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五月初五話端午綜合課教案精品多篇

五月初五話端午綜合課教案精品多篇

五月初五話端午綜合課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熟悉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熟悉2個偏旁“立”“米”。

2、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留意讀好長句子。

3、瞭解我國的傳統節日,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

教學重點:

熟悉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熟悉2個偏旁“立”“米”。

教學難點:

1、讀好長句子。

2、瞭解我國的傳統節日,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發愛好,猜謎導入

1、猜謎: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則謎語,想猜嗎?聽好了:三角四樓房,珍寶裏面藏;想吃珍寶肉,解帶脱衣裳。(粽子)

2、揭題:好!今日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粽子有關的文章:《端午粽》。(板書課題:10、端午粽)

這個題目裏藏了這節課我們要熟悉的兩個生字,分別是“端”和“粽”。有小伴侶能告知老師你是怎麼記住這兩個字的嗎?你用了什麼識字方法?(熟字換偏旁熟悉“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換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熟悉“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糧食有關,比如“糧”、“粽”、“糟糠”“籽”等。)

3、讀了這個題目,你的小腦瓜裏都產生了哪些問號?過渡:那我們就帶着這些小問號一起走進課文。

二、探祕方法,科學識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的時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把自然段標出來。

2、同學們讀得都特別仔細,文中的詞語寶寶忍不住要和你們見面了,你們熟悉他們麼?(指名讀一遍)

(1)象形字識字。“米”字和“豆”字這兩個字是從古代的實物演化而來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的演化過程。首先來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從中間被上下分開,漸漸的中間兩粒米相連,漸漸又演化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米”字。再來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顆豆子細分了,種皮、胚根等都有,後來又漸漸簡化為現在我們所熟識的“豆”字,這兩個字你記住了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心字底識字。還有兩個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別是“總”和“念”。這兩個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倒八字頭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總”。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憶,口中有所吟,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3)加一加識字。還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比如“節”、“間”、“分”、“知”、“據”、“帶”。首先來看“節”字,草字頭加上兩筆(橫折鈎和豎)就可以了,可以組詞節日。門字框裏面加上一個“日”就成了“間”,可以組詞時間。“八”字加上一個“刀”就成了“分”,可以組詞非常。“矢”字加上一個“口”就成了知,可以組詞知道。提手旁加上一個“居”就成了“據”,可以組詞據説。“卅”字加上禿寶蓋再加一個巾字就成了“帶”字,可以組詞皮帶。這幾個字你熟悉了嗎?我們一起來帶上拼音讀一讀。

(4)巧用字謎識字。猜謎:一人在內,打一字。謎底就是肉字。“內”字裏面再加一個“人”就成了“肉”。齊讀。

帶拼音齊讀生字——去掉拼音齊讀、指讀、開火車讀——接下來,我們把生字請到詞語中來讀一讀。

三、細讀課文,體會感情

1、生字詞把握了之後,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介紹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內容?(整體感知課文)課文主要介紹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樣以及為什麼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來。

接下來,請拿起你的書,悄悄的聽老師讀,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粽》這篇課文。

2、朗讀感悟。

四、逐段分析

(一)學習第一段。

1、過渡:聽完後,誰能告知老師,一到端午節總是去誰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節,外婆都會煮好一鍋粽子,希望着“我們”回家吃,説明外婆特別盼望“我們”回家,一家人團聚,快樂地過節。

3、指名讀,讀出外婆的期盼。

4、齊讀。你們讀得可真棒啊,老師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二)學習其次段。

1、過渡:每年端午節“我們”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究竟是用什麼做的呢?誰來告知大家?(指名讀其次自然段)

2、(1)我們來看“青青的箬竹葉”這個詞組,“箬竹葉”就是我們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顏色是青色。那我們還可以説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來看“白白的糯米”這個詞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這樣包出來的粽子才會吃起來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説“白白的糯米”。那小伴侶們還能説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終來看“紅紅的棗”,你還能説出紅紅的()?

(4)同學們,你們“青青的箬竹葉”和“青的箬竹葉”哪個更順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紅紅的棗”和“紅的棗”呢?

這類詞語都是用顏色來形容事物,並且所用表示顏色的字是重複的,這樣更符合我們的表達習慣。這類的詞語搭配你們把握住了嗎?

3、粽子是用箬竹葉、糯米、紅棗包成的,那喜愛吃粽子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指名讀其次段的'其次、三句話)

(1)我們一起來看其次段的其次句話,句子比較長,先聽老師讀一遍,看看老師是怎麼把長句子縮短讀的。(範讀時停立刻讀的明顯一些)誰能來試一試?這位同學已經抓住老師範讀的精髓了,比老師讀的都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讀的時候肯定要留意停頓,把長句子讀短。

(2)接着我們一起來看“又黏又甜”這個詞語,粽子吃起來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還能説出類似的詞語嗎?(如又大又圓、又細又長、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愛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誰能把你對粽子的寵愛給讀出來?(指名讀、男生女生賽讀、齊讀)

(三)學習第三段

1、過渡: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粽子是用什麼做的了,那除了紅棗粽,還有什麼粽?(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還……”説一句話嗎?(我除了會唱歌,還會畫畫)

3、從這一段中,你能體會到“我”對端午粽有什麼樣的感情?(寵愛)你從哪體會出來的?(指名讀第三段第三句)這一句話也比較長,你會像剛才那樣斷句嗎?誰來試一試?“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後,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我們一起來試試吧!看看誰最喜愛吃外婆包的粽子。

(四)學習第四段

1、過渡:看來大家都特別喜愛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節這一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嗎?(指名讀第四段)

3、這一句話也是一個長句子,那應當怎麼讀好呢?誰來給大家提個醒?“長大了/我才知道,人們端午節/吃粽子,據説/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男生女生賽讀)

4、端午節是幾月幾日?你還知道哪些端午節的風俗?

五、仔細觀看、指導書寫

1、呈現“午、葉、真、豆、節、米、分”7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同學觀看這7個字的筆順、筆畫特點。

2、老師整體範寫,認真觀看生字的筆畫位置。“午”的其次筆橫寫在上半格,第三筆橫寫在橫中線上,並且比第一橫長。“葉”是左右結構,寫的時候要左窄右寬第四筆橫短一些,寫在橫中線上方一點點,第五筆豎寫在右半格。留意“真”字裏面有三橫。“節”字第四筆橫折鈎從橫中線開頭起筆,第五筆豎寫在豎中線上。“米”字第一筆點和其次筆撇分別寫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筆橫寫在橫中線上,第四筆豎寫在豎中線上。“分”字要留意上面是個八,一撇和一捺要分開。同學跟筆書空。

3、同學在書上先描紅再獨立書寫,同桌互評,相互借鑑,老師巡察指導。

4、班級展現。

五月初五話端午綜合課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感受家鄉傳統節日的氣氛,激發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頻、平板若干。

教學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用聚光燈效果出示粽子

師: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粽子)老師一邊説一邊點開聚光燈出示粽子。你們知道粽子是什麼時候吃的?(端午節)還記得老師給小朋友講過一個關於屈原的故事?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五月五原跳江這天成為端午節!

2、觀看划龍舟視頻,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賽龍舟視頻(點擊課件視頻圖標超鏈接出現視頻動畫)

師:小朋友你們看到視頻裏的人在幹嘛什麼呀?(在划龍舟)

總結: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説,這些習俗和傳説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許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舉行的龍舟比賽。

二、學習兒歌

1、教師結合圖片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跟端午有關的兒歌,老師這裏有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

端午習俗

五月五,慶端陽,

划龍舟,掛香囊,

雄黃畫個花臉粧,

好吃粽子香又香、

師:剛剛兒歌的題目叫什麼?(端午習俗)對,端午習俗。那兒歌裏都説了哪些習俗呢?(老師請小朋隨機點擊四個粽子圖片,幼兒點擊後出現不同的動畫)。

2、平板操作包粽子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粽葉子,現在先請小朋友添加米,喜歡什麼口味的粽子可以加入什麼材料。(平板中出現粽子食材,小朋友選擇性拖入食材)

3、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引導幼兒理解,加深印象。

師:咦,剛剛的兒歌裏面,小朋友有沒有聽出哪些音比較像呢?

師:有的小朋友聽的很仔細,聽到了陽和囊很相似,老師發現兒歌裏還有一些你們沒有發現,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

五月初五話端午綜合課教案 篇三

活動目的

通過本次班會,讓同學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同學的愛國熱忱和民族驕傲感。

活動過程

導入:

1、全體起立:唱中學校生守則之歌2、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3、那麼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日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一、端午解簡介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二、端午節別稱

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全部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

2、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許多,誰能告知大家?

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説:

A、紀念屈原,據説,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立刻劃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合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予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漸漸進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B、迎濤神,此説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C、龍的節日,這種説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訓練》。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進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

粽子投入水裏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三、端午節習俗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廣人多,加上很多故事傳奇,於是各地有着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

1、賽龍舟

2、吃粽子(始終到今日,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琅滿目)

3、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是為了壓邪。

四、端午賽詩會

《五月五日》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屈原已經沉在江底死去,楚國百姓哀歎再也不能見到他的容顏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哪裏能制止讒言,只不過試圖驅逐蛟龍罷了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沒有消退屈原生前的憾恨,反而追尋他死後的遺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碧綠的沅湖水,倒映着山峯的影子

六、總結

五月初五話端午綜合課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外形和品種,鼓舞幼兒與同伴進行溝通和合作,培育幼兒創新意識。

3、幼兒能主動的回答問題,增加幼兒的口頭表達力量。

4、培育幼兒英勇、活潑的個性。

5、鼓舞幼兒大膽説話和主動應答。

教學預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外形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教學過程:

一、引出話題。

T:小伴侶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知我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麼?(粽子)今日老師也為小伴侶帶來了許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粽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説一説。

小結:粽子的外形真好玩!

二、品嚐粽子,並講解並描述。

1、熟悉粽葉。

T:粽子的外形真好玩,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芳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嚐。

T: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日老師也為你們預備了許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幼兒講解並描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

原來粽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教學反思:

幼兒的愛好特別濃,能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爭論的這個階段,我應當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五月初五話端午綜合課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瞭解家鄉端午節的有關知識,培養學生深厚的民族情懷。

2、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情,培養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正確對待生活的態度。

3、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處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查閲資料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全方位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全面瞭解相關知識。學生準備:收集有關資料,確定探究主題,組成活動小組,羣體策劃進行研究。

課前交流:

都説我們班的同學特別聰明,課前我們先來做個遊戲好嗎?我出圖片大家猜猜是什麼節日,比比誰的知識最豐富?

課件展示有關節日的圖片,學生搶答。

(我們班的同學可真聰明,知識真豐富!)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上週我們剛剛過完了一個節日——勞動節。知道勞動節是幾月幾日嗎?陽曆的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那麼你們知道每年的端午節是農曆的幾月幾日嗎?(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即將來臨的端午節。齊讀課題:走進端午節

二、分組交流

1、前幾天根據大家的興趣與愛好我們自願組成了四個小隊,各個隊都有自己的名字。請響亮地來報一下隊名吧!

節日飲食隊節日故事隊節日習俗隊節日詩歌隊

2、下面我們就在隊長的帶領下認真交流收集的相關資料,待會兒用你們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示彙報自己的研究成果。

3、分組討論交流,師參與其中。

學生有的在交流傳説;有的在練習講故事,有的在進行古詩配畫,有的在包粽子……

4、師總結:同學們討論得可真投入,劉老師都不忍心打擾你們了。想不想把我們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哪個隊先來?

三、彙報展示

有請隊長帶領你們的隊員上台,他們彙報時其他小隊可要注意聽,比比哪個小隊的發言最積極,聽得最認真,我們將評選金星隊!

(下面的順序隨着學生的活動而隨機進行調整)

1、節日故事隊

我們是故事隊,我們主要研究了端午節的來歷與傳説。

(1)大家知道端午節跟誰有關嗎?(屈原)

(2)我來為大家講講《屈原投江》的故事。

(3)我這兒還有一個傳説呢!《紀念孝女曹娥》

(4)其他隊還有補充的嗎?

(5)聽了這些故事,你們有什麼感受?

(6)師小結:這些動人的傳説,讓我們感受到了屈原的愛國;曹娥的孝敬;伍子胥的忠貞;那位大嫂的善良,每個故事都深深地感染着我們,謝謝故事隊給我們帶來的文化享受。

2、節日習俗隊

我們是習俗隊,我們主要研究了端午節的習俗。

(1)大家快看,習俗隊給我們帶來什麼禮物啦!

配香囊:展示香囊,這是我跟媽媽學着製作的香包,你們知道這裏面裝的什麼?(硃砂、雄黃、香藥)

(2)插艾子:我通過上網、問我的奶奶知道了: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我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師:是呀,如今手足口病等流行病不斷髮生,我們一定講究衞生,保證健康。

(3)系彩繩:過端午節時媽媽還為我的手腕、腳腕繫上綵線呢!我們班的同學還有誰系過彩繩?

師追問: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嗎?

(4)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5)食粽子

(6)其他隊還有補充嗎?

(7)教師小結:只要多觀察、多問、多學,對我們傳統的節日瞭解得更深入,更好地享受祖國的傳統文化。

3、節日飲食隊

我們飲食隊,我們主要研究了端午節的粽子。

(1)我們先來給大家猜個謎語,看看哪個隊反應最快?

三角四稜長,珍珠裏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細品嚐。(粽子)

(2)想知道這漂亮的粽子是怎麼做成的嗎?下面我就包一個給大家看一看。

學生邊做邊實物展示。師問:你是跟誰學的?(可見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我們的老師呀!就要快過端午節了,請不會的同學們也學着與家人包粽子,全家一起動手,樂就在不言中。)

(3)其實,粽子的種類可多啦讓我們一起看看各種各樣的粽子,飽飽眼福吧!

學生投影自己拍攝的圖片:能説説是怎麼收集到的?説清楚名稱、裏面的是什麼?(蓮子肉粽、板栗肉粽、棗粽;北方的粽子多以大棗、豆沙為餡,南方以肉餡為主。)

有的學生到超市進行了調查;還有的進行了拍照;有的採訪了周圍的人……

(4)聽了飲食隊的彙報,你們想對他們説點什麼?

師總結:節日飲食隊自編了謎語,還為我們講述了包粽子的方法,還運用多種方法調查了粽子的種類,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月初五話端午綜合課教案 篇六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引導幼兒主動學習與端午節有關兒歌,感受一些端午節的作品,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引導幼兒感受家鄉傳統節日的氣氛,感受家裏過端午節的氣氛,激發學習端午節習俗的興趣以及愛家鄉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端午節PPT課件。

2、端午節相關視頻鏈接。

3、操作材料。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情景導入,用粽子引出端午節,激發幼兒探索端午節的樂趣。

(1)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粽子)老師一邊説一邊點開PPT出示粽子。

(2)你們知道粽子是什麼時候吃的?(端午節)還記得老師給小朋友講過一個關於屈原的故事?

(3)教師描述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故事,為了紀念屈原,我們就把五月初五屈原跳江這天定為端午節!

2、教師引導幼兒觀看划龍舟視頻,講解端午節划龍舟的意義,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賽龍舟視頻(點擊課件視頻鏈接[需要聯網])

(2)小朋友你們看到視頻裏的人在幹嘛什麼呀?(在划龍舟)

(3)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説,這些習俗和傳説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許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舉行的龍舟比賽。

3、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兒歌《端午習俗》,感受端午節帶來的快樂氣氛。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請幼兒細細感受和傾聽。

端午習俗

五月五,慶端陽,划龍舟,掛香囊。

雄黃畫個花臉粧,好吃粽子香又香。

(2)剛剛兒歌的題目叫什麼?(端午習俗)對,端午習俗。那兒歌裏都説了哪些習俗呢?(老師請幼兒隨機點擊問號,幼兒點擊後出現不同的習俗照片)。

4、教師再次朗誦端午習俗兒歌,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加深印象。

四、活動延伸

1、一起畫雄黃粧

今天老師想請你們能不能幫助一個小朋友,他要去參加端午晚會,他不會畫雄黃粧,也不會畫香囊想請你們幫助她,你們願意嗎?幼兒人手一份材料,用畫筆給香囊和臉譜上色化粧。

2、划龍舟遊戲

小朋友想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參加端午晚會,可是要經過一條大河我們該怎麼去呢?我聽到了有小朋友説划龍舟這真是個不錯主意,現在跟老師一起學一學划龍舟的動作,我們小朋友學的真棒現在我們坐上龍舟出發吧!

五月初五話端午綜合課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的名稱,來歷及習俗,知道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能夠自己動手做粽子,喜歡與同伴交流過端午的經歷。

3、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活動重難點;

重點;自己動手做粽子。

難點;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認識端午》多媒體課件;超輕黏土及製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樣品。

經驗準備:幼兒有過端午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用兒歌導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裏有一首兒歌,你們要仔細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小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兒歌説的是哪個節日嗎?

幼兒:端午節

二、基本部分

(一)介紹端午的來歷和習俗。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幼兒:五月初五。

教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兒:不知道。

2、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每年家裏都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4、教師小結:過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繩,賽龍舟,採艾草。

(二)引導幼兒深入瞭解粽子。

1、教師提問幼兒都吃過什麼樣的粽子,讓幼兒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種種類粽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的形狀的種類。

(三)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

1、教師:我們看到這麼多的粽子,接下來就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粽子吧,做完之後還要給自己的粽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2、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做完粽子後,教師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做的粽子和給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師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表揚。

教師:老師在繪畫區準備了很多的畫紙和畫筆,小朋友們去畫出一副自己心裏的'端午節吧!

活動延伸;

1、藝術領域;畫龍舟。

2、語言領域;講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做五彩繩。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幼兒都知道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一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並學習。

五月初五話端午綜合課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瞭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2、培養閲讀理解以及聯想、想像的能力。

3、欣賞品味精彩的場面描寫。

教學重點難點:

精彩的場面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實寫和虛寫相結合。

教學方法:

討論分析法

教學過程:

初備統復備

一、由端午節導入

1、同學們,你知道我國三大傳統節日是什麼吧

春節、端午、中秋

2、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種傳説是:源於紀念伍子胥、源於紀念孝女曹娥、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3、那端午節有什麼習俗呢?

(出示兒歌:艾葉香,香滿堂;粽子香,香廚房,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看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二、簡介作者

作家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嶽煥,苗族,生於荒僻而風光如畫、富有傳奇性的湘西鳳凰縣。

沈從文創作豐富,作品結集約有80多部,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主要作品有小説《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端午日》就選自《邊城》。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要求:

1、遇到不會讀的字用筆劃出

2、概括一下本文介紹了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風情。

過程:

1、自由提問,正字正音正形

蘸(zhàn)酒茶峒(dòng)洞穴(xué)老鸛(guàn)河

吶(nà)喊泅(qiú)水

多音字

好hào喜愛如:好事

hǎo跟壞相對

形近字

戍(shù)戌(xū)戊(wù)(戍點,戌橫,戊中空)

2、概括一下本文介紹了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風情。(穿新衣、畫王字、賽龍舟、趕鴨子)

3、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歸納:龍舟競賽,競追鴨子)

理由呢?

(要求簡潔表達就行,老師歸納:熱鬧,有趣等)

四、賞析精品細節:

1、仔細品味一下作者筆下龍舟賽的場面。看看他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這一場面的。到底好在何處,怎會如此吸引你們的?

先請一位同學來讀一段文字:“每隻船可坐12個到18個槳手……便使人想起小説故事上樑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種種情形”。

(讀時及時糾正讀錯或破句之處)

2、相互討論,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龍舟賽的精彩場面的。

歸納:槳手、帶頭的、鑼手、鼓手的外貌和動作描寫請找出來:

槳手——持、劃

帶頭的——纏裹拿揮動指揮

鑼鼓手——敲打調理

外貌與動作的描寫,活畫出了槳手、帶頭的、鑼鼓手各自的特徵,表現出比賽場面的緊張、激烈,突出了奮力爭先的拼搏精神。

3、除了直接描寫船手們,作者還從什麼方面突出這龍舟賽的緊張與激烈?

(“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説故事上樑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種種情形。”)

梁紅玉在黃天蕩老鸛河抗擊金兵,一場水戰幾乎使得金兵全軍覆沒。這與龍舟賽有關嗎?兩者有相似點嗎?這裏作者運用了什麼的手法來寫的?

歸納:聯想。兩者相似點在:

鼓聲如雷聲,加上兩岸人的吶喊助威聲——水戰時擂鼓,激戰喊殺聲。

作用是什麼,歸納。

(歸納:聯想的作用是突出龍舟賽的緊張、激烈、熱鬧)

4、梁紅玉水戰與龍舟賽無關,這只是作者的一種聯想,並想通過這種聯想來突出龍舟賽的熱鬧歡騰。這在描寫角度上説應該是什麼?

側面描寫。

歸納:作者就是採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突出了龍舟競賽的激烈程度和熱烈

齊讀,體味。

5、討論:如果你參加賽龍舟的比賽,你覺得怎樣才能勝利?

參考答案:要有團隊意識、參與意識、競爭意識,要體現團結合作的精神,奮力拼搏精神,人與人要真誠。

6、下面安排的是什麼餘興節目呀?

(競追鴨子)指名朗讀。

7、提問:

追鴨活動設置的目的是什麼?(與民同樂,增加節目的愉快)

參與追鴨子的人員是誰?(善於泅水的軍民)

鴨子的打扮是什麼?(頸脖上縛了紅布條)

8、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運用多種手法描寫一下追鴨的場面

要求三至五分鐘內完成,然後交流:抽兩三個同學朗讀一下自己的作品

五、歸納要點:

湘西的端午日,以龍舟競賽作為重頭戲。作者就抓住了這個重點,象一個嚮導一樣,為我們詳細描述了龍舟競賽的精彩場面。並通過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面,突出了龍舟競賽的熱烈與歡騰。同時運用了聯想的手法,渲染出競賽的緊張、激烈程度,讓我們彷彿置身於這一場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歡笑,嬉戲,共同度過這個充滿了喜慶的節日。

六、跟蹤檢測

(一)填空

1、端午日選自,作者,是代作家,代表作、,散文集等。

2、各地的端午日都有不同的民俗,作者所寫的當地的端午日主要有三大民俗。

(二)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茶dòng( )qiú( )水擂鼓( )吶喊( )戍( )軍翹( )起幹zào( )纏guǒ( )老guàn( )劃jiǎng( )不jū( )jìng( )賽

(三)對下列一段話中加點動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拍,把船向前劃去。帶頭的坐在船頭,頭上纏裹着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隻的進退。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隻的中部,船一劃動便即刻嘭嘭鐺鐺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划槳水手調理下槳節拍。

a、參加龍舟競賽的每一個人,分工明確。

b、龍舟競賽都在鑼鼓聲下協調展開,場面甚為壯觀,使人如同身歷其境。

c、十幾個槳手在鑼鼓聲的指揮下,一起動作,整齊劃一,從中可以看出大家的“合作努力”。

d 、龍舟競賽使人感受到當時競賽場面的熱烈,當地羣眾活動的紛亂無序。

(四)課外練習:

家鄉的中秋節有什麼樣的風俗呀?請你們試着回憶一下中秋節那一天,特別是那個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麼渡過的。請把你回憶到的事情甚至是點滴用文字寫下來,儘量能抓住重點,進行較為細緻的描寫,適當進行聯想和想象,把中秋節的氛圍給突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