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農業專業合作社簡介(精品多篇)

農業專業合作社簡介(精品多篇)

農業合作社簡介 篇一

沂水縣夏蔚鎮金福農產品

專業合作社簡介

地址: 山東省沂水縣夏蔚鎮東工業園 郵編: 276400 聯繫人: 胡安金 電話: *** 傳真: 05392263778

夏蔚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被譽為“華東小延安’。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八路軍山東縱隊相繼在這裏成立,翌年1月《大眾日報》在這裏創刊。解放戰爭時期,陳毅元帥在該鎮雙山村指揮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

夏蔚鎮以盛產有機小米、香椿芽、有機雜糧、大櫻桃、花椒、板栗、蘋果、柿子而著稱,是遠近聞名的林果之鄉。夏蔚鎮總面積15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萬畝, 5.38萬口人,農村勞動力2.4萬人。沂水夏蔚鎮金福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位於沂水縣夏蔚鎮東工業園,沂水縣城西30公里處。本合作社發揮本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有機小米種植深加工、有機雜糧種植和深加工,香椿山體山坡種植,香椿深加工產業,山雞蛋醃製等農產品深加工項目、花生深加工項目和大櫻桃等果木種植和深加工,實施“百户”工程,發展百户有機雜糧種植專業户,百户香椿種植專業户,創“金福”農產品名牌。目前沂水夏蔚鎮金福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已陸續推出了了金福有機雜糧系列:金福有機小米,金福雜糧八珍,金福石磨麪粉,金福沂蒙春小米,金福富硒小米粉;金福美食系列產品有:金福花生酥,金福瓜子酥,金福全家福,金福八香鮮雞蛋,金福香椿。

沂水夏蔚鎮金福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0年5月20日,成員出資總額518萬元,以服務成員、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為宗旨,成員入社自願,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盈餘主要按照成員與本社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

一、合作社宗旨及任務:打造現代農業園區,提高土地規模經營效益,促進農業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和資源的有效利用,走出一條現代化農業發展的路子;開發綠色無公害產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服務於社會,有利於農户,帶動村民及周邊更廣大的人羣走至富之路。合作社的任務:立體開發農業,充實村民的整體經濟,為山區農村經濟的發展起一個典範的作用。沂水夏蔚鎮金福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沂水夏蔚鎮金福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組織成員種植雜糧、香椿、大櫻桃、花生、地瓜及銷售;為成員統一採購生產資料;為成員提供種植方面的技術信息;引進新的技術和新品種;開展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諮詢服務。

二、合作社發展戰略:

1、短期發展與長期發展並舉,有機小米,有機雜糧的種植發展及深加工,香椿、櫻桃等果木的發展種植及深加工,讓合作社和農户走上真正的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2、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不斷擴大生產,增加產量,利用山區優質的土地資源,實現合作社帶動全鄉及周邊地區村民走至富之路的承諾,合作社將與農户定立合同,以合作社加農户的形式,確保農户的利益,出產的有機小米,香椿、雜糧等農作物產品由合作社進行統一的品牌銷售。

3、為了保證合作社能長遠的發展,合作社將對所有參與人員進行知識培訓,增強市場竟爭力,做到規模化、科學化、降低種植生產成本;統一購臵農業生產資料及生產工具,統一品牌銷售,人才資源共享,真正做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通過合作社理事會多年對本地實際情況和國內市場瞭解分析,種植有機小米和有機雜糧、香椿是夏蔚鎮目前能致富的最佳項目。具體運作過程:以合作社為核心:①合作社對農户進行種植意識培訓,提供優質正宗嫁接苗,負責技術指導和提供相關專用肥和農藥,對產出的產品負責統一收購和銷售。②農户按照本社的技術要求認真進行生產種植和管理,一切勞動過程統一按合作社規劃部署實施,真正地形成產業化、科學規範化、品牌化,生產加工管理銷售一體化,打造品牌的社會認可度,創造山區的優質品牌經濟。

三、發展現狀、近期規劃及投資計劃

1、首期以夏蔚鎮為中心,2011標準示範基地現已建成並初投產,合作社現已開展了四批種植,規模約1000畝,區域覆蓋沂水縣夏蔚鎮並向沂水縣其他鄉鎮輻射。合作社不斷引進各方資金承包土地大規模種植。現正籌建高標準有機雜糧規模示範基地,正常年份收入4000元/畝左右,預計示範帶動面積1200畝以上。

2、根據發展規劃,擬新建合作社成員培訓中心,用於合作社成員的學習及培訓工作。擬擴建土特產深加工工廠一處,主要從事農產品深加工包括:有機小米加工包裝,香椿醃製加工,山雞蛋醃製加工,有機雜糧的深加工,休閒食品加工等,預計年產量:有機小米600噸,有機香椿6萬公斤,醃製產品5萬公斤,休閒食品1萬公斤,其他有機雜糧500噸。

計劃投資360萬元,用於新建合作社培訓中心及擴建標準化廠房1200平方米。投資10萬元,用於擴建糧食晾曬場900平方米。

計劃投資220萬元,用於購臵大型小米脱穀機、穀物清洗機、真空包裝機、休閒食品包裝機、真空殺菌設備、大型麪粉加工機、選糧機等設備。

根據上述計劃,合作社在2013年計劃投資總計:590萬元。

3、合力打造沂水有機小米之鄉、有機雜糧之鄉,香椿之鄉,創造大產業!全力打造金福農業合作社,鑄就“金福”大品牌。

沂水夏蔚鎮金福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社在農村流通領域撮合成交或直接組織農產品交易,迎合了農業、農村和農民(三農)的發展需求,在廠商和農民,城市和農村之間築起金色的經濟橋樑。沂水夏蔚鎮金福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必將成為推動沂水夏蔚鎮農民走向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

合作社簡介 農業專業合作社簡介 篇二

賀蘭縣金貴鎮銀河村瓜菜產銷

專業合作社簡介

一、基本情況及組建背景

銀河村位於賀蘭縣與興慶區交界處,該村老百姓已有十餘年種植蔬菜大棚的歷史,積累了較豐富的種植經驗,同時由於區位優勢良好和市場銷售渠道廣闊,大棚蔬菜種植成為全村的主導產業。基於以上條件,2011年8月,在縣黨委政府的引導和資金支持下,由村支部牽頭,羣眾積極參與,創建了賀蘭縣金貴鎮銀河村瓜菜產銷專業合作社,其中村民以現金入股50萬元,佔49%股份,村支部出資58萬元加政府補貼資金和項目資金的注入共計400萬元,佔51%股份。它是集農業生產資料供給、農作物生產技術指導、農產品銷售、新品種試種於一體的新型經濟合作組織,採取營銷+種植的經營模式,以服務農民、致富農村為目標。嚴格按照合作社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章程和細則,遵循“風險共擔,利潤共享”的辦社宗旨,合作社組織管理層決策公平民主、職能分工明確;人員、財務管理機制正規完善;公積金收取及分紅方式現實可行,近期及遠景規劃具體、科學、合理。

金貴鎮銀河村瓜菜產銷專業合作社集中連片種植蔬菜近3000畝。經過近一年的發展壯大,目前銀河村瓜菜產銷專業合作社共有成員56户,註冊資金108萬元。

二、經營情況

一是積極通過網絡平台宣傳,引進外地有實力的客商來本村進行蔬菜收購,合作社為客商提供場地、倉儲,從中賺取代辦費。

二是發揮本村蔬菜的價格優勢,積極與新華百貨股份有限公司聯繫,將本村蔬菜拉運至新華百貨各大賣場銷售。

三是發揮合作優勢,積極為農户引進保險公司保險業務,降低農户生產經營風險。今年7月份暴雨導致部分蔬菜大棚受損及種植作物死亡,保險業務為農户減少經濟損失共計6萬餘元。

三、下步打算

一是儘快形成品牌,打開市場。目前,銀河村瓜菜產銷專業合作社已註冊商標,打造銀河村蔬菜品牌,2011年商務部門農超對接項目已立項,(通過建立蔬菜精選,清洗、檢測、包裝、冷藏設施,進一步提高蔬菜品質,將蔬菜配送到各大超市),項目實施後必將提升蔬菜產品附加值,加快合作社的壯大。

二是以現有資源為載體,在合作社現有土地上建立蔬菜保鮮庫一處,建築面積2800平米,目前基礎工程以全部完工,爭取該工程早日竣工,投入生產。為減少羣眾生產成本,經過股東大會討論,決定建設農資超市一處,目前正在施工當中。

合作社的建立一定會成為銀河村老百姓乃至周邊羣眾增收致富的支點。

農業專業合作社淺談 篇三

農業專業合作社淺談(濟南)

據查閲相關資料,得知,截止2009年底,山東省濟南市註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2011家,註冊資金總額17.03億元,合作社成員總數12.36萬人(户),其中農民成員11.58萬人(户),輻射帶動非成員農户27萬户,合作社農民成員和帶動非成員農户分別佔全市農户總數的12.1%和28.1%。這些合作社中,種植業發展合作社較多,而畜牧業等其它行業組建的合作社比較少,許多合作社仍停留在出售初級產品階段。從發起人的方面看,以現有組織載體牽頭組建的較多,農民自我聯合組建的較少,以依附其所牽頭的實體發揮作用多,以專業合作社自身獨立運行所發揮的作用少。

通俗地講,農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是將發展方向一致,或在一個發展鏈條的農户或經營個體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比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下面我們通過一個過程來詳細瞭解農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

將農户結合起來,購買原材料(像化肥,種子,農藥等)時就可以比單獨購買節省運輸費中間費用等一系列的成本費;農户不是專業的市場分析師,在選擇生產中或多或少有些盲目性,但農村專業合作社可以通過聚集社員們的智慧和科學的分析可以指導農户投資,好的農村專業合作社都有其公基金、風險基金等積累機制,使這個聯合的組織有更大的抵禦投資風險的能力;在生產的過程中,農户的結合就可以考慮共同使用高端的農用機械,節省勞動力提高其生產力,社員比非成員個體農户更容易使用高端的培養技術來提高產品的產量質量等,因為他們有扶持資金和更貼切的信息等,還有農村合作社可以通過技術支持、再次分配製度、褒獎制度調動農户的積極性和使產業化經營更加規範,這個過程能推進農業的現代化;最後是銷售,因為生產時都是有科學依據,都是根據所具有的市場進行訂單式生產,所以有保障,如果有更長的產業鏈,即他們生產出來的原產品可以進行儲藏加工等,可以更好提高效益。在這些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良好的情況下,它們能產生帶動作用,使當地的經濟帶到優化和發展。

農村專業合作社可以説在中央頒佈一系列與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相關的文件後,農村專業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中既有成功的典範也有失敗的典型,現在通過分析來深入的瞭解農村專業合作社的成功形成和運營的條件。如果當地有成立農村專業合作社的需要,建立農村專業合作社需要大量資金,因為農村專業合作社畢竟是個新生兒,具有市場競爭力弱,風險高的特點,會投資它的企業和個人比較少,這就需要政府提供一些適合的土壤來促使它發展,在信貸税收補貼等方面進行扶持,由於它的風險較高,銀行等可以先進行考察然後進行監督等措施來使其成功發展。企業會投資,個人會投資,兩者相比企業投資成功率更高,除了資金雄厚設備齊全等,規範的經營制度至關重要,利益結合不緊密,合作層次不高,有一個運營良好的合作社有二次分配的制度,是社員與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利益聯繫更加緊密,為了提高社員抵禦災害和意外的能力,發揮社員互助合作的精神建立補助基金會,為了提高社員的責任心,建立質量保障體系,為了提高設施質量可已經獎勵政策……總的來説良好的經營制度能夠保持農村專業合作社生命力,國際合作社運動證明,只要遵循羅虛戴爾原則運作的合作社就具有旺盛的組織生命力。這些制度的運營靠的都是人才,我們不僅要招人才,而且要組織培訓,總之要重視科學建立農村專業合作社。

農業專業合作社簡介 篇四

水城縣xx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簡介

一、基本情況及組建背景

大營子鄉東昇村屬林西縣近郊村,人均水澆地面積較多,地類較好,該村老百姓已有十幾年種植大田蔬菜的歷史,積累了較豐富的種植經驗,同時由於區位優勢良好和市場銷售渠道廣闊,大田蔬菜種植成為全村的主導產業。基於以上條件,2009年6月,在鄉黨委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由村支部牽頭,13户種植大户領辦,羣眾積極參與,以生產資料、土地、現金等出資200萬元,創建了水城縣xx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它是集農業生產資料供給、農作物生產技術指導、農產品銷售於一體的新型經濟合作組織,採取營銷+種植的經營模式,以服務農民、致富農村為目標。嚴格按照合作社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章程和細則,遵循“風險共擔,利潤共享”的辦社宗旨,合作社組織管理層決策公平民主、職能分工明確;人員、財務管理機制正規完善;公積金收取及分紅方式現實可行,近期及遠景規劃具體、科學、合理。

東昇村農業專業合作社下設種植業專業合作社、農機專業合作社兩個分支機構。農機專業合作社擁有中型蔬菜專用播種、收穫等機械13台套;種植業專業合作社建立蔬菜種植示範基地一處,集中連片種植蔬菜近千畝。合作社在籌備期就對農户實施訂單收購、賒銷種子,並統一種植技術指導、統一田間管理、統一銷售。

經過近兩年發展壯大,目前東旺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有成員254户,註冊資金1460萬元,其中以土地入股農户240户,以農業機械入股農户13户,合夥私營林場一個。到目前為止, 東昇村農業專業合作社除了在本地賒銷種子、保護價訂購蔬菜外,業務已擴展到克什克騰旗、林西縣的4個鄉鎮、14個行政村、1700餘户,以土豆種植為主、涵蓋胡蘿蔔、豆角、青椒、香菜等品種,種植面積達7000餘畝,尖椒、豆角、甘藍、香菜也在林西蔬菜市場佔了一定份額。預計今年合作社可積累公積金6萬元,帶動當地富餘勞動力就業40餘人,通過合作化生產、經營,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300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及收到成效

一是試行保底收入代經營模式,為合作社發展壯大尋找新出路。2010年水城縣xx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拿出300畝流轉土地試行保底收入代經營模式,即:春季為農户提供每畝地200元作為保底收入,全部種植甜菜、大田蔬菜等經濟作物,由合作社出專人管理經營,農户代表和村黨總支共同監督生產支出成本,秋季收穫後合作社按純收入的百分之五收取公積金,餘下的收入為農户作為二次分紅,這樣,農户收入就有了保障,還可以返回合作社打工賺錢或解放勞動力外出務工或經商。經過秋季算帳,2010年,僅土地入股分紅,成員農户畝純收入達到620元,加上就近務工或外出經商收入等,合作社成員人均增收600元以上,真正嚐到了加入合作社的甜頭,進一步激發了農户的土地流轉意識和合作觀念,從而為承接項目、統一作物、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積極示範引導,大力推廣機械化作業、膜下滴灌等農業新技術。今年,針對部分自然村機電井吊空這一現狀,由合作社牽頭,與村委會協作承擔了全鄉4000畝膜下滴灌示範區項目建設,在合作社的統一協調下,示範區統一作物得到了順利進行,大面積集約化種植玉米和甜菜既能體現高效節水項目的優越性,又可大大降低農户成本投入,進而增加 收入。合作社在示範區內流轉土地1000畝作為種植基地,引進354拖拉機、甜菜覆膜機、播秧機、收穫機等全程機械化設備,並負責全年生產資金投入,統一訂單、生產資料、田間管理等,成員户選出管理人員及監督人員,全程參與合作社管理並監督財務帳目。秋後該地純收入的95%歸成員户,5%合作社留作公積金,當合作社公積金達到一定數額時候,在按照成員户與合作社交易量(額)進行二次分紅。

三是發揮合作優勢,積極為農户引進物資,降低農户生產成本。合作社還為示範區以外成員户種植的土地統一採購化肥等生產資料200多噸,每噸便宜600元;膜下滴灌專用地膜在市場緊缺的情況下,合作社統一從山東引進的008地膜既便宜而且質量又好,加上統一農機作業,通過試驗,合作社的集中連片種植和統一經營使種植成本降低了約8%,銷售收入增加了約7%左右。從而為每户入社成員增加人均純收入200元,東旺合作社已經真正成為東昇村及周邊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載體。

三、下步打算

一是儘快形成品牌,打開市場。目前,東旺合作社已註冊商標,打造東昇村大田蔬菜品牌,2011年商務部門農超對接項目已立項,(建立蔬菜精選,清洗、檢測、包裝、冷藏設施,將蔬菜配送到各大超市),項目實施後必將提升大田蔬菜產品附加值,加快合作社的壯大。

二是以土地流轉為載體,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實踐證明,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是農户抵禦市場風險、實現產業化經營,承接惠農項目的最好抓手。今後一段時期,我們將發揮合作社的獨特優勢,在流轉土地試行保底收入代經營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土地流轉工作,讓農户最大限度嚐到加入合作社的甜頭,確保羣眾受益,與農户真正形成利益連接體。明 年,合作社計劃流轉土地3000畝,確定產業化方向,擴大長遠户到300户,在擴大大田蔬菜種植面積、改良品種的同時,引進設施農業項目,建設一處無公害蔬菜基地,兩處冷棚。公積金突破10萬元。按照“支部+合作社+生產基地+示範户”運作模式,加快合作社發展步伐。東旺合作社的建立一定會成為東昇村老百姓乃至周邊羣眾增收致富的支點。

農業專業合作社 篇五

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視角下的研究評述

摘要:本文針對之前學者對於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研究,主要基於西方和國內理論、動因、組織、影響因素四個方面,最後作出簡要評述。我國對於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研究較多反應政策、性質、地位與作用、影響因素等方面,應注重合作社制度變遷與安排、經濟效益、國外形式與國內實踐結合、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等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

理論

影響因素

簡要評述

自農民專業合作社20世紀早期在美國出現後,國內外針對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經驗。根據美國商業組織的基本法律形式的表述,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生產者合作社”的一種形式,主要包括營銷合作社、服務合作社和供應合作社。我國20世紀末期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研究逐漸大規模增加,也形成一些理論和成就。針對其定義我國最普遍公認的是2006年頒佈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中的解釋,即:“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由同類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和利用者,資源結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本文就國內外關於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研究進行簡要的分類總結和評述。

1、農民專業合作社理論研究視角

1.1 西方農民專業合作社理論研究

20世紀早期學術界影響力最高的農業合作社理論是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學派和市場競爭標尺學派。前者的主要代表人物薩皮諾(Aaron Sapiro)主張按照產品類別來組建專業合作社,並使其成為合法的單一產品壟斷組織,這樣便會更好地維護市場秩序和糾正不公平貿易條件;後者的主要代表人物艾德温·G·諾斯(Edwin G·Nourse)認為合作社具有充當“市場競爭標尺”的功能,生產者可以依據這一功能來衡量其它從事銷售行業企業的競爭程度如何。西方對於農業合作社的規模研究出現在20世紀40年代以後,但對於農業合作社一直存在着爭議,主要存在三種觀點:一是認為農業合作社是對“農場的延伸”(即縱向一體化模式);二是認為農業合作社是一種獨立的投資所有者企業變體(即(Investor一owed Firms,簡寫為IOFs);三是認為農業合作社是由生產者的聯合行動而存在的一種聯盟形式(即橫向聯合模式)。針對三種具體模式研究本文借鑑劉潔(2011)對20世紀40-80年代末農業合作社研究的理論整理(見表1)。

表1

20世紀40-80年代農民合作社研究的三個主要理論視角 主要作者 Robotka(1957)、Phillips(1953) Enke(1945)、Helmberger & Hoos(1962)

視角 伸(縱向協調) 獨立的企業(IOFs的變體)

理論方法 合作社理論框架、均衡分析和邊際分析 新古典理論、合作社模型構建

新古典理論、

主要觀點 成員企業為從縱向協調中獲益的一種聯合 追求成員利益

優/缺點 缺點:個別模型缺陷 缺點:缺少穩Emelianoff(1942)、農場的延

最大化的企業 態均衡 存在成員間利

優點:假設更Kaarlehto(1955)、農場主的Ohm(1956)、Trifon(1961)

聯盟(橫向聯合)

均衡分析和邊際分析

益衝突的一種橫向聯合

加貼近實際

資料來源:對劉潔(2011),《農民合作社契約選擇與運營績效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中的文獻資料整理所得。

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論研究更加深入化、多元化,形成了把合作社視為“企業觀點”的延伸,“聯盟觀點”的延伸,以及“契約集觀點”的延伸,本文借鑑劉潔(2011)對20世紀90年代後農業合作社研究的理論整理(見表2)。

表2

20世紀90年代後農業合作社研究的理論拓展

主要作者

視角

理論方法 產業組織理論 博弈理論

主要觀點 會福利最大化;能夠促進市場競爭 質性,其行為是不同參與者討價還價的過程,而非單純的目標最優化過程

Eilers & Hanf(l999)、Hendrikse & VeermanBijman(2002) 中的文獻整理所得。

1.2 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理論研究

民國時期,孫中山倡導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而民生主義之實現則是依靠建立合作社,當時的合作社是三民主義之“民生”主張需要,是基於“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的基礎。陳巖鬆(1953)先生對民國合作研究所得,基於工資制度的弊端,需發揚工農民主制,促使勞資合作,惟有合作社能解決問題。他認為合作社分為兩類:區域性及專業性,區域性應與行政組織合一,專業性合作社對於城市專一經營一種業務,對於農村則是多種經營。陳果夫(1952)對三民主義與合作社關係的論述,“民生主義的內涵,為節制資本和平均地權,欲求達到這兩項目的階梯,胥惟合作是賴。故合作運動,亦可以説是革命運動。”建國後到1955年,我國合作社發展相對穩定,之後開始進入大躍進,形成農村供銷合作社、城市消費合作社、手工業生產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漁業合作社、運輸合作社等,針對農業合作社來看,其演進過程經歷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和人民公社四個階段(見表3)。 表3

我國人民公社的演進 名稱 互助組 時間 1952年

成因 個體分散經營與社會化大生產不

特點

四個或五個農户組成,以自願互利原則結成勞動、農具

優/缺點 缺點:模型假設條件的限制 缺點:忽略了組織內部結構和決策特徵 優點:治理結構的研究—打開“黑箱”之謎 Sexton(1990)、“企業觀Feinerman etc.(l991)、點”的延Tennbakk(l995)

Zusman(1992)、Fulton “聯盟觀& Vercammen(l995)、點”的延Alback & Schultz(1998)、伸 Hendrikse(1998)

“契約集觀點”的新古典理論、合作社的目標是社

新古典理論、合作社是成員非同

代理理論、交不完全契約理論

合作社是一組契約結構和投資決策方面有其獨特性

易成本理論、關係的集合,治理(2001)、Hendrikse & 延伸

資料來源:對劉潔(2011),《農民合作社契約選擇與運營績效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

創新

出現新的形式:季節性和常年性互助形式 能接軌,出現生產資料與勞動同時閒置勞煩情況 農業生產合作社初級社 1953年末 日益變成互助合作運動繼續前進的重要環節 初級社和互助組高級社 1956年初

政府組建人民公人民公社 1958年 社體制,為推進重工業發展提供資金 基礎上形成

和耕畜等生產資料要素互助關係,生產決策由農户獨立做出

建立在私有基礎上,土地歸成員所有,只作價入股,統一經營,歸私有的耕畜和大中農具歸合作社有償使用 以公有、集中經營為特徵,除自留地其他土地歸集體無償使用,農民靠統一身份的勞動取得收入

是政權的基層組織和農村基公社為農村全部財產的主人,政府直接參與經營與統購、統銷

由於按照出勤次數以公農業增長緩慢,存在較大波動

層單位,實現“政社合一”,分制分配,但效率低下,初級社將總收入扣除生產費用、税金、公積金和公益金之後,剩餘以勞動報酬和土地等生產資料報酬的形式分給成員 雖然擴大和深化了合作社規模,但是失去了自願原則和退社自由

資料來源:仵希亮(2010),《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研究:歷史變遷、利益分析與空間擴展》中文獻整理所得。

20世紀80年代小崗村“大包乾”之後,我國掀起農村集體經濟改革熱潮。林毅夫(1988,1990)分析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給中國農業帶來的變革,並進行了經驗研究。鄧小平(1993)稱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中國農業發展的第一次飛躍,至於第二次飛躍,從長期來看,他認為仍然是集體化、集約化。接着形成了股份合作制,進一步完善)本站○(合作社的內涵和拓寬了外延。康德琯和盧曉媚(1994)認為股份合作制是中國歷史變遷的產物,呈現一種混合經濟形態,兼具有集體所有制、股份制和合作制三重屬性。2006年頒佈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之後形成了針對農民合作社的多個法律法規文件,集中體現了當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驗和理論。

從國內外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論發展研究發現,國外研究比較早期和完善,主要是以經濟學理論為基礎進行研究,更多偏重於理論,在實踐中研究其經濟效果,比較具有説服性和推廣型。而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研究還主要是從政策發展角度進行分析,是一種政府主導型的研究過程,且起步較晚,研究處於初級階段。

2、農民專業合作社產生動因

在國外研究方面,形成新古典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兩個學派。新古典經濟學家是從如何應對市場失靈的層面來解釋合作社的產生。其中Veerman(2001)認為由於農產品投資的專用性一般較高,在生產過程中對於季節、氣候、自然災害等條件比較依賴,容易出現機會主義行為,或者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和相對力量不均,交易對方會利用這些專用性資產來謀利,此時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會容易出現形成。新制度經濟學家則是從交易成本的角度來分析合作社產生動因。Ollila和Nilsson(1997)指出相對於獨立的農户來説,合作社不僅有較強的規 模經濟和競爭力,同時還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風險,克服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降低交易頻率,從而獲得更大、更穩定的收益,這樣形成利益誘導模式的農民合作社。

在國內方面,大多研究都是從合作社主體農户的角度進行分析動因。學者黃祖輝(2000)從理論上説明了農民合作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於農業生產的自然性、分散性和分散經營的家庭特徵,在農村家庭聯產經營承包基礎上,政府和市場引導和推動農民的合作,形成一種合作制度和組織體系,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交易和管理成本。馬彥麗(2007)考慮農户生產規模小、存在普遍兼業現象,以及農户間的異質性強等特徵,她利用新制度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分析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實踐。應若平(2006)通過研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交易協調機制、自主治理機制、利益集團機制,描述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生髮機制,從而把握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產生和發展的客觀規律。有學者從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路徑進行探析,其中劉婷(2011)應用行動者網絡理論(ANT)分析內生和外生力量如何聯結起來共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形成,指出不同區域環境造就了不同的行動者,使得農民專業合作社具有不同的形成路徑。

對於農民專業合作社產生成因的研究,國外兩個學派分別從市場失靈和交易成本來研究,是從本質成因來解釋其原因的。國內則是主要從農業制度和政策的變遷,以及主體農户追求利益和降低風險的角度進行分析,更多是從實踐中總結原因的逆推方法來研究成因。

3、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研究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發展研究較多,大多從形成模式、組織程度、規模大小等方面進行研究。一是針對農民專業合作模式的研究。李瑛(2011)按不同標準對農業合作模式進行分類,按合作主體分類,分城市產業資本與土地的結合、農民互助合作社、城市消費資金與土地的聯合;按組織形式分類,分契約式合作、會員型合作、入股型合作;按發起主體分類,分龍頭企業帶動型、農村精英帶動型、專家學者帶動型、政府帶動型。生秀東(2007)運用事前交易費用和事後交易費用概念,通過交易費用的仔細劃分,重新解釋了“公司+農户”向“公司+合作社+農户”不斷演進的現象。二是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的研究。張曉山(2006)分析中指出由於受到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發展中國現代農業需要創新基本經營制度,發育多元化的組織形式和契約聯結方式。在特色農產品流通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模式研究,胡云濤(2009)指出外部企業組織與農民合作組織是對等關係,目前農民合作組織在特色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實施農產品可追溯性方面有重要作用。三是針對農民合作社的經濟效益和規模的研究。劉婧(2012)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進行研究,指出合作社資產規模大於200萬元的樣本存在顯著規模經濟,最佳社員規模為150~176人;小於200萬元的樣本不存在規模經濟,最佳社員規模為68~100人;樣本合作社均具有總體範圍經濟和特定產品範圍經濟,特定產品規模經濟和產品互補性各不相同。伊藤順一等(2011)對合作社的經濟效果進行分析,用日均勞動收入測算,得出合作社對小規模農户效果明顯,對大規模農户效果不顯著。四是關於農民合作社組織範圍的研究。應瑞瑤(2004)認為合作社變革有其內部問題,也有其外部因素,合作社外延在擴大而內涵在減少。

我國針對農業各產業的專業合作社研究近些年較多,也不斷形成一些理論和經驗,一些結合我國具體實際情況進行案例分析,為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推進形成了實證性分析。

4、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影響因素的研究

20世紀90年代後期,我國學者對於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種是定性理論分析。夏英(1999)把影響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主要因素歸納為:制度因素、利益因素、權利因素、業緣因素(即產業和技術因素)以及地緣和情緣因素五個方面。張曉山等(2001)認為導致農民專業合作社效率低下的原因是部門壟斷、激勵機制不完善、缺乏體制創新等。黃祖輝等(2002)指出影響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的因素分為產品特性因素、生產集羣因素、合作成員因素和制度環境因素,尤其是制度環境因素對於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創建和發展具有較強的重要性。寇平君等(2004)認為制約我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有八個原因:小規模家庭生產經營方式與觀念的制約、農業的弱質性、農產品流通體系、政府管理行為失當、鄉鎮企業產生與發展過程中的偏差、土地制度、人民公社運動的影響及政策制度管理的約束。另一種是定量模型分析。石敏俊等(2004)、郭紅東等(2004)張廣勝等(2007)都用Logistic模型進行影響因素分析,他們認為農户參與專業合作社受到户主的文化水平、生產的商品化程度和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張廣勝指出農户文化程度和農村貧富差距與農民對專業合作社的需求呈負相關關係,而有關部門提供的服務以及現有的各種合作經濟組織,對農民的需求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三是有些學者從合作社需求的角度進行分析。硃紅根等(2008)基於對江西省385户稻作經營大户的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運用Logistic模型實證研究,認為户主文化程度、經營規模、農產品價格感知情況、稻作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困難程度、農田低於自然風險能力等對農户專業合作社需求的影響顯著;户主年齡、家庭人口數、種植歷史、有無借貸、地理位置、當地農產品流通渠道發育程度對農户專業合作社需求的影響不顯著。郭紅東(2009)等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長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針對浙江省農民專業社的調查數據,他們認為物質資本資源對合作社成長的影響最大,組織資本資源也有較大影響,而人力資本資源對當前合作社成長的影響並不明顯。

歸納起來,朱豔(2009)認為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因素可以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有產業因素、社員因素、合作社內部組織結構和制度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合作社的制度環境因素、政府因素和宏觀經濟體制因素。

5、簡要評述

從規模和質量上看,我國對於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研究尚處於初級階段。國外研究是基於成熟經濟學基礎很早形成了農民專業合作理論,現在這些理論成為研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基礎,國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已比較完善,針對合作社的經濟效果實證研究較多,對於我國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和研究價值。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農民合作社的性質、發展歷程、合作社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合作社的影響因素等方面。因此,國內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針對農民合作社的制度變遷、制度安排等問題的研究比較薄弱;二是對具體合作社的經濟性效益研究較少,這樣就不能更直觀反映合作社的經濟作用;三是目前較多地介紹國外農民合作社的經驗和做法,但與我國實踐相結合方面尚顯不足;四是大多集中於政策和法規制度上討論,缺乏理論深層次分析和創新性研究。

參考文獻

〔1〕陳巖鬆。合作講話〔M〕。台北:正中書局,1953. 〔2〕陳果夫。陳果夫先生文集(第二冊)〔M〕。政治經濟,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52:344. 〔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5. 〔4〕郭紅東,樓棟,胡卓紅,林迪。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社成長的因素分析——基於浙江省部 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查〔J〕。中國農村經濟,2009,(08):24-31. 〔5〕郭紅東,蔣文華。影響農户參與專業合作社行為的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4,(05):10-16. 〔6〕黃祖輝,徐旭初,馮冠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一對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現狀的探討〔J〕。中國農村經濟,2002(03):13-21. 〔7〕胡云濤,賀盛瑜,楊晗。特色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農業合作組織〔J〕。農村經濟,2009,(12):127-129. 〔8〕康德琯,盧曉媚。股份合作制論述〔J〕。農村經濟與社會,1994,(02):28-34,41. 〔9〕寇平君。制約我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八大原因〔J〕。農業經濟,2004,(02):7-8. 〔10〕李瑛。論不同農業合作模式的比較與選擇〔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11):255-256. 〔11〕林毅夫。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2〕劉潔。農民專業合作社契約選擇與運營績效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1:13-19. 〔13〕劉婷。不同環境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形成路徑探析——基於ANT視角的實證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1,(02):16-25. 〔14〕劉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研究〔D〕。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69-114. 〔15〕生秀東。訂單農業的契約困境和組織形式的演進〔J〕。中國農村經濟,2007,(12):35-40. 〔16〕石敏俊,金少勝。中國農民需要合作組織嗎?〔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05):35-44. 〔17〕仵希亮。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研究:歷史變遷、利益分析與空間擴展〔D〕。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41-42. 〔18〕伊藤順一,包宗順,蘇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濟效果分析——以南京市西瓜合作社為例〔J〕。中國農村觀察,2011,(05):2-14. 〔1〕應瑞瑤。論農業合作社的演進與現代合作社的制度內核〔J〕。經濟學研究,2004,(01):13-18. 〔19〕張曉山。創新農業基本經營制度,發展現代農業〔J〕。農業經濟問題,2006,(08):4-10. 〔20〕張廣勝,周娟,周密。農民對專業合作社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基於瀋陽市200個村的調查〔J〕。農業經濟問題,2007,(11):68-74. 〔21〕張曉山,羅遠信,國魯來。兩種組織資源的碰撞與對接一四川射洪棉花協會的案例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2001,(07):17-23. 〔22〕硃紅根,陳昭玖,翁貞林,劉小春。稻作經營大户對專業合作社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基於江西省385個農户調查數據〔J〕。農業經濟問題,2008,(12):71-79. 〔23〕朱豔。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制度及變遷的探索分析〔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09:30-32. 〔24〕Alback,S.,Schultz,C.,1998,“On the Relative Advantage of Cooperative”,Economic Letters,Vol.59,No.2,pp.397-401.

〔25〕Eliers,C.,Hanf,C.H.,1999,“Contracts between Farmers and Farmers Processing Cooperatives:A Principal—agent Approach for the Potato Starch Industry””,Galizzi,G.,Venturini L.,In Vertieal Relationship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Food System,Heidelberg,Physica,pp.267-284.

〔26〕Emelianoff,I.V.,1942,“Economic Theory of Cooperation:Economic Structure of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Michigan:Edwards Brothers,Inc,Reprinted by the Center for Cooperativ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5.

〔27〕Enke,S.,1945,“Consumer Cooperatives and Economic Efficien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35,No.l,pp.148-155.

〔28〕Feinerman,E.,Falkovitz,M.,1991,“An Agricultural Multipurpose Service Cooperative:Pareto Optimality,Price-tax Solution,and Stability”,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No.15,pp.95-114.

〔29〕Helmberger,P.G.,Hoos,S.,1962, “Cooperative Enterprise and Organization Theory”,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Vol.44,pp.275-290.

〔30〕Hendrikse,G. W. J.,1998,“Screening,Competition and the Choice of the Cooperative as an Organizational Form”,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49,No.2,pp.202-217. 〔31〕Hendrikse,G. W. J.,Veerman C.P,2001a,“Marketing Cooperatives:An Incomplete Contracting Perspectiv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52,No.1,pp.53-64. 〔32〕Hendrikse,G. W. J.,Veerman C.P,2001b,“Marketing Cooperatives:An Incomplete Contracting Perspectiv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26,pp.205-216.

〔33〕Hendrikse,G. W. J.,Bijmall,W. J.,2002,“On the Emergence of New Growers Associations:Self-selection versus Market Power”,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29,PP.255-269.

〔34〕Fulton,1995,“The Future of Canadi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A Property Rights Approach”,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es,Vol.77,No.5,pp.1144-1152. 〔35〕Phillips,R.,1953,“Economic Nature of the Cooperative Association”,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Vol.35,pp.74-87.

〔36〕Sexton,R.J,1990,“Imperfect Competition in Agricultural Markets and the Role of Cooperatives:A Spatial Ananlysi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72,No.3,pp.709-720.

〔37〕Tennbakk,B.,1995,“Marketing Cooperatives in Mixed Duopolie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46,No.1,pp.33-45.

〔38〕Zusman,P.,1992,“Constitutional Selection of Collective Choice Rules in a Cooperative Enterprise”,Journal of Economics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Vol.17,pp.353-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