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參與法治實踐活動感受及收穫多篇

參與法治實踐活動感受及收穫多篇

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學生心得感悟 篇一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執法為民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線。公安機關必須以執法為民為核心,研究探索服務羣眾的規律,切實履行“三大政治和社會責任”。胡錦濤同志指出:“各級幹部都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做到心裏裝着羣眾,凡事想着羣眾,工作依靠羣眾,一切為了羣眾。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為羣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這是對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具體內涵的精闢論述。

務執法為民之實,求執法觀念新突破。公安機關作為國家刑事司法和行政執法力量,要真正把執法為民落實在具體工作中,廣大民警在執法思想上,必須解決好執法“為了誰”的問題,能夠始終做到心繫羣眾、善待百姓。因此,在執法思想上,必須使廣大民警有新突破,切實樹立人民至上的觀念。公安機關作為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權力是人民通過法律賦予的,必須理所當然地服務於最廣大人民,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牢固樹立“羣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盡心竭力為羣眾排憂解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事為民所辦。保障人權的觀念。公安機關既要做到堅定不移地打擊犯罪和維護穩定,又要做到堅定不移地服務和保護人民。公正執法的觀念。公正執法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是公安執法工作的永恆主題。講究效率的觀念。廣大民警牢固樹立效率觀念,迅速、及時、認真地履行法定職責,努力提高執法工作效率。

務執法為民之實,求執法水平新提升。公安民警是公安執法活動的實際承擔者,民警執法能力的高低不僅關係到公安執法工作質量的優劣,而且關係到公安機關的聲譽和隊伍形象,關係到“執法為民”思想的具體落實。加強對執法民警的法律教育,作為改進和加強公安執法工作的重要內容,促使民警養成自覺守法嚴格依法辦事的習慣,自覺地加強對各種應知應會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水平的培養,提高運用法律武器的能力。

保障人民羣眾安居樂業是執法為民的最終的落腳點和歸宿。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制定和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基本着眼點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羣眾的利益。”對於公安機關來講,人民羣眾所要求的最根本利益就是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改革越是深入,開放越是擴大,就越要把這個根本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在人的多層次需要中,除了生存需要外,第一要緊的便是安全需要。隨着人民羣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擁有財富的逐漸增加,對安全需要也與日俱增。安居才能樂業,樂業也會推動安居,安居與樂業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很難設想在一個安全毫無保障的社會中,人類會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安居樂業作為一種社會發展的環境保障,順應了人民羣眾的願望和要求。安居樂業,並非公安機關本身的職責所能涵蓋,也不是公安機關一家所能達成,但公安機關在這個環境的培育、實現和發展過程中,任務無疑最重。千方百計為人民羣眾創造舒適、安定、康樂的生活環境,能夠充分體現黨和政府為羣眾辦實事的宗旨,必將凝聚人心,融洽黨羣和幹羣關係。這就要求公安機關必須全面發揮職能作用,盡心盡力為人民羣眾創造良好的、安全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環境。隨着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逐漸加快,公共事業發展方興未艾,人民羣眾對提供新型的服務有不可抗拒的需求。毫無疑問,公安機關職能的定位,也應該隨着人民羣眾需要的發展而發展。公安機關是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主力軍,而安居樂業的實現要靠我們堅定地貫徹好黨的羣眾路線。應該看到,公安機關為人民創造安居樂業的環境,人民羣眾期望安居樂業,這本身就為我們走好新時期的羣眾路線開創了廣闊的途徑。

我們常説,我們的一切工作,就是為了讓羣眾滿意,而沒有羣眾的安居樂業,我們就難以讓羣眾滿意。黨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包括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諸多方面。其中,保障人民羣眾安居樂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公安機關的使命和任務無疑更加繁重而艱鉅。公安機關作為政府一個重要職能部門,必須無條件地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大局,堅定不移地把保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生產力發展作為公安工作的第一要務。公安工作為經濟建設服務,要着重體現在規範市場經濟秩序、防範打擊經濟犯罪和優化行政管理質量,為經濟發展提供直接動力、直接服務、直接效益上;要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要樹立指導型、服務型、溝通型的執法理念,學會運用便民的、符合時代要求的、體現民主精神的法律規範,創造性地開展公安執法工作,切實提高行政執法效率,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公安機關不僅要做到傳統意義上的愛民、助民等服務,而()且要自覺地、優秀地依法行政。所以,只有在思想上認識到保障人民羣眾安居樂業是實現小康社會的題中重要之義,我們才能自覺地服務於社會,服務於黨的奮鬥目標。

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隊伍,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貫徹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使公安工作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環節都真正體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執法為民。

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這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在法治上的體現。要確立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來自於人民的理念,把實現、維護和發展廣大人民羣眾最根本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立法、執法、司法的各個環節上體現尊重和保障人權,做到為人民執法、靠人民執法,保證把“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要求落到實處。

參與法治實踐活動感受及收穫 篇二

每個國家都崇尚法治,都期待形成全面系統的法制國家。從古至今,各個朝代關於規範性的法律條文都是以當時的具體形勢而提出併成文。立法為執法,為政府的行政行為或是人民羣眾的權益利益作保障,出不得差錯,更少不得關注度。

立法的科學化是防止不切合發展實際從而造成法制產生的執行標準,怎麼樣的立法程序是科學的,形成的法律法規是契合發展需要的?反腐力度的逐漸加強,對法律執行的要求就更加嚴格,對於反腐倡廉及黨內法規中制度的建設更提出了新層次的要求,必須要確保對反腐行為的預防和控制力度。

執法的嚴格性更是對法律實施過程的保障。任何法令的形成都必須要紮實可行的予以實施,並且確保執法的過程無偏差,不給羣眾造成生活和生產上的難題,這是其一;執法過程必須要公正嚴格,秉持公正,不凸顯個人主義和官僚主義,這是其二。

司法的公正性是每一個涉及司法案件的人民迫切需求的,這需要司法機關必須要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最基本的行動準則,將犯罪治理法律化,公正化,容不得一絲錯漏。要禁止司法行為中出現權錢交易現象,這一現象的產生無疑是給我國法制的執行平添敗筆,更影響羣眾的滿意度和認可度。

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其首要的行為準則當是知法懂法守法,以法律約束行為,以法律認知行為,以法律辨別是非。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少不了全民的參與,需要全民認識到自身行為的重要性,提高社會和諧健康水平。

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學生心得感悟 篇三

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在全國上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之下,無論是文章所強調的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基礎性、保障性,都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要“嚴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於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因此,遵紀守法,做一名合格黨員,我要以這句話為行為的準繩,時刻提醒自己,新法紀,守規矩,從自己做起。

要做到遵紀守法,就要把多加強自我學習。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首先要學懂法。在學會的基礎上,再來做到如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作為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懂得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遵紀守法。

只有做到遵紀守法,國家才穩定、社會才安寧,祖國的歷史才能得到進步。也只有遵紀守法,社會才能和諧,家庭才能和睦,生活才能幸福,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經濟社會才能平穩發展。

因此,遵紀守法對每一個公民來説十分重要。無論在工作上、生活上,都嚴格遵守紀律、法規,認真嚴格的規範自己的行為。管好自身,時時自重、自省、自警,對自己的言行要高標準嚴要求,做一名合格公民、合格黨員。

法治實踐活動個人感悟 篇四

法律就是秩序,沒有了法律,那麼人類的生活就如同垃圾一樣骯髒。《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就是法律賜予我們的武器,用來保護我們未成年人的。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使用這個武器來保護我們,給我們帶來的將是嚴肅的懲罰!

據報道:去年7月至9月,安徽當塗縣城幾十家居民及企業單位被盜,每起盜竊案數額不大,但作案手段高明,案發現場幾乎不留痕跡,搞得當地人心惶惶。辦案人員奔波數月破案後發現,作案者竟是14個8至13歲的小女孩。其中的“大姐大”13歲,組織“團伙”入室盜竊,是其“心血來潮”的招數。每次作案由她安排,一個暑假,她一人就獲取贓款近萬元,還制定了開學後每週末偷一次的計劃。令人瞠目的是,一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偷盜來的金銀首飾等贓物竟坦然“笑納”,不加追問。那些犯罪孩子的父母有的只是一昧的責怪孩子,卻沒有想過自己所犯下的一點點錯,就有可能造成孩子的犯罪原因。還有的竟是對孩子所給的贓物不加追問,就坦然“笑納”。促使孩子的'犯罪數額越來越大。我們國小生現在最缺乏的就是法律知識,如果知道了法律知識也就有可能不會犯罪,可就是因為缺乏法律知識,孩子所犯下的可能就是彌天大罪。就如同給自己色彩斑斕的生命,增添了一筆污黑的顏色。

法律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能有些學生認為“只是違反一下學校紀律而已,沒問題的,以後我就不違法了。”請你快點打消這個念頭。因為現在一次小小的放鬆就很有可能駐成一次大錯。我們作為學生,總是要離開校園,來到這個社會打拼。才真正的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好公民。所以就要從小培養我們的法律知識,預防犯罪。

總而言之,在履行自己的義務中也要保護好自己的權利。不能讓別人來代替自己。

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學生心得感悟 篇五

在學習討論過程中,大家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針對當下徵地拆遷中存在的問題,暢所欲言,紛紛表示要全面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會議精神,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爭當依法治國的推進器。

京潤律所張志同主任認為,作為承辦徵地拆遷業務的專業律師,所代理的訴訟基本上都是行政訴訟,被告基本上涵蓋了與土地開發及項目建設的各個行政機關。因徵地拆遷而引發的矛盾已經成為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因此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依法治國任務,與我們的工作息息相關,比起其他專業的律師,我們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律師通過對行政行為的司法性審查,監督並促使他們依法行政,依法拆遷,督促行政機關能夠加強自身建設,自覺依法行政。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律師是行政機關自我審視的銅鏡,通過律師直接折射出是否做到了依法行政。我們代理的諸多案件,訴訟後行政機關主動撤銷行政行為,讓拆遷户看到了一個知錯就改的好政府。如貴陽市白雲區豔山紅村的房屋徵收決定、花溪區竹林村丫河寨的強拆決定,都是在複議後自行撤銷的。這樣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法行政行為的發生。

針對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律師盡是在和行政機關找碴”的質疑,合夥人李海霞律師表示,這是他們對律師在徵地拆遷中作用的認識不足。她認為,徵地拆遷的矛盾主要來源於行政審批不透明、徵地補償立法嚴重滯後、一線工作人員官僚主義太嚴重等原因,當然也有個別違紀官員官商勾結侵害老百姓的拆遷利益。如果政府部門以及法律工作者能積極的去引導拆遷户合理的表達訴求,採用訴訟維權,將矛盾的化解集中到司法機關,而不是採用盲目、盲從的上訪。從而通過律師的引導採用友好協商的方式解決補償問題,這對於建立有序的法治國家是非常有利的,也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律師還是解決徵地拆遷矛盾的潤滑劑,是矛盾雙方的緩衝器。

“我認為律師是依法行政推進的排頭兵”。合夥人默立賢律師律師説:“在座的每個人每年代理的行政訴訟案件有200多件。行政機關通過一場場的訴訟,法律意識大為增強,法律知識也大幅提高。某種意義上講,律師以及行政訴訟案件,是政府公務人員很好的法律老師。”

其他律師也紛紛表示,在徵地拆遷業務代理過程中,一定積極的引導當事人合理表達訴求,引導他們依法維權,放棄不合理的維權方式,在維護自己權利的同時做到維護團結穩定的社會秩序,做好本職工作,推進法治中國的建設。

在學習討論過程中,大家一致認為,以_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反腐敗的力度空前,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打擊腐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形勢下,作為專業承辦徵地拆遷的法律工作者,律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貢獻自己的力量,爭做依法治國的推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