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農業發展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農業發展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農業發展心得體會 篇一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其重要特徵就是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xx是xx的工業基地,也是農業大市,有着豐富的優質農產品資源。如何引導xx的農產品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加大農產品的保護力度,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這一直是我們努力實踐與探索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我們按照“品種特色化、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投入科技化”戰略,充分發揮工商職能作用,着力培養特色品牌,以品牌創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全市有“東江湖”、“狗腦貢”兩個著名商標,東江湖魚、狗腦貢茶、東江湖蜜橘等產品通過了國家權威部門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或有機食品認證,在國家、省級農產品展銷會上獲得的金獎數達20餘個。全市無公害土特產生產基地達40多萬畝,至少有4萬多農民從中受益,其中僅東江湖果一項,近兩年每年都讓果農增加15%以上的收入。

一、積極推行農產品商標戰略

一封來信激起波瀾,居住在xx的xx人何某反映説,xx一礦泉水廠生產“東江福源”礦泉水,東江人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沒有任何辦法,因為“東江福源”商標已被甦仙區鄧某在32類註冊,商標誰註冊誰就有專用權。這封信所反映的只是一個側面,但作為工商人,我們認識到了潛在的危機,迅速對本市範圍內的農產品商標註冊情況進行調查摸底,並專門作了《保護東江湖品牌》的政協提案,向xx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出保護xx農產品品牌的建議,重點提出保護“東江湖”品牌,將“東江湖”品牌作為xx相關特色農副產品的註冊商標,以搶佔戰略高地,掌握主動權,爭取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xx市委、市政府對農產品商標註冊保護工作高度重視,把農產品商標工作列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工作內容,加大了農產品的扶持和保護力度。為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我們深入全市各鄉鎮、農村調查研究農產品工作,向廣大農民宣傳商標法律法規知識,加強商標註冊工作,引導農產品向產業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把農產品商標戰略落到了實處。目前,僅以東江魚集團有限公司為申請人的“東江湖”一個品牌,就在29、30、31類註冊,有力地帶動了相關農產品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加大招商引“牌”力度

在農產品商標被搶注的情形下,我們通過採取加大招商引牌力度的辦法,有效地化解了商標搶注帶來的被動局面。一是獲得了“清江”商標使用權。清江柑桔是東江湖庫區特有的氣候條件下生長的水果,是極富地方特色的農產品,但在形成規模前沒充分重視,等產品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時,“清江”商標已被外地一商家註冊。為此,我們專門抽調工作人員到清江進行市場調查,宣講《商標法》,引導當地果農使用“清江”這一地理標識,並積極與清江商標持有人聯繫。在我局及清江鄉楓聯村農民徐滿進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9月22日,湖北長陽清江椪柑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將清江商標使用權轉讓給徐滿進使用,清江柑桔終於穿上了本屬於自己的外衣。二是把“東江湖”酒業有限公司引回xx。由於種種原因,“東江湖”酒被外地搶注,在xx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東江湖酒業從外地遷到xx市,我局積極參與,多次深入企業進行調研,予其業務指導及政策業務法規諮詢,鼓勵引導其定位“東江湖”,爭創白酒品牌。目前,東江湖白酒在經銷商和消費者中擁有較高知名度。

三、嚴厲打擊商標侵權

針對農產品商標侵權違法數量激增的現象,我們切實加大了打擊力度。一是建立了情報收集制度。為保護農產品商標不受侵害,我們積極尋求社會監督和支持,利用12315行政執法體系打擊侵權行為。如打擊仿冒、假冒“青啤”行動。青島啤酒(xx)有限公司生產的啤酒以其純美品質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而仿冒假冒其產品之勢卻愈演愈烈。為保護這一品牌,我局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如在去年2月29日,“12315”消費投訴熱線接到羣眾舉報後,我局執法人員迅速出動,在興寧鎮查獲了一車益陽市一啤酒廠生產的仿冒產品,其包裝、型號、裝潢均仿冒“青島啤酒20xx”,我局執法人員當場對這車數量達15000瓶,貨值3萬多元的啤酒依法予以扣留,有力維護“青啤”的合法權益。二是以市場巡查保護農產品商標。我們把農產品商標保護作為一項陽光工作來抓,一方面是因為它需要精心呵護,另一方面是因為它牽涉到廣大農民羣眾的切身利益。為此,我們在市場巡查的基礎上,尤其重視農產品商標的仿冒假冒行為,並進行有力打擊。如xx市狗腦貢茶近些年名聲鵲起,產品供不應求,少數不法分子唯利是圖,到邊遠山區加工、生產、包裝假狗腦貢茶,以市場正品茶葉的半價進行銷售,導致廠家銷量鋭減。我們在市場巡查中發現這一情況,於是多方巡查和布控,終於在彭市鄉一偏僻山頂搗毀了這一製假窩點,維護了“狗腦貢”品牌的良好聲譽。

四、進一步做好品牌保護與扶持工作

品牌的培育與扶持是一項長期工作,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特別是在當前,我市農產品商標工作依然嚴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企業對商標保護力度還不夠。自身未加強保護,註冊的類別太少,容易留下被搶注後患;比如“東江湖”從某種意義上説是xx的一種無形資產,但我市將其註冊為商標的很少,大部份被外地註冊。如:東江湖面類食品,大米類我市也有不少來諮詢要求註冊的,但都被xx裕湘面業公司註冊了。

二是對已註冊的商品使用許可不合法、不規範。比如“東江湖”商標在31類註冊,商標所有人xx市東江魚有限公司,商標許可給xx市東江湖果業有限公司使用,但是,此商標雙方雖簽訂了許可合同,卻未辦理許可備案手續。

三是對品牌的培養扶持不夠,導致有的品牌無故在市場消失。如“湘洋”以羊肉加工為主,曾在xx及xx一度熱銷,但現在卻逐漸淡出市場。

對此,我們將從發展現代農業、促進xx經濟發展的高度,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

一是積極扶持已有的農產品發展壯大,把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糾正不規範使用情況。

二是積極申報省著名商標,推薦“東江湖”酒在年內申報。

三是加大對使用許可商標的質量監督,使商品與商標一樣名符其實。如清江柑桔要求嚴格商標使用,保證商品為清江原產地所生產,並要求制定一系列質量約束機制,避免管理不善而砸牌,影響xx品牌形象。

四是強化宣傳力度,提高商標意識。利用多種手段加大商標的宣傳力度,使企業自覺運用商標參與市場競爭。

五是強化商標備案制度。在廣泛宣傳的基礎上,要求各行業主管部門將本行業企業註冊的商標及時報當地工商部門備案,讓有商標專用權的個人主動到工商部門備案,以保護商標專用權和了解全市商標發展概況。

六是重點實行農產品地理標誌註冊。儘快成立東江魚行業協會,把東江魚註冊成為地理標誌。七是組織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儘快將東江湖(含東江字樣的商標)及其他具有xx特色的標誌名稱在相關類別上註冊,以免被他人搶注。

農業發展心得體會 篇二

21世紀進入了信息時代,隨着市場農業的發展,國際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日益成為社會經濟生活的指南,信息的地位和重要性與日俱增。信息是資源,信息是財富,信息就是生產力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隨着國家“金農工程”的啟動,我國各級農業信息化的步伐開始加快。為使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取得更大成效,現結合近年來農業信息化工作實踐,就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難點、重點與發展方向等問題作點探討,以期請教於各位專家、同行。

一、農業信息化的難點

在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碰到的難題是不少的。諸如,建設資金短缺,機構設置困難,信息人才匱乏等等。但大家公認的難點卻是“網絡信息傳遞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因為網絡的鋪設已從農業部連向各省、市、縣、鄉,但是網絡信息要到村、到户還有一定的困難,這就是人們常説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儘管全國各地情況不一,東西部存在較大差異,但網絡已到達部分基層鄉鎮並且隨“金農工程”啟動其建設步伐會很快遍佈到全國各地的鄉鎮。然而,網絡進村入户率則低得可憐。受廣大農民對網絡信息的認識水平以及對微機設備的購買力與操作水平的限制,筆者認為,“最後一公里”的最終解決在我國至少需要5—10年的時間,貧困地區恐怕更長。作為東部沿海地區的山東省煙台市,到20__年底,農業信息網絡建設將100%地鋪設到涉農鄉鎮,而全市入户的微機還不足20__台,能上網的不到1000台,網絡信息入户數佔全市總户數(165萬户)的不足千分之一。沿海發達地區如此,其它地區更可想而知了。

近年來,大家一談農業信息化,總是籠統地説“農業信息傳遞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實際上,這個講法是不準確的。因為農業信息進村入户早就有一些成熟的途徑,如:廣播、電視、科技110電話、科技明白紙以及各種培訓班等等。確切地講,“最後一公里”問題只牽涉到網絡信息。所以,在信息之前加上“網絡”二字,即應該稱作:“農業網絡信息傳遞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解決上述問題的最直接的辦法是:把網絡鋪設延伸到村、户。而現實的情況是,既不可行也無必要。受目前農村收入水平、文化水平等的限制,網絡普及到村、到户是不可行的;而廣大農村一家一户的小生產格局,把網絡全面普及到村、到户也沒有必要。試想,一個種一畝地左右的老農民,在商品率十分低下的情況下,讓他花五六千元買一套微機設備上網是不很實際的,在一定程度上講也是一種浪費。

儘管目前網絡普及到村、户不太現實,但不等於説網絡信息不能進村入户,網絡信息進村入户還是十分必要的。因為網絡信息具有速度快捷,成本低下,信息量大,便於查閲,互動性強等諸多特點,是現有許多媒體所不及的。通過網絡,廣大農民朋友可以變過去被動地接受信息為現在主動地查找信息,可以在網上和專家直接交流,還可以通過網上招商獲得大量地客户資源等等。那麼,網絡信息究竟如何進村入户呢?

首先,我們應對網絡信息作為問題的前提進行研究。就農村的信息客户羣體而言,他們需要的網絡信息以市場信息和專家信息為主,並且這些信息必須具有針對性、時效性和真實性;他們所需要的網絡信息服務主要包括:信息傳播、信息查詢和網上招商。達到上述兩方面的要求,就必須對紛繁複雜的網上信息進行“精挑細揀,加工製作”,才適合農民的口味,也才能引導農民通過使用網絡信息來發家致富。

其次,網絡信息採取什麼途徑進村入户?我們需要在對客户羣體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加以探討。從我們煙台市的實際情況來看,網絡信息客户羣體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經濟發達村和種養大户、農業企業、行業協會、農貿市場、經紀人等信息重點用户;另一類是經濟水平一般或欠發達的村以及大量地普通農户。我們對不同用户採取的辦法是不同的。對第一類重點信息用户,我們倡導網絡向下延伸,讓他們直接上網,同時基層信息服務站給予一定的信息業務指導和輔助性的信息服務。對第二類普通信息用户,我們總結推廣了“蠶莊模式”。該模式的具體運作辦法是,投資購買數字電視並同互聯網的農業數字信息相聯通,在加工製作的基礎上,通過閉路電視下傳到千家萬户的老百姓。老百姓要查詢政策、科技等信息,要發佈市場供求信息等,則通過家中的電話聯繫鄉鎮信息服務站,由服務站上傳國際互聯網或反饋給老百姓。由於該模式綜合運用了數字電視、電話、互聯網等資源,把電視、電話與互聯網聯繫起來,切合目前我市農村電視、電話普及率高而計算機普及率低的現實,切合紛繁複雜的互聯網信息需加工處理老百姓才易接受的實際,因而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目前該模式正在我市全面推廣。

二、農業信息化的重點

關於當前農業信息化的重點眾説不一。通過近年來的實踐探索,筆者認為,農業信息化的重點在於提高農業信息服務的效果。通過農業信息網絡服務,使廣大農民朋友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在農業增收增效中發揮了作用,農業信息服務的'效果就好,農業信息化也就成了必然需要,其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相反,農業信息服務的效果不佳,不能為農民增收所用,農民就不歡迎,農業信息網絡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農業信息服務的效果呢?概括起來有“四個一”:

一是突出一條主線,就是“農民增收”。農業信息服務和農民的切身利益相掛鈎,農民從獲取信息中得到了實惠,農業信息服務的效果就好,就會受農民歡迎。如萊陽河洛鎮趙家埠子村通過鎮信息服務站把圓葱賣到了國外,賣上了好價錢,增加了農民收益,農民就高興,就説信息服務站管用。

二是抓住一個關鍵,就是人才隊伍。建設信息機構,培養信息人才,形成一支強幹有力的信息隊伍,才能為農民提供出有價值地信息,才能搞好各項信息服務,從而提高農業信息服務的效果。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目前煙台市市、縣、鄉、村四級信息從業人員已達4500人以上。

三是推廣一個模式,即農業信息服務的“金城模式”。我們把“金城模式”總結了三句話“一條道路,兩個載體,三個環節”。一條道路是指,圍繞本鄉鎮農業支柱產業,以信息化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實現農民增收;如金城鎮主要圍繞果業和水產業兩大農業支柱產業開展農業信息服務。兩個載體是指,農業行業協會和農業龍頭企業。這兩個載體,都具有農業信息集散地的功能,可以帶基地,連農户。一般而言,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農技綜合服務站和農業行業協會之間形成緊密地聯繫,即“三位一體”,以行業協會為載體,以會員為指向實現信息服務。如金城鎮的果業協會就是這麼運作的。而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農技綜合服務站和農業龍頭企業之間形成較鬆散地聯繫,前兩者對龍頭企業是一種指導服務關係,以龍頭企業為載體,向基地村和千家萬户

進行信息輻射。如金城鎮的明波水產公司就是這麼運作的。三個環節是指,產前項目、生產資料信息,產中的技術、專家信息,產後的市場行情、市場客户信息等。在這三個環節中目前最迫切需要的還是產後銷售環節的信息服務。因為中國的農產品市場已出現結構性過剩,大多數農產品進入“買方市場”。因此,金城鎮把網上招商和網外促銷相結合,把產後銷售作為重中之重。該鎮生產的蘋果、草莓等果品一般比周圍縣、鄉每公斤高出0.4—0.6元,大大增加了果農收入,在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方面樹立了黨和政府的光輝形象。

四是實現一個突破。即煙台市把網上促銷作為突破口,儘快確立了信息服務的地位,樹立了信息行業的形象。20__年非典期間,全市農業信息系統搶抓機遇,全面開展網上招商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僅4—6月份共發佈網上招商信息830餘條,回覆260多條,成交80多個,成交額1.8億元,累計為農民增加純收入達1500餘萬元。

三、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方向

農業信息化發展向何處去?這是從事農業信息行業的同仁所共同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據筆者觀察,目前國內農業信息行業“三套馬車,並駕齊驅”的格局已經形成。

作為政府信息部門,運作的是公益性的社會公共信息產品;作為社會信息企業,運作的是非公益性的市場化的私人信息產品;作為農業工商企業,運作的則是帶有機密性的商業壟斷信息產品。政府部門的信息是用來為公眾提供無償服務的,信息企業的信息是用來市場交換的,農業工商企業的信息則是直接使用後賺錢發財的。三套馬車,所載的貨物不一樣,所要到達目的地也各不相同。因此,找準自己的位置獲得信息業務最大化的發展自然成了各自的發展目標。這樣,農業信息服務的社會化、市場化和專業化成為各自的發展方向。

政府部門信息服務的社會化。由於政府部門運作的是社會公共產品,應實現信息服務的社會化作為其主要目標取向。為此,在保障充足地業務經費,抓好網絡基礎設施的延伸,抓好農業信息機構隊伍建設的基礎上,必須最大限度地彙集整合本地區、本系統、上下各層次的社會信息資源,同時蒐集整理與本地農業經濟發展有關的外部信息資源,不斷積累信息服務的資本。同時,為保證最大化的信息服務效果,在網絡不能全面進村入户的情況下,在市、縣、鄉各個層次,網絡信息還必須和刊物、科技110電話、農業電視欄目等緊密結合,實現“媒體聯動”,可以使網絡信息多渠道進村入户,這是一條成功地經驗。目前,煙台市各縣市區均開通了“科技110”電話,在電視台上主辦了農業科技與市場欄目,不少縣市區還辦了農業信息快報,有的還經常舉辦培訓班等等,從而使農業網絡信息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傳播,迅速提高了農民朋友對網絡信息的認識,基層信息服務的作用開始凸現,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逐步提高。

信息企業信息服務的市場化。由於信息企業運作的是私人信息產品,通過交換與服務來獲得利潤成為其必然趨向。這些信息企業通過經銷採編發軟件、農村財務軟件以及專家智能軟件等,在市場上掘得了“第一桶金”的同時,也加速了我國農業信息化的進程。目前,國內信息企業正逐步擴大市場信息服務的空間,通過製作網站、為客户信息服務等來賺取利潤成為新的市場走向。如中國農網、中國農商網等等莫不如此。

農業工商企業信息服務的專業化。由於農業工商企業運作的是機密性的商業壟斷信息產品,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競爭取勝的法寶,因而企業內部信息服務的專業化是必然走向。企業的技術機密信息,市場客户信息,財務信息,勞資信息,供、產、銷各環節的信息是相對封閉的,大多是不能拿來向社會公開的,而企業開發、項目信息等更是壟斷性的,因此,面向市場的企業信息隊伍會不斷成長壯大。煙台市牟平九發食用菌、萊陽龍大集團、棲霞天譽果品等農業企業的信息處室均在企業發展和市場競爭中扮演着特別重要的“尖刀連”的角色,成為這些企業決策機構的“神經中樞”。

總之,農業網絡信息行業是新興的、前所未有的、開拓者的事業。農業信息化的難點、重點與發展方向弄清楚了,我們可以避免走許多的彎路,“金農工程”建設就會取得明顯成效。通過農業信息系統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們相信,一定能夠走出一條以信息化推動產業化,帶動農民增收的金光大道。

農業發展心得體會 篇三

縣域經濟是綜合性的區域經濟,而作為傳統農業大縣的農業經濟要尋求新的提升點,增長點,除應對好入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外,應把着力點放在“五化”上。

一、經營產業化。

產業化經營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村工業化的要害環節。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是着力發展一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關聯度高的具有較強

產業拉動和輻射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羣體。唐河縣要實現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乃至經濟強縣脱胎換骨式的轉變,最現實的出路就是堅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經過近幾年實踐,我們探索出四種產業化經營模式:一是龍頭牽動型。縣肉牛產業集團、湖陽登昌黃牛有限公司圍繞黃牛系列開發,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户”的產銷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引領全縣黃牛產業快速發展。二是市場拉動型。小辣椒、生豬和兔通過源潭小辣椒、少拜寺生豬、古城皮毛交易三大市場的不斷建設,初步形成了周邊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市場,有力地拉動了產業的持續發展。三是主導產業帶動型。充分發揮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培育起了以豫南清真肉聯廠、凱達肉食品有限公司等為主的畜產品加工,以南部幾個鄉鎮為主的麪粉生產加工,以經緯紡織集團、豐源公司為主的棉花深加工,以中棉、豫油等為主的科技型良種加工,以“三粉”為主的脱毒紅薯加工等近500家各類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年創產值近20多億元,有效地提升了全縣農業產業水平,初步培育成了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骨架。總投資2566萬元的與北京中商農產品公司合資興建的梔子產業開發項目已基本建成,使全縣6萬畝梔子產業很快步入產加銷一體化的發展路子。四是中介組織聯動型。全縣先後組建了一批各類專業協會,內聯生產,外拓市場,有效地架起了分散生產經營與外部市場的融合對接,助推各類特色產業不斷髮展。

二、農民組織化。

農業的現代化,首先應是農民的組織化。發展各類民間專業協會,提高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是實現千家萬户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相對接的必由途徑。我們堅持“入會自願、退會自由、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則,將農民的分散經營聯接起來,組成各類專業協會或合作社,採取“專業協會(合作社)基地農户”的模式,走發展農村經濟的新路子。一是幫扶引導。把專業協會建設納入全縣整體目標,發動、鼓勵各業能人牽頭組織成立協會,並在財政貼息、税費優惠、規劃用地等方面向協會傾斜。並要求縣信息中心、價格監測中心無償為各類專業協會提供 網上商務、價格信息等服務,吸收農户向協會靠攏。二是規範完善。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出台章程制定、利益分配方式、爭端解決辦法、違約懲罰等措施,用制度規範協會運行。三是培育典型。畜牧業重點培育了湖陽黃牛合作社、古城兔業協會,瓜菜業重點培育了源潭小辣椒協會,農副產品重點培育了城郊農副產品購銷協會。目前,全縣民間專業協會(合作社)已發展到92個1.1萬多人,使千家萬户抱成團闖市場,極大地增強了農民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農業市場化。

傳統的舊有的治理方式已成為影響和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瓶頸”。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是目前發展各類經濟的基本原則和特徵之一。為此,我們進一步創新機制,改革傳統的治理方式,用市場化的理念和方法來發展農業。一是發展股份農業。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以資金、實物、勞力、技術和土地使用權等摺合入股,成功地組建了6家股份制農業公司;二是“四荒”開發推向市場,推進規模經營。三是多形式改制水利設施。面向社會共拍賣、承包機電井4100眼,佔全縣機電井總數的67.5,個人投資打配機電井1300眼,調動了農民興水積極性,減輕了政府壓力。四是實施農業招商。積極吸引鼓勵外商投資興辦各類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企業,提高農業的外向度。引資1000萬美元的金龍濃縮果蔬汁加工項目建成後,將使全縣瓜菜、林果的種植與加工形成對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生產科技化。

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及其向現實生產力的迅速轉化,已成為經濟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農業整體素質和效益的決定性因素。我們把深化全國首家科技示範縣建設作為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水平的重中之重來抓,自1997年以來,用市場經濟的辦法吸引以中國農科院為主的300多名專家和科技工作者來唐工作,引進、示範、推廣27大類340多項新技術、新品種組裝改造傳統農業,科技對農業經濟的貢獻份額達47。為應對“入世”挑戰和市場準入制度的推行,我們着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組織引導農民先後對無籽西瓜、優質梨、肉牛等主要特色農產品實施了標準化生產,並積極申報無公害農產品使用標誌和開展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在去年四家生豬企業獲准上海、北京等四城市市場準入資格的基礎上,今年又幫助13家畜牧企業進行無公害產品產地認定,已有5家畜牧企業通過無公害產品產地認定,佔全市獲此資格企業的一半。西瓜獲得全省首批優質無公害使用標誌,優質梨於去年底榮獲省無公害產品的使用標準。

五、產品品牌化。

品牌是農產品進入市場的“准入證”,名牌是農產品打入市場的“綠卡”。發展特色產業必須走品牌化之路。我們積極實施品牌戰略,以標準育品牌,以質量創品牌,以品牌爭市場。20xx年,對無籽西瓜和優質梨分別註冊了“金唐河”和“唐酥梨”商標,尤其是“金唐河”牌無籽西瓜,在廣州等南方五大城市市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帶動全縣無籽西瓜年外銷2.4億公斤以上,實現產值1.1億元;縣種子公司以買斷制種權與中國農科院及省農科院棉油所合作,成立了5個緊密型良種專業化生產企業,“金唐河”種子銷往8省25市120多個縣區,初步打響了品牌;縣肉牛集團公司生產的“羣fa”牌系列產品20xx年獲中國農業國際博覽會金獎稱號,今年以來對港供貨額達260多萬元。

農業發展心得體會 篇四

第一,依法依規有序開展土地流轉工作。

土地是農民之本、富民之根。作為土地流轉實踐操作者,做好土地流轉我們首先要明確農地產權,進行確權登記頒證,保護農民的土地財產權利,維護羣眾土地利益。進一步細化和界定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能、權責、權益以及農民對承包土地的轉包、轉讓、出租、入股等權利。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規範程序,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

第二,構建並完善農地流轉的市場機制。

土地流轉的目的是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因此將流轉土地推向市場進行規模化經營是必經之路。政府要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力度,鼓勵當地大農户進行規模化經營。政府要做好土地流轉中介服務,對當地土地信息收集、整理、廣告、政策諮詢、信用擔保,開展土地資產評估,接受供求雙方諮詢,為供求雙方提供流轉平台,打消農民因土地流轉而產生的顧慮,以提高土地流轉的成功率。由政府代為出租、轉租或轉包,從而促進農地的流動和集中。加強服務機構建設,為土地流轉搞好服務。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縣、鄉、村建立專門的土地流轉服務機構,搭建三級服務平台,提供轉前、轉中、轉後全程服務。

第三,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長效機制。

創新土地流轉模式,實行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户的土地流轉模式,種植大户+基地+農户的土地流轉模式,鼓勵百姓土地入股、租金入股、勞動力入股,減輕部分農產企業資金壓力、勞動力短缺困擾,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形成共同致富的合力,提高百姓單純土地租讓收入。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提高城鎮輻射能力,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搭建勞動力就業平台,對轄區內農村勞動力資源進行上門普查,將調查數據錄入“農村勞動力資源管理”系統程序,對農村勞動力做好跟蹤服務工作,及時將人員狀態變動信息在“農村勞動力資源管理”系統程序中進行修改,通過並定期與人社部門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比對,掌握農村勞動力就業與失業信息。利用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各類招聘信,聯繫相關企業到我鄉定期開展招工工作。

第四,培育具有企業家素質的職業農民。

隨着社會快速的發展,當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背井離鄉,選擇外出務工,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並且目前農村主要由兒童、婦女和老人構成,農村農業發展情景堪憂,職業農民後繼乏人。發展壯大農村規模化經營離不開具有現代科技知識和創新精神的職業農民。因此,必須儘快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造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的人才隊伍。政府部門要創造農村發展條件,鼓勵高等學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返鄉農民工返鄉創業,為他們創業開闢“綠色通道”,協助做好在用地、收費、註冊、納税服務等方面工作,降低返鄉農民工創業門檻。放寬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幫助解決創業資金不足的難題。對在家從事規模種植、養殖的返鄉農民工,鄉鎮農技部門要積極予以技術支持。定期組織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把更多的農民培養成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廣泛運用現代媒體和遠程教育手段,擴大農民科技培訓的覆蓋面。鼓勵各類培訓機構和用人單位開展“定向培訓”,力爭培養出一批種養專業人才、科技示範人才,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農業發展心得體會 篇五

一、現代工業的理念的內涵

現代工業的理念,就是當代工業,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科技迅猛發展的要求,面對激烈的競爭以及不斷深化的產業分工與合作的格局,為取得發展優勢,實現最佳經濟效益,而形成的一系列關於產業組織和生產經營方面的理念。

當今社會,隨着以信息化技術為代表現代科技的廣泛運用,社會化大生產加快發展,國際統一市場迅速形成,產品和生產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跨國界、跨區域流動,每個產業、地區、企業的發展都與整個經濟體系狀況緊密相關,如何在競爭中求生存、合作中求發展,當代工業積極應對,形成了不少令人稱道的產業發展特色。現代工業理念主要表現在如下八個方面。

(一)以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優化工業發展的主體。現代工業,不是靠政府的包辦,而是依靠以盈利為目的、高效運作的企業自主經營、自主發展來實現產業的成長進步。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徵就是產權清晰、責權明確、管理科學、政企分開。這種制度安排,使出資人和企業經營者責權利緊密結合,明確了企業的產生和退出機制,有利於激發社會創業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的穩定和管理。

(二)以市場細分和品牌特色開拓市場。企業要盈利,就必須依賴市場賜予。企業在組織生產之先,必須認真開展市場調研,在精心分類基礎上找準目標市場,制訂好營銷策略,建立營銷網絡,並依靠自身鮮明的品牌招睞顧客、開拓市場。

(三)以嚴格的標準化實現產品質量和生產過程的有效控制。標準就是公認的、可以重複使用的、必須共同遵守的、關於實體和程序的規定,在現代企業中標準已成為成本、質量管理和績效評估的重要工具。標準的實行,可以減少摩擦、降低交易費用,促進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以裝備現代化開展自動化、專業化、規模化生產。現代工業充分利用先進的裝備,提高生產水平。以電腦控制為標誌的自動化生產能夠最大限度節約勞動的耗費,並使整個生產過程保持理想狀態。專業化可以培育和發揮企業專長,大大提高企業生產率,形成專業優勢。規模化,可以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實現規模效益。自動化、專業化、規模化相輔相成,成為現代工業企業突出特點。

(五)以信息化為手段優化生產經營決策。信息就是事物有關過程、狀態的消息。信息化就是通過建立工作體系,全面、快速、準確地收集、處理、傳遞、利用相關信息,為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和管理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支持。信息化使企業有了千里眼、順風耳、遙控器,可以大大地避免決策的盲目性,減少發展的不確定性,使企業保持一種生產經營的最優狀態。

(六)以科技創新實現產品更新換代和技術持續升級。隨着知識、信息的增長,人們的消費理念不斷更新,對產品需求的變化越來越快,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科技創新可以使企業由於知識產權的保護掌握壟斷性的優勢,加速產品更替和技術的升級,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

(七)以橫向和縱向一體化謀取發展優勢。橫向一體化是指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之間的合作,可以壯大企業的規模,擴大市場份額,優化企業環境。縱向一體化,是指產品的前向、後向企業之間的合作,可以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減少交易費用,密切產業聯繫,減緩不利的市場變化帶來的動盪。

(八)以產業集羣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培養營造有利的發展環境。產業集羣是指相關企業在空間上的成羣湧現。產業集羣的發展,有利於產業體系的完善,社會化服務的開展,可以促進企業之間的分工合作、產業成長進步、地區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壯大地方經濟實力。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指為產業提供各種服務的金融保險、教育培訓等方面的相關組織和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有利於企業集中精力發展主業,減少不必要的拖累,並源源不斷地獲取資金、物資人力等資源方面的支持。

二、以現代工業的理念作指導是新形勢下加快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國,相對於工業來説,農業的勞動生產率不高、經濟效益低下、增長速度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據統計,20__年農業增加值只佔GDP11.8,而經過折算後的農業勞動力卻佔全國總算的40,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56.1。工農業增長速度比98年是2.54:1,20__年達到了事5.02:1。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者如此長期的、不小的差距呢?固然有工農業先天的、自然技術方面的差別,但這遠不應該是答案的全部。而且,就發達國家情況來看,差別遠沒有我們大,一般不僅是工業大國,而且是農業強國,甚至在有些領域,農業經濟效益超過一般工業水平。就是國內的先進地區,由於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產品市場日益擴大,部分產品甚至遠銷國外,農業呈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這就不得不引起人們對兩者本身的差異的思考。諸如單位生產規模、專業化程度的差別引起的規模收益的差異,勞動者素質的差別引起的產出水平的差異,機械化裝備水平的差別引起的勞動生產率差異,創新不足引起的科技水平的差異,商品率不高引起的成本效益觀念的差異,投入不足引起的集約經營水平的差異,產業鏈條過短引起的產品附加值的差異等等,人們從多種角度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這些分析,促使人們形成了一個共同的認識,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同樣要遵循經濟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工業最早是從農業中分離出來的,兩者均是以產品生產為基礎,同樣具有社會化生產性質,在同樣的科技、經濟環境和體制條件尋求發展。最近,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並提出了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

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的要求。這些説明了改造傳統農業,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必須積極借鑑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尤其是要向現代工業學習,以現代工業的理念指導農業的發展。

三、以現代工業理念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

以現代工業理念指導農業,最重要的是要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實質就是將農業真正作為經濟產業,使之主動融入社會化大生產中,在加強產業組織、做大產業規模、拓展產業體系、挖掘產業發展潛力、提高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的基礎上,提高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是農業產業化的應有之義。

(一)發展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效支撐產業發展。農業弱,弱就弱農業組織基礎。一家一户分散經營,規模小,小而全,商品率低、盈利意識差,相對自我封閉,品種、技術更新緩慢,生產經營低水平循環。加強產業組織建設,發展專業户是基礎。專業農户,從事專業化生產,市場意識、科技意識較強,生產規模較大,經濟實力較強,代表該產業先進生產力水平。由一般從事多種農業生產純農户向亦農亦非農兼業户、由兼業户向專業農户過渡,這是農户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目前,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後期,正處於兼業户大量出現階段,應抓住有利機遇,促進專業農户發展,加快兼業户向專業農户轉變。一條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在穩定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通過入股、租賃等多種方式,搞活土地流轉,使那些由於農民外出務工等原因而沒有得到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向專業能手集中。加強產業組織建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重點。要積極落實《農業專業合作社法》,通過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組建和經營,解決一家一户難以解決的農產品加工營銷、農資供應、動植物防疫等方面的問題,發展和維護農民利益,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組織瓶頸。加強產業組織建設,培養龍頭企業是關鍵。沒有龍頭企業,農產品儲藏、加工、銷售等問題就難以解決,產業發展空間勢必受到了很大的抑制,產業的效益得不到的挖掘,產業最終也難以有力地舞起來。

(二)引導產業向優勢地區集中,做大產業規模。沒有規模就不成其產業。規模太小,產品營銷加工也開展不起來,相關配套產業和社會化服務體系也無從建立,產業的聚集效應無法實現。做大產業規模,關鍵是要引導產業向優勢地區集中,並以此發展特色產品的專業化生產,實現特色化、規模化、專業化的有機統一。發展規模生產,要以國家優勢產業帶規劃為指導,因地制宜地制訂地方上的全盤規劃,持續穩定地推動規劃的實施,切忌朝令夕改、到處開花,始終形不成當家產品和產業規模。

(三)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提高產業設施裝備水平。農產品基地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太差,生產不穩定,是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在積極爭取國家投入的同時,要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鼓勵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和有關社會力量,增加投入,加大農產品基地建設力度。要積極發展設施農業,推行工廠化生產,提高生產可調控水平。以水利化為重點,增強抵禦自然災害水平,擺脱農業靠天吃飯狀態;以機械化和交通便利化為重點,提高勞動生產率水平;以產地檢驗檢測建設為重點,加強產地環境和投入品監測,維護農業生產安全。

(四)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產業集約生產水平。粗放型農業主要依賴土地、勞力、化肥、農藥等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加,是外延式的擴張,追求的是單純產量的增長,粗放型農業是不可持續農業。相對於粗放型農業而言,集約型農業也可説是精細農業,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精耕細作,主要依靠農業科技含量和科技附加值的提高,是一種內含式的擴張,是技術密集型農業、知識化農業和可持續發展農業,追求的是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金收益率的提高。依靠科技進步,加快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要建立農業科技直通車機制,改善對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和服務,穩定地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普及先進適用的技術,提高產出水平。同時,要加強農產品保鮮、加工技術研究應用,解決制約產業化發展的重點難題。

(五)實行農業標準化,改善農業生產組織。農業標準化,是農業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農業標準包括產品標準、產地環境標準、投入品使用標準、栽培技術標準等各個方面。農業標準的實行,有利於農業生產的條件、過程和結果的控制。可以有效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嚴格認證產品管理、加強專有特色產品保護;可以促進與國際農產品市場接軌,打破貿易壁壘,提高產品競爭力,開拓國外市場;可以降低農業耗費、減少生產成本、發展精準農業、保護農業環境。實行農業標準化,要認真做好標準的制修訂,做到農業生產有標準可循。要加強相關標準宣傳、示範應用工作,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

(六)開展農產品加工、營銷,更好地實現農產品價值。農產品加工,不僅可以緩解農產品銷售的時間、空間限制,一定程避免初級或鮮活農產品大量積壓而造成農民利益的損失,而且可以有效拓展產業發展餘地,大大地增加產品價值。農產品營銷關係到產業能否生存和發展,發展生產,產品營銷必須先行一步。樹立大市場觀念,不僅要關注本地市場,更要着眼國內、國際大市場,要把握現有市場,更要注重開發潛在市場;建立穩定便捷的營銷渠道,發展訂單農業保證產品及時、有序投放到市場;推行品牌發展戰略,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實行農產品商品化包裝,標識化流通、品牌化經營,以安全、優質、特色取信於消費者。

(七)加快發展信息化,改善產業生產經營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促進農業轉變,加快現代農業的步伐。一方面要引導農户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密切關注、收集和運用產業發展相關信息,及時調整生產經營;另一方面,要充實、強化各級農業部門信息服務職能,加快縣、鄉、村基層信息網絡體系建設,培養信息工作人員,結合當地實際,加強信息的蒐集、處理,及時發佈相關信息,併為農民提供有效信息諮詢,解決影響當地產業發展和農民迫切需要的實際問題。當前要做好“三電合一”等方面工作,逐步推進信息化進程。

(八)建立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最重要的是產供銷、貿工農各個環節、經營單位緊密結合、一體化經營,並逐步形成產業集羣,做大產業利益蛋糕。其中核心問題,樹立合作共贏的理念,並以此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穩定產業聯繫,否則產業發展會是一盤散沙,農民無法分享產業化利益。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既可以通過簽訂合作協定,建立產銷對接,實行鬆散合作,也可以採取獨資、參股、控股等產權聯結的方式,以分紅方式穩定收益分配,實行緊密合作。不管何種方式,必須向農民返還一定的產業化收益。尤其是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必須按照法律和章程的規定,實現的盈餘按交易額以一定比例分配給成員。

(九)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產業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包括農資供應、職業教育培訓、技術服務、信息諮詢、農機作業、動植物檢疫、病蟲害防治、農田灌溉、資金融通、產品銷售等方面內容。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可以促進農村分工、安置勞動力、促進產業發展、繁榮農村經濟。應發揮國家、集體、有關單位組織和個人的優勢和積極性,特別是要鼓勵社會力量,採取多種形式,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當前尤要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培養新型農村金融組織,解決產業發展融資難的問題。

(十)實施項目帶動,加快產業開發。項目帶動,就是針對產業發展中的關鍵環節,制訂產業發展項目,並努力動員相關

資源,參與項目實施,推動產業開發進程。實施項目帶動,要加強可行性研究,詳盡分析項目成本和收益,保證項目的合理可行;加強規劃,建立產業發展項目庫,及時向外發佈產業項目信息;要爭取各級政府的支持,改變傳統撒胡椒麪的方式,集中國家相關資金,引導產業開發,實現資金的最佳效率;要積極開展產業招商引資,利用社會資金,開發產業項目;要加強項目跟蹤管理和服務,保證項目按照要求,按時如質完成項目設計要求,早日發揮項目效果。

農業發展心得體會 篇六

在創先爭優活動過程中,諸城農業部門通過加強機構建設、網絡建設、隊伍建設和資源建設,積極構築現代農業信息平台,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一)機構建設

健全完善的組織機構是推進農業信息化工作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諸城在推進農業信息化過程中,始終堅持把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機構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擺在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市裏成立了由分管市長任組長,農業、發改、財政、電信等部門為成員的諸城市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並設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組織和協調全市的農業信息化工作。農業局也專門成立了“諸城市農業局農業信息服務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中心,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中心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全市各鎮(街道)均成立了農業信息服務工作領導小組。

諸城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中心總投資28萬元,辦公場地100多平方米,配有專職技術人員4名,電腦、服務器、網絡、照相攝像等信息設備配置齊全,基礎設施完善。其主要工作職責是指導協調全市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對各種農業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綜合、發佈;負責接聽、受理、解答農民羣眾通過網絡、電話等媒體提出的農業信息問題;利用網絡加強農產品市場開拓與名優農產品推介促銷;負責農業信息網的日常運行維護和管理。

(二)網絡建設

農業信息化是公益性事業,它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領導和財政的扶持。到目前為止,諸城累計投入資金達50多萬元,為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中心購置了服務器、微機、打印機等網絡設備,配備了採編車輛、數碼相機、攝錄機等信息採編工具,開設了多媒體教室,為諸城農業信息網的開發和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幾年,諸城以農村社區化建設為契機,動員全市208個農村社區購置了微機、打印機,通過電信寬帶接入國際互聯網,並與諸城農業信息網互聯互通。農業龍頭企業、農資業户、種植基地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也紛紛投資購置微機,採用寬帶上網,積極在網上查閲發佈信息。同時,諸城依託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中心的技術優勢,幫助全市208個農村社區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實現了城鄉農業信息網絡的上下貫通、資源共享。

(三)隊伍建設

雖然諸城還不是“三電合一”農業信息服務試點項目單位,但是諸城完全按照“三電合一”項目的標準要求,建立了13個鎮(街道)農業信息服務站,200多個社區農業信息服務點,200多個農資超市信息服務點,初步形成了“市有中心、鎮(街道)有信息站、社區(農資超市)有信息點”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農業信息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多部門多行業,因此,在建立好縱向信息網絡的同時,諸城農業部門還加強了與市政府信息中心、計劃、統計、氣象、農機、畜牧等多個部門的橫向聯繫,形成了比較健全的、穩定的網絡系統,使信息來源更廣泛、更豐富。

加強信息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的信息網絡,有利於溝通信息渠道,做到及時、準確、全面提供信息,是搞好信息工作的保證。目前諸城建立了四支農業信息服務隊伍:一是農業科技特派員隊伍,包括市、鎮兩級,共100多人,每週在規定時間到社區坐診服務,面對面解決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二是視頻農業專家隊伍,每天安排2名專家在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中心坐診,跟農民進行面對面視頻交流,實現“零距離”信息服務。三是12316農業專家隊伍,通過熱線電話解決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遇到需要到現場解決的問題,乘坐“農業科技直通車”現場出診,深入社區、村户或田間地頭開展農業信息服務。四是農業信息員隊伍,諸城農業部門在每個農業信息服務站點都設置了信息員,目前全市共有專兼職農業信息員500多人,他們提供的信息成為諸城農業信息網信息來源的主渠道。

(四)資源建設

豐富、時效、多樣的信息是農業信息化的基礎。在信息資源建設中,諸城農業部門注意從農業、農村和農民對信息需求多樣化的實際出發,堅持區域內部、外部信息兩手抓,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廣泛蒐集、整理、發佈農業信息。在內部信息的彙集整合方面,採取系統內上報考核,系統外協調,網站調度的辦法,諸城農業部門在全市先後建立起了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中心、涉農部門、農業專家、農村社區、農資超市等5個原始農業信息源,並聘請了植保、土肥、農業執法等方面的20名農業專家作為農業信息化顧問,由這些專家負責對上報的各類原始農業信息進行系統地分析研究、歸納演繹、論證推理、加工處理,形成有價值的農業信息。“拿來主義”也是擴大外部信息來源、豐富農業信息的好辦法。諸城農業部門對從互聯網、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等傳媒中獲得的國內國際信息、宏觀微觀信息、實時信息和預測信息,和當地農業生產實踐相結合,廣泛採用“摘編、採編、創編”的信息採集加工模式,採取辨證分析,專門分析、科學分析等方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確保農業信息的時效性、科學性和針對性。目前,網站月採編信息量達1000多條,月信息流量達10多萬字,諸城農業信息網已成為諸城名符其實的“信息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