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讀書節活動心得體會多篇

讀書節活動心得體會多篇

讀書節活動心得體會篇1

轉眼孩子學完拼音了,以往的《日有所誦》不再需要媽媽或爸爸在旁邊提示一些沒學過的拼音組合。正有些“失落”時,邱老師在班級裏開展了親子閲讀活動,相信這個活動不僅能讓孩子愛上閲讀,也會讓班級融為一個書香常漫的整體。而我們這些疲於家事勞煩或工作壓力的家長,在每天入睡前,可以試着關掉電視,暫離網絡,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心智成長,領悟字裏行間那些讓自己和孩子一起共鳴的童真童趣。

剛開學,按照邱老師的推薦,我給劉騰謙買了本《全閲讀》。可以説封面上的一句話抓住了我的心:全面構建兒童的閲讀體系和精神世界。由於自己在孩子幼兒園階段沒有去教他認字,那時的親子閲讀差不多就是講故事。現在上了一年級,隨着學習拼音的進度,在講故事之前,會給他一個“交換條件”,在指定的一頁故事上找到認識或會拼讀的十個字,才答應給他講故事。孩子會很興奮地去尋找認識的字,還“抱怨”我以前不教他認字,説班上的朱笑語同學都認識2000多字了,可以為大家讀《一年級的小蜜瓜》了。

記得剛開學不久,我給他挑選的故事是《上課非常好玩》。一開始他好像不是很想聽這個故事。當我告訴他上課的學生都是哪些可愛又淘氣的小動物時,他就很高興地開始“尋漢字覓拼音”了。當知道上課的老師叫哇嗚時,他問我哇嗚是老虎還是狼。當得知是狼時,又問小動物們為何不怕被狼吃掉呢?在欣賞了精彩的故事同時也明白了,”壞人”也可以改正錯誤的,也需要好朋友。《小狗熊乘火車》也是他喜歡的故事。

轉眼,拼音全部學完了。以前回家都是複述邱老師上課時給大家講的《小蜜瓜》。現在可以藉助拼音自己閲讀書籍了。同桌也是男生,就買了本《小豌豆》,準備看完後和同桌交換看。本來也想買本《小蜜瓜》的,想到“書非借不能讀也”就罷了。記得看到小豌豆準備坐320路公交車自己去上學時,他告訴我小區裏一位六年級的哥哥就自己騎車去上學,希望自己快長大。看到第五章的插圖上有小豌豆大哭的樣子,他就很想知道小豌豆為何會哭。可以説他是帶着對小豌豆的同情去閲讀這節故事的。當看到布隆因為飢餓炎熱而中暑時,我告訴他為何早餐要多吃一些,他以後的早飯果然比以前吃的多了。萬物都互相效力,在共同閲讀時把生硬的管教變得温情。

邱老師把誦讀《日有所誦》作為每天作業的一部分也是很好的。在體驗大聲讀出或背出那些音韻和諧,朗朗上口的語言素材時,我們做家長的彷彿也再次回到往昔的孩童時代,並加倍感恩生活,感恩孩子還需要我們大手的牽引。想到當他認為自己有足夠能力去獨自開始閲讀之旅而不再需要我們時,我們應該會很懷念這段共同閲讀的時光,就象在他褪去童聲後,特別想念他曾經奶聲奶氣的聲音。因為這一點,我們會更加的珍惜親子閲讀的每一刻,融入“琅琅書聲,朗朗乾坤;花的事業,根的工程”的美好光景中。

讀書節活動心得體會篇2

莎士比亞曾經説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既然人類對它有如此高的評價,寒假的閲讀可少不了我。

在這個僅有30天的假期裏,我讀了不少中外名著,如:《魯濱孫漂流記》、《海底兩萬裏》、《福爾摩斯探案集》、《城南舊事》等。其中,《城南舊事》不禁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所有事情都歷歷在目,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這本書其實就好似100階樓梯,每往上走一步,就像踩到了記憶的按鈕,想到的全是童年的“腳印”,聽到的全是童年稚嫩的“音符”。

當讀到“我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時,我想起了我的一位玩伴:她總是喜歡問為什麼,而我們呢又得給她解答,答完了又問……就這樣,我們總是向“英子的媽媽”一樣,回覆她一句:“總是問,總是問。你不能自己去學習嗎?”這樣以來,總惹的我們失去玩樂的興趣,她自己也再無興趣玩下去了。又當讀到“怕什麼,她又不吃人”時,便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經歷:我小的時候非常膽大,真可謂什麼也不怕。有一次走在路上,我看見一個黃蜂窩,我想都沒想變伸手去摸。幸好沒有黃蜂,否則可就慘了。讀到……這樣例子太多了,就恐怕説上三天三夜,也不一定説得完。

而在上一學期,我們學了《城南舊事》的作者英子,也就是林海英描寫了她兒時對讀書的渴望,才成就了我們去知道她的故事,從而回憶起以前的事情。這或許就是一些人讀書的一個原因吧!語文園地裏也讓我們學了不少有關讀書的名言詩句。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要不斷讀書,不斷更換頭腦中的思維,才能跟上21世紀的腳步,才能有自己成長、發現的地基。讓我們暢讀中外名著,在書的海洋裏盡情遨遊吧!

讀書節活動心得體會篇3

春天,書香飄溢整個陽羅二小的校園,學校迎來了“書如沃土開卷有益”教師讀書活動。為使我校老師“在閲讀中體驗快樂,在交流中提升自我”,以便老師能真正分享到讀書的快樂。經學校班子會研究決定,於本週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活動,特制定此方案。

一.參加人員:

全體教師分成三個大組:

語文組:z及全體語文教師。

數學組:z及全體數學教師。

綜合組(包括英語、體育組):z及全體其他學科教師。

二.地點:

學校教師會議室。

三.時間:

20__年6月13日~15日。

四.具體工作安排:

組別 時間 主持 活動記事(初稿)撰寫 攝影

數學組

6月13日(週三)

下午14:10開始

語文組

6月14日(週四)

下午14:10開始

綜合組

6月15日(週五)

上午8:10開始

五.活動形式

先對各組人員編碼,然後當場抽籤發言交流。語文組抽籤人:陳體班校長,數學組抽籤人:周迎含校長,綜合組抽籤人:高啟羅校長。發言時間長短不限,但必須要有內容、有心得、有思考。

六.事項説明:

1.各組教研組長務必做好點名考勤工作,無特殊情況一律不得請假,若確需請假的,須由校長批示准假。個別課時衝突的老師自行調整。

2.本次活動與教師績效考核相結合,也與校本培訓學分登記審定相結合。

讀書節活動心得體會篇4

閲讀是人生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它和我們的生命相伴始終。不管你願意讀還是不願意讀,都應該讀。讀書是一個人在房間裏的旅行,或説神遊,或説白日夢,一切全取決於自己。讀書是一種休閒,一種娛樂的方式,在書的海洋裏暢遊,是一種快樂的事情。能淘到一本自己心儀的好書,在書房裏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鹹,是一種高雅的享受。宋代朱熹寫過一首《觀書有感》的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者把打開的書頁,比喻為一方清水池塘,塘中水清如鏡,能映出天地萬物美景,問池塘清水何來?原來這是源頭活水。人們在讀書後,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讀書之趣正在於此。

閲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因為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情操觀、價值觀。讀書的過程是吸收、貯存的過程,不斷充實自我的過程,經常在讀書中悟,在生活中悟,日積月累便會有收穫。讀一切可讀之書,重點觀照那些經典,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因為其中的智慧思想是經過實踐檢驗了的,是最值得後人學習與吸取的。知識性的東西會隨着時間而不斷更新,但思想性的東西、智慧性的東西,越經過時間的沉澱,越有學習的價值。經典要精讀,這樣才能吃透;但不必苦求強記,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時間長了自然有益。讀書要邊讀邊寫,把讀書時的所感所想、或對書中的困惑,隨手記下來。當你的個人學識修養,包括對社會的認識、人性的感悟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你的氣質自然和別人不一樣。

閲讀可以為自己創造另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一個人有自己的事業不夠,還要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愛好,如閲讀、音樂、體育、收藏等,在你工作不順心的時候,你至少可以在家裏、在書房裏,從閲讀中得到温馨、得到慰籍、得到欣賞、陶醉和補償;在出現莫名其妙的逆境時,你可以看看書、聽聽音樂、找朋友打打球,寫兩篇有人生感悟的打油詩,聊以自娛,當你有了以閲讀等興趣組成的多元世界,你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熱愛是讀書的最高稟賦。當你發現讀書是自身的需要,只有讀書才能打發寂寞的時光從而獲得心靈的愉悦時,那是讀書的最高境界。讀書要成為一種自覺和習慣,一生不斷領悟讀書的樂趣。家中收藏圖書的書房,是你心靈快樂旅遊的海洋、是你與偉人對話的窗口、是你前進道路上的加油站、是你送給孩子的精神食糧、是你與愛人一生相愛的見證。因為有了熱愛,你就無所謂刻苦,因為有了興趣,你有了不竭的讀書動力。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讀書這件事情,對非從事文學專業的人而言,越來越成為一種奢侈。所以讀書更多的要從興趣出發,更自由的是隨心所欲,那是尋找內心親近的靈魂的衝動。孩子的讀書興趣尤其要保護,讓孩子的閲讀從功利的應試教育下解脱出來,保護孩子那因為“愛”而產生的閲讀和寫作的興趣,只要有愛,什麼都可以成為學術和職業,既然不知道孩子將來會做什麼,那還不如暫且讓他堅持按自己的興趣讀書,讓孩子讀自己感到“好玩”的書,選擇所愛,且堅持所愛,一切好玩的東西皆可能成為未來“吃飯的傢伙”。

人生需要清醒劑,要使自己保持清醒,唯有讀書。當你感到倦怠、不思進取時,讀書會令你奮起;當你忘乎所以、傲慢自得時,讀書會提醒你謙遜冷靜;當你遭遇坎坷、舉步維艱時,讀書會指點你:“過了今天就是明天”;當你面對誘惑、感到迷惑不解時,讀書會告訴你,無欲則剛,只有一身正氣,方能固守清白!

讀書節活動心得體會篇5

本學期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我知道了許多有着教育愛和愛中的教育的故事。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温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説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裏,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啟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温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書中給我的啟示是,做一個温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