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范文站

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心得体会

读后感1.94W

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心得体会

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心得体会

在千呼万唤中,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终于出炉,并与广大师生见面。作为国家层面选拔人才考试的纲领性文件,《大纲》为紧张备战大学联考的老师与学生明确了复习的范围,指明了备考的方向。仔细研读《大纲》,如何让其在后期的复习备考中为师生提供有益的指导,让其蕴含的价值真正地彰显出来,则是一书在手的师生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就《大纲》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分析,以求能够为很好地使用这本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大纲》的内容组成

通览《考试大纲-语文》,它由五个部分组成: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题型示例和附录。就大学联考语文的考试而言,它是对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进行选拔性的考试。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难度是语文试题的特点。而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是对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了实现这样的考查目的,考查涉及的内容包括高中所学的五个必修模块和五大选修系列。具体而言,试卷涉及的范围由现代文——一般论说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和选考类的文学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几个部分组成。因为各个知识点不同,在试卷中占有的比重不同,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层级也不同。这样,各自在试卷中占有的权重也就不一样。

综观整套试卷,试题考查以单项选择、双项选择、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为考查形式,灵活选择,而整体结构采用二卷式体例,即阅读题和表达题。其中阅读题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两种类型。就必考题而言,它是对考生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全面系统的检测,分值是125,占整个试卷分值的87%,考查的知识点一般包括一篇一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一篇文言文阅读,一则古诗词阅读鉴赏,名句名篇默写;选考题25分,占试卷的17%,语料由文学类文本——散文和小说(二选一)和实用类文本组成。这部分内容,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文本阅读作答即可。

二,示例分析与前瞻

为了让广大师生在紧张的备考中针对性更强,《大纲》在宏观上界定了考试的性质和考查的试题形式,划定了考查内容,做出规定的前提下,从微观上对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和能力点可能出现的试题样式给出了样题指导,为师生的备考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但从题型示例和可能赋分的情况看,因为是宏观性的指导,所以在分值设定和示例呈现方面没有做出绝对性的规定,这为复习备考提供了很大的伸缩空间,也为备考增加了难度。

首先,分值的不确定。虽然整套试卷的分值是150分,保持稳定,但细化到各种题目和内容中时,各自所占的比例就呈现了多样化。而从《大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部分对分值分配所做的规定看,其对各个部分的赋分多以概数,而不是以确数进行确定:论述类文章约占10分,古诗文阅读约占35分,选择题约占25分。从近几年全国卷看,整套试卷题量一般保持为17题,分值的分配是:单项选择27分,双向选择5分,翻译10分,诗歌鉴赏11分,名句6分,主观阅读20分,语言文字运用11分,作文60分。而从2016年的《大纲》看,它对各个部分的分值多以近似数的形式做出大致的划定,这就意味着试卷因其考查侧重的能力点不同会对原有固定的题目分值做出适度的调整。

其次,题量的不确定。随着各个部分分值的变化,带来的另外一种可能就是题量的增减。尽管近几年全国卷的题量保持相对稳定,但《大纲》对各个部分内容考查的题量进行解释时,有的没有做出明确的数量限定。现代文阅读是3题左右,文言文阅读是4题左右,诗歌鉴赏是2题左右,选课题是4题左右。尽管保持稳定是大学联考试卷秉持的传统,但“不变是主色调,局部微调是特色”的命题指导思想还会在试卷中加以体现的。再则,从《大纲》的用词看,还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整套试卷的题量不变,在各个具体的版块中题量会进行局部的增减。

最后,题型的不确定。由于分值的不确定,加上题量有可能进行局部调整,试卷中的题型会出现新的变化。这里的变化除了能够反映时代特征,与生活对接比较紧密的语用题会呈现多样化,原有相对稳定的题型也有可能变换出题的形式。像第一大阅读题,尽管近几年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可今年因为分值是10分左右,它可能会借鉴一些自主命题省市的成功经验,改用二客一主的试题考查形式,以对考生阅读理解,筛选整合与加工信息能力的考查;诗歌鉴赏题可能出现一客二主的命题形式,即使是名家名篇的默写,从所给的样题看,在保持原有试题样式的基础上,它可能会出现6分的三篇式纯记忆的默写和5分的二篇式理解性默写。至于第二卷的语用题,因为其最能与现实生活对接,并能反映出试卷的特色,其题型更是灵活多样,从“题型示例”给出的样题就可以看出。

另外,从“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与“题型示例”部分的提示可以看出,2016年大学联考语文考查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较往年会出现新的变化,会呈现新的特色。诸如“试题类型”部分对近两年文言文阅读理解部分的文化常识没有提出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没有给出散文类文本阅读的范例。同时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近几年全国卷考查的是人物传记,而样题部分除了人物传记,还给出了新闻调查类文本的阅读样题,这就意味着今年的选做题部分实用类文本可能会出现非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字形”和“标点符号使用”部分尽管在“考试范围与要求”部分提出要求,但在“题型示例”中没有给出具体的样题,这并不意味着这部分知识不做考查的对象,而是把它们融入到语言表达和作文的写作之中。而语用题的两题主观题,因为命题的空间较大,形式较多,充满更多的变数。

三,复习备考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了解了《大纲》对今年的大学联考语文做出的纲领性指导意见和考查范围的界定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围绕《大纲》的要求组织复习,以及的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培养严格的审题意识。不论是主观性试题,还是客观性试题,正确答案的得出都是建立在对题目审清的基础上的。“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如果题干理解不准,对考查的指向性拿捏不住,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题目的考查初衷相去甚远。像主观性阅读中“人物形象”类题目,概括人物形象与简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答题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强化训练各种题型的审题意识,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吃透、拿准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第二,具备规范的答题意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语文主观性试题的解答,从形式上看自由灵活开放,形式不拘一格,但从本质上说,每一种题目的解答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都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如果丢开规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即使考虑的问题面面俱到,可能会因为杂乱无章而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像古文翻译题的“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的翻译原则,古诗鉴赏中“结论与具体内容分析相结合”,主观现代文“依文作答,适度引申拓展,并分层答题“等都是在平时答题中需要训练的。

第三,精读活用四本书。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最鲜明的特征是学习与考试在形式上的分离,即学习的内容在考试题目中不会直接出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尽管形式上与教材脱节,但考查的内容、考核的能力仍然来自于书本与平时的学习积累。语文与生活的范畴是等同的,语文的考查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学生生活与社会理解能力的考查。基于此,在接下来的复习中,除了注重答题技能、技巧的训练,答题规范意识的强化,有四本书不可不读:语文教材。“学在课内,考在课外,回归课内”的大学联考语文考试指导思想,要求在复习备考中不能忽视对教材知识的复习与梳理。就高中阶段使用的教材看,五个必修模块和五大选修系列是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从几大部分涵盖的知识点来看,文体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实用类文本;从体例上看,古今中外文本都有触及。而这些内容都是大学联考检测的知识点。所以,梳理教材,深谙教材的内容是后期复习必须认真对待的,尤其是对文言文知识和文言现象的整理;《考试大纲》。作为命题和制定评分细则的指导性文件,《大纲》是后期复习需要认真研读的文献,特别是对所给样题示例及答案的分析和研究。只有从有限的信息中分析总结出共适性的规律,然后严格按照规律复习,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已经考过的试卷。复习进行到攻坚阶段,时间和精力都更加宝贵。面对浩如烟海的复习资料,五花八门的冲刺卷、押题卷,如果面面俱到,单纯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付出与收获可能会发生背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接下来的备考中如果能够把前期所做的试卷进行分类整理,加强对错题的分析研究,知其然的同时更知其所以然,复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自己出错的地方是最有说服力的。那些出错频率较高的说明是短板,更要引起高度重视;读透社会大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语文是与社会人生和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语文的学习和备考就是用另一种方式考查学生对社会生活与人生的理解。因此,在后期的复习中,时时引领学生回归社会,关注生活人生,这样才不至于有与时代疏离的感觉。再说,语用类试题的考查没有源头活水是很难弹出悦耳的音符的。

当然,《大纲》的研读,由此引发的猜想和推定仅仅是宏观性的,存在一定的或然性。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不能以或然性取代必然性。只有依据《大纲》为纲,回归文本,关注社会人生,注重基础训练,强化文本意识与答题意识,再细化规律的总结和落实,复习备考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