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紅旗渠導遊詞(精品多篇)

紅旗渠導遊詞(精品多篇)

紅旗渠導遊詞 篇一

各位遊客大家早上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徐敏,非常歡迎大家來到古都安陽,這裏歷史悠久,風景優美,是甲骨文的發源地。還有許多名勝古蹟:世界文明的“人工天河”紅旗渠、文字博物館、岳飛廟……數不勝數。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

紅旗渠是黨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巖上的一座豐碑,紅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傳家寶。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林州人民不斷賦予紅旗渠精神新的內涵,將中華民族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創業三部曲,實現了林州由山區貧困縣向現代化新興城市、生態旅遊城市的跨越。

紅旗渠景區,主要以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華山之險、峨媚之雄、三峽之奇、黃山之秀為一體的自然風光而開發建設的風景名勝區,現在以妖嬈多姿的風采,向世人展示其獨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林縣人民在建設這項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工程中,鍛造了氣壯山河的“紅旗渠精神”。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

紅旗渠在安陽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濾山中,地勢險峻,工程宏偉。它不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為林濾山自然風光增添了一大勝景,被中外遊人譽為“人工天河”、“當代萬里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蹟”。20世紀70年代初,紅旗渠工程竣工後,周恩來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個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紅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和河南人民偉大創業精神的真實寫照,這種艱苦奮鬥的拼搏精神,激勵人們戰勝各種困難,創造人間奇蹟。

好了,關於紅旗渠的講解到此結束了,希望紅旗渠精神能成為您以後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動力,並能發揚光大。謝謝!

紅旗渠

河南紅旗渠導遊詞 篇二

各位遊客大家早上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徐敏,非常歡迎大家來到古都安陽,這裏歷史悠久,風景優美,是甲骨文的發源地。還有許多名勝古蹟:世界文明的“人工天河”紅旗渠、文字博物館、岳飛廟……數不勝數。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

紅旗渠是黨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巖上的一座豐碑,紅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傳家寶。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林州人民不斷賦予紅旗渠精神新的內涵,將中華民族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創業三部曲,實現了林州由山區貧困縣向現代化新興城市、生態旅遊城市的跨越。

紅旗渠景區,主要以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華山之險、峨媚之雄、三峽之奇、黃山之秀為一體的自然風光而開發建設的風景名勝區,現在以妖嬈多姿的風采,向世人展示其獨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林縣人民在建設這項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工程中,鍛造了氣壯山河的“紅旗渠精神”。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

紅旗渠在安陽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濾山中,地勢險峻,工程宏偉。它不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為林濾山自然風光增添了一大勝景,被中外遊人譽為“人工天河”、“當代萬里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蹟”。20世紀70年代初,紅旗渠工程竣工後,周恩來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個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紅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和河南人民偉大創業精神的真實寫照,這種艱苦奮鬥的拼搏精神,激勵人們戰勝各種困難,創造人間奇蹟。

好了,關於紅旗渠的講解到此結束了,希望紅旗渠精神能成為您以後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動力,並能發揚光大。謝謝!

河南紅旗渠導遊詞 篇三

林州紅旗渠景區官方旅遊網創建於20__年,是用於發佈紅旗渠景區旅遊信息的專門網站,版權所有為紅旗渠風景區。

紅旗渠位於河南省西北部林州市(原林縣)境內,開鑿於太行山腰,西起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的濁漳河侯壁斷下,幹、支、斗渠全長1500公里。

歷史上這裏是個山窮、水窮、地窮、人窮的貧瘠山區。全境地勢國西高東低,總面積為2046平方公里,山區面積約佔總面積的60%。1993年底有17個鄉鎮,536個行政村,總人口為97.5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1.2萬人,實有耕地面積80.69萬畝。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形陡峭,地質構造複雜,斷層發育,流水漏失,缺乏良好的隔水層。在山地丘陵地區,雖有裂隙山泉分佈,但湧水量很小。

幾處盆地內大部分地下水埋藏較深,水量不太豐富。漳河(濁漳河)、露水河、洹河、淅河、淇河五條河流皆為山地型,大多數發源於境內西部山地或鄰近縣山地,基流很小,河牀縱坡大,水量具有顯著的季節性變化特徵,冬春乾涸無水,汛期山洪暴發,氾濫成災,開發利用難度大、效益小。

唯獨流經林縣北部邊界的濁漳河,水量比較豐富,沿林縣境一段長15公里全是峽谷陡壁,河牀低下,在天橋斷處修渠引水,不能通過海拔470米的分水嶺,素有“守着漳河種旱地”之説。

全縣不僅水源匱乏,而且自然災害經常發生。自明正統元年(1436)到1949年的514年中,林縣發生各種自然災害100多次,僅大旱絕收就有30次,小旱小災連年不斷。因此,廣大勞動人民不僅深受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和剝削,而且飽嘗缺水的苦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縣550個行政村,就有307個村人畜吃水非常困難,人們經常翻山越嶺,往返幾公里、十幾公里遠道取水。

一遇乾旱,廣大農民不僅逃糧荒,而且逃水荒。據舊志和碑文記載:“林縣每遇乾旱,河干井涸,地裂禾焦,顆粒無收,餓殍遍野,慘不忍睹”。

因為缺水,難講衞生,地方病和傳染病時而流行。“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就是舊林縣的真實寫照。

水,維繫着林縣人的生命。人們惜水如命,如果誰任意把水糟蹋掉,不僅鑄成過錯,而且嚴重的是前逆祖宗後坑子孫的罪孽。所以,只要誰能幫助老百姓興水造福,誰就會受到尊敬和愛戴。

明萬曆年間,滋陽縣(今河北省行唐縣)舉人謝思聰奉命來林縣擔任知縣,他在熟悉林縣縣情的基礎上,動員老百姓修築一條9公里長、一尺寬的水渠,引洪峪泉水,解決了合澗一帶數個村莊的人畜吃水。人民感恩戴德,世代不忘,起名為“謝公渠,”併為其修建“謝公祠”,他的事蹟載入歷代篡修的《林縣誌》。

抗日戰爭時期,林縣是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八路軍,領導全縣人民一面抗日,一面開展大生產運動,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利設施。林北縣抗日民主政府在任村一帶曾率領羣眾修築了一段引露水河水的的小型渠道,被稱為“抗日渠”。

在縣南合澗河西村,八路軍及行軍區第七軍分區司令員皮定鈞率領軍民,修了一條長2公里,寬、深各0.7米的渠道,引淅河水,澆地百餘畝,被稱為“愛民渠”。儘管有一些水利用職權程,水,仍然是制約林縣人民生產、生活發展的嚴重障礙。

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的領導下,對農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生產關係發生了新的變革,生產力有了發展,社會主義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並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要改變林縣的貧困面貌,關鍵是抓水,只要有了水,其他問題就都好辦了。

於是,在全縣開展了以打井、建池、挖山泉為中心的興修水利活動。1957年,中國共產黨林縣委員會響亮地提出“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戰鬥口號,這一口號激勵了一代人。

廣大羣眾更加堅定改變山區貧困面貌的決心,水利建設由小規模到大規模,由小型建設到中型建設,日趨發展,到1959年為止,全縣建成英雄渠、淇河渠、抗日渠、天橋渠和弓上水庫、要街水庫、南谷洞水庫、石門水庫等一批中、小型水利工程,水澆地面積由建國初的1.2萬畝增加到12萬畝,農業生產條件有了改善。

隨着水利事業的日益發展,中共林縣縣委對“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思想越來越解放,奮鬥目標越來越高,膽子越來越大。認為原設想在全縣有了幾條中型渠道和水庫,就能解決水的問題,實踐證明,這些水利設施,仍經不起大旱的考驗,還不能徹底改變林縣水源匱乏狀況,必須到外界去引水,從根本上解決缺水問題,才是長遠大計。

1959年6月,中共林縣縣委、林縣人民委員會領導成員分組到鄰近縣去考察新水源。縣委第一書記楊貴親自到縣境北部的濁漳河考察,從林縣到山西境內,步行百餘里,深入沿河村莊,詢訪羣眾,對濁漳河的流量和開發利用價值作了詳細調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及時地組織水利技術人員進行了實地勘測。

縣委通過反覆討論,並請示中共河南省委批准,徵得中共山西省委同意,得到中共晉東南地委、平順縣各級黨政領導和廣大羣眾的支持,縣內廣大幹部羣眾對解決缺水問題呼聲更高,抓住時機,毅然決定全黨動員,全民動手,興建“引漳入林”工程。

在我國國民經濟暫時困難的時期——1960年2月,紅旗渠工程上馬,參加建渠的共產黨員、幹部和羣眾,在每人每天0.5公斤糧食(原糧)、1.5公斤蔬菜的艱難條件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和險灘峽谷中,擺開戰場。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沒有經濟、物資自己籌,不會技術幹中學,知難而進,堅持苦幹10個春秋,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逢山鑿洞,遇溝架橋,硬是削平1250個山頭,架設152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共挖砌土石方1515.82萬立方米,建成了“人工天河”——紅旗渠,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林縣人民艱苦創業歷程中的“第一部曲”。

紅旗渠來之不易。國家和人民羣眾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各級黨政領導和工程技術人員傾注了大量心血。在那經濟暫時困難時期,人民羣眾頂酷暑,戰嚴寒,吃糠咽菜,忍飢挨餓,揮汗灑血,團結戰鬥,無私奉獻,才取得了紅旗渠建設的偉大勝利。

紅旗渠以濁漳河為源,渠首建在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總乾渠牆高4.3米,寬8米,長70.6公里。在分水嶺分為3條幹渠,向東、南、西三個方向延伸至林州腹地。第一干渠長39.7公里,第二乾渠長47.6公里,第三乾渠長10.9公里。

紅旗渠灌區共有乾渠、分乾渠10條,總長304.1公里;支渠51條,總長524.2公里;斗渠290條,總長697.3公里,合計總長1525.6公里。沿渠還興建有“長藤結瓜”式的一、二類水庫48座,塘堰346座,提水站45座。並利用渠水居高臨下的自然落差,興建小型水力發電站45座。紅旗渠總投資6865.6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025.98萬元,佔總投資的14.94%,其餘85.06%都是林州自籌資金。

在修建紅旗渠過程中,有81名幹部和羣眾光榮的獻出自己的寶貴生命,並湧現出諸如心裏裝着人民羣眾的縣委第一書記楊貴,一心撲在紅旗渠建設上的副縣長馬有金,為紅旗渠建設貢獻青春的工程技術人員、共產黨員吳祖太,捨己救人的女共產黨員李改雲,以及農民工程技術人員路銀,除險能手任羊成,“神炮手”常根虎,鑽洞能手王師存,鐵姑娘隊隊長韓用娣、郭秋英等一批先進人物。他們的模範事蹟,將永遠激勵林縣人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再奪取更大的勝利。

隨着紅旗渠配套工程的建成,形成以紅旗渠為主體,南谷洞水庫、弓上水庫及其它引、蓄水工程作補充和調節,能引、能灌、能蓄、能排、綜合利用的水利灌溉網。有效灌溉面積54萬畝,其中自流灌溉52.2萬畝,提水灌溉1.8萬畝,全縣有14個鄉鎮410個行政村受益。

紅旗渠通水43年(1965-20__)的運行,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總引水量為75.6億立方米,年均引水2.8億立方米,解決了100萬口人和4萬頭大家畜吃水問題,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與些同時,還帶動了林牧業、縣辦工業、鄉鎮企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及其他產業、事業的發展。紅旗渠是林縣人民現在以致將來的重要水源和生命保障,因此被廣大羣眾稱為“生命渠”、“幸福渠”。

紅旗渠導遊詞 篇四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這次旅遊由我來當你們的導遊。我是楊紫涵,大家可以叫我楊導。我們現在來到的是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蹟的紅旗渠。

周曾自豪地宣稱:紅旗渠和南京長江大橋是新中國的兩大奇蹟。為了修築紅旗渠,189名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256人重傷致殘。在新中國60年代,林州人民為戰勝十年九旱的自然生存環境,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2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開鑿了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紅旗渠。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神工鋪,它是當年修渠民工住過的崖。由於當時修渠民工多達三四萬人,漳河沿岸村莊又少,修渠民工沒有住房,就住山崖,山崖住滿了,他們就搭蓆棚,打地洞。常年頂風冒雪,抗嚴寒戰酷暑,度過修建紅旗渠的艱苦歲月。他們不但毫無怨言,還在崖壁上留下了誓言:“崖當房,石當牀,虎口崖下度時光,我為後代創大業,不修成大渠不還鄉。”大家抬頭看,那就是虎口崖。虎口崖位於凌雲亭東,崖峯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餘米,崖勢險惡、高聳入雲。崖的中間,是往下凹下去的,就像老虎的嘴巴。“虎口”上邊垂下來的巖石,就像老虎的嘴巴。現在我們走在虎口崖上,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虎口”裏面的景色。“虎口”裏有許多垂下來的巖石,大家一定要小心,不要碰着頭。

修建紅旗渠時,隊長任羊成和除險隊員們腰繫繩索,身臨懸崖,撬石除險。身上被大繩勒的青腫,被荊棘刺得生痛,但他們還是頑強作業。一次,任羊成正要撲進倒檐除險,上面掉下一塊小活石,他躲閃不及,一排門牙被砸掉了,他吐掉口中的鮮血,繼續凌空排險。人們稱這種舉動叫“虎口拔牙”,於是,這座山崖就叫虎口崖。蕩氣迴腸的紅旗渠是新中國艱苦創業的典範,更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集中體現。

好了,遊客朋友們,我的講解先告一段落,接下來大家自由活動,我們三小時後在停車場集合。祝大家在本次旅遊愉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