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家鄉的習俗(精品多篇)

家鄉的習俗(精品多篇)

家鄉風俗作文 篇一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也是許多人喜愛的節日。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家家户户在過年前都會進行一次大掃除。

大掃除在古代稱為“掃塵”,是中華民族素有的傳統習俗。大掃除在古代時,通州的佃農早先一年從頭忙到尾,除了繳租,家中的糧食不多。所以他們請灶王爺迴天時,在玉帝面前説好話,以便玉帝分撥一些糧食給他們。為了迎接玉帝的恩賜,佃農們在每年臘月二十四之後,將家中的裏裏外外都要打掃的乾乾淨淨,以表示對玉帝恩賜的敬意。大掃除也被稱為“送窮”,意思是把一年中的晦氣燒掉。所以,家家户户把能擦的都擦了一遍。再拿兩件舊衣服到村口燒掉,以表示迎接新年的福氣。

在大掃除時,還有三項大忌:第一,家中不宜添加有稜的傢俱,因為過年時講究團團圓圓,所以添加傢俱時不宜是有角的形狀,最好是圓形的。第二,家中的冰箱米缸為空不吉利。春節寓意着的一年中的圓滿,收穫。如果都是空的,説明你過得很貧窮。如果是滿的,預示着新的一年為衣食無憂。第三,大門不要換。門在風水中佔有很大的作用。一般來説是不能換的,會發生一些不吉利的事。所以,大門沒有壞的情況下,在大掃除期間擦乾淨就好了。

大掃除,不僅將晦氣掃走了,更承載着漢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熱愛之情。

家鄉習俗作文 篇二

陝西是我的家鄉,而那裏也有許多有趣的習俗。比如端午節賽龍舟、包粽子;元宵節看花燈、吃湯圓等,我最喜歡的是過春節。

春節時,我們老家有吃團圓飯的習俗,大年三十一大早,大伯二伯就一頭扎進廚房,煎炒烹炸,各顯身手。忙了一整天,滷牛肉、羊肉和兔肉就出鍋了。它們呈醬紅色,冒着騰騰的熱氣,誘人的肉香飄入空氣中,惹得我們這些小饞貓恨不得立刻就上手抓一塊嚐嚐。

大娘二孃則是做熱菜的好手,她們麻利地擇菜、清洗、改刀,很快,一道道熱乎乎的菜就做好了。比如:小雞燉蘑菇、大鍋燉肘子、香腸炒芹菜等。色香味俱全,想起來就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了。

在他們忙碌的時候,三伯開始貼對聯和年畫,有了它們的襯托,家裏馬上就充滿了年味。而四伯和我爸童心未泯,禁不住我們的央求,帶着我們這些小孩子一起玩摔炮和仙女棒。弟弟妹妹們人手一根仙女棒,點着了捻子,很快就散發出耀眼的火花,就像星星在一閃一閃。而我卻與他們不同,一心想着捉弄人的點子。我手拿摔炮,一臉壞笑地瞄準弟弟妹妹們的腳,趁他們不注意,便朝他們的腳下使勁扔,“啪啪”幾聲,摔炮響了。他們先是被嚇呆了,過了兩三秒便開始嚎啕大哭,大人們先是裝作惱怒地瞪了我一眼,看着他們可愛的樣子,然後也和我一起笑了起來。

這些是我家鄉的習俗,我喜歡家鄉的節日!

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600字 篇三

今日,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我們一家人五點就起牀,按照習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雙手捧起晶瑩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時間我覺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

回到家門口,我就聞到粽子香味,一進門就看見奶奶做了一桌子好菜專門等我回家吃。我洗過手來到飯桌前,我解了一個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們一家邊吃邊聊,屋子裏瀰漫着香噴噴的粽子味和濃濃的艾香,充滿了端午節的歡樂氣氛。

我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是賽龍舟。這時,媽媽對我説:“你明白賽龍舟、吃粽子的來歷嗎?”我説:“明白呀!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説:“我兒子懂得真多。”

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説:“你們明白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齊。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這倒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齊説道。

吃完飯,媽媽給我耳朵上抹了雄黃酒,給我嘴脣上抹塗了脣膏,給我手腕上戴了紅線繩,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樣香,説這是老古人留下的風俗習慣,期望孩子能健成長。之後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唱着端午節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真了不起。這一天,我過得真是歡樂呀!

家鄉習俗作文 篇四

每年我最期待的就是過年了。過年有很多平時沒有的東西。比如: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大紅包。

大年三十的早上,媽媽一大早就出門買菜了。爸爸也早早的把店門關了起來。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大家都忙和着過年了。我們也不能落後。爸爸和我在忙着大掃除。而媽媽在忙着包春捲和包餃子呢!

下午我媽就開始忙活着煮年夜飯了。我媽做的最好吃的非小炒牛肉莫屬了。做小炒牛肉時,媽媽會先把牛肉切絲,之後會用生抽、料酒、白糖醃製一會,接着切生薑、葱花等。等鍋燒熱後放入一點油,有時候後放入生薑和蒜接着放入醃製好的牛肉一起翻炒,之後放上鹽、味精和葱花。香噴噴的小炒牛肉就出鍋了。

吃過年夜飯,我又開始期待去拜年,收紅包。連春晚我都沒有認真看,一心只想着收紅包。第二天一早我一大早就起來了。穿上了新衣服去拜年,經過漫長的路途終於到了。我們先去了姑姑家拜年。可以去討紅包啦!

已到姑姑家,我就拱着手説新年快樂,恭喜發財。可是姑姑並沒有説要給我發紅包的意思。只是再問我的爸爸媽媽一些關於健康等問題。我只能和弟弟妹妹們玩一會兒,或者看一會兒手機。要走的時候姑姑終於給我了一個紅包。看着紅包裏厚厚的大紅票子,我心滿意足地跟着父母去下一家討紅包了。

家鄉習俗作文 篇五

今年,我是在廣東(外婆家)過年。俗話説的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全國各地的民族風俗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家家户户都會張燈結綵,喜氣洋洋。

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會早早的忙碌起來準備豐盛的團年飯。而且會殺一隻最大的雞用來祭拜祖先,寄託思念,祈求他們庇護和保佑的話語,能給家裏人帶來幸福和安康。雞已成了廣東人過年時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既可以招待前來拜年的客人,又可以做成團年飯中的美食,也祭拜祖先的祭品。在家裏每次拜完祖先,媽媽就會把用來祭拜祖先的雞重新出一道菜,端上餐桌,給解決掉。我為此感到不解,於是我問媽媽:“媽媽為什麼雞給了祖先吃,我們還要吃掉呢?”媽媽笑着回答説:“祖先吃完了,我們再吃呀。”可我還是感到困惑,為什麼祖先吃了雞,可盤子裏的雞卻紋絲不動,毫髮無損?

這裏年年春節前都會舉辦迎春花市。花市的花五顏六色,爭相開放,有水仙、有大大小小的盆桔,有百合、有梅花、綠蘿、甚至還有可愛的多肉植物,等等。美麗的花朵吸了大批人,花市裏人山人海,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燦爛的笑容。有人買了富貴竹,禹意節節高升,有了買了馬蹄(指一種植物的果實),表示馬不蹄停,彷彿,花市裏的`每一盆植物,都代表着每一種精神,給大家帶來好運。許多人希望過所能開個好彩頭,所以一般他們都會購買一些有好禹意的花盆植物回去,這也成了廣東的一個習俗。

廣東還有很多好玩的習俗,我還得慢慢的探索……

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600字 篇六

春節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定是會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對於我來説,安徽的美食是我記憶中最為深刻的家鄉風俗。

在這眾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當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實踐過幾回。第一步不消説,用水與麪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糰子,那外形跟吃撐了的“年畫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餃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幾十倍,並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製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塊麪糰,拇指輕輕按住中間部分,另一隻手拉、扯、捏、扭,直到變皮在手下“規規矩矩”地圓起來。我最享受也最喜的當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專場”。她熟練地將葱、蒜整齊地切成小段,肉沫和着豆角、蒜泥、小葱糊糊塗塗地被奶奶的鍋鏟輕盈地翻炒着,小火炒後的香味總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鹹香、以及綠油油的小葱,“奶奶牌內餡”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讚不絕口。第四步的步驟與包餃子大相徑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曉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來的花紋,這個得講究。先是捲一捲,再是旋一旋,最後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紋路。

全部步驟完畢,上鍋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嚥了。米粑的外皮雖軟糯綿密,但畢竟無味。因此各家會備上一碟自制辣醬,辛爽入味,辣醬各不相同,像我家,便會有一種舌頭髮麻的感覺,卻不是太過於辣。

春節是一年最熱鬧的時節,鞭炮聲聲聲入耳,酒肉味絲絲入心,大紅“福”字映入眼簾,美好的一年總在這樣的團圓中開啟,總在米粑鮮美的味道中開啟。.。.。.

家鄉習俗作文 篇七

我的爸爸是河南鄭州人,我的媽媽是江蘇揚州人,所以我的户口本上標註着我是河南鄭州人,可是我不喜歡做河南人,因為那裏的霧霾比西安還要嚴重。我喜歡揚州,那裏到處都有漂亮的小池塘、蜿蜒的小河、鬱鬱葱葱的野花野草,如果夏天的清晨你起得夠早,也許還能看到一隻野兔慌慌張張的竄過帶着露珠的田野。所以我想講講我的“家鄉”揚州的冬至習俗。

在揚州,我們把“冬至”叫做“大冬”,當然它不是用普通話來念,可是我不會説揚州話,在百度查了之後找到了“大冬”這個名稱。和在西安不同,揚州人過冬至不吃餃子,我們吃湯圓,就像我們在大年三十晚上也不吃餃子吃湯圓一樣,似乎湯圓、糰子這種圓形的糯米制品,在我的家鄉代表着一種團團圓圓的特殊意義,因為這些不僅過年過節時吃,平時我們也會做很多糯米糰子或者湯圓煮在稀飯裏當早飯吃。所以冬至吃湯圓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啦!除了吃湯圓,在這一天我們還要燒紙拜祭死去的人,我家就會燒紙給我的太爺爺,我從來沒見過他,他的照片掛在堂屋,所以我家人就在堂屋燒紙,可他們都嘻嘻啊哈的一點也不嚴肅,我不懂為什麼,也許是太爺爺已經死去很久了吧!

聽我爺爺説,他們以前還會畫一種畫,叫“九九消寒圖”,我沒見過這種話,可我百度了一張,上面五顏六色地畫着三個胖娃娃,爺爺説這種畫上有一句詩“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這句詩一共81畫,每天用毛筆寫一劃,等這句詩全部寫完,冬天也就過去了。我猜大概因為有81畫,而且乘法口訣有九九八十一這句,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圖”。

這些就是我的老家揚州的冬至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