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三戰”簡述

 在現代信息化局部戰爭的背景下,非常規作戰早已成為了現代戰爭的一種重要組成,而三戰的運用就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部分。那麼到底什麼是三戰。

“三戰”簡述

簡言之,“三戰”指的就是非武力作戰行動,是進行“軟殺傷”的政治攻心戰。是現代戰爭中交戰雙方在信息領域中進行的對抗,是信息化戰爭本質和特點的體現。“三戰”以攻擊和抗擊為鬥爭形式,針對敵方軍人、政府要員及民眾的思想和心理,採取輿論造勢、心理攻擊、法律鬥爭等作戰行動,與武力戰互相配合,消磨和摧毀敵方抵抗意志,鼓舞和提升己方民心和士氣,力爭以小的代價迅速達成戰爭目的。 三戰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輿論戰,輿論戰是指戰爭雙方依據傳播學原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刊等大眾傳媒,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受眾傳遞經過選擇的信息,宣揚己方對特定事件的立場、觀點和看法,阻斷、瓦解和反擊敵方的輿論攻勢,從而影響受眾的情感和行為,引導社會輿論、影響民意歸屬,造成有利於己的輿論態勢。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同時它也是達成國家戰略目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別是在戰時,信息渠道單一,高度依賴政府和媒體,媒體極易成為意見領袖,左右國內外的輿論。

輿論戰開展於武力對抗之前,貫穿於武力對抗之中,繼續於武力對抗之後,其激烈的程度不亞於戰場上真槍實彈的戰鬥。 實施“輿論戰”,提高民眾支持率。                

伊拉克戰爭開始前,美國國內外反對對伊動武的呼聲很高。為了扭轉這種不利局面,提高民眾對戰爭的支持率,美國迅速發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等主流新聞媒體,大肆渲染伊拉克同“基地”組織有聯繫,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武器,對全球安全構成威脅等,使美國內對伊動武支持率由不足50%逐漸上升到70%以上,使支持對伊動武的盟國由5個增加到40多個。而戰爭中,美方也同時召開新聞發佈會、允許500多名新聞記者跟隨美軍作戰部隊進行報道、加強對新聞輿論控制,結果使美國民眾增強了迅速打贏戰爭的信心。從中可以看出輿論戰對於戰爭以及民心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要想打贏一場戰爭,輿論戰必不可少。

輿論戰作為信息化戰爭時期的一種作戰模式,與軍事戰緊密配合 。在歸納美國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的輿論實踐,得出輿論戰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戰略性。輿論戰是一種使全局利於己而不利於敵的戰略性實踐活動,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內,要獲得民心,同仇敵愾;對敵國,要弱化其凝聚力,甚至釜底抽薪,使其臨陣倒戈;對國際社會和中立國家,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實施空襲,各種關於阿族人遭“種族清洗”的數字滿天飛,諸如,“50萬科索沃阿族人失蹤”,“在上百次的科索沃屠殺中有萬人被害”,這1萬名科索沃人“是被塞族人殺害的”等。雖事後經核實,媒體報道與事實差距很大,但先入為主的多渠道輿論宣傳,已起到煽動不明真相的人起來反對南聯盟、使米政權陷入政治孤立的目的。“出於戰略考慮,涉及到西方國家的特殊利益,輿論戰成為“使公眾無保留地贊成他們作出的決定”的一種策略。

    二、保密性。輿論戰的出現,使軍事機密的保密工作面臨重大挑戰。20xx年伊拉克戰爭,人們第一次可以收看戰爭的電視直播。交戰雙方也越來越注重發揮媒體的作用,戰爭越來越具有公開性和透明性。但如果對軍事機密管理不到位,很可能會因新聞發言、戰地記者、新聞稿件有意無意刺探走軍機。因此,輿論戰制定嚴密的戰時新聞管制措施,篩選訓練有素的新聞發言人等有效措施。

    三、全維性。輿論戰已趨向全方位、大縱深、多層次。隨着傳播技術的發展,在傳播渠道、範圍、速度、形式、數量等上空前提高。作戰領域上,從軍事擴大到政治、經濟、外交、文化、宗教等領域;時間上,超越戰時與平時的界限;空間上,突破前後方戰線;載體,從文字、廣播、電視到衞星、網絡等等。

    四、佔先性。參戰的任何一方是不可能使所有媒體的戰地輿論統一利己的。隨着當今世界格局多極化的發展,一場戰爭的爆發勢必會引來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政治立場、不同價值觀、不同利益訴求的大量媒體蜂擁而至,媒體背景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使得輿論控制的難度空前加大。參戰各方均以爭奪輿論主導權為要務,避免己方處於輿論戰不利地位,渙散鬥志,失卻民心和輿論的支持,最終影響到整個戰局的形勢。

五、攻心戰。對越來越依賴由電子裝置如收音機、電視機、計算機傳輸信息,而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現代人,被偽造信息欺騙是完全可能的。由於傳播技術的發展,可以通過高技術手段散佈謠言,移花接木,偽造文字、聲音、圖像信息等,更具欺騙性。這為輿論戰的攻心戰提供了方便。以所謂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手段統一民心。目標受眾在接觸信息後,產生的心理變化導致的行為活動對己方的作戰進程有較大的益處。如海灣戰爭中,盟軍利用伊軍的矛盾心理進行攻心,把薩達姆作為心理戰的首要目標,製造其政權動搖、統治不穩的假消息;對士兵利用伊軍共和國衞隊裝備精良、待遇高,而其他部隊士兵裝備落後、待遇低的矛盾進行攻心,嚴重地削弱了伊軍的鬥志。

 心理戰,心理戰是指戰爭雙方依據心理學原理,以特製信息為武器,運用多種手段,改變敵方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摧毀敵方抵抗意志,弱化敵方作戰能力,鞏固己方心理防線,力爭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而展開的對抗活動。又稱心理作戰。

實施“心理戰”,有助於加快戰爭進程。無論是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還是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為了儘快從精神上和心理上摧垮對方戰鬥意志,美軍都特別重視實施心理戰。而在戰略層次上,美軍主要採取下列心理攻勢:

    一、通過政治外交活動,建立臨時聯盟,全面孤立對手;

    二、操縱國際衞星通信組織,停止傳送對方的所有信息,實施戰略信息封鎖;

    三、恩威並施,策反關鍵人物;

    四、公開支持與暗中資助相結合,扶持對方反對派力量;

    五、有計劃地炸燬一些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設施,造成大批平民失業和生活困難,引發對方民眾對現政權的不滿和反戰情緒。

在戰役戰術層次上,美軍的心理攻勢的運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行廣播宣傳。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EC—130E型心理戰飛機每天18:00至23:00都飛臨伊拉克上空,以5個波段對伊廣播。截至戰爭結束,美軍共實施空中無線電廣播306小時,空中電視廣播304小時。

 二、是空投傳單。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派B—52轟炸機向南聯盟12個主要城市總共撒下9500多萬份傳單。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共出動各型飛機158架次,投撒傳單81種、3180萬份。

 三、是用軍事打擊摧毀對方媒體設施。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每天對伊電台和電視台進行轟炸。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直接炸燬南聯盟17個電視台和無線電廣播中轉站,使南聯盟通信系統陷於癱瘓。

在心理作戰行動的配合與支持下,美軍僅用42天就結束了海灣戰爭,僅用21天就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大大加快了戰爭進程。從發達國家軍事變革情況來看,“三戰”力量趨於專業化、集約化、信息化。美軍的第四心理戰大隊配置了衞星測向定位、廣播信號自動跟蹤、計算機網絡、虛擬仿真等先進技術裝備,擁有400多名各類專業人員,能用35種語言作戰,具有全球機動作戰能力。英、法、德、日等國也有相當專業化的“三戰”力量隊伍。可以預見,“三戰”隊伍建設將成為各國未來軍隊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

 法律戰,法律戰是指戰爭雙方依據國內法、國際法特別是戰爭法或武裝衝突法,通過各種形式揭露敵方違法行為,奪取法理優勢,爭取國際政治和道義支持而展開的有利於己、不利於敵的法律對抗活動。説到底,實施“法律戰”,就是為戰爭正名。不論戰爭正義與否,戰爭雙方都會不遺餘力地開展“法律戰”,找出或製造發動戰爭的法理依據,證明自己進行的戰爭合理合法。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就曾大量引用聯合國憲章、安理會決議等法規文件,廣泛宣傳自己進行戰爭的正義性,結果有30多個國家的軍隊參加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還有10多個國家向美國提供戰爭捐款,使美國結成廣泛的反伊聯盟。而且在科索沃戰爭中,美國違反國際法,繞過聯合國對南聯盟實施軍事打擊,但美國仍引用北約共同防禦條款等法規,大肆宣傳其行動的“合法性”,矇蔽了西方國家的許多人,使科索沃戰爭在西方世界成為“合法”的戰爭。可以説法律戰在這兩場現代局部戰爭中得到了最為有效的運用。

三戰已經成為了現代戰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開始於戰爭爆發之前,並一直活躍到戰爭結束之後。成為了一場戰爭中最不可測、嘴不可控的因素之一,對戰爭的勝負起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標籤:簡述