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見義勇為心得體會多篇

見義勇為心得體會多篇

見義勇為心得體會範文篇1

俗話説: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有一天,我和媽媽坐公交車去逛街。公交車上人山人海,忽然我看到一個人偷偷把手慢慢地放進一個阿姨的皮包裏。如果那是個小偷,想偷那個阿姨的包怎麼辦?我的心裏亂成一團,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我想小心翼翼地走到那個阿姨的身邊,幫助那位阿姨。可是我慢慢走過去的時候,媽媽卻一把抓住我的手説:“站在這裏,不要亂跑,小心摔跤。”我小聲地對媽媽説:“媽媽,你看前面那個人想偷走那個阿姨的皮包。”媽媽看見了説:“那我們現在怎麼辦?”我斬釘截鐵地説:“要不然報警,要不然請公交車上的人幫忙。”就在這時,站在小偷旁邊的一位叔叔一把抓住小偷的手,那個小偷氣勢洶洶地説:“快放開手,要不然我讓你見點血。”可是那位叔叔還是緊緊地抓住小偷的手,小偷氣憤極了,從口袋裏拿出一把水果刀説:“現在你放不放手?”那位叔叔正義凜然地説:“休想!”

小偷現在很生氣,拿起水果刀向那位叔叔刺去,那位叔叔三次閃躲,都閃過了小偷的水果刀,就在第四次時小偷發現了那位叔叔閃躲的方向,一刀刺過去,一下刺中了那位叔叔的手腕,那位叔叔的手腕血流個不停,站在那位叔叔旁邊的幾位叔叔一起撲了上去,終於把小偷給捉住了,可是在捉小偷時其中一位叔叔也受了傷。

我永遠都會記住那一天的,那件事真讓我感動!

見義勇為心得體會範文篇2

新版《條例》中提倡以智見義,量力為之,是更為科學、合法的見義勇為。我認為,量力而行,見義智為才是聰明之舉,是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保障,新版《條例》值得推廣。

人之體膚,受之父母,不可傷之。科學的行使自己的勇氣,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去見義行善,這不僅是對自己生命的重視,更是對父母的養育報恩。

不顧安危,挺身而出,危害無窮。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只因不顧安危,挺身而出,才使得更多的人犧牲。為了救落水之人,不習水性的路人不顧安危,奮身於江河之中。見義不成,自己鮮活的生命卻又被無情的奪走。這些事例在日常的新聞中早已耳熟能詳。如果路人能科學見義,尋找幫助,或許,是個美好的結果。不顧惜自己的安危,挺身見義而出,只會造成無窮的危害。

科學行義,量力而行,見義智為。靠着沉着,冷靜,司馬光用自己科學的行為告訴我們,見義,需要科學,需要智為。試想,如果不顧惜自己的安危,一頭扎進缸的司馬光,或許,不僅救不出自己的夥伴,反而會搭上自己的性命,更談不上有“司馬光砸缸”的聰明之舉。

摒除盲目,科學合法,幫人護己。當然,倡導科學、合法、適當的“見義智為”並不是讓自己猶豫見義,而是倡導在見義之時,衡量自己的能力,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摒除盲目,最大的效率給予所需之人幫助。這才是最科學,合法的救人之義。

新版條例的出台,或許會遭到許多人的質疑。畢竟,傳統的觀念提倡見義勇為應當奮不顧身。但是,這應該是在自己能力有所餘的`情況下。

而新條例的出台,給予我們更明確的方向與目標。不顧惜自己的安危,挺身見義而出,只會造成無窮的危害,只會讓更多鮮活的生命失去。

科學行義,量力而行,見義智為,摒除盲目,科學合法的幫助他人,才能更明智,更高效的見義,在見義之時,盛放道義的怒盛之花。

見義勇為心得體會範文篇3

見義勇為並沒有錯,可是不能因為這個而喪了自己的命。父母養育了我們這麼多年,我們還沒來得及報答,就因為自己所謂的正義感而命喪黃泉?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而與父母陰陽兩隔?而犧牲的換來的是什麼?榮譽?還是父母無盡的傷痛與淚水?還是用自己的命換來的另一條或幾條命?我在深思。

2006年6月30日,在遭受了近二十年來罕見旱災的黃板鄉,突然間大雨滂沱,當擺村的大田水庫處處是洪水。雨停後,該村8歲的兒童龍洋同學出於好奇,跑去水庫邊玩紙船,一不小心掉進了水庫中,他邊掙扎邊拼命呼喊“救命”。聽見呼救聲,正在山坡上温習功課的小麻禹箭一般地向水庫邊跑去,顧不上脱掉衣褲,縱身向龍洋落水的地向撲下去,迅速找到了落水的龍洋,他用一隻手將龍洋頭部托出水面,另一隻手奮力向水庫邊游去。幾經周折,麻禹終於用肩把龍洋安全地頂到了水庫坎上,龍洋落水得救了。由於水庫邊全是黃泥,麻禹多次奮力向上爬都被滑了下去,此刻的他已筋疲力盡,加之人單力薄,最終慢慢沉入了水底。當週圍幹農活的老百姓聞訊趕到現場施救時,麻禹因沉入水底時間較長,獻出了他年輕寶貴的生命。

對於這個事例,大多數人會覺得麻禹是見義勇為,應值得表揚,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可在我看來,麻禹的行為是愚蠢的。

每個人在自己的童年裏,都有許許多多的朋友。在我夢幻般的童年裏,可以和我成為知己的就只有魯業勤了。她長了一張稚氣的爪子臉,平坦的前額,紅潤的雙頰,黑黑的眉毛,兩隻細長有神的眼睛含着笑意,眼睛的下面事挺直的鼻樑和小巧的嘴,嘴邊總掛這一絲甜蜜的微笑,讓人見了,會感到她是那樣的可親可愛。

我倆無話不談,可她那種見義勇為的性格依然沒有變。

一天,我被一個男同學欺負了,眼淚都顧不得擦,就跑到魯魯面前,請她去幫忙。她看見我哭了,連忙拉着我去找那個男同學評理,但那個男生不但不聽,還動手打人,魯魯連忙還了一腳。就這樣,激烈的口戰漸漸變為攻戰。我開始覺得挺好奇的,就沒有去阻止。過了一會兒,我慢慢地有點為魯魯擔心了。我的擔心果然變成了現實,她正準備去踢那個人的時候,頭不小心撞在了牆上,嚇得我動也沒動一下。這件事像風一樣傳到了老師的耳朵裏,班主任老師連忙走過來攔住她們,問:“是誰引起的?”聽到這話,我的心“怦怦怦”直跳,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怎麼也不敢説出口。正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一下子傳進我的耳朵裏,“是我”,我不敢相信,她居然舉起了手。頓時,我的臉刷的一下子紅了起來,一種犯罪感油然而生。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會這麼勇敢,這麼堅強,是因為“朋友”二字嗎?看着這高大的身影隨着老師走向辦公室,我再也按捺不住背叛朋友的痛哭,一個箭步衝了過去,向老師説明了事情的前因後果。這勇敢的舉動是我也想不到的,我只知道這勇氣是魯魯給我的。

自從這件是過去之後,我就稱魯魯為“見義勇為的小飛俠”,並以她為目標,繼續努力奮鬥着。

見義勇為心得體會範文篇4

現在的社會可真亂呀!壞人越來越多,見義勇為的市民越來越少。而我的爸爸卻做到了見義勇為這一點!

下午放學時,雖然太陽公公已經差不多下班了,可還是把我熱得汗流浹背。我走着走着,突然見到了爸爸開着摩托車來接我,我樂得眉開眼笑。經過我的.仔細詢問,爸爸説:“我剛才去買東西,順便來接你回家,就這麼簡單而已。”我們經過小巷,見到壞人狠心地對一個快遞員拳打腳踢,還冤枉快遞員開車撞到他了。這時,快遞員被壞人打得頭破血流,他痛苦地哭喊着:“救命呀!誰能幫我報報警?”從他的説話語氣中,能看得出他的痛苦有多深呀。然而壞人聽他求救後,便更兇狠地打他。我看到這裏,不禁心驚膽戰。我真盼望警察叔叔此時能及時出現。旁觀者都説壞人打了快遞員很久了。可我覺得遺憾的是:旁觀者居然個個都無動於衷。這時,我悄悄地對爸爸説:“爸爸,我們不如報警吧?把壞人全部抓走。”還沒有等我説完,一羣警察跑了過來,兩個壞人拼命地衝進人羣當中,雖然警察追了壞人很久,可最終還是沒有抓住壞人。不過至少快遞員叔叔能少受點皮肉之苦。哦,原來,爸爸在接我放學之前,已經早早報了警,這真是多虧了爸爸。爸爸為社會出了一份力,我為爸爸見義勇為的精神而感到驕傲!

上得山多終遇虎,只要壞人下次再犯法的話,警察叔叔們一定會把壞人繩之於法的!

見義勇為心得體會範文篇5

世上事有善有惡,有美有醜。要問我最欽佩什麼?我最欽佩見義勇為。何為見義勇為?顧名思義:“見”就是看見;“義”就是正義;“勇”就是奮勇;“為”就是行動、作為。見義勇為便是看到正義的事情奮勇的去做。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就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情懷,就有“捨己為人,扶危濟國”的無私精神。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義勇二字,撐起了中華美德的一片天。

見義勇為的英雄事蹟總是不絕於耳,只要一有這種事情發生,各大報張和網站就會大力宣傳,這種想體現社會存在正義的一面的方法是對的,但總能從這些報導中看到一些誤區。像國中生勇救同伴溺水而亡這種報導,我個人認為就不應該推崇。這些孩子在救人的那一剎那,他們肯定沒經過太多的思考,他們只是覺得不能眼睜睜的看着一起的玩伴被水吞噬,他們肯定沒有考慮到萬一他們出事,他們的父母將會怎麼樣悲痛欲絕,他們的這種行為會被別人怎樣評説等等。

我欽佩見義勇為。但對於罪惡,我們作為普通的公民,應該在力所能及和保護自身的基礎上配合警方打擊罪惡,但是,我們沒有執法的權力,因為法律沒有賦予我們執法的權力,所以,我們也沒有相應的義務。

見義勇為不是不對,但前提應該是保護自身的安全。消防隊員在救人的同時都知道怎樣來保護自己,因為他們如果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的話又如何去救別人?像今天又看到一個23歲的“英勇”小夥跳水“勇”救同伴而身亡的新聞,這種一命換一命的救助有什麼意義!

我們從小就聽過一個故事:司馬光砸缸。司馬光救小夥伴的方式是將缸砸爛,水流光後小夥伴得救了。還有前不久,西湖救人學子——馮玖江,在面對有人跳湖輕生的緊急情況,他臨危不亂、機智沉着,特別是他在施救之前先撥打110和120電話的行為,非常理智。

所以,救人應該講究方法和智慧,一味逞勇就是使蠻勁了。在突發情況面前,我們要理性施救、見義勇為、見義智為。

如果社會的罪惡是靠手無寸鐵的公民去見義勇為來維護的話,法律和執法機關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見義勇為應該是一種風氣,是一種美好的道德要求,提倡無可非議。但前提依然是,保證自身人身安全。

見義勇為心得體會範文篇6

見義勇為這個從我們識字學習開始就已記於心底的詞彙,如同一股暖暖的春風吹化了我們心底冰涼霜雪,如同一陣綿綿細雨滋潤了我們靈魂的乾裂土壤。

可是,這股暖暖的春風,這陣綿綿細雨,卻在這個由鋼筋混凝土組成的城市中,如同進入“作繭自縛”的蠶寶寶,沒有音訊了,我們怎樣才能找回這讓我們心頭一暖的能量呢?

激勵見義勇為要靠培養社會責任感。

見義勇為,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變現。“最美媽媽”吳菊萍在危急時刻雙手接墜兒,挽救了一個搖搖欲墜的生命,這不正是體現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責任感嗎?這種見義勇為的行為,不正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嗎?所以。要激勵見義勇為行為的發生,就需要每個人提高自身的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就需要有一顆樂於奉獻的心,懂得大愛無疆的精神。

我相信,只要社會上每個人都有一顆正直的心,每個人都有希望奉獻於社會的責任感,那麼見義勇為這股暖流就會迅速激勵開來。

激勵見義勇為要靠一定的嘉獎於鼓勵。

江西省“奪刀少年”柳豔兵、易正勇在全車人生命受到威脅時,毅然帶傷挺身而出,見義勇為_歹徒,但因傷憾失大學聯考。國家對其進行表彰,多所大學也向其拋出“橄欖枝”,這無疑是對見義勇為行為的一種鼓勵,但是,在全國各發生的“扶老”事件,路人熱心幫助卻被老人索要賠償,法院也判定需要賠償,這種事件的發生讓見義勇為的人傷了神,寒了心。

見義勇為需要勇氣,有時甚至會付出沉重代價,國家和社會有義務__各種方式給予一定的嘉獎,這樣才能更好的激勵見義勇為,才不會讓這些熱心的英雄寒了心。所以見義勇為要靠鼓勵,以彰顯社會的公平正義,消除百姓對見義勇為的顧慮,避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丟掉挺身而出的果敢。

所以,鼓勵與嘉獎對見義勇為有很大的激勵作用,才有助於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

只要整個社會齊心協力,每個人都儘自己的微薄之力,每個人都體現出熱心腸,社會再加以良好的引導與支持,用不了多久,整個社會就會被温暖環繞,見義勇為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多,社會正能量就會暢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