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二歷史所有知識點整理(新版多篇)

高二歷史所有知識點整理(新版多篇)

高二歷史知識點 篇一

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①自然經濟的解體;②外商企業的刺激;③洋務運動的誘導。自然經濟的解體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資金和市場,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分佈:東南沿海地區;代表:方舉贊在上海創辦的發昌機器廠、陳啟沅在廣東南海開設的繼昌隆繅絲廠、朱其昂在天津經營的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短暫春天:民國初期,辛亥革命_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為我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激發了投資近代工業的熱情。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處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夾縫中的民族工商業,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春天。其中,以紡織業和麪粉業的發展最快,的實業家有張謇、周學熙和榮宗敬、榮德生兄弟。一戰結束後,歐洲列強捲土重來,整個中華民族工業迅速蕭條。

曲折發展:從1927~1936年(南京政府建立到抗戰爆發前的十年),民族工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抗日戰爭爆發後,淪陷區的廠礦或被日軍所毀,或被日軍以各種形式吞併;國統區實施戰時體制,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治。造成官僚資本的膨脹,民族資本的萎縮。

民族工業的萎縮:蔣介石為了取得美國的援助發動內戰,1946年與美國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此後,美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排擠了國貨;官僚資本還大肆進行經濟壟斷,殘酷擠壓民族企業;此外,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税不斷增加,民族工業陷入絕境。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作用——中華民族資產階級抱着實業救國的信念,奮力拼搏,但歷史證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實業救國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高二歷史知識點 篇二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課標要求

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瞭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第1課相同)

落實課標

一、百家爭鳴出現的歷史條件

1、社會條件:春秋戰國時期面臨劇烈的社會大變革,舊的思想觀念受到衝擊,帶來思想的大解放,

2、物質基礎:鐵器和牛耕推動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和城鎮興起;

3、階級條件:社會變革導致階級關係變動,不同階級的思想家分別對各種社會問題發表見解;

4、政治條件,王室衰微,諸侯紛爭,沒有一統的思想形態,各國基於爭霸戰爭和政治需要,紛紛網絡人才,養士成風,寬鬆的局面為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創造了環境;

5、文化條件:私學興起,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壟斷教育局面,培養出大批知識分子,士人階層壯大、活躍。

6、科技條件:自然科學領域成就突出,人們認識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這為古代的唯物論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提供了思想素材。

7、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創造和夏商周文化發展的奠基作用。

二、孟子、荀子與儒家

1、孟子:①4個思想要點:仁政學説——思想核心;人性本善——仁政學説的理論基礎;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養浩然之氣和重義輕利的精神品格。②評價:孟子繼承發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為“亞聖”;《孟子》一書在唐代被當作經典,在南宋被列為四書,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

2、荀子:①4個思想要點:“明天人之分”與“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性惡論”;禮法並施與王霸兼用治國思想;民水君舟思想。②評價:綜合了儒家與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是戰國思想集大成者;在很長時期被視為儒家異端;對中國哲學具有深遠影響。

三。墨子和墨家

1、墨子的8點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尚力、上天、節用、節葬。

2、評價:墨子思想代表了下層勞動羣眾,在戰國時期成為顯學;墨子思想曾被其他學派廣泛吸取徵引;戰國之後趨於沒落。

四。莊子和道家

1、3個思想要點:①哲學觀點:齊物(任何事物本質相同);②人生態度:逍遙(旁觀、超然,無所恃);③天人關係:不相勝(人必然順從自然)。

2、評價:①不僅在思想具有重要貢獻,在文學和美學方面也很有建樹;②他的寓言和散文藴含哲理,具有神奇浪漫風格,對後世文風有深遠影響。

五。韓非和法家

1、5個思想要點:①法、術、勢相結合;②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③社會是不斷髮展變化,今必勝古;④主張變法革新;⑤以法為本,主張法治。

2、影響:①韓非的主張符合社會發展潮流,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結束諸侯割據,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②法家思想與儒家思想互為表裏,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六。兵家

1、吳起:文德與武備兼重的戰略思想

2、孫臏:①強調把握戰爭規律,取得桂陵之戰勝利;②重視人的作用;③創造利己形勢;④著有《孫臏兵法》,軍事思想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七、“百家爭鳴”的歷史影響

1、“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歷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有力的推動了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繁榮;

2、“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後世思想文化的基礎,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準則,道家構成了傳統哲學的基礎,法家變革的精神成為歷代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因而,百家爭鳴對當時和後來的社會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斷作用。

高二歷史所有知識點整理 篇三

一、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1、百家爭鳴(背景、含義、派別、影響)

(1)爭鳴的背景:社會大變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潰,戰爭頻繁,私學興起。

(2)爭鳴的影響: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奠定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

2、孔子、孟子和荀子與儒家思想的形成(主張、評價、影響)

(1)孔子創立(仁、禮、有教無類)

(2)孟子的主張:人性善,民貴君輕,仁政。

(3)荀子的主張:人性惡,君舟民水,仁義王道,通過學“禮”來改變。

二、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背景、主張、措施、影響)

1、董仲舒的主張: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三綱五常;土地兼併問題

2、漢武帝的措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推廣儒學。

[目的:加強_集權。影響:加強了_集權,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三、宋明理學(背景、影響、比較)

1、程朱理學

(1)“二程”(理學的開創者)指程頤、程顥,其主要觀點有:天理是萬物的本原,_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學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觀點是:理氣論;存天理,滅人慾。

2、陸王心學

王陽明(守仁)的心學觀點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無物);致良知(加強道德修養,克服人慾,恢復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產生於心,要用良知來支配自己的行為實踐)

四、明清之際的儒學批判繼承

1、李贄“離經叛道”(反正統,異端)觀點:反對“聖人”;認為人的物質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指:

黃宗羲(著《明夷待訪錄》)反對君主_、“天下為主君為客”、“天下之法”顧炎武(著《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經世致用、亡國與亡天下

王夫之(著《船山遺書》)唯物論、辯證思想

三人思想的共同之處有:反對君主_,提倡工商皆本,主張經世致用。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篇四

一、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1)地主階級:

抵抗派: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

(2)資產階級:

早期維新派:改良政治,君主立憲的主張。

康梁維新派: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亡。

孫中山革命派: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

激進民主派:前期——民主、科學、新道德、新文學;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

二、鴉片戰爭後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及作用。

開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則徐(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四洲志》各國律例》;《海國圖志》“師夷長技以制夷”

鴉片戰爭後(內憂外患日深;西學傳入;有識之士倡導等)

關注世界;思想啟迪。

軍事科學技術(器物層面)

封建地主階級代表: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洋務派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自強”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內憂外患

洋務運動,付之實踐,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技術層面,付之實踐。結果失敗

維新變法思想

19世紀具有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王韜、鄭觀應

發展民族工業,商戰;興辦學校;君主立憲。但沒有完整的理論;沒有付諸行動。

洋務運動的展開;中國資本主義產生;西學的傳入等。

為維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礎

初涉政治制度層面,沒有付諸行動。

90年代

資產階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嚴復

主張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興民權,建立君主立憲制;興西學,改革教育制度。

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

梁啟超:《變法通議》。

實行戊戌變法。

甲午戰爭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等。

思想啟蒙,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制度層面並付之於實踐

3、新文化運動: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提倡民主與科學,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1)興起的背景:

思想方面: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清朝封建統治,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進一步傳播。

經濟方面:一戰期間中華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

政治方面:袁世凱專制獨裁、復辟帝制,政治黑暗。

(2)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3)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前期: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後期:(五四運動後),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

(4)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民主和科學思想的弘揚,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並且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後期傳播的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成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到了宣傳動員作用,也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

四、近代思想的發展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中國近代思想發展的核心是向西方學習,縱向分析可分成三個階段和層次:

第一個階段是從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其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以堅船利炮為核心的物質文明。清政府內部的地主階級改革派本着“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愛國思想,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引導中國睜眼看世界,面對現實。洋務派出於鎮壓農民起義的需要和鑑於民族危機的加深,學習西學,並付諸實踐,創辦新式學校和近代軍事、民用工業。

第二階段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時期,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資產階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等提出君主立憲制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一次潮流,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等提出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二次潮流。

第三階段是新文化運動時期,以民主和科學作為其旗幟,學習西方民主思想,向封建倫理道德宣戰,並逐步發展成為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流的文化運動,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三次潮流。

但各個階段學習西方並未與中國實踐真正結合起來,完成這一任務的,是中共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開創了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篇五

一、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四大發明

造紙術:西漢已發明植物纖維紙,東漢蔡倫改進。

印刷術:隋唐雕版印刷術——《金剛經》;北宋活字印刷術。

火藥:唐末開始用於戰爭。

指南針:戰國司南;北宋指南針,應用於航海。

數學

《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標誌着中國古代以計算為中心的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在世界數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算籌和算盤推動古代計算的發展。

天文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陽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記錄。

編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創制了許多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渾儀、簡儀。

曆法

《夏小正》、“殷歷”。《授時歷》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比現行公曆早3百年,對指導農業生產幫助很大。

農學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農書:《汜勝之書》、《齊民要術》、《農書》、《農政全書》。《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古代農業科學著作。

醫學

西漢編訂《黃帝內經》——中醫學的奠基之作。

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萬世寶典”。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東方藥物巨典”。

二、輝煌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學成就

春秋

《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戰國

新的詩歌題材——楚辭,《離騷》,屈原

漢朝

司馬相如、張衡

半文半詩的綜合文體——賦

唐詩

初唐:王勃、陳子昂。

盛唐: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李白(“詩仙”)、杜甫(“詩聖”。)

中唐:白居易

晚唐:杜牧和李商隱

詩歌的黃金時期,是唐詩發展繁榮的豐碑

宋詞

柳永、李清照、辛棄疾、蘇軾

婉約派:柳永(《雨霖鈴》)、李清照(《聲聲慢》)

豪放派:蘇軾、辛棄疾

元曲

關漢卿、馬致遠

關漢卿《竇娥冤》

明清小説

曹雪芹等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等

三、中國古代的藝術成就

(1)漢字:原始社會晚期起源於“文字圖畫”,經歷了:甲骨文、篆書、隸書、楷書的演變發展過程。

(2)書法藝術的發展:兩個階段:魏晉以前基本上是自發階段,魏晉時期開始進入自覺階段。

楷書發展:始於東漢,魏晉楷書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羣起。初唐的歐陽詢、盛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是這一時期的代表。

草書發展:起源於漢初,成熟於東晉。魏晉以來盛行不衰,名家輩出。代表人物:盛唐的張旭、懷素等。

行書發展:經過東漢至西晉約兩個多世紀的演變,書體完全成熟。代表:王羲之等。

(3)繪畫:

起源:遠古彩陶畫:《鸛魚石斧圖》。

戰國:楚國帛畫《人物龍鳳圖》和《人物御龍圖》。中國繪畫藝術從萌芽走向成熟的關鍵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出現了。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隋唐五代時期:中國繪畫的一個高峯。隋朝展子虔的《遊春圖》,是現存中國最早的山水畫。初唐閻立本的《步輦圖》。盛唐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隋唐時期,敦煌莫高窟壁畫盛極一時。

兩宋時期:宮廷畫院進入最為活躍的階段,畫學興起;風俗畫是當時畫壇的最大亮點。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長卷。

元明清時期:文人畫成就最為突出。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黃甲圖》、清代鄭板橋的《墨竹圖》。

(4)戲曲:

京劇: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劇戲班進京演出;道光年間“徽漢合流”的局面;同治、光緒年間,京劇走向成熟,並湧現出程長庚、譚鑫培等著名的“同光十三絕”;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京劇迎來了它的繁榮期。京劇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風靡全國,被譽為“國劇”。民國以來,又逐步走向世界。

其他戲劇劇種:秦腔、越劇、川劇、粵劇、黃梅戲等出現。

高二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六

1、維也納會議

(1)時間:1814~1815年。

(2)參加國:戰勝拿破崙帝國的歐洲各國,由俄、英、普、奧四國操縱。

(3)內容:①恢復歐洲舊的統治秩序。②限制法國,保證歐洲均勢,按大國意志重新劃分歐洲版圖,分割海外殖民地。③英國奪得了許多原屬法國的海外殖民地,進一步鞏固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④繼續維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

(4)影響:確定的歐洲統治秩序和國家體系稱為維也納體系。

2、柏林會議

(1)時間:1884年。

(2)參加國:歐美15國。

(3)內容:調解歐洲殖民國家爭奪非洲的矛盾和進一步瓜分非洲。

(4)影響:標誌着帝國主義瓜分非洲高潮的到來。

3、巴黎和會

(1)時間:1919年。

(2)參加國:一戰的戰勝國,主要由英、法、美三國操縱會議。

(3)內容:同戰敗國媾和;中心是處置德國;簽訂了對德、奧、匈、土的和約。

(4)影響:建立了凡爾賽體系,調整了帝國主義在歐洲的矛盾,改變了歐洲和中東政治格局。

高二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七

1、反法同盟

(1)1793年春,英國糾合普、奧、意、西等國以法國處死路易十六為藉口,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1898年,英國組織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崙帝國時期,英、俄、奧等國又先後組織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對法戰爭。

(2)反法同盟對法國的戰爭,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法國的封建統治秩序,後期的戰爭既有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歐洲封建統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歐洲國家與法國爭奪歐洲霸權的一面。

2、“神聖同盟”和“四國同盟”

(1)組織演變和使命:1815年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倡議,俄、普、奧三國成立“神聖同盟”。其目的是在____的名義下,聯合歐洲各國的封建君主,共同鎮壓革命,維護維也納體系。接着又成立四國同盟(包括英、俄、普、奧四國),決心以武力貫徹神聖同盟的使命。

(2)主要活動:①1820~1823年,西班牙爆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神聖同盟授權法國出兵鎮壓了革命。②1820年,意大利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821年,神聖同盟決議由奧地利出兵鎮壓革命。③1823年,俄國唆使法國以神聖同盟名義派兵遠征拉丁美洲,鎮壓西屬殖民地的獨立戰爭,由於美國發表“門羅宣言”,干涉計劃未能實行。

(3)瓦解:在希臘和比利時獨立運動的衝擊下,同盟內部出現利益衝突,同盟開始瓦解。

(4)性質:是維護維也納體系、鎮壓人民革命運動的帶有封建性、反動性的政治軍事同盟。

3、國際聯盟

(1)提出: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十四點原則”中提出建立國際聯盟的建議。

(2)建立:巴黎和會決定建立國聯,國聯盟約列入凡爾賽和約。1920年1月,在日內瓦成立,為英法所操縱。

(3)宗旨:維護和平,制裁侵略。

(4)實質: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5)主要活動: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德意入侵西班牙採取縱容侵略的政策。

(6)解體:二戰期間,國聯名存實亡。1946年,聯合國成立後,國聯宣告解散。

4、法西斯同盟

(1)形成:①德意祕密簽訂《德意議定書》(1936年),形成“柏林——羅馬軸心”。②德日簽訂《協定》,一年後意大利加入,德、意、日三國軸心正式形成。③1940年秋,德國與日本、意大利正式結成軍事侵略同盟。

(2)活動: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德國吞併奧地利。1939年德國吞併捷克。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1940年春夏之交,德國攻佔北歐和西歐的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等國。1940年6月法國投降。1940年秋德軍猛攻英國。1941年德軍進攻蘇聯。與此同時,意德軍隊進攻北非。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建立:1941年秋,羅斯福和丘吉爾會晤,發表《大西洋憲章》,提出尊重各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倡導自由、和平,反對侵略。同時美英加強對蘇的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蘇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

(2)主要活動:政治上互相協作(二戰期間四次會議)、經濟上互相支持、軍事上互相配合。

(3)意義: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對法西斯的鬥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

6、聯合國

(1)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蘇等50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開會,籌劃建立聯合國。10月,《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成立。總部設在紐約。

(2)主要機構:聯合國大會和安全理事會(安理會是聯合國中惟一有權採取行動來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

(3)常任理事國:中、蘇、美、英、法。

(4)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各國間的平等友好關係,促進國際合作,協調各國行動。

(5)原則:《聯合國憲章》規定了各會員國必須遵守的原則,如主權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等。

(6)作用:初期聯合國實際為美國所操縱。後來成為第三世界國家伸張正義的舞台。

7、歐洲共同體

(1)原因: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西歐國家感到要在美蘇兩大國之間保證自己的安全,提高國際地位,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必須密切聯繫,加快合作。

(2)成立: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由歐洲煤鋼聯營、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聯營三個機構合併組成。

(3)主要國家:起初,只有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後來又有一些西歐國家加入。到1986年,又有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六國加入歐共體。

(4)主要目標:爭取在成員國之間逐步實現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交流,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5)實質:國家壟斷資本的聯合。

(7)影響:①西歐各國間的政治、經濟聯繫日益加強,政局日益穩定,它的國際地位提高並日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②美國對西歐的控制減弱,美國與西歐的主從關係改變,並逐漸向平等的夥伴關係發展,這就使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開始受到挑戰併發生動搖。

8、七十七國集團——20世紀60年代第三世界建立的國際經濟組織,到80年代其成員已增加到110多個。這個組織主要通過與發達國家在聯合國進行談判,來實現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目標。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篇八

一、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發展的歷程

代表人物

古希臘

智者學派:代表人物:普羅泰格拉,“人是萬物的尺度”;

蘇格拉底:“美德即知識”,“美德來源與教育”

柏拉圖:《理想國》

亞里斯多德:古希臘最博學的人。關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特別強調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是最高級的。

提倡懷疑,反對迷信,強調人的價值和人的決定作用。

人文精神的起源

中世紀

__神學觀念支配了一切。人文主義思想幾乎湮滅。

文藝復興(14-17世紀中期)

起源於意大利:“文學三傑”:薄伽丘《十日談》;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義之父”。“美術三傑”: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

傳播:16世紀以後,由意大利擴展到歐洲其他地區。出現了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拉伯雷等藝術大師和“日心説”等自然科學成就。

提倡人性,反對神性;追求現實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迷信盲從。核心是人文主義。人文精神復興。

宗教改革(16世紀)

德國:馬丁·路德,形成了路德教派;

瑞士、法國、英國等國紛紛進行宗教改革,出現了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等新教。

反對天主教會特權,提倡個性解放,擺脱天主教會的精神枷鎖

人文思想得到進一步的弘揚。

啟蒙運動(17、18世紀)

法國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抨擊天主教會;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提倡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鳩:三權分立,代表作《論法的精神》。

盧梭:人民主權、天賦人權、社會契約論。

<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學家,《純粹理性的批判》,人非工具。

宣揚理性,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體系,勾畫未來社會藍圖。核心:理性主義。

豐富和發展了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