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英語教學論文(多篇)

國小英語教學論文(多篇)

國小英語教學論文 篇一

摘要:國小時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和黃金時間。在持續發展的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提高國小英語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顯得尤為關鍵。為此,闡述了打造國小英語高效教學課堂的策略,旨在實現理想的國小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英語教學論文;高效課堂;教學評價

對於學生來講,課堂教學屬於學校生活中最為基本的組成部分,課堂的教學效果關乎學生將來的學習、成長、發展。針對教師來講,課堂教學屬於其職業生活的關鍵性組成部分,教師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關乎自身的職業態度、專業能力和素質以及生命價值。那麼,如何打造高效的國小英語教學課堂呢?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實踐進行了簡要的探究。

一、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

一是應當具備高度的責任心。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務必具備較強的責任心,這是因為責任就是使命,只有充滿責任感,才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保持理想的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才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二是應當具備紮實的英語技能。教師的英語專業能力與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密切相關,為此,教師應當具備以下英語專業能力:

(1)教師的英語語法、詞彙、語音能力應當非常紮實;

(2)教師具備較強的聽、説、讀、寫應用能力。

倘若教師的發音不規範,那麼學生會受到不良影響,從而難以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應當注重自身語音能力的持續提升,持續地豐富自我,這樣才能確保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三是實施多樣性和靈活性的教學模式。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最為關鍵的一個方面就是教學能力,這也是評價教師教學素養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當認真地觀察學生,結合學生的語音能力、性格特點等,針對具體的教學知識設計教學方案,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從而更加靈活地組織教學實踐活動。

二、指導學生有效地記憶課文

對於國小英語教學來講,指導學生記憶課文非常關鍵。教師能夠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從而轉變學生的機械式記憶為理解性記憶。例如,教師在教授“What’syourfavouritesport?”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首先指導學生學習和記憶關於運動的單詞,教師能夠藉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演示一系列的體育運動項目,且在每一種運動項目的下面標註對應的英語單詞,再通過What’syourfavouritesport?的特殊疑問句式啟發學生融入相應的教學情境中。然後,教師啟發學生設計情境短劇:週末了,小明邀請小紅去户外做運動,然後互相提問自己最喜愛的運動項目。最後,教師引導學生回憶這一節課學到的知識,從而讓學生更加輕鬆地學習、理解、記憶這篇課文的內容。如此一來,因為教師營造了有趣生動的教學情境,學生能夠加深記憶和學習的印象,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當前的英語教學倡導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而讓學生自主學習更加有利於學生的發展。為此,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的意義和價值以及讓學生清楚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習上的互相促進、共同解決疑難問題、一起享受學習成果)。在傳統的國小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留給學生的學習空間與時間很少,學生都是在教學的指導下被動地學習,而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交流與溝通的時間、空間,從而實現集思廣益的學習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給所有的學生創設一種合作學習、互動交流的良好學習氣氛,從而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積極溝通,最終培養學生良好的動手、動腦習慣。

四、改革教學評價,有效地統一形成性教學評價和終結性教學評價

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學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為此,教師應當有效地統一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擺脱固有的單一、即時性評價的束縛。如此一來,不但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國小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初步掌握基礎性英語知識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興趣。因此,針對不同年級的國小生,教師實施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策略,能夠與他們的心理與生理特點相符合。具體來講,由於國小生有着較強的好奇心理,也十分活潑好動,而教師實施形成性的教學評價,在體現形成性教學評價調節功能的基礎上,能夠激勵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進而推動學生向着目標持續發展和進步,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和滿足,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總而言之,在國小英語教學中,還存在非常多的打造高效教學課堂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教師只要不斷地探究和總結,就能夠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獲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鄭麗萍。國小英語課堂規則的設置與執行:專家教師和新手教師的比較[J].基礎外語教育,20xx(1).

[2]謝婧。如何打造高效的國小英語課堂思路構建[J].文理導航:下旬,20xx(2).

[3]黃尾菊。在國小英語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態度[J].課程教育研究,20xx(4).

國小英語教學論文 篇二

摘要

蘇北地區農村國小英語的開設,為農村孩子文化素養的提升給予了廣闊的平台,縮短了與城市的差距。但在現實教學實踐中,農村國小英語教學的情況不容樂觀。本文從蘇北農村的特點及國小生英語學習實際情況出發,指出當前農村國小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提出了對其的反思與對策,為我們蘇北的老師和孩子解決困惑,力爭讓我們農村國小英語進一步有效、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

蘇北農村國小英語、困難與困惑、反思與對策

前言

雖然國小生學習英語在當今社會上成了流行,但那只是城市裏的事情。在農村特別是在我們蘇北地區,由於農村國小英語課時設置的限制,課外學習途徑的缺乏,教學策略引導不到位,周圍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農村孩子學好英語的道路崎嶇而艱<>難。英語教學依然步履蹣跚,與城市的差距逐漸擴大,教學質量提高緩慢。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深切體會到農村國小英語成長的艱辛。如何優化農村國小英語教學,想方設法使英語融入學生的生活,拓展學生學習、使用英語空間,努力開創農村國小英語教學的新局面,是我們每一位英語執教者思考的問題。

一、蘇北農村國小英語教學的困境

(一)、英語學習環境的欠缺

國小英語重在説,在交流中感受語言的魅力。農村環境缺少英語交流的場所與氛圍,學生在家裏學習只是為了完成家庭書面作業,而真正在課堂上感受的機會不多。而農村的活動場地廣,孩子回到家很容易成羣結隊地在水泥場上,廣闊的田野裏“瘋”、“野”,卻很少會在一起交流、討論一下任何所學知識,操練一下英語會話,玩玩英語遊戲。

(二)、家庭教育的短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這一定程度上説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農村的家長知識水平普遍偏低,對英語更是知之甚少。蘇北地區外出打工現象普遍,孩子大都由祖父母看管,對兒童開展英語家庭教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與城市相比,農村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脱節也加大了英語教育開展的難度,有很多孩子的家長雖然知道英語非常重要,但不知道如何去指導孩子,也就是説缺乏在家教育孩子英語的能力。

(三)、英語師資的匱乏

師資力量缺乏可以説是農村國小英語教學的一大軟肋。當前蘇北農村學校嚴重缺少英語教師,工作量普遍過重,一般都要擔任多個班和跨幾個年級的教學,甚至兼教語文、數學等科目,每週擔任20節課左右,這樣花在教材鑽研、教學設計、課堂管理、學生輔導的時間和精力也相對地減少了。況且現有的英語教師大部分是轉崗培訓出來的,甚至許多老師連轉崗培訓也不曾有,只是找一個英語基礎略好的兼課罷了。

(四)、農村國小英語配套設施跟不上

農村國小英語從軟件上得不到很好的滿足,間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再者,從學校的硬件設施考慮,英語教學設備、設施、圖書、音像、教具不能到位,教師上課什麼都沒有,僅靠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些學校沒有語言配套卡片、磁帶、掛圖、活動手冊,更別説一些音像設備了。這樣的條件與城市相比,簡直是天堂與地獄。這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學習的態度及學習的熱情。

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深知:在農村,想要依靠學生的自覺,藉助家長的幫助來拓展英語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那是很困難的。為此,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讓英語融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氛圍中學習、使用英語?面對國小英語教學的困難處境,我們不可盲目地效仿他人,而應立足現實,放眼未來,儘可能設計出符合本地實際的教學方法,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國小英語教學之路。

二、實施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興趣,刺激孩子“説”的慾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必須讓學生得學之樂,才是正軌。”國小生頭腦中沒有明確的求知慾。只有事物本身有趣,很新鮮才能激起他們認識事物的動機。玩是孩子的天性,英語本身就非常枯燥,如果沒有遊戲,學生就很容易對英語感到厭倦。如果對孩子玩的天性進行合理、科學的引導,使學生在遊戲中來學習英語,學會説英語,增強他們對英語的樂趣,揭掉英語的神祕的面紗,使學生進入一種“樂於説——願意説——敢於説——會説”的良性循環。教師可尋找一些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話題來引導學生開口,例如,自己的家庭、見面的招呼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小生初學,有害羞、怕出錯等心理,所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對錶現積極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增強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如果發現表達有錯的學生,教師也不要馬上制止和批評,而是要予以因勢利導,啟發他們大膽開口説話。教學形式要活潑有趣,氣氛要輕鬆愉快,從而培養國小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學生學習英語有了樂趣,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學習的積極性自然會增強,成績也會慢慢地提高。

(二)、教師要下功夫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加以指導

我們常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學生而言,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幾乎所有國小生在學英語之前已較熟練地掌握母語,他們習慣用母語思維、交際,用母語接受新事物、理解新問題,母語在他們頭腦中根深蒂固。他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總要自覺與不自覺地把英語與母語聯繫起來,由於國小生們沒有相應的讀音規則訓練,教材中沒有音標教學,他們總是用漢字或拼音字母來給單詞注音。比如學習yes時,會用漢語註上“爺死”,這嚴重影響了單詞的正確發音。在我發現之後,嚴加制止,反反覆覆糾正發音,讓他們多聽錄音。有同學向我反映:老師,課文錄音我聽了好多遍可就是記不住。我馬上糾正了他的。聽力方法,他只是拿着書對着聽,只起到了一種校對作用,而沒有用腦子。教師不要僅僅把英語作為一門學科知識來教,讓學生去背單詞、學音標、記語法,而要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多聽、多説、多玩、多演,在活動中接觸語言信息。國小英語則以聽、説為主,讀、寫為輔。對此,我採取的辦法是小節奏,多頻率,課堂上少講多練多重複,讓學生多聽錄音,多參與英語遊戲,提高其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

(三)、為學生創造一個

好的英語學習環境,給學生一種語言的薰陶。我經常給孩子們説,如果讓你們在講英語的國家住幾年,肯定能學得一口流利的英語。既然語言環境對學習語言很重要,而國小生學習英語時,缺少學習母語時真實的語言環境,那麼作為教師就要營造出一個語言環境來。首先課堂要英語化,創設語言環境。在城市裏,英語學校、英語輔導班隨處可見。這些地方的存在為城市國小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英語的場所和機會。而在農村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學校裏的英語課幾乎成了農村國小生們學習和接觸英語的唯一途徑。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張志公指出:“要使學生學好外語,必須創造條件使學生儘可能儘量暴露於目的語中。”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儘可能地去用英語組織教學。課堂40分鐘,老師多用英語來表達,學生的思維也會隨着英語的思路和方向去轉,自然而然會慢慢地去説英語了。

但是國小生的詞彙太貧乏了,尤其是農村的國小生。開始他們會聽不懂、不習慣,教師在上課時可放慢語速,並輔以身體語言。老師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的各個環節,説慢一點,反覆重複,反覆感受,儘量少説漢語,讓學生置身於一個純英語的語言環境之中,融入到學習中去。這樣,教師帶動學生講英語,逐漸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創造一種輕鬆愉快、活潑開朗的語言環境,提高口語水平,有利於增強國小生的語感。其次,要創設情景,實踐性和交際性是英語教學的基本特徵,而且它不同於其它學科,不能僅僅是一般的實踐,如重複、模仿、套用、改寫等,而要利用英語進行交際。要讓學生習慣用英語思維,大膽和好表現是國小生的特點,也是國小開設英語課程的有利因素,只有在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才會思維活躍,敢説敢做,才能有效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得以保持。

教師就要想辦法創設情景,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讓他們充分的發揮想象,運用所學的內容自編自演談話場景。這樣學生可以活學活用英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表演才能。有的學生極有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有一些新點子自創情境。再者,讓英語走進學生的生活,讓英語生活化。英語老師是他們唯一的依靠,離開老師,離開學校,學生就沒有聽英語、説英語的意識。有些家長由於經濟原因,不肯給孩子買復讀機,對於初學英語的孩子來説,這是很不利的。我做了許多思想工作,問題全部解決,“回家錄磁帶”,英語自然而然走出了校門,走進了尋常百姓家。讓學生體驗在錄音棚的感覺。第二天,把他們的錄音在同學面前檢查,讓學生自己評出優劣,好的加以獎勵,差的加以鼓勵,學生進步很快。學英語的興趣得以維持,這也正是國小英語成功的關鍵。

(四)、廣闢第二課堂,促使學生樂學,學以致用。

英語不是教會的,而是説會的。要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根據國小生的特點,我們精心組織口語交流及多種課外活動,構建課外英語學習的平台,營造英語學習的環境與氛圍。可以定期舉辦“英語角”,房間裏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適合學生閲讀的報刊。每月定期擺放部分學生製作好的優秀的英語手抄報,供學生觀賞。室外利用學校的黑板報定期更換功能,鼓勵學生在出黑板報時儘量使用英語,並且定期更換內容。組織學生在教室張貼英語單詞。同時,還可以倡導學生在生活中用英語進行口語交流。

老師要帶頭“學以致用”,“課堂學了,課外就用。”鼓勵學生大膽説英語。成立校園英語廣播站,每期有一、兩個人利用早讀前及兩操後的課間活動時間教日常交際用語或播放課本的兒童歌曲,此項活動由學生負責,以期達到在快樂中學習英語的效果。開展英語實踐活動,在農村,雖然缺乏英語的環境氛圍,但農村又有自己得天獨厚的條件,農家院就是學生進行交際的有利場所。因此,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當地資源的優勢,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實踐活動,強調學生能用英語的必須用英語交流。另外,省教育廳為我們送來了與教材配套的DVD系列教學光盤。

光盤創設的語境是我們平時英語課堂無法達到的。那迷人的動畫形象和引人入勝的情景,老師親切,Magic滑稽,不同人物“客串”,無不給孩子們一種新鮮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提高了他們學説英語的興趣。其次,光盤中老師的標準發音幫助我們放心地渡過了英語教學的語音關。有些發音我們老師也把握不住,老師在光盤的幫助下矯正了自己的發音,不再會因此而貽誤學生學習,這對學生今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還可舉辦英語會,組織背誦、朗誦活動、英語學習園地。使學生的生活更加充實,創造了更多的語言表達實踐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鞏固了所學知識。這要比在課堂上收穫的更多。

三、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於教師素質的高低。國小英語教師素養的提高是國小英語成功的保證。一個教師必須要有不斷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意識,注意自身素質的培養,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育不斷髮展的緊迫性和使命感。首先要注重自身專業發展:

一是提高作為教師的基本素質,堅定自己的職業理想,真誠地關愛每一個學生;

二是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及技能,不斷地學習英語專業知識,提高英語教學技能;

三是更新教學觀念,比如學習和領悟新課程,隨時用最新的教育觀念武裝自己的教學。

四是用新課程標準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在課堂上儘量用英語組織教學。其次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觀察能力,反思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敏鋭地觀察學生的反應,隨機應變的調整自己的教學,使之能符合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後,作為課題教學的實施着,教師應及時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深入探討教學問題,努力探尋對自己學生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再者要不斷的學習電腦和網絡知識,特別是課件製作和使用的知識。上課前多在網上收集有關素材,編輯適合學生,學生感興趣,知識與趣味性結合的課件,並在課堂上靈活地運用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英語教育資源。

四、家校合作,共同監督

農村國小英語教學的現狀提醒我們每位英語教師:要爭取家長的支持,要協同家長的力量夯實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大多數家長已經明瞭國小英語學科的重要性,他們由於自身對英語的生疏和實際生活的體驗,迫切希望孩子能很好的掌握英語。但是也正是由於家長自身英語水平普遍有限,他們對孩子的輔導非常吃力。甚至有許多家長不知道口頭和聽力作業也是正式作業,他們以為只有書面作業才是重要的,致使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聽、讀習慣。開學初的家長會是教師爭取家長支持的大好時機,可以向家長説明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希望他們如何來配合教師對其子女的教學。家長在課外為孩子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使孩子喜歡學英語,共同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多鼓勵和表揚,少批評,讓孩子高高興興地學;創造條件鼓勵他們多聽錄音,多錄音,督促孩子做作業,背書,默詞等。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們好好學習,就不讓他們接觸電腦、電視、VCD這些信息渠道。其實我認為家長應引導孩子們正確運用它們,讓其合理收看和蒐集一些對學習有用的節目和信息,如《藍貓學英語》等,這些節目對提高孩子們的英語水平有很大幫助。我經常同家長談起,賺這麼錢還不是為了孩子,如果把孩子耽誤了,有錢又有什麼用呢?我抓住家長一般都關心孩子學習這一特點,經常給他們設計各種各樣的家庭作業,並利用電話,及家長來訪,常和他們聯繫,爭取他們的合作。常常讓學生給家長帶一些督促性的作業,經過持之以恆的努力,效果顯著。

結論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交際性很強的學科,而國小階段的英語教學主要是在實踐中交流為主要目的。只要我們農村英語教師勇於進取,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提高自身鑽研大綱、駕馭教材的能力,結合學生實際組織教學,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努力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教學良方,就能早點走出英語教學困境,能夠早點悟透國小英語教學的玄機,就一定能培養起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興趣與能力,為我們蘇北農村國小的英語教育作出自己的貢獻。

國小英語教學研究論文 篇三

英語畫刊精彩課堂傳播學興起於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其奠基人施拉姆指出:“我們研究傳播時,我們也研究人——研究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他們所屬的羣體、組織和社會的關係;研究他們怎樣相互影響、受影響;告知他人和被他人告知;教別人和受別人教;娛樂別人和受到娛樂。”。教師上課何嘗不是一個傳播的過程?因此我想嘗試從傳播學的四要素:信息、傳播者、傳播渠道、接收者這幾個方面來思考如何提高國小英語課堂效果。這四要素在上課這一傳播活動中的對應者分別是:教學內容、教師、教學手段、學生。

一、信息(教學內容)形象具體,逐層深化

傳播學中對信息的定義是:“凡是能減少情況不確定性的東西都叫信息。”對國小生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何嘗不是減少學生頭腦中未知的過程?那麼怎樣的信息有助於打造積極的課堂效果呢?“有效傳播的祕訣是有能力控制語言的抽象程度,使讀者或聽眾能明白意思,並且能在這個層次的範圍內對抽象的程度作一些微調,使比較抽象的內容建立在具體概念的基礎上,使讀者或聽眾能比較容易地從簡單熟悉的形象過渡到抽象的命題或概括的結論,並在必要時又能夠返回到比較具體的形象上去”。根據傳播學理論,課堂內容不能過於抽象使學生難以理解,而應該從具體、形象的內容出發,生根於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逐漸過渡到未知、抽象的知識。

比如在教授單詞的過程中,如果一上來就教單詞的發音、拼寫,無疑對國小生而言是一個無比抽象的過程。因此,可以先通過展示圖片、視頻的方式,或者老師進行親自示範、表演,讓國小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形成感性認識,然後再逐漸過渡到單詞的讀音、拼寫,最後可以再拓展運用單詞的能力。以譯林出版社一年級下冊Unit6《Areyouready?》這一課的單詞為例,這一課的主要單詞為run、jump、hop、walk,對這樣的動作類單詞進行教授時,為了讓小朋友形成感性的認識,可以先帶小朋友玩遊戲,老師説指令,小朋友們做動作,以此活躍氣氛並且複習之前學過的動作類單詞;然後老師再説出新學的動作類詞彙,當他們表現出茫然時,老師親自表演,並邊説邊帶領小朋友做動作。感性認識形成之後,再進行讀音的教學和操練,並擴展到拼寫等更高層次的要求,事半功倍。

二、傳播者(教師)以情動人,多管齊下

“有效的人際傳播,能通過意義和情感共享,來增強認同和人際影響力。”因此,作為傳播者的英語老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光講課內容要精彩,更要注意到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比如在教授譯林出版社一下Unit3《Ilikecarrots》這一單元中“Ilike...”這個句型時,老師可以對學生説“Ilikeyou!”以拉近師生的情感距離。此外,有研究表明,大腦的注意力只有25分鐘。因此老師如何利用關鍵的25分鐘進行“信息傳播”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傳播學中對傳播效果的研究,我覺得有幾點值得借鑑:

1、注重非語言傳播的作用“非語言符號可以加強或拓展語言表達的信息。”美國心理學家梅拉比安曾經説過,説話時人越向對方前傾,他對這個人的感覺就越好。因此英語課堂中老師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應面帶微笑,身體前傾,增強自身的親切感。再比如老師在説“Yes”或“No”的時候,可以配上點頭或搖頭的動作。此外,“講話速度快,説服力則較強,也容易引起態度的改變。一個講課聲音單調的教授,會使大多數學生認為他能力不足”。因此老師還要注意語速不拖沓,並注重音調的變換。

2、採取多種傳播模式不同的傳播模式有不同的傳播效果。國小英語課堂上,老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綜合運用各類傳播模式:時而進行一對多的提問,高效地傳播信息;時而進行小組討論,讓所有學生參與到學習交流活動之中;時而進行遊戲教學,老師也作為一員參與到集體活動中,讓學生享受完全平等、自由的交流,在輕鬆愉悦的氛圍內接收和傳播信息。

三、注重接收者(學生)反饋,教學相長

傳播具有雙向性。教師傳播信息,學生通過其反饋也在傳播信息。“反饋是強大的工具。如果反饋不存在,或被拖延,可能會使受眾受挫或對立。”在國小英語課上老師更要時刻關注到學生的反饋,根據學生的表情或是問題的問答情況適時調整上課內容。比如,在進行發音教學時,下面學生跟讀的聲音不大,就要停下來尋找原因,並增加個體語音操練;再比如,在小組表演時,如果發現學生表演效果不佳,則要對文本內容進行進一步強化。此外,學生除了能反饋對所學內容的認識之外,還能根據他(她)個人的經歷傳播新的有效信息,反過來對老師的教學起到促進作用。因此,英語老師應該充分給予學生髮言的機會,注重雙向互動。

四、優化傳播渠道(教學手段),注重複習環節

課堂教學是一種面對面的傳播。這種傳播可以給傳播者提供及時的反饋信息,且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感染力,但是也有弊端,那就是——信息轉瞬即逝。因此國小英語老師在課堂上需要運用多種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重複和強化,比如認真設計板書,通過小遊戲來進行復習,或者佈置一定的隨堂書面作業。此外,針對面對面傳播的弊端,我們可以結合翻轉課堂來改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水平提前對所學內容產生感性認識。

國小英語教學論文 篇四

【摘要】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國小的英語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運用能力為主要目的。本文結合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談談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新教學方式的嘗試。

【關鍵詞】國小英語;新課標;運用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聯繫生活的教學策略,目的在於使學生擁有豐富的直接經驗。新《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提倡學生參與、體驗、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英語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學會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語學習於生活體驗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課堂班級層面,變理想的課程為現實的課程,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釋放學生的創造潛能。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做到了以下幾點,也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

1建立平等互愛的師生關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角,要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師就要想方設法組織好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調動學生積極探求、思考的慾望,從而達到教與學的最佳效果。

首先,在課堂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友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平等地與學生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決不能以自己的認識去支配學生的思維,以自己的標準評判學生的活動,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克服在英語學習中的害羞和焦慮心理,樂於幫助學生,關注學生的生活,創設融洽和諧的氛圍,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正如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的:“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許多事例表明,良好的師生關係能創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裏,教師精神愉快,學生聽課輕鬆,課堂效率提高,學生成績也會隨之提高。

其次,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設計好教學過程,在課堂上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注重個性化教學,因材施教,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學有所獲,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新標準英語》第一冊Module 5 Unit 1 How many? 時,根據這套教材的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我制定出教學目標:1.學生們能熟練掌握數字1—10。2.學生們能聽懂會用How many? 這個句型。

3.複習學過的單詞:red, yellow, blue, black, green, dog ,cat. 重難點:1.重點:數字1—8的掌握。2.難點:five的發音。在設計教學過程環節儘量突出以學生為主體。

2採用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為落實各項能力目標,《英語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目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感受成功,提高英語言運用能力。例如:我在教《新標準英語》第二冊“Do you like pears?”這單元時,設計一個當小記者的任務,讓學生進行飲食習慣調查採訪,學生便帶着任務饒有興趣地通過採訪,完成了調查表。這樣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從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學生“能做某事”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在做事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英語的樂趣,英語課也變得豐富多彩。

由此可見,“任務型”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策略,培養合作精神,增進對文化的理解;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發展,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繫。《英語課程標準》還強調指出,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考慮當地的條件以及學生的需要,積極和有創造性地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3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托爾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當國小生對英語學習充滿興趣時,他們就會感到學習英語不枯燥、不乏味,也不感到負擔重,覺得學習英語就是一種樂趣,越學越想學,可見,興趣對英語學習有多麼大的推動作用。那麼,在課堂教學中該採用什麼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呢?

在教學中常用各種方法,如“表演法”、“競賽法”、“遊戲法”等。

3.1當“小老師”、“模仿秀”。 比如説“Talk about it”。這一模塊中,我們就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模仿,帶表情説句子。如“I am hungry.”(可以作飢餓狀);“I am thirty.”(可以作口渴狀);還可以鼓勵學生上講台當“小老師”,領讀句子。讓他們模仿教師平時上課時的表情、動作,鼓勵他們學着使用課堂用語。比如説“Stand up”“very good”,“Sit down, please”。

3.2把身體語言帶入課堂。在教單詞或句子時,我們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動作,甚至做誇張的動作或用誇張的朗讀語調,孩子們特別喜歡。如,“big”兩手張開畫個大圈,“small”用兩手指做個特別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並鼓起肌肉,“thin”做一個瘦的動作,學完單詞後,老師做出動作,學生就會説出這個單詞。

3.3表演法。例如我常用的表演法,讓學生利用每課的'前五分鐘表演鞏固已學句子,具體做法是:學習小組表演對話,能説什麼就説什麼,説錯也沒關係。這樣就不會讓學生感到有説錯要批評壓力,如:Hi, Jim. Hello, Mike,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Jim.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 am fine, too.另外,在鞏固新課時,我經常採用競賽法,引進競爭機制,給學生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符合國小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徵。許多學生躍躍欲試,尤其自我表現力強,得到老師表揚的,甭提有多神氣了。此外,我還常常讓學生“唱英語歌曲”、“説繞口令”、“做遊戲”等。由於教學方法的多彩多姿,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氣,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3.4兒歌説唱法。針對孩子們天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用英語歌曲導入,組織課堂教學,效果很好。對於小孩子來説,他們愛表演,所以我給每首兒歌都編了簡單的動作。例如“Dog, dog 是小狗,小狗dog 汪汪汪。Panda, panda 是熊貓,熊貓panda愛吃竹……(動作 示範)等等,儘管有些動作非常簡單,但是學生卻很樂於參與。

4藉助豐富多樣的輔助教學手段,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在教學英語時,輔助教學手段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針對國小生的思維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應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多媒體課件,電腦網絡等直觀教學手段,都能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4.1用簡筆畫、掛圖和卡片,突破教材重點、難點,變難為易,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我經常使用簡筆畫、掛圖和自制的英語卡片直觀手段,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而且能輕易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並使學生在反覆仔細觀察過程中,養成認真思考問題的好習慣。例如,在教“職業”類內容時,我先出示醫生、護士、教師、農夫身份的掛圖,接着邊指着彩圖,邊用英語向學生介紹doctor, nurse, teacher, farmer等單詞,他們耳朵聽着單詞讀音,眼裏看着圖畫,很快就能掌握這些單詞。

4.2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視野,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計算機教學能創設新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使其進行探索。良好的情境創設,能激發學生把在學習新知識時的創新慾望和潛能轉化為現實的創新力。例如,我在教授顏色單詞時,就利用多媒體自制課件,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我創設了一個色彩繽紛的主頁:雨後,天空中出現了彩虹。並讓其伴隨輕快悦耳的音樂。當學生看到這新穎的畫面,聽見動聽的樂曲,就產生了好奇心,就很想知道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在主頁上,我還設計了“歌曲欣賞”,同學們可以一起跟着音樂齊唱“Color Song”這首歌曲;還有“Let’s learn”,(生詞學習),屏幕上會依次出現該課的單詞及標示該單詞意思的圖片與動畫,學生看到這個畫面之後,自然想知道這個單詞的發音,只要點擊“小喇叭”按鈕,學生立即可以聽到單詞的拼讀和發音,等學生對單詞有了總體意象之後,學生的興趣開始被調動起來,再加上小組競賽的方式,枯燥的單詞學習變得豐富生動,很快就形成了一個競爭活躍的課堂氣氛,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競爭意識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了培養,課堂的教學效率也自然而然提高了。

5實施科學的評價機制,激勵學生的健康成長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説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與鼓舞。”這句話充分説明了對學生評價的作用,評價也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價手段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勵學生產生不斷向上的精神。學習評價可採用多種形式:形式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與他人評、小組評相結合,等級與評語相結合,在教學中,我們要靈活地使用這些評價。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勵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長在充滿激勵氛圍的孩子,會不斷進取。我的評語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Pass. Wonderful. Great…被讚揚的同學看到全班同學對他拍手喊出這些評語時,對是神采奕奕。此外,我還採用書後蓋印兒、發放小禮物等激勵手段,有時,甚至親切地對學生笑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都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學生在課後會互相評比書後的“印績”,一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後的局面逐漸形成。

通過採用這些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手段,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驅使下,每個學生每節課都能有所收穫,在任務中不知不覺感受了英語,喜歡上了英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充滿生機勃勃的國小英語課堂。由於採用了多元的評價手段,每個學生在英語課上都是主角,他們的成功感得到了最大的滿足,都覺得英語課是一種享受。

總之通過教學中的這些嘗試,我的英語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聽説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空前高漲。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我由衷地感到高興,也切身體會到了新課改所帶來的欣慰和喜悦。但這只是一個開端,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還需要不斷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並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充實我們的國小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姚立新。“國小英語教學方法的創新”,《中國小英語教學與研究》20xx,(5):4-5

[2]魯子部。“任務型教學的課堂教學程序探討”,《中國小外語教學》20xx.2

國小英語教學論文 篇五

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

──自主、合作、探究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實驗學校 夏文瑾

【導語】

新的學期,幾乎每天、每週、每月都被一些東西打動着:下課的鈴聲響了,孩子們懇求着:“老師,遲一點下課好嗎?讓我們再合作一次!”第四學習小組的學習心得上寫到:“通過第四單元的自主學習,我們真正體會到語文學習的無限樂趣。”七⑴班的鄭詩雅同學在心語裏寫到:“我太喜歡新的語文課了!每天都懷着急切的心情盼望着下一節語文課!”七⑵班謝慧卿同學在隨筆裏寫到:“這就是語文課,她讓我自信、灑脱、有個性、有進取精神,我每天都沉浸語文學習的快樂中。”……

快樂着學生的快樂,我也沉浸在語文教學歡樂的海洋之中。確實,全新的語文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因此,在已經過去的七年級上冊的語文教科書的學習和教學中,我們師生一起,共同探索、努力研究、積極合作、認真參與,初步摸索出一種全新的語文學習方式。

首先,我們根據課標制定了三級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這是語文教學的基礎目標,是培養和訓練學生綜合性語文素養的關鍵和根本。

2、過程與方法:

要讓學生尋求並掌握知識形成的過程和方法以及自己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要注重在語文教育、活動中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情感,積極正確的態度。

其次,我們確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論指導。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和學生要共同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新型的學習方式:

一是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觀和自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強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熱情鼓勵學生主動、自主的學習行為,高度評價學生的主動、自主學習的成果。學生主動在語文實踐中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

二是合作學習。充分激發學生合作的慾望,調動他們的合作的積極性。讓學生多多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團隊合作學習等,實現生生合作、生生互動,互相啟迪,互相促進,互相提高,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在合作中取得喜人成績。

三是探究學習。耐心、細緻地培養學生探究的意識、探究的習慣和能力。勤於鑽研,勤于思考,勤於發問,樂於表達與交流。學習中尤其注重知識的探索和鑽研,善於討論研究和解決問題。

我們的具體做法如下:

1、建立語文學習成長袋:

語文學習原始資料表;入學前家長評價表;學生進步記錄表;家長月反饋表;語文學習目標表;教師評價表、激勵表;學生學習經驗表。

2、學生自主命題袋:

面試命題卡、筆試命題卡(按單元出題)。學生分小組確定出題人、答題人、評價人。並評選出優秀命題者。

3、學生合作探究小組:

按課文、活動分組。(探究小組的類型:單元活動小組、四人小組、特色小組、男同學團隊、女同學團隊、興趣小組……)

4、課外名著學習沙龍:

拓展性閲讀、研討;名著推介;名著閲讀札記;名著觀感交流;名著名人談;名人訪談錄;吹毛求疵看名著……

5、學生學習成果評價組:

評委由學生自我推薦競選產生。(評價內容:課堂活動評價、課堂發言評價、課外學習效果評價、資料信息收集評價、隨筆評價、學習成績階段性評價、作品發表評價、語文學習整體性評價……)

6、語文大世界學習成果展示交流課:

在教室各個位置佈置自己的成果展示:圖片、資料、作品、多媒體成果。

7、語文學習問題搶答、辯論賽:

分單元、課本、文體、問題類別(準備課文:《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童趣》、《第一次真好》、《羚羊木雕》、《散步》)

8、課本劇演出:

《皇帝的新裝》、《山中訪友》、《羚羊木雕》、《陳太丘與友期》、《盲孩子和他影子》、《女媧造人》。

9、中段考:

面試題(學生自主組織試題、學生準備答案),筆試開卷。

10、期末考:

面試題(學生自主選定試題,學生評委準備答案),筆試開卷。

11、口頭作文學生自評組:

題目自主擬定、寫作內容自定、口頭表達成績評價,人人蔘與。(每兩週一次)

12、配樂朗誦:

評委組由學生自主產生,朗誦由學生自己合作完成。(朗誦課文:《在山的那邊》、《行道樹》、《春》、《山中訪友》、《秋天》、《觀滄海》、《西江月》、《天淨沙》、《金色花》、《紙船》、《詠雪》、《天上的街市》、《靜夜》、《淺塘湖春行》。)

實驗的過程就是帶着問題摸索前進的過程,我們相信有了高水準的課程標準,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試驗教材,我們廣大語文教師一定會成為這一園地中的活水,併為她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國小英語教學論文 篇六

我國在國小課程中增設了英語科目,從國小時期就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教學更加註重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忽略對聽力的訓練。近些年來,國小英語聽力訓練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本文通過對國小英語聽力教學方面的研究,希望會對國小英語教學聽力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鑑作用。

聽、説、讀、寫是學習一門語言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日常交際中,人們用到最多的是聽和説,聽力能力會影響到人們之間的交流。因此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國小時期的英語聽力屬於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在國小時期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就會對學生今後英語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在國小英語教學過程中,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不重視英語聽力的教學,在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國小英語三四年級聽力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來,我國國小英語教學的成績逐年提高,但是英語聽力成績卻不甚理想,國小三四年級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着很多的問題。首先,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人們普遍關注讀和寫的教育,對英語聽力的訓練重視度不夠,使得學生得不到充足的聽力訓練;第二,是由於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佔據着課堂中的主導地位,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採用直接翻譯的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也容易使學生養成不獨立思考、完全依賴教師的毛病;第三,是由於國小三四年級時,學生對英語詞彙的掌握嚴重不足,並且不能在很短時間內提高英語詞彙量,這對英語聽力的訓練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嚴重影響了國小英語聽力水平的訓練;第四,一些學生受家庭經濟條件的影響,無法擁有英語聽力練習所需要的教材,無法進行英語聽力水平的訓練,從而使得國小生在三四年級時英語聽力水平較低。

二、學生聽力訓練所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首先,某些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僅僅注重對國小生英語讀寫的'教育,忽視學生的聽力練習,使得國小生聽力水平較低。同時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某些教師即使意識到聽力訓練的重要性,也沒有較好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性,不能引起國小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第二,由於對國小生英語聽力練習的不重視,學校沒有專門安排英語聽力訓練的時間,有些學校雖然安排了專門的英語聽力課程,但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和規範,使得英語聽力的練習課程形同虛設。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加強英語聽力水平,可以使課程中的讀寫練習和聽力訓練穿插進行。第三,國小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家庭的學習氛圍,對國小生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影響。第四,國小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國小生學習興趣、愛好等的引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國小生英語聽力的訓練不能夠僅僅重視英語成績,還需要採取一些方式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國小三四年級英語教學中聽力訓練的措施

1.國小英語教師應該消除傳統教育的弊端,更新教學方法

國小三四年級時,學生的詞彙量不足,因此教師無法使用傳統教育方法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這就要求國小英語教師在三四年級英語聽力的訓練中,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改革教育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這裏提出兩種方法,以供參考:(1)聽教師的英語描述,猜出或辨別教師所敍述的物品;(2)教師用英語發號命令,引導學生做遊戲。一些小的遊戲可以提高學生對單詞的記憶力,同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

2.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注意做到因材施教

國小時期,學生就出現了英語聽力水平的差異,教師應該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分別教學,以保證每個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好與學生之間的關係,經常表揚學生的進步,從而提高學生對英語聽力練習的積極性。

聽説讀寫是學習一門語言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而聽作為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對人們日常的交流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國小三四年級英語教學中聽力訓練的分析,總結出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措施,希望會對國小英語聽力訓練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國小英語教學論文 篇七

一、做好課前熱身

所謂熱身就是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也是必要條件。只有學生注意力集中了,心思放在了課堂上,教學才能得以落實。熱身可以師生一起做英文律動,還可以是唱英文歌曲、朗讀英語小故事、説一些有趣的英文單詞等等。當然在這一環節中,選擇什麼樣的形式需要依據教學內容要求以及學生的自身情況,兩者相結合選擇最恰當的方式開展課前熱身。這樣的熱身活動主要是為了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出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同時,也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全身心地感受到英語學習的魅力。因此,英語教師不僅要注重選擇恰當的方式開展課前熱身,還要注重學習氛圍的營造。還可以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恰當地導入聽説讀寫等練習,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同時英語教學離不開生活實際,教師也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求適當地在熱身活動中教學生一些日常生活中運用到的英語口語,相信學生對這些非常感興趣。這些都是教學的基礎,是保證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主動學習的基礎。

二、運用複習的方式導入新課

温故而知新,在國小英語課堂也毫不例外。在上新課之前,必須先複習上一節學習內容,複習也是檢查的過程,堅持複習檢查,就可以檢查前面學習內容掌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補救。複習可以檢測的形式出現,也可以是簡單的問答形式等。但是複習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精心梳理複習內容,複習的過程應該注重複習的高效性,精簡複習內容只講重難點內容。二是要把握好複習時間,複習畢竟是一個課堂的導入行為,不應成為教學的主體,因此一定要把握好複習內容的時間。當然如果在複習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舊的內容掌握得不是很好,就應該相應地改變教學預設,重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教學內容。切忌不顧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實際水平,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案來開展教學。

三、多種多樣的新知識教學

新知識的教學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任何教學環節都是為了這一內容服務的。因此,教師應該對這一環節更為重視。多年來,英語教學中引入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對於新知識的教學每位教師都會有自己的方法去呈現,包括重難點的把握和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這裏,要説的是,對於新知識的教學,不管使用什麼方法,都應首先要符合學生的需求和認知程度。只有貼近學生的、易於被學生接受的方法才能實現高效課堂。新知識的教學最好可以利用舊知識的複習過程來進行導入或者是預熱。必須將課堂第五到第十分鐘時間用在教學目標及重點內容呈現上,這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環節。而且藉助實物教學,可以拉近英語與學生的距離。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如只用貧乏的語言講解新知識,學生會記不住,認為內容枯燥乏味,學習效果也不佳;而利用實物進行教學,能調節課堂氛圍,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四、注重對學生進行課後練習

在前面的呈現環節之後,緊接着是一節課最重要的也是學生主體作用發揮最充分的一個環節:訓練環節。訓練環節也是小組學習活動的重頭戲。教師可按照課前分好的學習小組,組織學生學習。小組學習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教師佈置任務,對組長和學科長提出要求。

二、再次示範引領。

三、必要時先由教師和優生做示範或者由優生獨立做示範。

四、放手讓學生練習,教師巡迴督促檢查糾正。

五、學生按一定順序模塊式展示。展示環節是檢查前面示範和小組學習效果、充分發揮學生自主作用、展示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如在教授陝旅版第七冊第14課Let’spractise(I)時,學生學完新單詞,預習一遍對話,兩個學生自告奮勇做表演,一個扮Lucy,一個演Amy,接着創設情境讓學生討論介紹自己的老師,可以自由發揮,同學們輪流表演,教師也不時加入其中。同時,教師鼓勵學生根據所學課文內容靈活自由地表演,強化所學知識,讓學生真正提高在交際中應用英語的能力。

五、反饋矯正和小結

教師要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小結,同時要小結學生的學習表現,這有利於學生養成反思回顧的好習慣。這個過程不僅是為了讓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掌握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更是為了教師總結教學經驗。通過總結,教師可以對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一些閃光點,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加大使用的力度,對於一些不足點,要在以後的備課中加強思考、研究力度,儘量在教學中避免這些錯誤的發生。通過課後的總結與反饋,我們還要對一些表現好的學習給予正面的評價和表揚。這種正面的、積極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促進作用:不僅是對我們表揚的學生,而且還會使那些沒有受到表揚的學生產生一種評比的心理,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慾望。

六、總結

要多瞭解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選擇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方法。還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做到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高效的英語課堂需要我們全方位的考慮,需要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不僅要多考慮學生的需求,多考慮教學內容的要求,還要多學習、鑽研。我們要與學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