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弘揚民族精神主題班會教案(精品多篇)

弘揚民族精神主題班會教案(精品多篇)

弘揚民族精神主題班會教案 篇一

活動目的:通過一些能夠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愛國熱情的人和事,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的薰陶,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艱苦奮鬥,熱愛祖國的民族主義精神。

活動方式:分小組活動,各小組在課前先找好本小組要進行討論的典型事蹟,後討論總結,然後在班級上交流各小組看了那些事件的感觸。

教室佈置:在教室的黑板上板書”弘揚與培育民族精神”,然後加上一些花邊。桌椅排成一圈

班會過程:

一、班主任開場白: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華上下五千年,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現在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順利返航;從“小米加步_”到兩_一星;從林則徐虎門銷煙到_午海戰到今日的保釣行動;從“東亞病夫”到奧運金牌世界第二。無不深深地打動着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使我們從內心深處體會到了中華的温暖,祖國的偉大。我們為中華民族而歡呼,為祖國感到無比的自豪。

二、班長:

作為中華兒女的我們,作為新世紀的一代,現在我們坐在這裏,坐在三(2)班的教室裏,請展開我們思想的翅膀,飛進我們歷史的長河。現在請第一小組代表上台發言。

三、第一小組代表:

論及_近代史開端的戰爭,就不能不提及林則徐的偉大歷史影響。各國史學界浩繁的論著中,都對林則徐的歷史地位作過應有的評價。就連當時作為敵國的英國,也在倫敦蠟像館樹立過林則徐的蠟像。原_聯盟(聯合國的前身)曾將林則徐虎門銷煙的開始日“6月3日”定作“_禁煙日”加以紀念。因為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數量之大、時間之長,在世界史上都是空前的,而其影響之深遠,更是前無古人的。

虎門銷煙,並非如許多人想象的那樣,將查獲的付之一炬。因為如果只是簡單地將焚燒,煙毒會滲入土中,不法之徒會挖走燒過的焦土,仍可再提煉,供煙客吸食。為此,林則徐在虎門特製了銷煙池,將倒入池內,再加進石灰水等溶劑,使起化學反應而失效。最後,將池中的廢棄物傾入大海。因銷煙池容量有限,銷燬兩萬多箱(100多萬公斤),共耗時23天之久。

林則徐的受命禁煙,是在外臨強敵,內對奸臣的兩面夾攻背景下進行的。在這一嚴峻的歷史關頭,他置個人生死榮辱於不顧,表現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大無畏愛國主義精神,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顯示了__反抗侵略的意志。因此成為_近代史上一位敢於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英雄。他的業績影響了一代又一代_人,前赴後繼地為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而殊死鬥爭。

四、第二小組代表:(出示一些從網絡上下載的關於的照片)

自古以來就是_的領土。它位於_東海大陸架的東部邊緣,在地質結構上是附屬於_的大陸_島嶼。列島位於_東北120海里處,西東分別距_大陸和日本沖繩各約200海里,附近水深100至150米,與沖繩羣島之間隔有一條2000多米深的海溝。自古以來,__、福建等省漁民一直到島上從事捕魚、採_等生產活動。明朝初年起,列島就屬於_版圖。永樂年間(公元1403至1424年)出版的《順風相送》一書中就有關於列島的記載,這比日本聲稱的琉球人古賀辰四郎1884年發現要早400多年。明朝以後_許多歷史文獻對這些島嶼都有記載。

弘揚民族精神主題班會教案 篇二

一、教學構想

(一)教學目的

大學時期是人生道德意識形成、發展和成熟的重要階段,弘揚中華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是促進學生自身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通過本課的學習,旨在喚醒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昇華學生的道德境界,激勵學生做一個知榮辱、講道德的合格公民。

(二)教學內容

本課主要以愛國愛民、無私奉獻、仁愛、寬厚、勤儉、_、謙恭禮讓等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對學生進行教育,促使學生“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等方面,篤實踐行,健康成才。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內涵。

教學難點:傳統美德內化為學生自覺行動。

(四)教法建議

講授法。

(五)教學時間:

二課時

(六)課堂設計

1、課前播放《中華美德》歌曲。

2、講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典故。

3、請學生代表談當今社會上存在的不道德行為。

4、同學們分組討論,並派代表談感想和看法。

5、老師總結,提出加強道德修養的希望和要求。

二、教學參考資料

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

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_,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説:“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説“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司馬光砸缸故事:

司馬光有一次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着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請同學們一起朗讀八榮八恥: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_為榮,以背離_為恥;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_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説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_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_上,忽然間_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從此,繼母象變了一個人,對王祥非常好,王祥又去捉了幾隻黃雀讓繼母吃,繼母病也好了。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_摸。

仁、義、禮、智、信為五常,是_傳統文化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是做人最重要的五種東西,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保_。仁,是指仁愛、寬容;義是指忠義、見得思義;禮是指合乎規範、進退得體;智為明辨是非、文理密察;信是指誠實守信。

思是温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五種美德。

傳説,大禹在新婚的第四天就離開家出去治水。為了治水,大禹到處奔波,一離家就是十三年。在這十三年當中,大禹沒回過家,所謂“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典故就是從大禹這裏説出來的。

第一次,在大禹開始治水以後第四年的一個早晨,大禹第一次路過自己家鄉,他開始想進去,但是,當他走進門口的時候,突然聽見自己的家裏傳來了孩子的笑聲,又聽見自己的母親非常着急的罵聲。可能是孩子太調皮,奶奶着急,罵他兩句。按照常人來講,這個時候肯定要進去的,看看出去以來自己沒有見過的兒子,看看自己離別四年的老母親,但大禹沒有。因為,大禹怕進去後,惹自己的媽媽生氣,所以第一次過家門,他就沒進去,轉身又接着去治水了。

第二次,是在他治水的六七年以後,大禹又一次路過自己的家門。這一次他登上了家門口的小山,去看看自己的房子,看見飲煙正在裊裊升起,遠遠地聽到了自己已經五六歲的兒子和自己老母親歡快的笑聲,孩子長大了,也懂事了,所以大禹覺得很寬慰,也沒有進家門,扭身又去治水了。

第三次,是又過了三四年以後,有一天晚上,大禹再一次經過了自己的家門。當時正好遇上瓢潑大雨,大禹就躲在自己的屋檐下避雨,聽見母親對兒子講:你爸爸馬上就要回來了,等他治完了洪水,他就會回家看我們的。常人肯定就進去了,而大禹沒有,而是更加堅定了他治水的信心,扭頭又去治水。

這就是民間傳説留下來的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彌勒佛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懷一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清朝宰相張建玉,安徽相桐人,在京接家書説鄰居建房發生糾紛,要張建玉出面阻止,張建玉寫詩一首寄回:詩曰“千里家書只為一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受到家書後,後悔當初,主動讓出三尺通道,鄰居見也主動讓出三尺,就留下了現在的“六尺巷”。

相傳古時候某宰相請一個理髮師理髮。理髮師給宰相修到一半時,也許是過分誇張,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給剃掉了。哎呀,不得了了,他頓時驚恐萬分,深知宰相必然輕罪下來,那可吃不了兜着走走啊!

理髮師是個常在_湖上行走的人,深知人之一般心理:盛讚之下無怨氣消。他情急智生,猛然醒悟!連忙停下剃_,故意兩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彷彿要把宰相的五臟六腑看個透似的。

宰相見他這模樣,感到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地問道:“你不修面,卻光看我的肚皮,這是為什麼?”

理髮師裝出一副傻乎乎的樣子解釋説:“人們常説,宰相肚裏能撐船,我看大人的肚皮並不大,怎麼能撐船呢?”宰相一聽理髮師這麼説,哈哈大笑:“那是比喻説宰相的氣量最大,對一些小事都能容忍,從不計較的。”

理髮師聽完聽完這話,“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聲淚俱下地説:“小人該死,方才修面時不小心將宰相的眉毛剃掉了!相爺氣量大,請千萬恕罪。”

宰相一聽啼笑皆非:眉毛給剃掉了,叫我今後怎麼見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要發作,但又冷靜一想,自己剛講過宰相氣量最大,怎能為這小事,給他治罪呢?

於是,宰相便豁達温和地説:“無妨,且去把筆拿來,把眉毛畫上就是了。”

有兩隻小山羊,個_都很執着。某一天,它們在河口的一座小木橋上相遇,橋板的寬度無法容納兩隻小山羊過橋,就此,它們之中的一個必須退回去給對方讓路,爭執之下,他們誰都不肯妥協,一再堅持自己的態度。終於戰爭爆發了,兩隻小山羊的犄角撞到了一起,在小木橋上打起架來,但是獨木橋很濕,幾分鐘之後,兩隻小山羊的腳下一滑,便一起掉進了河裏。

喜劇大師莎士比亞曾説過:“寬容就像天上細雨滋潤着大地,也賜福於寬容的人,也賜福被寬容的人。”所以永遠要學着去寬容他人,不管那人有多壞,也不管他是否深深地傷害過你,一定要放得下,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人生真正的快樂。

佛法裏面有一個詞叫“覺悟”,什麼是覺悟呢?有一位學者對這個詞有過這樣一番細拆,覺下面是一個看見的“見”,悟是豎心旁邊一個“吾”,所以“覺悟”本來的含義就是“見我心”,也就是有能力看見自己自的心,無論漸悟或是頓悟,都要我們在生活中擁有一顆平常心,遇事想得開,看得透,提得起,放得下,處事清楚,為人豁達,寵辱不驚,譭譽不計,才是人生的禪道。

春秋時期,楚王請了很多臣子來喝酒吃飯,席間歌舞妙曼,美澄佳餚,燒香搖曳。同時楚王還命令兩位他最寵愛的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各位敬酒。

突然一陣猛風颳來,吹滅了所有的蠟燭,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員乘機揩油,摸了許妃的玉手。許妃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帶,匆匆回到座位上並在楚王耳邊悄聲説“剛才有人乘機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你趕快叫人點起蠟燭,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是誰了。”

楚王聽了,連忙命令手下先不要點蠟燭,卻大聲向各位臣子説:“我今天晚上,一定要與各位一醉方休,來,大家把帽子取了,痛快飲一場。”

眾人都沒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後來楚王攻打鄭國,有一位健將獨自率領幾百人,為三_開路,過關斬將,直通鄭國的首都,而此人就是當年揩許妃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於他,而發誓畢生效忠於楚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寬容,寬容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和尚詩人,他的詩大多富有禪理,令人回味無窮。其中,有一首是這樣的:

“有人辱罵我,分明瞭了知。雖是不應對,卻是得便宜。”

這首詩所表達的內容,充滿了為人處世的機智,平白無故地被人辱罵,當然是很不樂意。但應該知道,這種張口就罵的人,一般都沒有修養,沒有風度,有什麼必要與他一般見識,爭論不休呢?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種處世方法,也是一種高尚情_。

根據《次柳氏舊聞》,曾經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唐肅宗在當太子的時候有一天陪着唐玄宗一起進餐。餐桌上擺滿了各種佳餚,其中有一盤羊腿,唐玄宗就讓太子去割羊肉。太子割完羊肉後,見手上都是油污,便順手拿起一張麪餅擦手。唐玄宗眼睛直盯着他的臉,露出不高興的神_。太子擦完手,慢慢地把餅送到嘴邊,有滋有味地把餅吃掉了。這時唐玄宗轉怒為喜,對太子説:“人就應該這樣??。”

唐玄宗貴為天子,卻能愛惜糧食,是很不容易的。當他看到太子以麪餅擦手時,就很惱火,以為太子是在糟蹋糧食;當又看到太子從容地將擦過手的麪餅吃掉時,又轉怒為喜,認為太子和自己一樣,能“以賤為本。”

人一生一世要感謝三種思維:父母之恩,老師之恩、上司之恩。

弘揚民族精神主題班會教案 篇三

班會目的:

通過班會, 讓同學們進一步體會生命的可貴,更加熱愛生活。養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樹立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遠大志向,培養自強不息的精神。 主題闡釋: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經五千年而生生不息,其根源就在於世代中華兒女自強不息的精神。從盤古開天闢地,到今天的社會主義盛世,期間多少滄桑,多少風雨,我們都勇敢的走過了,也將勇敢的走向明天的輝煌。當代青少年應秉承祖先的優良傳統,並將其發揚光大, 試看明日之世界,我中華必將傲然屹立。 班會設計:

課前將班會主題告知學生,使其對“自強不息”的意義先有一番思考,並安排學生做一個反映學生生活的小品,用以啟發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認識怎樣做到自強不息。 班會過程:

一、導入班會,激發學生情緒。

如果只剩下一隻眼,你會不會哭泣?如果缺少了一條腿,你會不會悲傷? 如果失去了一雙手,你會不會痛不欲生?

如果同時失去了一隻眼、一條腿、一雙手,你還活得下去嗎?即使活了下來,你還能感覺快樂嗎?(學生談感受)

過渡:世上的確有這麼不幸的人,但是這樣一個人居然能夠活得那麼成功,那麼快樂和幸福。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台灣傳奇畫家謝坤山的故事。

二、講述台灣傳奇畫家謝坤山的故事。

謝坤山今年48歲,出生在台灣屏東市一個貧寒之家。全家人靠着父親走村串鄉當貨郎維生。因此,他12歲國小一畢業就不得不輟學進了工廠,以賺錢幫補家用。16歲時,因一場意外工傷事故,強烈的高壓電流把他燒成一個“碳人”,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夥子頓時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人勸他的父母,讓他走了算了。但他母親堅決不答應,説:只要他能再叫我一生媽,我寧願伺候他一輩子。在母親的精心呵護下,謝坤山活了下來,卻也從此失去了雙臂、左腿,後來又失去了一隻右眼。面對巨大的不幸,他從精神到肉體都沒有跨掉。他説:“我不去想我失去了什麼,我只想我還擁有什麼。”出院後,回到那個破爛的家。母親像照料新生嬰兒一般,一日三餐,先餵飽他,再去吃一點殘飯剩湯。為了減少母親的擔憂,也為了自己今後的生活,謝坤山苦苦思考,終於發明一套能夠自己進食的用具。那是一個螺旋狀的中空鐵環,在鐵環尾端纏上活動的套子,再將一把湯匙的末稍焊彎成L型的錐狀物。等到要吃飯時,他將螺旋狀的鐵環套在右手殘存的短臂上,再把特製的湯匙插進鐵環末端的套子裏,就成了他的專用的餐具。謝坤山風趣地將之命名為“坤山”牌自助餐具。以後,他又發明了許多這類用具,解決自己的吃喝拉撒問題。

就這樣,他從最簡單的獨自進食、飲水、如廁、洗澡做起,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做到了生活自理。

沒有生活來源怎麼辦?有人對他父親説:“你們家坤山條件多好啊,只要拿個破碗往廟門口一坐,一定會有很多人給錢的。”但謝坤山不願這樣沒有尊嚴的活着。他開始用嘴咬住筆——學寫字、學畫畫。 當第一次獨自用下巴、嘴巴和殘存的只有十公分的右臂削好一支鉛筆時,他高興地鼓勵自己:“謝坤山,你今天不僅削出了一支鉛筆,也把自己將來的路削出來了!”當他終於能咬穩筆把字寫得又小又工整時,他大聲地告訴自己:“原來,世界上最棘手的事,都不是用手完成的!” 經過十多年艱苦卓絕的努力,他應付日常生活輕鬆自如,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的繪畫作品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好評,多次獲獎,多次舉辦個展。2002年,他硬是“咬”出了一部十餘萬字的自傳《我是謝坤山》!這本書在台灣引起轟動並立刻成為暢銷書。全球發行量最大的期刊———美國《讀者文摘》獲悉他的事蹟後,特地從美國總部派出主筆記者和攝影記者對他進行人物專訪,並將用十多種語言隆重推出他挑戰生命極限的感人事蹟。他現在不管多忙,每個月都會抽出幾天去醫院做義工,到學校到少年犯監獄去演講。幫助那些遭遇不幸或身患絕症活孤苦無依的人們,讓他們喪失信心的人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

這就是謝坤山,連肢體健全的人都難以做到的事,他卻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請同學們談一談:聽了謝坤山的故事,你有什麼感觸?你認為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他,使他不被巨大的災難擊倒?

議論明確:熱愛生命; 有高度的責任感; 開朗、樂觀、自信: 執著、有勇氣、有毅力; 對生活感恩、以奉獻為榮; 不向命運屈服的抗爭精神等。

中國有句古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自然的運行是剛健的,君子也要這樣努力向上,永不息止。”謝坤山能克服生活中巨大的困難,靠的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

我想,謝坤山就像一棵歷經風雨摧殘,卻傲然挺立的大樹。葉落了,枝殘了,但他把根深深地紮下,朝着理想的陽光努力向上,向上,終於撐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三、聯繫實際:

對照謝坤山,我們自然會聯想到自己。雖然我們沒有遭受他那樣的不幸,但我們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當你遇到困難時是怎麼想,又是怎麼做的?

拓展:有一個農夫和驢子的故事,有誰知道?能給大家講講一講嗎?

一天某個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裏,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裏痛苦地哀嚎着。無奈之下,農夫決定把枯井填上。當泥沙落到驢子的背上時,驢子停止了哀叫,把背上的泥土抖掉,站到了上面。就這樣它居然一步一步的走出了枯井。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裏,會被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脱困的祕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上面去!那原本是埋葬驢子的泥沙,被他抖落到腳下,變成了走出困境的階梯。

這再一次證明:奇蹟總是在厄運中出現的。

3、用一句話説説今後你將如何面對遇到的困難。 生回答,教師隨時引導。 以越野長跑的體會為例。

講謝坤山下棋: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也要頑強的堅持下去。 名言:在你堅持不下去時,堅持下去! 教師歸結::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 過渡:讓我們高歌一曲《真心英雄》,讓自強的豪情在心中激盪。

四、齊唱《真心英雄》

五、結語:生活中難免有艱辛坎坷,但是不管環境多麼惡劣,哪怕只有一抔土,一滴水,也要頑強地堅持,根深深地紮下,執著追尋着陽光,像樹一樣成長,長成祖國的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