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校思政教師培訓材料

高校思政教師培訓材料

高校思政教師培訓材料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這一重要論述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的基本遵循,給學生講道理必然要運用教學話語。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作為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關鍵要素,不僅是思政課教師在課堂上與大學生溝通交流的有效手段,也是傳授知識、傳輸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重要載體。優化思政課教學話語是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舉措,更是着力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力保障。

一、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優化的意義

1.優化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是牢牢把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有力手段。長期以來,一些西方國家打着“自由”“民主”“平等”的幌子,企圖利用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等錯誤思潮在中國掀起波瀾。而大學生正處於思想空前活躍又尚未成熟的時期,極易迷失在錯誤思潮和話語陷阱裏。高校是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陣地,優化思政課教學話語有助於堅守、鞏固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主陣地;有助於大學生在紛繁亂象中辨清是非。因此,優化思政課教學話語是牢牢掌握意識形態主導權和話語權的有力手段,對於堅決抵制西方意識形態話語霸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優化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是闡釋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舉措。思政課是大學生接受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要途徑,其作用不只是單純地講授知識與探討學術,更關鍵的作用是凸顯其課程特有的政治性,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政課教師要將具有高度抽象性並且帶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語言特徵的教材內容準確形象地“翻譯”成大學生易於理解、便於接受、樂於學習並且有利於他們成長成才的教學話語,使學生真正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一種信仰,並運用於自身的生活、學習中。

3.優化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現實需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因此,優化思政課教學話語時必須遵循“立德”與“樹人”相統一的原則。所謂“立德”,即在教學話語的思想層面堅持以德育為先,通過正向的教育來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信念。所謂“樹人”,即在教學話語的內容層面堅持以人為本,運用合適的方法來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通過思政課教學話語引導大學生理想信念“硬起來”、“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優化的問題審視

1.教學話語對教材內容的解釋力不強,闡釋性功能偏弱。一是過於注重理論的政治性,教學話語的思想性不夠。思政課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學話語具有政治性,與黨和國家保持高度一致。思想性也必不可缺,起到了保障政治性的關鍵作用。思政課教學話語應堅持政治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但事實上不少思政課課堂卻存在將政治性與思想性混為一談的現象,甚至出現以政治性包含、吞併思想性,這將造成教學話語思想性缺失和政治性空泛化的嚴重後果。二是過於注重教材的規範性,教學話語的通俗性不夠。從思政課教學實效來看,大學生能夠理解、接受和認同才是最終的教學目的。對於如何通過講述社會實例、社會熱點來生動闡述當下我國發展新的歷史特點,如何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來回答當下的時代之問,還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思政課教學話語的解釋力與説服力。

2.教學話語對大學生需求的針對性不強,中介性功能偏弱。一是對大學生的成長需求關注不夠,教學話語缺乏及時性。大學生理解接受、認同思政課教學話語關鍵點在於大學生的真實需求。有些教師把思政課演繹成自己的“興趣課”,教學內容大多隻涉及自己的專業特長、研究方向或興趣愛好,在對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過多依賴自己的感受和經驗,沒有真正瞭解大學生成長髮展的現實需求,從而不能及時捕捉大學生的所思所感、所需所求。這樣不僅導致師生在思想和情感上難以產生共鳴,也讓大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缺失了獲得感,導致課堂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二是對大學生的學習訴求體察不夠,教學話語表達方式缺乏創新性。要提升思政課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就需要創新教學話語表達方式,探究如何產生師生話語的共鳴。然而一些思政課教師在面對“00後”大學生時,不關注他們的學習訴求變化,不創新教學話語的表達方式,教學話語依舊參照“老方子”、遵循老方法、課堂氛圍沉悶,導致學生到課率、抬頭率、互動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課堂上所傳授內容的接受度和認同感。

3.教學話語在教學實踐中的感召力不強,塑造性功能偏弱。一是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脱離,價值性話語缺失。思政課教師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應兼具價值引領的作用,讓學生不僅獲得知識,更獲得運用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分析、解決問題和認清是非對錯的能力,並最終達到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然而,部分思政課教師過多重視對理論知識的考核,不太重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這就意味這只是讓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並沒有實現知識傳授向價值引領的高度昇華,也忽視了思政課教學話語塑造功能的有效發揮。二是問題解答與情感培養相脱離,情感性話語缺失。思政課教師只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教材、融入課堂,才能真正把內容講深講活。但一些教師過於關注對教材內容的講解、闡述,而在面對大學生關注的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熱點、情感矛盾、人生困惑等問題時,僅列舉眾家之言,卻把自己當作“局外人”,在課堂上沒有輸出自己的觀點和情感態度,忽視了教學話語對大學生情感培養與塑造的重要作用。

三、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優化的路徑

1.以運用生活實例為抓手,增強教學話語闡釋性。思政課教學話語是對教材內容的闡明陳述並解釋,思政課教師要有效地運用思政課教學話語的闡釋功能,把道理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一是通過闡述中國故事,準確把握政治性與思想性的關係。離開了政治性教學話語建設就偏離了正確的航向,缺乏思想性教學話語則會淪為空洞的説教而最終招致政治性的自我消解。思政課教師通過向學生講好中國故事來實現政治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從政治性來講,講中國故事實質上是向學生講清楚政治上的“大道理”。從思想性來講,講中國故事需要教師將深刻道理有機融入故事脈絡中,將學理性和思想性滲透到故事講述中,為故事內容增添靈魂。二是合理運用網絡熱點事件,協調好規範性與通俗性的關係。思政課教師既要遵循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理論性與規範性,也要發揮出教學話語的自主性、靈活性與能動性。將教材的系統性、普遍性、穩定性、嚴謹性轉化為教學的專題性、針對性、通俗性、探索性,可以合理選用官方媒體認證的網絡熱點事件作為課堂素材,將通俗易懂、貼近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鮮活話語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讓課堂變得親切有趣。

2.以重視大學生需求為中心,增強教學話語中介性。思政課教師要有效地運用思政課教學話語的中介功能,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大學生需求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運用大學生樂於接受的教學話語,從而提升學生的獲得感。一是要關注大學生的成長需求,提高教學話語的有效性。大學生的心理訴求、認知結構、行為習慣等都在隨着成長而變化,相應的成長需求也會隨之改變。因此,教師應尊重大學生的成長規律,觀照大學生的成長需求,關注大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用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分析解決大學生情感上的矛盾、就業的困境、成長的困惑等問題,及時迴應大學生的現實需求,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學有所獲。二是要重視大學生的學習訴求,創新教學話語表達形式。思政課教師應該具有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創新思維,持續關注大學生的現實生活,重視大學生的學習訴求,不斷創新教學話語的表達形式和有效載體,鞏固和提升思政課話語表達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3.以堅持“兩個統一”為關鍵,增強教學話語塑造性。思政課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話語的塑造功能,通過教學話語讓大學生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塑造大學生具備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意識形態的思想觀念。一是堅持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提升教學話語認同感。習近平強調:“思政課重在塑造學生的價值觀,這一點必須牢牢抓住。”思政課是塑造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的重要途徑,思政課教師要在傳授知識性內容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傳授向價值引領的高度昇華。教學話語要堅持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教師須將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價值觀融入知識傳授中,用真理的力量啟發大學生,用紮實的專業知識贏得大學生,有效提升教學話語認同感。二是堅持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增強教學話語感染力。一方面,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教師要善於將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運用於具體的、鮮活的事例中,用感性的教學話語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做到以情化人。另一方面,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習慣的研究,鼓勵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互動,表達真實的想法和困惑,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因此,教學話語要堅持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通過教師運用情感的力量,在教學實踐中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深刻的道理生活化,讓大學生不只是聆聽者,更是參與者、演講者,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如此才能增強教學話語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