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烏塔》教案設計新版多篇

《烏塔》教案設計新版多篇

《烏塔》教學設計 篇一

一、設計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語文是人學,語文學科作為人文科學的一部分,彰顯人文精神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語文教師要努力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語文閲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在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主動與文本展開自由對話,讓心靈與心靈碰撞出鮮活思想,撞擊出智慧的火花。只有讓人文精神在語文課堂中大放光芒,才能在語文課堂中使學生個體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張揚,開創更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真正提高語文素養。

二、教材分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七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文章情節明瞭簡潔,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裏,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着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來的夢想。多麼令人感動的烏塔,多麼令人敬佩的烏塔!

這篇文章的思想性重與文學性,文中的外國小女孩烏塔是獨立自主,聰明勇敢的象徵和化身,只有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感受烏塔理念,學習烏塔精神,才能説讓本文的意義得以充分體現和落實。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6個生字。

2、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3、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

四、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

(2)感悟較深層意思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五、教學策略與手段

注重以讀為主,在讀中有所思,讀中有所感,以讀引領整堂課。教學中主要採用自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運用各種朗讀方式來學習,在感悟中朗讀,在朗讀中加深感悟,講讀密切結合,讓學生讀出烏塔的獨立,讀出她的智慧,讀出她的有心同時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讀思結合,動靜配合,讓孩子們在語文王國中探索,享受尋找知識帶來的快樂、主動獲取思想帶給來的啟發:中外家長和孩子教育理念的差異和快樂體驗的不同。

六、課前準備

教師查閲有關歐洲的地理資料。

七、教學過程

(一)、認識烏塔。

1、板書:烏塔?

預設:烏塔不是一座塔,而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名字,她才14歲,是什麼值得我們今天來學習她呢?

(二)、走近烏塔

自主讀課文

烏塔身上的哪一種品格吸引你?

預設:獨立,能幹,細心,聰明

(三)、走進烏塔

1、烏塔的哪些所作所為深深地打動了你?

(1)預設:

她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遊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裏撥個電話或記張名片。

烏塔多麼膽大細心!

(2)預設:

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閲讀了很多與這個國家的有關書籍。

這三年,烏塔準備,準備,準備,這三年她閲讀閲讀閲讀。為的就是這次旅行!

烏塔多麼堅定智慧!

(3)預設:

設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助餐館或超市分發廣告單,假期裏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

為了掙旅費,她還去,還去,還去,掙旅費。

烏塔多麼獨立自主!

這樣一個智慧能幹細心的外國孩子,中國的孩子也具有這樣的品質,可為什麼中國的孩子不會那麼做,也沒有人那麼做,為什麼?中國的烏塔在哪裏?

(四)尋找烏塔

尋找一:什麼是寶貝?

預設(1):

在中國,象你這樣年紀的孩子都是家裏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會帶他們一起玩,但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

思考討論:中國的寶貝應該是不該一個人出門?

小組合作討論並交流。

尋找二:什麼是快樂?

中國的孩子有電視,有兒童圖書館,有遊樂園,孩子們很快樂。

思考討論:有電視和圖書就是快樂嗎?

小組討論交流。

(五)讚美烏塔

烏塔是獨立的象徵,是自主的使者!烏塔的種種優秀品質都體現在她的思想和語言上:

預設(1):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

提煉出:我們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理念缺少烏塔意識。

預設(2):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是不完美的,只有親自來到這裏,她的美麗才深深地打動了我。

提煉出:我們中國的孩子缺少烏塔思想。

引導讓學生在討論中瞭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六)學習烏塔

根據自身的生活能力,虛擬一次旅行,具體地寫出旅途準備,並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八、板書設計

27烏塔

尋找烏塔多麼膽大心細

讚美烏塔多麼堅定智慧

學習烏塔多麼獨立自主

九、作業設計

1、跟父母做一次溝通:講講烏塔的故事,討論什麼是愛?

2、給烏塔寫一封信,説説自己對烏塔獨自旅行的感想。

《烏塔》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7課。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生字、新詞,瞭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3.德育目標:學習烏塔為了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獨立自主的好品質。思考作為我們應該有怎樣的自主能力?

4.創新目標:引導學生自學,自己提出問題,學會獨立思考。

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着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為什麼能獨自一人遊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查找有關歐洲國家和城市的資料;教師製作教學幻燈片。

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彙報交流。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發動學生互助解疑,在討論交流中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過程

一、導引目標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烏塔》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大概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全文。(激發興趣)

2.學生回顧內容,提出疑難,展示自學;教師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創設條件

1.置疑: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個遊歐洲,確實是一件令人驚訝的事。請結合課文內容,小組學習,談一談烏塔身上具有什麼性格特點?

2.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直入主題,引起學生思考、討論,並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烏塔的性格特點板書到黑板上,這對學生是一種肯定,一種鍛鍊。)

三、組織研究

1.激情:烏塔和中國國小生不同在哪裏,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麼?你贊成哪一種教育教學方法呢?現在,請同學們自願結組,選擇你感興趣的話題,分組討論:

(1)烏塔的`説法和做法好不好? 我們可不可以像烏塔一樣單身外出旅遊?

(2)自立精神與冒險有什麼區別?怎樣才算自立?

(3)從烏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麼啟發,受到了什麼啟示?

2.得出結論,達成共識。板書:長出獨立的翅膀。

3.小結,教師提出自己的建議:

a、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她的獨立精神,但並不是要我們每一個同學去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遊,而是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學習各方面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b、一人外出,要有家長同意和充分準備。

c、要像烏塔一樣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

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時間才能鍛煉出來。

(深入研究課文內容,擴大學生學習和思維的空間。同時,學生廣泛地查詢資料,學習知識,流利地表達,這樣,不僅涉入了知識,又鍛鍊了語言表達的能力。)

四、反思小結

1.本篇課文學完了,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2.請同學們朗讀課文。

五、佈置實踐作業: (任選兩題)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聽聽他們的意見。

2.回想自己遊玩過哪些地方,請選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寫詩,或寫文,或畫文並茂,把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寫下來。然後展示給同學們看。

3.日記一篇:(題目)從《烏塔》想到的

板書設計:

烏 塔

我看烏塔:熱情、活潑、有主見、有愛心、獨立、膽大心細、有理想、……

長出獨立的翅膀

正確地認識自己

《烏塔》教案 篇三

【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區張家集鎮李坡國小 方洪濤 張春煥】

〖拋棄“求同”鼓勵“求異”〗

多年來的聽課,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學中的整齊劃一現象。為了讓學生説出教師預定的答案,不惜喊上一大批學生窮問不捨,甚至一字之差也要糾正,非達到眾口一詞方可罷休。有些教師還讓學生背詞語解釋,背段落大意,背中心思想,個別教師甚至讓學生背一篇寫人記事的作文,以應付考試。這些做法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禁錮了學生的思想,摧殘了學生的創造力,是不可取的。

由於事物的多樣性和多變性,其發展結果可能不一樣,問題答案也可能是多種的,所以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獨立的見解,允許學生有與眾不同的答案,只要他們言之有理,然後再引導他們去努力驗證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確,在事實面前讓學生肯定或否定自我。如教學《烏塔》一課後,教師往往會圍繞烏塔獨立自主的精神體會,這樣就束縛了學生思維。教師應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談看法:

1、烏塔是一個具有自我保護意識的人(每到一處都先查找警察局電話號碼);

2、烏塔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然後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等等。

【廣東省廣州市蘿崗區九龍第三國小 吳秀賢】

〖改變提問方式,讓學生願説〗

以往的課堂教學,通常是老師問學生答,而且都是帶有一種強迫性的語氣。許多時候,學生往往出現沉寂與冷漠。如果,我們改變一下提問的方式,比如:誰來當小老師設計一個問題,讓大家來回答。當老師提出問題時,用一種請求的語氣説,你能幫幫老師嗎?這樣,學生就會很樂意地回答。有一次,我在教學《烏塔》一文時,學完課文後,便提問:“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想對説烏塔些什麼?”這時,教室裏便一下子沉寂了下來,同學們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舉手。見此情景,我靈機一動,改口説:“老師都有很多話想對她説,你能幫幫老師嗎?你能代老師説説話嗎?”這是,同學們紛紛舉起手來,有的還説老師我來幫你。看着同學們都樂意幫老師的神情,我感到很欣慰。有的學生説:“我想對烏塔説,你真勇敢,一個人獨自遊歐洲。”有的學生説:“我想對烏塔説,我要向你學習,自覺鍛鍊自己。”有的學生説:“我想對烏塔説,你是可愛又可敬,我能和你一起遊玩,那就好呢。”……

【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培蘭國小 劉玉俏】

〖課堂互動,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對每一篇課文,每一個命題乃至種種社會現象的理解也是多元的,這是一種客觀事實。教師在認識“多元”這一客觀現實的基礎上,一定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對於學生這種既是“自己的”又是“獨特的”體驗,教師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肯定。如在教學《烏塔》一文時,有學生提出這樣的體驗:“我們在家,父母尚且放心不下,總要我們處於他們的視線範轉之內,如果我們也像烏塔那樣,十四歲就要出遠門,周遊列國。不難想象我們的父母會怎麼樣?我們總不能為了鍛鍊自己,而讓我們的父母操心吧?”對學生的這種見解,教師應給予充分尊重、理解、鼓勵,甚至欣賞。當然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題,也就是把握文章教學內容的真正價值取向。在課堂教學中應給學生充分的閲讀時間、思辨時間,充分地發表見解、相互辯論,在讀中感,在思中悟,在辯中明,在説中得。學生是有理想、有情感的生命個體,有着不同的個性特點,對作品有不同的見解。

【河北省三河市第一國小 董小梅】

〖以貼近學生心靈、貼近現實生活去創設〗

語文教學中的親近感,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都是要堅持教學民主,“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保持教師的人情味,通過課堂這個窗口與學生建立夥伴式的平等關係,在講與練、讀與寫中通過創設“和諧的情境”,即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光,大方的姿態,温和的語言,飽滿的情緒去感化,薰陶學生,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情感雙向交流的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融洽和諧的心理環境。為了創設良好的作文教學的氛圍。我教《烏塔》一文時,讓學生思考,體驗烏塔的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後啟發學生以“自己的成長中的故事”主題,寫出了使人感動,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佳作。我及時給以鼓勵,表揚,讚揚和肯定促進了氛圍的形成,全班同學沉浸在積極努力的氛圍中。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紹水鎮柳甲完小 蔣雪金】

〖創設生動的生活情境法〗

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往往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一個人的心情好壞、興趣如何會牽連到人的注意力和思維積極與否,在特定的環境中對特定行為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若能在特定的環境中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起來會興趣盎然,效果顯著。記得有一次我在上《烏塔》這一課時,學生們都對這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敢獨自一人遊歐洲的超人膽識佩服得五體投地,心裏都渴盼認識這個勇敢的小姑娘。我便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寫了一篇作文。我説:“同學們,烏塔在課文中問作者,我們中國的孩子能不能像她那樣去旅遊?”同學們説:“不能。”我又問:“能説説為什麼不能的理由嗎?”一生説:“我沒有錢。”一生説:“家裏人不讓我一個人去。”一生説:“我不知道到哪裏去旅遊。”一生説:“我不敢一個人出去,如果遇到壞人就麻煩了。”學生紛紛發表意見,都認為我們中國的孩子很難做到像烏塔那樣一個人出去旅遊。我問:“你們想不想出去旅遊?”學生説:“想!”我説:“好。下面就請大家結合課文中的內容和我們的實際寫一篇文章《假如我們能去旅遊》。”由於當時學生進入了我設的情境,學生思維都很投入這個問題,都深入到了課文,連平時最害怕寫作文的學生也寫出了自己的感受,這樣也使學生對《烏塔》這篇課文的內容理解得更加深刻,並且感到學得很輕鬆,使學生能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烏塔》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十冊第七課

學生視角:

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這對沒出過遠門的中國小朋友來説,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於這種想法,學生必會以獨特的思維,以讚揚或批評的態度來閲讀這篇課文。

教師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辯論地看,尤其是這篇課文所反映的思想內容,它會引起不同類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問題,肯定好的一面,並非刻意地去模仿學習烏塔的做法。

這是一篇獨立閲讀文章,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走上自學之舟,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提出問題,自行商討解決,並組織學生起來搞一些辯論活動。

信息資料:

1、蒐集、查閲中國以及世界歷史上獨立自主、有個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閲有關歐洲各國的風土人情。

教學要求:

1、通過對烏塔獨自旅行的故事的瞭解,學習烏塔為了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獨立自主的好品質。

2、讀文章要有自己的見解,有個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入

(用簡短的內容導入  課文,引發學生的回憶,激發學生的興趣)

自學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

(學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2、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你是如何看待烏塔的?烏塔身上具有什麼性格特點?

(直入主題,引起學生思考,討論,並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烏塔的性格特點板書到黑板上,這對學生是一種肯定,一種鍛鍊。)

生活經驗豐富

熱情、活潑

有愛心

膽大心細

有主見

……

3、同學們介紹異國風土人情。

(學生在課後已經做了充分的預習,蒐集到了大量資料,還自己動手製作了課件,讓學生到講台前演示給同學們看,可以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藉此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二、激情

1、一個外國小女孩可以獨自一人遊歐洲,而對我們中國國小生來説,這卻是一件不敢想的事。烏塔和中國國小生不同在哪裏,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麼?是我們國家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嗎?現在,同學們自願結組,贊同我們教育教學方法的在一組,不贊同的在一組,大家進行辯論。

(自主合作,主動探究,相信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生會非常愛學,更會積極地討論。鼓勵同學們讀書要有獨特的見解,同時,教師要特別説明“每一種認識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離書中的語言,不脱離生活實際,對學生認真地讀書,認真地思考有一個界定。)

2、展開辯論

(在這裏,教師要給予充分的時間,更要參與到同學們的辯論中去,成為其中的一員。教師也要有獨特的見解,這是對學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鐘演講,談談我們該如何鍛鍊自己的獨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課文內容,擴大學生學習和思維的空間。同時,學生廣泛地查詢資料,學習知識,流利地表達,這樣,不僅涉入了知識,又鍛鍊了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佈置實踐作業

題目:《從烏塔看中外國小生的不同》

要求: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分析中國小生在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責任感等方面的不同,並簡單分析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組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板書設計 :

烏 塔

我看烏塔:熱情、活潑、有主見、獨立、膽大心細

自立自強

正確認識

[評析]:(水庫國小 曾芷燕)

陳曉錄老師執教的《烏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課,該課成功地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為主體的精神,把學習的主動權、選擇權還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做了學習的主人。具體體現在:

1、拓寬渠道,內外勾通。陳老師將語文教學置身於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引導學生從語文教學的“小課堂”走向社會生活的“大天地”,廣開語文信息之源,變以往的“教材成為學生的世界”為“讓世界成為學生的教材”。如:課前發動學生通過翻閲課外書,網上查找,請教家長等多種渠道,收集有關論文等。小主人翁“烏塔”所到過的歐洲各大城市的風貌,並製成課件,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2、創設情境,身心愉快,其樂融融。教學中,陳老師設計了正,反兩方辯論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難,增強協作意識,學生學得輕鬆,又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加強了對課文的理解,又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3、重視知識能力的遷移。如陳老師在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理解語文知識的基礎上,還進行了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並要學生回家把自己對“烏塔”的見解寫在日記上。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學生處於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想像馳騁,學得愉快,氣氛活躍,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

《烏塔》教學設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2、培養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

二、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着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為什麼能獨自一人遊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三、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彙報交流

四、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們到過哪些地方旅遊?是和誰一起去的?

師: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德國小姑娘,一位稚氣未脱的國小生,年僅14歲就一個人遊遍了全歐洲。大家知道她是誰嗎?(烏塔)對,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

(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幻燈片(1)。(學習方法)

⑴可以先讀一讀閲讀提示,根據提示去自學。

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在感觸深的句子、段落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

(三)、整體入手,把握課文

1、師:同學們,你們讀完這篇課文,一定感觸很深,你認為烏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麼?那這篇課文主要就是講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

2、師:是啊,烏塔才14歲,就能一個人出國旅遊,可真不簡單。她旅遊了哪些地方?還準備去哪兒旅遊?(出示幻燈2歐洲地圖)

(四)、領悟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

1、師:大家説説看她是不是隨隨便便就出國旅遊了?她還做了哪些準備?同學們再一次讀課文,並畫出烏塔為了出國旅遊,她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的句子。

2師:烏塔為什麼能一個人跑到歐洲去旅遊呢?

生:因為她做了充分的準備。

師:烏塔為了這次旅行做了哪些準備?(點幻燈3)也可作小結用

生:烏塔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她還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閲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

她還自己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

師小結:烏塔花了三年的時間,做了這麼多的準備,才能到歐洲旅遊。她可不是打的無準備之仗哦。

師:假如是我們,我們敢獨自一人出國去旅遊嗎?不敢,為什麼不敢呢?是啊,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異,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異。老師這裏有一些資料,請大家一起填空填空。(出示幻燈4)

(五)、指導學生討論交流,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決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異,現在老師想請大家討論:(出示幻燈5)

(1)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這樣做好不好?為什麼?

(2)可不可以像烏塔一樣單身外出旅遊?

(3)你贊同中國父母謹慎小心的教育方式,還是贊同外國父母這種開放自由的教育方式?為什麼?

師:我們能向烏塔學習什麼?

教師總結

是啊,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她的獨立生活能力,但並不是要我們每一個同學去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遊,而是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學習各方面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就是這篇課文的精髓。

(六)、佈置實踐作業:(幻燈片6)

學做家務

《烏塔》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反應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先寫初逢烏塔,在羅馬的旅館裏,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着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只要寫了烏塔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瞭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提高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3.學習烏塔為了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獨立自主的好品質。思考作為我們應該有怎樣的自主能力?

4.引導學生自學,自己提出問題,學會獨立思考。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

(2)從敍述、描寫中瞭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都和誰,去過那兒?

學生自由回答。

2、有一個和你們年齡差不多的德國小姑娘,她自己一人遊歷歐洲, 她叫——烏塔。(板書課題)

3、看課題,這是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顯然,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那麼,寫人的文章怎麼讀才能讀懂?  (抓 住人物的特點讀)

4、人物的特點指什麼?(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

二、初讀感知: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檢查預習:

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詞,指名讀。

3、指名讀文。

三、合作探究:

1、默讀課文,思考:烏塔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在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聯繫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實際談體會。

2、小組交流。把自己的閲讀收穫在小組裏交流,大膽提出自己的閲讀見解。

3、指名彙報。

用“我認為烏塔是個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的句式彙報。

預設:

(1)我認為烏塔是個活潑、熱情的孩子。如:她一見我,立刻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裏來……她一聽,高興得大叫。

(2)我認為烏塔是個有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如: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

(3)我認為烏塔是個有責任感的孩子。如:然後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4)我認為烏塔是個做事有條理、有計劃的孩子。如:這次旅行她準備了整整3年,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

4、我們向烏塔學習什麼?是否也向烏塔一樣背上旅行包去遊歷歐洲?

討論後歸納:向烏塔學習並不是要模仿她獨自外出旅遊,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5、回顧課文內容,本課作者重點抓住人物的什麼特點寫的?

(主要是個性化語言)

四、拓展寫作:

1、學習完課文,你一定有許多話要説,對你的父母或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請你以“由烏塔想到的”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把自己此時最想説的話寫下來。

2、寫完後小組交流、修改。

3、讀給大家聽。

五、課堂小結:自由暢談學習收穫。

板書設計:                烏塔

烏塔是個__________的孩子

獨立生活        自立精神

我的反思

本課教學是在全校語文老師課例研修會上的展示課,按原定計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目標。課後自己反覆斟酌,此課成功之處有

一、教學設計思路清晰:

1、談話導入後引出課題,再從課題入手,引出寫人文章抓住什麼特點讀才能讀懂,為讀文後的寫作鋪墊。

2、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讀熟、讀通句子。

3、合作探究,抓住重點詞句,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閲讀理解,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寫自己的閲讀感受。

二、抓住重點句子,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內容。

每度一個句子,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非常通俗地理解了課文內容,是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

三、滲透讀寫結合點:

寫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特點讀才能讀懂,本文主要是寫人物的個性化語言,比如人物的對話,通過人物間的對話,突出了烏塔的性格特點。學習這一寫作方法,把自己的讀感受寫下來。

存在的不足:

理解課文時有點細了,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該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牽引的痕跡有點重,以至於用過長的時間來理解課文內容,影響了後面的練筆。

課例研修心得

2010年11月1日至今,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中國小教師遠程培訓,我十分珍惜這次不斷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機會,積極認真地參與了培訓的全過程。

在培訓中我聆聽了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領略了他們幽默風趣的教育風格、先進的教育理論;不但加強了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又和本校的教師一起進行了課例研究。可以説此次培訓收益頗豐、獲取匪淺。

作為一名骨幹教師,我努力把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動能,使之有效地指導平時的語文教學工作。在培訓過程中,我把自身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與校內的老師交流,並在課例跟進後,用新的練習設計理念指導我的教學,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重新發現,如此用心的循環往復,是因為培訓班的課例研究讓我從有力,變得更加有心。

同時,我學會了變換角度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領下,不斷反思、調整我的教育觀,正是這種換位思考,讓我學會了信任學生,並不斷地感受到信任帶來的驚喜和力量。

培訓既緊張而忙碌,因為在培訓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孜孜以求、學無止境的氛圍。有句話説的好:“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斷的源頭水。”所以我們要想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斷的源頭水,因此必須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在教育這條路上,奮鬥的目標還在遠方,我還將以此次培訓的收穫作為一種鼓勵,鼓勵着我繼續前行!

烏塔 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並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能在閲讀中形成自己的見解,並用流利的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難點:從敍述、描寫中瞭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課型:略讀課文

課時:一課時

教法:朗讀,辯論法

教具及教學手段:課前準備好歐洲地圖,瞭解烏塔的旅遊線路。

打開漢語大詞典,預備學生對字詞質疑問難。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你喜歡旅遊嗎?為什麼喜歡?去過那些地方?有過一個人旅遊嗎?你對一個人旅遊有什麼看法?

烏塔,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漫遊歐洲,你聽了有什麼感受?(學生回答)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認識烏塔,走近烏塔(照片)

板書課題:《烏塔》

二。交流預習心得,質疑。

1.同學們課前都做了預習了,現在我們交流一下你是怎麼預習的?(學生回答:掃清字詞,理解文章大意,對不理解的地方進行勾畫等等)

2.同學們交流了預習的方法,這樣可以相互吸收,取長補短。在預習的過程中還有什麼不懂或疑難的問題嗎?提出來看能不能相互解答?

三。相互釋疑,深層探究。

1. 對剛剛提出的疑問進行釋疑。

2.(出示地圖)烏塔旅遊了這麼多的地方,你能像他一樣麼?你對烏塔有什麼話要説?

3. 讀課文,找出你對烏塔最為佩服的地方。

4. 糾正字音,讀完讀出你對烏塔最為佩服的地方,並説出佩服的原因。

學生回答:自立,獨立生活的能力強。有主見。有禮貌,關心爸爸媽媽等等,

總結:烏塔是個自立的小姑娘,體現為生活上的自立和精神上的獨立

四。 延伸。

1. 現在我們已經認識了烏塔,談談你認識烏塔後的感受!

(向烏塔學習之類。)

2. 向烏塔學習什麼?一個人出來旅遊還是獨立的意識?

出來旅遊,父母會同意嗎?我們可以模仿一下家庭辯論

3. 辯論:學生自願分組形成兩大陣營,圍繞“我們能不能一個人出去旅遊”進行辯論。

總結:烏塔一個人出來旅遊,因為烏塔已經具有了很強的獨立生活的能力,而我們很多的同學目前還不具有這樣的能力,所以,我們首先向烏塔學習的應該是她的自立的精神,然後逐步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也成為讓人佩服的小烏塔。

五。 作業:

烏塔最後説,她要來中國,我們要讓烏塔看看中國的孩子也是獨立的,也是棒棒的,對不對?烏塔可能會在什麼來中國呢?(2008)。還有一年,大家一定要努力培養自己的自立精神啊!

等見到烏塔,大家一定會有很多的話要對烏塔説吧,你會對她説什麼?説一説,寫一寫。

板書設計:

烏塔

獨立性:生活上  不依賴別人

精神上  有自己主見

教學反思:

《烏塔》一文為略讀課文,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在導入課文時用旅遊的話題,易於激發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主人公年齡與學生相近,情感體驗要來得真切些,對人物的行為進行判斷相對容易,因此課堂上思維很活躍,學習的積極性高,閲讀後能形成自己的獨立的見解,完成了本課的能力目標。通過與主人公的對比,能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判斷,完成了本課的情感目標。

但是,用在讀課文上的時間過長,擠佔了後來對人物形象地分析時間,對人物形象分析時只是粗説感受,沒有緊扣文本。這是教學本文的一個不足之處。

《烏塔》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一時語塞、不合邏輯”,能聯繫上下文,理解“一時語塞、反駁、不合邏輯、愜意”等詞義,抓住關鍵詞語,理解“旅居”。

2、通過提煉關鍵信息,能簡潔地向他人介紹烏塔。

3、通過抓住提示語、創設情境,自然地讀好對話。

4、通過創設情境、對比閲讀,體會烏塔駁得有理。

【教學重點】

通過提煉關鍵信息,能簡潔地向他人介紹烏塔。

【教學難點】

通過創設情境、合計朗讀,體會烏塔駁得有理。

【教學流程】

導入

寫課題,讀課題。讀過課文,我們知道,烏塔是個14歲的德國女孩。

一、疏通字詞

課文都讀過了,我們來學習詞語。

第一組:

旅居:出示原文,猜意思(評價:你抓住“旅”字來理解詞語);出示字典中的解釋。

第二組:

一時語塞(“塞”在成語中讀作se;理解成語只要理解“塞”字,“塞”是指塞住,堵住;是指一時説不出話來。)

馬上反駁(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會馬上反駁)

不合邏輯(不合道理,不合規律)(由學生説出“邏輯”的意思。)

第三組:

筋疲力盡(“筋”前鼻音)

睡眼朦矓(你什麼時候是睡眼朦矓的?形容人快要睡或剛醒時,兩眼半開半閉,看東西模糊的樣子

疲倦

睡得正香

愜意(出示原文,找近義詞:滿意、稱心、舒服;你什麼時候會感到很愜意) (男女生合作讀詞語,發現分別是寫“我”和烏塔的;“我”,一個成人,在旅遊途中…,烏塔,一個孩子卻…,她一定有着豐富的旅遊經歷)

二、介紹烏塔

過渡:是的,烏塔,雖然年僅14歲,卻到過很多國家。自己讀一讀。 出示:她還告訴我,她叫烏塔,已經14歲了……最後還要去希臘。

1、介紹地名:這段話也出現了一些國家和城市的名稱,請看(出示歐洲地圖)。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都屬於歐洲,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是意大利的三座城市。

2、指名讀。

3、簡單説説烏塔到過哪些地方。(課件)點撥:不把那麼多國家都説出來。

4、烏塔到過那麼多地方,毫無疑問,她一定有豐富的旅遊經驗。默讀第七自然段中的這一部分,思考,烏塔有哪些旅遊經驗,用橫線劃出來,並標上序號(課件)。 出示: 烏塔説,她在家裏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小孩玩。

5、交流:投影。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看第7自然段,思考:烏塔有哪些旅行經驗。標上序號。

6、交流,課件出示劃線、序號。自由讀。 7.介紹烏塔:如果把這兩段的信息結合在一起的,我們就可以介紹烏塔這個人了,在介紹的時候,老師要向大家提一個要求——那就是要講的儘可能簡潔(板書:講得簡潔)可以這樣開頭——

出示:爸爸媽媽,我向你們介紹一位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

同桌互練,一個先當爸爸媽媽。

8、展示。老師當媽媽。評價:用上了“一、二、三、四”,介紹得更清楚了;加上了…,介紹得更清楚了;14歲的孩子一個人旅遊,太不可思議了;小小年紀,旅遊經驗那麼豐富,佩服;(2名)。

三、自然對話

過渡:但課文是不是這樣寫的,是通過“我”和烏塔的對話把故事寫得生動。

1、先學習“我”和烏塔的第一次對話,請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用橫線劃出烏塔

説的話,用波浪線劃出我説的話。

2、交流。

3、老師把第五自然段改成一組對話。請一位同學讀烏塔。老師當文中的“我”,其他同學讀旁白。(對“烏塔”説)我們同住在青年旅館,而且同住一個房間。俗話説“相遇是一種緣分”,微笑着打個招呼吧。嗨,你好。朗讀指導。 出示:

烏塔一聽,高興得大叫:“我是德國人,住在漢堡。”

她還對我説: “我叫烏塔,今年14歲了。我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經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下一站是希臘。” “你一個人嗎?”我有點吃驚。

“當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我是德國人,住在漢堡。

預設一:學生沒有讀出大叫的感覺,(對“烏塔”説)小姑娘,你在異國他鄉遇到我這個老鄉,心情怎樣?

預設二:學生讀出大叫的感覺,你為什麼那麼激動?

當然。 預設一:學生讀得很自豪。我覺得你讀的有點兒自豪,可文中説他是自然的答道,你們覺得是自然還是自豪的?為什麼?

預設二:學生讀得很自然。你回答得很自然,你小小年紀遊歷了這麼多國家,不覺得自豪嗎?

4、同桌練讀:兩人面對面,給對方一個微笑。分角色讀對話,旁白不讀。

5、展示讀。(1)

預設一:如果讀得自然,評價:讀得很自然,把當時的情境讀出來了。 預設二:如果學生讀得有讀書腔,評價:想象當時的情景,讀得自然些。

6、小結:要讀好對話,就要對得自然。(板書:對得自然)

三、駁得有理

過渡:烏塔覺得一個人旅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所以她我問——同桌讀對話。 展示讀,一對同桌分別讀烏塔和“我”,其他同學讀旁白。

1、一時語塞:採訪“我”。為什麼當烏塔要問你中國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旅行時你會一時語塞?當時被這樣問時,心情怎樣?在前面可以稍作停頓。

2、不合邏輯:採訪烏塔。你當時為什麼馬上反駁?

3、概括烏塔的話:也就是説烏塔説得很合邏輯,很有道理。自己讀讀烏塔的話,想想説一個什麼道理呢?

引導:我認為愛孩子就要時時刻刻跟他在一起。而烏塔認為愛孩子是要——

4、師生合作讀:老師當一回文中的我,你們來反駁我。

5、小結:烏塔就針對我的觀點就得反駁,我們覺得他駁得有理(板書:駁得有理)

6、烏塔還説了這樣一句話,出示:光從電視和書本……一起讀。

7、這是針對我的對一句話進行反駁的。出示:中國有電視……

8、師生合作讀:這回你們當文中的“我”,我來當烏塔。生説,師答“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是不完美。”為什麼不能去掉後面一句?現身説法,更有説服力,可見烏塔——駁得有理。(板書)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説話的三個技巧,跟爸爸媽媽介紹烏塔時要——説得簡潔,跟人對話時要眼睛注視對方,給對方一個微笑,——對得自然,反駁別人時,要——駁得有理。

板書:

説得簡潔

對得自然

駁得有理

【作業】抄寫詞語;回家向爸爸媽媽介紹烏塔。

【教學反思】

整堂課缺乏課外延伸和學法的指導。教師地位過於強勢,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學生沒有鮮有自主學習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