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書·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教書·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篇1

最近讀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着教書》,篇篇觀點鮮明新穎,振聾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吳非老師在“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發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一個話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

人們把教師比着辛勤的園丁、無私的春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燃燒的蠟燭等等等等……

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説,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也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而書中提出的“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的質問振聾發聵!

?不跪着教書》有一個標題是“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吳非老師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着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説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事實上,我們身邊乃至我們自己都不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算不上是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我們常常在教參與個人思想之間舉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認為的來教,萬一考試考到這個問題,而標準答案肯定是以教參為準,那豈不吃了虧?鬥爭的結果,往往是違心地將教參上的觀點與標準答案傳授給學生,寧可躲過學生懷疑的目光。讀了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知道了,我們不只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我們還要“傳道”,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師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先進、厚重,不盲從、很自信的人,學生才能在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更懂得為人處世,更能成長為一個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説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羣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

怎麼叫有思想?想到了這麼個小故事《不要考100分》,這幾個字是已故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先生給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題詞。中國科技大學前任校長朱清時説:“為了多考一二十分,孩子們要多做練習,要多學幾個星期。等他們長大後,當初多得的這一二十分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起了壞的作用。”他説:“不要為了這一二十分,摧殘了孩子的創新能力,浪費聰明才智,讓人格、品德扭曲化,讓他們淪為考試的機器。”這麼看來,兩位大家對教育有着明確的理想,這種思想植根於對工作的信念,來源於對學生終生髮展負責,對民族未來負責的觀念;也因為他們有着更為廣闊的教育視野。

怎麼做個有思想的老師?我是個有思想的老師嗎?什麼叫不跪着教書,怎樣才能不跪着教書?吳非老師説:“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這是告訴我們要多讀書才能有思想,不跪着教書。“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説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説讀書也行”。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讀了《不跪着教書》這一本書,讓我明白了: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他本身應該站着教書。

《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篇2

讀了這本書,給我的感悟很多。用幾個詞概括就是讀書寫作、微笑、尊重、智慧。

教師要注重專業發展,那麼怎樣不被淘汰,就需要學習,可以是一次次的挑戰中吸取經驗,也可以是讀書並思考。讀書應成為習慣,培養出自己的讀書氣。霍勒斯·曼説:“一所沒有書籍的房子,猶如一個沒有窗户的房間。”讀書就是修煉內功,很好,而只讀書不思考也不行。學而不思則罔,寫作就是最好的思考方式。

教師所謂的親和感,就是要學會微笑。卡耐基説:“微笑,它不花費什麼,但卻創造了許多成果。”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孫蒲遠説過:“教師的職業要求你不能把煩惱掛在臉上,這是職業道德。重要的是教師必須學會調節自己情緒,做自己的心理醫生。”沃爾頓先生創立的沃爾瑪公司能夠在世界500強中名列第一,不得不提他的名言:“請對顧客露出你的八顆牙。”可見微笑的重要。我們對學生微笑,生活就對學生微笑,學生也就微笑着面對生活。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師的微笑可以使學生心情愉悦;老師的微笑同時讓自己收穫幸福!每天向學生露出幾次真誠的笑,你會發現,課還是這麼上,作業還是這麼批改,但是,教育效益卻提高了。老師的微笑,讓班中一些因為性格內向、膽怯而不敢開口的孩子如今在微笑的信任感召下,膽怯的心理被融化,從此不再拘謹,大膽愛表現;老師的微笑,讓原先沉悶的課堂在微笑的鼓勵引導下,如今有了生機,學生可以無拘束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你一言我一句,課堂活力四射;老師的微笑,讓一些厭學怕學的學生在老師微笑的啟發輔導下,對你所教學科興趣已日漸濃厚,學習越來越主動,每次考試的成績都能給你一個意外的驚喜。

人都有自尊心,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作為人的價值和尊嚴,尤其是那些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的學生。書裏面有一句話很好,“人無論做什麼總是在做善事,就是説,按照他相應的智力水平,按照他的理性的理性的具體程度,做他認為似乎善的、有用的事情。”所以,我們應時時事事能夠以善的角度去思考學生的問題,去對待他們,尊重他們。

不管什麼工作,要想做出滋味來,請用上你的大腦;不管什麼工作,要想做出成就來,請用上你的智慧。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智慧即多動腦,多想方法。做人需要智慧,教育也需要。對待學生,教師需要智慧;上好一節課,教師需要智慧。古希臘時期,人們把教師稱為“智者”,言外之意,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能為人師。韓愈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隱含了中國古代對教師提出的“智者”和“仁者”的雙重要求。第斯多慧説:“一個壞教師教學生真理,一個好教師教學生髮現真理。”我國也有“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之説。這些話語隱喻了教師的智慧形象和智慧性格。教師之所以能夠為人之師,首先是因為他心智聰慧,有能夠引導學生髮展的基本智力保障。睿智的人是有知識的人,是注重充實並更新自我的知識結構的人。現時代背景下的教師應成為終身學習的倡導者、示範者和實踐者。一個睿智的教師,時刻需要成為一個具有良好思維習慣、思維品質的人,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思路清晰、邏輯嚴密、思維敏捷、觀念先進,是教師的智慧。

《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篇3

第一次閲讀時是被書名吸引着,那時候還不知道吳非是誰?因為是一篇篇隨筆,我也就隨意讀了一遍。感受是吳非老師性格率真,語言犀利。

十多年前的一次培訓會上有幸聆聽了王老師的講座(那會知道了吳非就是王棟生老師)。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屋外雷聲陣陣,暴雨如注,但是大家被王老師的講座吸引着:我清晰地記得王老師告訴我們他的一隻眼睛高度近視,幾乎失明,但是他的心是明亮的;他給我們展示希特勒那張傲慢的中學畢業照;給我們講述希特勒與維特根斯坦之間的矛盾而引發的屠殺猶太人的推斷;給我們講述他想寫一本《教育失誤一百例》……

再讀《不跪着讀書》,我的眼前就彷彿坐着王老師,低垂的眼袋頂着一雙迷茫的雙眼,講述着他的所見所思所感,他直言不諱,他坦誠正直。

王老師關愛每一個學生。他説課堂上“小睡有何不可”。現在的學生,特別是中學的學生,學業負擔並沒有因為“減負”的文件,口號而減下來,成堆的作業,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每天忙着應付着作業,沒有足夠的時間睡眠,更不用説留點時間給“思考”了。為什麼學習?為什麼寫作業?為什麼考試?為什麼這麼忙碌?當你不知道為什麼做這件事的時候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呢?每天市裏的“百校行”總會抓拍到“孩子在課堂上睡覺”的鏡頭。總會因此而曝光學校,曝光教師,曝光學生?你可知學生為什麼在課堂上睡覺?王老師看到孩子在課堂上睡覺時,“請同桌幫他蓋件衣服”,並對大家説,以後上課如果誰睡着了,就輕輕地替他蓋上一件衣服。讀到這的時候,我心裏非常感動,為學生能遇到這樣的老師而感到高興。

王老師鼓勵每一個老師。他説“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我們很平凡,但是我們的'學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師,需要偉大的教師”。他鼓勵年輕教師要有精神追求,要有獨立的思考精神。如果教師都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如何能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我們看看現在學生的作文就知道了。還有幾個孩子能用自己手中的筆寫出自己心中的話?“假大空”沒有改變,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更嚴重的是“抄襲”“套文”層出不窮,學生的大腦成了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學生的作文成了別人文章的“鏡像”。為什麼會這樣?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師也不會寫文章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抄來抄去,丟失的不是文章,而是獨立的思想與精神。要想有獨立的思想,“只要肯讀書”。可能有老師會説,現在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閲讀。真的沒有時間閲讀嗎?我們看到很多老師現在上課備課都不備了,拿着陳舊的教案,也能坦蕩蕩地走進教室,面對幾十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是如何能做到不汗涔涔的?我很想知道其中的“訣竅”。

王老師是一位理想主義者,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矛盾和對現實無奈。正如他在“序”中所寫:年輕時以為教育是詩,教師的一生也在為教育寫詩,沒想到後來總是要為教育寫申告狀,為學校的墮落而憤怒,為教師的尊嚴而呼喊。作為教師我認為自己應當是理想主義者,而現實卻總在種植悲觀,我以為自己的工作對青年成長有意義,沒想到青年常常會對一個教師的理想投來同情的目光……

雖然這些文章是十多年前寫的,我們從當下的教育場中仍然可以看見王老師所描述的故事。教育是緩慢的,教育的變革更是緩慢的,讓我們懷揣着夢想,在教育的“田字格”裏書寫一個個“人”。

《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篇4

讀《不跪着教書》前是書名的獨特吸引了我,讀《不跪着教書》後是作者對中國小教育問題的真知灼見啟迪了我。該書是著名教育家吳非對一個個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 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現,沒有空洞的説理,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深入透徹,讀完耐人尋味。何謂“不跪着教書”?不跪着教書又該怎麼教書?帶着期待與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它,一邊讀一邊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書中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正如吳非老師的 “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引出一個話題:不跪着教書,教師怎麼樣做呢?在書中給了我明示:

“不跪着教書”, 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師德情操。

師德是為師之本,是教師的靈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學校裏所做的一切,都應當包含深刻的道德意義。”因此,高尚的師德情操應當成為教師追求的首要目標,而熱愛教育,獻身教育,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則是高尚師德情操的基石。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保持高尚的情操,這才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頭頂天,腳踏實地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給與學生快樂與幸福的人,一個能夠感染學生,給與學生良好品德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想起來就會含笑於心的人……

《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篇5

我尋着一件寶貝,那是一本字字珠璣的書,也就是管建剛先生寫的這本《不做教書匠》,它讓我原本雜亂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講求科學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實現了。

979年從槐芽高中畢業,二十歲的我曾有美麗的夢想,正如管先生所説的,上課之餘與學生聊海闊天空,談人生的理想與抱負;課間與學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童真的樂趣,我是有過這樣的日子,但那已成為永遠不再的過去…如今,在這個教育本質被嚴重異化的年代,而我又從偏遠的山村調到了繁華的小鎮繼續我的教育工作,眼前的教書生活卻已遠離了我的理想,那樣苦,那樣累,沉重的包袱有時甚至壓得我難以正常呼吸。我想過逃避的方式,想過應付工作的方法,但是,出生農民的我,從小受到母親“做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的教育。我時時告誡自己,不管怎樣,絕不能對不起學生,因為他們是祖國的花朵,一個家庭的希望,而這個花朵將來能結出怎樣的果實,這個家庭有怎樣的希望,重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着母親的教育,我不論是做人還是做教育的工作,都能這樣的要求自己;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深深體會到:面對學生,我的笑容更燦爛;面對學生,我的批評更有力;面對學生,我的道理更服人……

因着母親的教育,十多年的教育之路我無悔地走着。這學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的有聲有色,雖苦也甜。

我無愧於我的學生,因為我明明看到:他們中有些從剛開學進來的懵懂無知的小孩變成了現在勤奮學習的少年;有些從看見老師害怕拘謹變成能活潑自信地與老師交談;有些從剛進來的頑劣不講理變成現在的知榮辱明是非……

我無愧於我的學生,因為我還從家長的一個個電話中,聽到了他們驚奇於孩子的改變和對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還有什麼比這更讓我感動的呢?這才是真正值得我快樂的事情,這是一個真正的教師應該追尋的高尚的快樂!這正如於丹在《論語心得》中所説的:你給予別人快樂的同時,你才會感到真正的快樂。你怎樣看待生活,生活就會怎樣對待你!轉載請着名來自:( 池.鍀範文網)

今後的生活,教育仍是我生活的主宰,我想我會比以前更執着地去追求做一個智慧而有時代氣息的老師,就摘錄管先生在書中的一些語言來表達我的感悟吧!

.是老師,就該是個讀書人,用詩書氣來滋養教師氣;

2.把工作和學習當享受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他每時每刻都是快樂的,他們是生活的智者,人生的智者;

3.把苦難當做錘鍊自己的機會,如此你帶一屆學生的心得,將超過別人一生的教學所得;

4.我們對學生微笑,生活就對學生微笑,學生也就微笑着面對生活,那麼他們就不會辜負家的希望,而祖國的將來也會一片輝煌!

5.夢,在人的眼裏總是美好的,理想化的,尋夢的歷程,更是充滿了希望,就讓我們——教育的同行們,在教育的道路上追尋自己的夢想吧!

《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篇6

“一位合格的教師,就是一盞燈,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夠長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要時刻想到,你的工作是無可替代的。你在追求一種幸福,不要簡單地把你的工作理解為謀生的手段。”這是吳非老師在其《不跪着教書》中的一句話,讀完後頗多感慨,雖然沒機會拜讀完全文,但就是這句簡單的話,讓我對教育有了重新的認識。

以前總以為當老師穩定,端鐵飯碗,這也是爸媽從小就灌輸給我的思想。所以自上國中起,潛意識裏似乎已經認定了將來一定要當老師,當老師就能拿穩定的工資,就可以生活無憂,以至於現在走上工作崗位,心裏依然有這種思想,把老師當成了謀生的手段。這也許就是意識的巨大作用,它在不知不覺中吞噬人的靈魂。

讀了吳非老師的話,我自問,究竟為什麼當老師?如果僅僅為了謀生,那老師的工作跟雞肋又有何異。

每當看到孩子們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神,我就為自己有這種可怕的思想而懊悔。每當聽到孩子們喊“老師好”時,我就從靈魂深處重新思考了老師的意義。

經常在學生作文裏見到這樣形容老師:“老師就像我們的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以前只是粗淺的理解,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老師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她更是傳授知識,更是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這些道理,足可以讓人一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