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化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化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化學教學反思 篇一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在三個不同階段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設計等多方面進行不斷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學前反思: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在本次授課中,我第一步是讓學生回憶什麼是鑑別,以及鑑別的依據是什麼,進而提出物質在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使學生把鑑別的實質理解清楚,即物質的鑑別歸根結底的是離子的鑑別。這樣的設計使培養了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在接下來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分組討論,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還安排的學生實驗,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另外在一道題中安排多種解法,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在接下來的練習中我採用由易到難的手法,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

上課前,我認真地對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手段的應用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上可能有的反應做了充分的反思。

經過課前的反思與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在前面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當學生爭先恐後地展示自己所設計的實驗方案,並要求用實驗驗證,而且很多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來評價其他同學的設計方案。同時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思路和熱情,我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一起到更好的引導效果,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我精心設計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思路清晰了,課前預期的目的基本達到。

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經過我適時地調整、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使學生能夠結合實際高頻率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三.教學後反思:

教學後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

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通過反思《物質鑑別的複習課》,對這一課進行全面反思後,我認識到要善於處理好教學中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係,巧妙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及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受益非淺,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化學教學反思 篇二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努力更新教育觀念。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調整角色的變化,我認為新課改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園丁而是泥土,學生是鮮花、雜草或小草。

二、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充分利用課改提供的自主創造空間。

三、實現教學目標多元化,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避免走只重視“知識與技能”單維目標的老路。在備課時要設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做到心中有數。

四、全面瞭解教科書,準確把握教學要求。

在教學時,要努力學習課程標準,嚴格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和教學要求,克服傳統慣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隨意提高難度。比如: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於“離子反應”,要求學生知道溶液中離子的來源(電解質的電離)、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以及簡單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對於“氧化還原反應”,要求知道有電子轉移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課程標準中有些知識的教學要求,在教科書中不是在首次出現時一下子達到的,而是通過內容的延續逐步完成。

五、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也體現了化學學科的特點。教科書中設計了許多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的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運用教科書提供的素材,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閲讀、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在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活動中,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以上是老師針對新課改教材做的高一化學教學反思,老師認識到創新和改變的重要性,同學們也該適當轉變下學習方式,進行主動學習。

化學教學反思 篇三

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及大學聯考科目的變化,我們這學期開始學習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知識》,由於大學聯考科目已改變,但教材沒變,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難把握教學的深淺及難易程度,只能“摸着石頭過河‘。參照兄弟學校的做法,及針對我校學生的學習基礎,開學兩星期來,我採取了以下做法,在此做一小結,權當教學反思吧。

一,教材版本

現在中學化學教材版本上有多種,主要有三種版本:人教版、魯教版、蘇教版。人教版則依照知識的內在體系編排,難度適中。同時也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策略

依照學校的指示,及其它同仁的經驗,這學期我採用學案教學法,通過半個月的實踐,發現效果較好,許多以前不太聽課的的這學期也在聽課,並且課後都在做學案後的練習,學生反映學案上的練習不很難,可以動手,不像以前練習冊上的太難了,看都看不懂。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晚修的時間,我還給學生補習必修一的知識。增強他們的化學基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三,具體做法

1、高中有機化學知識由兩部分組成,必修2教材是以典型有機物為切入點,側重介紹了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選修模塊是在必修模塊的基礎上的拓展與深化,能讓學生比較系統、深入地學習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因此兩者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要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教學中要注意將必修2與選修5相關知識進行銜接,既要避免重複,又讓學生能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提升。這點我特別注意,在講選修的時候必要遷涉到必修2。

2、有機化學強調“從典型到一般”,“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思想,在學習有機化學的過程中應教會學生體會到這種思想,以便為後續的各類有機物的學習搭建一個理論方法的平台。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搭建好這個平台。有機化學課程是由很多個分散的知識點組合構成的,應注意領會每個章節的地位、作用和價值,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具體的教學條件,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有機化學課程是在學習無機化學基礎後開設的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科學素養。引導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質以及基本實驗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加強有機化學與生活、社會的聯繫,創設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在講解時應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要緊密聯繫學生己有的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經驗與知識,儘可能通過化學實驗或引用實驗事實幫助學生理解。同時還要利用各種模型、圖表和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3、要學會對有機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

有機化學的零碎知識較多,如果只是無條理地堆積,那麼堆積的知識越多,頭緒就越亂,也越不利於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對零碎的知識進行歸納,使之條理化、綱領化,不僅能幫助學生記憶,也有利於學生建立牢固的知識結構。所謂讀書要“從厚到薄”,就是強調歸納總結的重要性。

4、習題的選擇和處理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課堂例題講解、課堂或課後練習以及習題評講等教學活動,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對於教師來説也是檢查學生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等具體情況的有效方法。練習是溝通教與學的橋樑,通過課堂練習能夠及時提供教學的反饋信息,幫助教師對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加以準確定位,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對於教師來説,如何高質量地選擇和處理習題顯得極其重要。

化學教學反思 篇四

摘 要:隨着新課程的實施與推廣,廣大一線化學教師總結出許多高效課堂方案,也暴露出不少問題,這就警示教師在探索課改的道路上要遵循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三思而後行,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發散思維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關鍵詞:國中化學;學習方式;聯繫生活;強化實驗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廣,給國中化學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也給了教師新的學習、反思和成長的機會。鑑於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對我們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改革死角進行反思。

一、激活興趣要趁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自主探索和學習的驅動法門。所以興趣激發要趁早,整體來説,國中階段是化學學習的肇始階段,該時期是激活興趣、奠定自主學習生成高效課堂的關鍵階段。

比如,筆者在化學第一節課就根據國中生獵奇心強等特點藉助一些神奇的化學小實驗:筆者讓任意一位學生用毛筆蘸取酚酞試液在濾紙寫字,然後讓大家猜,正在學生茫然無解的關鍵節點,筆者將濾紙放在盛有濃氨水的瓶口上方,字體立刻變紅。這個巧讀“無字天書”的小實驗,就讓初識化學的學生倍感神奇,有效激活了學生興趣。如果我們按傳統的照本宣科地開始解説化學的定義、概念、範疇等等,只能讓學生感到又多了一門説教課,不足以珍貴,對以後的課程從心理上不重視,我們所追求的高效課堂也就無從談起了。

二、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習方式是學生認知知識、提升技能的手段和方法,良好的學習方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好的學習方式無異於與高效課堂南轅北轍,緣木求魚。關於國中化學的學習方式,長期以來都被“概念理論解説,技能題海戰術”方式所統治,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主的私塾式灌輸,只能適應少數學生的成績發展,而新課改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真分析國中生的認知規律,發現以形象直觀的方式讓題目感受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更有利於學生內化知識、生成能力。

畢竟實驗是我們探知自然學科的不二法門。於是,我們繼演示實驗激活學生興趣之後,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設置探究實驗來認知化學生成和發展的過程。

譬如,學生學習了常規的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後,我就要求大家通過所學知識,根據碳酸鈣和鹽酸的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化學原理,自己設置一組實驗,並能根據收集數據算得牙膏中碳酸鈣的含量。學生通過反覆設計、討論和實踐,終於設計成功:將一定量牙膏與鹽酸反應,通過計算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測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進而算得牙膏中碳酸鈣的含量。

這樣設置,是學生通過全局思考和討論,考慮過實驗每一個環節及細節,從需求出發對化學實驗和計算原理有了全面的掌握和理解,有效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激發起更加強烈的求知慾望。

三、聯繫生活實踐

常言道: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所以我們無論是探索化學知識的本源還是學習化學知識的`運用技能都離不開聯繫生活實踐。通俗地講,我們時時刻刻離不開化學,先不説食物的消化分解、呼吸的技能這些我們不容易感知的化學變化,就連我們洗衣、喝的淨化水都離不開化學作用。

1、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見化學物質的性質可有效規避風險,趨利避害,更好地讓它們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例如,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時,我們可以告訴學生滅火器就是利用CO2比空氣質量大,不支持燃燒的性質設計而成;利用新聞中人掉進廢棄的枯井裏“中毒”而亡報道讓大家認識到CO2所謂的“中毒”並不是其毒性,而是二氧化碳很容易從肺泡彌散到血液造成呼吸性酸中毒。這些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的案例可以讓學生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質以及遇到類似事件應該怎樣處理的技能。

2、我們還可以通過生活現象類比,讓學生理解抽象的化學概念和現象

化學學習中難免會遇到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無法形象理解,這就需要我們巧設類比來引導和啟發想象。比如學習原子、分子相關知識時,好些學生無法理解化學變化中微觀粒子之間的間隔關係,我們就可以通過生活中比較形象的事物來進行類比:比如一碗水和同體積的一碗米,如果我們將水和米倒進同一個容器裏(不溢出的話),最終總體積是不是肯定是原來的體積和水的體積的相加呢?根據生活經驗我們得知:肯定不是。這樣的形象類比很容易讓學生悟出“微粒之間有間隔”這一微觀原理,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上文是筆者在多年的一線教學中對國中化學教學實踐的反思和改進意見。總而言之,化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認知出發,教學方式必須契合學生認知與知識內容的交接點,然後我們再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生成和發展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障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可持續良性循環,才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向祖升。淺談國中化學教學反思[J]。新課程:教研版,20xx(12)。

[2]盧明陽。如何使國中化學的教學更有效[J]。學週刊,20xx(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