹,為建設生態和諧文明的現代化臨淄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自己深深地感覺到,與朱彥夫同志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以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向榜樣

學習,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斷調整思路,進行改進。在朱彥夫的現實人生中充滿了艱辛與困苦,但在他的人生字典裏卻從未有失敗和苟且。他外在的殘缺無妨內在的完整,他內在的完整成為這個時代最為打動人心的抒情。與其説朱彥夫高尚,不如説他已早早地感悟到了精神之自由對於活着的樂趣。對於我們這些凡胎肉骨而言,我們眼中的幸福恐怕與朱彥夫內心所理解的幸福相去千里。筆者想,朱彥夫一定自認為他是幸福的,他的幸福,來自凡夫俗子望塵莫及的高度,來自他以強大內心啟發他人的參悟,來自以堅韌的創造生命奇蹟的英雄主義,來自他的審美人生激發着更多的人進行一場生命的反觀自照。

朱彥夫作為一名殘疾人,能夠有這種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非常讓人敬佩,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辦事,實踐一個人民公僕的忠誠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