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家鄉的習俗作文(精選50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0篇《家鄉的習俗作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家鄉的習俗作文》相關的範文。

家鄉的習俗作文(精選50篇)

篇1:家鄉習俗作文

中國是一個大家庭,有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都必須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美麗的家鄉上海,有許多不同的習俗。其中,元宵節給我印象最深。

在我的家鄉,我總是特別重視元宵節。正月十五,家家吃元宵。因為元宵節的形狀是圓的,圓的意思是圓的,圓的。它可以祈禱家人團聚,每天都很開心。

吃完元宵,元宵的高潮隨之而來。要表演踩高蹺、舞獅、劃旱船、打龍燈等特殊節目。表演過程中,每一位觀眾都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中,被表演所吸引。

説到元宵節,最著名的是元宵節和在燈籠上解謎。元宵節的晚上,街道上每天都裝飾着彩燈,處處表現出元宵節特有的氣氛。如《東京夢華錄》:每年元宵節,在開封皇家大街上,一萬盞燈籠被建成一座燈籠山,放着煙花,閃着金光,光彩奪目。京都女孩在唱歌跳舞,人們在看。遊客們聚集在帝國街的兩條走廊裏,技藝精湛,載歌載舞,音階相切,音樂嘈雜,綿延十餘里。大街小巷,茶館酒樓,燈火蠟燭,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燈火無盡。“熱鬧的氣氛足以形成一條河,讓所有看到它的人都和他們一起歡呼。

正月十五晚上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賞月。正如唐代詩人崔曄在《上元夜》中所言:“誰見月能閒坐,不見燈。”一邊欣賞着天上美麗的月亮,一邊看着人們過元宵節,這個時候還有誰能靜坐?趕緊出去和人一起過元宵節。

啊!這是一個多麼平靜而生動的場景啊!這是我家鄉最獨特的習俗。是不是也讓你很着迷?我愛我的家鄉和家鄉獨特的風俗!

篇2:家鄉習俗作文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説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着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七年級,這一天,連着大年八年級、大年九年級,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説,這是為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七年級這一天,大人們就領着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裏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裏,院子裏,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小學生家鄉的習俗作文400字國小生家鄉的習俗作文400字。

十五過後,到了十六,就開學了,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家鄉習俗作文【熱門】】

篇3:家鄉習俗作文

我的家鄉河坊村,是邵武市的東大門洪墩鎮的一個小村莊。雖説地處偏僻,但交通還是很便利,更因為我村的“搶酒節”而遠近聞名。每年的農曆九月七年級是我們村的“搶酒節”。舉辦這個節日主要是慶祝豐收,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這個節日比過大年還要隆重、熱鬧。

“搶酒節”的前一天,家家户户就已忙得不亦樂乎——備齊預先釀好的紅酒,磨上十來斤米粉做的米果,用以招待客人;然後是全村做衞生,大掃除,備好香燭鞭炮。無論你走到哪家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

節日這天天不亮,將軍廟裏,燒香還願的人已是絡繹不絕,鞭炮聲不絕於耳。村民們把自釀的紅米酒整壇整壇地運到村部門前的空地上,傾入特製的大木桶中。村裏的女子腰鼓隊、鄰村的鼓樂隊已經開始表演了,鑼鼓喧天,樂聲齊鳴,當然表演的還有村民們自編自演的節目。四面八方的親朋好友都驅車趕往搶酒地點。停在路旁的轎車、摩托車已排成了長龍,足足有好幾百米呢。“搶酒節”的場地四周已是人山人海,把整個場地圍的是水泄不通,就連周邊能觀看搶酒比賽的所有三層樓房都站滿了人,甚至都站到了房頂。我真替他們擔心:這可是很危險呀!還是要多注意安全喲!

上午十點半,隨着村書記一聲令下,幾十位拎着大小桶的鄉親們一齊衝向大木桶,你推我擠爭着去舀桶中的酒,偶爾也會碰得頭破血流,他們也全然不顧。整個比賽歷時不到5分鐘,桶裏香噴噴的紅米酒已被全部搶光。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鑼鼓聲、鞭炮聲夾雜着人們的喝彩聲、歡笑聲,整個河坊村已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場面極其壯觀。

搶酒活動才剛結束,遊行就已開始了。男女老幼齊上陣,有的抬着趙將軍及夫人的泥塑金身,有的敲鑼、有的打鼓、還有的扛錦標,錦標上寫着“萬事如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吉祥大字,走村串巷逐户佈施。所到之處鞭炮聲響徹雲霄;村禮堂裏也咿咿呀呀唱起了大戲,一直唱到重陽。

午飯時間到了,家家户户殺雞宰鴨、買魚買肉,籌辦豐盛的午餐盛情招待着每一位四方的賓客……

聽長輩們説,“搶酒節”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如今還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了。隨着我們現在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想,這個節日今後會越辦越紅火,這樣熱鬧非凡、歡聲鼎沸的景象定會年年相傳的……

篇4:家鄉習俗作文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媽媽就開始包餃子啦!包餃子還需要技巧呢!我負責擀皮,我這裏擀擀,那裏擀擀,簡直就是四不像。媽媽給我做了示範,包餃子應該均勻的擀,讓它在擀麪杖上轉起來,這樣就可以擀的圓圓的了。我按照媽媽的辦法,怎麼也不能把這個“淘氣鬼”制服,還是擀的亂七八糟。不過經過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艱苦訓練,我終於把這個淘氣鬼給制服了。

我們這裏包餃子還要包裏面錢呢!只要誰吃着帶錢的餃子,就代表着他在這一年中平安無事,運氣很好。誰要是吃的最多,誰就是一家之主。我們家也包了好幾個錢呢!我和爸爸媽媽都想吃到錢。我為了得到拿到那幾個硬幣,於是搶了很多的餃子。嘿嘿!我們家裏的錢竟然被我吃到了三個,把我的牙都快咯壞了!

吃過餃子之後,我們當然還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們男生最喜歡乾的事情。我們拿起一個大*花,迅速點燃。頓時,天空中出現了五彩的煙花,美麗極了。

我們這的春節習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過新年時,家家户户都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磕頭,給他們拜一個年,説一些祝福的話語。然後長輩們就會給我們一些壓歲錢,發一個紅包。然後再與親戚們一起吃一頓團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感情。

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就是這樣的,怎麼樣!你們的呢?

春節快到了,大家以高興的心情籌備新年的一切。

除夕的早上,我們家各幹各的,搞掃除貼好春聯,便拜神保佑來年順景。媽媽擺好拜神的貢品,準備拜神。晚上,在遠方讀書的姐姐回家了,媽媽早已做好豐盛的晚飯,一家有説有笑地吃團年飯。吃完飯,媽媽忘不了包利是。

新年七年級,我和姐姐穿好新衣服,向爸爸和媽媽恭喜,“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然後,他們總是笑容滿面地給我們利是,我和姐姐高興得手舞足蹈。因為我們太早起來,吃過早餐。客人來拜年了,媽媽總是倒上一杯熱乎乎的茶,我擺上糖果、水果、瓜子、年糕……來款待客人。這時,大人們問好後,總是談及他們的工作及家庭情況。我們這些孩子就是愛鬧、愛玩。我和叔叔的女兒麗麗提着紅燈籠到大街小巷玩個痛快,真有説不盡的高興!

篇5:家鄉習俗作文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曆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曆二十八的時候把家裏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於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説“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餘;髮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七年級,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牀。吃過午飯後,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錶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説“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説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説“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説“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麼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着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掃除、購年貨、包餃子、拜年等等簡直數不勝數。

我和爸爸也按照習俗去購年貨。大街小巷裏,買年貨的人們數不勝數。小攤上,小店裏的東西琳琅滿目。擺滿了鮮豔的衣服、有好吃的食品、以及各種各樣的煙花爆竹。真是讓我大飽眼福。我和爸爸又開始了瘋狂大搶購,各種各樣的東西被我們一掃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裝了滿滿一大袋子。

我的家鄉最少不了的一項習俗當然是包餃子了。每逢春節,家家户户都要包餃子。我們家當然也是不例外的啦!

篇6:家鄉習俗作文

家鄉的年俗和很多地方一樣,每年春節,一家人坐在一起快快樂樂地吃一頓團圓飯。團圓飯的菜式特別豐富,有紅有綠也有橙。

春節這天,親戚們互相走訪,説一些客套話,街上的樹上都掛着彩燈,家家户户門前掛着燈籠,貼着新對聯。如果幸運的話,春節這天會飄走雪花,孩子們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然後,大人們便開始放鞭炮,“霹靂啪啦”幾聲響後,便可以聞到一股火藥味。

孩子們穿上新衣服,收拾得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去表弟家拜年,誰知表弟太淘氣了,把家裏的花瓶打碎了,那可是讓人認為不好的象徵,表弟非常害怕,臉痛苦地扭在一起,最後還是姑姑解了圍,就憑一句——“歲歲平安”就這樣,緩解了氣氛,這也算是小孩子的優扶待吧,這天,爸爸媽媽決不會吵孩子,怕衝破喜慶的氣氛。

新年這天,我們也會一家人去看煙花,這煙花持續不斷,彷彿各家各户都在爭誰家的煙花最美一樣。看夠了煙花,我們便去看燈,在認為好看的景點拍起照留作紀念,儘管小臉凍得通紅,但卻非常的高興。

而且在今天,一結人也會自動組織一個組,在公園裏盡情地歌唱,有時路人聽到了,也會加入到她們其中。最後,我們小孩子會美美的睡上一覺,第二天醒來,賺來的壓歲錢就可隨意使用。

有時春節這天,也有一家人出去挑個好看的景點為自己畫像或者畫全家福的。春節這天,其樂融融,這是我家鄉的節日,也是中國的節日,有的國外也過春節,春節真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啊!

【【精品】家鄉習俗作文5篇】

篇7:家鄉習俗作文

客家人過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稱八月節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台,或屋前的禾坪對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過月後,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裏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他們的天堂。而吃東西則是有些講究的。家長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後,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説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餅這個傳統的、帶有普遍意義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裏面。也有説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願望。”

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普通月餅外,有“五仁月餅”,還有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雖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但客家人始終繼承傳統飲食文化又在發展民間飲食文化,而中原遺風始終不變。

家鄉的中秋習俗3

中秋節前幾天時,家家户户都要買好月餅、水果等東西,準備中秋節時“拜月亮”。凡是認識的人都會互相送幾盒月餅,説上一句“中秋節快樂”的祝福。

當中秋節晚上到時,家家户户都拿一張桌子放在能看見月亮的地方,把月餅和水果等食物放桌子裏,再拿幾支香點起來,插在桌子前頭,然後,一家人輪流的站在桌子後面,抬頭看着皎潔的圓月,就把自己的願望説出來,並拜幾拜。拜完了月亮,就到吃東西了,把桌上的東西搬到屋子客廳裏,津津有味的吃着月餅水果。

吃完吃飽了!就到了小孩子的天堂了!小孩個個都提着閃閃發光的燈籠,成羣結隊的走在一起,互相比比誰的燈籠最亮。有時,還三五成羣提着燈籠走夜路,像冒險似的,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那些比較膽小的馬上跑出來,只有比較膽大的小孩繼續“冒險”,真是有趣極了!

我愛我家鄉的中秋節,因為有趣、熱鬧。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中秋節!

篇8:家鄉習俗作文

每個地方有不同的風俗。比如陝西過年要扭秧歌、敲腰鼓,台灣、廣東過年要舞龍、舞獅,北京過年要逛廟會等。

我的家鄉在首都北京市順義區,在我們這裏大人們從臘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把農民種的農作物放在鍋裏,熬成臘八粥,聞着可香可香了。各家的窗户上都貼上了窗花,大門上也貼着各種各樣的對聯和門神。看着門神那炯炯有神的雙眼,別説是妖怪,就連“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對視。這時,我的家人們也都在置辦年貨,都為了明天除夕做準備。看見大家在忙碌的幹,我也去幫忙,我的任務是陪奶奶一起摘菜。

轉眼到了臘月二十三,我們俗稱“小年兒”在這一天我們就已經裏除夕更近了,大人們有的帶着自己的小孩兒開始走親戚。車站、機場人來人往,都是急急忙忙往家裏趕的人,因為除夕要吃團圓飯,求個閤家歡樂。這時候很多大人也開始給家裏的孩子準備鞭炮,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在街上的商店裏,購物的人也是人來人往,進進出出擠滿了人。

最熱鬧的還要數大年三十,大人們戴着小朋友去和家裏的長輩團圓。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菜餚,過年時先請家裏最年老的長輩入席,吃完飯了,大家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小孩看動畫春晚,大人們要給小孩發壓歲錢,為的是一年都平平安安。凌晨我們還要吃團圓餃子,餃子裏放一個硬幣,為的來年幸運。

這幾天我們小孩最高興,因為可以和自己親戚朋友快快樂樂的玩。壓歲錢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可以攢起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大年七年級,大人們提着禮物帶着小孩到親戚家裏去拜年。幸運的小朋友還可以得到親戚的禮物,真的好開心呀。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家鄉,每個家鄉也有各不相同的節日習俗,傳統的節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國慶、春節等……説到春節,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按照老河口的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是一年裏最冷的時候,老人們經常説:“臘八要喝臘八粥,不喝一年就要凍耳冷手。”臘八這一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粥是根據每個人自己的口味來熬的。臘八粥是用八種不同食物組成的。如我家就是用麪條、綠豆、大米、肉丁、土豆丁、黃豆、花生、蘿蔔丁放在一起煮成的粥,亂七八糟的一大鍋,不過很好吃的。除此之外,還要泡醋蒜瓣,把蒜瓣放進醋裏,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做配菜,因為在我的家鄉,過年時家家的飯桌上都少不了餃子。

篇9:家鄉習俗作文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天我們必須吃湯圓,因此,湯圓成了我最愛吃的一種食物。

元宵節那天是要包湯圓的。去到外婆家裏,正巧碰到外婆在包湯圓,結果我跟着外婆學了起來。外婆先用開水倒入裝有糯米粉的盆子裏,然後不斷的用力搓面,一直搓到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接着把面搓成寶塔的形狀,後來從“寶塔”的頂上拽下一塊塊麪糰,中間掏個洞,兩隻手相配合把洞越搞越大,把準備好了的芝麻餡放入洞內,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接着把洞口封住,最後把湯圓放在手心上,兩隻手柔和地將湯圓搓圓,我的手忍不住癢癢的,我連忙捲起袖子也包了起來。雖然我包的湯圓餡子少、大小不一、奇形怪狀,但還是得到了外婆的表揚。後來我們把湯圓煮熟,到熟了以後就一個個浮在水面上,看到這一個個白花花、圓滾滾的湯圓真叫人眼饞!我吃了一個湯圓以後樂呵呵的説:“湯圓象徵着我們的生活團團圓圓、甜甜美美!”

啊!家鄉的湯圓,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陳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鄉人的心。

【【精華】家鄉習俗作文十篇】

篇10:家鄉習俗作文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節日,也稱“忌針節”。從除夕至初五為春節,期間有許多規矩和禁忌,但到了初五,上述禁忌都打破了,有“破五”之稱。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風俗裏講究在家歇着,不出遠門。説實話,大年過到這一天,人人都有點疲憊不堪,大魚大肉吃得太多了,吃什麼都覺得沒味。這一天,女主人就應該清理一下自己的餐桌,做點清爽可口的飯菜,讓家裏人好好休息一下。

正月初五,俗稱為“破五”節,因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於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燕京歲時記》中説:“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婚女子亦於當日歸寧,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易矣。《清裨類鈔》也載:“正月初五日為破五,婦女不得出門。”清末民初,天津詩人馮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詞》就寫道:“新正婦女忌偏多,生米連朝不下鍋,杯碗捧持須謹慎,小心‘破五’未曾過。”

農曆正月初五,又稱為“牛日”。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七年級日為雞日,八年級日為狗日,九年級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説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七年級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資料來源:《春節》新華社發)

正月初五牛日:東南西北中,路路遇財神。

正月初五舊説為“財神生日”。據《古禾雜識》記載:“初四日午後接灶,至夜則接路頭,大家小户門前各懸燈二盞,中堂陳設水果、粉團、魚肉等物,並有路頭飯、路頭湯,鄙俚之至。“路頭”即民間所説的“五路財神”。

這一天,還是我國大部分地方春節“送窮”的日子。漢唐以來,民間就有了送窮習俗。窮為何人?從傳説上看,有人説是顓頊、帝嚳之子,有人説是帝堯之子,還有傳説認為是姜子牙之妻。韓愈的《送窮文》認為是“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凡此五鬼,為吾五患”。送窮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地方,在這一天打掃房屋,據説“窮鬼”寄身在塵土垃圾之中,將垃圾倒掉,也便送走了“窮鬼”。

關於“破五”還有很多傳説,一説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並令她“見破即歸”,人們為了避窮神,於是把這天稱為為“破五”。還有一個略為不同的傳説是,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髒神姜太公的老婆給忘了。於是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髒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説:“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餃子邊捏。據説,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吃餃子也承載了人們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腳”被稱作“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老人們忌諱這一天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説是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又有人説,這一天是財神的生日,户户放鞭炮吃餃子迎財神。不管何種講究,“破五”吃餃子,寄託着人們的新春期盼,那就是在新的一年裏,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能過上好日子。

由於地域不同,節日習俗也有差異。在北京一帶,婦女不許於此日串門,串門則不詳。在河南一些地區,人們於此日不勞作,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在晉西北,傳統上這天太陽未出山,要掀起炕蓆,打掃一些炕土送到野外,外加鳴炮、燒香、敬紙;晉北民間習慣則是用彩色紙剪成人的圖像,小孩子拿到街頭,互相交換。把自己的紙人送給別人,稱為“送走窮媳婦”;把別人的紙人換回來,稱為“得到有福人”;到了晉東南,民間習慣將爛衣服扔到牆外。

陝西比較有特點兩個地方是隴縣和鳳翔縣。隴縣是全縣都吃攪團,説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東西都用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又説是“吃窮飯,除窮根”,也説”糊窮坑”、“填窮坑”。用攪團這樣的食物來糊來填倒也適當。有些地方還傳這一天不能出門串親戚,説是不能讓親戚沾着了窮氣。

而最有意思的是鳳翔縣,“破五”這天早起,搞大掃除,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講究大不相同,是吃餃子。不叫餃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間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餡。妙在包餃子時,須點一支香,在那盛餃子餡的盆上邊繞去又繞來,然後才包那餃子。這是為什麼?鳳翔人説:這是將“五窮”之類趕攏了來,包將起來,煮熟了,吃掉。

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户户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原來,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髒神給忘了。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髒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説:“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於是有“破五”之説。

【【精華】家鄉習俗作文合集7篇】

篇11:家鄉習俗作文

立夏,我們的習俗是吃茶葉蛋、稱人、吃鹹肉飯。還有一個很好笑的傳説,在立夏這一天千萬不要睡午覺,否則你這一個夏天都要昏昏沉沉

這一天,媽媽烤了茶葉蛋,燒了香噴噴的鹹肉飯。吃得我們是讚不絕口,於是,我向媽媽請教了鹹肉飯的做法。

首先準備好了瘦肉、香乾、香腸,把它們都切成丁,花生米用高壓鍋燉熟,再把糯米飯蒸熟。往鍋裏倒入油,把切好的肉丁倒進去爆炒,再把香腸丁,香乾丁,花生米倒進去炒,加入調味料,最後把事先蒸好的糯米飯也倒進去。功夫最大的就是炒糯米飯了,因為它有粘性,不容易炒開,所以要花很長時間,使他們變成一粒一粒而不是一團一團的,就這樣香噴噴的鹹肉飯就做好了。如果你要使它的顏色好看點可以加些紅蘿蔔和豌豆粒。

立夏過了,意味着炎熱的夏天到來了。

【【熱門】家鄉習俗作文十篇】

篇12:家鄉習俗作文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過春節,人們總要貼春聯、放爆竹和吃團圓飯。

每個地方的春節習俗都不一樣,藏族人跳神舞,北方人吃餃子,而南方人吃團圓飯。土家人吃團圓飯時要關着門,不讓外人進來,半夜的時候才開始吃,一直吃到天亮,預示來年越來越旺。

而我們家鄉的春節過得可有意義了。年三十爺爺寫春聯、寫福字,爸爸忙着貼春聯和福字,媽媽和奶奶忙着做米粿。許多人家還做米羹,説其它,這是我們家鄉的特色,你們知道米羹怎麼做的嗎?讓我來説説吧!把浸泡過一晚的大米用石磨磨成米漿,再加入乾菜和肉類,最後煮成一鍋,香氣撲鼻,味道鮮美,我一次能吃上好幾碗。整個下午,大人們都忙着準備年夜飯。到了傍晚,放過鞭炮以後,我們圍坐在一起吃個團圓飯。

正月七年級,我們早早的起了牀,打開門放了新年的開門炮,隨着鞭炮聲的響起,我們迎來了新年的第一天。我們穿上了新衣服,早上吃上一碗長壽麪,意味着來年的長壽,長命百歲。早飯後,我們再去祠堂祭拜“老爺”。我們拿着豬頭、黃豆、大米等,給老爺祭供。在頭一年,人們把豬養得肥肥的,這是對老爺的尊重。

正月八年級,我們帶上禮品去走親戚、看望長輩。大人們聊聊過去一年的工作和新的一年計劃,説説小孩的學習成績。小孩們可以三五成羣地聚在一起玩遊戲和放火炮。

家鄉的春節過得特別甜,不管出門在外的人有多遠,每年都要趕回家吃一頓團圓飯。

【實用的家鄉習俗作文5篇】

篇13:家鄉習俗作文

我就講一下我家鄉春節的習俗吧!我們那兒過春節都要殺整豬吃,還要掃塵和貼倒福。不一會兒,家裏就煥然一新,顯得喜氣洋洋。除夕那天,我們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有年糕、臘腸、魚肉、羊肉火鍋、牛雜火鍋等等好吃的菜。飯後我們都要洗個乾乾淨淨的澡,洗掉一年的晦氣,然後換上新衣看春節晚會。我最喜歡的春晚節目是小品和相聲,因為小品和相聲真的很搞笑。等春晚的節目主持人在電視裏宣佈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和電視機前的千千萬萬的觀眾一起倒計時的時候,我就會拿起早就買好的鞭炮和煙花,和姐姐一起去外面暢快一番了。看到滿天的五彩的煙花火焰,我別提有多高興呢!

大年七年級的早上,我太興奮了,不能像家裏其他人那樣睡個大懶覺。我起牀了就開始玩我自己的玩具或是看電視或是看看書,實在無聊,我就找點吃貨去叫姐姐起牀……吃了早飯後,我們這些小輩就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給長輩拜年了。這個我最喜歡了,因為可以拿到紅包!裏面包了多少錢都不重要了,拿到紅包就開心,哈哈!走親訪友,吃吃喝喝,一直要到元宵節……元宵節那天,奶奶會在上午吃了飯就開始下滷鍋,滷很多好吃的菜,豬頭,臘腸,蓮藕……香香的,那個美味簡直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一見奶奶開始滷菜,等不及菜滷好,我就開始跟在奶奶的身後要這個吃要那個吃,我就是個小吃貨……

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的習俗。

【【推薦】家鄉習俗作文七篇】

篇14:家鄉習俗作文

家鄉的習俗沙井位於深圳西部,面臨珠江口,南通福永、寶安機場,東連公明,北接鬆崗,西北鄰東莞長安、虎門。沙井也有許多自已習俗。20xx年起,每年都由市、區政府主辦舉行沙井金蠔節文化活動,金蠔節內容豐富多樣,主要包括盛大井幕式,文藝演出治動,品食蠔宴活動,沙井蠔景點一日遊活動等,這就是沙井的金蠔節。春節俗稱過年,沙井人在每年冬至過後就開始準備過年。首先是春粉和炒米磨面,這要看家庭經濟和人口多少而定炒米和春粉的數量。沙井人做炒米餅很講究,稱為“撻”餅。“撻”餅邯天把鄰近的親戚和鄰居好友的中、青年婦女和姑娘請來,圍在一起“撻餅”,歡聲笑語交雜着“撻”餅的聲音,場面頗為熱鬧。每家人“撻”餅一般都在當日“撻”完。餅的材料一般是炒米粉、黃糖、花生仁等。除夕(月大為三十,月小為廿九)的前一天,沙井人在香港成家的兒女,都在這天回鄉與父母團聚吃團圓年飯,並於當天回香港。年七年級至年九年級,每天都要點香燭拜神燒鞭炮。

年七年級大清早,兒子、媳婦、孫兒捧着全盒,有糖果,瓜子,桔子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紅包(利是)。沙井人給秉朋戚友拜年,除了年九年級少見一些外,其他日子都可以去拜年。新年期間舞獅隊出動到各村參拜、觀看並進行武術表演。這就是沙井的習俗。

【精選家鄉習俗作文8篇】

篇15:家鄉習俗作文

家鄉的年俗和很多地方一樣,每年春節,一家人坐在一起快快樂樂地吃一頓團圓飯。團圓飯的菜式特別豐富,有紅有綠也有橙。

春節這天,親戚們互相走訪,説一些客套話,街上的樹上都掛着彩燈,家家户户門前掛着燈籠,貼着新對聯。如果幸運的話,春節這天會飄走雪花,孩子們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然後,大人們便開始放鞭炮,“霹靂啪啦”幾聲響後,便可以聞到一股火藥味。

孩子們穿上新衣服,收拾得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去表弟家拜年,誰知表弟太淘氣了,把家裏的花瓶打碎了,那可是讓人認為不好的象徵,表弟非常害怕,臉痛苦地扭在一起,最後還是姑姑解了圍,就憑一句——“歲歲平安”就這樣,緩解了氣氛,這也算是小孩子的優扶待吧,這天,爸爸媽媽決不會吵孩子,怕衝破喜慶的氣氛。

新年這天,我們也會一家人去看煙花,這煙花持續不斷,彷彿各家各户都在爭誰家的煙花最美一樣。看夠了煙花,我們便去看燈,在認為好看的景點拍起照留作紀念,儘管小臉凍得通紅,但卻非常的高興。

而且在今天,一結人也會自動組織一個組,在公園裏盡情地歌唱,有時路人聽到了,也會加入到她們其中。最後,我們小孩子會美美的睡上一覺,第二天醒來,賺來的壓歲錢就可隨意使用。

有時春節這天,也有一家人出去挑個好看的景點為自己畫像或者畫全家福的。春節這天,其樂融融,這是我家鄉的節日,也是中國的節日,有的國外也過春節,春節真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啊!

篇16:家鄉習俗作文

端午節是我國一年中關鍵的節日之一,這一節日在每一年的陰曆五月初五,是一個承傳上千年時間的節日。

一提及端午,我也會想到令我垂涎欲滴三千尺的粽子,隨後又會想到它的來歷:古代,在燕國有一個名字叫做屈原的醫生,那時候的國君十分軟弱無能,屈原明確提出了很多大國現行政策,都被國君一一否定。最終,國君又輕信奸險小人饞言,將屈原流放到泊羅江周邊。我國亡國,屈原悲痛無比,投河自盡。

大家為了更好地留念屈原,將包裹的粽子資金投入江中,不許魚類、蝦類啃掉屈原的屍體,這就是最初的粽子。如今的粽子則口感豐富多彩,哪些花生仁、栗子、小鮮肉、蜜棗等,類型不計其數。包的原材料有檽米、蜜棗、蒲棒葉子等,十分美味。

在端午的情況下,我看到了祖父、姥姥在包粽子,便也萌發出了親自動手包粽子的想法。一場宏偉的包粽子工程項目便開始了,我將葉子卷變成一個錐形,再將檽米倒進在其中,到一半的情況下,再放進蜜棗,隨後撒上一層檽米,將上邊多出去的一小片葉子尖包裹,一個粽子樣子便大概展現出來,下面便用針一插一抽,一個粽子便做好了了。放進鍋中蒸制,一個熱騰騰的粽子就隆重登場了。

將粽子翠綠色的皮剝出來,外露了紅褐色軀體,香氣四溢,一口下來誘寵飄欲,那蜜棗也是亮點,美味可口無比。

這就是我故鄉的端午節風俗,吃極其美味可口的粽子。

篇17:家鄉習俗作文

我的家鄉是x,那裏有很多過春節的習俗。讓我告訴你吧!

在我的家鄉,臘月二三十是祭祀節,也是新年。從今天開始,意味着人們在準備年貨,乾淨利落地準備好過年。意味着新的一年會有新的一年。聽媽媽説,這一天,大家都要拜灶王吃麻糬。這天很難買到麻糬。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大掃除日”。每個人都必須徹底打掃房子。媽媽還教我一首過年歌:“二十四,打掃屋子;二十五,包子;二十六,去切肉;二十七,去殺雞;二十八,打酒;二十九,洗手;除夕,包餃子、祝福、對聯、貼門。”

新年春聯是我最喜歡的東西。過年時,我會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春聯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喜慶吉祥,寓意新的一年興旺發達。我們還在門上放了一個大方塊“福”,意思是“福到門”。

在我的家鄉,燃放鞭炮是重頭戲。每天除夕晚飯前和元旦清晨我們都會燃放鞭炮。最讓我開心的是元旦清晨的聲音。大年七年級的清晨,大家爭先恐後地打響了新年的第一槍。每當倒計時開始,我們就看着電視,倒數開炮的人數。一個拿着長棍子拿着大炮,另一個拿着打火機,等待着關鍵時刻。 “5、4、3、2、1”。頓時,整個社區都響起了雷鳴炮和鞭炮聲,熱鬧非凡。

在我的家鄉,有很多習俗:包餃子、看來年富貴、看春晚、全家同樂、親朋好友閒逛等等。新年真熱鬧!

你家鄉有什麼風俗習慣?

篇18:家鄉習俗作文

一直以來,我最盼望的就是春節。春節不僅有好吃的好喝的,有煙花,還有家長們包的壓歲錢……這些都是過春節家家必走的流程,但在不同的地區,總存在着一些獨特的習俗。

令我最難忘的家鄉習俗,是春節那幾天每次出行奶奶都要點上一節爆竹。我們就坐在車上在爆竹聲中出行,就像一位公主一樣。

曾經對此不以為然,知道某天某次,又一次鞭炮聲響起,奶奶親切的話語又一次響在耳邊:“平安歸來哦。”

心底的某根弦突然被觸動,我突然懂得了奶奶話語中所包含的某種意思……

自古以來,逢年過節放鞭炮都象徵着一種喜慶,代表着紅紅火火,象徵着一種美好祝願。

平安歸來哦……

這不僅是一種家鄉習俗,這是奶奶對兒子,對孫子孫女的祝願。

平安歸來哦……

我想,這也同時象徵着奶奶的一種希冀。她辛辛苦苦地將父親拉扯長大,看着他離開自己的身邊去往別的城市安家,看着他娶妻生子……看着他一年中只能偶爾回家看自己一兩次。但每次回家她總是笑着,噓寒問暖。可那笑容背後,多少也包含着一種期望,一種失落吧?她期望他能帶着孫子孫女門多回家看看。

平安歸來哦……在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中,我們看着那張笑臉出行。

篇19:家鄉習俗作文

家鄉,是夢想的搖籃,是温暖的港灣,也是童年的樂園。我永遠忘不了那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味道,還有那泥土淡淡的清香。

小時候,記憶裏的家鄉是天堂。在那裏,我可以無憂無慮地玩耍着。累了,可以坐在綠油油的草地上休息;餓了,可以吃奶奶做好的香噴噴的飯菜;渴了,可以喝那甘甜的泉水。那時候,家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我覺得可以在那裏待一輩子。長大了,又覺得家鄉是個“魔法”盒子裝滿記憶的盒子,每次回到這,都能勾起兒時温馨的回憶。不過,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元宵節時的迎龍燈(俗稱板凳燈)了。

龍,是吉祥的化身,寄託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龍燈,顧名思義,就是把燈放在用紙糊成的“龍”裏。龍由龍頭、龍身和龍尾組成,所以,龍頭就屬最重要的部分了,要選在正月初八進行。先是準備材料,因為整個龍頭是用毛竹加工過後紮成的,所用的毛竹也是有講究的,去砍的人叫“偷”,砍好後要放鞭炮,同時邊上還要放點象徵意義的“禮士”(紅包)。龍頭做得高大威武,兩隻眼睛大如燈泡,嘴如臉盆,口裏還含着一顆大龍珠,頭上插滿了彩旗。背龍頭的人要經過精挑細選,年富力強,一點兒馬虎不得。中間的“龍身”,就是用一塊塊木板接起來的,每塊木板上都插着兩支蠟燭,最後用燈罩罩上,如果人越多,“龍身”自然也就越長,不過迎起來也越困難。最後就是龍尾了,有的用魚當尾,意欲年年有餘的意思。

迎龍燈,是一個很傳統的習俗,農民伯伯為了一年的風調雨順、安居樂業、平平安安,每年的正月十五期間都用這樣的活動方式來祈福。所以,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遠遠地便聽見了那鑼鼓聲,響徹雲霄。那喜氣洋洋的氣氛,至今也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那時的我可真開心,牽着由外公給我做的兔子形狀的燈籠滿大街跑,龍燈去哪,我也跟到哪,即使小臉和小手已凍得通紅,也不放棄,繼續追趕着。

記憶中,一條“龍”要去許多地方,隔壁村子都要地“遊覽”一遍,只要看見龍燈來了,家家户户都拿出最好的鞭炮,“霹裏啪啦”地響起來。大街小巷也都圍滿了人。最好看的,就是轉圈了,在平時農民伯伯用來曬糧食的空曠的場地上,“龍”開始“跳舞”了,一圈一圈不停地在展現它那婀娜多姿的身體,龍頭在裏,龍尾在外,當整條龍圍成一個圓時,突然中間一串鞭炮響起,鑼、鼓等樂器也加快了節奏,這時看見龍頭高高抬起轉了一個身開始從裏向外,這就是俗稱的龍翻身,速度也加快了,這時整條龍一圈高一圈低相對而行,煞時好看,當龍頭出來後,龍尾乖乖的往裏鑽了,慢慢的,龍尾越來越靠近中心了,又形成了一個圓,聽大人們説這樣意喻團團圓圓。

夜漸漸深了,可“龍”還在四處轉悠,我卻玩累了,肚子也開始咕咕叫了。剛進家門,就飄來了一陣香味,原來是奶奶把夜宵給燒好了,那就是我最愛吃的—粉幹。深澤的粉幹,那可是名副其實、味道一絕啊。吃起來爽口,而且很有彈性,煮久了也不會糊。小時候的我,經常吃這個,每次端着小板凳,把碗放在板凳上,自己蹲着吃。而如今,再也找不到那種熟悉而陌生的味道了。

鄉土上,一個個腳印來來往往,隨着時間的推移及時代的變遷,以前的土石路變成了水泥路,一座座樓房也拔地而起……長大了我們守着的是那片自己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土地。我們得留住鄉土的記憶,別讓它溜走,讓它在我們的腦海裏永遠、永遠……

篇20:家鄉習俗作文

除夕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家家户户都很忙,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媽媽都很忙。

我看見我母親用她的擦洗在全家人面前光彩照人。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膠水把“福”字倒貼在大門上,我問爸爸:“為什麼要倒貼?”父親告訴我:“福落福來,意為福來快。”突然意識到,哦!原來貼春聯有這麼多知識!

我的家人在樓上忙着的時候匆匆趕回爺爺奶奶家。

我和爸爸回到老家後,開始貼春聯,爺爺奶奶媽媽忙着做飯。我們家分工明確,又開始忙碌起來。我和爸爸在貼春聯上已經是“老夥伴”了,協調性可謂完美。所以,短時間內,我們就能完成所有門貼春聯。即使貼完春聯,也不能停下腳步。走一會兒跑一會兒都停不下來。

終於到了下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聊起了一些開心的事。那是春節聯歡晚會,我們饒有興趣地看着。“咚”在天空中笑了笑,我催促爸爸趕緊放煙花。首先,放一掛土紅色,他像一條龍,在他身上舞動着金色的鱗片;然後,有好幾種煙花,像金菊、流星、串珠……笑臉在天空中綻放,把夜空變得美麗。聲音過後,各種煙花紛紛飄落在空中,像美麗的花朵,五彩繽紛,真的很美!

春節的氣氛很熱鬧,春節的人都興高采烈,春節的孩子們更開心。我喜歡春節!

篇21:家鄉習俗作文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説起咱家鄉是在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河南。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我的家鄉在河南鄭州,從我記事起,每到中秋節,媽媽都會親手給家人做月餅,一早起來媽媽就開始做月餅,將提前煮好的紅豆碎成泥,再把打成蓉的豆沙糖漿和油餡拌均勻,這樣香甜可口、甜而不膩的豆沙餡就做好了,接下來將皮料與油酥料各分成小塊,再將油酥包入皮中,用手掌撳扁成薄形開始包餡。媽媽先取豆沙餡置於撳薄的酥皮上,輕輕的包住,放入生坯模具內,壓緊實,然後一推一個可愛香甜的月餅就成型了,我看那小巧的月餅模具特別精緻,有富貴吉祥、花好月圓的字樣,有富貴牡丹花的圖案,上面的花朵栩栩如生。看完後,我也嚷嚷着要做一個,我拿起一個酥皮,手忙腳亂地往裏塞豆沙餡,或許我太着急了,方法掌握的不對,做出的月餅四不像,像一團沒揉開的麪糰,把媽媽逗樂了。做好的月餅放入預熱的烤箱內,很快就烤好了,表面金黃油潤,廚房裏飄滿了豆沙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到了傍晚,大家早早地吃過晚飯,來到平台,全家歡聚在一起賞月,聊天吃月餅,十五的月亮可真圓啊,就像一輪金黃、明亮的大圓盤,把皎潔的月光毫不吝嗇的灑向大地,我們欣賞着這美麗的月亮,媽媽給我們端來了月餅,就像天上的月亮,金黃金黃,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的津津有味,一家人其樂融融。

聽爸爸説中秋節象徵家庭團圓幸福,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在外面忙碌的人,無論身在何處,都會千里迢迢趕回家,跟家人團聚,感受家的温暖、温馨。

這就是我的家鄉中秋節的風俗習慣,讓人難以忘懷,我愛我家鄉的中秋節,也愛我的'家鄉!

篇22:家鄉習俗作文

我的家鄉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臨岐鎮吳峯村。那裏可好玩了。

我們這裏有有趣的方言。比如,説:我是阿,你是儂,他是科,我們是阿儂, 乖的小孩是乖伲,麻雀是麻葉,你們是拉,什麼叫他裏,今天是根日,明天叫明招,閃電叫天喬,白天叫日裏,晚上是葉幹,父親是大大,毛巾叫面布,男人=男伲噶,蝦=沙公公。

還有有趣的民間故事。

每年立春節,淳安民間有接春的習俗,意在迎春接福。然而,有趣的是吳峯村姓魯的人從來不接春,這種奇怪的現象有何來由嗎?

聽老人説起: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在稱帝之前,曾在臨岐一帶祕密進行招募鄉勇的活動。就在那一年立春的一天,朱元璋路吳峯村山腳時,突然聽到火炮聲,以為後有追兵,吃驚不小,急忙向山後逃去,那山腳下是一片竹林,竹子被村民砍伐後留下密密的尖尖的竹樁,朱元璋穿得是草鞋,竹樁把朱元璋的腳刺得鮮血直流,疼得朱元璋叫苦不迭。後來才知道那一天的炮聲是吳峯村人接春的炮竹發出的,虛驚了一場。

朱元璋登基後,沒有忘記在吳峯村吃過的苦頭,於是,便下旨,不準吳峯村接春,這就是為什麼吳峯村不接的原因。

我的`家鄉還有很多有趣、好玩的故事,我下次再寫。歡迎大家過來玩。

篇23:家鄉習俗作文

説起端午節,想起了小時候在家過的端午節來!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裏,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家鄉節日習俗作文。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説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為什麼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説,在端午節的前晚,月宮裏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裏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着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説,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裏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於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5的早上,總是爭着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為在記憶裏,5、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説,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後,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着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裏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裏煮時,水裏面也要放上艾葉!經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麼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裏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麼不同呢?那就是在酒裏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説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裏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説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為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後,把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説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裏,裊繞的炊煙中,伴着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着時空聞到記憶裏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的艾香!也總是在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綠綠的艾葉水小心翼翼的神聖的輕拂在臉上的絲絲涼意,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種各樣的香囊!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驕傲的紅紅的雄黃酒香,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吃着飄有艾香的雞蛋直到把肚皮撐的鼓鼓的還要在兜裏揣一個去上學!也總是在這一天,想起媽媽編的美麗的五色線與小朋友們比誰的漂亮時彼此羨慕的眼光!也總是在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門,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時光!

今天正值端午節,祝所有的好朋友們節日快樂!祝家鄉的父母家人節日快樂!祝同我一樣遠在他鄉的哥嫂節日快樂!

端午節習俗作文二:

幾千年前,見逐而作《離騷》的屈原先生,懷着一腔愛國熱情,懷抱對祖國沉淪的悲痛,跳進了滾滾江水之中。人們為紀念這位為人敬仰的愛國志士,每年的農曆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會向江中投擲粽子(葉包飯,飯夾棗),中學生作文《家鄉節日習俗作文》。久而久之,這便成為一個習俗,而這天也被命名為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僅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激發人們愛國熱情的契機,每每打開粽子,眼前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一份流傳千古的愛國忠魂……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端午節已不再屬於中國,在不久前的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頒佈的新一批文化遺產中,端午節堂而皇之地成為韓國的文化遺產,不禁讓眾多華夏子孫大跌眼鏡。我們在得知這條消息之後該做些什麼呢?抱怨聯合國相關機構處事的不嚴謹?批判韓國對歷史的歪曲?或是為“粽子”的專利移交而感到惋惜?我想都不是,應該反思……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曆史的泱泱大國,在這期間,有許多值得沿襲的傳統和文化。當然,我們的思維不能一成不變,要進行適當的篩選,適當的改進。但將它們統統淡忘是萬萬不可的,有人會説:我們每年也都在過端午節,不能算淡忘。這話聽起來不錯,可是仔細想想,我們除了在“過”端午節之外我們還做了些什麼,還因為節日有過什麼樣的心靈觸動嗎?節日總歸是要過去:庸庸碌碌,平平常常和往日一樣消磨一天的時間,只是食譜變換,增加了一道“粽子”,還要被挑三揀四。這就是中國的端午節,也許人人都會在那天想起屈原的投江,但不知能有多少人真正為他投入江水時飛濺的愛國情緒所震動?我們正在腐化歷史的精髓,壓縮古人的情操,折斷傳統的翅膀。

反觀韓國,不論端午節的起源是非,先看看他們對傳統的尊敬:孔子所宣揚的禮儀在很久之前傳入韓國之後再也沒有中斷過,韓國人對禮儀的遵循超過了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他們對孔子的崇敬也超過了中國人,我們只會死記硬背那論語,而韓國人早就將論語付諸於行動。在10年**期間,中國人批判孔子精神的年代,他們卻對者這為禮儀之父頂禮膜拜,也真正將孔子的精髓拜入信仰之中。我們辨證多年之後,才發現孔子精神需要取捨地保留,而黃海彼岸的國度卻將其日益完善。近年來韓流之風颳得國產電視劇站不住腳,從他們的電視劇中,很多中國人驚歎那裏的禮儀,要去學習,效仿,但那其實是我們的祖先創設的傳統啊!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批判端午節的歸屬呢?自己不珍惜傳統,把傳統的歸宿交給尊重崇敬它的民族真是理所應當。

引用一句論語:“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在題目中寫下“我家鄉的…”就是想讓大家明白,傳統不能丟,不能全盤否定。因為,端午節永遠是我們家鄉的節日,是每個中國人懂得節日!

【【精選】家鄉習俗作文合集九篇】

篇24:家鄉習俗作文

我的家鄉在山西,那裏盛產煤炭。那裏過年的習俗很有趣。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

早飯過後,家裏的男的就去貼對聯,女的就在家裏做飯。我和哥哥一起去貼對聯。他們那裏貼對聯不用膠帶,用一種叫漿糊的東西。我們把對聯抹上漿糊,端端正正地貼在門上。紅豔豔的對聯很喜慶。

正在這時,爸爸在家裏已經把紅燈籠準備好了,掛在了門框上。

快開飯時,爸爸從家裏拿來了一些磚。我很好奇,這是幹什麼呢?原來是要做個火爐,晚上點上火,願明年紅紅火火。

我一進家門,就看見大媽正在做年糕。只見大媽把豆沙放入面裏,捲成一個卷。我們一定認為下一步是用刀切,那就錯了。這裏不是切年糕,而是割年糕。用什麼割呢?找來一段白線,然後抻直線,放在年糕上用力向下割。把年糕割好,放入鍋中炸。就做好了香噴噴的年糕。

七年級,大家爭先恐後地來到山上的廟中。我們也去了,願自己風調雨順。我們每個人領了一條平安繩,興高采烈地下山回家了。

家鄉還有好多風俗,我就不細説了。如果你感興趣的,可以來我的家鄉親自體驗一番。

【【實用】家鄉習俗作文合集6篇】

篇25:家鄉習俗作文

我的家鄉在東北,東北的春節和其他地域的風俗大多相同,比如春節期間人們都會吃餃子,貼對聯,放鞭炮,掛燈籠……但是我想給你們介紹一個東北不同於其他地域的習俗——吃凍梨。

凍梨,又叫凍秋梨,是一種烏黑色的梨。凍梨一般是由花蓋梨、秋白梨、白梨、尖巴梨冰凍而成。凍梨的做法很簡單。首先要挑幾個個頭較大,汁水飽滿的梨子洗乾淨,再把梨子放入冰箱冷凍層,凍硬。估計3小時以上吧,然後再把梨子拿出來解凍。然後再放進去冷凍,冷凍後再解凍。就這樣來回冷凍解凍五六次,凍梨就做好了。食用凍梨時,需先將凍梨置涼水中浸泡,待化透後撈出就可以吃了。凍梨的口感特別脆,吃起來非常好吃。

在東北,冬天的時候都會做一些凍梨,留着過年吃。人們喜歡年夜飯後吃凍梨,飯後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對於喜好飲酒的人來説,酒後能吃上個凍梨,既解酒,又助消化。我特別喜歡吃凍梨,每到過年期間,我都會讓媽媽備上好多凍梨當零嘴吃。怎麼樣,介紹到這,你饞了嗎?

篇26:家鄉習俗作文

哦!過年嘍!你猜我為什麼這麼高興,因為今天是除夕啊!

我高興地拿出火箭炮,迫不及待地點燃,只聽見砰的一聲,炮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正當我疑惑不解時,突然頭頂上噼噼啪啪的嚇我一大跳。啊!原來是鞭炮啊!虛驚一場!終於到激動人心的時刻了,只見哥哥拿出一個大三角,用打火機一點,那大三角噴出了五顏六色的火星,正當我們以為它快熄滅時,突然,天空又出現了五彩斑斕的煙花。哇!好美啊!姐姐不禁叫了起來。

你們知道這天為什麼叫除夕嗎?而且還要放炮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從前,山上有個怪物,叫做夕,夕無惡不作,每到新年的前夕,就下山吃動物吃人,誰見了它都嚇的魂飛魄散,人們恨之入骨,卻又無能為力。後來,有個神仙告訴人們嚇跑夕的方法。第二年,當夕再下山時,突然發現大量的火光,夕驚慌失措,這時,到處都響起了爆竹聲,夕更是驚恐萬狀,立刻拔腿逃跑,從此,夕再也沒有來害人了。

當然,我的家鄉過年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餃子,餃子裏包硬幣,吃到的就代表新的一年裏幸運;還拜年,每拜一次年,我立刻就變成了大富翁;還有吃團圓飯。

春節,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來,也包含着炎黃子孫濃濃的情感。

客家人的春節習俗_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

爸爸説,我們是客家人,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客家過年的習俗。

過年的時候,老家村裏的鄉親會聚在一個廟堂裏,祈求新的一年裏眾人平安的話語。

在老家過年,是我感到最好玩的'時候了。看着大家團聚在一起,就覺得很開心,大家在煙霧環繞的廟堂裏,聽着長輩們祈求平安的聲音,看着廟堂的昏暗光線,有種讓人昏昏欲睡的感覺。上完香後,準備放鞭炮的時候,我趕緊捂上耳朵,跟一羣小孩跑出廟堂,準備看放鞭炮。大人們把鞭炮鋪好後,大伯拿起火機,往點火線上一點,不一會,漫天都是一片紅紅的顏色,鞭炮噼裏啪啦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鞭炮放完後,一些膽大的孩子,回家拿了香,等鞭炮上的煙散了,就在其中尋覓沒有點完的鞭炮,拿着香觸碰了引線,也來不及看到底有沒有點着就跳開背過去,聽着後面一聲爆響,真是驚心動魄啊。

過年時去別人家串門總是很讓人高興的,叔公叔婆一個個叫着,紅包那個多呀,收的我那個心花怒放啊。

過年的放煙花也總是讓人興奮的,放一種叫沖天炮的煙花時只有我一個人把它們插在沙堆上玩,我一個人點火速度不夠快跑去找哥哥姐姐他們一起點,但是他們都不敢,玩完煙花後他們還一個勁地誇我膽子大。

過年的飯菜豐盛得能讓人口水流成河,桌上可謂是山珍海味樣樣俱全呢,五彩繽紛,色香味俱全,在這裏呆上幾天,吃上幾天就胖了好幾圈。

關於客家過年的習俗其實還有很多,在這裏就不一一提出了,如果想了解,就自己去親身體驗一下吧。

篇27:家鄉習俗作文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我要講的是我老家漯河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風俗。

臘月二十三的習俗一般是祭灶、掃塵、貼窗花等。據説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上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進行獎懲,而在灶王爺的嘴上粘上糖,他就不會説壞話。於是用糖粘上灶王爺的嘴,再把灶王爺的畫像燒掉,美其名曰送灶王爺上天。

在漯河,臘月二十三這天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有乾爹乾媽的小孩子去幹爹乾媽家過小年。為什麼會有乾爹乾媽呢?為什麼要去幹爹乾媽家過小年呢?原來,在老家有這樣一種説法:有的孩子一生下來就體弱多病,三天兩頭去醫院跑,村裏德高望重的老人們就會講,這孩子呀不好養活,一家養不活,得兩家一起養才能行。於是,選個黃道吉日,給孩子找一家適合的人家,磕頭拜乾爹媽。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孩子早早起牀,穿戴一新,拿着父母給孩子準備好去幹爹乾媽家拜年的禮物,去幹爹乾媽家住一天。拜年的禮物可是有講究的,除了過年的禮品,特別重要的是一隻大公雞,這大公雞是孩子家人在集市上千挑萬選選出來的,據説雞冠越大,顏色越紅,就説明孩子的運氣會越來越好。九點從家出發,到乾爹乾媽家吃中午飯,然後待到下午四五點,這才回家。這就代表了孩子在乾爹乾媽家過了小年回到了自己家,圓了孩子兩家養的説法。有些孩子養上三年就好了,有些孩子要養到十二歲才能行,這以後乾爹乾媽就變成親戚,逢年過節去拜年走動。

篇28:家鄉習俗作文

我的家鄉是九江,在過年的時候,可有很多異常的習俗呢!

過年前夕,家家户户掛滿了臘肉、臘魚和臘腸,像是在為人們提前宣告了新年的來臨,又像是在爭鬥誰更有喜氣。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訂年貨,有的還在打掃衞生,還有的正在分配紅包,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我們臉上的喜悦卻是對新的一年的完美嚮往。

除夕來臨,街道上空無一人,家家燈火通明,鞭炮聲絡繹不絕,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團聚在一齊,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愜意地吃着由“頂級廚師”婆婆親自現做的可口飯菜。可為什麼大家並沒有“大飽口福”呢?嘿!這你都不明白?當然是為了大吃幾碗“壓軸菜”――八寶飯啦!八寶飯俗稱我國的年夜飯,是由甜糯米和幾種乾果拌成的飯,據説吃了這一年就萬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飯後,便到了最令人激動的環節了,那就是――發紅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獻殷勤,逗得爸爸媽媽直樂,大人們才給了我們“小費”,可“小費”也不是白拿的,還要幫大人們在門上貼上紅紅的對聯,這對聯也是我國過年時的著名傳統習俗之一,紅運來臨的象徵。

七年級八年級的景象與除夕截然不一樣。街道上人來人往,明白這是為什麼嗎?有句潮汕俗諺説:“有心拜年七年級二,無心拜年九年級四。”説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咱們九江人也同樣好拜年這口。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都要去別人家拜個年,説上幾句祝福,以示祝別人在新的一年裏家道興旺。

篇29:家鄉習俗作文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小的鄉鎮――張家港市合興鎮。但在這個小鎮中,卻流傳着許多習俗。比如新娘離開孃家時,一定要痛哭,意示對孃家的依戀;來迎接新娘的新郎不能直接進入新娘家中,而要在新娘家門口等候多時,表示對新娘的真心。而使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過年時做饅頭與吃饅頭時的情景。

在我的家鄉,每逢過年都要做饅頭。饅頭做得越多越大就説明來年的運氣越好,財氣越旺。一般做饅頭會選在過年前的某一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圍着一張圓桌坐在一起,會包饅頭的包饅頭,會做饅頭餡的做饅頭餡,分工明確,井井有條。只見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年人,一手抓起一個麪糰,在手心裏來回的一搓一揉,然後兩手一合,就壓成一個扁扁的圓形,把餡放入其中,再把四周的邊一拗一擰,一個饅頭就做成了。那些不熟練的人,就連抓起一團麪疙瘩也要一段時間。做完了饅頭,就把饅頭一個一個地放入蒸籠中。大約蒸了一個多小時,饅頭就可以出爐了,一個個饅頭熱氣騰騰,那麼豐滿,活像一個個挺着大肚子耀武揚威的將軍。這時,我們就會衝上去,搶饅頭吃,不管饅頭燙手不燙手,搶到以後就一個勁地往嘴裏塞,喲,新出爐的饅頭又軟又香,別提有多好吃!有的小孩長得矮小,還沒來得及擠上去搶就被別人搶光了,只能在一旁傷心地哭。每當這個時候,大人就會拿着一個大饅頭,逗他説:“你不哭,我就把這個大饅頭給你。”那小孩便立即停止哭聲從大人手中搶過饅頭就吃,這時周圍的人看見那小孩狼吞虎嚥的樣子,都會忍俊不禁的大笑起來。

可見我們家鄉的風俗是多麼富有樂趣呀!

篇30:家鄉習俗作文

家鄉習俗作文

家鄉習俗作文(一)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説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家鄉習俗作文(二)

一看到媽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知道端午節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裏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傳説,至於還有什麼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才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説,據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裏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裏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粽子也並不簡單。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睏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像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着雞蛋和蘸糖的甜粽,心裏美滋滋的。

家鄉習俗作文(三)

你知道端午節吃什麼嗎?沒錯,是粽子。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對,傳説是為了紀念楚國愛國大詩人屈原。小粽子還有許多的謎語,我來給你們講兩個:“四角六邊斜,掉入鍋中間。鍋底翻跟斗,起來脱棉襖;四角六邊長,珍珠裏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解衣裳。”對了,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走在大街上,小粽子的香味傳千里。回到家裏,也是粽飄香。

粽子外面包着粽葉,它的顏色一般都是深綠色的.,它還有四個角,六條斜斜的邊,有四個面,而且每個面都是三角形,樣子非常好也非常可愛。不知道粽子可不可以包成我最喜歡的金雕形,五邊形,六邊形,菱形,還有我喜歡的恐龍和火龍的形狀呢?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味道,我們瑞安有甜鹹的粽子,四川有辣粽,廣州有酸粽。甜的粽子有:蜜棗,豆沙,水晶粽等等;鹹的粽子有:肉粽,鹹蛋,菜乾,蠶豆,香菇粽等等。其它種的味道,我就不知道了。不過,粽子的味道應有盡有。

要是你想吃粽子也要有講究,首先要解開繩子,再剝開粽葉,裏面露出黃色的糯米糰,而且黏黏的,像小小的金字塔模型,又像一個小朋友露出了黃色的笑容,誘人極了!你把粽子放在鼻子底下一聞,又誘人又甜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人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粽子的味道讓我回味無窮,我還想再吃一個。

我真是太喜愛粽子了,因為粽子色香味俱全,非常好吃,我真想每天都能吃到粽子。如果我也會包粽子,那就太棒了。還有,要是粽子有冰激凌味和巧克力味,那真是太棒了。

篇31:家鄉習俗作文

家鄉的春節與別地方不大一樣,無論貧富,都講究團圓,重視年夜飯,之後串門探親,隆重又隨意,沒有什麼條條框框。但在外的人都會回家過年,感受年味。

掛禮燈

臘月二十九就開始掛禮燈了,禮燈其實就是紅燈籠。那些禮燈都是每家每户自己做的,就是用紅紙,竹條織成籠狀就成了。做禮燈是有規定的,只得讓輩份最大的來做,我們這些小輩並不得參與。這是一種習俗,意味着來年紅紅火火。

放小炮

從掛禮燈這天開始,小孩兒們也開始放小炮兒了,這個時候不是放那種開年用的紅鞭炮,是放那種玩具小炮,炸起來“啪啪"響的那種。我們把它叫作蜘蛛炮。晚上呢,就用那種噴出來的小煙花,噴出來有一米來高,但持續不了多久,那“呲呲……”的聲音,就好像小小的火花在呢喃細語,孩子們都想投入到這美麗的對話中,享受這綻放的快樂。

年夜飯

大年三十一到,早上七點鐘每家每户都醒了。大人們要做的就是準備晚上的年夜飯了。每個人都是笑着的,忙着的。小孩兒們早就把大紅色新衣披在身上了,他們今天不到別處去玩,在家裏守着。大人們一直忙活到晚上,小孩兒們也在一邊守到晚上。團圓飯對於每家來説都很重要,而中國人過年是必吃雞的。叔叔嫂嫂早已把雞烹好了,手撕雞,香菇燜雞,板栗燜鴨這些是必不可少的。

全家人吃着團年飯,道着今年的總結和明年的計劃。這時無需什麼華麗的詞藻,就是平樸無奇的話也能嵌進心窩。大人和小孩們開心地吃着桌上的菜,笑語裏都是愛,眼睛裏都是欣悦。

守歲

團圓年飯從七點吃到九點左右,算結束了。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喝茶聊天吃點心,其樂融融。之後的時間就是守歲了。伴着央視春晚的歡歌笑語,十一點後鞭炮聲一陣一陣噼裏啪啦地響着,這是送舊迎新的鞭炮。放鞭炮是老規矩,誰家炮聲響,誰家來年旺。整個縣城充滿了鞭炮的爆響聲,瀰漫着火藥的香味。每家每户老人孩子都走出屋子,來到院落的空地上,燃放起煙花。一朵又一朵五彩繽紛的禮花盛開在天空中,璀璨美麗。孩子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傳遞着迎新的快樂氛圍。

零點以後,夜終於安靜下來,歡樂了一天的人們終於靜下來。有些老人們會一直坐守到凌晨兩三點,説這樣守歲,可以守財遠,守福運。

新年第一天,當人們打開房門,迎面撲來的是清新舒爽的新年的氣息。走出去,看見地面上鋪滿了紅彤彤的絨地毯——那是除夕迎新燃放的鞭炮煙花的碎屑。踩着厚厚的“紅地毯”,一種別樣的喜悦在心頭盪漾。

家鄉的除夕就是熱鬧,我不禁想起幾句話:千門萬户慶團圓,送舊迎新賀新年。誤把紅燈作紅臉,明年福運又當頭。

【【精華】家鄉習俗作文合集6篇】

篇32:家鄉習俗作文

我的家鄉坐落在連州的一個小山村,一出門就會看見一座座鬱鬱葱葱的小山丘再配上那一把把風力發電的大風扇,有時候風扇還會發出嗡嗡的叫聲,就猶如勤勞的小蜜蜂。我們家鄉的人非常熱情而且直爽,老媽常自嘲説那是“開門見山”的緣故。

在我的家鄉有個非常非常熱鬧的習俗,那就是中秋節的舞“火龍”,要説這火龍它卻不是真龍。它的龍珠是由柚子與龍香組成的,龍頭與龍身是由稻草和龍香組成的。而所謂的龍香用料則是平時人們祭拜的那種香的原料,它只是做得比別的香更大些長些,因為這樣舞龍的時候才會更耐燒,不用時常的換龍香。

中秋舞龍時間為三天,八月十五吃了中午飯,村裏有經驗的中年人就開始着手準備了。搬來割稻穀時準備好的稻草在村裏門樓的大樹底下就開始編龍了,先把龍頭弄好。接着編龍身,這龍身的編法其實就跟女孩子編辮子是一樣的,可別着簡單要編出二三十釐米寬,十幾米長的“大辮子”還是挺費手勁的,如果舞龍的時候不小心拉斷了可是要倒黴的。

吃過晚飯大概七點鐘的時候,咚咚咚咚鏘,羅鼓聲喧天而起。這時只見十幾個早以準備好的赤膊青壯年,大聲喊道:“舞龍咯”,他們把準備好的龍珠、龍頭、龍身等,先在一頭插上一根直徑五釐米左右的小木棍,以便舞龍時操作。龍身一般是九至十三人,取其吉祥之意,舞龍的青壯年們迅速的把香點着再快速的把香均勻的佈滿在龍珠、龍頭、龍身上。

一切準備這時指導員一聲令下,十幾個赤膊青壯年齊刷刷的把龍舉起,那龍珠上下翻動,那龍頭搖來晃去,那龍身則是S形的,那龍香發出的光芒是火紅火紅的,表示生活定會紅紅火火。儀式開始要先祭拜村裏的祠堂、水井,這時的鞭炮聲是小量的。

祭拜完了也就即將進入高潮了,只見那龍珠像個圓圓的大火上下翻飛,逼真的龍頭也跟着擺動,龍的身軀也跟着一搖三擺的出現了。“嘿哈”舞龍者雙臂用力龍舞動着,活靈活現生動極了,更像一條真正的火龍在半空騰躍。

咚咚咚咚、鏘鏘鏘,鑼鼓喧天,人們的情緒頓時高漲,只見天上有紫色、紅色……各色的煙花,光彩奪目。還有的觀眾把鞭炮往舞龍者的身上扔,別看他們打着赤膊,可他們並不害怕把鞭炮燒傷,據説挨的鞭炮越多來年的生活也將越紅火。

這就是我們家鄉帶有傳奇色彩的中秋節,據説舞火龍能避邪、祈福、來年風調雨順。

【【必備】家鄉習俗作文五篇】

篇33:家鄉習俗作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隨着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新年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我們要用芝麻糖來祭灶王爺了。

昨天,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下特別的作業,那就是——回家觀察爸爸媽媽明天會做什麼?可是,從早上到中午,我爸爸媽媽什麼事都沒有做,這可怎麼辦呢?下午,我來到了輔導班。老師拿出了一大袋芝麻糖,把同學們的饞蟲,都差點勾了出來,老師讓我們説出一個表現同學們此時此刻的心情的4個字的成語,才給我們發芝麻糖吃。(我看着那一袋芝麻糖,口水差點兒流出來。)我想了一個“迫不及待”,便把手舉了起來,可老師一連幾次都沒有叫到我,我把手舉得更高了,終於,老師叫到了我,我説了出來。耶!我終於拿到了芝麻糖。

等同學們都拿到芝麻糖時,老師還不讓我們吃,看着芝麻糖,饞死我了,同學們有的偷偷地把芝麻從芝麻糖上扣下來,放進嘴裏,我也學着他們,解決我的饞蟲。老師讓我們用5員大將(手、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來觀察芝麻糖。我用手捏了捏芝麻糖,硬硬的;仔細端詳芝麻糖,芝麻糖是乳白色的,上面灑滿了密密麻麻的芝麻,聽老師講,這裏面還有一層寓意呢!芝麻糖上撒滿了芝麻,在新年吃,寓示着來年的日子能芝麻開花——節節高;我再用鼻子聞了聞,“嗯!真香!”終於可以吃了,我左手拿着芝麻糖用牙一咬,芝麻糖又甜又脆,又酥又香,糖末末和芝麻直往下掉,我趕緊用右手在下面接着,真好吃!再看張澤同三五口就把芝麻糖吃完了,他吃得好快呀;我在咬芝麻糖時,聽見了咬芝麻糖發出的“咔嚓咔嚓”聲。我發現了芝麻糖上的密密麻麻的小孔,聽老師説,一共有129個小孔,有同學不信,還數了數呢!

俗話説:“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新年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願新年的我學習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

篇34:家鄉習俗作文

家鄉的習俗有很多,不過隨着城市的發展,很多習俗都慢慢淡化了。被人們所遺忘了,但是,有些習俗保留了下來,在成長的路上紮下了根,開出了花。

小時候,常跟着爺爺去家旁邊的公園,在那裏,一排排的老奶奶、阿姨在舞動着紅色的手絹,身上穿着紅色的衣服,在夏日的炎陽下邊走邊舞,這就是扭秧歌。她們手中的一團紅在飛旋着、在跳動着、在狂舞着。引得人們在旁邊喝采。幾個人在一旁吹起了嗩吶。小時的我不太懂得他們具體是在幹什麼,也不懂何為藝術,但是能感受到那一個個火紅的身影。時慢時快的步伐,那烈日下激昂的音樂聲,都漫溢出青春向上的氣息,心中也怏樂起來。爺爺看到我高興的樣子,臉上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現在爺爺的腿腳不再如以往那麼利落,體力也大不如前,現在路過那個公園,聽到嗩吶的歡快的聲音,便回憶起曾經和爺爺一起散步的情景,心裏便淌過一陣暖流。記憶之河的某一處翻越了浪花。

過年時,年年都要放鞭炮,在鞭炮售賣處,買來紅紙包着的能給我帶來無限樂趣的竄天猴、滴滴筋等,一家人下樓去,在映照着月光的白雪上鋪上紅彤彤的'鞭炮,點燃後都跑得很遠,在遠處看着那一大串紅鞭炮伴着噼裏啪啦的聲音爆炸,耀眼的光像花一樣在眼前綻放,眼裏看到的不僅是火光,還有新年的希望。一會兒,放完了,全世界都安靜下來,只有遠處的綻開的聲音。

現在,人們對環境更重視了,國家也禁止燃放鞭炮了,過年時心裏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只能回憶起以往的場景,那火光彷彿又綻放在眼前,心裏又感到了踏實、温馨、熱鬧的節日氣氛。看到了新年的希望。

家鄉的習俗已經在我心裏開出了美麗的花朵,不會因為不再重現而有一絲絲的忘卻,反倒在我的心靈深處久久的刻畫出更加美好的狀美卷。我將永遠珍藏它們,靜待它們結出果實,滋潤我的心靈!

篇35:家鄉習俗作文

“爆竹聲聲除舊歲,梅花點點報新春。”説起咱家鄉的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説不完,那我就給大家講講春節吧。

春節是節日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每到春節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貼滿了喜氣洋洋的春聯、福字、年畫。在外工作的親人都會趕回家來,温暖的屋內,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着象徵着團團圓圓的年夜飯。户外噼噼啪啪的爆竹聲、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的聲音、小孩玩鬧的歡聲笑語哪裏不充斥着過年熱鬧的氣氛?

正月七年級早晨,無論男女老少都早早的起牀梳洗,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早飯後,大家都走出家門互相拜年。小孩給長輩拜年時,長輩還會給壓歲錢,見到好友、親鄰都會説上幾句“新年好”。

這時小孩子們都開心極了,追逐打鬧,其樂融融。

過了七年級第二天,男子們便要帶上禮物出門去親戚家拜年,而女子則要在家裏接待客人,做上一桌子菜,魚呀,肉呀,令人饞涎欲滴。這時大家就會邊吃邊聊,有説有笑的,一切煩惱都拋之腦後。

春節可真熱鬧啊!新的一年都讓人們換了一個心情,在外打工的人也能夠好好休息幾日,調整好心情再開始下一年的奮鬥。

家鄉的習俗真多,但我猶愛春節。每到春節,每個家庭都團團圓圓,美美滿滿,真熱鬧!

篇36:家鄉習俗作文

在我們國家,有很多節日,我們的孩子總是想着節日,因為每個節日,學校都會放假。雖然作業比平時多了一點,但是還有時間休閒玩耍。

我喜歡假期,尤其是家鄉的中秋節。因為八月的中秋節是收穫的季節,我們可以沉浸在收穫的喜悦中。

這裏很棒。每年臨近中秋節,媽媽和奶奶都會給我們包月餅吃,因為中秋節就是吃月餅賞月。媽媽和奶奶坐的月餅很漂亮。表面看起來不像大蛋糕,但上面的圖案就像雕塑家雕刻的一樣。其中我最喜歡月桂花花瓣的花紋,不僅如此,還有鮮面和窪地做的。主要陷阱是:紅糖或白糖,然後加入一些芝麻、堅果、花生和葡萄乾。做的月餅,不管是蒸的還是做的。只要端上桌,就會有一股清香可口的味道,讓你口水直流。

我喜歡中秋節。院子裏,全家人是主桌,吃着月餅,喝着桂花茶,欣賞着天上的圓月。有時候,如果不在家的家人不來,我們會一邊想着他們,一邊賞月。當我們看到天上的月亮時,我們想看到我們愛的人。俗話説“每逢佳節,要為親人着想”。

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種類繁多,但我仍然喜歡在家吃月餅,因為它們感覺很香很甜。

我喜歡假期,但我更喜歡家鄉的中秋節。因為中秋節代表團圓,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多好啊!

篇37:家鄉習俗作文

雖然現在保留的地方很少,但還是要説幾句。

金華仍然保留着端午節和元宵節的習俗。

根據傳説,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人屈原,並有相關的習俗,如賽龍舟和餃子。在金華地區,有一些獨特的習俗。金華到了端午節,無論你在哪裏,你都別無選擇,只能不回家。那是女兒們回到母親家看望母親的日子。送到他們母親家的禮物是一包粽子(或一些禮物),俗稱“端午”,可以從第一天攜帶到第四天。方言“四”與“嗨”諧音。母親們喜歡她們的女兒來到第四天。俗話説“三天晴,四天離端午節的一個大中午還有。”農曆五月初五午飯後,端午節結束了。現在的端午節更像是一個孝敬長輩的日子,年輕一代經常在這一天送綠豆糕或者各種營養品給長輩。

其實可以説金華的端午節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金華的端午節不完整。原來端午節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在門上、灶上、牀上掛菖蒲、艾草,以為菖蒲、艾草可以辟邪。還有流行的掛香包、推端午節驅走五鬼、“驅蚊驅蟲”等獨特習俗,現在都失傳了。

另一個是金華最有特色的民間藝術和娛樂活動。人們迎接燈籠是為了表達他們驅邪消疫的願望,祈求豐收,保護人和動物的安全。在過去,元宵節是在元宵節舉行的。所以元宵節,又叫‘元宵節’,通常從農曆正月初十開燈,20日散燈,14、15、16日最受歡迎。

金華燈籠顏色多樣,形狀各異。七彩龍燈是元宵節的主要燈籠。龍燈最具代表性的數量‘橋燈’一般有一百多座橋,上百座老人橋,甚至上千座橋。橋燈分為兩部分:“水龍頭”和“燈橋”。水龍頭用木板支撐,搭支架,竹簡綁在板框上,形成刺龍形的外校棉紙。背面有幾個條幅,背面是“天燈”,底部是“地燈”,在燈裏做極細的蠟燭用來照明,燈橋下支撐木板,顏色鮮豔。每塊木板長2 3米,寬18釐米,厚5釐米,兩端各有一個孔,間距70釐米。燈支架安裝在連接燈的板上,每塊板上的兩條龍尾是最後一座橋,呈龍尾形狀。

金華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城市。希望越來越好,而且會日新月異。

篇38:家鄉習俗作文

美麗的焦作,那兒是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焦作的雲台山最為有名,還有四大特產,懷菊花是去火解毒的。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清明節、元宵節、端午節、植樹節、建軍節還有重陽節……春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不同的地方過春節的習俗會不一樣,民間流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户,覓食食物,殘害生靈。有一年的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村裏,兩個牧童在比試牛鞭子,“年”忽聞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了。它又竄到另一村莊,又迎頭望見一家門口晾着件大紅衣裳,裏面燈火昏黃,刺得他偷頭暈眼花,它莫名其妙,夾着尾巴慌亂的逃竄了。後人通過他的這個弱點,想出了對付他的辦法,慢慢的演變成了現在的習俗。我家鄉的春節是這樣過的。

還沒過年,大人們就開始打掃衞生,收拾東西,貼好火紅的對聯,趕往老家和家人們團聚準備過年。即使再忙的人也要回家過年。

大年三十,準備好包餃子的材料,家家户户都會包餃子,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各有分工,大人們擀餃子皮,包餃子。小孩子就端着盤子一趟趟的把廚房的大人擀好的餃子皮,送到客廳包餃子的大人們那。當然,餃子裏是會包硬幣的,誰吃到的硬幣多,就寓意着新的一年就會有福氣。孩子們互相攀比自己吃到硬幣的數量,一發現別的孩子比自己吃到的硬幣多,就會拼命的吃,直硬幣吃完為止,大人們吃到的硬幣通常會給自己的孩子,他們也會拼命幫孩子吃。晚上,家人們會坐在一起看春晚,共賞歌舞,共同歡笑,除了兩三歲的小孩子,誰都不睡覺。

到了七年級,人們就會提着大箱小箱,四處去串親戚,有時候親戚們會擺一大桌魚肉請我們吃,關係好的親戚來拜年,我們也會準備一大桌好菜款待他們,親戚有時還會給孩子們帶來糖果。我們見到大人只要説新年好,就可以得到壓歲錢。

家鄉的春節充滿年味,我喜歡我的家鄉,我喜歡過年的滋味。

【家鄉習俗作文【推薦】】

篇39:家鄉習俗作文

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我縣農民有自發跳班龍舞的`習俗。班龍由長凳相連,每座橋長約1.8米。它是用竹條做成的,用來做水龍頭、牛肚、牛尾,塗上棉紙或絲綢,再塗上或貼上龍麟、雲鈎。龍身飾以紅色蠟燭或燈籠,長100多米。

2月14日,秦琴村的村民早早地打扮好了班龍的龍頭和尾巴。晚上,整個村子都在等着班龍跳舞。夜幕降臨,伴隨着鞭炮聲和20xx多人的笑聲,一個巨大的班龍在夜風和燈籠中來回舞蹈,讓人眼花繚亂。伴隨着鑼鼓,打得慢可以跳得慢,打得快可以跳得快。勁舞激情四射,大開眼界。

所謂“板凳龍”,是由龍首、龍腹、龍尾組成。有鑼鼓開路,有煙花鞭炮帶路,陣容很大。表演過程中,家家户户都有一個男人拿着一條長凳參加表演,長凳首尾相連。一般有幾百條長凳,200多米長。跳舞時,龍遊走了,勢不可擋。跳龍舞的村民們齊心協力,要麼舉,要麼舉,先是小步,然後快跑,再快跑,繞圈跑,牽着龍尾,“火龍”變成了“火圈”,閃閃發光。隨着激動人心的鼓聲,流動的光圈越轉越快,越轉越詭異。有時形成“同心圓”,有時扭曲成“大麻花”,有時上下跳躍.鞭炮聲更加密集,夜晚升起白煙,“火龍”在煙霧中出沒。龍不見尾,讓人眼花繚亂,歎為觀止.

篇40:家鄉習俗作文

我的家鄉是臨朐,臨朐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過年時家家都香氣四溢,因為大家都在做自家的年夜飯,味道各種各樣。但是,有一種獨特的香味盪漾在每户人家裏。仔細一聞,才發現:原來,這種氣味是餃子發出來的。

餃子是北方傳統美食,無論在餐廳,路邊攤還是家裏,都常常出現餃子的身影,白白胖胖的餃子非常招人喜歡,煮餃子外表光滑,鮮嫩多汁;煎餃子口感焦脆,香氣十足。夏天吃餃子較少,一道冬天餃子立馬成為人們食物界的王。寒冷的冬天配上餃子,滋味別提多美了。

大年三十大夥必須吃餃子,要提前準備好,把那麼大塊的麪糰揉成又細又長的可不容易,要費大勁才可以揉好。切成小塊再擀皮,一張張麪皮又圓又薄,把調好的餡用勺子抹在皮上,把口捏緊,不然用開水煮時會被開水煮破,前功盡棄。

包好了餃子,把它們一股腦往鍋裏煮。開水咕嘟咕嘟煮着,那是感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我從來沒我覺得時間過得這麼慢,幾乎想把分針快推幾圈。

出鍋時,屋中飄滿了香氣。又是泡醋又吃蒜,不論怎麼吃都回味無窮。難道會有人不愛吃餃子嗎?

篇41:家鄉習俗作文

過春節啦!春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各地的人們會用不同的習俗來歡度這個節日。唯一相同的是晚輩們給長輩們拜年,長輩會給我們壓歲錢。你們知道壓歲錢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傳説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裏出來,專門摸睡熟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説夢話,退燒後也就變成“祟”。有一大户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為防小偷,兩人將錢幣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前,把紅紙包着的八枚銅錢放在了枕邊。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於是祟不敢再來侵擾了。很快,這件事就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除夕夜裏用紅紙包上錢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這就是壓歲錢的來歷了。今年我給長輩們拜年,收到了許多的壓歲錢。我想用壓歲錢請婆婆爺爺吃頓火鍋,再用剩下的壓歲錢送一副手鐲或一條項鍊給婆婆。

壓歲錢是長輩們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可不能亂花哦!要用在一些有意義的地方,小朋友你們的壓歲錢會怎麼用呢?

【【精選】家鄉習俗作文合集六篇】

篇42:家鄉習俗作文

我家住在一個河北小鎮,大門大院大平房,而且當時爺爺奶奶和爸媽家住一個院的,兩間房,共走一個大門,家鄉的中秋節習俗作文200字。那時每年中秋節一家人都在一起過,節日晚上的九點多鐘,一輪圓月升起來後,爺爺奶奶就會搬出個桌子放到院子中間,再擺上幾樣水果和一盤月餅,水果有西瓜、葡萄、沙果等,擺上滿滿一桌。接着正式的“願月”儀式開始,也就是年輕人給月亮磕頭祈福,在月下許願。拿出個椅墊鋪到院子中間,然後我們幾個年輕人開始按年齡依次朝着月亮的方向磕頭,都磕完了,我們大家就開始享用桌上的水果和月餅了,當然,吃之前要揪下一粒葡萄衝月亮的方向遠遠的扔出去,那意思就是給月亮吃了。記得小時候中秋節的晚上,天氣就挺冷了,往往我們都是邊吃東西邊凍的瑟瑟縮縮的,然後就趕緊搬桌子端盤子回到屋裏。

後來,只要每年中秋節我們能聚到一起,仍然會在節日當晚延續這樣的習俗,當然,我們隊伍也在漸漸壯大。

【【必備】家鄉習俗作文十篇】

篇43:家鄉習俗作文

我國是一個有着深厚歷史文化背景的國家。差不多每一個月我們都要過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名俗節日。而且每一個節日都會有一種小吃。端午節就要來到我們身邊了,粽子也要來到我們生活裏了。説到粽子我的口水便快要流出來了,因為我很喜歡吃粽子。

端午節到來之前我們必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包粽子了。這不我的媽媽和奶奶又要開始忙活了。我的媽媽剛把糯米泡好。現在我就要和奶奶一起去洗粽葉了。

“媽,我還不會包粽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我懇求道。“行,反正包粽子還是蠻簡單的,我就教你吧!”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不過,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必須耐心點兒。諾,首先把粽子葉捆成一個圓錐形;記住,一定要捆的很緊,這樣才不會漏出米來。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歡吃紅棗粽子,也可以在裏面放幾顆小紅棗進去一起煮。然後再用一片粽子葉把裝糯米的口蓋住;接着用一條細繩或割葉青把粽子綁緊來,就完成了!”媽媽仔細地對我説。

不知道為什麼,在媽媽面前的“乖乖女”粽子,在我面前又變成“調皮蛋”了,不管怎麼弄,它都不聽我的話,氣得我真想大罵它一頓。最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媽媽的幫助下,“不成功則成仁”地包了一個粽子,雖然看起來並不雅觀,不過,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媽媽給我帶上了五線繩,並囑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壞掉,只有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下了,才可以摘下來。據説五彩繩代表五色龍,可以降伏妖魔,驅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後,今天的主角登場了——白嫩嫩的粽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極了!

五月五,端午節,吃粽子,龍舟戲水喜氣洋洋。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實用】家鄉習俗作文合集五篇】

篇44:家鄉習俗作文

我的家鄉在離深圳很遙遠的蘭州市,那裏有一個叫寧夏的小縣,就是我的家鄉。那裏物產豐富,有好多的水果,是在深圳吃不到的,下面我來為你介紹吧!

我的家鄉,春天陽光明媚,夏天烈日炎炎,秋天風高氣爽,冬天,雪花飛舞。你知道嗎?在春天裏,桃花、杏花、都開了,滿山遍野都是野菜,摘幾籃回來,炒、蒸、炸,最好吃了,因為春天的野菜最嫩最鮮了。

在夏日裏,烈日炎炎,然而院裏的花也就開了,牡丹……還有很多我叫不出名來的花,這時,只要你站在山頂上看,遍地的打破碗花,紫的,粉紅的,黃的,一叢一叢的可好看了,還可以做花環呢!

轉眼間,秋天悄悄的來了,它帶來了黃色的菊花,在我們村裏,一進門就可以看到那一大片的菊花。在村裏我家的樹最多,你看,杏子,李子,芭梨,櫻桃全都能吃了,小孩總會來我家吃,而奶奶總會把拳頭大的都給她們,她們吃飽了,奶奶也就樂了。

冬天來了,它帶了寒冷,但這寒冷並沒有澆滅我們的熱,反而給我們帶來更多激情,我們滑雪,溜冰,吃雪球,打雪仗這些在冬天隨時都有,也許你想不到冬天會有什麼水果可以吃,那就讓我來告訴你,我家鄉的“啤特果”可是出名的,冬天一來,我和姐姐便爬上樹,一個個都摘下放在一間房裏,到了年底就可好吃了,到時一定請你吃哦。

我是回族,只要是漢族過的節,除了端午節一樣也不能過,這是伊斯蘭教的祖先規定的,我們能過自己的節,也就是開齋節了,那天我們會為家裏的老人,殺羊為他們祈福,再請村裏的長輩,寺裏的教徒念古蘭經,然後大吃一頓。晚上,小孩子們便可以去討吃的了,我們會準備一個大袋子,然後去村裏的各户問侯,他們便會給我們糖果,零食等。

你們見過回族結婚嗎?我來告訴你,那一天新郎要背新娘過門,然後三姑六婆便會圍着新娘坐,以免受到傷害,你知道是什麼傷害嗎?如果有人要看新娘,可新娘只有第二日才能看,於是,他們便不擇手斷,讓新娘把蓋頭掀下來給她們看。然後就是唱“花兒”——老家的民歌,被家庭裏的人看作“不正當”,但很有含義哦!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歡迎你來寧夏旅遊——順便幫我的家鄉做下廣告!

篇45:家鄉習俗作文

當大街小巷都掛上燈籠的時候,人們都知道新年來了,燈籠那火紅的光把孩子的臉映的紅紅的,在春節前各家都會去買年貨,買花,將家裏裝飾的充滿節日氣氛,窗上貼的是大大的福字,門前是一副買的或是手寫的春聯,有的還在家裏掛上了小燈籠或中國結,這些都能讓人感覺到年味十足,而我家也有我們家的春節習俗。

一般過年前,我家就會去現在的荷蘭花卉小鎮採購年貨,花卉市場是一條大街,街上兩邊全是各式各樣的.花,還有些人吆喝着,街上的人也是很多,看起來十分繁華,可此時我的心思卻不在這些年貨什麼的,我在意的是每年來採購年貨街上都有人買正宗的棉花糖,一絲一絲的很甜很好吃,每年都要買一次,而且着棉花糖也是民間小吃,所以現在這也成為我的習俗之一了吧。

每年賣完年貨就準備回老家,我家鄉在廣東梅州,本來是在山區的,但後來為了更方便就搬到梅州的一個小城市了,不過在山區的那個老房子還是留着的。我想每個人回到老家都會吃到很多家鄉美食,我只要春節回老家,我奶奶就會給我做很多好吃,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種家鄉零食,在老家被稱為饊子。

這饊子在梅州雖然隨處都有賣,但是奶奶還是覺得自己做的最好,不過這饊子奶奶一般只在春節做,做饊子時候就要把郭拿到天台上,上面有個奶奶有轉頭堆的爐灶,做之前在爐灶下面點火放點木頭進去就差不多了,饊子是用一種特殊的麪糰做出來的,麪糰裏面和了很多葱和調料,歲一很不一樣,一般我們把麪糰做成一條長一點的長方形,麪糰切成兩三節一塊的形狀。

麪糰切好就可以放到鍋裏,放之前都一般熱過油了,一塊塊白白的饊子在金黃色的油鍋裏翻着,不久白色的饊子也慢慢被渲染成金黃色,鍋上也散着熱氣,炸一會後就可以撈出來了,剛出鍋的饊子最好吃,是熱騰騰的,最後在奶奶的准許下我們也會得到兩三塊,不過貪吃的我們還是會偷吃幾塊的。

這就是我們家鄉在春節吃到的一些食品,當然不只有饊子,還有蘿蔔糕、糕餅等,但這裏我就不説了,這些食物之所以在春節做,我覺得就是為了帶給大家春節裏不一樣的味道,不一樣的快樂。

篇46:家鄉習俗作文

貼春聯、收紅包(壓歲錢)、年畫、倒貼“福”字、除夕夜、年夜飯(團年飯)、祭祖、接財神、祭灶、掃塵、新年贈橘、新年放爆竹、拜年、迎春。提到這些,我們自然仍然就會想到“過大年”和“春節”。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最常見的,是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也可在除夕夜我們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分壓歲錢給我們孩子,是因為當惡鬼“年”來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壓歲錢牽繫着一顆顆童心,而我們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過年對於我來説其實最重要的莫過於收紅包、放鞭炮。老家的習俗就非常符合我的個人呢觀點。今年是回來家過的年,九年級,去大姑姑家拜年。遠遠地就開始放鞭炮,而且進門順序也很講究,要一個一個進,每進一個就放一條鞭炮,這真使我歡天喜地。吃完飯,姑姑給我包了一個大紅包,我更是欣喜若狂,跳來跳去,很不的飛起來。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這讓我想起一首詩:“千門萬户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在此祝大家新年快樂!

篇47:家鄉習俗作文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就像五十六朵盛開的鮮花,每一個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習俗與傳統文化。

我是一個彝族女孩。我給大家介紹彝族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

中國有大約有776萬彝族,有4500年的歷史,主要生活在我國的西南地區。

彝族的風俗習慣——食俗,彝族在過年過節時都要宰羊,宰豬宰雞,而平時一般很少殺生,除非款待客人。彝族有殺豬過年的食俗,大部分給自己吃,少部分請客人來家中吃。年豬多用來醃製,掛起來,曬乾後成為臘肉或火腿,成為一年的'主要肉食來源。過年過節時還要吃餈粑、餌塊、喝罈子酒。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時,家家户户宰羊殺雞。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潑撒,表示祭祀,祈求風調雨順,莊稼豐收,無災無病,平安大吉。晚上,點燃火把,載歌載舞以驅散毒蛇和害蟲。彝族喜歡喝酒,而且用大碗喝酒,喝酒時必須一飲而盡,把彝族人的豪爽、好客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酒分甜、辣兩種,過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釀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釀製。有“客人到家無酒不成席”的傳統。

在我的家鄉,男女老少喜歡跳左腳舞,每當夕陽西下,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唱起左腳調,手牽手、肩並肩,圍成一個個幾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圓圈,跳着左腳舞。伴着錚錚作響的絃音,和着高亢清脆的歌調,他們時而折步跌腳,時而甩腿對腳,時而擺手轉身,舞步整齊統一,舞姿輕盈健美。特別在過年時和立秋時節,大家都穿着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盡情歌唱。

彝族盛大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火把節”一般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舉行。屆時要殺牛、殺羊,祭獻祖先,共祝五穀豐登。火把節一般歡度3天,頭一天全家歡聚,後2天舉辦摔跤、鬥牛、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然後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當夜幕降臨後,人們揮動火把,成羣結隊繞村串寨,翻山過田,互相往對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滿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晝。照彝族的習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騰起一團絢麗的火花,並揚起一股香氣,是表示一種美好心願:後輩對老輩撒,是尊敬,祝福長壽;長輩對晚輩撒,是愛撫,祝願吉利; 同輩互撒,是親密友愛;青年男女互撒,然後對歌。

彝族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各地不同,這只是我家鄉的一小部分,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做客!

篇48:家鄉習俗作文

我的家鄉正月十五鬧元宵,很熱鬧,主要是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午飯剛吃過,鑼鼓一響,獅子隊、高蹺隊、旱船隊就忙活起來了。只要鑼鼓一響,五村六莊的男男女女就趕過來了,表演隊走到哪兒,人們就跟到哪兒,從中午跟到天黑,一路演下去,只見人多,不見人少,那個瘋狂勁兒,就像一羣追星族,要知道,這樣的熱鬧一年可只有這一度呀。這元宵節舞獅子、踩高蹺,除了藝術和技術,還要有勇氣。就拿獅子隊來説吧。獅子隊還沒來,每家每户早已準備好了大大小小的方桌,一層一層碼上去,每一層都會放上煙酒或精美的點心,越往上去,禮物越貴重。本領越大的舞獅隊就爬得越高,越高,得到的禮物也越多,喝彩聲和掌聲也就越熱烈。本領最高的舞獅人可以爬到八層高。這時候,主人往往還要特別放上一大掛花炮,以示感謝和獎賞,因為,在莊稼人看來,那可是沾了最大的福氣。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媽媽的旱船隊。媽媽天生一副好模樣,身段好,歌也唱得脆亮,自然就成了旱船隊的主角。平時,只要一説起劃旱船,媽媽的臉就像星星月亮一樣放光彩,她這一輩子,因為元宵節劃旱船而變得無比閃耀。旱船又叫採蓮船,因為表演的內容是江南女子採蓮的情境。漂亮的採蓮船美過華麗的轎子,一舞起來,輕盈如風,船身搖曳,如凌波仙子。表演的時候,採蓮船中的女子兩手抓着船幫,人走,船便走,腳步似行雲流水一般,小小採蓮船便恰如在長滿蓮花的湖水中穿行。船旁邊還會跟着一兩個艄公,艄公多打扮成小丑,他們故意不好好撐船,惹得采蓮女東倒西歪,笑若蓮花般燦爛,抖出百般笑料,引來觀眾一陣陣喝彩和掌聲。媽媽玩的採蓮船,能讓觀眾笑出眼淚來,直到第二天還討論和重複着那些精彩動作。看了媽媽表演的元宵採蓮船,古詩中那“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的熱鬧景象就再現在我的眼前。我們育溪古鎮近年打造全國文化名鎮,專門修建了民俗博物館。

今年的元宵節更是盛況超前。你看,高蹺隊來了,如潮的人流被從中劈開,遠處走來了一個個衣着豔麗、踩着高蹺的古裝女子。待走近一瞧,踩高蹺的“女子”竟然都是一個個年輕小夥子!他們化着豔粧,踩着高高的木樁,隨着鼓點不時變換隊形,還舞着長長的.水袖,一個個美得如同出水芙蓉一般。街道兩邊的觀眾興奮不已,掌聲雷動,笑聲不絕。高蹺隊剛過,舞獅隊就過來了。只見一雌一雄、一黃一白兩頭獅子隨着鑼鼓舞動,舞獅人手拿紅繡球穿梭於兩獅之間,兩頭獅子還不時為爭繡球互相追逐。突然,繡球高高拋起,兩頭獅子竟然騰空躍起,爭着用嘴叼繡球。頓時,密集的鼓點緊張得使人喘不過氣來,大家都屏住呼吸,等待最後的結果。隨着那頭黃獅子的勝出,獅子的廬山真面目也終於露了出來,哈哈,扮演獅子的原來是兩個小夥子,只見他們滿身大汗,臉上卻是掩飾不住的欣喜。壓軸戲就要上場了,人們翹首以待。終於,老人孩子歡呼起來,啊,採蓮船蹁躚而來。只見粉的紅的,一朵朵蓮花狀的採蓮船搖着擺着,徐徐而來,那蓮花的粉色,那蓮花的輕舞,讓人彷彿嗅到了蓮花的清香。看那採蓮女,一個個嫵媚妖嬈,蓮步輕移,巧笑倩兮。驀地,一個採蓮女衝我一顰又一笑,我驚呆了,那不是我媽媽嗎?沒錯,那最美的採蓮女正是我媽媽!多少年來,媽媽一直就是這個節慶習俗的主角。有時我常想,以後的元宵夜,是不是還會有這份純真和樸實?假如媽媽老了,舞不動了,假如人們蝸居在室內你我不相往來,這華燈如晝的元宵夜還會如此熱鬧嗎?

篇49:家鄉習俗作文

每年的春節我們都是在農村老家度過的,“拜莊鄰”是我們老家的傳統習俗。從我記事起,每年我都會參加這一隆重的活動,今年當然也不例外。

“噼噼,啪啪”大年七年級的早上,我還在睡夢中,就被一陣陣的鞭炮聲給驚醒了,這聲音向我預示着:過年啦!我從被窩裏鑽出腦袋,眯着眼睛望向窗外,呦,天還沒亮呢。但是我已經睡意全無,也許是“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吵醒的,又或者是我內心對過年的期待興奮的,反正是睡不着了。我躺在牀上翻來覆去,終於熬到了七點鐘,爺爺來喊我起牀,説“一會要拜莊鄰了”。我二話不説,一個鯉魚打挺,從牀上一躍而起,在衣櫃裏取出年前新買的衣服迅速穿好。來到堂屋一看,堂姐早就在這裏候着了,原來她比我還心急呀!我用超出平時幾倍的速度快速洗漱好並吃完早餐。

這時,外面還飄着毛毛細雨,我和堂姐眼巴巴地站在大門口,眺望着路口,心裏頭都充滿了疑問:今天大家還會出來拜莊鄰嗎?不一會,只見村民們從四面八方都向路口集中而來,我和堂姐一陣歡呼:“拜年嘍!”

活動開始了,我們首先來到全村最年長的一位老爺爺家中,給他老人家拜年,然後按照居住的順序,挨家挨户依次拜年。我們的隊伍如同一條巨龍,從水泥路的東頭一直延伸到了西頭,好不壯觀!每到一家,我們除了互相説着祝福的話以外,村裏的青年男士還會為這家點燃早已準備好的爆竹,既是為了營造熱鬧的氛圍,更是對這家人的祝福和尊重。當然了,被“拜年”的這户人家的主人也不會“虧待”了我們:男人們會每人發一支香煙(吸煙有害於健康哦!)女人和孩子們會每人發一把糖果。

就這樣走啊走啊……拜年的隊伍終於來到了我家,我和堂姐迅速跑到了隊伍的前頭,拿出了家中早已準備好的糖果,好好地招待前來拜年的客人們。可是經歷了這麼多次拜年的我,卻越來越靦腆了,除了我熟悉的人,其他人我反而有點不好意思發糖了。但是另一邊,堂姐可就很“賣力”了,我們家的糖果很快就被“洗劫一空”,不過我和堂姐的熱情還是獲得了村民們的一致點贊。一上午,我們挨家挨户到全村幾十户人家拜了年,我也收穫了滿滿一大袋子的糖果。

“拜莊鄰”在我小時候的樂趣無非就是和堂姐比誰收穫的糖果多。而現在它在我眼裏卻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生活,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更是傳統習俗的傳承。

篇50:家鄉習俗作文

家鄉的習俗有很多,這讓我也很高興,因為對於我的家鄉,我有説不完的話,特別是説起家鄉的習俗。

比如説寧波人過中秋,只過十六不過十五,起源有兩個版本,一是寧波曾經有個姓史的大官很孝順,每年過中秋節都要回老家和母親一起過,有一年耽擱了,十五晚上沒趕到,父老鄉親都等着他,十六才一起過節。後來就一直這樣了。另外一個,元朝時候,為了恢復漢族統治政權,各地決定聯合起義,時間定在八月十五,送信的人路上耽擱了,十六送到寧波,寧波就是十六起義的。

另一個就是我們寧波赫赫有名的豬油湯糰。每到春節,吃湯糰便是寧波特有的習俗。那用麪粉製成的雪白柔軟的湯糰,一個個圓滾滾的,夾着香噴噴的豬油餡,讓人一看就忍不住咬上一口。

你看我們家鄉的習俗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